互联网传播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传播的信息繁多,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充分认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之外,更要深刻认识网络信息传播与安全治理的艰巨性。应对这一新的传播现象进行深刻研究、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互联网治理措施,使其朝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互联网传播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联网传播研究论文 篇1:

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研究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概况进行了全景式研究。 研究结果: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央视网建立了世界上最宽广 的奥运传播平台,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奥运会网络传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奥运 会期间,我国网民对奥运参与度高达86.1%,奥运类站点的访问量和页面流量都创了历史纪 录。互联网主要接触时段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休闲时间的主要接触媒介,互 联网和电视形成了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本届奥运报道 央视网不仅收获了流量和丰厚版权费,还形成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奥运报道的 大赢家。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

Analysis on the Internet Coverage of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WANG Xiaodong,LIU Wanchao,WEI Yo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 China )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internet;communication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首次将奥运会新媒体转播权益同电视转播权益进行分拆,各 自打包进行招标。这是国际奥委会首次将互联网和手机作为独立转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 列入奥运会转播体系。以新媒体大规模传播奥运会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同时标志了体育赛事传播新媒体时代 的全面到来。奥运在互联网空间的传播得到各界空前的重视,作为新型媒介,互联网以其信 息传播速度的及时性,受众与受众之间极高的互动性,在奥运信息的传播以及相关营销方面 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奥运网络传播途径与效果进行全方位研究,对于完整认知奥运传播 与营销过程,进行奥运跨媒体研究以及发现奥运网络传播的过程与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1 北京奥运会互联网视频转播权授权情况分析

2007年12月18日,央视网以2000万元从国际奥委会处获得北京奥运会大陆和澳门地区独家视 频转播权,同时央视网还可以对该转播权按照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定进行分授权[1] 。央视国际 在新媒体领域总共拥有4块主要业务,分别是IPTV、车载移动电视、cctv.com网站以及手机 电视。除了IPTV之外,此次奥运转播将出现在车载电视、网站和手机三个新媒体平台之上。 为实现奥运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央视网按照商业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奥运新媒体传 播联盟,就奥运会新媒体版权内容分别进行商业性分授权和公益性联合传播。

商业性转授权机构分为以下几类:1) 战略合作伙伴,以视频流方式将赛事内容提供给合作 ,对方可以依据中央电视台与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签署协议中相关要求进行商业开发。 2) 视频直播合作伙伴,转授权内容以中央电视台1、2、5、7四个频道中奥运赛事,依据相 关要求,合作方可对授权的直播赛事进行商业开发,但要保证直播流的完整性。3) 视频点 播合 作伙伴,合作方可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授权的赛事内容进行视频点播,依据相关要求,合 作方可对授权的点播赛事进行商业开发。凡是拥有支撑大流量的视频技术平台,以及版权保 护技术平台的联盟机构,都可以通过商业性的转授权合作获得奥运赛事直播、点播、奥运会开闭幕式直播、点播等内 容,在自有平台上进行转播。对于目前技术平台还无法支撑一定数量视频用户访问,且没有版权保护技术平台联盟 机构,央视国际提供公益性的转授权方式。所谓公益性授权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视频页面链接,将为转授权方提供奥运重要赛事视频直播页面地址,开、闭幕式的直、轮播 页面地址,合作方在自有新媒体平台上建立链接。二是嵌套播放器,将每天的精彩赛事制作 加工成赛事集锦视频,加上每日视频新闻,为转授权机构提供内容列表及相应的播放器代码 ,以便在他们的新媒体平台上嵌入播放。三是页面嵌套,将专门制作奖牌榜、赛事预告等奥 运图文资讯及专题,转授权机构可在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上将这些网页直接嵌套。根据奥运内 容不同表现形式,为公益性转授权方提供奥运会所有的赛事视频、图文、视频资讯。合作伙 伴可以根据自己的报道需求,在赛事期间随时链接到提供的奥运赛事直播页面。

2008年6月24日,搜狐与央视网结为奥运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搜狐可以全程直播和点播 包括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以及全部比赛的视频内容。此后,央视国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中 ,先后与PPS、新浪、网易、腾讯、UUSee等9家网站签订商业转让合同。其中PPS、UUSee等P 2P视频网站获得了赛事直播权,酷6网则获得了奥运视频点播权,三大门户新浪、网易、腾 讯则和搜狐一样成为战略合作伙伴[2]。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央视网共与国内9 家商业性网 站、170余家地方和行业新媒体机构、中央及地方新闻网站及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和2家移 动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署协议,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宽广的奥运传播平台, 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为实现奥运网络传播最优化效果的提供了保证[3]。

2 2008北京奥运会网络流量概况解析

北京奥运会期间,尼尔森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奥运数据测评报告。Chinarank作为尼尔森的 合作伙伴,独立完成了中国地区奥运流量的原始数据筛选、获取、统计以及生成报告等工作 。

Chinarank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指 导的大型网站排名项目。Chinarank的奥运流量数据在互联网界引起了重要影响,颇具权威 性,本文数据采用Chinarank所发布的北京奥运流量测评报告。

2.1 我国网民对奥运站点访问的参与度高

本次奥运流量测评一共收录了200多个与奥运相关的站点(URL),站点分为六大类:奥运新闻(体育频道、奥运频道)、奥运在线视频、奥运论坛、奥运博客、奥运官网站、奥运搜 索关键词。本次奥运流量测评的统计范围以在中国大陆地区内所产生的、网民访问奥运站点 的流量数据为基准,来自中国以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对中国境内奥运相关网站的访问数据不 在统计范围之内。此外,来自网吧和公众场所的电脑的访问数据也未作为测评数据(表1)。

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类站点的日均独立访问者总量约6100万,奥运站点累计访问人次高达 10亿余。以CANNIC第23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我国网民总量2.53亿计算,我国网民对奥运信息浏 览的日参与度高达24.1%。整个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网民的总体覆盖率为86.1%,这意味 着约有2.18亿的中国网民有在线浏览奥运信息的行为。每天访问奥运相关站点的独立用户中 ,约92%的用户都访问了新闻资讯类站点, 访问奥运视频网站的比例约为21.8%,访问奥运 博客网站的网民比例为15.0%,约6.9%网民访问奥运论坛,访问奥运官网的观众比例为1.96 %[4]。奥运会期间,奥运成为中国互联网超越一切的最高主题,面对依旧强大的 电视媒体,奥运会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网民人群。

2.2 奥运网站页面浏览总量变化情况

奥运期间,各类奥运站点的页面总浏览量累计达到了114亿,平均每日页面流量总量为6.71 亿万,其中奥运页面浏览总量最高的三天分别为8月14日——9.28亿万、8月18日——9.11亿 万、8月22日——8.43亿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8月18日,也就是出现刘翔退赛的那一天 ,页面浏览量达到9.11亿余。人均页面浏览量最高的是新闻资讯类网站,达到1:9.72。奥运 会期间,奥运新闻类站点的页面浏览总量占全部奥运页面总量的81.9%,奥运视频则占7.3% ,奥运论坛4.3%,奥运官网1.2%,视频7.3%,博客5.3%。说明奥运新闻和赛事直播是网民 关注度最高的奥运节目。

3 我国网民对奥运站点访问参与趋势分析

3.1 网民对奥运参与呈现周期变化趋势 奥运会开幕后,奥运独立访问者总量逐步升高,到了8月14日到了8 300万的峰值,网民参与 度高达32.8,此后访问规模稳定在6 000万人左右。由于很多网民是上班族,在工作日倾向 于通过网络关注奥运赛事。而在休息日,受众更倾向于利用电视媒体关注现场比赛。受周六 周末假期媒体使用习惯影响,8月16日受众总规模由8月15日的7 500万人大幅下降至6 200万 人,下降幅度高达17.3%,出现了网络受众由增长转为下降的第一个拐点。而第二个拐点出 现在下一个周末,8月23日受众规模由8月22日的6 600万人下降到6 000万人。如果将每日金 牌数和当日独立访问者数量作对比,发现金牌最多的一天的流量表现反倒不如日常的平均水 平。8月17日我国选手夺得了8枚金牌,奖牌总数更达到了15枚之多,但该日独立用户数量仅 为5 800万,访问规模处在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在于17日为周日,观众更愿意通过电视 去欣赏我国选手争夺金牌的精彩瞬间。这也说明了,除了奥运赛事节目的吸引力,奥运网络 受众规模受网民上网习惯的周期因素影响,充分证明了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对奥运信息渠 道选择的深刻影响。

3.2 网民关注奥运黄金时段与电视观众迥异

日时段指将一天24 h分为24个时段单位(每小时为一个时段),平均在每个时段中 ,统计抽样网民对某网站的所产生访问量,以及各时段访问量占当天网站总访问量的比例。 我国 第一门户网站新浪(图2 )数据显示,互联网的主要接触时段是上午8点至下午16点30分左 右,这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互联网用户晚18点之后的主要接触媒介。电视、 互联网形成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

4 门户网站格局依旧,央视网成大赢家

4.1 主要门户网站奥运报道效益显著 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腾讯和搜狐都和央视国际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了奥运转播 的最高授权,他们在新闻报道、在线视频、博客和论坛四大板块之间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报道形式方面除了各家门户几乎共有的如视频、图片、互动、评论、金牌榜等参与奥运之战 以外,各网站也都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如搜狐《搜狐北京播报》,并由张朝阳作为主持人 ,同时,结合输入法的弹出式奥运快讯窗口也是一大突破;腾讯结合QQ的客户端不仅推出奥 运信息报道快速及时,同时在网站内容、搜索引擎的结合方面也有较大突破;新浪结合站内 各种优势资源(如博客等)吸引了大量用户访问;网易在邮箱中嵌入了大量奥运报道信息, 成为上班族人关注奥运的又一渠道以下是依照在奥运期间内,各主要门户网站主要板块流量 的排名情况(表3)。从各大门户的表现上来看,他们都抓住了这次机遇,并实现了流量 、人气、广告收入的大丰收。以视频网站为例,网易宽频日均访问人数达到了340万,奥运 期间视频点击次数超过3.5亿。据纽约时报报道,截至8月18日,NBC奥运网站上视频浏览量 仅达到7 200万次。NBC作为美国网络视频转播权的获得者,奥运视频流量仅达到网易视频流 量的1/4。可以想见,我国网民对奥运网络传播参与度之高。

4.2 央视国际异军突起成奥运报道大赢家

表3显示,新浪在综合流量指标上领先,搜狐位居第二,而网易的视频点播流量居第一,腾 讯在奥运博客和奥运新闻板块表现不俗。从总体看,奥运报道的格局与四大门户网站的竞争 格局相似奥运报道对于门户网站的固有结局没有大的改变。各大门户之间虽然各有强弱、互 有长短,但是企业规模和营业收入都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离,基本上还是处于齐头并进、四雄 争战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与各门户网站在奥运会报道的核心部分视频转播授权完全相同, 双方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因而,在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奥运报道没有成为决 定门户格局的关键因素,门户网站的竞争格局依旧。

央视国际掌握了奥运网络视频转播权的独家资源,尽管它对奥运视频进行了广泛的授权。 但所有的授权网站只是取得了对央视网节目的转播权,各授权奥运网站的网民最后大都要汇 集到央视国际网站,因此,央视网成为奥运期间流量增长最快的网站。央视网数据显示,央 视网的日均访问量达3.01亿页次,其中视频直播日均访问人数达1 596万。流量剧增令央视 网的广告收入比奥运前增加了两倍。

加上巨额的授权费,央视网在奥运会前后三个月时间的总 收入突破了6亿元[5]。而在奥运之前两年,央视网由于业务整合,其新媒体的业务 收入每年 只有几千万元。奥运报道的最大赢家不应该是四大门户,因为四大门户即使不参与奥运报道 就已经在网民心智空间里占据了位置。这届奥运报道央视网不仅收获了流量,还从四大门户 、视频网站、P2P终端那里收取了丰厚的视频版权费,而且央视网第一次加入了门户争夺战 ,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这无疑是一种历史性的突破。

4 结束语

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央视网建立了世界上最宽广的奥运传播 平台,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奥运会网络传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奥运会期间,我 国网民对奥运参与度高达86.1%,奥运类站点的访问量和页面流量都创了历史纪录。互联网 主要接触时段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休闲时间的主要接触媒介,互联网和电视 形成了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本届奥运报道央视国际不 仅收获了流量,还从四大门户、视频网站、P2P终端那里收取了丰厚的视频版权费,而且央 视网第一次加入了门户争夺战,并形成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奥运报道的大赢家 。

参考文献:

[1] 齐中熙.央视宣布获得北京奥运会新媒体转播权[EB].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12/19/content_7277730.htm.

[2] 陈琳琳.奥运经济着陆北京[J].经济,2008(8):5-8.

[3] 白瀛.中国九成网站可转播奥运[EB].

http://tech.sina.com.cn/i/2008-08-07/15232378587.shtml.

[4] 中国网站排名网2008北京奥运网络流量结案报告(第一期)[D].

http://2008.chinarank.org.cn/ay/feature/200808/29-1018.html.

[5] 郎朗 .6亿元收入囊中 央视网成奥运新媒体最大赢家[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9 -4.

作者:王晓东 刘万超 魏 永

互联网传播研究论文 篇2:

互联网传播及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传播的信息繁多,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充分认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之外,更要深刻认识网络信息传播与安全治理的艰巨性。应对这一新的传播现象进行深刻研究、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互联网治理措施,使其朝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传播;治理

[作者简介]刘秋丽,中共濮阳市委党校科技文史部讲师,硕士,河南濮阳457000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及优势

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共同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1.网络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

数字压缩与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网页信息的容量远远大于纸质媒体的版面,网络信息的容量几乎是没有限制的。纸质媒体的容量的限制,使得编辑有时对一些有价值的消息不得不忍痛割爱,而网络信息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即便设置了审查制度,编辑也不会因为担心容纳不下而删除一些消息。

2.网络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快

传统媒体常常受时效性的限制,比如报纸出版有周期,电台、电视台做节目要有一个过程,网络媒体则不同,频道更新没有固定的时间,信息不断地流转。添加或者更新信息在操作上都非常方便,网络媒体的信息交流可以实现实时性,无需印刷、运输、发行环节,瞬间就可以将信息传到世界的千家万户,这个速度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

3.网络信息使用的公平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常常局限于当地,而网络传播则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元论城市还是乡村,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得到信息。

4.网络信息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网络传播使受众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媒界声音微弱的现象。网络传播突破地域限制,没有疆界,而且跨国传播成本低廉。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与互联网连接,使得网络传播真正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5.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

互动性可以说是网络上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方式灵活性而带来的直接结果,信息不再是依赖于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一言堂,网络媒体能够实现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它使话语权不再是某个机构或个人的特权,而是将其外延扩大到了大众。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问题及弊端

随着信息传播模式发生的重大变化,随着博客、播客、微博、维基等的广泛普及和大量应用,互联网正在成为公众交流信息、表达意见的自由论坛,成为无所不在的民意广场。

1.网络信息传播的真实性鉴别

真实性、可靠性是信息的生命。然而在网络上传播的大容量信息中,不真实的甚至虚假的信息屡见不鲜。传统新闻媒体网站因为依托母系媒体庞大的新闻采编队伍,信息资源丰富,有完备的新闻发布机制,为维护自己在受众中的诚信度和美誉度,一般不会发布虚假信息。商业网站有时则不同,有些网站是因为没有专业采访人员,信息来源匮乏,于是就把媒体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加工剪裁,有些网站是人力财力有限,不可能对发布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受商业利益驱使,为引起轰动效应、提升点击率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

2.网络传播带有不健康、暴力、淫秽的信息

在广泛传播的互联网时代,经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信息出现。比如网络色情泛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视频聊天室组织赤裸裸的网上淫秽表演;利用境外服务器大肆开办淫秽网站;一些网站或者博客、社区提供色情交易联系渠道,为卖淫嫖娼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便利条件。一些软件公司为实现自身宣传推广目的而大肆散布恶意捆绑软件,强制或诱骗用户下载安装,这些软件用户一旦下载很难彻底删除,这种不亚于流氓行为的软件,就是网民深恶痛绝的流氓软件。还有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丑陋现象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不及时制止,不仅会扭曲互联网的功能、玷污互联网的形象,而且有可能危及互联网的美好前程。

3.网络信息传播犯罪

随着网络使用大众化,传统领域犯罪逐步向互联网渗透,网络信息传播犯罪呈上升趋势。利用计算机制作、复制传播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案件增幅较大;网上赌博、网上诈骗、网上敲诈勒索、利用网络非法传销的案件增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案件也在增长;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持续上升,这类案件主要有法轮功邪教组织及其顽固分子、民族分裂分子等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煽动等非法活动等。

4.网络政策法规滞后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出了诸如网络安全、信息污染、电子犯罪、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许多新的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致力于网络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的重构,力图以此来平衡、协调信息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规范与信息活动有关的各种行为。当前我国网络政策法规建设还是相对滞后,这些会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用。

三、网络信息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1.制定相对全面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律体制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互联网法律制度,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方法》《互联网新l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30多部针对互联网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还有一些正在制定和完善过程之中。

这些法律法规对从事新闻业务的互联网站的条件及设立程序、上载新闻内容的禁止性条件、网络安全、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规范和管理国内网络媒体的建设和活动,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思想渗透,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给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执政、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据。但是要完善现如今网络传播管理不善的弊病,使网络传播走上法制化的进程,还需要不断地修订现有的有关法律,使互联网信息传播更加合理、规范化,更符合社会的长久发展。

2.政府适度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长期以来,我们较多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显

然,这种管理体制目前已不能满足网络舆论引导的需要。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必须实现由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政府行政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和用户自律等多种管理方式的转型。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管理方式,正视网络舆论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网络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疏”和“导”。一方面政府网站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切实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功能,增强政府与群众沟通,增强普通网民对政府网站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提高政府网络舆论应对能力。比如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本地区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事件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发布。不同于单向面对媒体的传统新闻发布会,网络新闻发布可以直接对话和实时交流,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3.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

互联网是技术的产物,世界各国都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对技术研发、使用及人才培养,多数国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美国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使美国不仅可以轻松地对本国互联网进行监控,还可以监控其他国家。英国、澳大利亚等都有一套互联网管理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跟踪网上有害信息。目前广泛的网络管理技术主要有分级技术、过滤技术、防火墙与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与鉴别技术、内容侦察与侦察控制技术等。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抵御破坏性信息侵袭的同时,保证网络信息能更快地传输到各个相关领域。,通过不断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速度,积极开展与各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资源分配、网络接入、互联网治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促进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

4.加强新、老媒体问的联合

现在报纸记者和电视台编辑也习惯于到网上寻找新闻线索;网络“意见领袖”也乐于为报刊撰写专栏,到电视台做嘉宾访谈。网上的爆料由传统媒体接手深入采访和评论,更提升了可信度,更能引起政府重视;而传统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报道,经互联网的放大,迅速凝聚民意,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新老媒体相互借力,推动了不少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

5.加强互联网自律机制建设

自律机制包括行业自律、网站自律以及网民自律。行业自律的动力来自于非政府组织的推动,比如中国互联网协会就通过自律章程、发表自律宣言、组织以网络文明为主旨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促进网络的各利益相关者遵从网络的相关法律和规范。网站自律的动力来自于网站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许多网站都在其管理章程中加入了约束网站和网民行为的条款。网民自律的动力则来自于道德水准的提高,网民的积极参与也是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的强大力量。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加强对网民的法律教育,增强网民的文责自负的自律意识,使大家在行使自身权利的时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利。

[责任编辑:霁月]

作者:刘秋丽

互联网传播研究论文 篇3:

互联网传播平台专业纪录片频道研究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分布,互联网传播平台日益成为最主要、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影视产品传播阵地。伴随着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发展,适应着分众传播的需要,互联网视频网站陆续开通了专业性纪录片频道,这些新媒体纪录片传播渠道与传统媒体在发展路径、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口对相关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纪录片 互联网 频道 传播 新媒体

2005年4月23日,一段名为《Me at the zoo》的视频被上传到一个名不见经转的网站——YouTube。在当时,即便是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猜想到,几个大学生设计的这个视频网站将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席卷全球,甚至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方式。

在YouTube和乐视网所引发的示范效应鼓舞之下,短短几年时间,国内的视频网站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先后出现了中国博客网、土豆网、我乐网、优酷网、酷六网、激动网、PPTV、PPS等数百家规模不同的网站。由于YouTube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巨大成功,及其创办仅仅一年半之后就被世界互联网巨头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这给中国的视频网站们以巨大的启迪:一方面,认识到了视频网站所蕴含的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在大干快上的互联网经济氛围中,YouTube模式也在短时间内主导了中国视频网站的发展倾向。包括优酷网、土豆网、酷六网等一大批视频网站在内,都采用了YouTube式的用户自行上传视频、用户内容生成模式和视频分享模式。

由于网民使用人数的激增和国家对网络盗版及非法视频网站的打击日益严厉,已经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主流视频网站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视频网站目前形成了以国有媒体机构网络电视台(如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新华社下属的新华视频网等)、门户网站视频平台(如凤凰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等)以及商业视频网站(如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为主的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尤以商业视频网站呈现出最为独特的活力、最为多样的发展模式和最为多元的发展特点,其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特征:

1)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用户自制和版权购买模式,其逐渐向综合性视频传媒机构发展。

2)以PPTV、PPS等为代表的P2P客户端型,通过互联网或网络电视实现在线点播。

3)以乐视、爱奇艺为代表的依托版权购买形成的以正版影视剧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模式。

4)以六间房、酷米视频等代表的垂直专题划分类型视频网站。

5)以快播、迅雷为代表的应用软件附加搜索及播放功能的下载类视频播出平台。这些视频网站的爆发式出现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新媒体生存发展的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相反,受众的注意力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准天然资源,却成了市场追逐的对象。……在这一形势下,分众化传播成为优化信息、规避信息同质化、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1]在分众传播概念的指导下,互联网视频播出平台开始加大了专业频道的建设,纪录片专业频道开始在各大视频网站中集中涌现。

2009年8月,搜狐视频在国内众多视频网站中率先开通了纪录片频道,使得纪录片与电影、电视剧、综艺等影视艺术形态同样在网络上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独立传播平台。根据搜狐公司2009年度总结公告显示:“2009年,随着互联网视频用户迅猛增长及对盗版视频的打击,视频行业显示出新的发展趋势,根据最新的视频数据调查,网友最期待看到的视频内容中,‘纪录片’竟以高达35%的投票率排名第一,超过了28%的美剧、22%的日韩剧等。”

受到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开通后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示范性影响。其他视频网站也纷纷开通纪录片频道或纪实频道。2009年12月,原中央电视台网全面改版为中国网络电视台,并且同步开通了纪录片频道;2010年4月,百度旗下的视频网站爱奇艺也开办了纪录片频道;2010年9月,鳳凰传媒集团的凤凰网开通了纪录片频道;2011年6月,腾讯视频开通了纪录片频道。

目前,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基本都已经完成了纪录片专业频道或纪实频道的开通。根据视频网站运营模式的差异,这些网站开通的纪录片频道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用户自行上传模式。其中以优酷、土豆等老牌视频网站为代表,近年来新出现的AcFun、Bilibili弹幕视频网也属于此类型。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社交媒体属性,视频网站开放视频上传的通道,允许用户自行上传,极大地调动了使用者的积极性。很多网络用户可以将自己自行制作的网络视频上传和分享,从而使得网络纪录片播出平台呈现出极为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自行上传视频,也意味着视频网站无法做到对上传者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审查,不排除上传者可能会上传与国内法律相抵触或涉及到版权问题的影片,因而也使得网站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多数网络纪录片频道仅是简单地上传,对内容缺乏精编意识,没能很好地对资源进行多元价值开发。毋庸讳言,用户上传的纪录片良莠不齐,品质也无法保证,造成网络纪录片的质量不稳定。”[2]因而,随着纪录片商业价值的提高和观众关注度的增长,相当多的该类型纪录片播出平台也开始进行自制纪录片的尝试,例如优酷自制的《侣行》《摇摇晃晃的人间》《我是谁》《非凡之旅——进藏》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版权购买引进模式。在众多视频网站中乐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选择了以购买正版纪录片版权的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储备。对于纪录片频道来说,购买正版资源并拥有播放版权,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其一,避免了用户自行上传可能导致的违法情况和版权纠纷;其二,避免了上传视频良莠不齐和品质低劣;其三,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购买某些题材的纪录片作品对可预见的新闻事件或热点事件进行相关题材的纪录片准备。如爱奇艺与纪录片生产机构进行合作,独家播出了热门纪录片《台北故宫》《圆明园》等。除了中国网络电视台、凤凰网一类本身依靠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纪录片视频资源储备的纪录片视频播出平台外,其余网络视频纪录片播出平台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购买版权的模式,有些完全依赖于版权购买;也有一些在用户自行上传的同时,通过购买版权充实了纪录片资源储备。正版版权购买引进的纪录片作品,其普遍艺术品质较高、商业价值凸显,题材上能够更加吸引广大网民的视线,其已成为纪录片播出平台的重要资源。

3)自有资源整合模式。另有一类,如中国网络电视台和凤凰视频等依托自身隶属的媒体集团的视频资源积累,本身就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纪录片视频资源储备。如中国网络电视台,其前身为中央电视台网,中央电视台自1958年成立以来,播出了海量的纪录片作品。其中有相当部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有些是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典范佳作,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影像烙印。这些储备的纪录片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陆续上传到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纪录片频道,成为了其最初的纪录片来源。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开播和纪录片在各个频道的热播,大量热播纪录片作品也成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影像资源。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几乎都可以同步在该网站进行网络点播观看,观众如果错过电视播放,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在播出后进行再度欣赏,这对网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视频网站上的纪录片频道与电视媒体的纪录片频道共同构成了当前纪录片传播的主阵地。过去由于传播渠道的官方垄断性质,使得民间纪录片的力量受到压抑而无法释放。即便进行纪录片艺术探索,因为不能得到主流媒体的认同,也只能局限在大专院校和艺术沙龙的小范围交流中而无法和广大观众见面,也就无法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由于视频网站的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了极大改变。对于纪录片的拍摄者和观看者来说,视频网站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纪录片传播渠道的垄断和观看方式的单一。对于前者来说,艺术作品找到了交流和传播的渠道,甚至可能通过网络传播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或经济效益;而对后者来说,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由于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人数,使得即便纪录片的观看群体相对电影和电视剧等为少,但是由于基数的巨大,其观看人群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巨大群体,而由于这个群体的高知、高薪、高学历特征,就使得其更具有商业价值和广告价值,这就进一步促进了纪录片网络传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影响扩大。

参考文献

[1]张壁耕,殷大伟.分众化时代新媒体的作为[J].新闻爱好者,2010(20):22.

[2]冯菊香.网络纪录片频道发展困境与“自制“模式解析[J].新闻知识,2014(5):33.

作者:史哲宇 王廷轩

上一篇:新媒体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课堂交流金融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