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媒体部门的变化。新媒体因其及时性、接近人民生活以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而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发展的严重影响。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编辑思想必须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传播研究论文 篇1: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发达的科技网络已经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比较普及,当前自媒体时代主宰着人们的生活,包括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自媒体技术的兴起对传统新闻传播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基于自媒体视域下,对传统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从而为传统媒体面对多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传统新闻;影响

引言:

自媒体是一种以个人化、广泛化以及平民化的方式,在社会中进行传播,利用网络的高速发展是自媒体的传播产生的背景,通过互联网进行带有个人色彩的信息传播并在受众中得到广泛蔓延。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普通的新闻,任何一个老百姓都可以成为一条社会热点,也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在这过程当中自媒体进行分享并解说,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自媒体时代对传统新闻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因此要实现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才能加快新闻的发展。

一、自媒体新闻的特点

(一)傳播的多元化

多元化是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和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存在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新闻模式下大众看到的新闻是经过审核的以及经过筛选的信息,这些信息从题材的选择还是报道的节奏上面,传统新闻在整个过程当中都非常地谨慎,传统的新闻传播它的受众对象是普通的大众,主体与受众界限非常的清晰[1]。而在新媒体视域下,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新闻传播的即时性也得到了很大限度的提升。

(二)新闻时效性强

相比于传统媒体来说,自媒体的新闻传播时效性会更强,新闻时效性是指事情发生的时间与新闻报道的时间要最大限度地靠近。新闻传播之后会引起一定的反响,因此事件发生的传播时间对引起社会反应有着非常决定性的影响,时效性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受到的影响面很多,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新闻报道要考虑到内容的深度和社会影响力,还要通过各种审核,因此在报道的时候与发生的事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比如所发生的事件可能在传统新闻进行审核的过程当中已经得到了解决或者得到了平息,同时也可能在传统新闻进行审核的过程当中已经发生了更为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新闻产生过多的滞后性。但是无论哪种情况,传统新闻传播在新闻的时效性上存在受各种因素干扰的可能,而自媒体却大大突破了这种制度性的限制,使得新闻在自媒体传播下的时效性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比如在一分钟前发生的事情,可能在一分钟之后就会被更多的人知晓。[2]有些特殊的事件,在条件允许之下,甚至可以采取直播的方式进行,以达到新闻事件与新闻的传播同时进行的目的,这就消灭了时间的差异,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优于传统媒体。

(三)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

自媒体时代传播的主体大多数是以个人为主要依托。个人在朋友圈以及各种社交媒体进行新闻的传播,当前信息社会人们对长时间的阅读已经越来越不习惯,而更倾向于减少主观的思考的时间,对信息直接获取的意愿大增,利用碎片化的阅读,来获得信息的价值。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在当今时代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自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中抓住了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自媒体在传递新闻事件的过程当中,并不具备新闻的相关素质,以及新闻的形式要求,在对事情进行评价时会有很大程度上带有传播者的主观意识,对事件的描述,也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出发,使得读者在获取信息的过程当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新闻事件本身却不需要通过个人的思考就能得到新闻的结论,大多数自媒体是通过个人去发表信息,因此自媒体的数量非常的庞大,当前多媒体时代非常盛行时,各个多媒体平台也为了抓住更多的受众眼球,在自媒体传播全部过程当中会使用简单的话语概括整个信息,这样就会导致观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呈献碎片化的形式,而这种方式正是在社会快节奏下符合人们需要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多的信息素材

自媒体对于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首先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传统媒体模式之下的新闻,对新闻的要求和限制非常地多,因此在选题方面非常谨慎。在采访的主题与事件方面先要经过各方的了解沟通,并通过层层上报,才能确定采访和播放,另外传统媒体也面临的对信息获取困难的现象,即使是大众提交的真实事迹,也必须经过上级的审核,传统媒体传播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很难在信息获取中占有有利的地位。自媒体会打破传统媒体的各种弊端,作为传播的个体,可以将身边的任何事件作为新闻信息进行传播,而这些普通的信息最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成为新闻素材。[3]因此自媒体所传播的新闻经过舆论发酵会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这样就为传统媒体在新闻素材方面提供了帮助。自媒体在新闻的选择方面更加多样性,同时符合普通老百姓的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与群众产生共鸣,同时也能使得新闻的热度大幅度提升,因此自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素材选择方面就是其中不同的一方面。

(二)使传播与受众的关系发生改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一的,也就是说主流媒体的传播是从上而下的传播方式,这是主流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决定因素,主流媒体存在单一的传播模式,受众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交流非常少,使得受众难以表达对新闻的看法。例如电视台在播放热点新闻时,观众没有方法进行反馈意见并表达个人的观点,而在自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实现了双向交流,自媒体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的社交软件发表新闻,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个人的看法以及对事件的更一步的关注,新闻的信息也能够进行相互的交流,自媒体更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更了解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属于哪方面,这样更利于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报道,促进新闻进一步的传播。

(三)舆论监督更强

新闻的真正作用是实现舆论的监督,而传统媒体的特点首先实现了舆论监督作用,但受到时效性限制,有一定的透明度,信息传播的范围有限,在维护社会秩序上面发挥着作用等。自媒体的特点是在新闻的传播上加强了社会舆论监督,自媒体的触角能够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于我国辽阔的区域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件,这些事件如若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是不现实的,传播媒体并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的事件的真相。而有许多底层事件还触及法律的时候,传统新闻媒体很难对这些事情进行监督并进行报道,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社会现象,而自媒体时代能够极大发挥舆论监督的能力,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加强了舆论监督,使得社会舆论监督的功能更加强大。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对策

(一)对大众需求要明确

当前通过自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人才正在不断地消失,要想使传统媒体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对自媒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传统媒体要在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上面下功夫,增强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认可,传统媒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内容的真实性和内容的质量,要借鉴自媒体的优势扩大受众面积,新闻传播产业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得以生存,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互结合产生新的新闻方式,拓展新闻的渠道和范围,满足群众对新闻的需求,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传统新闻媒体想要进行更多的创新,就要从内部入手进行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新闻品牌,针对新闻栏目开展跨行业的媒体融合,其次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将电视和广播与互联网进行连结并谋求共同发展,增加人民群众对社会的认同感。

(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提高

为了提高传统媒体的质量,必须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在采访的时候需要得到受众更多信任,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同时新闻也不能忽略拓展新闻的深度,传统新闻依然要坚持舆论的正确导向,要充分考虑新闻的社会影响,制定相应的科学计划对新闻传播进行改革,在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上面,新闻传播行业要培养更多的创新意识的人才,尤其是新闻工作人员要增强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信息资源更多的利用率,从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新闻采访者要利用信息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养成储存新闻数据和信息的习惯,将信息通过图片语音或者文字的形式进行存储,进行有价值的信息传播。[4]传统新闻传播行业要培养更多的新媒体人才,要在形象方面、语音表达、氛围控制都要对传统媒体人才提出相应的要求,媒体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关注观众的情感,抓住社会热点,跟上时代脚步,要积极利用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来整合网络的数据以及网络的信息,将这些应用到新闻传播当中。

(三)实时与新媒体进行资源共享

传统新闻媒体它的特点就是还原真实,同时传统媒体一定要与自媒体新闻进行资源共享,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相互利用,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对于不确定信息要进行禁止,并对自媒体违反法律的内容进行限制,传统媒体应该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定位自身的职能,拓展社会的职能。传统新闻要坚持客观实证,把握报道的主动性,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同时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与全媒体的融合,从而丰富新闻的传播的方式,弥补传统新闻在传播过程当中的缺陷,加快新闻媒体的发展。

结束语:

自媒体的新闻传播特点,首先是主体与受众的多元化,其次信息的实效性会更强,同时也适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首先它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新闻素材,改变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对于舆论的监督进一步加强,解决传统媒体应对自媒体新闻的对策,首先要明确目标,了解大众的更多需求,提高传统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加强自媒体新闻资源共享,从而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新闻一定要保持自身的活力,要与发挥传统媒体自身的优势,结合群众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这样才能促进传统媒体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黑丽燕.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精品,2020(5):292-292.

[2]冀蕊.基于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 v.6;No.75(015):288-288.

[3]李宜璟.浅析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20):100-100.

[4]刘畅.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西部广播电视(23期):30-30.

作者简介:孙玉凡,出生日期:2001年8月14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宝鸡,职称:学生,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

作者:孙玉凡

新闻传播研究论文 篇2:

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媒体部门的变化。新媒体因其及时性、接近人民生活以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而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发展的严重影响。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编辑思想必须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传统新闻;编辑理念;

前言

当前的社会格局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增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下,网络媒体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能够有效地缩小公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以传统信息为基础的网上信息继续得到改进和优化,为有效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促进网上信息的更好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新闻可能对编辑的传统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线上新闻比传统新闻在文字编辑、版面编排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一、网络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

首先,网上信息的发展扩大了信息传播空间。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大扩大了媒体的传播空间。传统媒体上网更有利。传统媒体拥有一支有能力、有经验的编辑队伍、强大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品牌形象。第二,网络丰富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渠道,网络的发展为传统报道提供了更丰富的渠道,该网络使编辑能够更快、更方便地查找所有类型的信息,大大丰富了新闻编辑获取信息的机会,并使获取信息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最后,网上信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信息的变化,网络新闻的出现是整个媒体行业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传统新闻工作者必须对网络媒体采取正确的态度,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和技术,积极学习和应用网络媒体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并使自己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网络新闻编辑和传统新闻编辑的共同点

编辑过程是相同的。一般来说,网上编辑的过程与传统媒体编辑的过程基本相同。编辑纸质新闻是最基本的编辑模式。在此基础上,内容处理是核心。从制作到出版,网上新闻的内容与传统的编辑过程,包括手稿的选择和手稿的修改,基本一致。当然,网络编辑器还需要执行其他任务,例如设计网页的链接。但是,这两种编辑模式大致相同。信息的原理是一样的。网上编辑和传统编辑之间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他们有相同的基本原则和选择标准。从时效方面而言,网络新闻要技高一筹。但是,关于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网上新闻信息与传统媒体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众所周知,网上新闻对很多信息有用,所以人们会有更多的选择。但与此同时,网上新闻的内容基本上与传统媒体相同,信息价值的要求没有很大差别,但学科的风格和分布有差异。

创新需求是相同的。网上编辑人员与传统编辑人员在编辑方面的原则和程序大致相同,这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能力,同时投入时间和精力研究实质内容,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和创新的角度审查信息,以确保信息内容保持动态。

三、网络新闻传播在传统新闻编辑理念上的突破

1.新闻客观性的突破

信息的价值在于真实性,真实性的关键在于保证客观性。信息的内容不应根据编辑的主观感受而改变,而信息的客观性则是信息与事实相符的程度。如果新闻与事实不符,新闻基本上就失去了价值。在现代网络环境中,新闻和信息传播的自由和开放使公众无法有效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无法使用传统的客观标准衡量网上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传统意义上信息客观性的突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网上信息大大扩大了信息的概念并赋予其更广泛的含义;另一方面,媒体将人民生活中的信息概括为信息;第二,互联网环境的开放和自由使得对网上新闻的传播没有有效的监管。网上新闻在发布和传播时是匿名的,且一个网络新闻可能不是由一个个体编辑并发布,而是由关注者不断创作发布。网上媒体的发布对传统新闻的客观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公众无法有效地判断网上新闻的真实性。

2.新闻内容新奇性的突破

新奇感是指报道中未知或罕见内容的长度,主要是偏离人们生活经历的东西或人。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新鲜感在新闻编辑中日益重要,网络新闻编辑将创意与日常报道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一般信息的新鲜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远程交流,在网上查找新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使其成为常规信息。公众对新奇事物和信息总是很好奇,但对新奇事物的看法因人而异。相同的内容对一些读者来说可能很新鲜,但对一些读者来说却很平淡。

3.对新闻传播影响力的突破

信息的影响是指信息材料和意见对目标受众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网络传播的发展大大减少了普通人获取信息的困难,人们可以及时获得各种信息。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评价和判断新闻影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在这一阶段,信息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衡量:一是一段时间内信息内容的阅读情况;二是与作者和记者交流的人数;三是信息内容的读者之间有有效的互动。传统媒体的影响往往是单向的,而网络新闻的影响往往是多元化的,且其发挥影响的方向不受创作者的控制。

4.新闻报道及时性的突破

及时性是衡量媒体报道有效性的标准。传统信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内容足够新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二是公众享有绝对的知情权,群众知情权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网络新闻的发展对及时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公众更接近记者,使他们能够随时了解各种信息;随着在线媒体的发展,指向新闻杂志的链接数量减少,使记者能够直接向公众提供信息。目前,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记者能够连续就某一个新闻主体进行创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技术为编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编辑和整个信息产业必须根据编辑原则,并考虑到受众的意见,改变传统态度,对网络新闻传播技术进行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的方式也会出现各种变化,但我们应该坚持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则,保证新闻编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莹,黎双.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媒介发展与变革历程[J].现代视听,2019(09):44-48.

[2]陈小亮.网络新闻傳播舆论的现状及针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J].传播力研究,2018(19):246.

[3]贾静.网络传播对县级电视台传统新闻编辑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9(20):56-57.

[4]刘冬梅.网络传播对县级电视台传统新闻编辑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8(30):244-245.

[5]宋晓媚,郝雪.网络传播时代对新闻编辑的影响[J].采写编,2019(02):34-36.

作者:刘怡

新闻传播研究论文 篇3:

我国新闻传播环境下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研究

作者简介:祁鑫,内蒙古师范大学,文艺学(新闻方向)13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白岩松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其主持过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中国周刊》、《新闻1+1》等一系列电视栏目都已成为了央视的品牌栏目。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20多年的主持生涯中,个人主持经历的变化恰恰反映了我国新闻传播环境的变迁。本文通过分析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的主持经历,探讨电视节目主持人与我国新闻传播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新闻传播环境;影响;主持人;白岩松

一、影响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因素

(一)新闻传播媒介

在各类媒体的竞争关系中,与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相似,总有新的“媒介生物”(媒体)在诞生,也总有一些老的“媒介生物”(媒体)在消亡,生与死都会对既有的媒体环境带来影响。①

白岩松最开始的工作是在《中国广播报》当记者,后来去了北京经济台1026当主播,这些经历都为白岩松后来进入《东方时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白岩松后来的现场直播主持工作起到了克服心理障碍的作用。因此,白岩松的工作从报纸媒体、广播媒体再到电视媒体的转变,正象征着中国新闻传播环境传播主体的变化。

(二)主持人个人修养

白岩松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是,必须一是啄木鸟,二是知识分子。白岩松说“好的记者应该是啄木鸟,而不是喜鹊,不是天天让人开心”。记者天生就应该是啄木鸟,通过叼出树上一个又一个的害虫,既给自己提供食物,也让树木和整个森林保持健康。

对于知识分子这个角色,它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与社会发生关系的方式,知识分子天生就应该从“小我”中跳离,去关注一个时代,能忧心忡忡的看到社会上的许多问题,并绞尽脑汁地思考怎样才能有所改变,甚至能参与其中去推动这种改变。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就要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社会才能因此得到发展。

白岩松的节目选题,往往贯穿了他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并且能反映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比如:选题中有时效性强,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实事;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环保、经济等;还有对大众百姓生活哲学的思考,如面对贫困、体验幸福、敬业精神、成功与挫败等。

(三)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内容

我们以白岩松主持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为例,白岩松说过《新闻周刊》卖选择,《新闻1+1》卖观点。比如说这个事情是新鲜的、热乎的,我们当然可以做,而另一个选题是昨天已经发酵的,我们今天做也没有问题,这是因为我们《新闻1+1》总会从动态中分析新闻事件,最新发生的事件可能价值是最大的。但是即使是昨天的新闻到了今天,如果我们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就可以把今天的新观点拿出来分析,这样,我们就和其他电视节目相比拥有某些独家的东西。②

例如,《新闻1+1》在“邹恒甫案”中,白岩松就评论到,在“邹恒甫案”中大多数媒体和评论员的视角一直放在北大校长、北大教授和邹恒甫本人,却少有人关注梦桃源餐厅中的68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作为受害者的姑娘们。白岩松提出“北大无小事”,关于北大校长和教授们的负面消息一经爆料出来,所有的人都表示气愤,认为当事人应当受到惩戒。但身为受害者的姑娘们,她们的尊严和名誉虽然受到了损伤,但是少有人安慰,为此我们是否有必要以牺牲姑娘们的尊严和名誉为代价,来使用法律的武器。

那天的节目果真因为这个观点,第二天在互联网上被立即转发,而且北大第三天就改口了,说要捍卫服务员的利益。这就回到了新闻最本质的东西:要去关注人,关注人的尊严。这条“邹恒甫案”的新闻在爆料出来时,很多媒体竞相报道,但是白岩松在《新闻1+1》中独树一帜,却又发人深思的观点,其他媒体没有想到,这就是白岩松和其他主持人所不一样的地方。

二、对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

(一)语言鲜活的主持人

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曾对白岩松进行专访,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当今选秀节目的火爆时,白岩松支持“超女”的存在,并强调现在的电视节目不是太娱乐,而是“严肃的不够严肃,娱乐的不够娱乐”。新闻的内核必须是严肃的,新闻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必须保持一定的客观性,这一观点不论放在哪儿,也不论你是谁,你有多么新新人类,都不要想颠覆这个东西。

而在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下,观众越来越难以接受枯燥、单调的新闻,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既保持新闻的严肃性,又不让观众觉得枯燥、单调呢?好多人都说,白岩松的主持风格特别严肃,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记住白岩松的严肃呢?因为他从来不用严肃的方式去传递严肃的内容。白岩松觉得应该把新闻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受众,那就是绝对坚持新闻内容的严肃,但主持人的语态要采取新闻语态鲜活化。

(二)充满人性的主持人

白岩松最开始是接触媒体,是从电视记者做起的。白岩松拍摄了成百上千的“东方之子”,但是最初以采访老学者系列为代表的“东方之子”,让白岩松看到了人性中最优秀、最本质的、最高的、最闪耀的、最浓缩的精华到底是什么。正因如此,对于“学问和人格,到底哪个才最重要?”这样的问题,白岩松在《东方之子》的一段开场白中告诉了我们答案:“我因他们的学问而去,但离开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人生最高的学问是人格。”这些采访经历让白岩松明白了人生的许多真相以及什么才是人生中真正该寻求的东西,也让白岩松在今后的主持生涯中一直在慢慢的靠近它。

(三)具有特色的主持人

一名优秀的主持人需要具备作为公众人物的良好形象以外的生活艺术,比如优雅的、高品位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对主持艺术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随着现在娱乐节目的起步,主持人明星化的时代开始了,从过去的热门电视节目《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到现在的《快乐大本营》的支持人何炅、谢娜,《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等明星主持人纷纷出现。而在当今这个崇尚时尚的年代中,主持人被明星化,被过度消费,常此以往,慢慢的主持人的公信力就会丧失,而一旦没有了公信力,主持人只是一个娱乐符号,就坏了。

同时,伴随着现在的电视节目分众化的传播环境,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逐渐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例如,水均益,在国际报道方面比较优秀;白岩松,在新闻评论方面比较优秀;朱军,在电视访谈类节目比较优秀;毕福剑,在像《星光大道》那样的有老百姓参与的电视节目比较优秀,同时像赵忠祥、倪萍那样的“大众情人主持人”时代已经结束。因此,新闻传播环境进步的标志就是多元化、小众化,只有这样做出来的电视节目才更加有深度,才能够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的确,时代在变化,新闻学作为一门最与时俱进的学科,必须能够了解时代的变化,并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主流言论,大部分时间作为公众形象而存在,作为传媒的一扇窗口,主持人只有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各方面素质,才能在我国当前的新闻传播环境中开辟出一片天地。(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保军.论新闻传播环境的构成与特征[J].阴山学刊,2005(4).

[2]邹煜采访白岩松.一个人与这个时代[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注解:

①杨保军.《论新闻传播环境的构成与特征》[J].阴山学刊,2005(4):2.

②邹煜采访白岩松.一个人与这个时代[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祁鑫

上一篇:实用性药剂学论文下一篇:政治文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