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原则保护知识产权论文

2022-04-26

摘要:当前,企业的领导者、发明者、写作者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存在着对发明创造者、权利所有人权利保护不足的问题。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中国需要尽快出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及保护体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诚信原则保护知识产权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诚信原则保护知识产权论文 篇1:

网络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伦理问题

摘要:信息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知识产权保护则要保护产权人的合法利益,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充分进行信息共享和有效合理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信息共享;伦理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现代化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引发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在媒介形式、报道方式、受众地位、受众行为等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网络传播拓宽了人们的道德活动范围,开辟了新的道德领域;目前,信息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的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更是网络传播中伦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常见的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并就此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而信息共享可以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降低全社会信息生产的成本,有利于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从有效利用资源、社会共同进步的角度看,信息应该共享,即信息共享属于网络伦理范畴,但是,信息的生产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投入,信息传播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软硬件产品的生产,所以,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拥有信息产品的所有权,并通过信息产品的销售来收回成本,赚取利润,这是合乎道德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网络上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某种社会性的、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垄断而影响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同样也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由于对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的界定缺乏可操作的规范,由此也产生了在处理信息独有与信息共享关系上的两种极端化行为,这就是侵犯知识产权和信息垄断(网络信息中的词条释义)。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商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的共享性要求它广泛、无偿和公开地提供给社会公众利用,然而信息所有人一般不愿免费提供,而是希望以此获取较高利润。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如在著作权方面,为了追求效率价值,要求在一定限度内尽可能地削弱对著作权垄断性的限制,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从而产生更多的优秀作品。而为了追求公平价值,则要求在一定限度内尽可能地对著作权人的垄断权予以限制。由于收入不能够无代价地再分配。就出现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信息的社会共享性与个体盈利性的矛盾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协调解决,兼顾效率与公平两个方面。”[2]

一、网络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类已跨入21世纪,网络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想”,作为一条通向各类信息平台的通天大道,它已经向人们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优势,让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人,充分地享受网络资源,让网络资源服务于工作,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生活已经成为普遍的现实,网络的方便快捷和信息共享优势无可比拟和替代。而且网络信息共享在军事、经济、医疗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强大的力量。网络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经济运行模式,带来了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推进了人类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难题。信息技术使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变得十分便捷,并且这种传递与共享不易被发现,这就使得网上侵权行为变得难以认定。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网络中逐渐淡化,由此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在信息如此急速膨胀的环境中,互联网不可避免地给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重大挑战,网络的高速性、广泛性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适用性与稳定性带来了巨大冲击,资源共享的理念与传统版权制度中保护著作权人利益之间更是存在着重大的冲突。因此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信息资源作为人类创造的知识资源,当然应该受到保护,其他的资源也应该得到保护。“网络信息是因特网发展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而知识产权保护则要保护产权人的合法利益,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过度的共享则抑制知识开发者的积极性。”[6]“如果在网络上人们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行为,那么社会的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垄断而妨碍社会进步同样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行为。”在网络伦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公正原则,也就是创造信息资源的人应该公正地得到应该得到的各种回报[4]。版权法和著作权法,一方面保障作者对他们的创造成果拥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应鼓励其他人不受限制地在此著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或者有限制地进行传播和应用,以利于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进步。但在应用时应遵守法律规定,“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这是国家现行法规,必须严格执行[5]。如果没有保护,信息资源的创造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将会严重打击信息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阻碍他们的开发热情,从而减少因特网上可以供公众共享的资源;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信息资源共享时考虑如何向信息资源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报酬,或者在信息资源保护了多长的时间后这些资源才可以向公众免费开放并得以共享,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这些信息资源。

二、对策

1.制定相关的网络法,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相关的法律条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划出一条底线,为信息环境下的伦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网络环境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的新问题,主要体现在版权保护领域,也就是对信息传播权的保护问题”[3]。针对网络版权的保护问题,根据1996年12月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两个公约,我国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规定:“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当然,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已制定的法规相对来说还不完善,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很大困难。对于目前尚无法确定的问题,应尽可能给予概念定位,并在宏观上加以规范。比如,在某专业领域也应该制定行业伦理准则,同时成立专门的组织来监督。此外,还需加强有效的监控措施,防止对信息产权和知识产权造成破坏。因此,完善网络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对网上知识产品的生产、传播、应用的健康快速发展异常重要。网络知识产权的范围十分广泛,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域名权等,在立法中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如网站上自行发表的作品与传统媒体上刊出的作品应有区别,如果对转载他人作品管制过严,势必会影响网络文化的繁荣等。“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网络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利益享有知识产权,明确侵权范围和行为种类及侵权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当前网络文化和网络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网络知识产权的立法,就没有知识财产的法权形态,也就没有其原创者和其他权利人的法律地位。假冒、盗版、未经许可使用等将会成为不受法律追究的行为,网络运营正常秩序将受到破坏。”[7]因此,建立和不断完善包括网络知识产权立法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是当务之急。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个体由“他律”走向“自律”。信息资源要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必须实现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的原则,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非垄断性。但“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如何在利用社会信息资源的同时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因为形形色色的人际交往和商务行为快速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带来大量新型的伦理问题,世界范围发生的网络不道德事件和犯罪案件时有耳闻。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忽略网络道德教育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明确什么是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什么是应当遵循的游戏规则、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从而自觉形成网络自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不道德和犯罪行为的发生。”[2]

3.制定行业信息伦理准则,约束个体信息行为。信息伦理准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网络信息管理中,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不太健全、信息立法不太完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应该制定行业伦理准则,同时成立专门的组织来监督实施,使网络信息得到正常合理的使用,防止非法、有害信息的传播和渗透,防止对信息产权和知识产权造成破坏。“无害原则,即要求网民对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要有限制地享受;自主原则,要求网络主体在不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原则,也要求主体对其他主体的权利和自由给以同样的尊重;公正原则,即网络为每一个行为主体的平等参与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诚信原则,即要求网络主体做到坦诚待人、行事不欺、言行一致;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网络主体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有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树立‘网络生态观’”。[6]

4.平衡版权保护和信息共享之间的关系。版权必须保护信息需要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追求信息的绝对共享,必将导致没有信息可以共享;而版权的过度保护,亦会阻碍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最终会妨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面对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内容需求的日益扩大,如何在法律上规范和平衡作者、传播者、公众的信息需求,既能保护版权人的利益,也不阻碍社会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博弈的焦点和版权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如何协调版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建立版权人权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机制,在新的版权保护制度出台前,应把握好合理使用制度和网络信息版权保护尺度,满足公众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巨大需求。

参考文献:

[1]许剑颖.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情报杂志,2004,(1):17.

[2]刘新.网络经济中知识产权的问题的伦理思考[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02-16.

[3]徐旭初.网络经济学的伦理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5):31.

[4]罗诗.合理共享资源与保护知识产权:网络咨询服务工作的重要课题[J].图书馆论坛,2008,(4):109.

[5]薛兴华.网络知识产权管理与法律保护对策[EB/OL].中国通信网.政策关注2007-01-17.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卢植衡 杜清海

诚信原则保护知识产权论文 篇2: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态势与应对思考

摘 要:当前,企业的领导者、发明者、写作者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存在着对发明创造者、权利所有人权利保护不足的问题。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中国需要尽快出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及保护体系。本文将对比国内主要创新前沿地区近年发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提供的发展态势数据,以及针对技术发展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在司法面前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等,再结合一些实例,对完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等进行学习和思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司法

一、国内相关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创新发展道路和技术进步,知识产权的维护变得尤为重要。以2017年数据为例,如:北京三级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1320件,同比增长43.1%;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7522件,同比增长38.7%;上海各级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5809件,同比增长40.8%;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5715件,同比增长38.5%;这些案件(共6462件)包括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驰名商标认定和垄断类案件。由此可见,近几年国内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发展迅猛,同时,新产业、新的侵权模式的到来,给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带来巨大挑战。

在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律的滞后性,取证困难、执行不到位、维权成本高而侵权成本低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专利权人束缚手脚的问题。

二、加快立法、强化赔偿力度

设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最重要的途径是立法。建立立体化、可执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以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可预期性和导向性,指导当事人选择正确的行为模式,体现司法裁判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向社会明确宣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彰显司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导地位。例如,对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是否引入实质审查制度。权利人取得一个权利极不稳定的专利,历经一审二审去维权,中间穿插专利无效的审查和行政诉讼,导致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保护力度无法有效提高。在商标授权领域,应当考虑加大诚信原则在商标无效审查中的比重,以及考虑放宽“引证商标必须在国内使用并具有一定知名度”这一要件。各个国家虽然都有少数抢先注册他人尚未在注册国使用的著名商标的现象,但是像我们这样大规模、体系化、有组织的抢先注册其他国家权利人尚未在国内使用、或者使用较少的著名商标,法院在司法案件中还不得不确认这种行为的正当性的现象并不常见。久而久之,一个国家司法的国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就会受到损害。同时,这些“抢注”商标者并不会开公司办工厂真正地生产一个产品或者进行服务,他们只是通过注册制度霸占这些商标资源,以便向权利人获取一笔转让费,这与品牌战略的本意相去甚远。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地方立法强化赔偿力度,对侵权行为人给予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我国公民的意识行为,减少侵权的行为。

三、降低维权成本

降低维权成本,是为了加大保护力度。这种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一些法治相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甚至对权利所有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袒,英美法系在司法中拥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结合类似于惩罚性的赔偿,让人不自觉地产生敬畏,不敢轻易触碰,即使不小心进入侵权保护的范围,也会在收到警告后尽快寻求和解,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败诉,侵权的赔偿数额更为巨大。另外,公正透明的个人征信制度以及税务制度也让企图金蝉脱壳,另行注册公司而意图逃避惩罚的侵权违法者无处遁形。依法适用证据披露规则和证据妨碍规则,要求那些占有证据而刻意妨碍权利人查明侵权事实和赔偿数额的侵权人交出证据,是减轻维权成本的一条较好的途径。再例如,对于未经公证的网络网页,如果当庭连接互联网观察到的网页与原告提交的网页一致的,完全可以起到与公证相同的效果,等等。如:“2014年判决的玄霆公司诉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中法官应用了举证责任酌定转移原理。在这起案件中,原告应当承担侵权事实举证责任,被告应当提交证据证明被诉侵权涉案专利进行抗辩,从而再去判定是否属于知识侵权行为。

但是另外一方面,降低维权成本绝非是使案件的代理变得粗制滥造,导致大范围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周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例如,在我们适用证据规则查明侵权损失的过程中,发现相当多的代理人不愿意花费成本去搜集证据,反而希望法庭简单适用法定赔偿了事。究其根本原因,这恐怕与权利人不愿意支付合理的代理费用有关。因此,降低维权成本,是指要让维权所得与维权成本之间的差额逐渐增大,而非单方面的指维权支出不断降低。

四、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文化的建设,必须依靠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然而,法律只能调节人的行为,并不能改变人的思想。而我国的法律从根本上,是纠正了知识产权的使用,并不是建立起行为人的诚信行为。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认清法律,对知识产权的意识薄弱等,这就引发了我国多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如:科技领域、文化知识、历史传承等问题。因此,为了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我们要从这几方面加强。

(一)深入推行诚实信用的民法原则

现代民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事人要依据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我们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行诚实信用原则,是为了确立行为的规则,即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是在减少在侵权行为,划分权利边界时的依据。例如“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2016)粤民再447)的终审,使其不能再运用江苏电视台节目的名称,体现了商标法的立法精神宗旨。

(二)对调解解决纠纷的制度创新

因此,在保障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垄断权利时,立法和法官适用法律时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尽量使权利人所得到的权利与其对科技创新和市场品质的贡献相适宜;在权利人行使其法定知识产权时,盡量使权利的边界清晰,不会无端扩展到公众的领地范围内。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创新模式增多,为了解决这种案件的纠纷,就应当在庭前提供更多的方案进行民事调解,给合理解决相应的矛盾更多的机会。

(三)适合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当前,要发展和传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其一,教育的发展,是让我们认知到法律基础的意识,也是对知识产权法律文化教育的开始;培养其优良的传统美德,让他们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大国,有着美好的品质;其二,合理运用好诉讼资源,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最后,加强个人征信制度与执行力度,让企图金蝉脱壳,另行注册公司而意图逃避惩罚的侵权违法者无处遁形。

五、结论语

结合国内相关案例分析、加快地方立法强化惩罚力度、设立举证妨碍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建设的建议进行相关分析,如何对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态势与应对思考进行一系列的阐述,是为了让更多人对我国知识产权的认识,以及为日后的努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文强.试析知识产权制度与诚信的契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9).

[2]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

作者:顾进

诚信原则保护知识产权论文 篇3: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研究

[摘 要]现代经济技术格局形势愈来愈明显,面对不同规模科技知识产权的普及,配合向导式保护措施的理想渗透效果进行分析,确定目前知识经济的核心制度就是保障产权的界定标准。为了全面激发企业主体和个人进行创新潜能的开发和优化,整个环节中的秩序贸易维护工具面对着重要形式的挑战。我国企业在面对多元市场的综合制备要求的同时,需要运用现实的分析手段做好产权知识要素的科学管理和利用,争取维护可持续发展价值战略的控制效能,满足国家必要对策和建议的适应水准。

[关键词]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中心;保护措施;绩效水平;研究

前言

外国先进技术经验在我国内部的不断改进,加上政府中心经济政策的支持效应,使得创新性产业规划格局逐渐清晰,其中的科技技术管理和知识产权要素一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必要支撑结构。因此,必须严格规划知识产权的体制保护政策,实现跨越发展的必要完善要求。

一、知识产权以及保护工作的具体理念

知识产权,主要是对公民脑力劳动在专业领域的成果进行依法保护,具体形式包括著作权、商标和产地标志等。在规定好的保护标准和民事、行政程序范围内,知识结构产权凭借使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效应进行必要机构授权,使得具体被侵犯的成员能够在合理的空间格局内实施反抗,具体包括终止关税优惠待遇等手段。这种知识保护的主要理念是加强知识技能对企业主体潜能的激发效果,防止执法活动中出现任何贸易结构障碍,降低细节问题的扭曲作用。其具体保护规则在基本维护世界范围内的成品保护力度的同时,积极扩大国际贸易、投资活动的适应成果,全面支持后续产品的研究和开发。[1]尤其是在现下灵活的信息时代作用下,创新开发工作的成本水平较高,实际操作处理难度很大,因此才会出现盗取他人智力成果,以谋取暴利的违法行为。包括新型软件的开发,需要经过规模技术人员长期的批量试验和程序追加,才能满足快捷、简单操作的质量效果。这种所有人的产品拥有着广大的创新成本内涵,在价格上又处在劣势状态,实际的市场份额占据优势很小,这就是侵犯这类产权行为的具体危害。面对产权所有人在利润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实际创新成本价值普遍降低,对于后期新型技术的普及将造成消极的危害。因此,采取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可以具体符合社会经济调整的要求。透过智力成果供应渠道方面来看,侵权行为大幅度降低,就可以改正消极开发行为的问题根源,并有效增加国内外产业的先进技术调整,实现先进、高质量产品的有效流通。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具体现状问题分析

(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浅薄

我国大部分企业对自身技术、知识成果的稳定保护没有很高的认知效果,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的初始研究阶段、实施策略布置和现实应用环节进行分析,其保护措施基本不会存在很高的技术优势,大部分科技成果都是由于错失了专利保护申请的机遇,造成知识产权地位的丧失。另外,市场中心的安定秩序不佳,对于产业主体的知识技术成果尊重权力的发挥缺乏一定保障,造成实际知识产权纠纷现象日益突出,整改方案改革始终不够科学。

(二)过于重视成果,忽视长期专利的效益影响

根据过往研究资料进行统计,我国实际国家重大科技研究成果资料中,接近2万多项尚未进行专利资格申请,基本倾力投注在论文发表、成果鉴定、学术研讨等活动上,实际技术秘密早已公布,这种向世界无偿奉献的技术成果事例数不胜数,实际的经济损失规模很大。自从我国知识产权局对专利申请资料进行公布之后,一些科技力量雄厚的大专院校和特定科研部门才进行专利申请,但数据占据总量仅满足在17%左右。专利维持效果存在一定的地域性质影响,仅仅在中国地区申请技术专利,在其他国家是不会受法律保护支持的。[2]根据过往资料调查,我国自开始实施专利法之后,实际知识产权中心收到的发明专利申请只有30万件以下,其中高于一半左右的数量是来自国外专利权人,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调整质量方面,面对外国电子电路、移动通讯规模调制和信息存储技术综合经济成果逐渐丰厚的现状,我国需要进行适当的格局整改,保证期间技术成品主权的维护效能,减少不必要的质量经济损失。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存在不足问题,包括相关机构的设置、实际保护工作的投入效果等。现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产权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松懈状况,必要制度维持标准不佳、机构设立不够清晰、经费投入欠缺等现象十分严重,使得整体绩效无法全面贯穿于企业科技研究、生产工序制备和经营的系统环节中,而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实质性战略也就不能灵活运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改革与知识产权的进展效果不能满足同步标准

我国近年来的产权保护制度得到科学的调整改善,实际立法速度有所提高,整体保护水平逐渐上升,已经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涉及技术创新工作的布置层面,新型技术和知识内容不断突破,创新类别的产权维护政策也相继出现,整体保护范围更加趋近于多元化效果。[3]但是,这种知识产权法律配备超前发展的现状,与我国企业必要技术支撑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实现充分的融合,部分技术创新开发成果不能够满足产权保护政策适应的具体要求。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规模技术的影响问题,关于创造先进智力成果的能力,按照内部产权持有量和整体维持水平进行分析,整体策略保护体系的效率是进行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体现,对国家的实际经济前景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整个研究活动中,一旦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适应能力就难以完整释放,这将造成中国形象受损的结果,同时制约我国自身的发展效能和核心利益分布标准。

三、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部门

现代科技环境下企业的主要资产并不是厂房和相关设备装置,而是关键技术的开发成果、知名的商标素材和商业信誉等知识性财产,这些隐含质量因素将给企业利润开发潜力提供广阔的支持源泉,是企业实现竞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必要要素。因此,企业必须具备一个相对科学的管理部门,全面处理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制定科学的维护策略,保证监督制度的实施,促进现实性的产权维护工作能够落实。[4]在进行管理部门设置环节中,公司规模与企业产业特征需要满足一定的协调性,包括一些大规模的企业最好采取集权化的管理方式,中型企业则应该配合网络延伸式的管理策略,而相对一些小型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则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处理方式,争取整体产权管理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二)加强内部员工知识产权的维护意识

配合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进行专业管理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的产权维护技能培训,保证其主管意识的认同效果。根据实地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在公司内部进行知识产权以及相关法律课程的开设,实现员工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布置,有助于使其尽快掌握专利法的核心政策标准,懂得树立产权保护意识,并善于运用各种维权制度进行合法利益的追究。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存在较强的排他效应,同时也面对不同形式的地域和实践限制因素。因此,在落实政策宣传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上述两种特性进行合法技术成果的利用,保证技术创新的延展性能得到开发和补充。[5]企业主体需要积极落实创新政策,尊重内部权益的划分规则,争取对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应有的保障态度。在不正当竞争环境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更应该树立强大的主权维护意识,争取在尊重他人必要权力的同时,善于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自我产权的维护。在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工作中,企业主体应该自觉树立诚信原则,不非法利用他人商标,并在科学的行业区域内部建立起产权保护网络支持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建立相应的产权保护协会,利用高速的网络交流手段进行相关经验的交换。同时设立专门的产权维权基金,保证企业产权资料购买的经济支付能力,并长期落实单位人员的日常开支和工作绩效奖励要务。

(三)正确处理自主开发和合法仿制的利益关系

根据长远发展趋势观察,企业在进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补充的活动中,主张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护问题上取得主动权,根据适当规模的资金、设备和智力资源的结构样式进行成本投入,提高整体科技研发的质量标准。根据合理创新机制在内部员工的实效影响基础进行员工主观创造力开发,满足技术突破的原定目标要求,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产品。目前,中国企业的科技研究水平还不是十分理想,需要联合近期的效益成果进行合法成品的仿制才能维持企业生存的需求现状水平。[6]因此,目前我国开始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经验和新型样本,实施适当条件的仿制处理手段,争取在多次的研究环节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质量。

(四)合理利用诉讼程序

合法诉求请求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手段,必须掌握其合理运用的尺度,做到纠纷问题的有效整改,同时树立企业自身高大的知识产权规范形象,保证其间经济利益和技术成果的长期维护。根据过往专利诉讼案件进行分析,在某电池制造产业公司联合应诉美国某电池企业的专利侵权案件中得知,只有充分行使权力保障的机制效应,才能真正掌控科技成果的保障主权,维持既定经济目标的普及效益,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技之国政策的同步覆盖要求,适应多元市场经济秩序的调整水准。在自主知识产权绩效的维护工作中,技术突破是落实企业形象的基础,创新是发挥绩效调整的关键支撑元素,只有充分协调政策手段和发展要务之间的适应关系,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自身制高点,控制活动的主动适应能力。

四、结语

在科技成果不断促进和转化的前提下,国家保证相应的政策内容制定完全之后,利用实际企业交流活动中的技术入股参与和股票期权掌控能力进行知识技术人才奖励活动的支撑。在目前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主体面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策略的普及,实现科技内容和生产力的转化,保证企业中心长期存在的强化竞争优势,维持现代多元经济整改标准的长期覆盖,这是目前我国进行技术知识产权维护工作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2]廖球辉.试论企业知识产权竞争情报保护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3(01).

[3]杨旭日.知识产权成就方正基业[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14(02).

[4]马静.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5]朱春华.基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0.

[6]张树苗.麋鹿健康评价体系及保护管理对策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作者简介]林志勇,江苏速升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林志勇

上一篇: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