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原则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诚实信用原则应用到行政法里面是一个很好的传承的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导入行政法一些原则定义及其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诚信原则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诚信原则研究论文 篇1:

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在共享社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共享经济也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这就应在诚信原则的支持下对共享经济展开有效分析,并促使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共享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及其相关法律问题,使得共享经济的法律内涵全面发挥出来。本文首先介绍诚信原则在民法中的重要性,之后阐述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帮助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共享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继而提高共享经济的诚信水平。

关键词:民法;诚信原则;共享经济;应用

引言

尽管在现有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社会在开展共享经济时往往会受到层层阻碍,导致共享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法律问题,这对于共享经济现实效果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必须强化民法中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力度,帮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共享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有效提升民法中诚信原则的现实作用,使得共享经济在现有社会中的地位层次得以提高。

1民法中诚信原则的概述

1.1民法中诚信原则的内容

我国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这一规定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诚实信用原则写进法律的国家。从中可见我国对诚信原则的重视程度。另外,诚信原则在民法中还有其他的体现,例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要诚实,不弄虚作假、不欺诈,进行正当竞争;民事主体应信守诺言,不擅自毁约,严格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履行义务,兼顾各方利益;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应依诚实信用的要求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等。

1.2民法中诚信原则的重要性

首先,诚信原则在民法中有利于指导当事人从事正当的民事活动。民法中的关于诚信原则的相关规定,清晰地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正规的活动而什么是违反诚信原则的活动,并且还告诫人们只有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对人们的活动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其次,民法中关于诚信原则的规定还能够起到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功能。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的评判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当事人改正以及规范自身的行为。最后,诚信原则作为民法中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还有着追求个别正义和社会公正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法律不可能穷尽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突发情况均有可能出现,法律不能够及时的予以解决,这时民法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一方面可以指导市场主体诚实信用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另一方面通过予以司法者一定的解释、补充和修正法律的自由裁量权,弥补法律的不足,可以为日后法律的改进积累经验,从而起到很大作用。

由此可见,诚信原则作为民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诚信原则早已引起民法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在今后的道路上,诚信建设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对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加以规范,继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与不诚信问题对共享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1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共享经济主要指的是将得到报酬当作终极目标,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实现陌生人之间的物品交换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商业形式。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共享经济早已逐渐演变成为现阶段社会服务行业发展阶段的中流砥柱。无论是针对住宿方面还是生活服务方面而言,共享经济的服务范围呈现出日益扩大的状态。结合相关资料可以看到,共享经济最有典型代表的是UBER、滴滴打车等。显而易见的是,共享积极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人们现阶段的思维模式加以转变。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将“互联网 +”计划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有效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出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来实现共享经济和谐发展。

2.2不诚信问题对共享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尽管共享经济在现有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有关部门在开展共享经济经常会受到一系列不诚信问题的干扰,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各项不诚信问题,必然导致共享经济法律内涵下降,这对于共享经济在现有社会上的综合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加上在人们现有生活中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这就应加强共享经济中各项不诚信问题的分析力度,明确共享经济中不诚信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相关诱因,之后借助民法中诚信原则对共享经济中不诚信问题实施优化调整。而且通过多方面现实分析,还发现不诚信问题对于共享经济发展也有及其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不诚信问题的干扰,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来源不合理和传统企业劳动人员失业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改善各项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力度,还会导致共享经济与现有社会发展要求脱轨,直接影响共享经济在现有社会中的地位层次。第二,如果共享经济发展中不诚信问题持续恶化,还会导致人民群众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继而导致共享经济整体监管成本大幅度提高,直接影响现有社会共享经济模式整体经济效益和现有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共享经济的优势和社会地位也会受到层层制约。第三,對于共享经济中涉及的共享商品来说,必然会因为人民群众自身不诚信行为而出现损坏或者丢失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改善共享经济中各项不诚信问题,势必会限制我国现有社会中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商品的便利性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生活要求。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不诚信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现有社会道德水平,还会导致我国各地区共享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严重影响共享模式在现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效果,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缺陷日益鲜明。

3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共享经济在现有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应加强共享经济的分析力度,并在民法的支持下提高共享经济的法律效果,以此改善共享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而且通过多方面实践分析,了解到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也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如下所示:

3.1在共享经济诚信问题处理中的应用

对于共享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来说,必须要求相关人员对共享经济上各项诚信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展开有效分析,了解共享经济中诚信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民法的支持下对共享经济中各项诚信问题实施优化处理,使得诚信问题对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共享经济中出现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道德诚信水平低下上,这就导致共享经济在实施过程中监管成本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在使用各类共享产品时经常出现将产品据为己用的现象,直接影响各类共享产品的现有价值,导致共享经济中法律问题和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能有效改善各项诚信问题,必然导致共享经济在我国现有社会发展过程中停滞不前,这对于共享经济在我国现有社会中的现实价值和综合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而通过民法中诚信原则对现有社会中共享经济展开有效处理,则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共享经济实施过程中各类诚信问题的表现形式,同时结合共享商品经济来源和人民群众道德素养等方面规划合理的诚信问题处理措施,必要时还应强化民法中誠信原则在共享经济诚信问题优化处理中的作用效果。此外,还应要求有关部门将共享经济与互联网模式结合到一起,充分彰显现有社会共享经济的优势。而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相互融合的条件下还会导致各类私人信息大幅度流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共享经济的诚信效果,导致共享经济在现有社会中的地位层次下降。基于此,必须加强民法中诚信原则对共享经济的约束力度,并对共享经济中各项私人信息展开有效监管,避免共享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私人信息遗失的问题,使得共享经济诚信水平得以提高。

3.2在共享经济立法路径规制中的应用

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共享经济诚信管理力度,还应对共享经济开展立法路径规划,充分彰显共享经济立法优势,从而避免有关部门在签订共享经济立法合同时出现问题。而对于民法中涉及的诚信原则主要表现在合同签订各个阶段当事人所履行的责任,并在提升共享经济活动诚信效果的条件下,保障合同双方现实经济效益。而对于共享经济立法路径规制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来说,也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如下所示:首先,在制定共享经济合同时,必须保证当事人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避免社会共享经济在确立合同时出现虚假信息问题,继而强化共享经济的诚信水平。其次,应要求共享经济各方能够按照合同上涉及的规章条例履行各项业务,严格控制各组织机构在开展共享经济时产生损失。最后对于现有社会开展共享经济时出现的问题来说,还应要求相关人员借助民法中诚信原则以及相应立法合同对共享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优化处理,避免共享经济立法路径规制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越演越烈。充分彰显民法中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立法路径规划中的作用效果,使得现有社会共享经济能够满足《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规章的要求,从而避免共享经济各方在立法过程中出现权益损害的问题。

3.3在共享经济司法路径监管中的应用

在共享经济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与其利益相关的人民群众数量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这就应要求有关部门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心理需求和法律素养的条件下对共享经济开展司法监管工作,确保共享经济在现有司法环境中公平有效的开展。而且将民法中的诚信原则应用到共享经济司法监管当中,不仅能够强化律法规制与共享经济司法监管之间的衔接性,还能避免有关部门在开展共享经济工作时因各项法律关系而出现问题,确保共享经济整体诚信水平有所提升。当然还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在一系列诚信原则的支持下对共享经济司法监管工作实施平衡化处理,严防共享经济司法监管出现问题。对于共享经济各阶层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应工作时出现的问题来说,必须将民法中诚信原则与共享经济司法监管结合到一起。深入剖析相关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后借助民法中诚信原则对相关人员日常工作缺陷和共享经济具体实施问题展开全面调整。逐步提升劳动人员在共享经济这一新兴行业中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共享经济行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属性。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民法中诚信原则涉及的内容错综复杂,这就应加强民法中诚信原则的研究力度,并要求相关人员在民法中诚信原则的支持下改善共享经济中潜藏的法律问题。而且上文还阐述了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不断缩小共享经济与民法中诚信原则之间的差距,严防共享经济因法律诚信而出现问题。全面优化共享经济实施缺陷,大力推进我国现有社会共享经济良性发展。希望在本文的详细论述下,可以给相关人士带来启发,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和昌. 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分析[J]. 职工法律天地,2018,(16):127

[2] 侯庆惠. 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分析[J]. 楚天法治,2017,(5):103.

[3] 梁芝园. 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分析[J]. 时代报告,2019,(2):168-169.

[4] 胡雪亮. 民法之诚信原则在共享经济中的应用探究[J]. 法制博览,2019,(25):177-178.

作者:王飞

诚信原则研究论文 篇2:

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导入研究

摘 要: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诚实信用原则应用到行政法里面是一个很好的传承的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导入行政法一些原则定义及其发展。

关键词: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法律关系

一、起源

诚实信用最先出现的地方是罗马法,该原则能够使用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用在物权法里,业务经营上要有诚信,也就是具有诚信的买受人,这是主观意识上的真诚以及善良,没有对别人有害的意思。第二种是用在诉讼法里,也就是在诚信的基础上诉讼,这是客观上讲的,要求对于外在行为,要有信用。在后来又经过传播发展,也都表现在了每个国家的法律上,只是法律的形式不太一样,德国的法律上说的是“TreuundGlauben”,也就是说做事要讲求信用和诚实度;在英国和美国的法律里,说的是goodfaith,日本法律中说的是信义诚实,后在我国,这个体现是由日语翻译得到的,也就是诚实信用。

二、引入行政法中

诚实信用原则毋庸置疑,已经成为奠定民法的一项基础原则,然而能够让它进入到公法里,让其借鉴,却引起了很大的纷争。德国法律学者迈耶,对此问题的看法是,在公法和民法彼此之间是存在着十分严格的分界线的,不能够随便更改,每个法律领域的基本原则各不相同,也有各自的主张,彼此借鉴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民法的主要思想是任意性,而公法的主要思想是强制性的规范,如果把民法思想強行加入到公法中,势必会破坏掉长时间形成的严肃性。然而对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三个不一样的看法:首先是私法类推适合的说法,譬如盐野宏,一位日本法律学者,觉得:“信赖诚实原的原则,是将在私人间使用的法原理适用于行政法关系的情况。”其次是通常情况下的法律思想学说,这种学说中把这个原则看成是噗通的法律思想,是公法和民法共同拥有的,只是先用在私法范围内。最后一个说法是法的本质学说,他们觉得只要已经得到法律的基本价值的认可,那么就可以在任何法律范围内使用,没有得到认可,那么就不能在任何领域内使用。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定义

1.私法中的诚信原则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里,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非常清楚的定义,也就是这项原则能够使用在所有的民法中。其中在第四条里,还特别指出:“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也就是说,这项原则能够被用在所有义务的履行以及所有权利的行使上面。

2.行政法诚信内涵

行政法中,诚信可以理解出三个含义来,第一个就是善意的真诚,若想实现善意的真诚,对于一个参与法律活动的人来说,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其的一项根本要求,行为主体在进行着法律活动的时候,需要从善良的法律方面动机出发,也就是善意对待人和事,在自己权利受损时,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权利,而对于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情况,在双方都收益的情况下做事。除此以外,还要用满怀真诚的行为,行使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以及完成义务。必须要做到不把事实情况进行夸大,不做出存有诈欺情况的行为举动,不把错误的理论和方法强行的加到别人身上,好为自己赚取好处,做事需要实事求是。还有,必须要诚实有信用,不仅要自己遵守信用和许诺,对于自己曾经做出的许诺要完成,不可以背弃信用去为自己谋私利。对于当事人而言,彼此之间构建起信用以后,行为人必须竭尽所能维护好当事人因为信用而形成的利益,不可以做出损害这种利益的行为。第三点是,必须要公正合理,要将公正切实贯彻到法律事务和关系里去,在顾及到当事人利益的时候,也要考虑对社会有怎样的好处,努力平衡社会利益和当事人利益彼此间的关系,使其不互相违背,能够一致,但是在维持集体利益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当事人针对自己利益提出的合理化诉求。绝对不能出现利益不均的现象,防止出现用损害集体的利益的手段,来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产生。

3.民法中的诚信原则主要包括

(1)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的活动时,需要保持诚实的作风,没有欺诈现象,竞争要正当合法;而对于民事的主体,还应该在使用自己权利的时候充满了善意,不可以通过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或者集体的利益的办法,来增加个人的利益。

(2)民事主体还需要对自己做出的承诺做出努力,不可以出现擅自毁约的行为。信守承诺也是诚实善意的一个外在表现,展现出当事人是否意识到自己某个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和后果。签订合同,然后实施这个合同,可以极大的降低双方进行交易的成本,这也展示出社会成员之间达成了一个互相信任,互相赚取利益的关系。

民事法律里,能够展示出诚信原则讲的信守诺言的规定有权利失效等规章制度。

四、诚信原则的行政法

这项原则其实是民法和公法所共同遵守的一项原则。因而,其涵盖的各类规定对于别的法律也一样适合使用。把这条原则写进行政法中,在其内涵里也就涵盖了民法里诚信原则所拥有的特点:遵守诺言、诚实信用、公平合理以及顾及每个人的利益等等。由此,可以把这项原则在行政法里的含义概括成3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具体要求中,他们彼此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在适用的特征上来说,民事的法律关系里,各个主体之间具备平等的法律地位,在当事人彼此之间构建起的法律关系,需要达到双方意见相同的情况,遵守诺言、诚实信用、公平合理以及顾及每个人的利益对每个人都适合使用。但是行政的法律关系里,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权利,处于强势地位,而行政相对人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此诚实信用原则必然会出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而有所偏重。要实现行政执法的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原则必须是针对行政机关提出,而非针对行政相对人。其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法律行为多以契约形式出现,绝大多数属于双方或者多方行为;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单方就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动。所以,行政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调整的对象与民法中是不同的。

四、结语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诚实信用原则同样适用于民法和行政法,但是根据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诚信原则在行政法的适用中应当有其自身特点。

参考文献:

[1]田新新.诚实信用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J].青年与社会,2013(19):81

[2]侯振楠.浅谈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中的适用[J].人间,2015(36):79

[3]王一淇.论行政法上的诚信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3(20):10-11

作者简介:

王慧,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级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

作者:王慧

诚信原则研究论文 篇3:

诚信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方对公司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质疑与关注。尽管政府有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诚信原则的缺失。本文正是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对诚信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关键词:诚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1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1.1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应该满足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企业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2001年葛家澍撰写的《财务会计的目的与信息质量》中阐述道“会计信息质量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低要求,如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最低要求,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不合格的”。前文已经指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其关系到众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不合格的会计信息会干扰监管层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合法及合规性监管,会误导使用会计信息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也会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1.2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会计信息几个不宜理解的特征:

第一,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应该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使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充分诠释了会计信息质量预测价值、反馈价值的职能。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以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现有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以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状况。

第二,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记账规则中重要的原则,同样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必须以业务的经济实质为依据,而不局限在法律依據。虽然企业的大多数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一致,但是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在发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企业发行永续债,从法律形式上来看其应当作为负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但由于其经济实质满足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此时,当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将企业发行永续债作为所有者权益科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謹慎性。谨慎性是指企业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应当考虑企业可能面对的潜在的经营风险。在进行资产科目及收益类的科目处理时,不能过高估值;在进行负债类及费用类科目时,不能过低估值。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出现明显的坏账时,应当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固定资产项,应该严格按照折旧规则进行折旧。如果在此类项目的会计处理中没有遵循谨慎性要求就会导致资产高估,这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参考价值。因此,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或者内部环境时,应作出相应的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2诚信原则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诚信作为会计所必需的重要品质,在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会计缺乏诚信原则,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企业缺乏诚信原则,不仅会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对自身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缺乏诚信原则的企业由于披露的信息质量缺乏保障,企业难以获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对于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也难以顺利解决。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履行的是“ 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而诚信原则与上述的“三公” 原则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然而由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都未能很好的履行这些原则,会计诚信原则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会计诚信原则缺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在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情况下,形成与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真实可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样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如果会计从业环境较差、会计行为人道德品质不高,缺乏会计诚信原则,必然会导致不道德的会计行为发生。而与会计诚信原则缺失密切相关的不道德会计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使会计行业陷入严重的诚信危机,而且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所执行的准则制度和程序方法而言,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结合程度的影响。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分析,由于不同的会计从业人员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准,这就决定了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做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与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危害社会和广大公众,侵蚀广大投资者的相关利益。

3.1诚信原则匮乏,由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失真行为影响较大,所以本文所分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小于收益,那么上市公司将进行会计造假,而上市公司因会计造假而承担的风险成本取决于市场环境,假如没有相关的会计信息监管者,并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识别出会计信息的真伪,那么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将陷入类似于“囚徒困境”,会做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决定,只有作为会计信息质检员的审计师和作为会计准则制造者的政府部门的介入才能打破上述的平衡。事实证明,市场环境给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弄虚作假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比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了逃避被特别处理(ST)的命运,会不择手段地粉饰业绩,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

3.2会计事务所缺乏诚信原则,未能对企业会计信息严格审查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主要通过审计鉴证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他们可以服务于市场中的任何机构,他们可以站在政府部门这边,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者,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鉴定并出具公正的审计报告,他们也可能站在上市公司这边,为了谋求长期合作与高额的审计服务费,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最终为哪一方服务取决于其获得的审计舞弊的相关收益和被监管部门惩罚的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显然,如果舞弊的收益大于惩罚的成本,注册会计师将会选择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通常为了节约成本,保持充分的利润空间,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就简化程序,甚至放弃‘谨慎性’这一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在东方电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其外部审计机构——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一大帮凶。据了解,乾聚事务所通过连续四五年为东方电子审计财务报告,仅审计费用就获得240万元,在这个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注册会计师很轻易地就将独立性抛在脑后了——这也正是东方电子公司一系列虚假财务报告能够出笼的根本原因。

3.3会計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的整体水平而言,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不能坚持诚信原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为了自身利益,进行会计信息作假。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会计人员在面对领导伪造企业会计数据的指令时,不敢进行反抗,最后成为会计信息作假的帮凶。上述的这些行为都会带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可见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4塑造会计诚信原则,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4.1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信息披露的监管不力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证券监管机构应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于某些典型行业的关键的财务数据要与同行业进行分析对比,具体的做法是借鉴当前流行的绩效评估的做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一些典型的行业建立一套可行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对财务指标异常的上市公司要求相关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行重点抽查,不要过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审计,除对有迹象显示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查处以外,还应就上市公司年报设立正常的抽查复审制度,保证每年一定比例的抽查面。不能完全依靠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质量抽查,证监会还应及时修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处罚条例,加大处罚力度。

4.2加强会计事务所执业人员执业道德的培训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执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主动地组织执业人员参与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的讲座,向其宣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尤其是诚信原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后果,将职业道德意识传达给所有执业人员,并且促使他们将这种意识贯穿于自己的审计工作之中。职业道德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很衡量的,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职业道德与审计质量挂钩,这样能够促使员工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4.3提高會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诚信原则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会计人员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可以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培育会计人员“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念。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要强化他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能自觉的以“ 不作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关于诚信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76-78.

[2]杨兴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上海会计,2001,(9):132-134.

[3]应松年.政府应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示范者[J].法制日报,2003,(3):156-158.

[4]苏文胜, 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J] .财会通讯2005, (8):72-74.

[5]徐孟洲,侯作前.市场经济、诚信政府与经济法[J] .江海学刊,2003,(4):34-37.

[6]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13,(2):104-106.

作者:章婵君

上一篇:信访工作分析论文下一篇:精细灌溉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