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专人体科学教学改革论文

2022-05-01

体育高专人体科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在体育教学的新体系中,初中体育的多样化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重点。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以适应多样化教学的发展。在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构建多样化校本课程,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实践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强调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为了适应素质教学的需要,必须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初中体育教学是学生进入高中体育学习的准备阶段,如果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已有多样化的项目体验,学生就会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而到了高中体育课程中,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就会相对均匀,不至于出现“个别项目选项人数过多或学生之间专项运动技能差异过大”的现象。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要求初中学校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破解难题,进行体育教育系统化改革。例如,初中体育多样化的重大改革涉及到课程重新建构、师资、设施设备的重新配置、学校与社会方面的联系、相应的政策跟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增强初中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提升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改革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是一位体育方面的“专家”,学生对体育“多样化”的广泛需求,对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专业不对口,体育师资整体不足,面对这些难题,学校需要建立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培训机构,定期让体育教师到体育俱乐部等体育机构学习,对体育教师的专项体育项目进行深入指导,帮助体育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技能,扩展体育项目数量,体育教师要争取为了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承担重要的责任与义务。

(二)邀请非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的志愿者助教。根据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配备数量及工作需求等情况,初中体育的师资还是比较短缺的。据了解,学校除了专业的体育教师之外,还有一些非体育教师热爱体育,个别教师还达到了专业技能水准,为了解决体育多样化教学的师资问题,可以邀请学校的非体育教师作为志愿者,在一些安全有保障、专业技能教授比较简单的大众体育项目上,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助教工作。例如,他们可以配合体育教师承担一些基础教学以及训练的任务。充分发挥好初中学校非体育教师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缓解体育教师的压力,可以让体育教师更好的发挥技能特长,开展更有效的体育项目指导。

(三)聘请专人指导特色、品牌的体育项目。初中体育多样化要关注特色、品牌体育项目的发展,同时进行特色体育项目的全员文化渗透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不断挖掘潜在特长生,充实特色、品牌项目的人才储备。例如,可以聘请专业篮球教练进入体育课堂与体育老师进行合作教学,在篮球课堂上,篮球教练主要传授学生运动技能、篮球文化等内容,体育教师配合篮球教练组织活动开展,保证篮球课堂的活动有序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体育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体育教师对篮球训练技能的专业化程度。

二、推进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课程

(一)开展丰富的体育比赛项目。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体育协会具体运作的方式,大力推广体育联赛项目,以此呈现出体育项目多样化的内涵。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校本化课程设置,科学的选取体育项目,开展长、短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解决学生多元化的选择课程分类问题,让学生根据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每个学期进行一次体育项目的重新选择,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作出适当的统一调配和安排,这样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为学生在今后专项化选择时提供参考,同时也解决了个别场地过于拥挤或过于闲置、设施与器械分配不足的问题。

(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校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可以延伸到校外,围绕学生体质健康制定适应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计划,将一些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实施便捷、器材获取比较容易等多项体育项目纳入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中,提倡学生选择室外跑步、室内有氧运动、踢毽子、羽毛球等一项或者两项体育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校外锻炼,保障学生每天在家运动三十分钟,寒暑假适当延长运动时间,以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逐步养成学生爱运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三、进行多样化的拓展体育教学

(一)拓展体育人才发展平台。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还担负着发现与培养多元人才的重任。在学校“体教结合”的教学方式下,积极创建内、外制约机制,利用强大的师资力量,建设专业的运动团队,搭建高水平发展平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参与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赛事的体育人才。例如,培养篮球人才,构筑篮球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立一支出色的篮球队伍,长期坚持参与并积极推进跨学段校际间篮球教育,不断为国家输送专业的篮球人才,充实国家队的力量。

(二)定期开展班级之间或校际合作体育联赛。学校根据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竞争特点,合理选择并组织班级之间的体育友谊赛,可以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在比赛中发现体育专长学生,并发展其进入校队,充实体育运动队的力量。开展体育布点项目的校际间交流互动,学校之间可以针对布点项目进行经验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例如,开展校际间的篮球联赛,丰富了学校篮球运动队的实践比赛经历,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增加了比赛经验。

四、结论

为了适应现代体育多样化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逐步认识、理清初中体育“多样化”的内涵及特点基础上,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增强教师自身的素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找多样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实现由单一的生物观到三维体育观的转变,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雪丽.上海市部分高中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3-6

[2]罗阳佳.体育课“大变脸”上海试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初显成效[J].上海教育,2013,11,A:42-43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组委会.[S].2014

作者:闫高威

体育高专人体科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2: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的研究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把握“少、宽、柔”的基本原则,不但要重视“核心课程”,也要重视“边缘课程”,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基本环节之一,教材内容的更新,特别是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致性,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构建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 Major’s Curriculum in Sports Colleges

HAN Hui,CHENG Zai-kuan,LIU X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P.E. major;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近年来,我国体育理论界正开展着一场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的讨论与研究。这场讨论就我国新世纪学校体育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工作者的全国体育院校的体育系,作为“母机”[1],对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师对此知之甚少。体育院校体育系是以培养体育师资和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者的专门体育人才为主要任务,但某些课程老化,教材陈旧,对当前体育领域的发展变化不能给予足够的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探索体育项目内容的改造、课程的创新与构建,改变教学现状,势必影响到体育系毕业生的质量,乃至影响到将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2]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收集、分析国家体委六所直属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北京、上海、沈阳、武汉、西安、成都)及北师大体育系和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相关文献。查阅比较了1980年以来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高等体育教育文件选编》中对直属体育院校发展要求;通过因特网查阅了国内外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有关书籍、论文近百篇。

1.2调查访问法

走访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管理、计划修订方面有经验的专家37人(其中正教授12人、副教授8人、管理人员17人)并对毕业的部分学生和在校生(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124人进行结构化访谈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构建的最优化、教学计划修订的意义、体育社会化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业需求与方向等。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构建的指导思想

课程的构建要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要努力吸取当前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并大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专门人才。

2.2课程构建原则

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在修订99教学计划时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第一,全面发展的原则。强调遵循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强调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重视知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第二,整体优化原则。强调首先处理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明确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要整合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实践内容方法和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第三,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各专业在体现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上反映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以上原则对新的教学计划的整体性修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根据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对99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的意见反馈,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还应注意下列三点:1)少:保持计划总学时要少,必修课要少;2)宽:拓宽专业基础,构建课程“平台”,落脚于体育大专业;3)柔: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弹性。

2.3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规格设计

纵观我国体育院校体育系和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上述人才的认可程度(近几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约达80%)。主要存在着以下优势和不足:

优势:“一专多能”人才规格特征初步具备了宽口径、厚基础、有特长的当代人才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不会改变。在目前学校业余训练运动水平日渐提高,体育运动内容日渐多样化的前提下,“一专多能型”教师仍将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而“运动型”和“理论型”体育教师仍将不能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游刃有余[3]。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应占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这一领域,应成为具有胜任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师并能从事其它体育部门和行业就业竞争,并应成为可继续深造的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不足:由于当前社会与体育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规格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发展推测,虽然著名高校和重点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设立对很多中学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会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对一专人才的需求规格变化不会太大,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体育教育专业“全能”人才的内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外语能力的要求,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当代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能力、保健康复、体育测量评价、科学研究的水平都已经与20世纪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经营更成为一门重要学问。显然,“基本知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技能”产生出更多的内容,“六会”已经落伍。构建新的“基本技能”框架应考虑上述不足。

2.4课程结构的构建

2.4.1既要重视核心课程又要重视边缘课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学科大量涌现出来,新学科的创建者和支持者不断要求将新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容量有限和学校条件的限制,所有的新学科都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是不可能的。有些学科被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有些被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有些进入核心课程,有些作为边缘课程存在。新学科或学科的新分支进入课程体系并成为核心课程,往往要经历艰苦的努力,而旧有的课程退出核心课程或课程体系也并非轻而易举。

对现有计划中的课程进行删、减要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某一门课程进入核心课程还是进入边缘课程,还是退出新建课程体系应认真考虑课程平台的建设需要。增加新的课程,如适当加强体育产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健身娱乐、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体育中介等方面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要使学生了解并弄懂、弄清楚本专项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并要关心、研究体育产业的政策、体育市场的规范与健康发展。

另外使必修课、限选课中“可学可不学”、“可以自学”、“不学也能懂”的课程退出必修课,腾出时数加大部分十分必要但时数不满足的课程。进一步做到少而精。

2.4.2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类型。隐性课程对应于学校实施的“正式课程”。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中,决不能忽视隐性课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理解的交往过程、学习过程、人格发展过程。如果缺乏开发隐性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很可能把学生带向所追求的课程目标的相反方向。社会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学习态度培养都是隐性课程的重要领域。隐性课程意识的增强是课程构建的重要内容[4]

2.5课程内容的构建

课程内容的构建是众多计划修订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课程内容的构建是计划实施的重要中间环节。

重新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一专要专到什么程度?怎样才算多能?“一专多能”、“三基本六会”在新时期应该有哪些变化和改进?

体育教育专业还是应该坚持注重人才培养的特色。一个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示范,对运动技术没有体会,就会像音乐教师不会唱歌,外语教师不能开口一样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在新世纪初始,“一专多能”、“三基本六会”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能否满足当前一个时期和今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呢?比方说,目前“多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了,“六会”也更显现出面窄[5]。仅仅具备教学、训练、科研、竞赛、裁判等方面的能力已明显不能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外语水平、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营运作,健身娱乐康复的理论与实践都明显成为今后就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部分课程要对“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做出明确的解释与说明,“三基本”的内容要扩充。

术科课程要大力增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内容的研究,改变术科课程单一的竞技体育式的技术教学与训练做法。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要把学科课程学到的指导群众体育健身、康复、测量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专项运动中进行科学化、定量化的操作实践,改变过去理论脱离实际,会说不会用,会用不熟练的状况。

其次,专项教学理论与方法课应根据本项目特点重点开发适合群众保健、康复、娱乐的体育活动内容与方法,在技术教学训练中留出适当的比例研究开发群众体育。

拓宽学生定量化、科学化、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大众健身的技能、理论与方法。拓宽学生上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着眼于这些知识的实用性、方法的先进性、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覆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一段时间内就业的基本要求,着眼于体育大专业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6]

2.6课程的实施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课程实施过程总是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践者相互适应的过程,实践者对课程或计划做出的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首先取决于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取决于实施者对计划的需要程度。社会需要、计划制定者需要、教师需要的一致,教师充分理解和接受课程变革的主旨,并将这种理解和接受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关键。

课程实施者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也制约着计划的实施程度。许多研究指出,对计划的理解缺乏清晰性,是阻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课程计划本身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实施也有重要影响。如果课程实施者意识到课程变革极有意义且实用价值高且可操作性很强,计划的实施将是顺利和不走样的。否则,脱离实际、难以操作将成为阻碍计划实施的最基本因素,

另外,学校的环境、设施等办学条件对课程计划的实施构成重大影响。师生比是测定办学效率的重要指标,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和训练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大学。小规模课堂教学、实践性强是办学应该考虑的因素。术科教学训练片面追求上课人数多、规模大、师生比高,亦将影响课程的实施。

3结论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把握“少、宽、柔”的基本原则,不但要重视“核心课程”,也要重视“边缘课程”,要认真设计“逐步深入课程”,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2)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基本环节之一。而恰恰课程内容的构建是当前计划修订过程的薄弱环节。教材内容的更新,特别是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3)课程实施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的一致性,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季克异.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2006年讲话.

[2]任海,等.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结构合理性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科学论文集,1998,10.

[3]李学芹.面向21世纪的我国体育院校,“五科会”论文集,1997.

[4]张建华,等.当代日本体育专业教育改革及启示,“五科会”论文集,1997.

[5]邓宗琦,等.面向21世纪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2003,3.

作者:韩 慧 程再宽 刘 昕

体育高专人体科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高低关系着国家体育战略的实施;也影响着我国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体育人才的储备,作者认为中学农村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反映时代特征、要建立和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创新,自觉落实课程改革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中学体育;体育教学

1、前言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管,加之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重视,可以说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已经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體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2、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育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体育教育一词,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可以理解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1】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但是农村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根据调查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千人一面,同样的要求,固定的负荷。就体育教学目标而言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后所达到的教学效果的状态。”【1】课改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一直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体育教学时常难以确定和把握体育教学重难点。是体育教学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体育教育基础较差。中学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体育教育基础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农村与城市有很大差距。还有“应试教育”背景:学校为升学率,被称为副科的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给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带来极大困难。

2.1.2教学设备简陋。“我国农村中学人均场地面积仅为2.6m2,多数学校器材达标率低于50%,体育教学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如有的学校没有合格达标、规格完整的塑胶场地,对一些球类运动就无法开展。许多农村学校乒乓球台,都是用砖石砌成的简单球台。还有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无法继续使用。仅有的体育器械由于缺乏库房,随意堆放,也没有专人负责,造成破损与流失严重。

2.1.3教师流失严重。“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达标率只有74%,且流失严重。”【2】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者也不被社会重视,存在偏见,社会地位低下。加之教学条件差,工作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相应的福利待遇享受不了,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3、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3.1首先是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农村学校领导者要更新陈旧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在相关部门的协同下,引导学校,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从源头上改变体育课“可上可不上”的落后观念。学校每学期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严格控制其他课占用体育课,切实为开展正常有序的体育教学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3.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加大道德教育、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力度,认真学习新课标、体育心理学等。让教师把握教育与心理的基本常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印证理解,从而提高自身对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能力,为抓好体育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体育教学经验,按照教学规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4.1农村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农村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知识,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

4.2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加强监管力度,促使体育教育上新的台阶。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建设,提高体育课开课率,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不仅是学习理念知识,掌握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体育锻炼养成为终身生活习惯。”【3】五是家长要转变观念,体育技能也是孩子成长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身体、心理和强健的体魄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4.3重视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依据课改纲要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的要求,要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农村学生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以兴趣特点有效的开展教学。采取个别指导进行差异教学、采用多种体手段进行教学、采用体育游戏教学为主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把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应溶入到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中,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培养学生是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多给学生创造、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质疑提出问题,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知、晓理、引思、导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王为丰.如何上好中学体育课[J],考试周刊,2008,(31)。

作者:拜兴荣

上一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医学论文下一篇:我国大城市写字楼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