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15

【摘要】为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重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手段,为实验教学创造有利环境,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正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篇1:

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

摘要:调查发现,当前近半数的大学生对其所在高校的健康管理制度以及健康管理实施方式不满意,不少大学生表示,虽然他们很想参与学校的健康服务项目,但是学校并没有为他们营造充分的条件,并且缺乏相关专家对他们进行身心健康方面的指导。可见,当前大学生对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康管理体制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因而开展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相关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健康管理体系;实践研究

0.前言

从本质上来说,健康管理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自我身心中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的管理。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并且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我国对于健康管理的认识相对较晚,但在近几年也越来越将健康管理的相关问题重视起来。调查发现,虽然在社会上健康管理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产业,但在高校中健康管理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甚至是在某些高校中仍然是一篇空白,完全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健康管理的现实需求。基于大学生身心快速成长急需进行健康管理的现状,有必要对当前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科学分析,帮助高校尽快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贴合学生实际的、管理有序的健康管理体系,满足大学生对于健康管理的真实需求。

1.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从当前高校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也正是基于这些必要性,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行为才应当义无反顾地进行下去。在此,将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1.1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增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早在1950年,毛主席就提倡大学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并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之后邓小平同志也在1978年明确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并指出要将培养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时至今日,健康管理的理念已经在当代社会中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趋势和社会的要求,也唯有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并有效构建出健康管理体系的高校,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树立现代化的高校教育品牌。

1.2高校教育责任的体现

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必要保证,而高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背负了培养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构建现代健康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高校正视自身教育责任、承担学生健康责任的集中表现。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和高校教育的改革,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以双方主体为核心的契约关系,学校不仅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也要承担管理学生的责任,其中就包括学生健康管理。而从国家发展的宏观角度来说,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也是为国家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四有新人的必要保证,同样是高校承担教育责任的重要体现。

2.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分析如下:一方面,现代高校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包括丰富的学生管理资源,这是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在将自身所拥有的各方面资源充分整合的基础上,对于一所现代高校来说,完全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特色鲜明的健康管理体系,以此实现高效对于学生健康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现代高校有能力为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广阔的实现平台,在信息技术得到普及的今天,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相配套的其他资源,高校可以构建出实施健康管理工作的广阔平台,在平台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借助平台的作用,高效率地完成对于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此外,当代大学生群体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对于高校健康管理的接受能力较强,这是高校健康管理得以有效开展的现实基础,在大学生群体较高素质的保证下,高校的健康管理工作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管理行为足够有针对性、足够深入,非常容易取得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如果高校可以有效创新,在健康管理当中采取丰富化的手段和趣味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对健康管理效果进行良好的跟踪、反馈、总结、创新,那么健康管理效果必然会节节攀升。

3.当前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的构建理念和相关的先进经验,不少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此,将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总结如下:

3.1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

对于大学生进行的健康管理,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保障实施,并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保障管理工作不偏离预定的方向。而在不少高校中,对于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目标不明确、计划不执行的情况,导致健康管理工作混乱,健康管理效果低下。一些高校简单地认为健康管理无非就是开开讲座上上心理健康课,并没有认识到健康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有序性,因而在实际的健康管理工作当中并未制定阶段性的工作目标,更未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预定的健康管理目标难以实现,而无法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此外,对于缺乏目标性和程序性的健康管理,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和认可度也会受到影响,在混乱的健康管理模式下,学生参与健康管理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变成一种应付行为,甚至疲于应付,导致高校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阻力不断。

3.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

在很多高校,都可以看到健康管理中心或者心理指导中心的机构,但深入调查不难发现,不少这样的机构都是名存实亡,经常闭门谢客,未能在健康管理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缺乏健全的健康管理体系,即使设立了相应的健康管理中心,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体系的支撑,导致健康管理中心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孤立。在缺乏其他配套机构的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健康管理中心的作用要想体现出来,可谓困难重重,所以不少高校健康管理中心或者心理指导中心闭门谢客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此外,高校在健康管理中,普遍缺乏有效的评价管理,对于阶段性或者学期性的健康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计划,导致健康管理工作的时候评价往往难以开展,甚至不少高校对健康管理工作存在“只开展、不评价”的错误认识,导致评价管理的效果难以体现。

3.3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校健康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的,必须有学生充分的参与作为基础性保障,如果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健康管理当中,那么高校的健康管理工作必然失去了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当前不少高校在进行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都未能良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分析得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高校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方式僵化、死板,没有吸引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强迫学生参与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反感,进而出现被动参与甚至抗拒参与的情况,使得高校健康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体现;二是高校进行的健康管理工作针对性较差,未能完全契合学生的健康管理需求,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理,导致学生不认为这样的健康管理是必要的,因而在健康管理中应付了事,不展现自己真实的健康需求,造成健康管理偏离方向。

4.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基于当前高校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结合相关的健康管理先进理论,在此提供一些高校构建监看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4.1重塑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科学理念

鉴于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为良好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相关工作,有必要在高校管理层中重塑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科学理念。具体来说,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理念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必要性,是现代化高校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必要手段,必须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应当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在良好的体系当中有效开展,避免拍脑袋决策、凭感觉实施的草率管理行为,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必须做好考核评估,以良好的考核评估结果,保证健康管理工作在预定的轨道内顺利开展,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健康管理效果。

4.2健康管理真实需求的科学调研

要保证高校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必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需求和薄弱环节进行科学、全面的调研,在调研的真实结果的支持下,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和健康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健康管理工作真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帮助作用。在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真实需求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一是要充分调研大学生的真实身心状态,找到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客观共性,找到大学生对于健康管理的现实需求以及走进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为健康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充分调研大学生的对于当前实施的心理健康管理的态度,详细记录大学生对于当前高校开展的健康管理的评价,以归纳总结出当前高校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针对性地对高校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4.3专业化的健康管理队伍的构建

对于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氛围身体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健康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对于管理者的专业性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心理健康管理方面,这也是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健康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专业化的健康管理队伍当中,应当包括体育教师、体能教练、心理辅导老师、健康管理评估员以及相关的授课教师、学生导员等等。对于参与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进行考核,在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岗位专业性的前提下,再将其纳入到学生健康管理队伍当中,坚决杜绝随意纳入健康管理人员的行为。此外,对于心理辅导老师,最好选用从业经验丰富、年龄稍大一些的女性辅导老师,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能力往往更强,且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在能够进入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真正有效的辅助作用。

4.4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情况下,搭建一个有效的健康管理平台,无疑是提升高校健康管理实际效果的最佳途径,而从目前高校搭建健康管理平台的实践效果来看,搭建有效的健康管理平台已然已经成为了现代高校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必然途径。具体来说,高校所搭建的健康管理平台应当通过多个端口向健康管理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层开展,通过不同的端口设置,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功能。在健康管理平台中,应当建立教师档案和学生档案数据库,将所有健康管理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纳入其中,一方面方便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管理、跟踪、评估,另一方面方便对健康管理教师的管理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健康管理平台还应当以便捷的方式为学生和健康管理教师的沟通提供途径,保证健康管理教师可以更简单直接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也保证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面临的健康问题向老师反映,获得最及时的帮助。

4.5不断创新健康管理的方式和途径

越是丰富多彩,越是走入人心的健康管理工作,越能赢得大学生的认可和参与。因此,在高校健康管理当中,对管理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效创新,是保证健康管理工作长期高效开展的一个必然要求。相关的参与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在实际的健康管理工作当中不断积累健康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寻找健康管理体系的漏洞,在紧密贴合学生真实健康管理了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管理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效创新,丰富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拓展健康管理活动的组织途径,加强健康管理工作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升健康管理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认可和信任学校的健康管理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健康管理当中,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从学校的健康管理当中得到最需要的帮助,通过良好的健康管理执行力帮助大学生快乐、健康、全面、迅速地成长为国家所需的现代化人才。

5.结束语

客观来看,我国高校的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未能真正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切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的健康管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推动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必须以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结合先进的学生健康管理理念,构建出一套系统性的、可调控的、管理有序的、功能强大的现代高校健康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牵头、积极探索、蓄意创新、不断实践,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健康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以良好的执行力,发挥高校所具有的丰富资源的效用,着力推动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伍淑凤,王林.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医,2013,07:508-510.

[2]王维,张澜.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42-47.

[3]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王森,胡放,童东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419-422.

[4]裴利华,江百炼.构建基于EAP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J].社科纵横,2015,05:145-149.

[5]苏航.高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

[6]孟兆磊,李宁宁,严露.基于健康管理的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7:226-228+243.

作者:马宏俊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篇2: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和对策

【摘 要】为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重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手段,为实验教学创造有利环境,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正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如何使这些实验教学设备在大量投入后发挥应有的效益,并为促进素质教育服务呢?笔者认为,这是继硬件配备之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在原有管理体制上不断完善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标准,系统而扎实地推进实验室管理,并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手段使管理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法。

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诸多学校没有针对现状制定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从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到实验员的任免与待遇等都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即便部分学校有管理制度,也一直沿用旧模式,没有根据新形势作相应调整,使实验室管理水平跟不上教学发展要求。

(二)实验室管理员素质不高

实验室管理员的任用没有严格的标准,许多学校由非专职人员担任,一方面导致人员流动性强,管理衔接不畅;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不对口,致使许多教学仪器设备或设施闲置。其次,学校将实验室交给管理员之后一般不再定期检查,即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室管理水平完全取决于管理员的个人素质,导致管理质量低水平徘徊。最后,管理员在实验教学中的职责未明确界定,使任课教师与管理员在准备实验教学时的职责不明。

(三)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实验室管理员的福利待遇及考评不受重视,如基本的保健费还是数十年前的标准。有些学校任命临近退休或非专业教职人员担任实验室管理员,而他们缺少进取精神与专业技能,造成任课教师少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有些非专业管理员甚至连器材都不能认全,导致实验器材未发挥应有作用。

(四)实验室管理方式滞后

首先,实验室管理仍沿用纸质账册等传统管理方式。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学校配置了各种仪器设备,则纸上登记的弊端日益显现(内容繁琐,计算量大,不便查阅),给日常管理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其次,有些实验室管理员忽视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新颖的实验器材闲置浪费,给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不良影响。最后,一部分学校的管理模式一直沿袭以往,造成管理现状日益落后,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

1.学校领导应安排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查,制定管理工作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安排经费购置紧缺器材以满足教学需求,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修。

2.重视学校实验室管理员的队伍建设,严格任免,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管理,将实验教学纳入常规教学管理。

3.定期开展中小学实验室专项检查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强管理经验交流机会,让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带动落后学校的发展。

(二)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仪器与设备管理、实验室制度管理、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学生实验管理等方面。我们要求学校做到:对实验室的全部物品要建立实物明细账,对实验仪器定期盘存,科学存放,及时维修,物资报损要有规章和处理办法,对非正常损坏、丢失或造成积压浪费的仪器要及时处理,对新进仪器做到及时验收、登记、进账、立卡等账册管理,仪器的存放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建立健全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资料,强化管理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在人员管理制度中,明确实验室管理员的职责、任免、待遇、考核等内容。在职称评定与年终考核评比制度中,充分考虑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特点,增强实验室管理员职称评定的可操作性,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热情。

(三)重视实验室管理员的队伍建设

1.任命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教师担任实验室管理员,并考虑岗位的长期性与工作的连贯性。

2.提高实验室管理员的待遇。学校应在实验室管理员的经济待遇及评先、评优、评职称等方面公平合理地对待他们,按比例给他们分配相应指标。对实验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在年终考评时给予相应加分,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为实验室管理员创造展示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机会。例如,为他们提供各种平台开展技能或论文比赛,并向优秀管理员颁发获奖证书;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让管理先进的学校带动管理滞后的学校,推进整个管理层面的发展。

(四)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手段

建立电子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将仪器设备账册、台账、实验教学等部分均设计在内,不但节省手写登记、计算金额、重复录入的人力与时间,而且便于日常管理。例如,仪器的查找、新增、损坏、核销等就比翻阅纸质的账册更加便捷。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可由任课教师在网上向实验室管理员提交申请,由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排,使实验教学实现更加有序、有效的开展。电子化的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可以节省更多时间让管理员为实验教学做准备和进行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同教育部门设备管理站的网络连接,可使设备站了解基层学校的装备现状(能随时查阅损坏、核销、更新等情况),便于装备统计工作。

(五)合理增配核销

第一,学校应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购置紧缺器材,以满足教学需求。

第二,器材的配置应听取管理员与任课教师的意见。

第三,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与年限,及时维修、维护、核销、更新,确保安全。在增配核销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单位仪器组认真履行职责,与基层学校密切沟通,采取了如下措施:定期检查学校户外大型体育设施,发现隐患及时告知校领导,尽快排除隐患;对部分临近使用年限的仪器,请县教育部门集中更新,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综上所述,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高水准的实验室,为实验教学创造有利环境,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和彦苓.实验室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兰继红,虞春生.浅谈文科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6):53-54.

作者简介:史亚利(1982—),男,江苏沭阳人,宿迁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和应用。

作者:史亚利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方法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河南城建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的途径,即制定实验设备使用效率指标体系优化的目标、匹配相应的设备使用效率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大学实验设备管理体制、规范高校实验设备采购行为、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高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效率,增强使用效率。

关键词:本科院校;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为更好的发挥高校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实验设备使用的评价成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加强对高等院校实验设备管理的基础研究,对科学评价高校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现状

目前河南城建学院在实验室管理中实行学校与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主要从全校各院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并成立实践教学设备管理处负责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管理的全面工作,协调组织实践教学设备、仪器、材料的采购、验收、维修、报废等工作,并对二级学院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具体工作由二级学院自主掌握。这些实验室不仅承担着学院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实验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学校老师科研工作的需求,这使得学院实验室实践教学任务重、使用人员复杂、流动性大[1],也就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实验室软硬件及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存在问题

在现有二级管理体制下,二级学院对所辖实验室有了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但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工作涉及教务、科研、资产、财务、安保、后勤等诸多部门[2],具体工作千丝万缕,又因为这种二级管理体制在我校执行的时间尚短,还有诸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和改进。

2.1实验室管理队伍水平较低

河南城建学院实验室管理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大部分是学校招聘的博士,虽然学历很高,但是这些老师教学科研压力都很大,很难付出更多的精力在试验室管理上,更不要提思索实验室建设。因此管理水平普遍较差。

2.2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需加强

各学院各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但部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在具体执行制度的时候就会略显不足。经常会出现管理员、教师或者学生对制度不了解不清楚,或者不按制度执行的情况。实验室管理工作有时候会涉及教务、资产等其他部门,为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应对这些部门的工作流程、分工等形成规章制度,更好地服务各专业师生的实践教学。

2.3实验室设备检修与维修困难

实验室施行二级管理制度以后,实验室维修经费下放到院系,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是因为维修经费总额有限,所以仪器在报修时就没有原来容易,导致很多仪器坏掉也不报修,甚至有些贵重仪器坏掉不敢报修的情况。造成试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2.4实验室细则标准不详细

因学院实验室既承担本院学生又要承担其他院系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任务,又承担部分其他院系学生实践教学任务,又承担教师的科研工作,人员流动较大,人员繁杂,流动性强,环境卫生比较差。实验室没有详细的管理机制下,环境卫生标准不够细致和具体。

3、根本原因分析

河南城建学院试验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

3.1重购置,轻管理

实验设备一直是重购置,轻管理,使得高校实验设备损坏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就会在购置计划里重复购买,造成购买的设备使用效率低,浪费仪器购置费,导致不能购买其他设备,影响实验室的整体质量[3]。实验设备购买后没有及时投入使用,主要是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及时与采购人员交接,及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实验设备入库。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登记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检验配套设施是否落实到位。另外,设备管理人员不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的使用。

3.2机时利用率不高,

机器空载运行或者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无效的开机时间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设备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导致实验设备故障频繁出现,问题发生以后,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由于不能及时到位,最终导致设备停机,最终报废[4]。

3.3创新性差

由于功能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科研人员的创新,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实验设备的功能利用与幵发的难度较高。以河南城建学院的道路材料实验室为例,大部分试验都是验证性试验,并无创新性。

4、河南城建学院实验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方法探索

4.1制定實验设备使用效率指标体系优化的目标

长时间以来,高校实验设备由国家拨款购置或实行无偿调拨,使用过程中,高校也不承担经济责任,实验室人员就不会形成高效节约的思想。随着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高校开始筹备资金用于学校发展,逐渐意识到高校实验设备也属于学校的资源设备。从长远发展出发,应充分发挥高校实验设备效益,建立设备管理和责任制度[5]。

4.2匹配相应的设备使用效率考核指标体系

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拥有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备评价体系评价的对象是实验设备,重点是使用效率,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是分析实验设备所担负的责任,即设备的用途。河南城建学院每个实验室有不同的试验仪器,每个试验仪器的用途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求在制定指标时不能釆用一刀切原则,而是要广泛征求使用者和管理人员和专家的意见,针对不同的设备制定不同的标准。

4.3健全大学实验设备管理体制

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各高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和核对了设备的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界定了所有权。在这个过程中,把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归纳进国有资产轨道,明确了国有资产权,维护了国家资产,遏制了侵占、私分国有财产的行为,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明晰了学校的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完整;对高校资产管理研究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和监督作用,推动了高校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4.4规范高校实验设备采购行为

购置试验仪器设备时,不仅要保证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防止在申购过程中一味追求高、精、尖设备,主要目的是确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实验设备购置之前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购置单位根据实验设备使用的目的,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论证可行性报告,审查实验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和经费投资计划及学校建设发展,学校主管部门会同领导对设备申购项目进行审批确认。

4.5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按照高校实验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应重视信息技术工作,实现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化,需要及时将实验设备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的工作,对学校各单位实验设备实行动态管理。以此可以利用实验设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设备信息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学校各个学院实验设备使用状况和使用频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进而强化约束财务管理,解决实验设备高度分散、流动性差、随意占用或者报废的问题。

4.5.1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

积极组织、建立和开发河南城建学院实验设备管理网络技术,解决实验设备信息管理的需求,使每条使用或者维修信息都能及时的传递到上级管理部门,从而及时得到反馈。要努力加快实验设备资产管理軟件的研发创新,做到科学、方便、实用。准备好网络要求需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实现固定资产网络信息管理,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和报修效率,并且依据学校试验设备的使用情况为以后的试验设备的申报提供依据。

4.5.2利用校园网建立实验室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河南城建学院信息网络的发展,实现了校园网的普及,各学院实验设备管理正在从原始的管理模式转向网络管理模式。该模式方便试验数据查询、实验仪器统计等问题,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降低了统计工作量,加快了信息交换速度,最重要的是使设备管理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前河南城建学院实验室设备制度建设迅速,实验室资产规模快速上升,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计算机网络创建仪器设备的实时信息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产物。为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应利用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硬件基础和软件技术,创建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5、小结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河南城建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提出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的途径,即制定实验设备使用效率指标体系优化的目标、匹配相应的设备使用效率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大学实验设备管理体制、规范高校实验设备采购行为、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高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效率,增强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汉功等,设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J].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60

[2]杨同胜,叉杰,胡红梅高校同定资产利阳效率评价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第3期.

[3]王艳平,徐济超.高校战略管理的特征及其环境因素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01期.

[4]李建民,周文平,盛路.运用经济与幵放式管理提高大甩设备综合效益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3

[5]赵文武,戴年红,文泽军.高校设备资源优化配置及其评价[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作者:李惠霞 王建

上一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