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引读法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仍然多采用讲读法,模式单一、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浓,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倡导生本理念,倡导优化阅读模式。那么,如何优化阅读模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值得探讨。以《狼牙山五壮士》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创新阅读模式的几点实践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教学中引读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教学中引读法研究论文 篇1:

浅谈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全国的普及,小学低段的拼音教学颇受关注,因为拼音是识字的基础,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大部分的语文新教师都会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教起,遇到的問题有很多,以笔者本人为例来说,遇到拼音教学问题有三:一是拼音教学目标的设置,二是拼音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拼音教学后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笔者进行对文献的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后,提出了三点解决策略,供一线新手教师所使用:首先,学习拼音之前先做学情调查。其次,用小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最后,学后立即复习,联系生活实际。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  言

(一)选题由来

多数新手小学语文教师对拼音教学的了解,仍停留在只完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上,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拼音时,是非常枯燥的。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果讲解太难,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讲解浅薄,又失去了拼音原本的作用,这就给许多新手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曾作为新手教师的笔者也同样感到难教。

在看了许多期刊后,笔者也发现了许多新手教师的共性问题。拼音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适合本班学生、拼音教学时如何能够吸引学生,拼音教学后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这些都深深困扰着一线教师。

笔者发现在小学语文部编版课本中,是先有识字单元而后是拼音单元,而旧的人教版课本中,是先有拼音单元,然后是识字单元的。拼音单元编排的顺序改变,不是代表拼音不重要了,而正是考虑到先教拼音,对学生来说非常有难度,所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识字单元放在了拼音单元之前,这样在教拼音的时候就不会太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十分专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加之笔者也是一线教师队伍的一员,对拼音教学有极大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所以笔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拼音教学研究。

(二)关键词界定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2.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3.问题

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将人生中不良不妥的成为问题的情事,由几个扮演人,仿效了(即表演了)给一般人观看。”

4.解决策略

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理智、需要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

(三)文献综述

1.拼音教学研究

拼音教学不同于其他语文文学体裁教学之难,纵观国内外之研究文学体裁者,数不胜数,研究拼音之教学现状及拼音教学之问题所在者寥寥几人,且不说研究之深浅,仅研究基于小学语文课堂之拼音研究汇总者,也是屈指可数的。

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发现在小学阶段的拼音教学中的研究略显单薄,追根溯源也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而言的。拼音教学之难,难于上青天乎?非也非也。拼音教学之研究硕果多在如何教,而没有抓住根本的问题,研究泛泛,离开学情,空谈教学策略实有不当,例如:郭敏在《基于前测的拼音教学改革尝试》中阐述了拼音教学的起点是随着幼小衔接的风行而变化的,一年级学生不再是拼音零起点,进而在这样的基础和现状中尝试拼音改革,仅专注于改革,从三方面改的教学手段,却缺乏对拼音教学存在具体问题的探究,针对性不强。再比如马洁的《寓“乐”于教—让拼音教学灵动起来》中主要也是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对于教师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难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略过,重点只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着重于教学方式方法。在宋红梅《让拼音教学因“趣”而精彩》中虽然也非常重视所遇到的教学难点,但是仍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把问题又集中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在钟芝玉的《统编教材拼音单元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虽然着重说明了拼音的作用,也分析了部编版教材在集中识拼音之前安排识字的作用,但是仍是站在了学生的视角看教师的教学,给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就某一课遇到的教学问题及教学改进的建议与反思。教学拼音的具体方式方法仍需教师自行探究。

综上所述,无疑都围绕在拼音教学之难题上,虽有许多人发现了问题,但其解决拼音教学之策略大都泛泛而论。真正以某一课为例,进行拼音教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并突破拼音教学难题的屈指可数,也正因如此,笔者加以许多课上实际做法来进行研究,总结问题,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供一线新手教师所需。

2.拼音教学问题的研究

在全球学术快报软件中输入拼音教学问题共有479条结果,而在搜索新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结果为0条。这说明在新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究方面:一是对此研究的学者较少,二是对新手教师的教学关注度也不高。所以新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成果也较少,真正有利于新手教师教学拼音的相关论文期刊也少,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更是寥寥。

笔者根据所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在汪小璐的《浅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中应用》中有提到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帮助学生打好汉语拼音的基础,分析汉语拼音教学的枯燥性后,加之办法即是采用微课的手段进行教学,某一程度上提出了一个好办法,但是同时只是简述,没有就拼音教学的某一课进行设计及追踪。李庆的《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基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和性格的特殊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谈论的,将拼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一罗列,共同探讨,关注主要还是集中在教师教的方面,照本宣科,治标不治本。胡雪瑞的《让儿歌成为拼音教学的“润滑剂”》中,基于教材本身,认为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儿歌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作用,探讨了关于如何借助儿歌来更好的进行拼音教学,一定程度上具体问题展开了分析,但是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这只是其中一个难点。唐绿蓝《巧用情境图片 助力拼音教学》中,主要集中在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时效性上,如何有效的将情境图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拼音的音、形及拼读方法,也是具体到情境图片上,具体来分析,所以也是提高拼音教学时效性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儿歌一样,对于新手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难点。

综上所述,拼音教学研究中,大多针对性不强,主体不明确,遇到的问题没有归类总结,得出的结论大多只在一点上,泛而不精。只能空谈其教学理论,对一线新手教师的适用性不强,实用性也不强。

(四)研究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更多在于实践意义。

首先,理论是用于指导实践的,本论文先出示新手教师在教学拼音中遇到的问题,用谈话法来确定新手教师遇到的共同问题,并一一罗列。

其次笔者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先将新手教师的教学问题用简述表格来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教学问题进行共性分析,然后整合。根据笔者的总结,不仅仅明确了新手教师在拼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根据新手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新手教师对拼音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从老师好“教”到学生好“学”。

最后笔者通过整合新手教师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做了共性探讨,也提出了三点改进的解决办法,既有利于新手教师在拼音上的教学,也有利于在语文上的教学,这就是笔者的研究意义所在。

(五)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谈话法。

先对知网和相关论文软件上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其中不仅包含硕士学位论文,还包含教育专家的著作,不仅有前人的研究,还有最新最贴近新课标理念的研究。然后通过笔者细致的整合新手教师问题后,再使用比较研究法进行探究,比较新手教师的问题,发现存在需要改进的共同问题,利用谈话交流后,在共同探讨改进拼音教学的解决办法。

二、拼音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定位

(一)拼音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分布情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共八个单元,由表格可知,拼音篇数共有13篇,占课文总篇数37篇的35.13%。占据课文三分之一的地位,所以在多数研究部编版一年级的教材时,总是三分天下的局面(识字、拼音、课文)。相比之前的拼音教学为主的一年级上册,现在改以识字为第一单元,主要还是由于学生直接学习拼音有弊大于利的缺点。现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教材做出的调整,是先将学生容易接受的识字放在第一单元,的确省了不少的力气在教学一年级的学生身上。但是拼音却并没有因此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仍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一个状态。

(二)拼音类型在拼音单元中的分布情况

拼音分为两个单元,非常的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单元,其中单韵母和声母是属于第二单元的,在刚开始教学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单韵母,但是在拼音第三课《b p m f》中就开始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拼读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难点中的难点。开始学生还容易死记硬背将拼音拼读记住,但是在开始学习第三单元复韵母时,就开始混淆,复韵母占三篇,其中的拼读也加大了难度,既有两拼音节还有三拼音节。到最后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区分上,学生大多也很难独自区分,拼音的教学是有梯度性的,难度逐渐在提升,所以教学也不能单一的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考验。

三、新手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好汉语拼音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采用谈话法,对几位新手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用表格来呈现谈话内容。

(一)对学生学习拼音情况了解不够

新手老师的教学并不能像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者曾教过拼音的教师一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刚刚上岗,刚接触教师這个职业,无论有多丰厚的教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仍与经历过拼音教学的老师存在教学差异。差异首先来自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

学生是带着知识进入课堂的,在认识学生学习情况的本质上,许多新手老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不去做学情分析,而是直接备课上课,只管一味的灌输拼音读法写法,使得许多学生对拼音失去兴趣。有的老师觉得这与幼小衔接有关,幼儿园的老师不说学生到底学了什么,小学老师也不知道哪些学过哪些没学过,在教的时候,也并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新手教师觉得家长或者应该教过拼音了,拼音讲授的课时进展甚至很迅速,三周就讲完了,学生学得很不扎实;而有的新手老师则觉得家长可能没教过,幼儿园学的也忘了,把拼音的课时拖得无限长,学生学得也非常疲惫。

其实说起来,新手教师刚开始工作,根据工作阶段来说,仍是起步阶段,处于自我关注阶段,对于学生的情况往往关注的时间少之又少。备课时多想如何讲授拼音,而不是怎样让学生学会拼音,上课时多想着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关注学生哪些知识没学会,及时去处理。然而拼音教学,不同于识字写字和课文阅读教学,拼音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学习语言的工具,要想文章写得好,阅读理解得透彻,都得先识字,识字的重要工具就是拼音。所以拼音学得好,是识字的基础,也是阅读的基础,更是写作的基础。这便使得拼音教学非常重要,尽管很多文章现在提倡字源识字,等等方法,但是拼音仍是最关键的。在教学之前,先了解学生对拼音的认识,把握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的是否准确,不知道的做个记录,对于学生的学情有基本的了解,才能着手解决拼音教学中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是难点

新手老师们普遍的担忧都是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甚至为此绞尽脑汁。其实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从心里去喜欢语文,对汉字感到有趣,对拼音感到好奇,这是老师重点要去引导的,然而实际情况则是,大多不知道如何去引导,或者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一个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来进行互动学习的過程。自新课改后,老师的作用逐渐弱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显著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进步,更是学生学习的大好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兴趣非常浓烈的时候,有着对学习的憧憬和美好的希望,不仅学习动力足,而且对老师的依赖性也非常强烈。这个时候刚好开始进入拼音的学习阶段,学生本身兴趣强烈,但在引导时,由于拼音是一种学习汉字的工具,实用性比较强,但是拼音的种类多,易混淆的特点,是学生掉队的关键。

一个很生动形象的比喻就是,鱼妈妈教小鱼们学游泳,游着游着就发现,有几只小鱼掉队了,再游一会儿,又发现,跟着她游的小鱼已经不多了,原因是,有的小鱼觉得累了就原地休息了,有的小鱼觉得游着没意思,去玩了,还有的小鱼早就游着游着睡着了,更有的小鱼游得迷了方向,往回开始游。

这个比喻或许不太恰当,但是其实是现实课堂的一部分还原,很多时候新教师关注讲授的内容,而少了对学生的关注,直到讲完了拼音,才发现真正学会的没有几个,这样看来,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有效学习。

学习拼音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本是一件轻松又有趣的事情,但是学后,学生大都苦不堪言,兴趣消散,这也成为了新手教师们,不能言说的痛。

(三)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及区分学过的拼音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中关于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9]从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拼音在第一学段的重要性,除了要会认,还要会读会写,直到能借助拼音来认读汉字,来查字典。

教学拼音是一个过程,学习拼音最多用一个半月,下表是教参的课时安排,根据建议的课时安排来看。

根据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课时安排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言的.每学习完一课时,都需要先巩固一下之前学过的,开始学习单韵母的时候,因为只有六个,还比较好认读,再开始学习声母时,就会有所混淆了,读音不易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等再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时,又会出现拼读整体认读音节的现象,学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时,两个拼读方法不一样,学生又会出现拼错现象。加上拼读时又有声调,二声容易和四声混淆。除了拼读方面,在拼写规则上,小ü什么时候该摘帽,什么时候不摘帽都容易使学生混淆。

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及区分学过的拼音便成为了新手教师的一大难题。这个难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相当棘手的,有部分学生直到长大后也不能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还有难区分的前后鼻音,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在当时学的时候就不明白,另一方面,学生在之后复习的时候也处于不会的状态。有的时候,教师关注到了,但是已经晚了,学生早就学习完拼音了,对于拼音的记忆已经根深蒂固了,再区分就很难了。所以一方面是学生的学,另一方面就取决于教师的关注了,但是碍于班级授课制,班级容量大,学生数量多,一时关注不过来,家长的及时发现偶尔还可以补救,但是一些没被发现的学生呢?又该怎么办?

四、解决新手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也总结了三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对新手教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结合使用。

(一)学习拼音之前先做学情调查

对于对学生学习拼音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比起上课后的了解,不如在上课之前,在学习拼音之前就做好学情调查,当然调查不能仅是学生配合,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问卷调查是必要的。以下是两份调查问卷的呈现:

在填写两个调查表之前,一定要说清楚两个表的用途,都是为了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拼音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如实填写,才算真实可信,对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来说,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二)用小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游戏是吸引孩子的关键。很多枯燥乏味的知识在学习时,成人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很长时间,但孩子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就像,教一个成人拼音,要远比教一个一年级学生拼音来得容易许多。因为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坐不住是最典型的特征。一节课虽然有四十分钟,然而,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能够保持十分钟就很不错了,在小学里,给一年级学生上课往往是新手老师们最头疼的。但是一年级学生又是非常敏锐的,当一个老师走进课堂,拿着许多小贴纸时,学生们就会立刻激动沸腾起来。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时,不免会因为知识的晦涩难懂,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更多时候,教学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创设游戏情境。在学习拼音第一课a o e时,课前导入时,就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动画演示推门),我们一起进入拼音王国了,让我们和拼音小朋友们挨个认识一下吧,(动画出示a o e),这三个小朋友说要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老师先告诉大家他们的名称是--,然后,我们看看,你们还能认得他们吗?(动画演示,打乱a o e)”这时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认识a o e身上了,一方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认读a o e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借此提高了。

在例如:生字卡片游戏。在学习两拼音节时,学生学会独立拼读是关键。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生字卡片游戏,生字上面是拼音,拼对了,这个生字宝宝就属于你了,轮着开几次小火车,不会拼读的,也慢慢能拼读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获得卡片时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例如:猴子过桥小游戏。在学习完拼音后,有许多难以分辨的拼音,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猴子过桥小游戏来使学生进行复习再认了,小猴子要想过桥,必须先分清楚桥上木板上的拼音读什么,讀对了,可以继续过桥,读不对,就得继续努力,直到读对,才能过桥,你能帮助小猴子吗?一年级的小学生们正是乐于助人的时候,一个个都会争先恐后的帮助小猴子过桥。一方面,学生分辨拼音的兴趣会提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再认再识记的方式也能够巩固所学拼音。

(三)学后立即复习,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拼音时,教师如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一定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学生遇到许多生字,也会先看拼音,拼读后再认字,真正意义上,学生学会使用拼音这个小工具,才算达到了教学拼音的目的。

然而,新手教师在教学后,通常觉得上完课了,也轻松许多了,但真正的考验才是刚刚来临,学生要拼读,需要借用拼音来识字了,根据部编版的编排来看,学习完拼音后,是需要直接学习课文《秋天》的,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材的编排具有梯度性,在学习拼音时,先从简单的单韵母学起,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然后在逐步加之学习拼音后有的词语,有的儿歌,在学习声母时,又加之两拼音节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拼读,再慢慢从两拼音节到三拼音节,循序渐进,直到可以独立拼读。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可以有技巧的使用教材,比如讲到复韵母这一课时,教材中就有非常生动的一幅场景图,这时老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思考,放学后,你们去公园后,公园里的一颗大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正在讲故事,有好几个小朋友正在听故事,围坐成一圈。你看到这幅图,你可不可以试着编一个故事呢?试着给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讲一讲。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联系生活实际,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来编一个小故事,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含有复韵母的词语。接着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来发现生活中的复韵母,让学生识记的时候,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过拼音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用拼音来试着写一句话,比如:今天我准备学习课文《秋天》。每天用拼音来写话,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在巩固复习拼音,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刚学完拼音时,一定得每天复习,复习学过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多出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在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拼读本课生字,正音后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等,都是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方法。之后就是提升要求,读课文时,尝试自己拼读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再做到熟练地读文,每节课,可以用一个儿歌做总结(含有本课生字词),让学生体会学习内容的同时,把拼音的巩固复习也做到位。

五、结  语

笔者在《浅谈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中,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是根据新手教师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新手教师对拼音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从老师好“教”到学生好“学”。

二是笔者通过整合新手教师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做了共性探讨,列举为三方面:对学生学习拼音情况了解不够,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是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及区分学过的拼音。笔者也提出了三点改进的解决办法,学习拼音之前先做学情调查,用小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学后立即复习,联系生活实际。既有利于新手教师在拼音上的教学,也有利于在语文上的教学,这就是笔者的研究意义所在。

最后笔者在研究后发现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根据解决方法进行某一课的实践,教学有共性,但个性也不容置疑,希望后人的研究会比我更透彻。

参考文献:

[1] 郭敏.基于前测的拼音教学改革尝试[D].科学咨询.2019-11-149.

[2]马洁. 寓“乐”于教—让拼音教学灵动起来[D].课程教育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9-46-159.

[3] 宋红梅. 让拼音教学因“趣”而精彩[N].语言文字报. 北京市.2019-11-08.

[4] 钟芝玉.统编教材拼音单元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 [D].中国农村教育. 安徽省黄山市.2019-31-043.

[5] 汪小璐.浅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应用[M].2019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2019-10.

[6] 李庆.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课程教育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9-40-138.

[7] 胡雪瑞.让儿歌成为拼音教学的润滑剂[D].江西教育.江西省南昌市.2019-27-031.

[8] 唐绿蓝.巧用情境图片助力拼音教学[D].当代教研论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09-029.

[9]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

作者:孙晋

阅读教学中引读法研究论文 篇2:

创新阅读模式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摘 要: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仍然多采用讲读法,模式单一、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浓,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倡导生本理念,倡导优化阅读模式。那么,如何优化阅读模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值得探讨。以《狼牙山五壮士》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创新阅读模式的几点实践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模式;提升质量;策略分析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应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创新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课堂模式,扭转长期以来的低效、传统的教学现状,实现有效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下面,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简单论述优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独特、趣味的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教学中巧妙导入,可以快速将学生引领到阅读中,对阅读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師应善于巧妙设计导入,以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奠定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导入的方式很多,实物、图片、故事、问题等的巧妙运用,都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阅读《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提出问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文章的题目中,为什么不是“狼牙山五战士”而用了“壮士”?这个“壮”字有什么意义?什么样的战士才称得上壮士?从文题中可以猜到是五个壮士,哪五个?读了文章《狼牙山五壮士》,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欲望,激发学生带着问题投入文本的阅读而捕捉答案的热情,从而改变“要我读”的模式,实现“我要读”的快乐阅读模式的质的变化。

二、运用直观教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以生动、形象为主,阅读时,对于文本中的一些细节的理解,不免有难懂、晦涩之感,而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到难以理解、产生疑问之时,运用直观教学,可以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阅读《狼牙山五壮士》时,对于文章中的第三部分“引上绝路”,对于“绝路”的理解,如果仅仅从字面理解和想象,学生会产生质疑:什么是“绝路”?班长为什么要引上“绝路”?等。对于这些质疑,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当时的背景,以及呈现出“棋盘陀”的地理要势,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视频、图片等直观方式的运用,学生通过观察,谜团也一一解开,再次阅读文本时,不会感到费解。

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为阅读教学增加了生动性、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可理解度。除了利用实物、图片、演示等方法之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试听结合的独特优势,将抽象枯燥的文字变得具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感知。

三、运用角色表演,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新一轮的课堂改革要求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体验式学习,运用多元模式,优化课堂结构。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计角色表演等活动,通过表演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对于五壮士的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对于这个重点的突破,可以引导学生用角色表演的方式,走进五壮士,体会、感悟五壮士的精神和品质。如品出班长马宝强的“走!”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演一演班长马宝强的几个动作,体会马宝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通过表演,五壮士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体验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和变革,是文、情、义的统一和升华,体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实现了“教学做合一”,让阅读课堂不再呆板、沉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运用探究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契机,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主体意识,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对于文本的第一段,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阅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如: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军的猖狂?你对“集中兵力”和“大举进犯”两个词语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类问题,既基于文本内容,又促进学生深入文本,促进学生探究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性阅读能力。

总之,优化阅读模式,是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总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创新阅读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而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曾艺斌.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7(5):39.

[2]卓爱琴.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J].才智,2012(32):118.

作者:庄红艳

阅读教学中引读法研究论文 篇3:

小学高段写景状物散文应读内容、阅读要求及教学方式的研究

一所学校要有一种文化蕴涵,文化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就越深厚。一种有形或无形凝聚起来的文化,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伴随他的一生。

青岛延安二路小学建于1952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太平山脚下,环境优美,总面积达12000余平方米,是一所规模较大的花园式学校。2010年,被授予“山东省教科所实验学校”。2009年我校承接了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子课题“小学高段写景状物散文应读内容、阅读要求及教学方式的研究”, 学校遵循行动研究的思想,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课题为引领、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坚持用规范科学的管理来构筑读书文化,并把读书工程作为学生成长的支撑点、教师成长的突破点、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时至今日,我们收获着幸福与喜悦,收获着师生之间以书为伴的芳香和谐,现将几点感受总结如下:

我们的思考

——对散文课题研究的认识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的语文课本所编选的阅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除记叙文,还有散文、诗歌、童话等。其中,散文占有很大比重,在各个学段中均安排有散文体裁的学习,比如,三年级本学期的内容在开启单元编排了两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在五年级本学期的内容中共编排了《望月》等4篇散文体裁的文章;在三年级春季《语文经典读本》的开启单元也编排了《雨天的歌》《歌溪》两篇散文体裁的文章……

我们认为在文学体裁中最不容易把握的就是散文,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认为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散文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去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而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加之以往的阅读教学只重视文章大意、重点词句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致使学生只懂得机械地记忆知识,连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都不具备。因此,教师在教学散文时,就应该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品尝、去体味。

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建立起“三位一体”读书模式和“双线并行”散文教学思路,把散文教学推向“优质”“高效”的发展轨道。

我们的足迹

——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牵手散文——课题研究保障工作

(一)构建散文课程文化,还原文化育人内涵

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和课题研究的时间,学校将散文阅读纳入课程计划,统筹安排,将散文阅读作为学校课程拓展课型中的必修课程,以《语文经典读本》为主,放射状延伸,形成众星拱月、自然和谐、独具特色的经典课程文化。学校语文学科课程建设框架:

为了保障课程的实施,我们从三个层面进行落实。

1.时间落实:每天保证30~60分钟的时间用于经典阅读,其中午读作为散文阅读统一阅读时间。

2.内容落实:班级建立图书角,散文类阅读书目要占班级图书角总量的三分之一,充分发挥学生个人藏书优势,建立“好书交换站”“个人小书库”,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再根据《语文经典读本推荐书目》在本班扩充或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同学间定期交换阅读。

3.评价落实:在建立诵读“阅读达级在线”的基础上,设立散文阅读内容的考核,针对学生阅读散文的情况进行阅读等级的评定。

(二)构筑研究坚实基石,全面提升师生素养

1.课题研究,培训先行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更好地开展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学校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课题的专项培训,如,主题沙龙研讨“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每位教师就语文教学实例畅谈自己对语文教学中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见解及做法,在交流中引发教师对散文教学新的思考;“散文教学方法的梳理与研究”培训为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散文教学的杠杆……并且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课题组编写了《散文著作导读》,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和参考。

2.引领学生,读书先行

“牵手散文”初期,教师采用调查法,对学生的现当代散文学习现状作广泛的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引领学生开始“启蒙式”的阅读散文:

(1)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查找、阅读、分享、记录“散文”的文献资料,从理论的高度、概念的角度,对散文的文体特征、分类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2)教师选择并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中“散文”的文体特征较为明显、难度符合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的散文作品或者片段,开展结构、语言、情景、情感、手法等的阅读、欣赏、体会和收藏,初步接触散文,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感知“散文”的特点。

第二阶段:走进散文——我们的课题研究

(一)归本溯源,小学高段写景状物散文教学目标的研究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十一条要求,结合散文的特点,根据所选篇目的内容、言语形式、音质音韵方面的特点,我们将小学高段写景状物散文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几点:

1.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识字学习,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散文构思的巧妙和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烘托、对比”);了解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4.感知散文形态的多样性,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把写景状物类散文主旨解读复习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挖掘本真,小学高段写景状物散文应读内容的研究

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三是语言美。赏析多种多样的写景状物艺术手法,感受作者流淌于笔端的情感,是我们散文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鉴赏写景状物散文,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赏析。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写景状物的选择上,我们按照鉴赏这类散文的标准来选择学生读书的篇目。

1.从景与情的角度选择体会深情的句段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物呈现于作家眼中,经过艺术化的选择提炼,再用文字描写出来,不能不带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特点。透过景物描写,看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应是我们赏析的重点。如《故都的秋》,开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特点既概述了故都之秋的景物的自身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文章起始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后,再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这种情感。

2.从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角度选择能调动感官的句段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调动感官、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这一段景物描写中,作者就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个角度来写景。从听觉角度写出春天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雨”像“牛毛”“花针”“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描绘出了春雨的细密轻柔。整幅画面有形、有声、有色、有味,让读者对“春”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感受。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就要对这些景物描写片段多加体会、揣摩,从形、声、色、味等角度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自然景物之美。

3.从语言修辞角度选择品味语言的句段

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集中体现了散文语言之美,“赏析美景”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进行,“体会美情”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进行。品味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个“泻”字,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如水般流淌的动感;一个“浮”字,描绘出薄雾的轻飘状态,让荷塘充满了一种如梦幻般的朦胧之美;一个“洗”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娇媚状态;一个“画”字,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这些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荷塘上美丽的月色光华。

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中,作者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来加强景物的形象性,让读者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如,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作者对比喻、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让看似平平淡淡、难以捕捉的春天,是这样的生动可感、生机勃勃,让读者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心情顿感舒畅。

(三)以读育智,小学高段散文教学方式的研究

1.教学模式

学校的阅读教学研究起始于“十一五”期间,我们先后针对记叙文、童话、古诗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了分类研究,总结出“视文体研教法”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即: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照顾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方式教学,张扬每类文体的文学特色,释放每类文体的文学个性,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一组课文导一类文体的学习,让语文学习方式和文体一样尽显丰富和独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样尽显丰富和独特,引领孩子获得知、享受情、开启智,奔向瑰丽的文学殿堂。

就散文教学而言,我们提出了“树形”散文教学模式,这是指每一篇散文都有一条线索作为组织材料的中心,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也就是树干部分,可以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透过它“散”的外部表现,掌握其内部脉络,理出作者思路。其实,只要细读课文,注意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绪和心境,体会作者感情,就会不难发现全文的文眼。

确立了“树形”散文教学模式的三种课型:课前“初识”式启蒙阅读、课中“探究”式经典阅读、课后“拓展”式系列阅读。

2.教学策略

(1)线索提炼法

“线索”是统领散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深入领会作者情思的一条好途径。最好的线索不是事物,而是人的感情变化。有的文章,感情基调是相对固定的,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或对事物观察的深入,文章中的感情必然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朱自清的《春》。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来草、花、风、雨、人这五大详细描写的景物和描写的顺序,但也很容易认为这几部分只是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果说在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的人是对大自然满心欢喜的话,那么在花下幻想丰收美景的人,就不仅仅是陶醉于大自然了,至于在春风中吹着短笛放牛的人,在春雨中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和在地里披着蓑、戴着笠工作的人,他们就更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了。抓住“人”这个线索,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春”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补充阅读策略

学生《阅读达级在线》读书手册中增加了散文推荐书目,由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和课题组教师推荐《远处的青山》《绿》等多篇中外写景状物类散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并且附有简单书评,对作品的作者、内容进行了介绍,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阅读方向。教师引领学生于一定广度地阅读散文文学作品,以欣赏散文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领略自然风景,陶冶情操,较为清晰和全面地理解散文文体,掌握散文阅读的独特方法为目的。

①设计“漫步散文阅读记录单”。

②指导和组织本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大量阅读散文,每周三中午或语文课上由教师推荐一篇散文名作,集体欣赏,做“漫步散文阅读记录单”。

(3)以读带写

散文的结构形式很多,有纵向结构、并列结构、总分结构、纵横交错结构、层进式结构等。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对于那些相对复杂的结构,有初步接触、潜移默化的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些简单、常见的散文结构,如总分结构、并列结构等,还是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练笔的。

①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一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也是最能让学生了解段是怎样构成的、句与句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的。因此,在教学时,都不应轻易放过。如《索溪峪的“野”》,基本段落都是总分结构,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写山,开始的一句话整体概括“山是野的”,再突出索溪峪的山具有纯天然、野性美的特点。然后,围绕这一主要特点,描写山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的美”。在充分体验这种结构之后,我们可以设计练笔:请模仿《索溪峪的“野”》中的总分结构,仔细观察大自然中一景或一物,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表达独特感受。总分段式的练笔虽然从三年级起学生就有所接触,但是作为散文的结构练习,其在表达上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遣词造句、语言表达都应基本符合散文的要求,要有仔细的观察,融合多种表达方式。

②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前文提到的《索溪峪的“野”》,全文采用总分结构,段与段之间呈并列关系。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逐渐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4)课堂观察策略

课题组制定了《课堂行为观察表》,实施“四人一课”“一人四课”双四教学模式,通过跟踪观察的方式总结、改进散文课堂教学。

“5议1体验”课堂行为观察表

3.教研保障

通过“双四”模式中的“四人一课”:四个平行班的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集体备课,再依次在各自的班级上课,其他教师依次听课、评课。四人、四上、四评、四提高,从“面”上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双四”模式中的“一人四课”:一位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四个平行班中依次而上,其他教师依次而听,依次而评,是一人、四上、四评、四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按照“一课、四上、四评、四反思、四层次”的设计思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吸纳同伴的见解与评判,经历“上课”“评课”“反思”“再上课”“再评课”“再反思”的四次循环“研课”,从纵向和横向上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在我区青年教师“耕耘杯”比赛中多名教师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我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的前三甲。

我们的收获

——课题带来的改变

回顾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感觉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收获。主要体现在:

(一)课题研究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提高。课题研究动态生成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敏锐性和知识延展性,使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从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2.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得到优化。在散文教学研究的进程中,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被广大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我们总结的三种散文教学课型(课前“初识”式启蒙阅读、课中“探究”式经典阅读、课后“拓展”式系列阅读)和三种教学方法(引读法、补充阅读法和以读带写法),使语文教师由粗放式、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转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理性教学。我校的问卷调查显示,54.1%的语文教师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71%的教师认为在备课中已经自觉考虑把“备学生之需”放在首位。

(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阅读品性全面提升

1.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必读篇目与选读篇目相结合的推荐阅读方式,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素材,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了课标中小学生145万字的阅读量,实现了“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美感体验”的目标。

2.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证明,课题研究使得学生具有强烈的读书愿望,实现“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的转换,每一位学生都能按自己所需,选择合适读物,猎取相应的知识。我们普遍感觉到,课堂上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怀抱稚童,倾听花开。让我们实施扎实、灵动、快乐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成为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与收获的无尽源泉。阅读教学,属于语文,但它又不仅仅属于语文……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延安二路小学)

作者:赵炜娜

上一篇:技术创造力哲学理论学论文下一篇:房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