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中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逐步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和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成为了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在概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措施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优化和提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风险导向中银行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险导向中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篇1:

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逐步从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等发展背景,积极探索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分析基层人民银行在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人民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2011年,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提出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转变是高效履行人民银行职责的客观需要。面对愈来愈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国内形势,人民银行面临的内外部风险逐渐加大,风险事项的构成也趋于复杂。因此,适时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既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内审更好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职需求,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重要突破口。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业务中的探索应用

2016年,克拉玛依中支探索开展了货币金银业务风险导向审计,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人民银行业务实际调整了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系统风险(固有风险)×可控制风险,制定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遵循“确立目标—风险识别—风险测量—等级认定—风险控制”的审计流程,并根据货币金银部门的履职目标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93个三级指标,规定各风险点的评估标准、内容和方法,形成较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审计结果得到被审计部门的充分认可,同时内审人员也发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收集不完整未开发审计信息系统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是通过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履职目标、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掌握翔实的数据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测试,然后针对风险点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分配相应的审计人力资源。然而,现阶段内审部门与央行业务部门之间尚未实现数据库连接,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内审部门获取的信息数据主要依赖于过去开展的审计项目资料的积累,掌握的是被审计对象的历史数据,不能实时反映当前人民银行的业务风险现状,加之这些零星片面的信息没有形成风险状况的数据积累,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风险的正确评估与量化的审计手段缺乏

一是对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实用工具,主要依靠手工查看会计凭证、报表等审计方式,使内审人员在业务的风险量化上容易受个人素质和经验差异的影响,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央行各项业务均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集中,而内审人员由于没有参与这些系统的推广培训,对新系统、新业务的风险很难全面了解,导致实践中内部审计更侧重于对制度执行的检查测试,且大多依赖于详细审计或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难以准确地界定抽样范围和重点,导致审计人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利用这一结果对被审计业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审计检查程序与现行审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了解、识别,侧重于对风险的判断和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缺陷,不特指已存在的违规情况,更多是对未发生风险的一种预警,作为一种风险提示作用,加之风险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涉及到主观能动性、客观局限性、系统完善性乃至整个政策有效性,且各种风险随时都处于不断更替、变化中,用整改问题的方法对待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结论,不能够全面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的成果转化。因此,现行制度对程序完整性的要求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效果。

(四)内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风险导向审计需求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要求内审人员根据已获得的被审计部门的信息,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然而各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收集的数量和方法,都与内审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目前基层内审人员数理统计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他们对风险的预测尤其是对有关风险点、证据的判断多是凭工作经验做出的推理,具有较强的主观臆断性。

三、推动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内审数据库建设

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和开展风险评估,因此,获取翔实丰富的数据资料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结果与实地审计测试结果出入大小取决于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的多少,因此建议总行在业务软件上开设审计接口,探索建立包括央行业务及管理流程等内容的风险数据库,明确风险监测变量、风险指标和评估标准等内容,加强对重点业务、重要岗位的风险监测,实现对审计所需数据实时采集加工、动态的监控,使内审工作走出“信息孤岛”,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直接的信息支撑。

(二)探索推广计算机辅助系统应用

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改革的大趋势,因此要不断探索完善审计的模式和方法,对人民银行重要业务领域,如货币发行、支付结算、国库、会计、科技等部门开展审计时,通过总行层面提取审计数据,逐步探索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实现快速分类、灵活分析,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分析的效率和精度,使审计结果更趋于科学、规范、合理。

(三)加快推进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审计制度建设

通过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制定符合人民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业务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操作规程,扩大审前调查和风险数据分析应用,不仅对违规事实进行确认,还要对潜在的风险事项和风险点进行提示和关注,要求被审计部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使其逐步接受风险管理理念,发挥好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作用。

(四)培养专业化的内审队伍

内审转型是一种理念和方法的更新,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审计理论和方法,把握好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其与央行业务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好内部审计服务组织治理的作用;同时加强内审人才培养,使其不仅精通审计理论和会计知识,还要掌握数理模型分析、计算机和经济金融等知识,促进内审人员转变审计观念、拓宽审计思路,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金融.2008(09).

[2]杨淑慧,龚文清.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08).

[3]郑永兵.试论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路径[J].金融发展研究.2009(07).

[4]刘新华,罗松,戴可.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思考[J].金融经济.2009(04).

作者简介:王海容(1985-),女,汉,四川巴中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克拉玛依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与财务。

作者:王海容

风险导向中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篇2: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逐步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和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成为了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在概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措施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风险导向 审计 商业银行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加上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情况严重,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的错综复杂和多变。鉴于此,商业银行也需要发展差异化经营策略和精细化管理,运用更加严格和高水准的内部审计来降低自身的内外部经营风险,进而保持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为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部审计是企业或者組织对于自身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评价和估计工作,以确定其是否遵循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旨在通过审计工作规避风险,优化组织运营。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其重要的内部管理工作之一,在商业银行合规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风险导向”方面,其在审计内容的优先级、审计重点的合理安排等等方面都是以风险特征及其严重程度为基准进行判断和确定的,这是一种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以期能够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预期效果和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制度落实力度不足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以相对健全的制度体系来作为基础支撑和规范指导,以期能够更好的达成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我们认为制度体系是商业银行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但是最终的实施效果却还达到不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执行力度还有所不足。制度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切实执行来达成相应效果,没有执行的制度体系就是一张废纸,完全没有价值。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体系执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下层机构,其内部审计的制度执行力度和规范相关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审计资源的配置不够优化

商业银行审计资源的配置优化存在问题还体现在其对于某些具体或者临时情况的动态调整能力不足,没有办法在面临具体风险敞口发生变化的时候改变其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有限区域或者环节,或者是这种应对显得相对滞后,也会造成审计资源的错配,为商业银行整体的内部审计带来不利影响。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说,其内部审计的资源重视呈现出有限的状态,无论是时间维度上还是投入数量上,都不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做到全面的覆盖。由此而来引发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动态的调整,更多的还是按照所谓的传统审计流程来推进,这对于某些风险暴露时间节奏紧、暴露量大、影响大的区域或者环节并没有明显的侧重,也就直接导致了整体的审计风险上升,为商业银行整体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人才基础不够牢靠,管控方式创新不足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具有相当专业性和复杂性的工作,特别是在其以风险为导向的发展趋势下,对于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也是逐步提升的。人才基础的夯实与否也是其制度体系优化、资源优化配置和审计方式创新优化等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众多的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其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小,对于具有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人才的引力相对不足,其在这方面的人才基础夯实程度也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对于中小型规模的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目标在于生存,因此对于内部审计等等具有流程性的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其并没有进行内部审计优化的初始动力。因此,对于这部分商业银行来说,无论是在制度优化还是方式创新,都存在一些滞后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优化提升风险导向审计的措施建议

(一)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执行力度

商业银行优化和提升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能力和效果,首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且强化这些制度体系的落地执行。制度的完善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个过程将会是一直持续的,并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得相应的制度体系发生重要的微调。总的来说,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完善,首先要做的是对于自身情况和内外部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这其中的特点和本质规律,为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要充分的理解风险导向的含义,其对于内部审计具有方法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是要做好动态反馈和修正的机制流程设计,建立通畅的实践经验反馈机制,能够很好的促进该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制度体系有赖于强有力的执行落实,这是该制度体系切实发挥作用的基础。商业银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是如此,需要切实的落实相关制度,明晰责任制度,完善奖惩机制,促进制度实施。同时,执行力度的提升离不开相应的监督评价工作,这既是对审计工作本身的监督评价,同时也是对于相应制度体系的落地执行的监督评价。

(二)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动态机制

商业银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其核心就是要进行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资源方面的优化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计时间和节奏的配置,对于某些具有高风险或者风险暴露时间短、影响大的领域或者环节,应该作为首要的对象进行内部审计,这种首要性主要就体现在审计时间更早、过程时间更长等等方面。其次是审计重心的侧重,主要是审计人员数量等等方面,在这些重点区域会安排更多和更具有相关审计经验的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最后是审计结果应用的重视性,对于重点区域的内部审计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该商业银行总体经营风险的缩影,也是重要的风险健康指示器。因此,对于该方面的内部审计结果需要更大程度的加以重视,主要体现在积极的反思以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好审计结果的应用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资源的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的。商业银行每个时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是有所区别的,其对于该环境的反应也是有所不同的,导致了商业银行经营等风险的曝露位置、程度等等都是变化着的。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化机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商业银行要不断夯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人才基础,创新审计方法

人才是任何组织的任何管理过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优化和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基本支撑。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来说也是如此。风险导向目前广泛运用于诸如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审计工作,其同时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商业银行在面临新的内外部环境时的内部审计需求,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瓶颈逐步显现出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传统内部审计的基础上改变了决策的依据和基础,是一项全新的流程和机制。因此,商业银行在夯实人才基础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要加强对于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促进人才的更新和升级是解决全新需求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二是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探索研究相应的审计方式,通过适当的创新和方式发展,达到提高效率优化效果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内部审计方式的创新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新”,而是要在基于现状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和优化,过度创新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实施成本的增加以及实施效果的降低。

四、结语

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发挥着基础上的作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首要选择和发展方向。鉴于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的从风险导向制度体系建设、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和人才基础夯实等等方面着手,切实的加强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以期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珊.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8(01).

[2]苗宁.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推行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3).

[3]潘瑞荣,刘颖.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索——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的模型及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7(06).

(作者单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作者:孟庆祥

风险导向中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关于银行内部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应用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在论述银行内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和目前在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指出了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的步骤。

关键词 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 银行

近年来审计理论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审计实践中,对于审计人员而言有必要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发现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对策,维持银行较高的内部审计技术水平,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银行内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这一模式受到了欧美等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经在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实施。国内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还处在一种认识和萌芽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银行将会承担越来越复杂的职责,加之银行业务本事的特殊性,传统的一刀切式审计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银行审计需求,因此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当前,国外银行的内部审计方法大多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来减少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而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审计模式还是以往那种遵循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相应要求,审计还仅仅是为了做到“查错防弊”。银行内部审计通常还停留在详细审计或者是完全靠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1]。采用详细审计,就会太耗时间和精力,并且难以反映问题的关键;抽样审计的依据是审计者的个人经验为导向,审计者若是经验不足或者稍有疏忽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审计失误的情况,并且底稿通常仅仅记录审计错误的问题,而不会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问题,也就难以达到审计的作用了。

二、目前在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障碍

1.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虽然部分银行把风险导向审计划分为内部审计,但是还缺乏明确的应用细则。银行内部审计相关章程、准则或审计实务的相关规定都没有明确规定风险导向审计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具体操作还不明确,审计人员也缺乏一种风险导向审计的观念,大多是仍然使用传统的分析审计风险,缺乏具体的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践不一致

风险导向审计目前还没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内部审计中,银行仅仅是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却还没有将理论与银行的内审计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也缺乏有关审计风险的明确实务标准,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就会难以下手,使得风险导向审计不能在银行中应用,因此在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还有一定距离[2]。

3.缺乏对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的手段和工具

风险管理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虽然银行经过多年发展风险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没有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尤其是没有对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工具,使得难以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进行定量分析。风险管理缺乏相应的途径,没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内部审计本身也没有建立好风险管理的机制,因此就很难对审计对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3]。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在银行内部审计中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审计步骤进行,即确定固有风险、评估控制风险和确定检查风险。

1.确定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假定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在进行审计时出现错误的概率。对银行业务管理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要做好下面三个方面:(1)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及业务流程,收集以往年度内部审计结果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论,明确风险与舞弊出现的常见环节,为之后的审计作风险预测。(2)了解法律法规的变化对相关核算和管理产生的影响,指导内控测试的进行。(3)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能力,包括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诚信等方面。

2.评估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指的是在审计单位的业务和进行会计处理时出现的错误能够被内部控制及时纠正的概率。控制风险评估的步骤为:(1)确定控制执行的风险水平。控制执行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各类主要业务的发生过程、被审计单位业务的主要类别、账簿记录以及会计报表项目、重要的会计凭证等。(2)明确监督反馈机制的风险水平。监督反馈机制是银行的内部防线,是风险控制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能很好地控制风险。(3)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其执行能力。

3.确定检查风险

银行实务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性进行测试却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出错的概率。在检查风险确定时,内审人员综合评估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之后,对审计风险水平进行合理估计,总体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范围。内审人员就要根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行风险的评估结果对检查风险进行分析,对不同业务审计风险能够接受程度进行确定,根据这个确定相应方法和程序开展内审检查。审计人员要将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检查风险实际水平进行对比,确保对检查风险的控制。

结语: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入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日益壮大的银行业务,使各银行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可预见的风险。要处理好这些风险,就必须正视风险。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金融领域还处于尝试阶段,为更好的实现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各银行应做好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院亮.试论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未来与发展. 2010(02).

[2]冯晓华.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2011(05).

[3]贾茜.试议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2010(24).

作者:陈杰

上一篇:我国经济贸易反倾销问题论文下一篇:新形势下办公室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