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中职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趋向,其实质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与积极的期望。本文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与当今中职生身心、学习状况的比较分析,提出在中职生教育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保证该效应发挥高效作用应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罗森塔尔效应中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罗森塔尔效应中职教育论文 篇1:

中职语文课不是鸡肋

【摘要】在中职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空间却受到挤压和排斥,在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偏离了中职教育的目标。文章主要从中职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阐述利用语文教育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注重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中职教育培养合格的时代建设者的目标。

【关键词】德育教育;口语表达;写作能力;赏识教育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扶持力度加大,中职学校发展迅速,在学校规模、教学水平、师资水平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课程安排上从学生就业等纯实用的角度出发,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偏重对技能培训设备、实验室的投入,基础课程如语文、英语等逐步压缩,甚至有人提议取消,此等谬论已经在中职学校中泛滥并付诸实践,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是长期的,必将在今后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暴露出来,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一、加强中专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这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面对当今中专生生源的素质,我认为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不是应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中专语文,虽不是培养语言学家,也不是培养文艺批评家和艺术鉴赏家,而是根据就业市场对中等职业人才的要求,培养掌握了一定实用性语文知识及具备基本语文能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有了充足的人力需求,中职教育因此得以快速发展。然而我们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到底怎样呢。综观这些年来的生源素质,就语文能力来说呈逐年下降趋势,囫囵话写不清的大有人在,更不说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了,思维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反思我们的中职教育的宗旨,我们培养的不仅是中等专业技术人员,而是有思想,会思考,有学习能力的劳动者,不是纯粹的“劳动工人”,而他们将是今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从这点上来说中职语文教育所承载的东西太多了,道德、理想、文化都可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因而语文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实际,认真研究实用性语文知识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巧用课文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素质

现在的中专生大多刚从初中毕业,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感,但另一方面由于基础差,自学能力也差,很多人自暴自弃,认为上中专就是混文凭,因而无心上学,上课应付,课后上网,行为懒散,有许多不良习惯。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可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在欣赏一篇篇美文的同时潜移默化中熏陶了自己的情操。这些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完全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得到改进和提高。

中专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我在上鲁迅《药》中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启发学生鲁迅年青时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的一大文豪。通过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和教师的补充,学生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因而启示学生要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对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完历史著作《史记》的介绍,学生明白了坚持和顽强的毅力可成就大业,通过对《牡丹的拒绝》一文的探讨,学生明白作为人我们也要具备不苛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优秀品质,我们应该具有内在的美而不是关注自己外在的美,内在美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才是最美的;通过对《鸿门宴》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刘邦为什么能从被动到主动,最后终于成功逃脱,是因为他在困境面前沉着冷静。知人善任,能屈能伸,果断坚决。因而学生懂得在困境面前具有优秀的品质是多么得重要。通过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并对这三篇课文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国主义,同时也知道原来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说话技巧

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爱攀比的不良习惯,我在讲解完《项链》一文后,让学生讨论造成主人公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经过讨论,学生认为主人公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她爱慕虚荣的性格造成的。教师启示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爱慕虚荣”的危害性。这样学生不仅通过课堂欣赏了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并且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语文注重的是文道统一,只要语文教师用好手中的那根“魔杖”,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点滴的德育渗透,自然而然地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 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在的中专生很多来自农村,性格内向,胆小怕事。而他们毕业前要面临应聘的考验,毕业后将直接走入社会。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课让学生能从容面对考验,如何更好地与人交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和展现自我的舞台。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课前三分钟活起来。每节课的前几分种,我都会让学生上讲台来作简短的口语训练。如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事物,家乡;讲故事,猜谜语,或朗读课文,对对联。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开口讲的兴趣。不过刚开始时很多学生畏畏缩缩,不敢看讲台下的同学,说话声音小。这时我一般会微笑地面对他们的紧张和失败,传递给学生以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第二轮再上讲台,许多学生就有了较大的进步。另外结合课文,巧设讨论话题,帮助学生开口。例如上完同题散文《我的母亲》后,我设置了两个话题:一是比较两位母亲,你更欣赏哪一位?二是谈谈自己的母亲,你认为现阶段如何回报自己的母亲?学生分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开口说。因而,语文教师只要用心钻研教材,善于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说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口语表达能力。

四、 通过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专生毕业后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还是应该具备的,除了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外,平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在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普遍基础差。通过批改作业我发现学生的错别字非常多。因而平时的字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听写外,我每次都将错误率较高的字写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分组进行纠正错别字比赛。这时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地要上来纠错。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让学生少写错别字,而且他们印象特别深刻。

另外结合课文写一些小作文。如上完《牡丹的拒绝》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上完《我的母亲》后让学生写自己母亲;上完《项链》后让学生写项链后续;上完《拿来主义》后让学生写“新时期我们如何贯彻拿来主义。”这种练笔,体现了语文”读与写”的结合,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既巩固了课文,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可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在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因而需要充满自信而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树立课文中名人的榜样,建立自信

现代心理学家把模仿看作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一面旗帜,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说服力最强,最容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世界上有无数的名人,他们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在许多人心里他们的形象是非常高大,是高不可攀的。但在他们身上却有一个个鲜活的感人的故事,在适当的时候好好地利用这些鲜活的事例,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苏轼在仕途上屡受打击,但他一直保持着一种乐观,自信,旷达的人生态度,因而就有像《赤壁赋》这样富有哲理的美文出现;战国时的烛之武凭借着他的机智,勇敢,自信和巧妙的言辞瓦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自己的国家。

(二)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期望理论,激发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测试得出了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意指期望是一种看不见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他们易于接受,就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不断地逼进远景性期望。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学生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赏识教育正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未来一代的人格。进入中专的这些学生,大多经历中考的失败,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初中时的落后生,许多人由于长期受初中老师的冷落,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因而他们特别自卑。我在语文课上通过运用期望理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激励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你今天表现真出色”;“你真不错,朗读课文声音这么洪亮”;“看,今天我们班的某某同学也能主动回答问题了,进步真大”;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我们为他鼓掌,“虽然你回答的问题不是很准确,但你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很好”等等激励性的语言时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越来越发现自已的长处,也在一次次的鼓励当中不断进步,自信心进一步提高。

六、结语

“留意森林的猴子永远只是一只猴子,只有勇敢地走出森林的猴子才会进化成人。”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念诠释中专语文实用性的教学理念。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尝试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把学生引进主体参与的广阔天地,不断地鼓励学生。学生将在语文这一博深的学科中受益匪浅。那些摒弃语文的想法和做法应该收起来了,我们所有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负起责任来。

作者简介:方庆青(1973-),女,江西玉山人,江西省实验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专语文教学。

作者:方庆青

罗森塔尔效应中职教育论文 篇2:

探究罗森塔尔效应在中职生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 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趋向,其实质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与积极的期望。本文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与当今中职生身心、学习状况的比较分析,提出在中职生教育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保证该效应发挥高效作用应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期望中职生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简介及其分析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小学,对1—6年级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潜能”的心理实验(实际为一般的心理测试),并从中随机抽取20%的学生,虚假标高其成绩,将名单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或是“智商过人”,将来在学业上会大有作为,嘱托他们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注意观察这些学生的表现。8个月后,再次测验结果表明,被随机抽出并表明有发展潜能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兴趣广泛、品行端正、性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感情融洽。人们把试验的结果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平均使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5%—10%的差异。也就是说,教师的高期望可提高学生测验成绩的5%—10%,而低期望则会降低学生测验成绩的5%—10%。[1]由此可见,在罗森塔尔所进行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或预测,教师期望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期望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深信不疑、尊重与热爱的基础之上的,是在学生接收到教师的“信号”并做出与之同向的、积极的反应时而发挥效用的心理教育机制,是师生之间“爱与爱”、“信任与信任”、“尊重与尊重”之间的双向互动,是以师生“情真意切”的情感纽带来维系的。但是,这种效用的应用必须结合特定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当前中职学生学习及身心状况需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进行矫正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虽然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生理发展状况是一样的,但他们在心理壓力、学习积极性、自我认同感等方面与普高生相比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将来大学的预备队,是国家未来尖端人才的储备库,受到整个社会的期待与关注,学生自身也目标明确、充满自信。相比而言,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被看作是“学习上的失败者、普通高中的淘汰者”,属于“学业不良”群体中的成员,职业学校就是“差生收容所”。这种观念、舆论无不影响中职生的自尊心与自我认同感,若任此情况持续发展下去,最终就会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自我效能感低下、缺乏自信及自卑等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认为自己的能力与高中生有差距的中职生占69%。[2]对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也曾强调,真正影响一个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内在心理因素是自我效能感。因此,要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积极发展,就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把他们从“我很差”的阴影中引导出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树立自信心。而要达到这一教育成效,罗森塔尔教育策略正好给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参照。

从群体心理分析,与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相比,中职学生的发展既有年龄特征的共同之处,又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如自觉而强烈的审美需求、觉醒而敏感的性意识、学习动机比较复杂等。[3]中职学生同样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问题较多的时期,斯普兰格(E.Sp range)将这个时期比喻为“疾风怒涛”期,是青少年心理的断乳期,这个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叛逆、以自我为中心最强烈的时期。所以,这时正需要一位“向导”的指引,帮助其端正人生的航向。但是,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我评价乐观、自尊心特别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最反感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或盛气凌人、说三道四,同样也希望和父母、老师建立真诚信任的关系。[4]所以,任何强加的教育方式对于此阶段的他们只能是徒劳无功、适得其反的。在此状况下,建立在信任、尊重与积极期待基础上的罗森塔尔教育方式更能发挥其优势所在。

二、罗森塔尔效应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尊重信任、情真意切”是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先决条件。

罗森塔尔试验告诉我们,教师情感的融入是至关重要的。他一旦认为某学生是好学生或有潜力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爱”的情感,并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会感受到这一点,感情、学业上就会给以回报,进而激起对教师的好感和信赖。

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5]日本的岸田元美调查表明,对学生充满爱、宽容、热忱、有理有节的教师备受学生的爱戴亲近。[6]所以,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与期望,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是像罗森塔尔实验中的教师只对那20%的“智商过人”的学生施以厚望与特殊的关爱,而是要把罗森塔尔式的期望施予每一位学生,深信每一位学生将来都能取得非凡的成就。重要的是这种感情的融入须是真挚的、连续的、全面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看好”,才能激起其“投桃报李”的积极奋进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其他方面也必将照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从而赢得中职教育的高效回报。

(二)“因材施教、点滴着手”是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必备策略。

所谓“因材施教”即指在对所有学生施以一视同仁的爱、尊重与信任的前提下,仍要对中职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因为,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气质类型、能力倾向、家庭背景、学习习惯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差异做一个准确的把握,找到其不足的症结所在,进行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期望方向的明确化,才能做到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需要相契合,从而才能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最大效力。

所谓“点滴着手”即指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信心。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性,这种闪光点的发掘应当是不拘一格的,凡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奋进的一举一动,教师都应当悉心发掘,并进而将之培养光大,使其作为促使学生积极发展的“催化剂”。

(三)“目标明确、期望适度”是成功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必要条件。

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并不是把抽象的爱与信任进行泛泛投入,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予以指引。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是为了学生能够向他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期待和赏识学生,就会使学生的认识模糊不清,这种“期望”就会演变成一种精神“毒品”,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学生这种期待和赏识的。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我们知道,只有当人们认为有较大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实现这种目标对他们是非常重要时,他们的动机水平才会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对学生的期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过高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期望最好处于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层次为宜。

(四)“营造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是高效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必要保障。

“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好学生的三大关键性因素,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三位一体,缺一不可”。[7]具体到罗森塔尔效应的运用上,情况也是如此,若其中一方对中职生信任、赏识,而另一方则讽刺、挖苦,这样他们只能使其处于矛盾的夹缝中无所适从,无法定位自己。一方通过期望、信任、尊重建立起来的积极教育效应,在这种困境的冲突下,教育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而且这种“左右不一”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想通过罗森塔尔效应对中职学生进行良好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营造氛围、各方通力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是其必要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有关方面合力营造对中职学生尊重、信任、积极期望的氛围,使其在各个场合中都能感到同样的信任、尊重与期望,罗森塔尔效只有在这样协调一致的大教育氛围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展现。

参考文献:

[1]何静,周启平.罗森塔尔效应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干部管理模式与班主任管理模式利弊谈[J].职业教育,2008,(26).

[2]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

[3]崔景贵.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8).

[4]崔景贵.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多维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

[5]罗素.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80:274.

[6]大桥正夫.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186.

[7]侯鹏高.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9,(14).

作者:刘红伟 高长江

罗森塔尔效应中职教育论文 篇3: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社会需要人才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中职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中坚力量,所以我们要明确目标着重对学生的兴趣、品质、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之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德育;非智力因素;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说过,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是否有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品质。事实也说明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智力因素决定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政治课正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平台。

一、原因分析

(1)从整个大环境看,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意志、兴趣、思维力、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中职生学习中总是处于“劣势”,时常被冠以“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即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而“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从中职生自身的发展状况看,他们从小就因某种原因缺乏良好的学习品质,所以成绩才不理想。

(因为不学所以不会)而多数学生恰恰颠倒了其中的因果关系,结果在分数杠杆的作用下,这些学生就变得“老师不疼,同学不爱”,他们的潜意识里是被“分流”到我们职业学校的。我们的德育课就是要纠正他们这样的错误认知,让他们正视IQ(智商)、EQ(情商)、AQ(逆商)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以此来正视自己。

(3)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为了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更应注重的是提升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从而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这些恰恰是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所在。

二、如何培养

(1)寻找并激发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和最喜爱的方面,只是有的学生并不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是什么,专业的选择大都是父母安排或者看就业前景。作为德育教师就有义务帮助他们找到兴趣与职业的最佳契合点。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励学生对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每门课程的着眼点,同时让学生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乐学之下无负担”。

(2)养成并保持良好的意志品质。孔子曰:“学须立志”,才能“乐在其中矣”。当前,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保有一定的兴趣,时间一长这种情感就会变淡。中职生思想不成熟,缺乏应有的知难而进的韧劲儿,所以一旦某种热情遇到困难或者受到挫折时易产生畏惧情绪,少有“锲而不舍”的毅力积累。德育课正是用名人和更多身边人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对于人生发展与成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潜移默化的督促力使学生懂得独立、果敢、坚持并保有韧性。

(3)建立融洽的师生關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保障。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必须具备平易近人、关心他人、热情开朗、有幽默感、待人真诚坦率等人格特质和个人修养。以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的基本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参与其中,赢得学生的信任。要掌握人格感染法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挖掘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参与、自我发展。通过这种情感的促进作用感受“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精神飨宴。

三、作用与目标

(1)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引起能力与智力发展的内驱力,中职德育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中心,以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力求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的统一,从而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品质。通过这些来促使智力因素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2)信念作用——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强化,让学生理解和谐人际关系、快乐生活的意义,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树立终身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

(3)自我意识的觉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一个突出作用就在于这一点上,从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实现自我——勇于超越自我——不忘回归自我真正做到这一整个认识轮回,足以显现非智力因素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身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德育课最为关键的使命。

“成才先成人”,德育课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人成长的作用,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入手,着力锤炼他们坚定的意志品质,深入挖掘他们的个性特征,使学生能够“积极适应、主动发展”,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东霞

上一篇:高校重点团队社会实践论文下一篇:生态课堂构建大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