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服务论文

2022-04-16

[摘要]2014年12月,中央政府宣布增设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以其为试点带动其他地区协同发展。为满足广东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新需求,了解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状况,课题组对广东37家企业通过问卷及走访形式调研。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际货运服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际货运服务论文 篇1:

浅谈高职高专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改革模式

[摘 要] 文章主要从我国北部湾国际货运物流环境及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的发展状况出发,剖析了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本身国际货运教育教学的经验,针对该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专业教材等方面,探讨在职业学校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的模式,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 国际货运物流专业 教育模式

一、我区目前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着我国国际货运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国际货运物流高速发展的需求。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匮乏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际货运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国际货运物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十大紧缺型人才之一。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国家规划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钦州港保税区、凭祥、南宁物流保税中心也正在兴建中,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和货运物流形势高潮迭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为企业带来挑战和与机遇的同时,更为广西的流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国际货运物流成了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显然,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定位目标给广西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时又为广西各院校的货运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鉴于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国家教育部对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批准并分别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和规范全国的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但是,从广西来看,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的基本情况尚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区内没有相应成立国际货运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宏观教学管理有名无实,导致各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在货运物流类专业教学方面各行其是,教材大同小异,看不出各类教育的培养重点,课程选择少,教学实践少,教师交流少的三少情况比较突出。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师资配备、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验实训方面更是与货运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培养出的国际货运物流人才远不能适应货运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可以说,广西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界虽然已形成了包括研究型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课程教育等多层次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体系,但高职学院缺少国际货运物流专业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的尴尬局面仍然存在。

二、构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职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路

笔者曾经对发达地区与广西本土国际货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考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高职学院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思考如何解决目前高职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浅显意见与各位同行分享。

1.以“企业”为导向,明确国际货运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等学府,我们每年向社会输送了大量毕业生,可是我们的这些“人才”去到企业却不被企业所认可,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重学术理论、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应该更接近于美国的社区大学,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熟悉某种高精专业技术的人才为主。高职学院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体系应该是重操作、重技能、重实践、以培养技能型的管理者为主体,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型管理人才。

首先我们要看国际货运物流企业用什么样的员工。一般而言,国际货运物流企业用人的标准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类是手册式的员工,只要告诉他规章制度,操作的方法,根据企业的标准进行操作并且不犯错误就可以了,这样的员工可以由学历层次低点的人来担任。第二类是技术式员工,这类人需要熟悉物流领域一些新的仪器设备,通过实际操作以提高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第三类是流程式员工,这类人需要熟悉物流管理的整个流程和业务要求,企业要求这类员工能够根据工作过程,不断的总结经验,对企业的操作或管理流程能够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改进企业工作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二类、第三类员工对于企业来说非常缺乏。而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主要瞄准这两个方面的需要,重点培养这种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会独立操作,同时能通过实践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人。

2.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高职学院的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各校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有所侧重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大部分主干课程可以定位为以下2个专业方向,即仓储与配送方向和国际货运物流方向。

(1)仓储与配送方向专业课程

仓储与配送方向主要向企业、配送中心或国际货运物流中心输送从事装卸、检验、保管、拣取和流通加工的一线管理人员,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仓储与配送的基本流程,同时掌握仓储与配送所使用各种设备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为企业制定适当的计划并掌握一定的作业能力。有关专业课可开设现代国际货运物流基础、基础会计、国际货运物流配送、仓储作业实务、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国际货运物流NIS软件、企业供应链ERP系统、企业财务管理ERP系统、文字速录等,而与之配套的实训课程开设仓储作业实训、配送作业实训、国际货运物流软件操作、国际货运物流装配与实务(考证)。

(2)国际货运物流方向专业课程

国际货运物流方向主要立足于北部湾国际货运物流圈,以培养熟悉有关国际货代、报关、国际货物保险等相关业务,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相关知识,能够为广西进出口企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关专业基础和部分专业课与仓储与配送方向相同,不同的专业课主要有国际货物运输管理、报关、国际货物保险、货代等课程,这个方向的服务重心更趋向于广西东盟的特色。

(3)另外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进一步提高实操课程的比重,并且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和实操课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4)在开设专业选修课方面,可考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进行“互选”,或者增加一些相关内容的课程,如国际货运物流企业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科目。

(5)在设置各个年级课程时,应采用实训为指导,加强实训的比重,做到理论服务实践、实践结合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而最后一个学年则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3.走“校企合作”之路,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建立专业实训室,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主要向社会和企业输送第一线的国际货运物流管理型人才,如果在教学乃至教学计划、招生和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仅靠学校的教师完成,则有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出现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的需求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高职学院的通病。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笔者认为,推动“校企合作”之路,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第一、走“校企合作”之路,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制订我们的招生和教学计划,利用企业的资源调整学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技能要求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甚至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增加企业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内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向企业输送直接能上岗的员工。第二、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非常重要,光靠学校兴办实训基地,虽然可以满足学生一般操作的实践,但学生仍旧没有到企业一线的感觉,没有进入企业实习的情境感,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技能的获得。第三、让老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国际货运物流运作项目,带着学生去完成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老师积累经验,也可以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丰富国际货运物流领域的科研选题。

广西高职院校除了应该顺应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趋势,开设相关国际货运物流的课程外,学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购置相关的国际货运物流操作模拟软件,在校内建设必要的实训场室。校内实训室可分为国际货运物流软体实训室与硬体实训两大部分。其中软体实验室主要对传统的班级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港口国际货运物流方面的课程,采用全方位的模型展示,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随时根据各类图片与看板,了解企业运作流程。硬体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操作方面的实训,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提供较好的动手机会。

4.提高高职学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个人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强。因为现代国际货运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实践型的教师人才比较缺乏。因此,提高国际货运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各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本校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支持他们考取各种职业证书,并且创造各种机会,派专业教师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使专业教师真正了解企业对国际货运物流一线操作人員的具体技能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国际货运物流业培养紧缺国际货运物流人才。

在教学方面,由于国际货运物流行业本身是一门注重操作与流程的行业,所以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应该结合行业特点,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采用案例分析法,特别要选择一些通俗易懂、贴近教学内容的案例。第二、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教具,结合各种图片、模型、网络和影片,给学生以直观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第三、在课堂的组织上,要善于采用启发式和交互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做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以上是笔者对高职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探讨,是本人结合企业运作流程与从事国际货运物流教学工作中对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一些浅显的思考,供各位同行参考。

作者:吴劭宸 黄 涛

国际货运服务论文 篇2:

广东自贸区建设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实证分析

[摘要]2014年12月,中央政府宣布增设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以其为试点带动其他地区协同发展。为满足广东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新需求,了解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状况,课题组对广东37家企业通过问卷及走访形式调研。调查显示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集中在业务助理、货代操作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四个岗位;企业关注人才的外语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离岸业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内容。提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今后改革应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自贸区;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

为更大范围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试点经验,发挥地缘合作优势,进一步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政府2014年12月宣布增设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笔者发现在广东自贸区建设及互联网+外贸背景的新常态下,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了较大错位,一方面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都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根本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未能与学校形成良好对接。同时2015年4月21日,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其建设目标中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同时也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自贸区建设需要。而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指出,“高职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文主要探讨适应广东自贸区建设,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高职教育只有真正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才能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1广东自由贸易区概述

1984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第一次给自由贸易区下了明确的定义:指一国境内一块区域,货物进出这块区域无需通过海关。自贸区发展初期,主要功能是存储和转口贸易,随后开始转向加工和制造活动。进口货物进入自由贸易区内不需要缴纳关税,没有限制配额,保税仓库存储时间也没限制。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两种:国内自由贸易区和国家间自由贸易区。国内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某一主权国家在其国境之内划出一块特定区域,在此区域内允许国外商品免关税进出。国家间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间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区域内数个国家与地区联合签订自由贸易区以减少或取消区内的贸易壁垒。[1]本文主要讨论国内自由贸易区。

全球范围来看,世界上119个国家已经建立超过2300个自贸区,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在自贸区发展方面滞后。截至目前,我国已批设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目的是通过四大自贸区建设,先试先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带动各地区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政府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新趋势、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凭借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领跑者。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内其他地区有赶超之势,广东作为改革开放领跑者的优势逐渐弱化。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包含广东自贸区在内的第二批自贸区。广东自贸区涵盖了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共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和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共28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与新获批的天津和福建自贸区不同,广东自贸区在前海、横琴、南沙3个新区的部分区域建设已有国务院批复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而在政策叠加后,广东自贸区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索更开放、更便利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2]因此,广东自贸区承载了新时期改革的特殊使命,将为全国改革继续“探路”。

2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调查需求分析——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变化。2015年10~12月,课题组设计问卷调查广东37家用人单位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能力需求,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分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力图获得政策启示,改进目前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包括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核心业务领域、主要工作岗位,以及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证书等方面的要求,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改革等提供有力依据,为专业改革指明方向和实施路径,切实为广东自贸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珠三角地区经营国际商务、报关、国际物流业务为主的各类企业。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一是业务类型。其中从事国际贸易业务企业10家,占样本27%;国际综合物流企业16家,占样本43%;进出口报关报检企业11家,占样本30%。二是企业性质。民营企业占58%,外商投资企业占16%,合资企业占16%,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0%;超半数企业是民营企业,与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构成基本吻合。综上所述,本次调查对象选取合理,在业务类型、企业性质上均符合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就业对口企业,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可充分反映适应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2.3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业务领域等;第二部分是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包括未来3~5年人才需求趋势、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岗位、适应广东自贸区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职业核心素质要求等;第三部分是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意见,以及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建议。

2.4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7家企业选择有需求,需求数5人以下;13家企业选择有需求,需求数5~10人;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需求数10人以上;11家企业选择不确定。问卷统计对人才需求保守估计,企业人才需求平均6人/家。截至2015年年底,广东自贸区新增企业4.3万余家,其中近一半是贸易航运等企业,可见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包括:货代员岗位群(其中包括国际货运揽货员、国际货运操作员、国际货运单证员、国际货运客户服务员),其衍生岗位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速递公司、集装箱租赁公司、码头、海关监管企业、外轮理货公司的主要岗位、负责箱管和拖运人员等;报关员岗位群(其中包括报关员、报关员助理);报检员岗位群(其中包括报检员、报检员助理);外贸业务岗位群(其中包括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广东省报关与国际货运业的90%是中小型企业,岗位设置主要包括报关员、报检员、货代业务员、货代操作员、货代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业务助理。调查结果显示,广东自贸区建设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业务助理、货代操作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这四个岗位,其次是外贸跟单员、货代单证员、报检员、外贸业务员。

2.4.2核心能力要求分析

80%的受访企业反映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体现在外语能力、实践能力、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50%的受访企业认为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技能证书和学历也是企业招聘时重点考察因素。说明今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实践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及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采用企业访谈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跳槽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的个人定位和就业心态不正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还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普遍反映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应熟悉国际货运各环节的运作与管理,尤其是要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具有缮制国际货运单据、审核货物进出口单据的专业能力;熟练运用英语处理商务英语业务、进行商务交谈能力;能够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报检,掌握组织多式联运经营管理与通关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技巧。

2.4.3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基本覆盖了广东自贸区对口企业主要岗位,但是专业课程体系需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应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现代物流实务(含仓储配送)、报关实务、HS商品编码、国际货运专业英语、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市场营销、国际运输地理、报检实务等课程。同时,从自贸区建设的内容来看,自贸区更倾向离岸金融贸易、文化贸易、股权投资服务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从而对金融服务、高端贸易、航运等人才需求旺盛。[3]因此,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可应增设“国际贸易离岸业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内容。调查结果同时表明,部分课程授课内容过于陈旧与实际业务情况有些差异,导致学生实操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下一步专业及课程改革的重点将是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3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建议

3.1明确培养目标

由于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原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从事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代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深入企业与行业协会调查研讨,根据国际供应链物流核心业务领域及岗位工作任务的特定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定位,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国际货运综合操作能力、客户开发能力、国际商务营销客服能力、国际法规应用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进出口报关报检综合操作能力、国际货物仓储与配送能力、国际商务单证制作能力等。

3.2加强校企合作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应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作为兼职教师到校讲学,指导学生实习以及合作开发教材和开发课程。具体来看,我院应在与珠三角地区多家物流企业紧密合作的原有基础上,重点拓展与转型升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并在重点企业设立了校企合作联络中心,加强与这类企业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校外基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需要,增加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同时本专业与行业协会建立了双向合作关系与顺畅的咨询沟通渠道;在上述基础上,立足于学校、企业、行业组织三方的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专业改革。

3.3优化课程体系

报关与国际货运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非常高的岗位,导致该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广东自贸区建设,服务区域经济需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内容与真实工作任务的契合度。因此,有必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并结合岗位工作任务来构建课程体系。以货代课程教学为例,按照货代企业的市场细分选择教学项目,根据货代各岗位的能力要求和企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为学生展示真实的货代企业工作环境、港口作业流程、仓储管理模式等,并配合教学软件的操作,进一步熟悉货代工作流程、单证的缮制和流转程序。[4]

3.4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除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外,对职业素质也有很高期望,他们希望员工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不要频繁跳槽。可见,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的要点。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强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通过开展职业心理教育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课堂分组模拟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及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生的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岚清.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1995:101-102.

[2]周汉民.我国四大自贸区的共性分析、战略定位和政策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15(7).

[3]肖勇.探讨适应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外贸人才培养方案[J].科技文汇,2014(12).

[4]刘银芬.高职货代人才需求调查及课程改革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5]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EB/OL].(2015-07-20).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07/t20150721_593534.html.

[6]黄庆强,郭婷婷.北部湾地区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11).

[7]姚金华,陈丹,颜颖.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

作者:李淑艳 李旭东 廖毅芳

国际货运服务论文 篇3:

国际货运班列助力连云港国际大通道建设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道路联通、贸易畅通是重要前提,国际货运运输则是强有力的支撑。近两年,国内一些省区竞相开行国际货运班列,力求在国家战略中抢占先机。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我国沿海国际联运第一港,正面临着市场冲击的严峻挑战。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着力打造国际运输品牌,对于江苏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连云港开行国际货运班列具有战略意义

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有利于江苏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确定的战略布局,第一个就是新亚欧大路桥经济走廊。连云港既是经济走廊的东端起点,是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先导区、核心区,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共同出海口,并正在向着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重要的国际仓储物流基地”发展。全面实现这些目标,进一步打造和完善国际物流大通道是必由之路。推动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江苏在“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位,彰显江苏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姿态,加快把江苏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及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重要开放门户、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有利于扩大江苏对外对内开放新空间。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运行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我国中西部地区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各领域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中韩自贸协定已正式签订,韩国提出将依托连云港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推进韩国“欧亚计划”。可以预见,江苏以及周边地区产业对中亚贸易进出口需求将大幅增长。打造好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品牌,有利于促进江苏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有利于提升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根据1991年~2010年20年间江苏省物流业指标货物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关联关系的定量研究发现,物流业增长1%推动经济增长2%以上,甚至3%以上。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加快发展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通过大流通,带动大合作、大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江苏发展动力活力。“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合作带。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将倒逼江苏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特征与江苏产能优势形成了良性供需关系。推动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为江苏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要素拓展了新的空间,必将有力促进与沿线国家、地区进一步发挥经济互补优势,产生“1+1>2”的叠加效应。

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

自1992年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营以来,连云港就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开展集装箱国际联运业务。经过20多年的经营,连云港逐渐成为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国际联运第一港。2014年,连云港国际联运业务出现拐点,呈持续下滑态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国内同类班列同质化竞争激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内一些省区纷纷通过政府补贴形式,加密或开行国际货运班列,如“渝新欧”、“郑新欧”、“义新欧”、“长安号”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户对运输通道的选择,对连云港现有货源造成分流。此外,日照、大连、天津等沿海港口先后开行至新疆阿拉山口的过境班列,并通过政策性补贴吸引货源,造成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通道资源被进一步分散。

西伯利亚大陆桥竞争加剧。西伯利亚大陆桥大部分线路集中在俄罗斯境内,运营方以俄罗斯铁路为主,这种相对单一的经营主体,使得信息化管理、运价扶持与联盟、铁路运装和单证统一标准等直接关系陆桥运输竞争力的条件更易实现。在此基础上,俄罗斯铁路还采取了运价竞争策略。而我国不仅取消了出口班列运价下浮政策,还上调了铁路运费,形成了价格倒挂格局。以大客户韩国大宇为例,韩国工厂到乌克兰工厂经西伯利亚大陆桥(东方港)的全程运费为5880美元/箱,比经新亚欧大陆桥(连云港)的全程运费低850美元。西伯利亚大陆桥的运输直通优势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连云港造成了巨大压力。此外,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组建的关税同盟,其进口商品税率上调,导致连云港发往吉尔吉斯斯坦的日本二手汽车等过境货物全部停发。

通关模式变革带来不利影响。2015年3月,海关总署发布第9号公告,决定由青岛海关牵头,在青岛、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十个海关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这十个海关于4月27日在青岛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区域通关监管一体化格局。这意味着由南京海关牵头成立的陇海兰新沿线海关(南京、郑州、西安、银川、兰州、西宁、拉萨、乌鲁木齐等九家海关协作成员单位)合作机制作用的发挥将被快速削弱。据悉,青岛海关正在推动过境运输从现有的两次转关变为多次转关。这对于大力发展过境班列的城市而言,通过班列扶持政策和青岛海关的运作,客户即可选择青岛港上岸,利用青岛的国内班列发往节点城市,届时,将致连云港陆桥运输通道优势消失殆尽,服务“一带一路”也就失去了基础支撑。

连云港港口集团的临时应对措施及初步成效

从巩固连云港东桥头堡战略地位重要性、紧迫性出发,2015年1月18日,连云港港口集团以补平成本(平均每车补贴1000美元)的政策允诺,试开行连云港—中亚(阿拉木图)国际货运班列。经一个多月试运行后,于2015年2月25日正式开通,综合成效初步显现。

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截至2015年5月底,共发运西行班列141列,完成7344车、14688标箱,其中,出口货物6264标箱,过境货物8424标箱。同时,经由哈萨克斯坦运抵连云港的东行班列完成69列、3510车、7020标箱。尽管与2014年同期相比,连云港国际联运量降幅为44.3%,但降幅呈月度缩窄趋势,2015年5月份降幅为33.3%。

比较优势开始逐步显现。与国内其他国际班列相比,连云港国际出口班列有着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是拥有回程货。连云港西行班列运量与东行运量之比约为2:1,而其他班列东行货物极少,致使集装箱周转利用率不高甚至弃用,间接成本高,整体不经济。二是运行速度快。“连新亚”国际货运班列最快用时仅为6天半,日行约770公里,而其他班列日行最快约640公里。目前,铁路公司已考虑优先给予连云港“120快速车底”政策(每小时运行120公里),运行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三是从业经验丰富。连云港是最早开行海铁联运、过境运输的港口,也是运量最大的港口,业务操作娴熟,综合协调有力,如撇除物流成本因素,客户认为连云港是最优选择。四是铁路方面支持。经与中国铁路公司磋商,其表示愿与连云港签订“量价捆绑”协议,即运量越大,运价越便宜,关键在于“连新亚”国际货运班列要尽快形成规模。目前,基于连云港补贴允诺及由此凸显的物流时间、成本、服务等优势,不少厂商客户前来商洽。

国内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政策经验借鉴

目前,国内已经开行的国际货运班列除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外,总共有十余条,其线路设计、货源组织、补贴政策和运营模式等各有特点,值得学习借鉴。

线路设计各有所长。“渝新欧”班列开行较早,从重庆出发,经阿拉山口快速换轨转关,直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时间16天,2014年开行班次占到全国中欧班列总班次近四成。“汉新欧”班列2014年4月实现常态化运营,并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中亚代表处,班列到达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波兰、捷克、匈牙利和俄罗斯等国。“长安”号西安至阿拉木图班列,是陕西省贯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思路、破解向西开放交通瓶颈的重要举措。“义新欧”班列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马德里,是目前中欧班列中最长的一条。

财政补贴力度都比较大。重庆市为支持“渝新欧”班列,市政府专门成立物流办,联合中、哈、德、俄铁路部门以及重庆交易控股公司,成立“四国五方”合资企业,致力于班列运营,对出口货源给予补贴3000美元/车。河南省对“郑新欧”班列给予1500公里范围内托卡免费的补贴政策,覆盖长三角及整个华南地区,并专门成立公司经营该条班列线路。陕西省对“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上列货源,每车给予8500元至12000元补贴,并给予货源组织奖励及操作费用、推介营销费用等补贴。甘肃省对“天马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给予补贴6000元/车。浙江省对“义新欧”班列给予补贴13000元/车。

货源组织打破地区界限。国内各省市国际货运班列货源组织并不局限于本地或者周边地区,而是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拓展货源。如“渝新欧”班列采取多点集货,去程货源已从过去以重庆本地货物和IT专列为主,升级为更大范围集货、更多产品种类。2015年以来,来自华中、华南、西南等外省货物占30%左右,机械产品、高档服饰等非IT货物占40%左右。其回程货源也稳定增长,由最初的汽车零部件扩展到汽车整车、机械装备和冷链食品及生活日用品等,回程班列由先前每月一班增加到每周两班。“义新欧”班列,去程以义乌市场上采购的箱包、文具、工艺品、日用品为主,回程则把欧洲的商品运回义乌,利用义乌的网络在国内销售。

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省级国际货运班列统筹协调机制。国际货物运输环节多、涉及面广,需要在省级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议江苏省政府成立国际货运班列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由省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交通厅等主要业务部门参加,定期会办落实省级权限范围内的重点支持事项,积极争取属于国家部委层面解决的重大支持事项。科学统筹班列布局。国内其他省区支持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基本按照一省区一节点城市一条线路进行布局,集中资源、力量打造精品班列。建议江苏集中力量重点打造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品牌,避免省内“多而小”的资源浪费,确保有足够能力应对抗衡国内其他省区的竞争。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强与国家发改委、铁路总公司等部门的对接,进一步强化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在我国“中欧快线”中的地位,支持建设连云港铁路国际货运枢纽。在现有连云港至中亚班列的基础上,争取开行连云港至欧洲班列等西线线路,拓展对中亚地区的业务。积极争取将上海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放到连云港召开,推进中哈两国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高层合作机制永久性会址设在连云港市。

给予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必要的财政补贴及货源集聚等支持。建议江苏参照中西部省区支持国际班列的做法,在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或者降低境内运价,确保运力组织。一是建立专项补贴。对连云港国际班列的出口货源给予市场培育期的班列补贴。二是给予外贸扶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通过连云港至中亚等线路开展进出口业务并形成进出口额的企业,按进出口额另行给予专项的外贸扶持。对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等平台在海外设立物流、贸易公司,开展境外分拨业务、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给予专项资金补贴。三是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与中铁集装箱公司、哈铁快运公司共同组建国际货运班列平台管理公司,并联合各大船舶公司,在广东、浙江等地及中亚、日韩等国建点设站,提供一站式国际铁路联运服务。按国别优化升级班列运行模式,将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从哈萨克斯坦延伸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及欧洲国家,由现有的零散发运升级为按国别区分货物流向,形成国内和国外班列有序衔接的运输组织模式,打造成为东西双向出口和过境货物的海铁联运主通道。同时,连云港要在挖掘市场潜力上下功夫,加快建立特色鲜明的商品仓储及运输体系,做到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运营,推动国际货运班列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积极争取完善跨境查验通关政策。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是口岸物流发展的助推器。以上海合作组织共用出海口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海关总署在连云港服务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区域内给予连云港特殊政策,支持连云港海关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合作组织通关一体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对中哈合作项目给予查验通关优惠政策。针对中哈合作项目,力争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简化查验手续,实现过境货物快速通关,提高哈方谷物运输效率。进一步加大中哈物流基地的建设力度,尽快将中哈物流基地申报为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积极争取把连云港口岸能够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强连云港电子口岸建设,提升连云港海关区域物流监管水平和口岸通关效率。加强与内陆城市的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力提升物流服务便利化水平。积极协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日韩等国的相关口岸部门,建立过境进出口货物联合监管机制、过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置机制、进出口商品查验信息互通机制,实现过境货物便捷通关。

推动国际货运班列与国际物流基地联动发展。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咽喉要道的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近期确定规划面积6.58平方公里,包括无水港2.94平方公里、物流园1.894平方公里、工业区2.304平方公里以及阿腾科里铁路换装站。连云港物流园区和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位于陇海、兰新铁路两端,江苏推动并主导两区联动开发建设,必将对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起到反哺作用。为此建议:首先,将上海合作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升格为省级主导开发,安排相应土地指标,用于建设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区,加快打造成为省级示范物流园,争取申报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以更高规格和层次吸引战略合作者。其次,给予上海合作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铁路线投资额一定比例资金和用地指标,协调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徐圩支线东辛站的会让站性质变更为中间作业站,尽早建成铁路基础设施,增加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的到发点并带动物流增值服务业务发展。最后,借鉴中俄采取的“一园两地”方式(以中俄产业园命名,在俄罗斯和陕西西咸新区分别建设两个园区,相互投资合作),与哈萨克斯坦政府或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支持连云港港口集团优先投资该经济特区的无水港项目,带动江苏省内企业参与该经济特区的物流园、工业区项目,实现物流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拓展江苏对外开放新空间。

(课题组组长:郑焱;副组长:吴以桥、沈和;成员:金世斌、陈幼迪、吴国玖、刘亮亮、李锦春、郑一鸣、朱培德、刘江船、桂迎宝、谭卫、周俊、孟宪牛;统稿:金世斌、吴国玖)

责任编辑:戴群英

上一篇:高校法律基础论文下一篇:小额信贷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