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愈加便捷。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随之服务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最大,而浙江又是全国经济强省,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如何在新常态下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1:

陕西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思考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一种活动,它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包括两部分:即国外旅游者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对于陕西而言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主要是国际旅游者的入境游。

一、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取得了很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主导模式作用巨大。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陕西各级政府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多年来,一直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旅游行业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动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逐年增加,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长。旅游规划体系初步形成,《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新线路、新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新的旅游线路,如红色经典游、华夏文明游、山川秀丽游、古镇乡村游、现代时尚游等。在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全力打造精品、名品。大型山水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推向市场后,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华山御温泉对外营业后,也受到游客的好评。另外,一批新的旅游产品正在打造、建设之中,如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楼观道温泉、太白御温泉、大明宫遗址公园等。

3.旅游宣传、促销形式多样。陕西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地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借助电信、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进行宣传、促销工作。近年来,先后组团参加了印度旅游展、德国柏林旅游交易会、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旅游交易会,2008年11月21日,在泰国曼谷举办旅游推介会等。通过广泛地宣传、推销活动,使外国游客能全面了解陕西,并愿意到陕西旅游观光。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陕西各级政府及旅游企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目前,陕西省各种旅行社、旅游饭店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截至2008年8月陕西省共有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27家、三星级152家;有5A级旅游区(点)3家、4A级17家、3A级28家、2A级23家、1A级6家;截至2007年底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300多家;目前已开通25条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基本上都能直达各省会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省内可以到达汉中、榆林、延安;公路、铁路省内已四通八达。

二、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硬件,然而陕西旅游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陕西省共有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27家,主要集中在西安;5A级景区3家,4A级17家,也主要集中在西安,其他地市相对较少,甚至没有。一些大的旅游项目设施建设缓慢,主要是投资渠道单一,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没有面向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全方位吸收资金。

2.市场发育不充分,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旅游业要依靠企业去做,如果没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旅游业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陕西虽然有一些相对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但不多,尤其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不多,这就严重影响了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发育不充分,对非公有企业进入旅游业领域有很多体制和政策障碍,没有很好地对旅游业进行整合,实行集团化战略,通过联合、兼并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企业集团。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虽然陕西各地旅游资源很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要把资源转变为产品就需要开发。目前,陕西旅游资源已大规模开发,但开发利用层次不高,程度较低,尤其是文化层面开发不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一切旅游产品的生命力。陕西在旅游开发中对旅游资源、产品文化内容的挖掘上有些不足。另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在产业链的延伸上也做得不够,对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4.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最重要的一环是吸引境外游客。陕西境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东南亚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陕西已在这些客源国市场做了大量工作,如参加旅游交易会,举办旅游展等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力度仍显不足,没有对客源国市场进行细分,在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的密度不够。

5.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向全球蔓延,虚拟经济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欧美、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以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很大困难,经济已出现衰退。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出境旅游就很困难,必然会对陕西的入境旅游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不利于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6.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变动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主要是价格效应。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境外旅游到我国旅游花费的增加,这对入境旅游是不利的。由于目前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当中,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甚至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在此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为了缓解国际收支逆差,平衡国际贸易,仍将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因此,人民币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如果再继续升值,必将影响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

7.旅游景区项目和内容单一,入境游客的花费水平低。陕西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主要是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资源的文化、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入境旅游主要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都市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有许多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产品进入市场。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较落后,境外游客购物消费水平较低,景区文化娱乐设施较差,甚至没有,旅客花费较少。根据《2008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2007》等有关数据计算,2007年、2008年入境游客人均花费497.56美元、525美元,而北京、上海2007年分别为1051.63美元和898.48美元。

8.旅游人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发展旅游业就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入境旅游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目前陕西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些高级研究、规划、管理的人才更是缺乏。由于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服务质量也就不可能很高,境外游客投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陕西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选择

1.不断完善旅游业法规体系建设。法规体系建设应作为各级旅游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旅游业要发展,法规体系建设应是头等大事。一是要尽快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旅游社管理条例》、《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投诉管理暂行规定》等。二是对已有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如在《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陕西省旅游管理实施细则》。三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要对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甚至废弃。

2.加强产业规划,整合各种资源。旅游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业规划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决定着旅游业的未来。一是要根据陕西实际抓好各个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项目规划的编制,尤其要抓一批重点的能吸引大量境外游客的景区、线路、项目的编制。二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对全省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安排。三是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强化产业间整合,整合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努力延长旅游服务贸易产业链,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其他产业为旅游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四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宾馆、饭店、景区等。

3.强化精品意识,加强精品建设。陕西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只有经过开发、打造才能成为产品,也只有经过大量投入,精心打造,才能成为精品。为了适应境外游客的需要,旅游产品开发应有针对性和鲜明的特色。其一,各地要进一步丰富特色旅游的内容,关中注重“古”色旅游,陕南注重“绿”色旅游,陕北注重“红”色旅游。其二,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只有不断丰富特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各种特色旅游具有生命力。其三,在传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上,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努力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如自然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购物旅游等。

4.做好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第一,对陕西入境客源地市场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分析希望在陕西旅游的境外游客需要看到什么,体验到什么,享受到什么,买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分析客源的收入状(下转第31页)(上接第33页)况、文化背景、素质、年龄等。第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开展促销活动,尤其要针对客源市场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第三,在国外举办各种旅游宣传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个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都应积极参与。第四,应在主要的客源市场国和地区建立常设机构,定期、不定期组团来陕西旅游。第五,努力开拓新市场,如非洲、拉美、中东等。

5.面对金融危机,沉着应对,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逆势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各个经济实体,尤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影响较大,也影响到陕西传统的客源市场国家和地区,加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入境游客到中国(陕西)旅游比过去要花费更多的费用。在这种形势下,陕西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第一,继续做好宣传促销工作。第二,对一些旅游线路、产品去粗取精,减少入境游客的花费。第三,各旅游企业要千方百计减少开支,降低各种费用,一定时期内坚持保本、微利经营。第四,简化出入境手续,海关在人员出入境、随行物品通关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

6.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旅游队伍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涉外旅游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就必须抓好队伍建设。第一,要抓好各旅游院校的建设,使这些院校能为旅游部门及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第二,建立各种在职培训基地(或中心),对旅游在岗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培训。第三,岗前培训,对即将进入旅游岗位的各类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岗位技能等内容的培训。第四,对旅游管理部门及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也可以送到国外进行培训。

(作者单位:西安市行政学院)

作者:刘 琦 李 茜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2:

新常态下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愈加便捷。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随之服务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最大,而浙江又是全国经济强省,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如何在新常态下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此,分析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新常态下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浙江;旅游;服务贸易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服务业也成为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势产业。作为传统服务业,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虽然近年有所下降,但仍旧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23%,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占比达到36.7%。

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沿。同时,由于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等原因,浙江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与北京、上海、福建等旅游强省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找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出路,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其特有的风景和文化神韵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也对这一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好奇,因此,浙江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1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市场规模

近年来,出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整体呈快速发展的势头。从2006年到2014年,浙江出入境旅游人数呈稳定增长态势,浙江省入境旅游者人数由426.8万人次增加到931.03万人次,出境旅游者人数由28.9万人次增加到202.7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远大于出境旅游人数,且从增速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增速也要大于出境旅游人数。根据浙江省旅游局2014年公布的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分析来看,浙江省全省接待入境游客931.03万人次,同比增长7.47%,其中接待外国人641.5万人次,同比增长6.9%。2014年,浙江省全省有组织出境游客达到20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其中出国游累计组团人数达到130.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3%。由此可见,浙江省出入境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2.1.1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创汇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从2006-2014年,浙江省国际旅游外汇由21.3亿美元增至57.53亿美元,创汇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旅游服务总收入也呈同步发展状态,由2006年的1690.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947.04亿元。由此说明,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收入不断增加,创汇能力不断提高,为中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1.2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企业

随着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渗透的地区也越来越广。浙江省旅行社的数量由2006年的1258家发展到了2014年的2161家,虽然同比增长率降低,但是旅行社的数量也随着年份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旅行社在相关产业要素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是旅游消费的主要经营者和组织者,能带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旅行社的不断增多也意味着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

2.2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资源

浙江省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最吸引游客的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浙江的旅游禀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要素,例如水资源,千岛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这三江两湖;第二,历史文化资源要素,例如充满人文色彩的古镇,西塘,乌镇,南浔,双林,塘西,柯桥等;第三,影视文化资源要素,例如横店影视城;第四,宗教资源要素,例如具有“海天佛国”称号的普陀山,杭州的林隐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的国清寺等;第五,少数民族风情要素,畲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第六,购物资源要素,浙江拥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具有不同特色的大小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柯桥中国轻纺城,海宁皮革城,杭州灯具市场。

2.3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市场结构

浙江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从来源地看,包括许多外国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以及台湾同胞。其中,外国人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台湾同胞、香港同胞,而澳门同胞所占比重最小。2014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游客931.03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游客614.5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66.01%,香港同胞109.7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11.78%,澳门同胞38.8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4.17%,台湾同胞168.1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18.06%。

2014年,浙江省入境外国游客按各大洲的分布情况是:亚洲游客290.2万人次,欧洲游客158.1万人次,美洲游客78.8万人次,大洋洲游客23.2万人次,非洲游客18.8万人次。其中,亚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4722%,欧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25.73%,美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12.82%,大洋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378%,非洲游客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06%。显而易见,来自亚洲的入境外国游客所占比重最大,而其中大部分入境游客来自于韩国与日本这两个邻里国家。

2014年,浙江省出境游客202.7万人次,其中出国人数130.1万人次,占了总人数的64.18%,而将出境目的地选为韩国的人数占了总出境人数的32.43%,将出境目的地选为泰国的人数占了总出境人数的1752%,将出境目的地选为日本的人数占了总出境人数的1330%。将出境目的地选为港澳的游客为41万人次,占了出境总人数的20.23%,将出境目的地选为台湾的人数为13.2万人次,占了总人数的10.15%。由此可见,大部分游客将出境目的地选为韩国,香港,泰国,澳门,日本等地。

从浙江出入境往来国家和地区看,浙江入境人数大部分是港澳台同胞以及韩国、日本、美国等亚太地区,而浙江出境的目的地多数也以韩国,港澳台地区,日本等亚太地区为主。这主要因为环亚太地区的国家气候较相似,东亚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如历史渊源,服饰文化,茶文化等相似。出于以上相似的需求说明,具有相似需求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容易相互吸引,所以相互出入境存在重叠。

3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3.1 占全国旅游服务贸易比重不高

浙江省的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813%到2013年的10.43%,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广东省的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25.27%到2013年的31.5%,其市场占有率依然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但是从走势看,浙江省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在不断增长,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广东,江苏等省份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在2013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重中,浙江省高于江苏省。2014年浙江省的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为10.10%,市场占有率低。

3.2 各地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依靠着杭州、宁波以及温州这三个城市,尤其是杭州,不管是从入境游客总人数而言或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而言,都是列举榜首。就2014年而言,浙江省旅游外汇总收入为575348.3万美元,其中最多的杭州市占有231811.2万美元,占浙江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40.3%,而最少的台州市只有4909.1万美元,仅占浙江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0.9%。全省只有杭州、宁波、和丽水达到平均水平,但是排在第二的宁波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排在第一位的杭州少了153979.6万美元,相当于268个百分比,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由此可见,杭州市在浙江省内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独占鳌头,省内各市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不平衡。

3.3 引用的外资利用不足

浙江省每年都引进大量外资,但是绝大多数的外资都被投入发展工业,服务业接收到的外资投入比重较低,旅游服务方面接受到的外资也就更少了。浙江省在2013年共收到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15098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7708万美元,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收到合同外资金额2121万美元,仅占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的0.14%,实际利用外资11271万美元,仅占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1.43%,而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最大,共利用外资345374万美元,占了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43.85%。浙江省服务业外资分配不合理,用于旅游服务业的外资比重小,这将会制约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更加不利于“以引进促出口”战略的实施。因此,浙江省要发展国际旅游服务,就要对外资进行合理的运用,并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

3.4 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营销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浙江省主要通过旅行社的大力宣传、报纸登入广告、网络团购、电子门票赠送等方式进行营销。但是,关于营销力度,依然是不足的,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于旅游业的国际营销投入的经费不足,不太注重浙江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工作,使得浙江旅游产品在国际上没有吸引力。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国际上虽然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所了解,但是不清楚省内的旅游景点也非常值得一看。三是新型的营销手段运用太少,省内许多从事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行业的电商建立的网址并不专业,而且内容单一,没有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4 新常态下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必须采取有效行动,为今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铺平道路。

4.1 加强浙江省各区域的联合,缩小地区差异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发展差距悬殊。加强省内区域合作。以杭州湾的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连同浙东沿海海洋经济带以及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为载体,各地市应该互动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区域合作。利用周边城市上海市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加强对之的合作,提升浙江省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

4.2 拓展引资融资渠道,完善引资机制

外资的引进并且合理分配运用将扩大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市场规模,努力开拓融资渠道,加快国际旅游业各项基础设施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国际旅游业发展环境,增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对旅行社的发展进行综合的整治和管理,扩大开档程度,可适当降低旅游外资企业的进入门槛,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便利,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旅行社。

4.3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浙江省对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要修建完善,如在交通设施的管理方面,要建造四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努力加大国际航班的开发力度,将高铁、公路以及水路合理的结合起来,开发一条道路专门欣赏沿途的风景。

4.4 实施品牌化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贸易不断增加,各国文化差异越来越小,各国都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并开始关注中国特色的文化,因此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必将会吸引到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浙游玩。打造浙江旅游品牌对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4.5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浙江省特色旅游

浙江省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不仅自然环境品位极高而且也充满人文气息的江南水乡;浙东可以利用海洋、宗教资源,打造宗教旅游;浙中南森林广袤,且居住着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由此就可以打造一条以山村野林,畲族风情为主的国际旅游名品;浙江商品市场繁多,购物与旅游二者的结合推动了浙江特有的市场旅游的形成。在开发特色旅游的同时,研发富有创新技术的国际旅游产品,吸引国外游客,推动省内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4.6 优化营销策略,加大海外市场营销力度

了解不同国籍游客对景点的不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方式,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改进,价格的优惠,拉动周边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同时,开拓新的营销策略,借鉴韩国的全媒体营销,浙江省也可以同浙江卫视合作,对热播电视剧,综艺节目选址地点进行规划,利用明星效应,吸引国外游客的注意。此外,也可在网上进行预订机票、车票、酒店房间、旅行路线以及景点介绍等服务,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的服务,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景点的需求,提升知名度。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广西高职教育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经验及趋势研究》(2013C153)。

作者简介:

潘科任,男,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卢妮 厉英珍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3: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新机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地加深,十二五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深层次的发展。放眼世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愈加错综复杂,各国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作为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行业也面临了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行业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外贸结构转型重点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一带一路”;应对政策

1 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1.1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各国居民在国际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国际旅游迅速发展,随之形成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行业也逐渐走向发展和成熟,成为一个国家外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旅游服务在国家间的有偿流动和交换过程,即国家间国家间护卫旅游者进行的国际旅游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的交易过程。其作为为满足国际旅游者的服务需求的一个行业,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国际旅游服务包含了,交通、餐饮、食宿、基础设施、信息、娱乐等各个方面,旨在要求的旅游者的任何要求。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作为第三产业,同时在外贸中又处于服务贸易,是我国外贸产业改革的先锋行业。“十二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可见旅游服务贸易对于我国扩大贸易顺差规模,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拉动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出入境旅游流量与消费

近年来,我国出入境旅游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及支出一直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出现了出入境人数和规模呈现顺差而旅游外汇收入及支出呈现逆差的矛盾现象,本文将以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到一带一路正式成为国家顶层战略之前的2014年为时间轴,研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呈现的态势和反映出的问题。

(1)入境旅游及收入

纵观今年,我国入境旅游规模较为稳定,入境旅游规模增长以及缩减区域平缓。然而相较于旅游规模而言,我国入境旅游消费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疲软状态。由截止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缓慢,入境旅游服务贸易规模增长十分缓慢,年均增长率不足5%,一些年度甚至出现负增长。自2005年开始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增长势头,然而2008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区域疲软,出现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这一趋势虽然在2010、2011年度有所缓解,但是之后又陷入了长期的负增长,虽然降幅呈现出收窄趋势,但是依旧未能好转。从入境旅游收来看,2005至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一直呈现出告诉增长的态势,2008年之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人均消费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同时又受入境旅游人数的锐减,入境旅游收入在之后的六年间呈现出一种慢速波动增长的态势。直到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开始大幅度回升并高速增长,增幅达到了13.54%。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与入境旅游收入相比呈现出规模的不相称,反映出入境旅游消费力不强的问题。

(2)1出境旅游及支出

与入境旅游所呈现出的状况不同,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快速且出境旅游消费旺盛,旅游服务的进口规模持续扩大。从2005到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均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以上,出境旅游消费支出也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除2008、2009年收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出境人数和出境旅游消费的增长稍有放缓之外,其他年度一直呈现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出境人数增长率在2011年达到了22.41%的高点,同时出境旅游消费支出增长率也在2012年达到了46.53%的高点,在国际经济增长普遍呈现疲软的情况下,中国游客体现出了巨大的购买力和强烈的消费意愿。近年来的出境旅游高增长态势与我国在国际经济危机之中表现出的来经济相对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汇率利好、签证政策放宽、国家外交信誉提升、境外旅游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也在影響着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消费热情。

表-2 2005-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统计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1.3 出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平衡

从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的比较之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呈现出了一个巨大的不平衡状态,处境旅游的人数和支出远远大于入境旅游的人数和收入,整个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逆差。特别是近年来,受经济情况国际旅游市场状况的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的叠加作用是的逆差水平进一步扩大。由2009年到2014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表3),我国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一直呈现扩大态势,2009年到2012年甚至呈现着翻倍的增幅,自2013年之后才开始出现逆差增速收窄的态势。同时,由表1和表2我国出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分析可得,旅游人数增速和旅游消费增速不平衡更加加剧了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状况。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约为8318万人,出境旅游支出约为1020亿美元,人均消费额约为1226美元。同期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约为13240亿人,入境旅游收入仅为484亿美元,约合人均366美元。相比来看人均出境旅游支出接近人均入境旅游收入的3倍,这意味着我国在旅游服务贸易上的进口将近3倍于出口,可见我国逆差之巨大,也体现着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而入境我国的旅行者相比来说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并没有十分强烈,深层次体现着我国旅游服务产业和旅游发达国家的差距。(表-3)

1.4 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和市场情况

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产业之中的占比是较大的,属于外贸服务产业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但是自经济危机之后一直呈现着波动上升的态势。

但是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着旅游服务产业在出口中占比较低、产业效应低下、竞争力差等问题。而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产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提升较快,呈现出一种超越一些发达国家的形式。

与此同时,根据2015年来华入境旅游流向数据分析,来华外籍游客主要以港澳台同胞为主,共计约10781万人,约占全部来华旅游人数的80%,外国人仅约为2598万人。而外国人中,亚洲游客总计约1662万人,占据了外国人来华旅游人数的约63%。可见我国旅游人口来源主要以周边国家人口为主,亚洲市场广大,然而在欧美市场占比较低,外国客源稀缺,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1.5 具体存在的问题

(1)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旅游消费市场发展不尽完善,境外旅行者入境消费大部分用于观光、食宿以及交通方面,附加值較低,在文化特色旅游,娱乐消费上,我国的旅游服务市场还有待开发。

(2)旅游企业管理不完善,服务质量不一。我国旅游企业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行业统一管理标准和统一的行业联合组织,导致了消费者难以享受到高性价比的服务

(3)基础设施建设不力,旅游资源有待充分的开发和保护。

(4)旅游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行业标准,旅游监管欠缺,无法有力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5)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

2“一带一路”战略下旅游服务贸易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2.1 “一带一路”

2.2 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将面临的机遇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高潮

随着“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了有关国家以及各个行业的融资新渠道。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支持,沿线国家基础建设将迎来一个“高潮期”。在国家战略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搭上“顺风车”,完善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景区和文物保护的投入,完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硬件上的不足。

(2)旅游入境管理政策进一步简化放开

参考文献:

[1]匡贤明. 抓住“一带一路”契机打造服务贸易强国[N]. 第一财经日报,2015-03-26

[2]刘晶.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井乐.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之路[J],《改革与战略》 , 2017 (7) :172-174

[4]张响. “一带一路”新战略下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机遇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 2015年第47期(总第862期)

作者:化成伟 夏宇

上一篇:矿产资源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中日思想政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