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县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至关重要。相较于城市而言,县域低碳发展存在着绿色能源使用占比低、产业转型升级迟缓、发展路径粗放等问题。另一方面,县域自身资源禀赋各异,发展路径多样,因此在推进县级单元控碳方面需要更具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策略。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1: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县(市)竞争力探讨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提高县(市)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更是提高西部县(市)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问题后,全国2000多个县受到很大鼓舞,我国将迎来一个有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目前,我国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怎样缩小这个差距,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县(市)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分析与探讨。

作者:纪尽善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2: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摘要:县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至关重要。相较于城市而言,县域低碳发展存在着绿色能源使用占比低、产业转型升级迟缓、发展路径粗放等问题。另一方面,县域自身资源禀赋各异,发展路径多样,因此在推进县级单元控碳方面需要更具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策略。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中国县域经济;经济发展;碳排放

1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概述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当下,县域经济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阶段,逐步向要素资源平等自由流动、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集约、创新、开放、共享、协调、绿色及高效的阶段转变,也就是县域经济质量变革、动力转换及结构转型的过程。因此,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便是在县域空间范围内,实现动力新旧转换、结构转型调整、质量不断革新、效率不断提升的经济发展过程。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相较于过去,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持续提升发展效益与质量,竭力构建县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的局面。

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2.1产业竞争力不强

这主要体现在县域缺乏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动力,产业竞争力不强,并未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产业链较短,有待进一步延伸。虽然一些县域发展了特色产业,但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的情况,缺少专业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规模体量大的区域性集约化的产业。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在区域地理上把企业集中起来,并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产业链协作及专业化分工,企业之间并未形成较强的协作效应,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缺乏竞争优势。同时,县域集群产业内,企业普遍存在科技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品牌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县域产业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如金融、文化、教育、保险及旅游等产业。

2.2县域创新乏力

许多县域存在创新资源不够集聚,科教支撑体系不健全,以及科技机构与科研队伍层次不高等情况。这导致县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可用的高端人才,无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而县域内的传统产业也有着缺乏竞争力、质量不高、规模较小等问题,难以对高端人才形成较强的吸引力[1]。同时,产业管理体制也较为滞后、僵化,以低附加值、低收益、低价格及低技术等为基础,无法很好地应对新时代下发展动态的变化,难以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顺利转变为创新驱动。

2.3资源环境保护层面的约束

绿色产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而绿色产业的基础则为企业。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县域在发展经济时,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倡导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意识,由“我要环保”替代“要我环保”,逐步实现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伴随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县域生态环境形势更为严峻,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多元且复杂,如传统农业生产污染、新建工厂带来的污染等,因此县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和压力。与此同时,县域在环境管理方面缺乏人手、投入到环保方面的资金相对较少,缺乏环保基础设施,并且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国土开发模式不精细等情况依旧存在,进一步加大了县域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完成绿色发展任务的难度很大。

3县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3.1工业布局对碳排放的影响

工业企业集聚度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度很弱,相关系数仅为-0.089,这意味着,即便工业企业聚集度提高了,碳排放总量却基本不变。这种情况表明,对县级单元而言,工业企业集中对碳总量的下降意义不大,但由于聚集经济效应的作用,确实能够提高碳排放强度水平。县城中聚集的工业企业数量越多,对碳排放总量控制越有利[2]。工业企业中心度指标与碳排放总量具有一定的负向弱相关关系,系数为-0.188,其机制类似于工业企业集聚度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度很弱。比对工业企业集聚度指标值可以看出,工业企业不但要向县城集聚,还要在县城内向园区集聚,才能获得较好的控碳效果。

3.2工业比服务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明显

拟合结果显示,工业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起正向作用,但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工业产出的数量增长,并未带来碳排放强度的显著降低,意味着当前县域的工业化仍具有较为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服务业仅对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且强度弱于工业化水平[3]。实际上,在已有研究中,服务业往往被认为可以对碳排放强度起到控制作用,但在县域层面,由于服务业构成中往往缺乏金融、信息、IT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因此,对碳排放强度的控制作用未能显现。

3.3经济总量增长有利于抑制碳排放

在经济的总量规模指标(GDP)拟合结果中,GDP总量增加将导致碳排放总量增长,但不是等比例关系,反而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将导致碳排放强度的下降[4]。这一方面表明了做大县域经济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总量与碳排放之间的“相对脱钩”现象。

结束语:

综上,碳排放总量与综合经济水平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度正相关。从碳排放总量角度分析,第二产业对县域产业碳排放总量起到了最为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增长碳排放总量必然保持增长,这也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和模式相符合,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仍然是县域控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杰,陈海,刘迪,史琴琴,耿甜伟.基于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01):21-31.DOI:10.16152/j.cnki.xdxbzr.2022-01-003.

[2]李峰,劉军,刘文龙,廖顺宝.京津冀县域夜间灯光数据碳排放时空动态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02):230-236.

[3]徐婕,潘洪义,曹文亚,赵晓全.基于LUCC的眉山市县域碳排放效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05):683-689.

[4]李泽坤,任丽燕,马仁锋,刘永强,姚丹.杭州市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20,22(01):1-9.DOI:10.16315/j.stm.2020.01.003.

作者:朱宸毅?孙国平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篇3:

乡村振兴下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  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城乡统筹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早在2017年,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全面推进农村产业的有序发展,为农民群体创造更为广阔的增收空间。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头连着农村,肩负着带动农业转型、农民转移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历史重任;另一头连着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的联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之一。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指导理论,其本身是党和政府从战略层面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现状,从现实、历史高度进行的战略思考。只有当农村地区的经济真正得以全面发展,农民群体的收入不断增长,才能够实现国家整体层面的繁荣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农民、农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组织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这些不仅是农村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发展县域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本身可以视作微观层面的区域经济,其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聚集区域,全面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以后,当前的经济发展增速开始逐步放缓,但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县域经济仍旧存在巨大的差距。县域经济作为地区经济的基础部分,缩小县域经济差距无疑是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主要措施。通过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乡镇、村在劳动力方面的吸引能力,有效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各方面的社会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的县域经济也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

对于发展要素吸附能力较强,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域,或位于重要交通干线的县域,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城市产业转移。


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县域是有效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县域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其对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土地制度、城乡一体化、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县乡一级的政府机构来说,应当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致力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有效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有效协调乡村经济、城镇经济,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差异化理念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本身涉及的领域广泛,并且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必须要有规划、有部署,才能够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县域之间在地理环境、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经济类型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各地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找准发展定位并制定发展政策。要充分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围绕县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比如,对于发展要素吸附能力较强,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域,或位于重要交通干线的县域,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城市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配套工业,将工业作为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需要考虑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态环保,利用工业扶持农业,针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全面的优化,以此来针对生态功能进行有效的补偿,使城乡特色产业能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总的来看,无论对于何种县域经济模式来说,都要全面加强管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到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升级,为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讲,县乡一级政府必须要积极落实“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致力于解决当前面临的乡村断头路、公路安保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提升县、乡公路的网络化水平,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公路的通达深度,构建方便农村群众出行、城乡布局协调的道路网络。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保障农村饮水便捷、安全,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对于城市周边的乡村,可通过扩展城市供水管网的方式进行覆盖,其他地区的乡村则应根据当地实情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还要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力设施更新、峰谷电价推广等工程,保障农村能源供给。从而有效提高农村供电、供气、供水的整体质量和交通、通信、医疗服务能力,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经济社会保障体系是重要一环。对地方政府来说,在积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树立依法治县理念,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配套政策,深化地方政府服务改革,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有效提升县域经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基层政府还应当多渠道、多措施开源节流,不断壮大财力,在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经济社会保障建设,致力推动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失业保险等,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建设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步伐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乡村振兴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正在不断增大,尤其是城乡人口流失所带来的问题,导致县域经济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战略支持,且能够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协调縣域经济发展、基于差异化理念全面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有效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芯蓉

上一篇:国债规模国际论文下一篇:经济意识形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