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反腐倡廉论文

2022-07-03

网络等新兴媒体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们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领域。如何以网络助推反腐倡廉建设,使之成为一把利器,把网络作为反腐倡廉文化的新型载体、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渠道,是我们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近年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所在的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做法谈起,提出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思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络时代反腐倡廉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时代反腐倡廉论文 篇1:

行政监察联动机制模型的构建

摘要:为推进新修订《行政监察法》深入实际,建立联动机制较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更具有可行性;为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研究新修订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二者的逻辑关系,以新修订法为入手点,以联动机制各构成要素为着眼点,建立模型。目标有三:推动《行政监察法》贯彻落实,增强机制联动性以提高监察效能,提供制度创新、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行政监察法;监察机制;联动机制模型

一、基于主体要素建立联动机制

新修订法完善了对监察机关派出机构与派出监察人员的规定,但对主体的定位仍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建立主体内部的联动机制:在新修订法稳定的前提下优化监察主体机制,保证新修订法关于监察机关相关规定的有效落实。

(一)建立双重领导与行政专员联动机制

新修订法对监察人员主体的规定依旧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问题,监察主体是《行政监察法》的基础内容,这个内容与实际脱节,导致监察主体不明,影响法律的落实同时造成机制的混乱。有学者提出以垂直领导取代双重领导,如此改革监察权自然更加独立,不过实施起来却有许多困难,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监察机构人员的工资都要转为中央财政,由此而引发的附带问题都很难解决。中国现在的民主程度还不足以完全铺开监察专员机制,因此如果全面推广,这种不合“中国特色”的机制必然会迅速夭折。

建立行政监察专员与双重领导联动机制,发挥双重领导及时收集信息和开展监察工作这一优势,同时发挥行政监察专员独立性、自主性、权威性的优势。在不改变现有双重领导机制的前提下,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路径、在特殊领域首先建立监察专员机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二)建立统管交流与薪酬保障联动机制

新修订法对派出机构的体制做出了重要修改,修改的目的则在于使派出机构体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派出人员能公正合法的履行职责。为了使体制的修改能行之有效,必须要建立联动机制以产生推动力。

对派出机构和监察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对派出人员实行交流制度。派出机构人员福利上与公务员存在差距,因此工资保障机制需要得到重视。建立“统管交流”和“工资保障”的联动机制:合理的工资保障机制可提高派出人员的生活质量,激发监察工作的良性循环;统管机制有利于建立工资制度的有效诉求,从而为理顺派出监察机关体制提供动力,增加派出机构的独立性。

二、基于客体要素建立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受机制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明确客体才能发挥监察机制的作用。此次修改扩大了监察对象范围,城管、联防队员等众多不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就要接受监察部门的监察,行政机关的外聘人员将不再游离于行政监察的范围之外,城管暴力执法等事件将被有效遏制。

(一)建立自束协同机制

监察对象增加扩大了行政监察的范围,有学者提出行政监察法的修改应该在监察权的范围、效力上有更加细化的规定。但是扩大行政监察权并不是深化新修订法扩大监察范围这一法条的正解,重点不应在监察权的范围和效力上,而在于实践中多元的监督关系的处理上。因此为有效发挥行政监察自我约束机制和与其他监督形式协同机制二者的联动性,需建立自束协同机制。

(二)建立法律保障与利益诉求机制

监察主体与客体之间应建立法律保障与利益诉求的监察机制,逐步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监察机制良性运行,是使主体有效发挥职能的有力保障。然而新修订《行政监察法》未规定有关行政诉讼的内容,不利于对监察机关进行必要的监督,不利于对被侵权人的权利救济。“只要相对人认为监察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不履行法定职责、超越职权等具体行政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内均可提起诉讼”。建立利益诉求与法律保障的联动机制在有效发挥主体功能的同时制约监察权利的滥用、监察人员的失职。如此有力的强化了依法监察,新修订法才会落到实处。

三、基于职能要素构建联动机制

(一)建立动力束他联动机制

“束他”即主体对客体的约束,发挥监察职能根本在于对监察对象进行有效控制。然而现有监察体制存在的缺陷限制监察机关有效发挥职能,例如在行政机构设置与监察机关的预算来源。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按照现行行政监察的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对行政监察机关设置的审批权,严重削弱了行政监察机关正常职能的发挥;在财政方面,监察机关的预算来自其财政部门,而财政部门就是其监察对象,其人员编制劳动工资等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统一支配和安排,这样检察机关受制于人很难有效发挥职能。

1.建立廉政信用与人员保障的联动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政府管理方式,积极实现能够体现依法行政与民主行政的新模式。新修订法规定监察机关自身需信息公开同时监控监察对象政务公开的情况,信息化网络平台可提供一种具有公开性、透明性、高效性的监察媒介,是政务公开的载体,也是开展纠风工作的有效途径。廉政信用机制即廉政档案、信用机制,它结合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与信用两大要素,通过构架网络信用平台与公开监察客体可披露信息,有效约束监察客体的廉政行为、考察其行政效率,削弱不正之风。开放化的信息却使得监察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更有遭受报复与陷害的风险,完善的人员保障机制满足监察人员及其家人基本生活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可降低风险系数,是监察人员树立监察信心形成监察意识的前提条件。

2.建立正负激励与预防问责联动机制。对监察行政问责的忽视,新修订法增加了问责处理的监察建议,但缺少对监察官员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问题的监察建议,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弥补法律条文的漏洞。近年来的监察工作重点大都落在解决出现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上,治水关键是治理源头,缺少事前预防这一重要环节造成了极大的行政成本浪费、降低了行政监察的效率。建立预防问责机制“治源收口” 根本上改善监察方法滞后与行政问责难以实现的问题。受“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心理因素的影响,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因心理局限缺乏必要的积极性。“预防问责”针对监察对象行使行政权力开展行政活动的初期与末期,因此内容模糊且复杂,更加需要有效的激励制度。

(二)执法操作与信访举报的联动机制

依法精神的行政监察体系文化、监察人员自觉的法律意识是促进监察机制良性运行的根本动力,执法操作是逐渐挖掘这种动力的基本途径。新修订法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信访举报机制的完善。“反腐治庸”——贪官祸国、庸官误国,效能监察、政务公开是治“庸”,廉政监察、纠风是治“腐”。行政监察机关“反腐治庸”获得成效需要群众的支持。多年来检举机制碍于自身限制又缺少法律保障,检举人受到打击报复时有发生。检举渠道不畅通,检举人没有人身安全保障极大的限制了民众的利益诉求有碍于民主社会的发展。新修订法此项规定有助于完善现有的信访举报机制。

信访举报机制发挥效能基于执法操作机制的推动作用,因此良性的信访举报机制需借助监察机关执法操作才有可能实现。此监察联动机制贯穿始终,有利于提高监察机关履行监察职责的能力。

四、构建模型

基于主体、客体、职能三大主要素构建联动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即监察机制是依托于监察机关这一载体,特定主体针对特定客体行使监察权力发挥监察职能的“带规律性模式”。

以模型为参照标准从联系的视角研究动态运行中的各个要素,走出对研究对象孤立分析的困境,以此加快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从而真正的提高行政监察的效能。此模型并不完善存在局限,实践研究等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成。

参考文献:

[1]伍劲松.中国行政监察制度之缺失与完善[J].学术论坛,2001,(6).

[2]蒋硕亮.公务员激励不相容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6).

[3]刘圣中.廉政信用机制:网络时代反腐倡廉的模式创新[J].民主与法治,2010,(4).

[4]刘杰,靳江好.行政效能监察与政务公开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5]何勇.政务公开,取信于民[J].行政管理改革,2009,(4).[责任编辑 王晓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胜男

网络时代反腐倡廉论文 篇2:

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思考

网络等新兴媒体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们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领域。如何以网络助推反腐倡廉建设,使之成为一把利器,把网络作为反腐倡廉文化的新型载体、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渠道,是我们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近年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所在的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做法谈起,提出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思考。

一、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做法

近年来,该院就如何运用网络这一载体,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形成不愿腐败的社会氛围、不能腐败的制度规范、不敢腐败的网络体系,对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性探索,让网络成为贪污腐败的防火墙。

(一)依托内外网,为反腐倡廉教育提供新“阵地”。该院利用网络优势,在检察内网上设置反腐倡廉专栏,深入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方针、政策,以及该院近几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同时宣传院内廉洁奉公典型的人和事,达到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同时,根据县纪委、上级院部署的相关专项活动的开展,设立“两问、两整治”、“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以及院“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信息平台,深入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依托含山政务网、安徽检察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宣传该院纪检监察动态信息,以及该院反腐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此推动该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全县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整合资源,拓展反腐倡廉网络信访“绿色通道”

该院积极探索网上举报的方法和途径,拓宽举报渠道,依托含山政务网、安徽检察网,开通了“检察长信箱”、“举报信箱”等沟通平台;并于去年开通12309全国统一举报电话。群众可通过发电子邮件或拨专线电话等方式,直接向检察长及控申部门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同时,高度关注含山“沟通桥”等有影响力的论坛中网民反映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帖子,由控申部门调查处理后,在网上及时实行实名回复。

(三)完善制度,制定反腐倡廉网络“铁纪律”

为及时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协调解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该院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如《检察信息调研宣传工作规定》、《检务公开制度》,使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配合协调、发展有序。为使反腐倡廉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化,除安排专人管理和监督网站以外,还建立了系列相关工作制度。如组建网络信息员、管理员和评论员队伍,制定有关网络信息奖励措施。对部门上报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评比,年终给予评先评优奖励。

(四) 强化监督,构筑反腐倡廉网络“防火墙”

一是强化对网络宣传的监督。对网络信息员、管理员和评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并明确发布网络反腐倡廉信息必须经院纪检组长审批。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举报工作,充分发挥网络举报平台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网络举报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可能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举报信息进行有效引导、分流和承接,使网络举报平台的特殊优势得到切实发挥。

目前,网络已成为该院反腐业务交流的良好平台,成为党员接受廉政教育的有效窗口,成为群众了解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渠道。该院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拓展。但是,该院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仍然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反腐倡廉专栏工作版面少,网络生动性功能不强,内容缺乏活力和深度;二是队伍建设滞后,未配备网络管理专业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多是由兼职人员担任,时间、精力、操作能力上处于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缺乏必要的网络计算机知识后续培训,制约了网络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思考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和管理,主动用反腐倡廉教育占领网络阵地,正确引导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网络媒体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新的阵地,廉政网络的运用是一项全新的领域。我们应当从传统工作模式的习惯中转变过来,迎接网络时代对廉政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挑战,发挥廉政网络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它关系着社会稳定、民心向背,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阵地、新载体,也是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努力占领互联网这个重要的舆论阵地,打好网上宣传的主动仗,引导、疏导好网上的反腐倡廉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意义重大。

(二)丰富内涵,发挥网络宣传的特殊优势和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离不开网络,在全社会营造反腐倡廉的氛围必须依靠网络。

一是进一步丰富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网络文化的感染力,做到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辉映,吸引更多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提高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办好反腐倡廉专栏,必须增强和党员群众的互动性。对于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要及时归纳警示,引以为鉴;对于群众中的各种议论,要能够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匡正视听;对于群众通过网络投递的各种举报,要高度重视,确保诚信,予以保护。反腐倡廉工作只有深入群众,引起共鸣,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二是创新工作格局,整合资源。要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把各种资源、内容和各种形式的载体整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通过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沟通,建立信息综合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协调解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使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配合协调、发展有序。要整合载体。要借助于网络的优势,使反腐倡廉网络的形式内容得以丰富多彩,宣传广度得以不断扩大,倡导的廉政理念随着网络得以持续发展。

三是要吸引社会广泛参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利用网络全面铺开,并通过各种方式与网民交流和沟通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网站上可以开设聊天室,定期由网站管理员与网民“互动”;适时举办网上反腐倡廉论坛活动,吸引网民在对反腐倡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发表个人看法和评论;通过开设反腐博客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反腐倡廉工作开展情况,增加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渠道,达到虚拟世界的沟通推动现实工作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强化网络监督

引导网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反腐倡廉网络建设深层次的问题。当前,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测评预警机制。运用网络手段,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关口前移,做好源头治理工作。在网上采取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等形式,每年开展民意调查,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意见和建议;设置网络廉情直报点,广泛收集信息,建立健全测评预警信息收集网络;建立网络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发布有关地区或部门的党风廉政测评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权力制约机制。运用网络手段,强化监督的公开和透明,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威力,从而使权力和职权部门处于群众的监督下,彻底斩断腐败文化的滋生之源。在资金发放方面,采用网络化管理,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发放,杜绝挤占、挪用现象;在政府采购方面,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网络的功能,推行网上采购,增强权力制约透明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网上公开干部选拔任用的内容和程序,采用网上任前公示等方法,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违纪违法网络数据库,为市场准入和信用建设服务等。

三是建立健全网络权力监督机制。运用网络手段,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采取网络公示制,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完善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统一有序的廉政投诉网络等。

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关乎纪检监察工作长远发展的文化工程、是一项关乎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关乎和谐稳定的社会工程、是一项关乎执政能力的重点工程。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和管理又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只要加大领导力度,强化政治责任,落实保证措施,增强工作合力,就一定能形成反腐倡廉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新格局。

作者:胡燕华

网络时代反腐倡廉论文 篇3:

以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和反腐倡廉建设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党要把群众路线寓于反腐倡廉建设中,依靠群众的有效参与、有力监督和有益推进来夯实反腐倡廉建设的社会基础。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需要,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提高群众参与意识、畅通渠道、改善方式、完善制度,是以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党的建设;群众路线;反腐倡廉建设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制胜法宝。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历千难万险,取得骄人成绩,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仅契合当前中国的现实需要,而且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顺应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

一、党的群众路线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内涵丰富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P287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表现。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强化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上看,两者的实践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根本上来看,群众路线与反腐倡廉建设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党的建设一笔宝贵财富。

(一)反腐倡廉建设思想从形成到发展完善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和现实考验

反腐倡廉建设是指党以预防和惩治权力滥用为中心内容,以防止和反对腐败、保持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廉洁为主要目标的党的建设实践活动。[2]P372虽然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着深刻变化,党在反腐倡廉问题上仍是常抓不懈。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强调:“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3]P522毛泽东同志的反腐倡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鲜明的进步性。他的廉政思想是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的,并且得到此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认可和完善。继十七大报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和“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4]P54在2013年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了科学有效地防治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性,要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反腐倡廉作为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政治问题,是坚决不容忽视的。

(二)党的群众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充实和发展

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群众路线是党的建设事业取胜的法宝,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毛泽东同志在开展群众工作时曾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5]P381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时期,群众路线得到深入贯彻和实施。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党的组织、党员,都要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6]P6852013年6月到2014年10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上下分两个批次展开,整个活动有条不紊,成效明显,有力地惩治了“四风问题”,改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大的意义。

(三)群众路线与反腐倡廉建设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的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抑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没有变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其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当家作主,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反腐倡廉建设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需要,也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需要,更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反腐倡廉建设是以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它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的工作方法,与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本质上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只有把群众路线的理论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促进党的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以群众路线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社会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惩治腐败现象是党的建设不容小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牢固基石。反腐倡廉建设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党的自身建设,离不开社会的支撑和支持,更离不开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有效参与、有力监督和有益推进。

(一)群众的有效参与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前提

群众参与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群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将密切联系群众的理念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只有群众的有效参与,才能保障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利,激发其参与热情,更好地发挥群众的作用,加快反腐倡廉建设进程。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为我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党的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前我们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人民群众对于惩治腐败工作的高度关注表明,群众对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抱有热切期望。同时,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是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民主权利,才能更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群众参与是民主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通过与党内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反腐倡廉建设才能真正全面有效地落到实处。

(二)群众的有力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

开展反腐倡廉建设除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党内监督机制功能之外,人民群众对于党内的腐败现象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第一,群众监督是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途径。诸多腐败案件的查处和腐败分子的败露离不开人民群众监督。群众往往掌握着腐败案件的舆论情报,人民群众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支持度愈高,监督愈严格,腐败分子的活动空间就愈小。因此,加强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使反腐倡廉工作的群众基础更为稳固。第二,群众监督是拓宽反腐倡廉建设渠道的重要方式。群众监督的意识和意愿只有在健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之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一方面要重视群众信访工作。群众信访举报制度的落实不只是群众向纪检部门的检举,还需要纪检部门对于信访案件的查实,实现群众和反腐倡廉工作部门的双向互动和有机对接,从信访举报中对腐败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另一方面要重视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制度。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媒体为党风廉政和惩治预防腐败工作提供平台,建立健全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第三,群众监督是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的社会基础。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监督看到了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掌握更多的党纪政纪知识明确监督方向,为营造一种阳光透明的社会氛围打下了基础。

(三)群众的有益推进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不竭动力

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公权力的行使才能更加贴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减少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总的进程中,群众的推进是不竭动力。历史的实践证明,民心向背决定政党和政权的兴衰成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的建设不能忽视民心,反腐倡廉建设不能忽视群众,通过群众的力量来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时期,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党面临的各种利益诱惑也随之增加。在社会变革的新形势下,一方面,我们党自身应当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党应当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中国共产党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抵御腐败的侵蚀,既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也是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机遇。同时,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主和集中已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人民民主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当家作主的意识日益增强,对执政党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选举权等方面,人民群众十分重视维护自身的政治权利。在浓厚的社会民主政治氛围中,鼓励和支持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参与热情,从党外对党的建设予以推进,既是民主的要求,也是从党外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

三、以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时代价值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党的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以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

(一)以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政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理论来看,政党要执掌国家政权和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不断加强党自身的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腐败被称之为政治的癌症,从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垮台的经验可以看出,历史再悠久、执政经验再丰富,一旦不能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就将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持续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在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丰富和发展前提下,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毛泽东同志也曾讲到:“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7]P933在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然要求。

(二)以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需要

政党来源于群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水平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党委负主要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然而,党的权力来自人民,党的执政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一方面,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对反腐工作的重视度,在党内形成一种清正廉洁的党风。另一方面,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纳入反腐倡廉的体系当中,提高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关注热情,同时保障群众充分自由的民主权利。只有将党和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党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和监督党的执政行为,群众积极主动投入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才能在全党树立一面反腐倡廉的鲜明旗帜,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反腐倡廉的氛围。

(三)以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在于发挥社会各界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构建多元共治、协同共赢的国家治理的格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需要培养一支高效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更需要一个坚定有力健康的执政党的有效领导。同时,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和要求之下,要求更多地发挥市场、社会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而非单一的依靠政府。与传统的更多的是依靠党委、政府的纪律检查部门和监察部门相比,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反腐倡廉建设更加要求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来,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基本内涵就在于调动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参与到国家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中来,保障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群众法律赋予的权利。以群众路线来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既切实地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也反映了民众的诉求,更符合国家治理的现实要求。

四、以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群众路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是要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广泛地进行宣传动员,让群众转变观念,认识到其自身是可以也是很有必要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来的。同时,还要畅通群众参与的渠道,改进群众参与的方式,建立群众参与制度,使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道路更加广阔。

(一)强化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意识

毛泽东同志讲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7]P790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以群众路线来推进反腐倡廉,首先就是要提高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意识。在传统社会的思维模式下,国家大事是“肉食者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但是,实际上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大事也是人民群众的事。反腐倡廉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普通群众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一旦腐败分子得不到惩处,党内腐败横行,那么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受到影响。提高群众参与意识,重点是要改变群众的惯性思维,摒弃错误的思想,重新认识反腐倡廉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利害关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到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消除群众对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来的畏惧心理,保障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参与过程中的合法权利,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畅通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

当前群众参与反腐倡廉主要是依托于各类举报、信访等等。举报、信访并不能取得反腐败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能招致打击报复。在具体的工作中,群众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及各级机关的具体工作事务不了解,在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的今天,普通群众在进行反腐败工作中很难拿出许多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必须不断畅通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具体而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这些专门的反贪腐机构,做到开门办公,从群众的举报中获取腐败线索。在传统的举报、信访等方式之外,应当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引导群众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来,以群众的参与来强化群众的监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只有群众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参与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来,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才更加切实有效。

(三)改善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方式

只有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方式更便捷,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才会提高。从传统上看,群众参与反腐倡廉主要是依托于寄材料、上访,这种方式不仅仅单一,而且容易为被举报者所知,举报者很容易成为受害者。从现实来看,网络逐渐成为反腐败的利器。当今中国网民的数量激增,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得到极大普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也开通了网上举报平台,网络反腐开始流行起来。从传统到现在,反腐倡廉的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对于许多普通的民众而言,他们对于网络依然不够熟练。比如,在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十分有限,通过网络手段检举腐败问题受到很大限制。在今后,一方面,应进一步改进反腐倡廉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网络知晓度和覆盖面,使得更多的普通民众掌握网络反腐的方法。另一方面,则需对网络反腐的技术进行完善。网络技术是反腐的利器,但是技术的异化也给网络反腐蒙上了一层阴影。对网络反腐的技术进行完善,通过手机微信、随手拍等活动开展反腐败工作。

(四)构建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制度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8]P333群众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单个的存在。作为关乎国家社会建设的大事,群众参与反腐倡廉自当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对于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方法、途径等各个方面予以规定。因此在以群众路线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建构群众参与的制度机制,将群众对于反腐倡廉的参与以制度化的形式予以确认,包括群众对于腐败行为的举报、群众在反腐败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建议等等。应当说,当前群众对于反腐倡廉的参与依然停留在群众自身的定期不定期的上访和举报中,停留在非制度化的方式上,而在具体的反腐败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群众的有效参与是相对不足的。群众反腐倡廉参与的制度化,就在于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群众在反腐倡廉过程中的参与的权利,无论是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建议权都应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制度的落实来实现群众反腐倡廉政治参与的长期有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王永平:党建实用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邓小平年谱(1975-197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詹花秀

作者:王小萍

上一篇: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投资项目风险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