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建设论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反腐倡廉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任务。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义、主要构成和对策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而有利于推进全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一篇:反腐倡廉建设论文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持续加大,但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原因包括监管不力、财务制度不健全、待遇不高、综合素质较低、特权思想严重。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应从完善监管制度、健全财务制度、落实惩处机制、提高待遇、加强思想教育这几方面入手,形成环环相扣、层层相辅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腐败现象,达到倡廉目的。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反腐倡廉;人民群众

作者简介:胡月(1991-),女,汉族,河南登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法学实践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坚定信心、大刀阔斧进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政治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成效。无论多么高的职务,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只要触犯我国的党纪国法,那就毫不妥协地追究其刑事责任、毫不留情地严厉惩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尤其存患于基数大、人口多的农村基层干部中。

一、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腐败问题

这里所说的农村基层干部,是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当下,随着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和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大量国家资金、集体资金、外商民营企业投资源源不断涌入基层。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随之滋生的,是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非法挪用公共财物、非法侵占征地补偿款、随意处置集体土地、肆意截留惠民资金等腐败问题。这些不良行为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和国家集体的利益,降低了政府执政的公信力和群众对政府的信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为我国党和国家事务管理者的农村基层干部,直面群众,是政府执政的基石,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梁,是联系群众与政府的纽带。农村基层干部处于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推行者,又是领导群众的指引者和实践者。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农村基层干部就是要为群众推行国家政策、党的方针,就是要为群众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就是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极易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进而动摇国家执政的基础。

二、导致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原因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导致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农村基层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管从中央层面来说,我国疆域辽阔,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上分散着各个农村基层政权,这导致农村基层干部人数庞杂。同时,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几乎是熟人社会,农村基层干部大多形成隐形的、紧密联系的个人关系网络,造成官官相护。所以,中央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长期的统一监管。从内部监督来说,我国虽然对基层党纪委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缺乏具体的职能、责任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有效性。且由于基层纪检人员工作繁杂、人数上的不断压缩、还要身兼数职,致使监督也是“隔靴搔痒”式的监督,根本不能对农村基层干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从群众层面来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群众有权对党政部门进行监督,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老百姓潜意识不敢、不愿监督农村基层干部,抱着“民怎能与官斗”的思想,致使其监督意识淡薄、监督力度低下,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

(二)农村基层财务制度不健全可以说,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基层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一些地方财务制度混乱,你有你的帐,我有我的帐,自成一体,各存各的“私房钱”,套用公共资金。一些地方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或者会计出纳频繁更换,或者会计出纳由一人身兼,或者干部代行会计出纳一职,严重违反财政纪律。一些地方的财务制度不完善,什么项目可以开支,什么项目不可以开支,开支的上限为多少都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地方财务账目不公开、不透明,或者搞“形式公开”,公开内容粗略,公开方式单一,公开质量低下,民众看了也不懂,流于形式。

(三)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不高虽然李克强总理两次强调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公务员工资,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农村基层干部经济待遇仍然较为低下。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其工作涉及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司法、社会保障等各个层面。工作量庞大复杂,工作质量要求严格,经济待遇却不高,这极易打击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造成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再加上手中有权,面对赤裸裸的金钱诱惑,腐败就成了一种当然性、可行性的选择。

(四)农村基层干部总体素质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要求新一代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但由于农村基层条件差、待遇低、晋升渠道有限,大部分高素质人才不愿在基层任职,造成农村基层干部总体素质较低。因此,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公仆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学习能力不强,不知道公权为民,做不到严以用权,滋生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五)农村基层特权思想严重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传统的人治思想仍然毒害着农村的基层干部。再加上我国关于基层各项制度的规定并不具体,留给农村基层干部很大的酌情处理空间。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我国现今将反腐斗争的主阵地放在了政府的中高层,对同等重要的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重视不够。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建设,笔者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

(一)建立有效监管制度首先,建立有效的基层巡视制度。依据我国现有的巡视制度,中央巡视到省,延伸到市一级,省级巡视到市,延伸到县一级,而县级以下的巡视基本是监管的空白。而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是严重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腐败,是影响基层改革发展的腐败。因此,更应建立有效的基层巡视制度,弥补县级以下监管的空白。基层巡视制度的建立,应坚持重点突出与专项结合的方式,重点巡视作风不正的人、滥用权力的事,具体针对权钱交易问题、廉洁自律方面,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其次,依靠基层纪检监察强化内部监管。一是由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定期向农村基层干部传达国家反腐倡廉的精神,引导基层干部自觉守法、严守党纪,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达到预防基层腐败现象发生的目的。二是健全具体责任追究制,划分具体责任,并将责任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一个主要负责人,有效避免农村基层复杂的人情关系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最后,利用新型科技手段进行即时监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有效的科技方式可以实现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即时监督:一是设置专线举报电话或者反腐网络平台,欢迎广大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听取群众意见、采纳群众建议,及时发现基层干部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事态扩大。二是专设反腐倡廉网站,全面地、及时地更新每一起群众举报的基层干部腐败事件,让广大群众看得见监督成效和处理结果。

(二)健全基层财务制度首先,要制定一套切合基层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总预算工作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等,做到条理分明,明确各自管理权限。其次,农村基层干部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基层财务,任何事都必须有章可循,任何人都必须依规定办事,严防乡镇书记一人之言。同时,要对各类项目资金进行从开始到结束的实时监管,确保每笔资金用到实处,严防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套用、挪用项目资金。定期举行财务会审,审查所有支出票据。票据手续不全的不准报账;超出合理预算的不准报账;违反政府采购标准的不准报账;不按照项目管理规定的不准报账;不遵循出差管理办法、接待管理办法、会议管理办法的不准报账。审计部门也要客观、公正的对基层财务进行审计,既要做到定期审计,也要做到不定期审计。还要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媒体及时公开基层财务,接受群众、社会、媒体等不同层面的广泛监督。

(三)全面落实惩处机制首先,惩处要有重点。严厉惩处农村基层干部在强农惠农物资与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征地补偿款、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土地矿产征用开发、农村集体财产、补助补贴资金、退耕还林款物、退牧还原款物等领域的贪腐犯罪。这些领域无不是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领域,联系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基层社会的民生福祉。因此,一定要严查上述领域的贪腐犯罪,保障基层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根基的安稳。其次,要从严从重惩处。小贪小腐,若不加以有效阻止,很容易演变成大贪大腐。只有从严从重惩处,加大犯罪成本,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才能遏制基层贪腐之风的蔓延。因此,一经发现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腐败,无论涉案金额、不分大案小案,就应重拳出击,决不手软,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严防“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的发生。

(四)改善农村基层干部待遇首先,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津贴。由于我国现有的津贴制度是与职务、级别挂钩,农村基层干部处于我国行政级别最低一级,因此其津贴着实不高。在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制度外,可以根据各地方基层政府实际情况提高基层干部津贴,或以其连续在基层工作的工龄为条件,或以其年度考核为条件,或以其工作成绩为条件,改善基层干部待遇,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收入。同时,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地点并不局限于办公室,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政策,他们经常奔走一线、参加各式会议、组织下乡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给予其一定的交通补贴、下乡补助、生活补贴等,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基层,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政治待遇。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很少受到职级晋升政策的眷顾,以致于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感觉政治没奔头、工作没劲头,自然而然抱着“能捞一点是一点、能贪一点是一点”的贪腐思想。所以,我国应尽可能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多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给农村基层干部一个可以展示自我才华、展现工作能力的平台。这样,农村基层干部会主动自我鞭策,努力工作,加强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不敢、也不想、也不愿因一时贪念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五)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教育首先,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应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可以成立中心学习小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学习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学习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等。农村基层干部可以写出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在每周例会上进行发言。同时,还可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定期观看反腐纪录片《廉政公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督促其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批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增强其抗腐拒变的能力。其次,针对农村基层群众,应加强民主教育,提高其监督能力,扭转其“畏官”心理。我国是人民主权的国家,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本身就是为民服务、为民排忧、为民解难的,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基于这样的认知,在面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不良现象时,基层群众才有公民的责任意识,才能自主提高监督能力,才能做到敢监督、敢问责。

[ 参 考 文 献 ]

[1]孟昭英.关于基层党组织是反腐倡廉的主阵地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5(07).

[2]汤续.新形势下基层反腐倡廉机制的构建[J].理论观察,2015(06).

[3]黄少东.反腐倡廉从基层抓起[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

[4]李东红,尹海涛,翟耀.河南反腐新创举:市县党委巡查制度正式启动[J].决策探索,2015(06).

[5]韩锐.基层党支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探析[J].才智,2015(04).

[6]郑文飞.从制度入手切实加强基层反腐倡廉建设[J].民主,2014(12).

作者:胡月

第二篇:刍议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摘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任务。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义、主要构成和对策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而有利于推进全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中共十七大以来,党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0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以下简称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实现反腐倡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要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重要作用、基本内涵和主要构成,有针对性地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对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重要意义

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面对反腐倡廉严峻形势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现实呼唤。

(一)从制度的本质特质看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重要性。反腐倡廉制度是用于规范反腐倡廉各项行为的准则,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制度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根本性和全局性。建立一套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二是稳定性和长期性。这里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方面,是指制度这种形式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是指一项制度的建立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废止的。相对稳定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三是规范性和强制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四是创新性和前瞻性。只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才能对其不断调整、变革和完善,使反腐倡廉制度保持长久的内在活力。

(二)从我党面临的反腐倡廉严峻形势看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迫切性。近年来,我们党在反腐败问题上决心很大,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明显成效。贺国强代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第五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回顾总结了2009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他指出:“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件,结案13280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7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66人。严肃查处了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等一批大案要案,震慑了腐败分子,增强了干部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548件,涉案金额39.1亿元。”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种腐败案件不断曝光,而腐败分子仍然“前腐后继”。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腐败活动向一些关键领域渗透,向一些社会领域扩散;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严重;一些腐败分子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腐败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有所上升。以上现象说明,反腐倡廉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各项反腐倡廉制度只有相互协调、衔接、配合,形成无缝隙的、科学的制度体系,才不会给腐败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三)从形势的发展变化看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必要性。目前,我国仍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多元利益主体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党员干部队伍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必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金融危机影响下,既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又要监督关口前移,全程跟进,有效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发生;民主政治诉求下,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监督制约权力,如何将反腐败的全民共识转化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制度建设积累改革成果,把反腐过程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也是党和政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合作背景下,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如何利用国际合作打击行贿、受贿、洗钱犯罪等行为,也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及时加以规范,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四)从当前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看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现实针对性。大量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情况表明,我们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还不健全,还存在不少制度漏洞和体制缺陷,也有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够健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如面对新出现的网络反腐败问题,领导干部的财产申报问题等,亟待出台一些新制度及时加以规范。二是制度程序性规定不够配套。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些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如关于禁止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不准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等问题,规定三令五申,但落实效果仍然不好,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些程序性规定,不好抓落实。三是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大。制度制定了不少,但对执行情况缺乏及时检查,致使一些好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效力。所以说,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各项反腐倡廉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构成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结合的整体。

(一)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价值取向。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保障和促进廉政勤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反腐倡廉制度要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其中,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具体体现,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各项制度是制度体系的载体,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主要途径,增强实效是制度体系的目的和归宿。

(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功能划分。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由以下功能不同的三大类制度构成:一是实体性制度。主要有关于纪律处分的各项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项廉洁自律制度等。具体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实体性制度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主干,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的实质性的内容,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部分。二是程序性制度。这是为实体性制度设置的具体路径,是具体的操作办法。主要是与反腐倡廉制度配合的各类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反腐倡廉制度规定了若干个不准,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明确了行为边界和是非标准,领导干部作为公职人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非标准是清楚的。但仅仅明确是非标准是不够的,必须有程序性制度作为行动规范。例如,关于领导干部的财产申报问题,申报人是当事人自己,报告之后,谁来审查、监督?这就需要及时出台实施细则以便具体操作。因此,程序性制度是保证实体性制度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三是保障性制度。主要是为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性保障,强制性地推进各项制度的落实。主要有《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各种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办法等。这是落实各项制度的尚方宝剑,是防止制度被疏忽、被践踏的重要屏障。

(三)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内容划分。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教育性制度。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是必要条件。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抓起,离不开科学、规范、有效的教育制度。教育是引导、是示范、是警示。反腐倡廉建设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点,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为榜样,以违纪违法案例为反面教材,将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党员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通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只有这样,才能筑牢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监督性制度。反腐倡廉,监督是关键,是要害环节。加强监督制度建设,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必不可少。只有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党内民主监督和党员的监督权才能落到实处,党内、党外监督,专门机构、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才能形成合力。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应该建立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让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完善决策监督机制,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预防性制度。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反腐败斗争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但也有规律可循。反腐倡廉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深入查找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构筑制度防线;要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共享和腐败预警机制;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降低权力集中和垄断造成的制度风险,对于预防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是惩治性制度。反腐倡廉要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要遏制腐败,严加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就需要以惩治制度建设为依托,准确掌握新形势下腐败案件的特点和规律,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更早、更快、更有效地发现和查处腐败案件;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堵塞制度漏洞,让违法违纪者无隙可乘;需要不断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杜绝管理软弱涣散的“好人主义”,严打违法违纪行为的“保护伞”。只有依靠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有法有纪必依,执法执纪必严,违法违纪必究,才能消除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树立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坚定信心。

三、对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几点思考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必须按照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靠顺应形势创新使制度行得通,靠完善制度体系使制度管得住,靠抓住突出问题使制度用得好。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体现系统性。我们有很多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但由于缺乏系统配套,有些规章制度相互冲突,难以落实。针对这些情况,应当组织人员,采取得力措施,对现行反腐倡廉制度进行系统甄别。凡是不适用的规章制度都应当立即废止;凡是有缺陷但尚需要完善才能有效执行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订;凡是形势需要尚没有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抓紧制定暂行办法以弥补制度真空和漏洞。例如,2005年,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对1978年至2005年由省纪委起草的反腐倡廉制度进行清理,通过认真甄别,保留了一部分,废止了一部分,修订了一部分,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二)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突出针对性。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识上要有新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反腐败仅着眼于案件的查处和单纯强调思想教育和自律远远不够,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管长远、治根本,无疑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从重要性上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紧迫性上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把制度建设提上来,推上去,抓出效果。二是理念上要有新转变。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要求,教育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用制度规范用权,做执政为民的表率。三是体系上要有新突破。要从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高度统筹考虑,精心谋划,形成反腐倡廉实体性、程序性和保障性制度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以教育、监督、惩处和预防四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为重点,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三)落实反腐倡廉制度要突出执行力。近年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领域不断拓宽,但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没有执行力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效用。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又要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党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还要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四)彰显反腐倡廉制度实效要依靠强制力。强化监督检查,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不少制度形同虚设,许多重大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就是由此发生的。因此,必须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无可推卸;要注重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得到切实有效地执行。

注释

①参见2010年1月11日贺国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思齐

作者:徐喜林

第三篇: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

摘要:为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而且为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思路和前进方向,同时还表明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关键词:党的十七大;反腐倡廉建设;意义

收稿日期:2011-03-12

作者简介:易小兵(1974-),男,江西东乡人,永城职业学院思政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的位置,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十七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的党风和廉政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的党风和廉政建设已经形成理论体系,它对今后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往谈到反腐倡廉问题时,用的是“反腐倡廉工作”,十七大报告则是用“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概念,这表明,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建设,既可在国家建设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又可在党的建设中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相并列,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性,这更加明确地界定了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它是高度综合性的,横跨八大建设,八大建设都要以反腐倡廉建设为重要议题,这无疑强调和提升了反腐倡廉的战略地位。

(一)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常态性与系统化工作,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各项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损害群众利益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统筹兼顾,任何一方不可偏废。如果我们只强调在政治领域或经济领域,而不强调在各个领域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就难以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只有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建设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切实做到全面推进。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在经济领域,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在文化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把反腐倡廉融入社会管理中,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与发挥群众作用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反腐败的保障机制。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保证和促进作用,反腐倡廉融入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体系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表明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也明确了其地位和重要性。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党的建设时,提出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总体要求”,“六个着力点”。其中在“五个重点”中,把“反腐倡廉建”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在一起,它们既有各自的任务和内涵,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党的五大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其他“四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又对其他“四大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一言以蔽之,反腐倡廉建设,在党的建设领域表现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中央非常重视包括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工作,反腐倡廉建设实际是一个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执政能力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巩固权力的能力、运用权力的能力、防止权力腐蚀(反腐倡廉)的能力,其中反腐倡廉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因为,反腐倡廉能力影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能力,即运用权力的能力,反腐倡廉能力又影响党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从人民那里获得继续支持能力,即巩固权力的能力。所以说,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关乎执政地位,影响执政基础,考验执政能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政党,如果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总之,“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因为党与腐败水火不容。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我国的实际和党的建设实践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反腐倡廉建设是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新概念,这里说首次,是指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将反腐倡廉定位为“建设”,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第一,将反腐倡廉定位为“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列,至此,党的建设由“四大建设”发展为“五大建设”,这不仅开辟了党的建设的新领域,而且完善了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使之更科学、更系统。这一提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二,反腐倡廉建设强调了“反腐”与“倡廉”的协调、配合与相互促进,表明党对廉政的认识、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十五大报告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把廉政建设的重心设定为“反对腐败”;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基本上延续了十五大报告的精神。十七大报告宣称要“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则发展了党对廉政建设的认识,主张不仅要“反对腐败”,还要“倡导廉洁”,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重点抓好党的宗旨教育、公仆意识教育、廉洁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懂得廉洁是为官之德,自律是做人之本,增强自觉辨腐、拒腐、抗腐、抑腐、治腐的能力和“自我保洁”的能力。这说明反腐防腐既要靠外在的制度机制的约束,又要靠内在的廉洁自律。

三、为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思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第一,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艰苦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这一道路的确立,也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条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方面”。一个中心,就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中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反腐的途径的认识,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即由“思想影响”到“权力制约”和由“运动反腐”到“制度等综合反腐”,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应当说,这一判断切中要害,抓住了关键。因此,十七大报告中在论及反“腐倡廉建设”时,明确指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战略方针,二是坚持将反腐倡廉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格局。在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方面”时,还需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惩防体系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目标。2.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决定了惩防体系建设的范围和内容。3.十六字战略方针规定了惩防体系的发展方向。

第二,形成了反腐倡廉较为完整的思路。反腐倡廉的思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腐倡廉内在规律方面。在这方面我们的党已有了清醒的认识,提出了坚持“十六字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这个方针,就是要把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始终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全过程,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执政党自身建设方面。在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上,围绕着构建反腐倡廉。在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围绕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反腐倡廉。在执政党内部关系上,围绕着党的建设反腐倡廉。三是事业总体布局方面,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这一方面前文已述,在此不再赘述。所以说,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三维体系,要抓好它,不仅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总体部署,还要处理好这三方面之间辩证关系,它们既有各自的任务和内涵,又紧密联系,与此同时,每一方面内部联系也不可偏废。

[责任编辑:杜红艳]

作者:易小兵

上一篇:大学学习方法论文下一篇:计量经济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