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案例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网络反腐案例范文

网络反腐论文

中国反腐倡廉新战场——网络反腐

摘要:鼓励、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准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我国人民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关注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行为,揭露了不少高官贪污腐败的丑行,有效地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信网络会成为人民监督、反腐的重要途径,网络反腐将成为我国反腐倡廉的新战场。

关键词:网络反腐、发展、必要性、优越性、正确引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平台所具备的廉价性、公开性、快捷性、便利性、互动性、隐秘性、追踪性等优势,已使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近3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贯彻实施,网络在实现人民民主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反腐的重要武器。一位网络反腐人士说过:“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优势能够很好地促进信息公开化,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和树立政府的形象,预防和制止腐败。网络反腐作为新兴的反腐监督机制,是传统反腐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它通过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更好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相关权益的实现。

一、网络反腐的发展 2003年可以看做是网络反腐标志性的一年。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利用网络的举报功能,开展反腐败斗争。

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这为网络反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同年1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

2007年12月,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正式开通,网站除了介绍中国预防腐败的方针政策外,还设置了“网友互动”、“网络调查”和“献计献策”等互动栏目,这标志着网络反腐功能的全面扩展。

2008年岁末,一个叫“周久耕”的名字迅速蹿红网络,他的一句“严肃查处低价销售房产的开发商”的言论,引起全国数以千万网民的质疑、声讨,网民通过人肉搜索,查出这位房管局长抽高档香烟、带贵重手表、开名贵香车的种种“腐败”行为。面对众多网友的指责、质疑、事隔18天后,这位“说风凉话,抽天价烟,戴名牌表”,被网友冠以“史上最牛房管局长”,终于被拉下马。2008年12月28日,南京市江宁区委决定免去他的职务,有关网民举报的其他问题,江宁区纪委表示,将认真调查。从此,网络的力量被大众所认识到,人民大众开始真正去运用它来揭露身边一些官员的不法行为。

2012年于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共的主张是一贯的、明确的,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中共十八大后,网络上纷纷爆出疯狂卖官任人唯钱的李春城、为涉毒团伙提供保护伞,从中谋取私利的英德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给情妇写承诺书的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等众多政府高官的丑陋行为。这标志着网络反腐日渐兴起,网民的网络反腐热情高涨,网络反腐进入发展期。

二、网络反腐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情况屡禁不止,表明我国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网络反腐是必要的,其存在是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腐败对象高层化、集团化。高层领导干部由于其权力更大,拥有的可获利资源更多,权钱交易的领域更广,而其活动又更具隐性特征,没有更科学更全面的反腐防腐手段,是难以扯破关系网,使腐败集团全部曝光的,难以达到一网打尽、连根拔除的效果。

2、腐败领域的广泛化。腐败不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现在在中国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行业和领域,连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部门,甚至连军队也没能幸免。腐败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环节,无孔不入。

3、腐败手段隐蔽化、高科技化。贪污腐败的手段日益具有隐蔽性,钱权交易、市场寻租等日益转人幕后,而世界金融的发达又给贪污赃款迅速转移以可乘之机,不少高官将自己获得的不法收入存入瑞士银行等国外保密性较好的金融企业。在高科技腐败面前,没有高科技的反腐败手段,反腐败斗争将显得苍白无力。

4、腐败目的多样化。一些官员把扩大金钱收入作为唯一的追求,利用公职之便,贪赃枉法,“不捞白不捞”。有些官员滥用公款整天花天酒地,吃遍山珍海味,游遍千山万水。还有些官员利用裙带关系、熟人关系,为亲朋好友谋取好处。还有不少官员为了男女私情,包养情妇。

三、网络反腐的优越性

面对21世纪腐败所呈现的广泛化、高科技化、多样化,网络反腐具有一系列优越性。

首先,网络反腐更及时快捷、广泛便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渠道四通八达,只要轻轻一点,一则消息就可以扩散到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跨越重洋。并且大大缩短了群众举报到上级知晓的时间,减少了人为带来的干扰,也为反腐败斗争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损失。同时,网络能保证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

其次,网络反腐公开透明,有效地保护了举报人。政府可通过网络公布更加详尽、准确、真实的信息,并充分借助网络传输的快捷化,主动将除涉及机密外的一切信息迅速及时公之于众,积极引导舆论动向,主动将政务透明化、公开化,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也让腐败分子无机可乘。同时网络具有虚拟匿名的特点,网民的网上身份可以隐藏,可以是非真实的,而且可以多样化、个性化。网民在网上的言论由于虚拟空间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的自由。这种特点也使得参与上诉、举报的网民不易被腐败分子知晓身份而遭到报复,减少了举报人的风险。

四、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透明开放的网络给反腐提供了比以往更畅通的监督渠道,网民在论坛、网站发帖、发视频、图片都有可能造成轰炸式的效果,但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借助网络监督推动廉政建设是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反腐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如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还没有明确的法规对其界定;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监督信息带有局部性和片面性;部分网民存在滥用监督权的现象,或素质不高或缺乏理智,或被少数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而走向诸如散布虚假消息,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侵犯公民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利等。如果不解决好可能发生的这些问题,网络反腐不仅不会促进廉政建设的发展,而且最终会阻碍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所以,一方面政府要以制度理性引导非理性的社会监督行为,深化制度反腐,从而引导网络反腐并将其纳入规范化、理性化的轨道,避免网络反腐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影响政府机关的秩序,干扰反腐行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为使网络反腐产生更实际的效能,网络公民也要提高自己的网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这样不仅约束了公民发布假消息,而且还能提高公民理性使用文明用语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网络公民要提高合作意识。通过多渠道提高自己与政府的合作意识,主动学习如何去政府公布的合法网站去揭露腐败行为和提供线索等反腐技能。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正义感,主动引导网络舆论朝健康方向发展,有责任主动避免舆论演变成网络暴力,进而引发社会突发事件。

网络反腐是现实反腐倡廉制度的有益补充。了解了网络反腐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反腐如果被加以合理的引导,将会大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大有裨益,我们可以相信网络反腐将会成为中国反腐倡廉的新战场!

第二篇:网络反腐

一是真假难辨。在网络反腐取得成效的同时,另一种现象却不得不引起重视。由于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不够健全,个别人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快速性、高效性、群众性等特点,把网络作为打击报复、官场内斗的工具,造谣诽谤、侵犯隐私、人身攻击等等。

二是负面评论。大家在对网络反腐的成果拍手欢呼,津津乐道的同时,也在议论质疑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意志:为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在网上引爆,才由纪检监察机关出面调查、证实、处理?随之而来的还有网民的过激言论和极端行为,如“无官不贪”的“有罪推定”。当查证辟谣时,相当一部分群众会认为这是“官官相护”的结果。

三是绑架民意。一旦有人在网上爆料,会立即引来无数网民的围观和微博的海量转发。由于没有分辨真伪的事实材料,只有人云亦云。此时的网络被告,根本没有“发声辩解”的机会,法律退后,民意审判,很容易造成误伤误判,也给办案的部门和人员带来压力。“药家鑫案”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当时该案代理人张显利用社会大众“仇富仇官心理”,发布药家鑫是官二代、富二代的虚假信息,挑起网上一片“喊杀声”,人为制造了所谓的网络民意。

笔者发现,近年查办的腐败案件大多是群众通过网络举报,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而获得线索的。网络反腐成为网络时代反腐的新渠道,新力量,彰显了网络反腐的威力。不过,南京市纪委近日表示,“微博举报”过早曝光腐败,容易打草惊蛇,影响办案,必须以制度理性引导非理性的社会监督行为,深化制度反腐,从而引导网络反腐并将其纳入规范化、理性化的轨道。

因此,目前出现的网络举报、微博反腐只应是一种暂时现象,我们不能让网络一直充当反腐的急先锋,不能指望一直依靠网络举报获得反腐线索,不能把反腐的希望寄托在体制外的社会力量上。我们要坚持制度反腐、机构反腐、网络反腐的有机结合。制度反腐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反腐败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反腐败的长效机制,把反腐败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机构反腐就是由专门的机构(即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干部作风纪律和廉洁自律教育,负责对腐败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处理,负责对反腐败问题的理论研究。网络反腐就是要利用网络渠道发现反腐线索,查处腐败案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网络(如论坛、微博等)举报的人和事及时介入,及时调查,及时回应。制度反腐是刚性反腐,机构反腐是常态反腐,网络反腐是群众反腐。

总之,无论网络的力量有多大,它都不能取代制度反腐而成为反腐的主力军,它永远只能成为制度反腐的一种重要补充力量。因为,网络反腐对于举报者、报料者来说,或者基于对干部不满甚至仇恨的仇官心态,或者出于对自我的无奈保护。因为网上发微博、论坛发帖、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实名验证,不会泄露身份、电话等信息。因此,网络举报也存在一些问题:举报内容真实性难辨,举报线索难以查找,举报人难以直接联系,举报容易打草惊蛇,导致证据销毁隐匿,影响案件办结效率。可见,网络反腐作为体制外的一种力量,作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重要渠道,尽管其作用确实不可低估,但我们仍不能把反腐败建立在对网络举报的过分依赖上。任何时候,反腐败的根本举措只能是刚性的制度建设,建立反腐的长效机制,用制度来约束人,预防腐败,惩治腐败。同时,辅之以长期不懈的反腐倡廉教育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切实为干部构筑一道远离腐败的“安全网”。

但微博反腐也存在一些重要缺陷:网民多采用“无官不贪”的“有罪推定”,微博成了虚拟空间的断头台,罗伯斯庇尔式的革命狂欢;民意审判,法律退后,以微博“大V”和媒体人为后援的爆料,被告在微博上无“还嘴”之力,权利救济缺乏;爆料者身份的模糊,还容易被官场恶斗所利用;像安徽庐江官员“艳照门”中的大尺度曝光,有损公序良俗;全民“扒粪”时代,伤害社会信任体系。

1.网络反腐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网络反腐惩治了问题官员,鼓舞了网民运用网络反腐的信心,但它也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权力,但是部分网民在揭露官员腐败行为时,如果证据不确凿,或语言带有攻击性,或对问题官员进行%人肉搜索&,这些行为都会侵犯官员作为普通公民所享有的隐私权# 2.网络反腐可能流于形式

网络本身不具有反腐的职能,而是需要官方权力主体的配合,因此这种网络曝光$相关部门介入的形式,从长远看可能导致反腐流于形式#大量的网络反腐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官方权力主体能迅速介入,是与民众的高度关注和媒体的跟踪报道分不开的#但是,由于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和权力运作不透明,官方主体面对网络反腐事件时态度暧昧,这种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可能使网络处于权力主体的控制之下,所以真正的反腐并不能简单地建立在网络之上# 3.虚假反腐信息危害社会安全,损害政府形象不实的网络反腐信息可能成为心怀叵测的人用作打击报复的工具,进而危害社会安全#我国网民有 5.64亿,相当一部分网民的网络法制意识不强,加之管理部门不能实时对各种信息发布者予以有效监控,关于腐败方面的负面舆论一旦被煽动起来,这股力量不仅仅指向问题官员,对于政府和社会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另外,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无障碍性和信息共享性特点,虚假的网络反腐消息一旦发布,就会迅速传播$广泛散布,极易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误解与不信任#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反腐氛围,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反腐力量,对网民曝出的重大腐败案件的处理情况要及时公布,让广大网民看到网络反腐的效果,增强他们对网络反腐的信心和决心,也让官员从不敢贪$不能贪到不想贪#例如有的 网民在公共论坛中无意中曝光了他人隐私后无法及时屏蔽,有的网络信息管理人员权力过大难以监督,参与反腐的网民人身安全没有保障等#家预防腐败局网站$中央纪检监察部网站$地方纪检网站的开通以及中央反腐巡视小组的成立,并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体现了政府反腐的决心,民众要积极利用这些优势#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公众有序参与网络反腐倡廉的行为,鼓励群众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充分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廉洁教育$腐败举报等功能, 拓展民主参与渠道;另一方面,民众除了要利用好政府反腐平台外,还要充分利用 QQ$MSN$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媒介,发挥网络论坛$网络社区$微博$博客等络交流媒介的积极作用,形成形式多样$沟通及时$举报畅通的反腐倡廉渠道#只有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 力下,网络反腐渠道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

总之,网络反腐是公众参与反腐的新渠道,是对传统反腐模式的补充#近年来,我国网络反腐事件的不断增多,相关问题官员的下台,表明网络反腐取得了巨大成效#网络反腐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但要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监督作用,还需要克服许多现实阻力和技术障碍#政府要不断加强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建设,完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积极引导网民反腐行为;网民也要规范自身网络反腐行为,做到依法文明反腐,从而在政府和网民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网络反腐以快速高效、公开透明以及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等自身特殊威力将一些难以发现的官员腐败行为予以彻底曝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弥补了传统反腐模式的缺位与不足。然而,网络反腐又是一把“双刃剑”,其自发、盲动、无序和侵权的弊端亦是显而易见的,若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加以法律规制,则因其网络虚拟的特性,以至于成为不法分子打击报复他人的工具,最终危及公民权利,冲击我国民主法治秩序。职是之故,科学理性地对待网络反腐,尤其是在建设法治社会的道路中,透视网络反腐的利弊得失,并将其规范化、法治化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益于网络反腐自身的科学发展,更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生成。

( 一) 网络反腐缺乏监管,呈现出自发性、混乱无序化的弊端目前,网络反腐大多处于网民对官员腐败的义愤而自发进行,缺乏法律监管的网络反腐呈现出混乱无序化的弊端。这是因为网络信息容量巨大,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当新的热点事件出现时,民众的注意力又迅速转移到别处,原来的热点问题迅速“降温”。这种“一阵风”现象,造成了网络反 腐的混乱性。

[ 2 ]网络反腐主要是主体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将腐败分子公布于网络之上。在这里,就有许多问题会出现。文字、照片、视频是否会全部真实? 反腐主体是否有栽赃陷害之意? 这种行为是否会侵犯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安宁与隐私权?另外,当今社会腐败现象之多已经激起了大众的愤慨,那么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一旦网络上出现了腐败分子,缺乏法律责任的民众就会基于愤青的心理群起而攻之,甚至对其进行“人肉搜索”,这样势必会造成网络反腐的混乱与无序。所以,目前自发的网络反腐本身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与监管,具有混乱无序化的弊端,这就需要公众在运用网络反腐这种模式的时候要冷静对待、理性思考。

( 二) 网络反腐可能侵犯官员的隐私权与名誉权,造成冲击法治秩序的弊端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当,则可能淡化公民法律意识,伤及无辜官员,甚或阻滞法治进程。特别是“情绪化”的、“运动式”的网络人肉搜索团队的网络行为,就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在证据不确凿情况下就贸然对官员情况在网络上进行公布、披露、追踪报道,则极有可能侵犯官员及其家庭成员生活的安宁以及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而那些不负责任、子虚乌有的网络信息,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网络反腐之名而恶意造谣、诽谤、诋毁官员的行为,则完全违背了网络反腐的初衷,严重地冲击了公职人员合法权利和法治秩序形成。譬如,被网络举报的广州城管系统干部李芸卿拥有房产24 套的“房婶”腐败案,经广州市纪 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查实,李芸卿并没有违法违纪的腐败问题,其所拥房产属合法致富。职是之故,必须对网络反腐行为进行法律规制,使其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网络反腐能/不能成为一种趋势!

反方:网络反腐不能成为一种大趋势! 一辩稿:

破题理论标准:反腐力度和强度更大,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点:

1、网络反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方辩友不要把手段等同于目的。 或者说:网络反腐区别于反腐,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

2、网络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不确定性、真假行、或是带有攻击性等等!

3、我们不能放弃中国的民主监督: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法律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五个方面。而且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必须不动摇!

4、网络反腐作为反腐的补充而出现,它必将对中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做出贡献!但是要说大趋势,只能说反腐工作的大趋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当家做主!这就是中国的司法制度! 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精彩的开篇立论,但是我方却不敢苟同对方辩友的观点; 1反方备用开头: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网络的惊涛拍岸,也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

然而,这样就能说网络反腐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吗?网络执政可以代替人民代表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吗?其实,很简单:网络反腐会取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地位吗?显然,我们都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2根据临场:对正方一辩稿进行发难!挑明矛盾!

所以,经过我方的深入探讨,我方认为:网络反腐不能成为大趋势!

首先,开宗明义: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反腐,顾名思义就是反对腐败;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因而网络反腐不能成为大趋势即:网络反腐不能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而存在! 我方破题理论标准是:反腐力度和强度更大,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方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 网络反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方辩友不要把手段等同于目的。随着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社会信访制度暂时的不通畅、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而成为近年来反腐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网络反腐只是政府执政的一个参考渠道,而并不能导致最终反腐的重大效用,所以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执政能力的提升才是反腐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决定因素。即:反腐力度和强度更大,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 网络反腐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调查显示我国仅有3亿网民,在13亿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下,我们还能说网络反腐拥有普及性的优点吗?它的普及受到经济的制约以及其本身的自由性,民主性,匿名性等等这些我们无法控制的条件约束,就像网络舆论一样,网络反腐也只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仅如此,网络的不确定性、真假性、或是带有攻击性等等问题也会成为反腐过程中的一个阻碍而存在!况且网络反腐,披露信息很多都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这些法律问题都会使得网络反腐只能作为反腐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存在。而不能成为大趋势!

三、 我国是个民主的法制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网络反腐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民主监督不仅包括群众监督;还包括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法律监督、媒体监督,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必须不动摇!“国无法不立”正说明了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强大效用!网络反腐作为反腐工作过程渠道的补充而出现,它必将对中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做出贡献!但是要说大趋势,只能说反腐工作的大趋势是更加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律制度!

在这些论据面前,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反腐不能成为大趋势。如果对方辩友还有疑问,我的其他几位辩友将在辩论中为你方解答。

第三篇: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的利与弊

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独特优势

第一,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网络反腐的兴起,实际上也是传统反腐通道不畅的表现。由于腐败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而且高层干部的权力大,可获利资源多,权钱交易的范围广,单纯依靠传统反腐手段不足以使腐败行为完全快速曝光,况且反腐部门本身由于权力行使程序的复杂性,使得传统反腐方式难以深入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如前所述,与传统制度反腐相比,网络反腐更快捷、更彻底、更透明、更隐蔽、更能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网络反腐省却了传统的信访等上传下达的缓慢过程,提高了反腐效率,效果自然好;网络具有虚拟匿名的特点,使得网民在网上的言论更加自由,从而降低了举报人的风险;通过网络,集聚大众集体力量,网民可以多渠道地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和广度。

第二,民间网络反腐扩大了群众的政治参与。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为更广泛的群众参与议政,参与各方面的政治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国家公民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反对贪污腐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充分调动了中国国民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主动意识,网络反腐是中国公民国家主人翁意识的充分体现。

第三,网络舆论的集聚十分快捷,强化了网络反腐监督的威慑力。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人们不但可以非常方便、迅速地参与各种反腐新闻的评论和意见交流,还可以通过犹如现实中的俱乐部、聊天室等虚拟社区,将遍布各地的网民汇集到一起,共同关注反腐热点信息和事件,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交锋和融合,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聚广大网民的意见,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反腐力量,给腐败分子及其行为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凸显其揭露、鞭笞和抑制腐败的优势。不仅如此,网络舆论监督还可以转化为专门机关的监督,起到遏制腐败现象和对腐败分子震慑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网络反腐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网络反腐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对于它的正确认识和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外,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或当事人依然采用传统的反腐形式,并不将其作为一种主流的形式。所以,明确网络反腐的指导思想,应该成为推行网络反腐的首要目标。

第二,网络反腐容易造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网络匿名举报可以起到保护检举人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的“泛媒体”传播特性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会泄露他人的隐私,对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甚至(下转249页)(上接247页)由舆论监督演化为网络暴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出台法规,严令禁止“人肉搜索”。[8]第三,网络反腐的构成要素上有问题。首先,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网络不但是一把双刃剑,而且是一个虚拟空间。对于网络信息的真伪,如果不加以核实,难以辨别其真伪。其次,网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素质问题。网民的不良素质可能带来虚假信息和捏造事实现象。再次,政府职能部门对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如果核实不力容易造成网民的误解,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办案不力,有可能导致对政府职能部门失去信心,不利于反腐的进一步推行

法学113班

张林

1113010315

第四篇:浅析网络反腐

摘要:本文从网络反腐的概念、网络反腐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如何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网络反腐、法制、

引言: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地不断普及,网络技术日益更新,人们的反腐意识不断增强,网络成为人们监督的一种新的方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与此同时,从中的监督也存在人们带有情绪化,网络反腐没有制度化,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网络反腐的概念:

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舆论监督,社会群众利用通讯手段,在网站、论坛、博客等网络空间,通过新兴的媒介,从政治角度对相关人物进行评价、审视、监督。这是一种新的反腐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方面。

二、网络反腐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2012年11月20日,这位重庆市北碚区前区委书记“包养情妇并与之淫乱”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开始在互联网流传。视频的内容是2007年春节,时任北碚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的他在宾馆与18岁的二奶进行淫乱的场景。尽管雷本人对此矢口否认,但23日上午,重庆市纪委就已经调查核实,不良视频中的男性就是雷政富,因此重庆市委决定免去他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据报道这个事件还有一些相关的人也与此有关系。这就是网络反腐的直接作用,利用网络技术及其所带来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法、施法行为予以全方位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有效地预防、遏制、打击腐败。网络反腐败是反腐败的新发展,是反腐败的新形势。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使腐败问题公开化,给人警示作用。但我们要全面的看待事物,一分为二,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而且也要知道它的消极作用,应该看到网络有时候存在的偏激和过激因素,应该全面了解,正面采集。

三、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

我国网民数量在不断上升,其分布不平衡;老百姓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统一思想;网络制度欠缺,许多地方都没有完善好,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监督和举报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很多漏洞。

四、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的有关建议

第一, 从主体角度来谈,提高网络监督主体的个人素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扩大网络覆

盖率,使网民分布趋于均衡

第二, 提升政府和老百姓网络反腐的和谐度,政府要转变观念,完善其职能,提高干部队

伍的科技水平,思想道德水平。老百姓要高度重视,理性思考,不能盲目,要讲诚信,合理使用监督权。

第三, 进一步加强完善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反腐责任制,保障举报信息

的及时处理和反馈。

第四, 加强网络反腐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完善立法,进一步完善网络

反腐的法律监督体系,确保网络反腐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切实做好网络反腐的法制宣传,不能盲目乱来,要遵守法律。

参考文献:王美兰赵仁艳《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瑞娟《网络监督,反腐倡廉的新途径》

钟瑛 牛静《网络传播法制与伦理》

熊富标《论网络反腐》

傅达林《聚焦网络反腐》

第五篇:浅谈反腐的新途径——网络反腐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腐败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让众多政府官员频频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却犹不自制。腐败体现了现代某些官员思想的陈腐和行为的堕落,是当今法治社会坚决不能容忍的一种行为。腐败害人害己,对党、对国家和社会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于是,反腐行为在现在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信息时代”消息传送的绝佳工具,它让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民之间得到很好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对话方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网络反腐,以其独有的快捷性和全民性已成为现今社会防治腐败的重要方法。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网络反腐,更好地了解网络对我国实现法治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反腐;网络反腐;党的建设

1. 引言

2012年,网络反腐可谓风生水起、格外耀眼。

人称“表哥”的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在车祸现场“微笑”引起网友注意,被“人肉”出戴十几块名表,继而被陕西省纪委查出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销党内外职务。

今年8月,有网帖称在广东省县级以上机关2012年招录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中山市人社局纪委书记梁国影指使他人调高了其子林某对外公布的笔试成绩。8月6日,梁国影被“双开”。

10月30日,有网民发帖称,山西省孝义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任林生名下,有“豪车十几辆,价值超过2000多万元”,还有“豪宅别墅十几套,总价值近两亿元”。帖子称,任林生有宝马一辆、奔驰四辆、路虎一辆、丰田一辆、雷克萨斯两辆、林肯领航者一辆,大众辉腾一辆,“听说还有辆白色路虎,因为没见过不敢确定”。

近日,网友发帖称,深圳龙岗街道南联社区村委主任周伟思在当地拥有私家住宅、别墅、厂房、大厦超过80栋,豪车超过20辆,估计资产超过20亿元。周伟思称是他人故意中伤自己,其名下有多少房产自己也不清楚,但随后又承认6套房产属实。

记者28日从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了解到,深圳社区干部周伟思坐拥“20亿资产”一事的举报人周某某已于27日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案被该局逮捕,龙岗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其举报周伟思无关。

2. 网络反腐的影响

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艳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为阶下囚,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这个信息来源的多元聚合体,极大地增加了反腐败信息的来源度,同时也很好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潮”,“舆论潮”增加了某个问题的曝光度、透明度以及被公众广泛的知晓度。

表哥、房叔都落马了,雷政富的艳照也传遍天下了,网络反腐的号角越吹越响,腐败贪

污的资产数额也越曝越大,雷政富的问题还没有定论,20亿资产又成为网络反腐的最新议题。其中,涉事官员的级别之高,纪检部门的回应之快,又是之前的网络反腐所不及的,可以说在现实影响力上又上了一个台阶,让“围观改变中国”更加深入人心。

3.网络反腐的利弊

3.1网络反腐的优点

(1)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使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与扩展。

(2)小鼠标可以拉下大贪官,低成本也可以催生高效率,网络反腐以其独特的现实魅力正在感染着更多的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现行的反腐格局。网络给当下的官场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傲慢与跋扈都可以点燃民意,进而促使网民寻找巨额财产和男女关系方面的线索,以官员最忌惮的方式对其进行惩戒。这种随时可能引发“灾难”的反腐手段,让官员变得低调,更主动地去倾听民意,也让普通人感觉到了公民的力量,让“以弱胜强”成为可能。

(3)一个人的呐喊从来就是无比单薄,再有“利”度的声音没有“通行证”都难以穿透那堵厚重的红墙。人们有力无处使,眼见民间疾苦却只能顾影自怜。而如今,网络反腐已成为当今监督腐败行为的重要途径。在网络这个发达的自媒体平台上,每一个围观者都是事件的参与者,公民声音以小见大,一则网络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的转发量就是舆论发酵最天然的培养皿。

3.2网络反腐的缺点

(1)虽然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但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既是其先天优势,也是其内在缺陷所在。

(2)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问题官员既可以一夜“成名”,为全国人民所关注,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介入,也可能会随着事件本身变化和时间推移或新噱头的产生,关注度骤然降温,乃至一夜间归于沉寂。现实中,问题官员一旦被网友“盯上”,待东窗事发、激起舆论风浪后,一般当事官员很快会被“严肃处理”。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待舆论的风头一过,高调复出者有之,悄悄异地为官有之,官位革去待遇不变者更是不在少数。

(3)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但网络反腐基于网民爆料,真实性无法保证,很有可能出现诬告和诽谤等现象,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或骚扰他人生活等问题。另一方面,爆料人常为了保护自己而拒绝透露其真实信息,由此带出来的信息真实性也就无法考证、责任无法追究。

(4)网络反腐的出发点不明确,具有偶然性。很多情况下,网络反腐只是舆论关注某一现象的附属品。在表哥杨达才的案件中,网友关注他最早并不是因为他手上的那块表,而是他在事故现场的微笑。对其人肉搜索后爆发出的贪污受贿情况,只不过是网友对其“微笑”行为不满的一个赠品而已。

4.网络反腐的前景

十八大上习近平主席讲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

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这是一番诚恳的讲话、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人们可以从习主席的讲话中看到一颗要跟腐败斗争到底的决心。

近日,中共中央纪委近日印发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带头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反腐问题上的不断发声,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于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反腐道路上,网络反腐还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明确的是,反腐最终还是要依靠合理、合法、合情的透明制度。网络反腐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和副作用,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它。

如果不是因为极其偶然的线索而被曝光,“表哥”和“房叔”们可能依然稳坐泰山。也就是说,在网络反腐和现行反腐制度之间仍有巨大黑洞需要弥合,与偶发性的网络反腐相比,常态化、制度化的反腐体系可能更加有效,也更加有利于建成一种前置型的防腐机制。

正因如此,纪检部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表态固然值得肯定,但比当下严厉查处更重要的,恰恰就在于平日如何主动发现和有效预防。与网民的“定点清除”相比,针对所有官员的反腐大网才是解决腐败的根本之策,无疑也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效果。

5.结束语

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是规范网络反腐的关键问题。网络反腐制度必须法治化,包括制定法律保障对举报线索限时回应以及举报人安全,调查进展等问题做出具体的法律界定。

对一些不良网络反腐举报信息和涉嫌侵权、打击报复性质的虚假网络反腐信息,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建立秩序保障、有法可依的网络环境。这要求网民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互联网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带,网络反腐同样需要恪守法律。

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对一些确有根据的质疑,纪检监察机关应及时介入调查,并及时、详尽地公布调查结论。

网络反腐尽管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不应成为反腐常态。网络监督只是补充性、非常态的,而反腐败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反腐败要依靠网络,但是却不能依赖网络。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反腐败体系才是反腐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曹振华.我国网络监督的现状及负面效应研宄[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2

[2]蔡笑.网络反腐之网民监督机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

[3]韩健伟.我国网络反腐问题及政府对策研宄[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1.

上一篇:文建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文控整理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