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究护理干预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情况。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本院2017年3月-2021年1月的40例艾滋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并针对两组的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艾滋病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艾滋病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篇1:

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总结 艾滋病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取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孕产妇患者。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艾滋病孕妇共有6例,通过收集资料,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总结出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住院分娩的管理与护理要点,包括消毒隔离的要求、孕妇的护理、新生儿的护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等。结果:在我院分娩的6例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中,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助产士无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要自觉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充分认识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掌握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护理要点,遵循标准性预防原则,就可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护理体会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1]。随着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逐渐增多,给孕产妇和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科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工作不慎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做好艾滋病感染孕妇的护理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尤为重要。在我院分娩的6例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中,通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助产士无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率发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共有6例,其中剖宫产3例,自然分娩3例(1例为急产)。在分娩前检测出感染HIV5例,在分娩后才检测出1例,年龄17~35岁,孕周36-41周,均已婚,6例孕妇均未做常规的产前检查。

1.2 护理方法

1.2.1理解、同情、关爱患者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感染的预防措施 。消除恐惧心理,不要歧视感染患者,给病人以心理疏导。有些孕妇知道自己的疾病后,面对社会、家庭、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她们担心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关注自己的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性格文化素质与病人谈心,交心。应注意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在心理上给病人以支持, 以诚恳的态度感化病人,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使病人树立顽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耐心诚恳,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爱护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尽量满足其基本要求,协助应对压力,为其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隔离的意义,指导其如何适应这种生活。

1.2.2尊重患者,保护隐私:

注意尊重患者的权利,为其做好保密工作,医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在他人面前交谈检测结果和谈论病情, 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做某项处理时,尊重患者,注意讲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猜疑。

1.2.3 病房的消毒隔离要求

如在普通病区,病房位置要求靠边,不与其他病房相邻,并通风向阳。尽量让患者住单人间,使之安静舒适。病房内放置专人专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用品,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病房内有盛装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的容器,要求防渗漏并加盖,要做好注射器、输液管的消毒工作,要放独立的含有效氯为1000mg/L浸泡液的消毒浸泡桶放在HIV感染病室当中,以浸泡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管,在操作之后将利器放入专用的耐刺利器盒中, 操作人员要要用消毒液浸泡患者用过的医疗垃圾和分泌物等,垃圾要有警示标识,杜绝用手对医疗废物进行挤压,并及时处理掉,避免出现刺伤其他人的情况。病房每天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2次,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拖地2次,通风2次,患者出院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1.2.4 住院分娩期的管理:

(1)分娩时的护理: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应收入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认真观察产程,耐心讲解分娩知识,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除非有必要的产科指征,否则应避免采用侵袭性操作,如会阴侧切术人工破膜器械助产等,尽量缩短第二产程,使胎儿尽量少接触阴道分泌物、母体血液,减少新生儿被传染的概率。需手术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隔离类别和感染疾病的诊断。隔离产房的一切器械、物品应单独固定使用,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胶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分娩后应严格对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及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2]。

(2)分娩后护理:分娩后留在产房观察2h,认真观察宫缩和阴道出血量情况。产妇回病房后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及产后小便情况,指导饮食,并指导回奶,减少与婴儿的接触。对产妇进行会阴部伤口护理、进行产后卫生宣教。剖宫产术后病人除按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以外,需按传染病做好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护士应按时巡视病房,要让患者穿纸尿裤(一次性),尽可能防止血液外流[3],主动给予生活协助和心理安慰,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尿管通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5 新生儿的护理 刚出生的新生儿要进行阿氏评分,常规体检。正常新生儿按常规护理,人工喂养,24h内注射乙肝疫苗,不能注射卡介苗。新生儿要进行药物阻断,具体的方法是:新生儿出生12h内口服NVP(奈韦拉平)0.2mg/kg,然后口服AZT(齊多夫定)0.4mg/kg,每日2次,连服1周。如果母亲在孕期服药不满4周者,新生儿服AZT需4周[3](2013年10月后改为只服AZT一种药)。母乳喂养传播的额外风险为7%~22%,人工喂养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4],因此,要求宝宝行人工喂养。

1.2.6 职业防护

(1)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对艾滋病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要点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进行了解,使其在艾滋病孕产妇分娩当中标准预防患者血液以及分泌物等,使职业暴露得到减少。与此同时要对操作程序进行强化规范,注重基本功规范操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另外,要在检查预约单上把HIV阳性者红红色标示出来[5]。(2)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护理均安排在最后完成,并相对固定护理人员,护士在操作前要仔细检查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如手指破溃或身体不适时应停止护理此类病人。在手术或接生过程中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穿一次防护衣、戴护目镜和防渗透性口罩、帽子、穿鞋套或防水胶.鞋。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进行各项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小心防止注射针头刺伤自己的皮肤。操作完之后要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最好做手部消毒。(3)安全处理。手术器械先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黄色胶袋密封盛装集中送供应室处理。

1.2.5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6]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同时进行患者、操作者的相关的血液监测。操作者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处理情况,以实施风险评估,要从暴露级别、病毒的水平以及暴露源类型等出发进行选择性用药[7],与此同时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定期追踪观察。

2 结果

在我院分娩的6例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中,1例由于急产,在分娩后才检测出感染HIV,但由于我院护理人员遵循标准性预防原则,自觉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助产士无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率发生。同时通过对产妇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艾滋病卫生知识的宣教,住院期间产妇及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护理,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达到预期护理目标,顺利康复出院。

3 体会

妊娠妇女的HIV感染已成为全球艾滋病流行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母亲和婴儿的预后均不佳,母婴传播发生率达7%~40%,其发生主要集中在宫内、分娩期及母乳喂养期[8]。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孕妇也在增加。世界每年有250万艾滋病感染妇女分娩,每天有2000名婴儿受感染[9]。如何护理感染艾滋病的孕妇,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防护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HIV感染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妊娠合并HIV感染者也会增加。这对我们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该类患者向外排泄的血液和体液多,护理检查及操作也较多,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职业防护,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关心爱护每一个患者,取得他们的信任,护理好每一位患者,尽量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及职业暴露发生。我们要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尊重和保护她们,遵守职业道德,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及公众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2] 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3] 郭瑛,林玉萍.11例HIV感染孕产妇的合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02): 146-147.

[4] 妮娜.9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母婴阻断措施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2):189-190.

[5] 李喜梅,段红宪,赵樱桃,等.医院消毒工作中目标监测与常规监测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156-157.

[6] 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1-50.

[7] 王兰英,秦小平.临床路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7(11):1405-1407.

[8] 杨筱袢,李力.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M].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4):226-228.

[9] 李莉.1例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 369-370.

作者:胡爱华

艾滋病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篇2: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护理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究护理干预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情况。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本院2017年3月-2021年1月的40例艾滋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并针对两组的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护理干预结果上看,观察组婴儿出生率、孕期艾滋病治疗率、产后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母婴传播过程中,可以提升婴儿出生率、孕期艾滋病治疗率、产后治疗率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护理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艾滋病的了解越来越多,艾滋病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所引发的性传播疾病【1】。对于女性而言,如果一旦在怀孕前感染艾滋病,那么艾滋病会在母婴之间进行传播,影响着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健康。本次实验选取了本院40例艾滋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两组的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本院2017年3月-2021年1月的40例艾滋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孕妇年龄在24-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6±2.13)岁;观察组20例,孕妇年龄在25-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9±2.58)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孕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本次实验标准;②孕妇不存在精神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③孕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且已经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孕妇经过临床诊断不符合本次实验标准;②孕妇存在精神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③孕妇非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或未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主要的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产妇进行门诊就诊时,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将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其中包括产妇的会阴部清洗,保证病毒的降低以及感染情况的发生;②在门诊接诊中,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在生产之前,指导产妇补充叶酸和其他的微量元素。同时,询问产妇是否酗酒以及长期抽烟,如有上述情况,叮嘱产妇及时停止;③产妇生产以后,告知产妇定期到门诊进行复查,护理人员在过程中指导产妇人工喂养的知识,主要包括喂养方式讲解、不良情况应对措施等。同时,告知产妇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婴儿的预防接种工作;③在门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主要讲解如何预防母婴传播,并对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解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且告知产妇在整个孕期过程中要做好婴儿的艾滋病毒感染预防;④在产妇进行门诊时,了解产妇的情绪状态,如果产妇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叮嘱产妇家属,在家中与产妇相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帮助产妇排解不良情绪,稳定产妇的心态,提高产妇在生产时的配合度。

1.3 评价标准

本次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情况及护理干预实验在评价标准方面: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婴儿出生率、孕期艾滋病治疗率、孕婦产后治疗率。

1.4统计方法

在本次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情况及护理干预研究中对数据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专业软件SPSS19.0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选择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达,进行了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就本次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情况及护理干预实验的数据中来看,观察组婴儿出生率、孕期艾滋病治疗率、产后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感染艾滋病后,会使免疫系统受到损害,身体将会出现持续性的免疫失常的情况。艾滋病在传播途径上,主要分为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的传播等【2】。其中,母婴传播主要是孕妇感染艾滋病以后利用胎盘进行传播,以及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播给了婴儿的过程【3】。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在临床中,一直是重点讨论的话题。

本次实验中,对产妇进行了多种类型的优质护理结合,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产后护理等。结果发现,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产前护理等干预后,在母婴传播上能够呈现较好的效果。同时,在产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正确对婴儿进行喂养、护理人员联合医生一同对婴儿的预防接种展开行动等措施,一定程度降低了婴儿艾滋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母婴传播过程中,可以提升婴儿出生率、孕期艾滋病治疗率、产后治疗率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柳昭,庄凤云,区韵华,陈弟. 护理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3):173-174.

[2]付丽影. 护理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2):1+3.

[3]周惠玲,聂去燕,杨求成,陈文专. 护理干预对改善艾滋病产妇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8):146-147.

作者:阿依帕夏·图尔荪

艾滋病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篇3: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探讨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阻断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方法,对两组干预后阳性孕产妇及所产婴儿的母婴阻断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所生婴儿37例(740%),婴儿失访1例(27%),婴儿存活36例(973%),婴儿HIV阳性1例(27%);对照组分别为43例(860%),9例(209%),34例(791%),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720%,终止妊娠率260%;对照组分别为300%,140%;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终止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期服药率580%,产时服药率860%,婴儿服药率960%;对照组分别为180%,540%,580%;研究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及婴儿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发现HIV阳性病例,开展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母婴阻断;综合干预

艾滋病(AIDS)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感染女性在妊娠期间将自身HIV病毒传染给胎儿或者婴儿,使得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受妊娠期女性艾滋病感染率不断升高影响,儿童艾滋病发病率也显著提升,母婴传播已成为年龄15岁以下少儿艾滋病感染的最主要途径\[1\]。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传播:(1)性行为;(2)静脉注射吸毒;(3)母婴传播;(4)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国务院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也会导致梅毒发病数逐年上升,特别是艾滋病经过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经达到87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旨在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提供有利依据,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产前检测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2\],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中,年龄范围22~36岁,平均年龄(253±38)岁;孕期36~37周4例,37~40周39例,40~42周7例;艾滋病感染期37例,艾滋病无症状期13例;传播途径:性传播感染26例,静脉吸毒18例,输血感染4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21~37岁,平均年龄(251±41)岁;孕期36~37周3例,37~40周38例,40~42周9例;艾滋病感染期36例,艾滋病无症状期14例;传播途径:性传播感染24例,静脉吸毒19例,输血感染5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病情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阻断干预方法,跟踪患者意愿开展随访工作;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方法,对孕产妇施行早期发现和婴儿抗体检测结果的确认,针对目标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进随访,随访专职人员进行咨询、婚育指导工作,早发现、早管理,向患者提供产前检测服务、产时产后卧床旁边沟通服务,积极向患者提供热情的关怀和专业的母婴保健指导,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开展良好的孕产妇孕期、产时及产后情况跟踪随访,明确产后婴儿喂养情况,给予免费奶粉支持人工喂养,同时积极进行产妇和婴儿情况的持续跟进,确保全面完整持续获取信息。

13观察指标

两组100例研究对象经不同干预措施后,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医院艾滋病感染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将各项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于调查表中,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3\]。对两组产妇及其所产婴儿随访干预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判定干预效果。观察内容包括,终止妊娠的孕产妇例数以及服药阻断率;艾滋病感染产妇所产婴儿随访工作情况:婴儿失访情况、婴儿存活情况及婴儿HIV阳性率。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 (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例数/50)×100%。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100例患者母婴阻断一般情况对比

研究组所生婴儿37例(740%),婴儿失访1例(27%),婴儿存活36例(973%),婴儿HIV阳性1例(27%);对照组分别为43例(860%),9例(209%),34例(791%),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母婴阻断一般情况对比组别例数所生婴儿婴儿失访婴儿存活婴儿HIV阳性研究组5037(740)1(27)36(973)1(27)对照组5043(860)9(209)34(791)4(93)χ2值9832864263537385P值<005<005<005<005

22两组100例患者孕产情况对比

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720%,终止妊娠率260%;对照组分别为300%,140%;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终止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孕产情况对比组别例数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终止妊娠率研究组5036(720)13(260)对照组5015(300)7(140)χ2值79368639P值<005<005

23两组100例患者母婴阻断随访干预情况对比

研究组孕期服药率580%,产时服药率860%,婴儿服药率960%;对照组分别为180%,540%,580%;研究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及婴儿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100例患者母婴阻断随访干预情况对比组别例数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婴儿服药率研究组5029(580)43(860)48(960)对照组509(180)27(540)29(580)χ2值696351647735P值<005<005<005

3讨论

艾滋病属于受HIV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造成持续性免疫失常、多器官机会性感染积恶性肿瘤,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等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4~6\]。其中不安全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几率达871%。这是由于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阻断和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相关医学研究数据指出,在未干预前提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达15%~48%。但经综合干预后,母婴传播率能够<2%\[7~9\]。由此可见,预防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问题亟待解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所生婴儿37例(740%),婴儿失访1例(27%),婴儿存活36例(973%),婴儿HIV阳性1例(27%);对照组分别为43例(860%),9例(209%),34例(791%),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终止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及婴儿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研究结果认为,应开展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在专业化管理的引导下,通过婚检平台对目标人群进行筛查,选取经专业化培训的婚检专业人员有效开展健康宣教与咨询服务工作,将工作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专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有效跟进,清晰明确各个目标人物的孕产情况,给予其专业的医疗服务及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提升随访率。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10~13\]。本次研究对照组未给予综合干预措施,仅根据患者意愿决定随访与否,受人口流动、艾滋病健康知识欠缺及随访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影响,医务人员难以展开有效的后期随访,使得孕产妇、婴儿随访率下降\[10\]。应随着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结合多种针对的随访措施,追访失访者,维持在访率,确保母婴阻断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14,15\]。

总而言之,早期诊断、发现HIV阳性病例,开展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杰,黄科赞,陈星红艾滋病防治工作三级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176-177.

[2]毛雪梅,王清,杨红俊.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16-4718.

[3]刘高伍,宋莉,张新平. 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使用现状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604-2605.

[4]吴冰,李嘉卫,何敏肖,等.新模式下艾滋病母婴阻断随访干预效果评价.当代医学,2013,19(7):155-157.

[5]魏红,周敏,曾丽,等.3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的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99-400.

[6]郑美玲,胡玉玲.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的临床效果.现代医学,2013,41(4):251-254.

[7]苑小倩,周敏,何克静.52例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分析.中外医疗,2012,31(1):11-12.

[8]郭芳,周沛林,金晓舟,等. 随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78-1980.

[9]荣光雄,杨帆,黄亚铭. 2004-2010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现代医学,2012,40(2):165-166.

[10]高佩安,赵艳华,魏成芳. 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进展.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74-76.

[11]Robert WS,Jonathan MS. Drug resistance and antiretroviral drug development.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5(55):817.

[12]Chama CM, Bello M, Ajayi BA, et al .The use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 Nigeria.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0,30(4):362-366.

[13]肖继贤,杨建萍. HIV感染母婴传播阻断15例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09,6(7):36-37.

[14]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等.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3): 1765.

[15]杨梅,牟鸿江,赵鸿,等.180例感染艾滋病孕产妇预防母婴传播中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1382-1383.

作者:惠月红 朱巧君

上一篇:师生互动活力课堂创设论文下一篇:卫生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