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普及,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教具、学具、课件、投影、幻灯、录像各种教学材料和器具进入课堂,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论文 篇1:

语文教学中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

【摘要】 各种媒体无论是现代的还是传统都应该为教学服务,媒体运用要有目的性,要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拒绝现代教学媒体,也不能盲目攀比,扔掉传统教学,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有优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关键词】 语文;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整合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教学。

对于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有一种体会用老得胜过用新的、用惯的胜过用陌生的。但教无定法,老的、惯的,都可以发挥它的极致,简单不等于简陋。让学生静下心,体悟书面语言里面丰富的内涵,让学生仰起头,听听教师精彩的口语中纵横驰骋,这自然生动;但多媒体更有传统媒体所缺少的立体、多向、宜于接受、善于调动无意识注意等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改变这人们的生活而且改变这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丰富的信息内容充实了学生的感性世界弥补了学生感性材料的不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得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现在的初中课本中有許多优秀的课文,它涉及了文学、艺术、美学、宗教、风俗习惯领域,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师可利用录音机、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营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我在讲《春》时,《安塞腰鼓》时运用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春的美好与生机勃勃,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又有了美的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与壮阔被展显得一览无余,同时播放了安塞腰鼓的激情豪迈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安塞腰鼓的表演有了全面而立体了解。

多媒体教学在传播语文知识时能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课堂容量和密度,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实现高质量、轻负担。如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不仅制作了课件将有关画面和作者的形象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对这些先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将作者的个人资料、以及他们的作品加以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还用它来设计练习:先来完成书后的再有重点的扩展一些练习内容,再有时间可和学生一起欣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章和诗篇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扩充学生的信息量,这样就可把许多课下的练习课上做,也可把许多课外知识容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从本质上说计算机多媒体给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运用教学媒体方面,我们还是处于初步的探索之中,不少教师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媒体用的越多越好,越现代越好。

1、过于看重现代媒体的作用,忽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价值。

有了多媒体有的教师就单纯的利用媒体传授知识,而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探讨意识。多媒体已经成了知识推销的工具,由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讲授到现在的电脑传授,又形成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忽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不良现象,形式变了但本质却没有变。

2、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来营造教学情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丧失了文本的自身魅力。

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存在误区,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没有把媒体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在公开课上甚至出现了不用电教媒体就不算公开课的怪现象。多媒体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使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以直观可感的图像与声音,直接进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但多媒体的缺点它在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过于直观的媒体,有时会使文本本身的多向性散失,并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网上课件,不乏精美图片来再现课文内容,但这些图片所绘之景音乐所营造之情与作者笔下的景物特点、渲染的情境是否一致呢?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情境魅力、意象多向性,要远远超过图片但能否真正引起在每个解读者心灵深处的富有个性的显现。诵读体味在许多时候,更能引起联想与想象、触动心灵体验要远远胜过多媒体。

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若长期使用电教媒体教学,学生会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于电教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发挥多媒体的价值,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怎样教-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2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深度改革的影响》

作者:李小珍

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论文 篇2:

参与、探究、挖掘学生的潜能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普及,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教具、学具、课件、投影、幻灯、录像各种教学材料和器具进入课堂,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关键词:潜能 课堂教学 全新时期

1 实验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形式缺乏直观性、趣味性,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生的学习缺乏感性材料经验的有力支持,耗时多、效果差,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缺乏创新意识。

因此,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扩大教学时空,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的去听,勤于思考,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理论探索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方法,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对诸媒体的综合协调,合理运用,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2.2 基本内容

(1)课堂教学中媒体如何恰当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

(2)课堂教学中媒体如何恰当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课堂教学中多种媒体之间如何配合协调使用,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多种媒体如何配合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进行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

3 主要概念界定

多种教学媒体—— 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各种媒体的特性、功能,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有优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反馈调节的优化组合的教学方式。

4 研究方法、特点

(1)理论培训与实践探索相结合。(2)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的创新设计和运用。

5 实验取得的成绩

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需要、动机、兴趣所支配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这样,只有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知识作为自己的内心需要时,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是最有成效的,学生才能轻松地、满意地学习知识。因此,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提供材料,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把“用”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把教育看作是对生活的适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

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学生的主动参与较好地落实到实处,为课堂教学带来如下两方面的转变。教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探索者、合作者。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借助这些丰富多样学具材料,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视听觉等方方面面的感觉,为学生在课堂中提供可行的条件,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先决。

(3)师生研讨,协同创新:组织学生把在探究发现过程的“研究成果”在小组里或全班上研究讨论。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使每个学生既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又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讲出自己的理论根据或验证方法等,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逐步归纳、完善结论。在小组研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集体协作精神以及探求真理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这一环节,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归纳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发展。

这一环节,要体现教师的“收”,即引导学生将共同的发现、观点归纳为一点,或对于教材中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连接点做必要的讲解,做得放手得当。

(4)应用深化也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在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选取新途径、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错误不要看得太重,允许学生在错误的经历中成长,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为此,我们除要注意练习设計的层次性外,还要注意练习的操作性、开放性、应用性。这一环节可按基本练习—应用深化—能力测验—三步进行。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它强调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以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实验,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素质,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为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一般离不开小组内全体成员的合作以及组外人士的沟通,学生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的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与别人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逐步学会了从实际出发,认真、踏实的尝试探究解决,实事求是地求出结论。通过学生尝试探究学习,学生还逐步树立了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同时还使学生养成了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

实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树立了以能力为中心,由知识、能力、品格、方法构成的全面质量观,认识到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了以活动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活动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稳定基础,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6 对课题发展趋势的思考

目前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还有一定的误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总结完善该课题实验,逐步将此实验深入到其他学科中,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松美

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论文 篇3: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摘 要: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是将放射性的思考转化成为具体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在今天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无疑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积极性。为此,笔者就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应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学科已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导致信息技术的课堂缺乏活力,使得学生厌倦信息技术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为此,可运用思维导图的新方法来改变目前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使信息技术课程充满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就是将放射性的思维概念转化成一种具体的、可视的一种方法。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中提到:“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结构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管理,所以它的推广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积极影响,势必成为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是它的应用性很强,这就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导图可以整理学生的学习思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条理清晰的学习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树立学习目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具体、可视的学习方法,借助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思维导图可以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的零散而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有助于条理清晰地把这些知识归顺到一起,以比较形象的框架结构存在于脑海中,并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划分与归纳,增强高中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上信息技术基础课“2.4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题:如果我们去北京旅游,你准备去游览哪些地方?尝试哪些小吃?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北京,比如北京的高校、北京的景点、北京的传统文化、北京的名人故居等。通过思维导图这个载体,学生边查找边补充,在自己和小组同学的努力下,一张形式新颖、内容具体的北京介绍图就展示出来了。

一张好的思维导图胜过文字描述,让人感受到视觉的直观性、信息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层次性。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有条理。

2.思维导图在复习阶段的应用

在复习的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有结构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与巩固,使得知识能在脑海中长期保留,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提取出来。在复习阶段,学生要把之前规划的知识结构好好地梳理,增强自己的长期记忆能力,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希望自己能快速地提取现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便有了目的性,从而使自己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的作用。思维导图可以恰当地传递丰富的知识,推动思维的运转,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反思与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但是,思维导图的应用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学生在学习方面多交流、多总结。要将思维导图很好地应用于教学中,就要不断地总结、发现、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利用好思维导图,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庄芳.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在高中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2]汪春霞.知识可视化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7).

[3]王以宁,张海.略论混合型教师的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能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

[4]张海,王以宁,何克抗.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作者:付东升

上一篇:列宁党报思想分析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应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