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心理分析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重学习提高,能够从其他教师的经验模式中吸收借鉴,妥善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强化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及整合资源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更好地锻炼能力、提高水平履职尽责。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作文心理分析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作文心理分析管理论文 篇1:

让抽奖游戏走进语文课堂

游戏的价值在于这种体验带来了一种状态:儿童整个身心的自由与和谐,这是一种完整的状态、自由的状态、一种最富动力性的状态,是人可以达到的最美好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教育开始的最佳起点,又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有效教学的班级中,游戏被积极地用作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儿童能力发展的手段。

一、研究背景

根据实践观察,小学语文课堂一般有比较活跃、平淡无奇、无动于衷三种情况。积极参与的情况:老师上语文课有激情,安排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乐于参加,语文课堂氛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明显。这样的课,可能只是在公开课或为数不多的几节课时发生,学生因为有老师听课而精神集中,绷紧神经,积极参与老师安排的内容。一旦从公开课变成常规课,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打折了。更别说平淡无奇、无动于衷两种情况了。

二、学生上课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六至十二岁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一堂课四十分钟内能集中专注力的时间大概也是十几二十分钟。如何把学生的这種需要挖掘出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堂主人和学习语文的主人?如果要他们做到整节语文课或者课上大部分时间都认真,必须要有一些特别的办法才行。把游戏带进语文课堂,渗透游戏趣味,让孩子非常感兴趣,可以把孩子们的精神汇集到语文课堂上。

三、“抽奖游戏走进语文课堂”的含义与做法

(一)“抽奖游戏走进语文课堂”含义

“抽奖游戏走进语文课堂”是指老师在语文课上,讲授知识的同时,设置一个表扬表,记录学生上课表现,表现优异的、获得表扬次数多的同学,下课可以参加抽奖,抽中奖品,老师发放一些奖品。

(二)具体做法

1.宣传抽奖游戏要求

在实施抽奖活动之前,在语文课上进行宣传,让每个学生了解抽奖游戏的要求,以便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也避免违反老师的要求,避免失去抽奖机会。

2.明确抽奖游戏做法

像搞抽奖游戏活动时一样,在一个饼干盒上装抽奖纸条。抽奖纸条是用一张红纸剪成的,里面写上各类奖品名称:课外书、饮料、饼干、棒棒糖、牛奶、作业本、笔、笔芯、笔记本、作文本、小麻花、书法纸、夹子、杯子、台历、小红包,还把一部分纸条写上“继续努力”等等有趣的话语。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获得老师表扬较多的几名学生下课后可到办公室抽奖。

(三)抽奖游戏制度

根据学生上语文课表现,制定和不断完善抽奖制度。上课表现好并获得教师表扬就在记录表上登记+1,1写成“一”,按一个“正”字进行相加。一节课下来,获得老师表扬的次数,有时多,有时少,就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名额有机会参与抽奖。同时增加奖品的种类,让奖品丰富多彩,让有机会抽奖的同学尝到中奖的甜头,让暂时没有得到抽奖机会的孩子,努力争取,争取到好的表现。

四、“抽奖游戏走进语文课堂”的成效

(一)便于教师管理课堂

实施“抽奖游戏走进语文课堂”活动,学生重视老师的表扬,听从指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老师管理课堂轻松自如,再也不用大着嗓门儿叫“请安静”、“不要吵”。学生会很自觉地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认真学习。

(二)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

教育的最高手段就是让学生主动学,积极学。抽奖游戏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充满了乐趣,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利用好这一个活动,老师就不会再担心学生不爱学习语文了。

(三)调动语文课堂气氛

学生听到上语文课认真表现可以抽奖的消息,一个个都提起了精神。实施抽奖游戏前后对比,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声音,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老师下达任务,会用最快的时间去完成,当老师去检查到他们任务完成得比较好时,可在表扬栏里+1。在实施抽奖活动后,只要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可以指导孩子们有效学习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作者:张树芳

作文心理分析管理论文 篇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浅析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重学习提高,能够从其他教师的经验模式中吸收借鉴,妥善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强化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及整合资源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更好地锻炼能力、提高水平履职尽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履职能力;探析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将履职尽责放在重要位置,强化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一、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借鉴吸收能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是能力水平较高的资深语文教师,仍然需要及时搜集各种信息,从大量的教学成果中提炼和吸收,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学会抬头看天,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泛搜集来自小学语文教育界的经验成果。教师要订阅和阅读各种语文教学刊物,定期浏览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浏览知名学校和著名语文教师的网站、博客,从中学习各种先进的语文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要学会将这些经验成果与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到采他山之石为己所用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能够善于从眼花缭乱的经验成果中,筛选出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帮助的内容,而且要能够将其精华吸收到教学工作之中。这种吸收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拿来主义,应当是借鉴精华、实地运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保证实际教学工作与语文成果经验实现无缝对接。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站在巨人肩膀上向前看,将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细致消化吸收之后的有效运用,对快速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至关重要。

二、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教师对课堂的教育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表现在对课堂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灵活应对,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等。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的灵活程度把握有较大难度,放得过多容易出现场面失控,收得过分又制约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课堂驾驭能力的研究,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机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管理智慧。例如下午上课的时候学生头脑昏沉沉的,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补充讲述几个趣味小故事,一下子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眼神或者表扬其他学生听课听得认真等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听讲,还没有效果的可以临时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开小差的学生回答,将他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之中。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出现障碍、探究活动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些难点的点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研究等等,有效地驾驭课堂,保证教学效果。当教师能够有效驾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与方法进行同步互动,整个课堂就融为一体,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而且对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启发引导能力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这一方面的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启发引导的能力,能够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善于抓住要点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能够选准切入点有效引导和启发学生。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深入研究教材,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其中的知识要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学习研究。教师的提问启发还要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从第一句的启发引导到最后完成学习任务,一气呵成、融会贯通,既要能够提炼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思维深入等方面精准把握,切实发挥好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启发引导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启发引导,要注意抓住要点和关键内容,一般性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应当在关键之处,要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拓展学生思维,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长期以往,只要教师启发引导得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都将得到充分提高。

四、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手段运用能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强化教学中的手段运用,赋予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应当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达到得心应手运用的效果。首先,教师要熟练操作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当初的投影仪到现在的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都要做到熟练运用。其次,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中青年语文教师都经过信息化的系统培训,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程序与技术没有障碍,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制作成和教学方案紧密结合的課件,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手段运用的科学性研究。在语文教学的什么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运用的概率和频率是多大,运用中注意点是什么等等,都要细致考虑到位,确保在课堂上能够达到高效、科学运用的效果。强调教师对多媒体手段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培训教师懂得如何操作教学设备,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创新精神,鼓励教师自主创作教学课件,将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课件制作同步进行,这也是更好地发挥信息媒体作用的有效路径。

五、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心理分析能力

教学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劳动,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引导,让教学对象能够真正深刻领会和有效把握。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师要能够做到洞察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心理分析能力方面的训练,平时要多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针对性开展研究活动,力争能够牢牢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学,更需要心理疏导与情感的参与。例如面对语文学困生群体,语文教师要能够细致分析学生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开展分析,了解他们是否存在自卑自闭心理,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只有准确分析学困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比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容易出现自满或者畏难心理,无论哪一种心态都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教师应当强化对这些学生心理的分析,把握他们出现这些心理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教育引导的效果,纠正学生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心理分析能力事关教学工作开展顺利程度,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需要广大教师引起重视并不断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

六、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中的有限资源和容量,显然无法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致力于提升自己这一方面的工作能力。例如针对作文学习难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从身边的资源入手启迪、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周围的景色,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写作要领。再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兴趣活动,如写字、朗读、演讲与口才等兴趣小组,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帮助。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与语文知识、能力相关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等等。

综上所述,提升语文教师履职能力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广大教师要对照教学工作要求,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琼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气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2]高子阳.爱读爱写: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10).

[3]戴玉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管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11).

[4]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陈永明等著.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作者:武琳

作文心理分析管理论文 篇3:

独立自主很重要

真实案例

小雅是个中学生,她长相秀美,性格开朗活泼,能歌善舞,是班宣传委员。她的语文成绩特别好,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而且在校报校刊上常见她的诗文发表,被同学们誉为“美才女”。可是这么一个在多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却特别差。小雅的床铺总是最乱,鞋子、衣服乱摆乱放,起床后被子经常不叠,轮到她打扫卫生,寝室就与“文明寝室”擦肩而过。宿舍管理员多次找她谈话,但收效甚微。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每周五放学,她都要把一周的脏衣服打包回家,让妈妈洗。即使是夏天, 小雅也是如此。有些衣服堆放在一边因汗渍而产生异味,导致室友对她反感。她干脆打电话让妈妈每隔一天来取一次脏衣服回家洗。

心理分析

国内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还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将要独自一人出国求学,无人照顾,他就极度焦虑,反复表示自己不知道将如何生活,最终精神失常。这个大学生的父母后悔不已:“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了他。”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当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视。如小雅一类的中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他们知识面广泛,思维敏捷,能力强。但是,由于是独苗苗,家人都十分宠爱,什么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生活琐事经常替代包办,再加上许多父母过分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独生子女养成很强的依赖心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的自理能力特别差。可以说,他们“脑袋长在自己头上,身体却依偎在长辈怀中”。

不少中学生的依赖性还表现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遇到问题优柔寡断,自己无法决断,甚至连参加一个社团都要回家请示父母,让父母出主意、作决定。这是一种严重的思想依赖,需要加以克服和改变。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小雅的父母爱孩子丝毫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性,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与独立生活,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的依赖之后,一旦需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心理处方

对小雅:

1.自觉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过度依赖父母或他人只能导致自己适应能力低下。平时要培养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基本的生活能力。周末回家要主动做饭、倒垃圾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这有助于克服依赖心理。

2.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与生活中努力克服思想上的懒惰,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可向父母和老师寻求指导、帮助,但不可让他们替代自己作决定。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培养自己敢于作决定、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尽量减少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

对家长:

家长在爱孩子和为孩子创造“幸福生活”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发展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是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做到:

1.对孩子爱而不娇

向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一定要坚持,不要屈服于孩子的眼泪和哭闹,使孩子学到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要充分尊重孩子,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机会

家长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身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家长的附属物或单纯的接受者。应该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让孩子独立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利用实际生活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巧。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3.鼓励孩子融入社会

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他(她)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人家学习,培养孩子友爱、感恩、奉献、服务的意识和积极、开朗、乐观的性格。

作者:章月娥

上一篇:景观视觉美学研究论文下一篇:科技创新农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