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反腐败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行政管理的目标博弈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应当创新研究方法。借鉴国际上关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海萨尼博弈转换法,求取更准确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发现目标博弈的一般规律:在目标博弈过程中,会随着信息对称程度的变化,在正和与零和两种博弈类型之间切换。借助于微观经济学的图示法,把握信息、策略和收益三个关键因素,可以建立对外管理、对内管理的基本模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反腐败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反腐败管理论文 篇1:

基于行政理念视角分析我国的行政管理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行政人员作为行政组织最重要的主体,其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是反映行政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基于行政人员和行政理念视角,探讨我国行政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未来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行政管理;行政理念;行政道德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行政道德教育不足、管理者官僚、管理方式创新不足等困境。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从行政理念角度积极提升管理人员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公信力及构建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必要。

1 从行政理念视角分析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是以国家的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为了实现行政目标而按照一定的权责关系组合在一起的具有合理结构的公共管理活动群体。行政管理学具有公共性、政治性、执行性、权威性和法制性,其基本职能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在一般情况下,行政管理主要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来探索归纳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从而推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然而,一个国家行政管理能力如何,根本上取决于其行政人员具备何种行政理念,也取决于其行政理念背后的一整套行政理念灌输系统。事实上,我党对行政人员进行行政理念灌输过程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开展的。首先,在理论内涵上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理念。尊重人、关心人、平等待人是二者在社会实践中的出发点。在服务对象上,二者都是为人民服务。行政管理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维护和发展号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在最终目标上,二者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归宿。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柔性的行政理念灌输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中强制的、僵硬的制度灌输方式相比,具有柔性的内化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各阶层人员的核心方式。行政人员对内必须尊崇党和政府的执政和施政意志和理念,对外也必须代表党和政府行事。因此,如何使该群体所具备的行政理念既与党和政府坚持的理念一致,又保证其与老百姓所期待的一致,显得至关重要,而这,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对九百多万行政人员的理想和信念教育。

2 我国行政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2.1 行政道德制度不成体系

行政人员更多地是掌握公共权力,管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殊的性质使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的精神,坚决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绝不能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和体验使行政人员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丰富社会主义的行政道德情感,加深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涵养,使其遵循社会主义行政道德的原则要求和规范标准,提高职业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完成对公共行政道德由认识、情感、信念到道德行为习惯的转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前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形成一套完整地体系,包括行政人员入职前的道德教育培训、入职后的定期考核都未能满足当前要求。因此导致行政人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道德教育不足,受历史传承影响较大,尤其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另一方面是理论与实践未能很好结合。行政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所需的优秀品质存在一定距离,行政道德教育没有与其他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2.2 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

行政权力主体应当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深刻认识自己与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把以公共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引导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尽管在行政人员队伍建设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一直在讲,一直在抓,但成效依旧不够明显。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人的思想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是巨大的,物质利益思想渗透到社会各领域,部分行政人员受物质利益思想影响,在行政管理队伍中存在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特别是极少数干部暴漏出的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教育处于被动,总是等到理想信念动摇的情况出现甚至已经产生消极影响时,才进行补救式教育。在教育方方法上缺乏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现实与理想信念教育交集略少,降低了教育的可信度。

2.3 行政理念渗透方法不够灵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规范、轻人格、强灌输是当前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基本现状和问题。规范主要指道德规范,它作为一种外在的作用力来影响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维,达到调节社会成员关系的目的。人格主要指道德人格,它着重强调的是人自身所拥有的内在力量,即道德主体意识。强调在道德选择面前,通过内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改造,使人们拥有道德选择的权利感和人格尊严。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上主要以灌输为主,在行政管理体系中更多的直接的灌输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工作制度等。灌输方式虽有其合理性,但其判断标准存在一定的认知主义,其判断标准多为背诵的熟练度、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而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造成理论与实相脱离,部分行政人员口头说一套,实际做一套。

2.4 行政文化氛围缺乏和谐

行政文化关系到政府系统行政方式的选择、职责与作用、人际关系等,是行政体系的深层要素。然而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君臣意识和宗法意识等在我国当前的行政文化中依旧能够窥见一斑。以官本位思想为首,使整个行政过程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人治性。官本位思想和“人治”传统是相生相依、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即使在法律制度相对健全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有法不依的案例。这些传统旧思想对当代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诸如人情社会、后门关系、面子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部门内部竞争的公平性。如果行政人员长期感受不到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才能的发挥便会受到限制,最终势必影响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随着行政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也开始致力于构建和谐的行政文化氛围。

3 更新理念: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3.1 深化行政理念教育

加强行政人员行政理念教育,培育坚定理论信念,主要是筑牢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基础,各级行政领导干部要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水平、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尤其是青年工作者应主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砥砺意志品质、锻炼过硬作风、增长实践才干,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和预防贪污腐败的有力保障。

3.2 建立完善的行政理念教育体系

行政组织的队伍管理与建设,关系着行政部门的作用发挥。建立完善的行政理念教育体系,强化行政管理组织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工作,搞好队伍管理的制度建设。其次,抓好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从政治上、思想上和业务素质上加强要求和培训。第三,要调动和保护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同时,按岗定责,按时考核。与此配套,行政干部应实行“一岗两责”制度,既抓业务工作,又抓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双项考核,形成一个易于考量的量化标准,并以此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主要评判依据。

3.3 加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养成“服务型”行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因此,在行政管理中,政府应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觉悟,理论联系实际,改善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把我国政府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执行者、捍卫者。

3.4 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下,加强启发式、渗透式和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方法。通过启发、渗透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开展座谈会、体验课及观看教育片等多种方式,能够增强行政人员树立主体意识,提升道德能力。主体性意识的唤醒不仅能够培养行政人员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实践固化这种能力。培养高道德水平且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行政人员,能够增强他们行政管理的实践能力,提高行政工作水平。

4 结 语

通过上文分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有利于实现教育人和管理人的一体化,通过内化与外化相互推动前进的方式来引导行政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环节,促使行政人员形成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执行正确的方针、路线,采取科学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再次,二者的融合互助有利于增强反腐败的约束力。实践充分表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构建包括惩治、预防、制度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在内的反腐倡廉体系成为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重视和强调行政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解决和行政管理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实现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陆学艺.中国社会建设与管理:探索与发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付玉璋

行政反腐败管理论文 篇2:

构建行政管理中目标博弈的基本模型

摘要:行政管理的目标博弈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应当创新研究方法。借鉴国际上关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海萨尼博弈转换法,求取更准确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发现目标博弈的一般规律:在目标博弈过程中,会随着信息对称程度的变化,在正和与零和两种博弈类型之间切换。借助于微观经济学的图示法,把握信息、策略和收益三个关键因素,可以建立对外管理、对内管理的基本模型。运用这两个模型,针对海关缉私和惩治腐败目标博弈:对外管理,应当在注重惩罚的同时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而对内管理,则应当在预防的同时坚决查办违规案件。

关键词:行政管理;目标管理;博弈;模型

文献标识码:A

目标博弈是我国行政管理中的常见现象。在面对行政管理中的多个目标进行协调和处理时,经常需要运用博弈论进行求解,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博弈论的滥用或者狭隘理解,使得博弈过程和结果都陷入一种空想的状态。主要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在运用博弈论的变量矩阵和函数进行求解时,需要使用代数或者实数,进而需要一些特例的支撑.使得博弈过程陷入纯数学的复杂运算,结果也没有代表性;二是求取的结果大多是纳什均衡解,这是建立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一种求解,而行政管理的主客体双方必然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所以纳什均衡解未必适用。为此,本文拟创新研究方法,借鉴国际上关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海萨尼博弈转换法,求取更准确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同时借鉴微观经济学的图示法,运用坐标图表达目标之间的博弈。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行政管理目标博弈的一般规律,建立起基本模型,有益于所有此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一、行政管理目标博弈的现象实质

我国行政部门按照分工安排,承担着与自身职能相关的很多管理事权,决定了多目标并存的现象。在总体目标协调的同时,必然会有管理目标构成冲突,降低总体的管理效能。行政部门面对冲突性目标,需要根据不同形势和自身条件,区别目标之间的重与轻、急与缓、大与小、先与后,进行相应的管理方案的规划。这个过程,就是行政管理的目标博弈。

目标博弈现象存在两个相关性:一是和行政部门的职能属性密切相关。我国行政部门的分工主要依据其职能属性,也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和国家授权,与部门职能相关的一揽子管理事务都要全面负责。这样的归口管理,使得所有工作环节、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都按职能属性来归类,而不是按流程分工来归类。即使不同的管理目标之间存在冲突,也必须由一个部门负责。所以,目标博弈主要取决于职能的不同,并非流程的不同。二是和行政主客体的地位密切相关。固然,在管理事务的顺序选择上,行政部门似乎占据主动。但是在以信息的掌握程度为出发点、以收益的分享程度为归宿的理论语境中,行政的主客体地位会形成微妙的博弈关系。行政客体具有高度的能动性,会根据行政部门的策略调整其行为,同样地行政部门也会根据行政客体的策略进行调整,这样的博弈使行政管理的目标体系必须兼顾两方面因素,具有双重性。所以,目标博弈是由行政主客体之间的博弈所决定并转化过来的表现形式。

透过现象看实质。行政管理的目标取决于职能,是固定的,不可更替的。对于目标博弈,不可能通过改变目标来解决,而应该在管理方法上寻求解决。需要解决的内容包括:处理好目标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的可衡量程度,发现目标的总体效能,寻求目标比例的合理配置。简而言之,就是目标的识别和规划。所以目标博弈的实质,就是两种关系:模糊——识别、冲突——规划。前者是认识问题,后者是方法问题,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科学理论,就是博弈论。

二、行政管理目标博弈的理论认识

目前,博弈论作为解决博弈问题的主要理论武器,在各个领域中得以广泛运用并取得实践的成功,对于行政管理的尝试和收获也不胜枚举。国际上,对博弈论的认识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在解决不同类型的博弈问题时有其鲜明的理论分工,这个过程凝聚了许多世界级精英学者的努力。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是博弈论的开创人,而纳什对于博弈均衡的研究,构建了所有问题解决的方法论基础,泽尔滕、海萨尼、梯若尔等解决了不同类型的博弈均衡。到目前,现代博弈论已经覆盖所有决策领域,并且建立了各种矩阵表述、函数运算和博弈树模型,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双变量矩阵表述:

该矩阵式清晰地表述了博弈的三个核心要素:局中人数量、策略S、收益U。画线单元格中的两个变量U1(S11,S21)与U2(S11,S21)表示当局中人l选择策略S11及局中人2选择策略S21时,局中人1的收益为Ul(S11,S21),局中人2的收益为U2(Sll,S21)。其余类推。采用画线法就可以求出纳什均衡。目前多数研究都采用这一矩阵式作为依据。

但是,在运用博弈论解决行政管理的目标冲突时,非常容易陷入误区。正如开篇所云,可能运用特例而缺少代表性,止步于一事一解,却不能提供一种通用模型;或者理想化地求取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纳什均衡解,忽略了可能出现信息的不对称,更忽略了多阶段博弈信息和收益的波动。

行政管理是一类不同于其他管理的人类公共实践,自然也存在特殊的规律认识。要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就应当充分剖析行政管理的目标博弈的内在特点,为开展博弈论求解提供最可行的方法。

(一)多目标可以转化为双目标

行政管理在职能范围内,目标细分下来有很多,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可以转化为双目标。行政管理的目标再多,从博弈的角度来说只有两种,一是有利于自身的目标,一是有利于行政客体的目标。而且根据运筹学的多目标规划理论,再多的目标都可以通过线性加权的方式,转化为容易求解的双目标。所以,目标博弈可以简化为经典的双变量博弈。

(二)目标博弈引入了外部性

如前所析,目标博弈其实是由行政主客体之间的博弈转化而来,所以在求取博弈均衡解时,应当注意目标之间利益的不同归宿。从博弈的角度看,必然有一个目标是维护行政客体的利益的。

(三)行政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体现在行政管理中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包括政务公开、新闻宣传、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完善的管理制度、违规情报的掌握、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等等。在运用博弈论对行政管理问题求解时,容易假想为完全信息条件:即假定行政主客体双方知根知底,作出了“一二三同时出牌”的理想约定。这样求得的纳什博弈解结论当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因为决策时差、制度更新、信息化平台、保密纪律以及社会诚信等原因,我国行政管理中的信息双向公开程度并不高,行政主客体经常互不了解,经常信息不对称。对于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国际学界通常采用海萨尼转换法,求取更复杂的贝叶斯纳什均衡。

(四)行政部门在内外两方面的管理策略有很大差异

一般情况下,行政管理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成对外管理和对内管理。为了行使部门职能而开展的管理活动,通常被称作行政业务,属于对外管理。而那些为了内部事务运转和保障业务而开展的管理活动,通常被称作综合保障事务,属于对内管理。两方面的行政主客体有巨大差别,相应地在管理目标方面,信息程度和策略选择也不一样。

(五)目标博弈在不同阶段的策略和收益是变化的

行政主客体之间的信息对称程度是经常变化的。特别是在博弈过程中,随着利益导向,信息的占有不断变化,双方的策略也相应变化。转化为目标博弈,其目标效能也着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应当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六)绩效管理可以对目标效能进行定量比例

根据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行政管理不论多么复杂,一定存在可行的目标,也存在与目标配套的最优效能。双目标情况下的目标效能就是两个目标的总效能。进一步可以通过绩效管理对目标效能进行定量。所谓定量,除了人为设定的指标或数据,还可以用比例关系表示达到目标的程度,即以目标的最优效能为参照系,相应地产生三种比例关系:一是完成目标程度的比例关系;二是完成一个目标过程中投入和绩效的比例关系;三是在某项管理的不同目标之间,其投入存在的比例关系(反比例),以及其绩效存在的比例关系(正比例或反比例)。有了定量和比例,就为目标博弈提供了分析的载体。

三、行政管理目标博弈的均衡解及规律

根据对行政管理目标博弈的特点分析,我们尝试求得其博弈均衡解,并取得变化的规律。在这里我们采用海萨尼转换法,求取不完全信息下的贝叶斯纳什均衡。为了推论方便,先要明确博弈双方亦即双目标的策略定位。目标都是由职能决定的,职能又来自于法律规定。一个完整的法规体系,必然对于行政管理主客体都是适用的。这样,我们可以按照博弈双方对法规的不同遵从态度来对博弈策略进行归纳。行政部门作为法规的执行者,其策略有两种:一是对违反法规行为的惩罚措施,简称惩罚;一是鼓励遵从法规行为的预防措施,简称预防。

由于这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必然存在信息的相对占有者和策略的相对主动方,必须先予明确。行政管理在对内对外管理两方面,信息程度和策略选择完全不一样。对外管理中,行政部门作为执行法规者,充分占有信息甚至垄断信息,策略方面也是主动方;而对内管理则相反,行政客体是内部人员,掌握所有行政信息的同时还有很多私人信息(比如对制度缺陷的了解),策略上成为主动方。在这里的博弈过程中,我们采用例证法,分析对外管理中的博弈。

行政部门作为信息的垄断者,可以选择惩罚或是预防的不同策略,而行政客体必须考虑行政部门选择的各种概率,实现自身期望收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类型依存的策略组合。我们可以假设投入和收益一致,假设行政管理惩罚投入的高成本为3,低成本为l,预防投入无成本;行政客体投入相同,但是不知道行政部门的信息。建立以下双变量矩阵开展分析。

通过海萨尼转换法,可以求得两组贝叶斯纳什均衡解(每列最大数值),如表中画线所示:一是[(预防,惩罚),不遵从],即行政部门高成本时选择预防,低成本时选择惩罚,而行政客体总是不遵从。二是[(预防,预防),遵从],即行政部门总是选择预防,而行政客体遵从。之所以有两组解,是因为任何不完全信息中都含有信息的对称可能,第二组解正是传统的纳什均衡解,反映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结果,而第一组却是新解,反映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结果。如果将不遵从视为博弈的意愿,那么行政客体对于行政部门的管理选择总是争取有利自身的博弈,而对于预防策略则总是遵从。

在此基础上,行政主客体的博弈可以转化为两个目标的博弈,即惩罚投入和预防投入的博弈。可以看出,惩罚投入与博弈中的行政部门收益正相关,而预防投入与博弈中的行政客体收益正相关。通过博弈推论,可以发现信息、策略和收益存在两种比例关系:一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惩罚投入与预防投入呈现此消彼长的反比例关系,也就是零和博弈;一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惩罚投入与预防投入呈现相互促进的正比例关系,也就是正和博弈。在行政管理的目标博弈过程中,会随着信息对称程度的变化,在两种博弈类型之间切换。行政部门追求着目标效能的最大化,应对努力追求更多的正和博弈,避免零和博弈。这就是目标博弈的一般规律。

四、行政管理目标博弈的基本模型

博弈论固然是解决目标博弈问题的良方,但主要还是适用于特定案例,需要数据的支撑。笔者所思所想的,是能否利用行政管理的具体特点以及其目标博弈的一般规律,建立一种基本模型,通用于所有问题的直观认识和快速解决。微观经济学的图示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借鉴。比如一般均衡原理中直观的坐标图,给我们解释可量化的抽象问题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视角。具体到目标效能问题,如果把目标的过程和结果模糊理解成经济学的成本和收益,就可以在坐标图上进行线性图示,如果把各个目标的效能理解成经济总收益,可以直观地计算封闭图形的面积。至于目标博弈,我们可以参考消费者选择理论,将行政部门对不同目标的态度用“选择一替代效应”进行图示,说明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上,用边际替代率说明目标之间的依存程度。

建立目标博弈模型的方法如下:第一步,我们假设博弈的双目标为x、y,以此为轴建立坐标图,将利于行政部门的目标即惩罚投入作为x轴,将利于行政客体的目标即预防投入作为y轴,并假设目标的最大效能为无限。第二步,我们假设一个管理规划,在图中用p表示,p所对应x轴、y轴的点分别为a、b,表示在这个管理规划下完成两个目标的各自比例。第三步,我们已经确定了双目标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用Oa线段乘以Ob线段得出的面积衡量两个目标的总体效能。第四步,我们假设有多个管理规划,即p1、p2、p3……,既可以直接用多目标规划的模糊点法判断更优效能,也可以精确地比较矩形Oapb的面积,来求取更优效能。第五步,考虑行政管理在内外两方面的信息、策略完全不一样,分别画出两个坐标图,这就是目标博弈的两个基本模型。第六步,围绕已建成的基本模型举出事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性结论。

(一)对外管理目标博弈的基本模型

在对外管理中,行政部门作为执行法规者,是信息占有者和策略主动方,必然首先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惩罚策略。但是因为信息对称程度发生着变化,行政客体的依存策略也在变化,博弈类型在正和与零和两个阶段切换,从而使得两个目标的效能组合处于波动状态,表现为以下的基本模型。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管理方案p点组成的线段呈现一种波浪式的走势,线段上的几个拐点尤为重要,用p1、p2、p3、p4……pn标示,体现了信息程度的变化。假设有一个基本管理方案p1,其惩罚投入为a1,对应的预防成效为b1,目标总体效能为矩形Oapb的面积。行政部门选择加大惩罚力度的管理方案,从P1点到p2点是一段正和博弈,博弈双方的信息充分对称,惩罚所造成的威慑效应得以发挥,惩罚和预防的成效同步增长,矩形Oapb的面积即目标总体效能成倍扩大。但是到达p2点后转为零和博弈,信息不能对称,威慑效应无法发挥,惩罚投入在增加,但同时预防成效却在降低。图中的px点是一个虚拟点,表示P1 p2线段的延长线。在p3管理方案下,目标总体效能损耗掉了一个三角形p2 Px p3的面积。此后随着信息的重新对称,又开始一个波浪式循环。

在这个波浪式的模型里,信息的充分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关系到惩罚的威慑效应能否发挥,也即关系着惩罚和预防两个目标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还是此消彼长。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很多对外管理的目标博弈现象,比如公安部门的治安惩处——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监管部门的查处违规——维护市场秩序,税务部门的查处逃税——综合治税,海关部门的缉私——预防走私,等等。这里以海关部门的目标博弈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这个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海关在缉私策略上的选择。也就是说,海关虽然重视缉私和预防走私两个目标,但在实践中却总是以缉私为主。所有海关都主动出击,将办大案、查要案、摧窝案作为自身的工作追求,因为这样能保证目标效能始终处在最大化的趋势。当然,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威慑效应充分发挥,预防走私成效同步提升;而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威慑效应不能充分发挥,缉私越多,反而标志着预防走私成效的削弱。正如模型中所体现的,目标效能出现了大量的无谓损耗,这是主动缉私策略应当注意避免的。

之所以出现目标效能损耗,是因为信息衰减、不对称造成的,说明在一段高效工作后,海关的政务公开和新闻宣传出现滞后,或者对走私者翻新的走私手段没有掌握,或者侦缉方法老套,使得缉私虽然保持成效,但漏网之鱼也在趋多,预防走私不到位。这种情况必须要到p3拐点才能扭转。

由此得出结论,海关将缉私作为目标冲突的主动解决策略固然正确,但也应当提升“信息缉私”的精细化水平,避免那种盲目出击的粗放式缉私。由此有建议:可以建立案件信息披露、专题案件警戒式宣传机制,提高案件震慑效应;也可以加强走私情报的分析经营,对于新型手法的走私行为,即使案值小也应及时扼制,防范信息不对称程度扩大;还应当不断创新侦缉方法,完善缉私执法制度,堵住走私者的可乘空间。这样,双目标的总体效能将更多地处在上升趋势。这个结论对其他行政部门同样适用,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应保持管理信息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公开。

(二)对内管理目标博弈的基本模型

在对内管理中,行政客体是内部人员,甚至是目标博弈的决策人员或参与人员。所以,对内管理的目标博弈也就是“公私博弈”,行政部门在信息和策略上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行政客体不仅熟悉内部制度,而且有很多属于自身的私人信息,如果选择违规也会有非常强的隐蔽性,所以在博弈中成为信息占有者和策略主动者。行政部门只能是信息寻找者和策略依存者,在惩罚两个目标中,必然选择以预防为主的策略。事实如此,如果采取惩罚措施,即使力度很大,也很难全部发现和彻底消灭违规现象,其威慑效应只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得以发挥;而通过预防,可以产生疏导效应,削弱行政客体的违规动机和利益空间,减少违规现象。这样的目标博弈呈现一种竖式的波动。

管理方案p点组成的线段呈现弹簧状的走势,其中也有很多拐点,用Pi、p2、p3、p4……pn标示,代表着双目标在零和博弈与正和博弈之间的切换。因为对内管理是所有行政部门的应有之义,不存在起点或终点,我们可以从p点组成的线段中任选一个管理方案,重点观察其处在右斜上线段(比如Pi点到p2点),还是处在左斜上线段(比如p2点到p3点)。当管理方案在P1点到p2点时,行政部门在保持预防力度的同时,也注重惩罚,疏导效应和威慑效应同时发挥,两个目标形成信息对称下的良性互动,目标总体效能(矩形Oapb的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到p2点后,出现了信息不对称,惩罚力度削弱,预防向更好成效上升,两个目标出现一弱一强的零和博弈,目标总体效能出现了损耗(即三角形p2pxp3的面积)。这种情况持续到p3点才会转折,并进入下一个循环。

在这个弹簧式的模型里,信息的充分与否也是关键,关系到惩罚的威慑效应和预防的疏导效应能否形成互动。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很多对内管理的目标博弈现象,特别是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的目标博弈。下面以此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惩治腐败用于弹簧式模型,和缉私用于波浪式模型一样,都存在目标效能损耗的情况。但两种损耗的实质并不一样。缉私模型中,惩罚策略是主动策略,目标效能的损耗是被动的,是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而在惩治腐败模型中,预防策略才是主动策略,目标效能的损耗是主动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这就需要回到行政部门反腐倡廉的工作实践中找原因。所谓反腐倡廉,必然包含两个目标: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前者是对腐败行为的查找惩罚,后者是对腐败风险的控制约束。目前,各级行政部门在要求“惩防并举”的同时,特别强调“注重预防”。在队伍建设规划中,廉洁是最重要的追求,也即“保一方平安”,不能出腐败问题。因此,行政部门都将预防腐败作为第一要务,设置了“在单位考核中廉政违纪一票否决”、责任分析和追究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对廉政违纪畏之如虎,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不愿去发现腐败案件,即使出现案件,也有捂盖子、遮掩护短、大事化小的想法,以保证预防腐败的太平假象。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双目标的总体效能,更大的危害还在于纵容了腐败,如果成为风气,势必使预防腐败变为空谈,出现模型中p2点到Pi点斜下方的逆行,形成相互拖累的负和博弈,两个目标效能都有归零的危险,表现为实践,就是大面积塌方。

因此,在这样一个复合博弈的模型以及实践中,绝对的预防腐败是不可靠的,必须配套开展腐败案件的查处。查处腐败应当在信息对称情况下开展,也就是说必须根据腐败情节,应查尽查,责罚相当,才能使震慑效应和疏导效应发生共鸣。当前,上到中央下到地方,都在开展暴风骤雨般的反腐败,打掉了一批“老虎”和“苍蝇”。事实证明,不仅没有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弘扬了正能量,赢得了民心,澄清了风纪,震慑了不法分子,使得预防腐败更好开展,反腐倡廉的目标效能充分提高。所以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大可不必讳疾忌医,在预防腐败的同时,更应该着力查发内部的腐败案件,保护肌体健康。对于主动发现查处腐败案件并纠错的,其单位和领导者还应给予表彰,这样才能弘扬与腐败违纪行为作斗争的正气。

行政管理的目标博弈是一个难题。本文采取步步为营、解剖麻雀的思路展开分析,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研究方法,创新建立了两个基本模型,解释了内在规律和案例表现,提出了扩大目标总体效能的结论。对于目标博弈,应当分析其信息对称、策略选择和收益分配,如果是对外管理,应当在注重惩罚的同时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如果是对内管理,应当在预防的同时坚决查办违规案件。希望本文能对更多学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郭永泉

行政反腐败管理论文 篇3:

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事业与社会事业高速发展,会计监督日益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它不但涉及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还涉及职工个人利益,只有加强会计监督,才能处理好三者的相互关系。因此,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殊性入手,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并提出策略建议,助力行政事业单位优化会计监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会计监督;策略建议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逐渐开展财务转型工作,尤其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的会计规范,怎样做好会计工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正常运转,这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任务。而在财务实践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就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特殊性是由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业务活动相对简单,资金的来源和流向都是固定的,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特殊性包括: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同时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方案,考虑预算结余以及使用资金的配比政策等的影响,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其他信息需要;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具备综合性,且在国家法规与财经纪律的约束下具有强制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没有利润来源的,只执行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所以其会计报表比较简单,主要涵盖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加上会计监督依附于会计核算而存在,因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强制性决定着拒绝、谎报、隐匿等情况均属于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充分凸显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就是按照国家方针、政策、财政财务制度等监督自身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过程和结果,目的在于保证正确执行预算。加强会计监督,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至关重要,能有效避免腐败、舞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推动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加强会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法定的义务。《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自身会计监督制度,所以加强会计监督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二是加强会计监督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处理好国家、自身及职工个人的利益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依托国家财政拨付、单位增收资金等开展业务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承担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所以加强会计监督不但是对法律负责,更是对自身经济效益负责,只有结合经济活动与会计监督,才能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三是加强会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的需要。现阶段,社会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依旧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内控制度低效甚至失效的问题,一些单位尽管建立起相应制度,但制度执行不力,时常发生会计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等现象,阻碍单位有序开展会计工作。而会计监督能规范单位会计行为,避免会计工作的舞弊、差错,避免管理失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开展会计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策略建议

3.1相关部门发挥作用,协调会计监督管理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相关部门的协调性,这是加强会计监督的基础保证。在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有机结合办公室和财务科室的工作优势,协调内部会计监督管理。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在工作中要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开展内部监督协调工作,合理分配工作内容, 大力宣传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而財务科室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会计专业作用,对各个部门开展会计监督和实际工作的培训,在专业范围内不断优化各部门会计监督的内容和形式,简化会计监督工作,提高会计监督的整体效率。通过发挥这两个部门联合工作的优势与作用,就能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提供重要保证。

3.2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坚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会计监督。一是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配备具备资格与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依托培训、评价、定期分析案例、轮岗机制等,增进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三是有机结合单位特征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工作,因为每一个单位的情况是有差异的,一味实施条框式管理会对审计部门的发展形成束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配合外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与其保持密切联系,同时接受其他审计机构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做好这四方面工作,才能持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从预算、政府采购、收支、合同管理、资产以及建设项目等方面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不相容的岗位、归口管理、内部授权审批、财产保护、预算控制、公开单据与会计信息等一系列有效的、科学的内部控制方式,确保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出会计监督的作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3.3完善外部监督制度,提高会计监督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在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完善外部监督制度,以便提高会计监督效果。为更好地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单位必须加大惩罚非法行为的力度。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好几点主要的工作,包括:一是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的要求,全面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同时设立完善的举报制度;二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中介与国家审计机关的成果,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和社会审计中介、国家审计机关等的相互配合,密切交流,依托外部审计成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平与效率;三是在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同时健全评估、分析、检查体系,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外部的有机结合,提高监督效果。另外,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应针对会计监督构建起会计数据信息化体系,同时配合保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有效而及时地查漏补缺,使会计数据处于精确的、安全保密的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按照自身情况不断完善有差异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尽可能规避问题,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3.4建立配套运行机制,优化单位会计监督

有效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充分体现出中央惩治贪污腐败的立场,抓大不放小。大的贪污腐败基本上都体现在贪污受贿、承揽工程等方面,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领导干部以公务活动为借口,利用财政资金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也属于中央严厉打击的范畴。这一系列小事一般只发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且知情人、数额不一定巨大,很难被察觉,只是时间一长极可能把小贪变成大贪,加上财政资金是为满足服务人民的需求的,坚决不能沦为个人以权谋私的工具。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上想办法、动脑筋,建立会计监督的配套运行机制,更好地运行会计监督机制,发挥出监督职能,优化单位会计监督。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应针对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由监管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努力,强化制度的优化设计,完善建立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会计监督制度,并建立配套运行机制,提高执行效力。一是在执行会计监督制度时要保证各部门严格遵循制度,使监督的主体和对象均对会计监督制度形成敬畏之心;二是在单位各项考核里全面贯彻落实会计监督结果,将其纳入职工评价体系,惩戒落后分子、奖励先进,把它作为提拔干部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三是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完善会计监督配套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制度的作用。

3.5打造会计监督队伍,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会计监督工作的整体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只有加强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守则,才有助于发挥会計监督职能,遏制源头腐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监督队伍,提高会计监督整体水平。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接受业务培训,增强其执行财经法规的意识、责任感,在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分析能力、参与管理决策的能力,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不被侵犯,高效利用财政资金。同时,针对会计人员采取轮岗制度,这是加强会计监督的另一有效方法。具体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定期实施岗位轮换,促使所有会计人员均有效掌握各个岗位的流程,经常清点单位财政资金状况,预防发生贪污腐败现象,同时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他们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加强会计监督的新思路、新想法。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针对会计人员职业前景不明、进步空间小、认识自身岗位存在偏差等造成其工作懈怠、缺乏创新进取意识的因素,科学建立培养机制、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帮助他们正确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落实会计诚信建设工作;组织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加强交流、研讨,在相互学习中不断进步、提升;强化会计人员认识自身的监管职能,从过去单纯的会计核算人员转变成会计管理人员,以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前提,主动思考转型,充分发挥自身的会计监督职能,持续提高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水平。

4结语

有效的、科学的会计监督是持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充分认识会计的特殊性,提高对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视度,探索更多策略行之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才能不断强化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水平,增强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单位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33):139140.

[2]单志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方法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12):57.

[3]孙海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249.

[4]孙海曼.新常态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5,(10):91+93.

作者简介:陈绪婷,女,广西北海人,研究生在读,广西财经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与会计。

作者:李彩花

上一篇:电商系网络银行论文下一篇:畜牧业财政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