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 篇1:

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动策略

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促使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产生持续学习欲望与热情的决定性情感因素。可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下,我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策略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紧抓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

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尚不完善,他们以形象认知为主,同时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趣味故事或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入手:

1.趣味故事抓兴趣点

为了契合小学生形象认知的口味,小学语文教材优选了许多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诸如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历史故事《孔子拜师》以及科普故事《奇怪的大石头》等等。这些课文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吸引孩子们深入语文学习和探索中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用问题来抓住好奇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契机,也是抓住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方式。试想语文教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然后就是背诵和默写,那同学们还有学下去的欲望吗?为了吸引孩子们深入学习,我们就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设置问题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牵引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

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笔者就通过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①这篇写景文有怎样的鲜明特点?②本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从哪些角度重点描写?假如没有这些问题的启发,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不能抓住这些隐藏的知识细节,也就无法学到相应的游记写作技巧。

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调动其学习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通常局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此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仅仅将学生作为储存语文知识点的容器,致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学习效果自然也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鉴于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时,应当适当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相信,这不失为有效调动与诱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突破口。对此,我感受颇深。如,“朱”、“珠”、“蛛”、“株”这四个汉字由于同音,而一年级的学生辨别意识又较差,因此经常出现混淆、错用、乱用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带领学生制作“朱”字卡片,另外再制作“虫”、“木”及“王”这三个部首的卡片;随后,三个学生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以“朱”字主体再任意搭配“虫”、“王”、“木”组成一个新的汉字,其余两名学生需要快速反应,说出所组新字的正确发音、词语搭配等。这一学习模式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维持与保护;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于这四个汉字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了,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也很少再出现错用的现象。这表明,采用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所学具体知识点的轻松认知与熟练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带领学生深入多媒体创设的学习情境,诱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平铺直叙的语文教学形式通常持有强烈的排斥及抵触情绪,更倾向于也更愿意融入到五光十色、好玩有趣的真实教学情景之中。

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创设一个兼具趣味性与直观性的良好学习情境,从而保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诱发与调动,并进而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

四、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游戏,保护其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一年级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鉴于学生的这一主观心理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将特定的游戏形式融入到具体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这既可以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还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如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词语基础之后,我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词语接龙”游戏,如,高兴——兴奋——奋不顾身——身体——体内——内心等等。这样一来,一是活跃了课堂氛围,达到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二是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观因素,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这样才能在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与调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具效率与质量。

作者:李世红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 篇2:

谈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学生;人物;环境;生活

中学现代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我是从下面几点着手进行的。

一、抓住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内外联想,激发情感文学是再现的艺术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散文中的人物更带有原型的明显痕迹。教学中教师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学生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我教这一课,就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亲的真切感、亲昵感去体会父爱。我引导学生说,你们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父爱往往用行动而不用语言,作为子女的一般不易感受得到。

二、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深切体会

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大概是作者承认日本战胜俄国吧。学生很有兴趣地看书揣摩,然后纷纷说不是,是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狂妄自大的口气,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考及格分便不是中国人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但也有的说不一定,说不定也会随大溜拍掌欢呼,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那时的中国有不少人精神还麻木啊。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表明什么,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表明作者觉悟早,是个爱国者。

三、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吸引他们去领略

小说《孔乙己》刻画了一个心理变态和性格扭曲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针对孔乙己一生置身于人们笑声中的性格悲剧,上课伊始,利用学生都懂的生活常识导入对课文的讲析。我说,同学们,一个思维正常、精神健全的人一旦被人嘲弄时会恼羞成怒,当即还击。平时,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傻子、精神病人被人取笑逗乐时,他非但不恼怒,还说些令人发笑的话,这是他们生理上有毛病,性格变了型。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孔乙己,他生理没毛病,不疯也不傻,可是常被人耍笑戏弄,这是什么造成的?请大家看鲁迅是怎样揭示这一问题的,他笔下的孔乙己是个什么形象?这个新奇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听讲,思考。课文讲析完,学生顺理成章地认识到,孔乙己这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读书人,落到被耍笑、被冷落、被侮辱的境地,完全是封建文化毒害了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观念毁灭了他,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他的一生是充满笑声的悲剧。这样用学生熟知的常理与课文的情理相沟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作者:李淑娟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 篇3:

调动学生情感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中学语文课多是文学篇章,而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作品中的某种生活和学生的某种生活相似或相通时,教师恰当一点拨,就会产生情感对流,形成畅所欲言的态势。我是从下面几点着手进行的。

一、抓住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内外联想,激发情感文学是再现的艺术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散文中的人物更带有原型的明显痕迹。教学中教师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学生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我教这一课,就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亲真切感、亲昵感去体会父爱。我引导学生说,你们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父爱往往用行动而不用语言,作为子女的一般不易感受的到。我接着引导,你们感受到过深沉的父爱吗?比如送你们上学,半夜送你们上医院等等?这一问,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纷纷谈论起自己的父亲如何如何爱自己,不怕累不怕苦等。我再问,那么你对自己的父亲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又踊跃发言。然后我顺势转入课文,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在文中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

二、抓住课文中的特定情景诱发学生去深切体会

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大概是作者承认日本战胜俄国吧。学生很有兴趣的看书揣摩,然后纷纷说不是,是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狂妄自大的口气,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考及格分便不是中国人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但也有的说不一定,说不定也会随大溜拍掌欢呼,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那时的中国有不少人精神还麻木啊。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表明什么,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表明作者觉悟早,是个爱国者。

三、借助课文优美的自然环境来感染学生

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大自然赐予的秀丽画卷。它们或险峻奇绝,或秀丽柔和,或激越壮阔,或娇小妩媚,或幽邃飘渺,或清新淡雅。从红叶漫山的香山之秋到晴暖温馨的济南之冬,从奔腾不息的长江三峡到恬静素雅的西沙风光 ,从洞泉两奇的金华双龙洞到 山清水秀的杭州西子湖,无不显示出大自然的美。还有哪些更能给人以美感的巧夺天工的人间杰作。古朴典雅的故宫,壮丽华贵的凡尔赛宫,雄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的中山陵,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艺,无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启迪。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分析、讨论,把学生引入绝妙的佳境之中,充分的去感染学生,就能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进而点燃起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四、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吸引他们去领略小说

《孔乙己》刻画了一个心理变态和性格扭曲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针对孔乙己一生置身于人们笑声中的性格悲剧,上课伊始,利用学生都懂的生活常识导入对课文的讲析。我说,同学们,一个思维正常、精神健全的人一旦被人嘲弄时会恼羞成怒,当即还击。平时,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傻子、精神病人被人取笑逗乐时,他非但不恼怒,还说些令人发笑的话,这是他们生理上有毛病,性格变了型。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孔乙己,他生理没毛病,不疯也不傻,可是常被人耍笑戏弄,这是什么造成的?请大家看鲁迅是怎样揭示这一问题的,他笔下的孔乙己是个什么形象?这个新奇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听讲,思考。课文讲析完,学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孔乙己这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读书人,落到被耍笑、被冷落、被侮辱的境地,完全是封建文化毒害了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观念毁灭了他,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他的一生是充满笑声的悲剧。这样用学生熟知的常理与课文的情理相沟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语文课应该是课文作者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课,如果我们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作者:庾立志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下一篇:案例教学网络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