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论文

2022-04-21

摘要:稠油的集输处理主要表现为两大难题:一是由于稠油不流动或流动性差,集输困难;二是原油集输进入处理站场后,破乳脱水为合格原油难度较大。本文针对塔河油田的稠油特性对稠油的集输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于塔河稠油油藏开发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期望解决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难题,为稠油集输处理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论文 篇1:

兵器科技促进油气田民爆器材创新发展

摘 要:兵器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包含了弹药技术等5个专业技术领域和燃烧与爆轰学、含能材料技术、防护技术、弹道学、兵器信息技術、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兵器基础技术7个基础性支撑技术领域。近年来该学科领域取得了许多技术成果。油气田用民爆器材作为一个技术应用领域,其发展尤其离不开兵器科学与技术的“滋养”,借鉴吸收当代兵器科学技术成果,是促进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创新,推动油气田用民爆器材向更先进、更可靠、更有效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油气田 民爆器材 创新 兵器科学与技术 成果

兵器科学技术是以兵器工程技术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兵器科学技术的研究内涵是指各类兵器的构造原理、战术技术性能以及在兵器方案选择、论证、工程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储存、维修过程中需要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新概念、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型元器件和新装置等。兵器科学技术的范围即学科构成包括装甲兵器技术、身管兵器技术、制导兵器技术、弹药技术、水中兵器技术5个专业技术领域和燃烧与爆轰学、含能材料技术、防护技术、弹道学、兵器信息技术、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兵器基础技术7个基础性支撑技术领域[1-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通常是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用于军事和战争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兵器科学技术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时代特色的现代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它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特点及发展需求

油气田勘探、测试、生产等上游产业领域都离不开射孔弹、压裂弹、切割弹、震源药柱、雷管、导爆索、桥塞药柱等民爆器材。油气田用民爆作业由于在特定的油气井中进行,油气井筒空间有限,水下深度深(地下数百米至数千米),环境温度高(数十度至260 ℃),充满各种物性的井液[4]。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爆破,要求爆破器材设计制造非常精细,结构严密,可靠度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

(1)油气田用民爆作业一般在特定的套管井筒或裸眼井中进行,空间有限。API标准的套管规格有:4-1/2″、5″、5-1/2″、6-5/8″、7″、7-5/8″、8-5/8″、9-5/8″、10-3/4″、11-3/4″、13-3/8″、16″、18-5/8″、20″。

(2)油气田用民爆作业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中进行。陆上油井井场,高空有高压电缆线,地面有各种施工设备,常伴有感应电流、杂散电流、射频电流等,安全性要求很高。海上油气田的油气井爆破施工是在固定式钻井平台、自升式平台或半潜式钻井平台上进行,其作业环境更受限制,施工要求更加严格[5]。

(3)油气田用民爆器材要求良好的耐压耐温性能。目前,世界上最深的井是位于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CY一3)科拉3井,井深12 260 m。油气井最大压力可达140 MPa,最高温度可达250 ℃,这就要求高温高压下的民爆器材的热安定性、发火感度、燃烧爆炸性能能够达到使用要求。

(4)油气田用民爆器材要求良好密封、绝缘性能。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向超深井、水平井、海洋油气田发展。对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深井温度可达260 ℃以上,压力可达172 MPa以上。

2 弹药技术促进射孔弹类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创新

我国弹药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底排/火箭增程弹、激光半主动末制导炮弹、非致命杀伤弹药、弹药信息化、弹药射击精度、弹药威力、引信技術、火工品技术等方面。总体上弹药性能处于20世纪90年代水平,其中底排增程技术、弹道修正技术、穿破甲弹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6]。

弹药技术所涉及的爆破性能、聚能效应、弹丸倾彻特性等有关技术均已融合入油气田用民爆器材的研发过程中。比如震源药柱、压裂弹、整形弹、爆松弹、尾声弹、射孔弹、切割弹、穿孔弹等油气田用民爆器材均是弹药技术吸收转化的范例。

弹药技术在成型装药技术方面,有关射流(JET)装药、爆炸成型弹丸(EFP)装药、高速杆式射流(JPG)装药、K装药、分离式装药、多功能装药、多药型罩装药、活性材料药型罩装药和W装药等技术,均能对有关民爆器材研发有所启发。尤其稀土合金纵火、活性材料药型罩等技术应当吸收转化为油气田活性射孔、多功能射孔概念的民爆器材上。另外,模块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也应当贯彻到油气田用民爆器材的设计研发过程中去,有利于油气田用民爆器材规模化生产,设计灵活丰富,施工服务高效,器材组织方便快捷。

3 燃烧与爆轰学促进油气田用压裂器材技术创新

燃烧与爆轰学主要进展包括:扩散火焰的理论研究、燃烧现象物理解释和化学解释的统一、炸药爆轰产物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反应流动理论、脉冲爆轰发动机研究等。

燃烧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显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努力将燃烧现象的物理解释和化学解释统一起来,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数值计算三方面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影响。在确定化学速率常数以及层流火焰速度等方面,消除理论、实验和计算之间的差异的努力都给出了新的研究成果[3]。火炸药燃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能够对压裂器材、气体发生器的设计及施工工艺产生普遍的、积极的影响,吸收燃烧学的先进成果,能够拓宽压裂器材、气体发生器等油气田用民爆器材的作用效果和适用范围,研发出具有更高燃速或更低燃速的技术产品,研发出适用于更高环境压力(60~105 MPa或更高)或更低环境压力(0~5 MPa)的技术产品。

燃烧与爆轰学有关燃烧向爆轰转换(DDT)、延迟起爆(XDT)等发展成果,对压裂器材、气体发生器等油气田用民爆器材的燃-爆转换、爆-燃转换、爆燃控制设计等有所启发,吸收转化这些先进成果,能够设计出功能更加独特、爆燃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的先进技术产品,水平井脉冲爆燃压裂技术就是包含了燃-爆转换、爆-燃转换、爆燃控制等技术的范例。

4 含能材料技术促进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创新

含能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火药、炸药、燃气发生剂、烟火药剂和火工品,有时还包括可燃军械元器件。目前习惯上称高能量密度物质(HEDM)。

含能材料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低感材料、钝感炸药、量子化学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炸药量子化学、新概念与新结构的发射装药、运用发射药燃面和燃速的调控技术、含能材料制备工艺等方面[1-2]。

含能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发射药、炸药和推进剂在组成上的差别将缩小,并向由黏合剂、高能添加剂和性能添加剂组成的复合型含能材料方向发展;含能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仍然是提高能量及其利用率。

近年来,制备的CL-20(HNIW)、DNTF、AND、TNAZ和正在制备的八硝基立方烷、N5+等高能量密度材料其性能显著提升,但由于成本原因不能用于民爆器材。

目前油气田用民爆器材常用的耐热炸药有HNS、PYX及其高聚物炸药,存在能量不足,尤其在高温下能量下降明显(下降25%~30%)的问题。LLM-105、TATB炸药能量性能方面有优势,NONA、TACOT炸药耐高温性能(熔点分别是440 ℃、401 ℃)有优势。研发出适用于超深井的耐热炸药(温度可达260 ℃以上,时间72~120 h)依赖于单质与混合炸药研制技术,更加依赖于批量制造生产技术,制造出价格适中的工业品,就能在超深井应用的高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5]。

火药产品需要在高温高压下具有特定爆燃性能的复合火药,压力60~105 MPa或更高、温度180 ℃~260 ℃。耐温性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高压下的稳定燃烧研究缺乏研究手段和验证实验条件。

制备技术方面,火药原材料超细化技术、混合炸药的自动化熔铸、浇铸、压装工艺、火药连续、柔性制造工艺。

总之,含能材料作为油气田用民爆器材的能量来源,犹如民爆器材的血液,其产生的每一项技术成果,都将对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发展产生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5 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促进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创新

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重点开展了与兵器材料使用性能密切相关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隐身材料以及实现兵器装备产品特性的精密成型、焊接、特种加工、机械加工、精密超精密及微细加工、表面工程等研究,橡胶材料、氢化丁腈橡胶等的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1-3]。

获得发展的兵器材料有: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金属材料包括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钨合金等材料。非金属材料包括橡胶、工程塑料、陶瓷等材料。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尤其7A52、2519A装甲铝合金材料、耐热铝合金、喷射沉积高强度铝合金在油气田用民爆器材点火、传火、爆燃转换等元件设计上将有所作为。

6 兵器基础技术促进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创新

兵器基础技术包括兵器试验与测试技术、兵器可靠性技术、兵器维修性技术、兵器标准化技术、兵器计量技术等。

兵器试验与测试技术方面的进展包括微型化的存储测试系统或近场遥测系统、弹载遥测系统、兵器测试专用仪器等;兵器维修性技术方面,重点研究了基于数字样机的维修性设计、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得到初步推广应用;兵器可靠性技术方面,制订了相关的可靠性标准,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已进入装备研制工程领域。兵器标准化和兵器计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存储测试技术、虚拟试验技术等可以延伸应用于油气田用民爆器材的试验检测技术。而可靠性技术、标准化、计量技术等发展成果的吸收有助于油气田用民爆器材加快规模化、集成化方向的发展趋势。

7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最活跃,技术水平最高之一的兵器科学技术,经过学习借鉴、评估论证和延伸转化,必将引发油气田用民爆器材技术创新,延伸出更加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结构及作用效果的民爆技术,推动油气田用民爆器材向更先进、更可靠、更有效方向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兵工学会编.2008—2009年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许毅达.兵器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时代特征[J].四川兵工学报,2003(2):11-13.

[3] 张嘉浩,于立志.以科技进步促进民爆器材行业的发展[J].爆破器材,2003(6):1-4.

[4] 张双计,王玮.油气井燃烧爆破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景振禹,张双计.油气井特种爆破技术[J].工程爆破,2003(1):32-37.

[6] 龚西菊.科技创新对民爆行业的推进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5):183,197.

作者:姚元文 王宝兴

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论文 篇2:

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技术

摘要:稠油的集输处理主要表现为两大难题:一是由于稠油不流动或流动性差,集输困难;二是原油集输进入处理站场后,破乳脱水为合格原油难度较大。本文针对塔河油田的稠油特性对稠油的集输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于塔河稠油油藏开发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期望解决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难题,为稠油集输处理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重质稠油;集输处理;破乳脱水;掺稀降粘

1稠油集输处理工艺

1.1稠油单井降粘集输技术

目前常用的稠油集输方式包括:加热、掺稀加热及掺活性水加热降粘集输等。塔河油田多数油井生产重质原油,还有部分油井为超稠油。

经实验,塔河稠油在含水80%时开始由油包水型转化为水包油型乳化液,稠油粘度骤然下降,综合分析,在塔河油田不推荐采用掺活性水降粘集输工艺。

1.2稠油化学破乳脱水技术

塔河油田稠油富含胶质沥青质,粘度高、密度大,属于重质稠油,其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能强,对热不敏感,采出水矿化度高达22.0×104mg/l以上。某油样热化学沉降脱水试验结果,不同含水量稠油加入不同浓度破乳剂后脱水效果数据见下表。

室内试验表明,破乳剂对塔河油田重质稠油乳状液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及降粘作用,在加剂量120ppm、温度65℃、沉降时间6h的条件下,可使高重质稠油乳状液脱水率达到90%以上。

1.3高粘原油高效沉降罐结构优化

通过对不同结构沉降罐的分析,对沉降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

改进后主要有如下技术特点:

(1)采用T型进液管:进液总管沿罐直径方向横穿罐内,呈T型分支,分支上布有多根分液立管。

(2)集油槽、集水管与进液支管设置在相对方位。一可以使油水在罐内得到充分的自然沉降分离,二可以避免集水时油水混合物短路。

(3)设计了专用的液位调节水箱,以适应进液量的变化,并实现自动放水。

1.4高粘稠油计量技术

原油为高粘起泡原油,油气分离困难,造成油井计量精度低,传统的油气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大,不能满足塔河稠油油井计量精度要求。对高粘起泡稠油分离器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以适应稠油生产计量要求。

高粘稠油计量装置的主要技术特点为:

(1)采用旋流预分离器

分离器的进口设计为倾斜式切向管和管柱式旋流预分离器,倾斜式切向管使油气混合物在进入管柱式预分离器时有一个预分离过程,再经管柱式预分离器进行旋流离心分离,其气液分离速度高于重力分离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促进和缩短气液分离过程和时间。预分离器内设置了气体除雾伞,通过改变气体的流速和流向,使气体得到初步分离。

(2)采用布液管

该部件与旋流预分离器的底部连接部分是半圆管,其底部在轴线两侧设有两条宽15mm且通到两端的长孔,布液管分布在破泡板组的上部,并与分离器轴线垂直。

(3)设置破泡伞组

破泡板组由8块对称的斜钢板组成,分4层布置,每块板的板面上铺设了不锈钢

板網、挡泡板和气体连通管。其破泡伞组的作用为:①增大气液接触面;②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③板面与泡沫原油反复摩擦、拉伸,削弱气泡泡膜的机械强度。原油中的气泡在这三方面的作用下破泡溢出,使油气得到彻底分离。

(4)采用稳流板

设置在分离器筒体的中部,由3组板网交错组成,其作用是对液流疏导和均布,进一步消除剩余气泡,阻挡泡沫进入后部区域。

(5)设置缓冲板

该部件设置在分离器筒体后部,把分离器分割为分离室和缓冲室,缓冲板的下边留有弧形通道,使液体从底部流入液体缓冲室,板的上边高于分离室液面,把泡沫彻底阻挡在缓冲室之外。

(6)采用气体除雾器

选用标准型丝网除雾器,设置在分离器后部的分气包内,厚度为150mm,能够有效去除10μm以上的雾滴,其除雾效率达99%。

目前,这种稠油计量装置已在塔河6区、7区、8区、10区、12区推广应用。通过投产测试,装置计量误差均<±5%。其应用不仅解决了塔河油田稠油计量误差大的难题,而且实现了塔河油田稠油单井产液量和产气量的连续、自动计量及测试数据远传,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无人值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1.5多相混输泵技术

为简化工艺流程,节约投资,在距离计转站(联合站)较远的边缘井区采用了多相混输泵技术。以10-6混输站为例,该站距离三号联合站较远,若采用油气分输工艺,导致油气分离压力、井口回压均较高,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结合生产要求及外部条件,设计中采用了多相混输泵技术,油气混输进入8-3计转站,后通过该站输送至三号联合站。在混输泵的选择上,优选了适合塔河原油物性并具有耐腐蚀、防砂、抗硫、抗氯离子的高效双螺杆混输泵。

该项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系统回压及井口回压,满足了井口回压≤1.5MPa的设计要求,延长了部分稠油油井的自喷采油期;同时简化了流程,油气一起混输至计转站处理,取消了事故油罐及伴生气外输管道,油气分离、伴生气分离等功能均与计转站合建,降低了工程投资、方便了管理。

在保证混输泵稳定运行方面,通过优化工艺管道安装、配套设置变频器与进口压力连锁变频等措施,做到了混输泵进液均匀,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1.6稠油输送管道防止凝管的安全措施

塔河油田重质稠油粘度大,凝固点高,易发生凝管事故。为防止凝管事故的发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类管道的热力条件,对每一管道可能出现的不同工况进行了一一模拟,确定了每一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并根据不同的外界条件,采取了加热、保温、扫线清管等措施。在系统投运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预热措施,保证了每次投产的一次性顺利成功。

结论

根据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的生产情况,当前应用于塔河油田的稠油集输处理工艺技术主要包括:

(1)集输工艺:井口优先采用加热集输;在仅靠井口加热无法满足集输过程的水力、热力要求的超稠油井,采用掺稀油降粘集输。

(2)计量站工艺:油井靠地层压力或抽油机提升进站后,采用先进的混输泵技术将油气混合产液增压输送至计转站(联合站)。

(3)计转站工艺:采用油气密闭输送工艺,油气分离后,分输至联合站(天然气处理站)处理。

(4)联合站工艺:根据油品物性的差异,通过脱水实验,确定采用常压热化学沉降脱水或常压热化学沉降与电脱水相结合的脱水工艺;配套油罐气回收装置实现大罐密闭。

参考文献:

[1]冯叔初 郭揆常等,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2版,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5

[2]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贾超 阿依博力·贺内 王莎

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论文 篇3:

油田小井眼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一些主力油气藏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开发的中后期,伴随着小井眼井的迅速发展,小井眼井压裂技术也就随之应运而生,小井眼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油井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小井眼井压裂施工的工作原理,其次,对小井眼压裂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井眼;压裂工艺;应用

伴随着小井眼井的迅速发展,小井眼井压裂技术也就随之应运而生,小井眼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油井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说明,在井涌控制、获取岩屑、取心、电测和钻柱测试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其经济效果令人鼓舞,全球钻井费用降低幅度达30%~50%。

1小井眼井压裂施工的工作原理

扩张式封隔器压裂管柱由安全接头、水力锚、K344-95封隔器、K344-95导压喷砂封隔器、节流嘴等组成单压下层管柱或选压任意层管柱。压裂时利用整体导压喷砂器中的节流装置或下面的节流嘴产生的压力损失,使封隔器坐封并密封油套环形空间分隔油层。压裂液经喷砂口进入地层,泄压后封隔器自动解封。结合低密射孔完井及上提方式可进行多层压裂。

压缩式封隔器管柱由安全接头、水力锚、Y344-95封隔器、导压喷砂器、节流嘴等组成单压下层管柱或选压任意层管柱。其原理同上。

技术指标:扩张式封隔器管柱耐压50 MPa、耐温90℃;压缩式封隔器管柱耐压60 MPa、耐温120℃。

技术特点及先进性:通过上提一趟管柱一次施工可压裂2~3层;管柱耐温耐压高,可反循环洗井冲砂。施工安全。

2小井眼压裂技术的应用

2.1小井眼压裂施工的特点

对于套管尺寸小于或等于φ101.6 mm的小井眼,其压裂不同于常规的水力压裂,需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对压裂工艺技术特殊的要求,选择适合油田自身情况的小井眼压裂方式。

①井径小。老井侧钻后,侧钻段下入的套管外径—般是88.9 mm和101 mm,通径分别是76 mm和89 mm,但最常用的还是88.9 mm的尾管。这样,常规用的73 mm、89 mm油管,在该井眼中都无法使用,大多数工具也无法应用。

②井斜。侧钻井的生产过程,决定了这些侧钻井而成的小井眼井都是斜井。斜度从几度到60°不等,因此这些侧钻而成的小井眼井具备斜井的一切特点。

③压裂管柱尺寸必须与不同的套管、封隔器相匹配:对于Ф127 mm、Ф139.7 mm套管,目前的Ф63.5 mm 外加厚油管可以使用。在Ф127 mm、Ф139.7 mm套管尺寸的井眼,它们之间的间隙分别是18.8 mm和27.9 mm,因此,Ф127 mm、Ф139.7 mm 套管可采用油管或油套、套管注入三种方式,分层压裂可采用目前封隔器投球方式。

2.2小井眼压裂技术面临的难题

小井眼的明显特征是井眼变小,由于井眼的直径变小,这给钻井、录井、完井、测井、中途测试、射孔、试油、采油、井下作业等工作带来一系列难题,同时也给压裂工艺带来了难题,主要体现在:

①缺少配套的压裂施工管柱。小井眼的套管直径明显变小,要求压裂施工管柱的尺寸相应变小,这就限制了压裂施工管柱的尺寸,对于φ101.6 mm 和Ф114.3 mm 套管甚至更小的小井眼压裂,目前使用的Ф63.5 mm 外加厚油管压裂管柱不能使用,因此有必要研制牛产更小尺寸的压裂施工管柱。

②缺少配套的小井眼封隔器。对小井眼的压裂改造,日前常用的封隔器已不适合,必须研制适应小井眼的封隔器等工具,以满足小井眼压裂改造的要求。

2.3小井眼压裂方式的选择

常规压裂工艺中的压裂方式已比较完备,小井眼压裂工艺也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压裂方式,对这些压裂方式加以改进、优化使得其能达到小井眼压裂的要求。

①合层压裂。小井眼油层在2 500 m左右,油层胶结致密,渗透率差,需要的破裂压力很高,全井固井质量难以达到压裂施工需要的强度。套管压裂、油套环空压裂、油套合层压裂均不适用,只有采用油管压裂,且必须在油层以上卡封隔器。

②单层选压。应采取填砂+封隔器方式进行。填砂:封隔选压层以下的层位;封隔器:封隔选压层以上的层位;保护上部套管,避免因下部套管强度不够导致压裂失败。小井眼压裂环空间隙小。在喷砂嘴下部加封隔器易发生砂卡,在喷砂嘴下部不能使用封隔器。

③分层压裂(多层)。小井眼压裂中,封隔器解封、起管柱是小井眼压裂的一大难点,多层同时压裂小封隔器使用数量多,任何一个失效或遇卡将使整个压裂失败;小井眼内打捞、磨铣困难,事故严重可能导致整个井报废。需进行多层的分层压裂,可以来用填砂+封隔器的方式进行。先压最下向的层位然后用砂埋上,再压上面的层位。如果先压上面的层位,再压下面的层位,则上面压井的层位反吐易卡封隔器。

2.4油田现场应用

小井眼油水井由于套管直径小,加砂压裂容易发生砂堵现象。2008年,某油田开展小井眼压裂改造技术试验,破解了这一难题。施工成功率保持100%,压后单井平均日增产原油超过19 t。在储层改造方面,以区块为单元进行压裂地质研究,从改造角度划分了油藏储层类型,进行了地应力及裂缝形态研究,开发了适合低油层条件的低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建立了以“三小一低”为主要内容的油藏低成本压裂改造模式,确定了以高能气体压裂(HEGF)+小型加砂压裂复合改造工艺作为抑制人工裂缝纵向生长和控制高水饱油藏压后含水的有效途径,用浪潮压裂流来降低压裂作业过程中的油层伤害。在采油工艺方面,主要针对浅油层采用的Ф114.3 mm套管完井方式,进行了小井眼定向采油方式的优选,对确定的有杆泵抽油方式进行了采油工艺研究,抽油机、杆、泵的合理选择,完善了优化设计软件,开发研制、改进完善了小井眼常规配套采油工具及专用打捞工具和隔采工具14种,引进修井工具15种58套,对螺杆泵、无油管采油工艺技术等新型采油工艺进行了引进试验,为自由化地面流程,降低建设费用,开展了污水处理回注技术、抽油机井计量技术及注水井稳流量配水器的研究工作。

小井眼压裂技术在该油田增产稳产中作用发挥越来越大。据统计,2008年该油田压裂作业有效率超过70%,平均单井日增产原油超过7 t,累计增产原油超过11万 t。气井压裂同样见到明显增产效果,平均单井日增产天然气2.7万m3。

3结语

随着小井眼压裂技术在现场应用的成功,该技术也趋向于日臻成熟和完善,将成为高含水油田提液开发、难动用储量开采以及新区产量落实的有效手段,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冬梅.西南油气田清水混合压裂工艺喜获成功[J].石油 钻采工艺,2010,(3).

作者:杨慧壁,王方一,黄龙,张茜

上一篇: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论文下一篇:体验式教学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