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系统论文

2022-04-16

摘要:进入“互联网+”时代,竞争者的市场经济认知迅速提升,许多企业已通过构建或加入商业生态系统取得了一定成功。然而经济环境动荡,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决定了系统要素需适时更新得以继续适应市场,否则将招致淘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商业生态系统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生态系统论文 篇1:

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内涵研究

【摘要】近年来,对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成为公司治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重点。文章在近年来健壮性研究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壮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概念和研究意义进行了归纳,研究了健壮性与系统其它特性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开展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评估活动的参考。

【关键词】健壮性 商业生态系统 因素 分析

一、引言

健壮性又称“鲁棒性”,鲁棒性原是统计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从19世纪90年代起,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新经济的兴起,经济环境呈国际化、动态化发展趋势,经济体系运行中的“蝴蝶效应”随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系统在内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的特性维持能力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健壮性的概念逐渐引入社会经济领域。由于经济系统的健壮性问题大多是从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推广得到的,经济系统的健壮性概念与生态学领域中的健壮性概念类似,指经济系统在内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维持经济系统原有特性的能力。

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的概念最早由Marco Iansiti & Ray Levien提出,但是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目前对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具体企业所构建的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指标方面。本文试图在归纳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概念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研究健壮性的内涵。

二、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

1、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的概念

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尚没有明确的定义,正如圣菲研究所著名的数学生物学家Erica Jen所说的“每个人都对健壮性的涵义有一个直觉的认识,并且认为它对系统生存和系统特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人们只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它的不同含义”。

根据目前国内外经济学界以及企业管理学界对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所关注的范围,在本文中,可以将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的概念简单理解为:“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是指商业生态系统在受到扰动时,系统保持原有的有效性和功能的能力。”

2、健壮性概念的含义

上一小节中给出的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的概念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健壮性考察系统在三种扰动情况下的特性。第一,系统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扰动,以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商业生态系统为例,行业政策要求原有模拟系统需要向数字系统平移,由此带来了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二,系统内部构件或构件之间关系发生变化的扰动,同样以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商业生态系统为例,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自身的网络整合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属于此类扰动;第三,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即外部扰动的同时,内部构件或构件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第二层含义是健壮性包含系统两方面的能力。第一,系统处在正常状态下的抵抗力,即外部环境变化或外部企业对商业生态系统实施影响活动时,商业生态系统保持原有结构、功能的能力;第二,系统处在偏离正常状态下的恢复力,即商业生态系统受到内外部影响偏离原始状态,商业生态系统功能受到影响时,系统恢复原有功能的能力。

商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与恢复力并不经常成正相关关系,有些时候会成负相关关系。这一特性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就越低,然而这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往往较高。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但是,其恢复力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得多,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再想恢复就十分困难。这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也十分常见,例如以红桃K保健品为核心所构建的商业生态系统,曾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过辉煌的发展,但是后来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一夜之间崩溃,此生态系统就此消失。

3、研究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的意义

当今企业的竞争是通过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来实现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竞合关系、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关系构成了现代企业的主流关系,现代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成果为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但是,现有理论对如何构建强有力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产生机理和如何提高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等问题上,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尚无很好的答案。现阶段研究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有如下意义。

首先,进一步揭示商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需要。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企业研究,很好地解释了现代企业竞合关系的动因,并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商业生态系统毕竟是一类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差别,商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与其结构、状态、其他特性之间的关系,从更深层次认识商业生态系统的特性,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商业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其次,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生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企业必须通过构建或加入先进的商业生态系统以保持活力。但是,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先进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不能始终保持先进,一个微小的疏漏很可能就会导致商业生态系统的倾覆。

再次,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管制和引导的需要。区域内各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的稳定,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过度竞争,或是商业生态系统的崩溃无疑对区域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作为经济的调控者,政府有必要对所辖区域内主要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进行评估,并利用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方法干预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以保持经济系统的稳定。

4、健壮性评估方法

健壮性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一种方法是分析生态系统中价值的可持续提供能力。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外部扰动之后,生态系统中主要企业价值的持续力和恢复力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健壮性的重要指标。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检测财务指标和企业存活率。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将提升各类企业的生存数量,包括那些大量的缝隙型企业,在经历不可避免的外部扰动之后。这种多样性同时也给选择此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靠性。

三、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与系统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商业生态系统是一类复杂自适应系统(CAS),它具有CAS系统的基本特征:共同进化、自组织、涌现等。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是系统在共同进化、自组织过程中涌现出的特性之一,因而与共同计划、自组织有强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类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受到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生态效率等多方面的影响。

1、健壮性与共同进化

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以其中的企业或组织共同进化为基础的,共同进化是健壮性产生的源泉,系统内企业获组织的共同进化完成的越好,系统健壮性就越高。另一方面,系统具有较强的健壮性有助于系统内企业或组织的持续进化。

2、健壮性与自组织

商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组织使得内部决策分散同时又保持协调性,避免了集中决策带来的失误,因此,自组织化越强,系统健壮性越强。

3、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与系统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壮性与其系统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所含物种丰富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就更强,恢复力更弱。但是,如果复杂性超过一定的限度,反而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同样,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与其系统结构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不仅与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而且和结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网状结构比星形结构、树型结构具有更高的健壮性。

4、健壮性与系统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从人的角度或更高层生态系统的角度考察生态系统的效能,类似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指商业生态系统所创造的商业价值总和。健壮性与系统功能有着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系统功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其对健壮性的影响不大。

5、健壮性与系统生态效率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商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可以认为是系统价值实现效率,该效率反映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增值能力,常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增值效率、技术创新指数等指标。从生态效率的概念可以看出,系统生态效率越高,内部企业的归属感就越强,商业生态系统企业或组织之间联系就更紧密,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就越强。

6、健壮性与稳定性

稳定性与健壮性的相同点在于:都是考察系统在有扰动情况下的性质、状态方面特性;持续性是稳定性和健壮性的共同点。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Erica Jen等对社会经济系统健壮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证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健壮性的概念内涵比稳定性概念更宽泛:首先,健壮性考察的是更复杂层面的系统行为,即受干扰系统本身是复杂适应系统,具有可变能力;其次,健壮性更关心一些超出稳定性研究范围的内容:若系统组织结构、组织和动力学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与过去及未来的演化行为之间的关系、健壮性的成本及收益等概念。

7、健壮性与健康

健壮性是系统的特性,而健康是指系统的一种正常工作状态,两者有紧密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具有高健壮性的系统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但健壮性考察的是系统对于外界或内部出现扰动时的稳定性,而健康考察的是系统当前状态是否达到一定的“正常”标准。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商业生态系统虽然目前比较“健康”,各项指标正常,但系统很可能缺乏健壮性,一旦受到某些特定干扰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四、结论

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与系统特性其他概念,如:共同进化、自组织、系统功能、生态效率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受到企业层面、商业生态系统层面、商业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层面等三个层次因素的影响。由于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概念比较抽象,国内外有关研究又很少,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内涵尚缺乏系统的分析。在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研究,以便为企业构建高健壮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杜国柱 王博涛

商业生态系统论文 篇2:

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模型构建研究

摘 要:进入“互联网+”时代,竞争者的市场经济认知迅速提升,许多企业已通过构建或加入商业生态系统取得了一定成功。然而经济环境动荡,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决定了系统要素需适时更新得以继续适应市场,否则将招致淘汰。本文从资源角度出发揭示了商业生态系统在结构、业务和创新三个维度的演变过程,指出资源作为基本要素,决定着系统的形成、运营及变革,且其条件和状况将影响系统演变趋势,以此为基础构建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模型。该模型的研究,对后续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变机制有铺垫作用,也为更多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资源基础理论;动态演化;控制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与消费者需求多样性日益提升使得企业独自生存发展变得日趋困难。正如生物圈中,成为森林之王,组成一个兽群,也许是比吃掉这些小动物,变成一个臃肿的庞然大物更加正确的选择。因此,联盟相关企业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生态系统走稳健共赢之路,成为了当下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最先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沃尔奥德逊(1953,1959,1963)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组织化的行为系统”,即有组织的行为系统是生态学概念在市场营销中的表现,由此开创了生态思想应用于经济领域的先河。之后,温特(S.Winter)和纳尔逊(R.Nelson)以生物进化理论为基础研究创新过程理论观点成为了系统进化研究的主要分支之一。詹姆斯穆尔(James F. Moore)则利用生态学原理初步建立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在其著作中首次陈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含义,并提出了协同进化模式的企业战略新思路。

进入“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系统理念的运用更为广泛,不少企业将此思路与自身发展结合,并取得一定成绩。有关近年来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分支,许多学者都对此小有建树。刘会新在研究企业生态系统时将生态位理念引入企业战略研究,结合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了“资源-能力-地位”企业生态位评价体系,并以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生态位,为企业自身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夏清华也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出发,以海尔为研究案例,对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对其商业生态的成员结构、相互关系及功能变化影响进行了探究;但是,这些研究仅将资源视作工具分析企业生态系统的框架,并未从资源自身出发讨论其内涵与组合对生态系统形成及变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亦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基于资源视角,围绕“资源选择决定系统形成,资源实施决定系统运营,资源控制决定系统变革”的思路提出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模型,在对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商业生态系统的一般演变规律。

二、商业生态系统演化模型构建要素

与动植物所汲取的营养决定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类似,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持有或可控的富含价值的、稀缺的、難以模仿且不可替代的内部异质类资源是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对于商业生态系统而言,企业资源构成了系统资源组合的基础,其竞争优势也取决于这些异质资源组合,因而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可看作是战略层面背后筛选资源组合的过程。基于此,资源组合在商业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领导下以不同方式向顾客传递价值,顾客感知价值与该系统价值主张的吻合程度决定了该过程是否有效。借鉴管理学中的“控制”思想,若以上二者间存在偏差,核心企业则应逆向思考,根据可能导致偏差的价值追溯至资源并对其调整重新配置,确保该商业生态系统价值主张与顾客感知价值一致,从而实现有效资源配置。

1.资源选择决定系统形成——结构

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可被视为资源及业务的重组过程。作为识别竞争力的最小范畴,资源从属在根本上决定了核心企业的属性及其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从资源重组的角度看,生态系统的形成及拓展涉及两方面的问题:(1)哪类资源构成生态系统的原始资源基础——即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2)哪类资源可通过拓展得以开发进而成为生态系统新层次的资源基础——即巩固核心竞争力的辅助资源。以上两类资源的从属者共同构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上述“结构”观点源于一些学者从系统网络分析的角度提出的框架构建问题。Y Zhang(2007)从环境(context)、能力(capability)和配置(configuration)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网络集成框架——“3C”框架,并运用它展示了全球工程网络(GEN)的重要因素,以及主要实践的关键模式,这种基于“3C”因素之间关系的网络组织研究方法开始被相关学者认可。戎珂(2014)将商业生态系统看作系统网络的一种,就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生态系统特点及运作进行了研究。他从“3C”框架的基本理念出发,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在考虑了不确定性和协作性之后由供应链慢慢发展而来,并结合一系列相关研究,在“3C”框架基础上增加了协作(cooperation)、结构(construct)和改变(change)三个维度组成了“6C”框架;其中结构(construct)揭示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这为有关商业生态系统与资源基础关联从而更深入的研究搭建了桥梁。

2.资源实施决定系统运营——业务

基于资源选择形成的系统结构,凝聚着生态系统资源整合价值的产品通过业务多样化的形式与消费者见面,作为运营的一种表现形式,业务模块的形成可展示生态系统推广高层次整体产品并达到共赢的目的。夏清华通过分析乐视和小米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商业生态,指出互联网企业为降低资源依赖,往往将优势业务作为骨干型角色,通过伙伴依赖、共生依赖、竞争依赖、无效依赖四种依赖关系联系利基型角色、支配型角色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构建商业生态,从一定程度上讨论了优势业务、依赖资源和商业生态系统构建逻辑之间的关系。

商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不仅在于赚取更多利益,更在于如何持久盈利。对于前者,一个拥有差异化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能做到。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能够持久盈利的问题渐渐摆在企业面前,持续生命力的战略部署逐渐提上日程。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以上战略包括两个方面:(1)吸引消费者的需求发生;(2)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结合以上特点,赚取更多利益的源头在于“如何吸引消费者促使消费”,而持久盈利的驱动力在于“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本文将以上两种战略的相关业务模块则称为“价值获取”的业务模块以及“粘滞客户”的业务模块。

(1)价值获取

价值获取作为价值创造后回收成本赚取利润的战略行为,截至目前,各个学派对其方式讨论尚未得出统一定论。产业经济学派认为价值获取是通过适当定位,建立进入壁垒来阻碍竞争者进入相关领域而达成;资源基础观学派通过企业内部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能力及知识来审视其价值获取情况;而交易成本经济学研究了基于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价值获取机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从传统角度看,企业立足的根本,是将其产品凝聚的核心竞争力在同类产品市场中获得目标顾客的认可。产品作为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媒介,凝聚了企业竞争优势。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中心,核心企业的产品不仅成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竞争的基础,也成为了生态系统价值获取的前提条件。

(2)粘滞客户

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作为企业的左手和右手,二者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学者及企业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正所谓价值创造能力强的企业并非能赚取与之创造水平对等的利润;而有些企业则恰恰相反,以相对较弱的价值创造能力赚取了较高的利润回报。Teece在1986年发表的文献中围绕“为何一些企业无法从自身富含价值的创新中获取利润”的问题,从三个相关因素展开讨论。其中,不但强调了资源占有的主要地位,还提及了互补资产作用在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转换之间的重要程度。因此,价值获取的巩固和持续还需依靠互补资源所带来的弥补性价值,而这些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即是系统内成员粘滞客户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由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逐渐发展成为与产品相关的附加价值,因此,产品的涵义也逐渐发展成为整体产品概念。除凝聚着优势资源的核心产品外,整体产品还强调了形式产品、附加产品、期望产品和潜在产品的涵义。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主要负责核心产品的优势资源凝聚,而除核心产品以外其他产品的层次则由成员企业负责。根据Teece的有关研究,互补资源所带来的弥补性价值可以巩固和持续价值获取,因此,生态系统不仅盈利而且持续盈利的特点即表现在了成员企业推出的粘滞客户业务方面。

(3)基于系统结构的业务模块

企业搭建自身的生态系统,应基于由核心业务表现优势资源价值的过程可得到客户或终端消费者认同的前提,只有核心企业是盈利的,扩展生态系统的活动才有意义。因此,生态系统的拓展应首先建立在優势资源的基础上,由优势资源表现出的价值获取业务是保证生态系统组织的根本。同时,一些有利于粘滞客户业务的资源组合是搭建生态系统所要发展的对象。一方面,核心企业的优势资源虽然可以达到价值获取的目的,由于资源总量有限,在保证优势资源的同时广泛引入新资源,可增强竞争的多元化趋势;另一方面,从产品的角度出发,粘滞客户业务涵盖的资源有利于发展更多的形式产品、期望产品以及潜在产品,可有效丰富整体产品的概念,不仅使消费者享受到产品的高质量,还体验到产品现存附加价值或未来将拥有的潜在价值,以此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3.资源控制决定系统变革——创新

与成千上万个物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生态系统类似,形形色色的产品、企业、消费者以及他们之间的价值传递网络构成商业生态系统,故产品及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自身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同样具有生命周期。无论系统涉及何种产业,核心企业以何种协作模式安排系统结构与资源配置,在当下形成的能力不足以抗衡动态变化的环境时,商业生态系统终将面临变革。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商业生态系统的出现扩展了竞争模式的“维度”。由最初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到后来的供应网络之间的竞争以及当下越来越多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竞争对象由主体至产业链,再到网络以及如今系统,涉及的主体越来越丰富,竞争逐步由个体化向规模化,静态性向动态性转变。在此过程中,竞争主体自身逐渐形成一定程度地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此免于由于自身无法更新而招致的淘汰。

因此,当现有资源及业务组合在环境条件的改变下不能继续满足商业生态系统对目标顾客的价值主张时,系统则发出改进的讯息,核心企业应在新的条件下对资源重新整合——即控制,然后在此结构上对业务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组。每当完成一个“选择-实施-控制”的周期,系统便上升至新的高度,即商业生态系统是“螺旋式上升”的产物。而控制的时机与程度,由系统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综上所述,适宜的资源控制及核心企业对此的响应是商业生态系统形成体系形态的驱动力。

三、基于资源配置的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模型

综上所述,资源的选择、实施和控制分别决定系统形成、运营与变革,对照着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业务、创新三大层面。资源作为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的基本要素,其优劣、组合状态及适时程度均影响着系统演变的方向与时机。具体模型,如图所示。

如该模型所示,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主张决定了所需的核心竞争力,资源的识别与澄清可从根本上发展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独特资源的组合与实施,是该商业生态系统能力的体现,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发展为无形资源,在更长远的时间内发挥竞争优势;资源控制作为商业生态系统与外界及业内环境不脱节的重要环节,适时适量的调整与调节资源,使该系统处于动态更新状态,及时适应环境与市场的变化。

四、结论

本文将资源基础理论引入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从资源层面的选择、实施和控制考虑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要素,并基于此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资源贯穿商业生态系统形成、运营的过程,同时借鉴管理学中“控制”要素的思想,提出了资源控制决定系统变革的动态影响因素。该模型的构建对商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及机制研究起到理论铺垫作用,同时给商业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适时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但该模型是否对所有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演变均有推导价值,资源的具体形态是否会影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上问题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美)穆尔(James F. Moorer).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挑战(梁骏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

[2]刘会新,刘星晨.基于“资源-能力-地位”生态位评价体系的企业资源分析[J].企業经济,2015,01:11-16.

[3]夏清华,陈超.以海尔为案例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商业生态重构研究[J].管理学报,2016,02:165-172.

[4]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5]Zhang Y.,Gregory M.,Shi Y.J.,2007.Global engineering networks:the integrating framework and key patterns. Proc. Inst. Mech. Eng. PartBJ. Eng. Manuf.221,1269-1283.

[6]Ke Rong.,Guangyu Hu.,2014.Understanding business ecosystem using a 6C framework in Internet-of-things-based sectors.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7]夏清华,李轩.乐视和小米公司商业生态构建逻辑的比较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44-54.

[8]Teece David J.Transactions cost economics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 Assessment,1986,7(1):21-45.

作者简介:刘星晨(1989- ),女,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商业生态系统

作者:刘星晨

商业生态系统论文 篇3:

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摘 要:在介绍商业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阐述了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互惠共生,并着重从企业、消费者、政府、非政府组织三个层面剖析了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希望为汽车产业的稳定发展与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互惠共生

在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与复杂的环境下,柳州市汽车业不能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必须建立具有分享功能的商业模式,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甚至直接与竞争者共同形成战略联盟,共同研制大型复杂产品、共同开发新市场、互相利用对方核心资源等。柳州汽车产业要获得更快的发展,单个企业是难以达到的,必须走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进化”之路,构建和谐共生、共同进化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柳州市汽车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有效策略。

1 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严格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学者在对商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时,对其有不同的表述。比较各种表述,其意思基本相同。综合众多学者的表述,笔者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归纳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商业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形成的经济联合体与其所处生态环境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具有生态系统的特点。其中,经济联合体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风险承担者和政府部门以及竞争者等;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指包括自然资源、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科技环境等。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联合体成员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价值链,每个成员仅是价值中链的一个结点,执行着某一个功能,不同的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了错中复杂的价值网,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

2 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从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可以看到,作为一个行业,汽车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主体、社会环境及关系组成。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主体是指在汽车产业中活跃的元素及其相关者。在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结构中,包括企业层、核心商业层、扩展商业层和完整商业层四个层次。其中,企业层、核心商业层、扩展商业层的成员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

商业生态系统除了三个层次的主体外,还包括主体生存的外部环境。环境是指对汽车产业主体活动起到支撑辅助作用的各种力量。整个汽车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形势、经济环境、国内外汽车市场环境、技术创新状况、自然环境与文化习俗等。

关系包括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和社会环境之问的关系、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关系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等的交换

3 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互惠共生

借鉴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共生模式,可以把企业之间的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三种。寄生关系不产生新能量,只是寄主向寄生者进行单向的利益交流;偏利共生关系产生有新能量产生,但新能量只为某一共生企业所得;互惠共生关系不但产生新能量,而且新能量在共生企业之间分配,存在着双向的利益交流。而维持商业生态系统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系统中要有新能量的产生并且能量要在价值网里有序循环。因此,在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过程中,系统内各主体应该遵循“既利己又利他”的互惠共生原则。

4 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具体构建

柳州市汽车产业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解放柳特三大公司为支撑,形成了以汽车生产、销售、技术研发等程序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价值网;众多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在地域上集中,形成了广泛、便捷的信息、人才、物质的流动渠道。因此,柳州市汽车产业这个集群具备了形成商业生态系统的条件。

4.1 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联盟合作

汽车的生产程序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模具制造、外壳铸造、零部件生产和总装,一辆汽车从生成到最终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手中,需要汽车企业与多个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的合作。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顾客是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经销商、顾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汽车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各个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影响了其能力的相对程度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了整个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因此,各个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是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也是成功设计该商业生态系统的前提。

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联盟协作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彼此信任与共同努力。一方面,双方要提升或变革内部管理体制、加强信息交互,加强关键零部件的库存状况和内部生产计划等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双方在对品质管理、产品开发及采购流程等方面要达成一致性意见;此外,双方要适当整合业务流程以加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速度,同时汽车企业协助零部件供应商理顺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使双方的合作达到“共赢”。

汽车企业与经销商的有效协同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双方互动、共享潜在客户及其其它客户信息;汽车制造商将经销商作为促销和市场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两者共同形成从市场到销售的闭合环路。同时汽车企业要对经销商在IT系统实施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并对经销商的业务流程和IT基础知识提供培训等。

汽车企业作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主导企业”,实际是一个企业群。汽车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既是该商业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也是成功设计该商业生态系统的前提。汽车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目标消费者差异化、沟通模式差异化等差异化战略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使各汽车企业生态位分离,避免了各汽车企业在同一个消费市场上的正碰。

4.2 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顾客的基本需求以及由需求产生的购买行为是商业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顾客的需要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虽然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底端,却为系统提供初始动力。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如经销商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来加强与经销商的协同工作,巩固与消费者的长期客户关系。并将客户关系管理与所在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管理结合起来,例如将收集的用户信息及时反馈给研发设计部门或零部件供应商,将有助于产品设计规划与零部件供应管理,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能大大提升用户满意度。

4.3 与政府形成共生关系

商业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流动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三流通畅的基础,因此,企业生态平衡离不开商业生态系统支持性的完善。一个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要与政府和公众打交道,忽视与政府和社会保持协调关系将会影响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所以,要竭尽所能,使系统内的成员同规范的社会价值以及政府制定政策的势力形成共生关系。

在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过程中,系统内的各成员一方面要遵循政府出台的汽车行业政策:如技术政策、法规、标准,努力与政府形成共生关系,以使商业生态系统创造的价值活动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采取合法手段争取合法发表建议,适度扩大参与政治、表达利益的合法机会和寻求利益疏导的正常管道,比如,系统的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制订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技术、法规、标准等,参与政府创造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以推动政府规范监督汽车行业的政策、法规等趋向完善。

在形成的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中,政府本身也是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成员,政府的活动、政策的发布促使了商业生态系统自组织的涨落,进而促进了系统成员的发展进化;系统内成员的良好发展,也促进了其所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包括政府进化,最终企业、政府实现了协同进化。

4.4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诸如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这些“桥梁”部门主要职责是协调政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等硬件要素以及制度和运行体系等方面的软件要素。因此,要建立、完善商业生态系统的规范,不仅要凭借政府的强制力量、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而且要依靠各种非政府组织的约束和监督。

柳州市汽车行业协会于2003年9月24日正式成立,是汽车、零部件制造、经销、维修及与汽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依法组成的地方性工业行业协会,是不受部门、所有制限制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在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中,柳州市汽车行业协会为系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等硬件要素以及制度和运行体系等方面的软件要素,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成功的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规范了行业行为,促进了汽车市场建设。

综上所述,柳州市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柳州市汽车行业协会的作用并履行必要的监督职能,督促其建立自律性规则,规范其市场行为,形成自我约束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最终实现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Moore J F.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New York:Harper Business,1996.

作者:翁英英 陈 飞

上一篇:近代儿童文学论文下一篇:健康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