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建设下工程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建设符合OBE(目标导向)理念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关乎到认证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過程为例,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建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过程,并介绍了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原则,可以为其他学校的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程体系建设下工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体系建设下工程教育论文 篇1: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Linux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为满足社会和信息行业对Linux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依托,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软件工程本科专业Linux系列课程的具体特点,分析当前Linux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不足,阐述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和支撑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提出基于校企协同的Linux课程群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和改革思路,不断推动软件工程专业Linux课程群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Linux课程群;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知识的自由获取和共享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开源技术的浪潮。Linux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开源软件[1],获得行业、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的青睐,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促使各个国家在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而Linux所具有的开源、安全、稳定等优势,使其成为相关领域的首选[2]。在服务器领域,Linux操作系统已经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尤其涉及政府、金融、农业、交通、电信等国家关键领域,形成了大规模市场应用的局面。在桌面领域,国内如中标麒麟Linux、红旗Linux、深度Linux等系统软件厂商都推出了Linux桌面操作系统,并在政府、企業、OEM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SUSE、Ubuntu也相继推出了基于Linux的桌面系统,并积累了大量的社区用户。在移动嵌入式领域,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电视和电子游戏机等,特别是创建在Linux内核之上的Android系统,成为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已达全球市场份额的84.6%。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据Linux基金会的研究,86%的企业已经使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并开始取代Unix成为最受青睐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操作系统。

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和行业迫切需要能够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并在此平台上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而促使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Linux技术的相关课程[3]。但也存在不少问题[4],比如,课程开设的目标基础不明确、所开课程无法构成完整的体系、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先后关联性不强、课程效果反馈和改进措施缺乏,等等。

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Linux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教育认证是为了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提升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5]。2016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华盛顿协议》全票通过了中国的转正申请,中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这标志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为我国工程类毕业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使得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进新的发展阶段。

各高校在Linux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长远规划,无法保障开设课程的教育质量,而工程教育认证恰好能帮助我们建立起教育质量监控体系[6]。河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2019年6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文公布河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6年(有条件)。因此,本文将以此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根据认证前后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专业建设过程中Linux系列课程,研究如何完善课程体系,并提出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三、基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完整的Linux课程群

工程教育认证所蕴含的“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理念,要求专业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不能是想当然的,而是要能够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社会和行业对Linux相关技术的迫切需求,要求我们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所侧重,并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上有所体现,这也成为我们设置Linux课程群的依据。

(一)Linux课程群的设置

在“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Linux课程群包括三门课程:Linux基础与应用、Linux应用程序设计和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Linux基础与应用设置在第四学期,其先修课程为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原理;Linux应用程序设计设置在第五学期,其先修课程为Linux基础与应用;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设置在第六学期,其先修课程为Linux应用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

(二)Linux课程群各课程讲授内容与课程目标

Linux基础与应用,主要讲解与Linux操作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软件工程问题融入到基本理论中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熟悉和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Linux系统的兴趣,熟悉Linux系统及相关工具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通过问题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效果,达到“课程目标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文本编辑工具、网络管理工具、编程工具等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和“课程目标2:能够针对软件开发选择和使用合适的Linux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的要求。

Linux应用程序设计,主要介绍Linux系统下的开发环境搭建和应用程序设计,具体包括Linux系统下的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文件IO操作、进程管理、线程管理以及网络编程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运用Linux系统和库函数提供的接口实现自己需要完成的业务功能的能力,奠定在Linux系统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达到“课程目标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文件IO操作、进程管理、线程管理以及网络编程等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和“课程目标2:能够针对软件开发选择和使用的Linux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理解其开发条件的优劣性”的要求。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主要介绍在Linux环境下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及开发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与技巧,为学生从事嵌入式领域的应用程序开发等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达到“课程目标1:掌握Linux的IO与文件系统的开发、进程控制开发、进程间通信开发、网络应用开发等”的要求。

(三)Linux课程群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有12项基本毕业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所开设的Linux课程群主要支撑“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平台和开发适当的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并适当改进”。另外,为了表达和实现这种支撑关系,须将毕业要求分解成能够细化反映具体专业能力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为:毕业要求指标点5.1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平台和工具,用于解决软件工程复杂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模拟、仿真和预测;毕业要求指标点5.2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问题的背景知识,评价平台环境和有效资源所能解决问题的局限性;毕业要求指标点5.3能够针对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需要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基于毕业要求指標点的达成要求,所设置的Linux课程群各门课程目标有如下的对应关系:Linux基础与应用的课程目标1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1,课程目标2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2;Linux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1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1,课程目标2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3;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的课程目标1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3。

四、基于校企协同的Linux课程群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Linux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紧密结合的,同时又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关系到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Linux课程群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逐层递进的实践体系,引导企业专家进课堂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形成一个连续性的、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实践体系并形成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对于学生全面稳固地锻炼自身工程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涉及到软件工程专业Linux课程群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演示实验、验证实验以及综合实验等。受课程定位和专任教师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校完成的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与社会和行业需求脱节的危险。为此,可结合当前学期专业课程内容,邀请软件类企业相关专业的专家到学校教室为学生授课(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实际工作相对应,主要涉及行业应用前景等部分,针对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部分)。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和指导教学,邀请企业负责人及人事部人员向学生介绍和推荐实习岗位并在现场开展双向选择咨询(主要针对综合实验部分)。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社会和行业需求的直观感受,明确课程实践环节的方向和目的,有效地锻炼实践能力。

(二)共建一体化实训平台,构建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在“全过程、递进式”实践体系的指导下,着力构建基于开源和共享思想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和平台。实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应以软件行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与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等企业密切合作,搭建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内容丰富,能够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现代工程实训大平台。前期,借助软件工程专业与新开普电子有限公司、河南八六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设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等开展实践教学,以国际化标准的行业流程进行实践,包括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进度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测试、质量评审等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新模式将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紧密衔接,提高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了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三)改革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过程性标准

改变过去只重视实践结果的考核方式,更加重视对学生操作步骤、实践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实践过程之中。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考试环节,基于形成性评价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注重有效的过程性考核,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可根据实验类型、过程层次、能力素质侧重等分时分段展开评价,构建基于“平时表现、代码有效、文档完善、答辩清晰、个人贡献、团队合作”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贯穿Linux课程群学习的周期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周期性评估,进而避免以往的一刀切式的考核,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持续改进,进而保障毕业要求目标的达成。

五、结束语

在参与本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中,了解了社会和信息行业对Linux的实际需求,明确了Linux系列课程对完成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积极作用,完善了Linux课程群的体系结构,着重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标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正方,梁宇.开源对软件行业发展的影响[J].软件,2019(7):123-128.

[2]张彦.Linux系统应用和发展前景研究[J].价值工程,2015(5):198-199.

[3]马迪芳,陈旭东.软件工程方向基于课程群的实践课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0):43-46.

[4]燕彩蓉,朱黎华,刘瑜琪,等.新工科背景下Linux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6):152-156.

[5]孙娜.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展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29-34.

[6]费选,余仁萍,赵玉娟,等.面向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软件,2016(10):7-9.

作者:费选 余仁萍 赵玉娟

课程体系建设下工程教育论文 篇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摘  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建设符合OBE(目标导向)理念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关乎到认证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過程为例,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建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过程,并介绍了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原则,可以为其他学校的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OBE  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改革

Discussion on the Build of Major Course System Based on the OB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king the Majo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t an Example

WANG Zhongwei*  MA Yanlong  YE Hong  ZHANG Xiaobin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2004年11月,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报告”,报告中同时建议我国加入国际互认组织《华盛顿协议》。《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加入该协议能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能够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也能为我国培养的工程类学生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为他们将来走向世界舞台打下基础,同时也将标志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重大步伐,促进我国工程类专业走向世界。2005年5月,我国成立了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启动实施工程师制度改革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经过努力,我国在2013年6月成功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临时签约组织,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

《华盛顿协议》有3个重要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教育导向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其中OBE为理念的专业认证标准给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与传统的工科教育相比,基于OBE理念的新工科教育更加强调教育的“产出”质量,也就是毕业生离校时具备了什么能力、能干什么、会做什么。《华盛顿协议》规定了12项毕业生素质要求,毕业生素质是一系列独立均具可评价性的成果的组合,这些成果是体现毕业生潜在能力的重要因素,内容涉及工程知识、工程能力、通用技能、工程态度,所要求的毕业生要求与协议的范例有实质等效性。

专业方向课程是设置在学生完成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的重要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需要完成前期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进入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之后即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因此专业方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特色和就业方向。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在学生大三年级时为其开设了《钢铁冶金学》《固态成型理论基础》《轧制过程控制》《轧制原理》和《轧制工艺》这几门专业方向课程,这些课程奠定了该校学生在钢铁及冶金行业内扎实的专业印象和良好口碑。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所属学科为重庆市一流学科,也是该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但是在制造业行情升级和转型期间,材料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集中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和培养的专业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这两方面。而OBE理念可以很好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当前无论是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已经无法紧跟OBE理念,因此亟需对其进行调整。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并基于OBE理念建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1  基于结果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OBE理念强调学生在完成大学所设置的所有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得明确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大纲时,就要提出明确且具体的培养目标[1-2],而这在传统的培养大纲中往往没有明确的体现。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版培养大纲为例,该大纲中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金属材料制备加工、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分析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加工处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看出,该版本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宏观,对学生的最后所能达到的能力没有明确阐述,因此学校在2019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编写,在结合重庆目前的产业布局和学校定位,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校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重庆,辐射全国,在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金属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具备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器件、新材料领域知识背景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材料开发设计、生产、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前沿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新实行的培养大纲相较旧版大纲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

1.1 明确就业领域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是重要的责任,因此新大纲明确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以服务重庆为主,同时兼顾全国,并且基于重庆的优势产业、未来的产业布局及人才市场需求,明确了在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器件和新材料为主要方向的就业领域,这就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分符合OBE理念[3-4]。

1.2  明确培养能力

旧大纲笼统地提出学生毕业时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有一系列专业相关技能,这些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学校的材料类专业,并未突显出学校专业优势和特色。因此在新版大纲中,明确了学生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要能在几大领域中开发设计、生产、科学研究等从事工作,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前沿视野。

1.3  明确人才定位

新版大纲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进一步明确人才定位,这为后续的课程建设,特别是专业方向课程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2  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

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后,必须要有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来支撑培养方案,否则培养方案只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在这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是关键中的关键[5],因为它们是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支撑[6]。为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要课程被划分为五大类,即通识教育课程(如大学英语、体育)、学科教育课程(如线性代数、大学化学)、专业基础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专业方向课程和毕业设计,并大致按照图1所示的顺序安排不同类型的课程。这样打破了传统按照专业课和非专业课来划分课程的传统惯例,特别是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这有利于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分配课程。

基于培养目标中的“具备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器件、新材料领域知识背景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材料开发设计、生产、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要求,《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表面工程》和《金属腐蚀与防护》这4门专业方向课程被安排在一起构成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这4门专业课程分别涉及了金属材料的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腐蝕防护,覆盖了金属材料从制造加工到最终服役,再到回收利用的全寿命周期。通过学习该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金属材料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这4门专业方向课程(详细措施见下一节),以符合OBE的理念。

3  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虽然是由4门教学内容差异极大的课程组成,但是它们实际上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给学生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专业方向学习体系,避免了之前各个课程各自为政、内容有重叠或者内容不匹配的问题。由于同属一个体系,4门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统一按照以下4个原则进行改革。

3.1 强化基础,突出特色

专业方向课程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可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重点强化了通用的概念、知识、技能,但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章节,则要凸显培养目标中的特色方向。例如在《材料表面工程》课程中的电镀章节,重点介绍了电镀在电子信息行业的应用,这是为了支撑培养目标中“电子器件”特色方向。通过改革调整,专业方向课程既保留了通用且重要的基本知识,在具体应用上又专注于符合培养目标的相关内容。

3.2 与时俱进,精炼去臃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理论也在快速更新,特别是专业方向课程,随着产业的升级会不断推陈出新,如果不与时俱进,精炼内容,那么课程与实际应用将会脱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可能是过时的、落伍的,最终影响到学术的培养成果。例如,在《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中关于渗碳表面处理的工艺,目前正规企业早已开始普及气体渗碳技术,因此固体渗碳技术只是作为发展历史来讲述,不再详细讲述相关工艺流程及设备。

3.3 交叉融合,互相配合

4门专业方向课程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体系,不仅需要知识理论的集合,更重要的是交叉融合,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具备系统性的专业知识。例如在《金属材料学》课程关于不锈钢的章节中,传统课程往往只重点讲述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对于腐蚀性能只是一笔带过。而该课程又先于《金属腐蚀与防护》,因此在讲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提前引入了一些金属防腐的概念和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后联系,可以系统性地掌握该部分的知识理论。

3.4 动态调整,实时反思

在工程认证中,特别强调不断更新,动态调整,也就是要以“教学结果”推动“教学过程”的改革。因此在专业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也要十分重视并及时地反思、作出调整,不能认为只通过一两次的改进就能一劳永逸。短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情况,长期则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以目标为导向的目的。

4  结语

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为例,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并基于OBE理念建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介绍了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原则。可以看出,专业方向课程是支撑实现OBE理念的重要环节,同时OBE理念又可以较好地指导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只有在理解OBE理念、确定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适应工程教学认证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白艳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2):60-64.

[2] 赵哲.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3] 陈涛,邵云飞.理念与现实: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的发展趋向探析[J].高等教育管理,2018(12):54-59.

[4] 辛忠,何佳雯,周玲.可持續发展背景下绿色工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2):1-11.

[5] 裴玉龙,李昕光.面向新工科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90-94.

[6] 李虹,宋波,罗熊,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9(1):54-57.

作者:王忠维 麻彦龙 叶宏 张小彬

课程体系建设下工程教育论文 篇3:

江苏职教四十年:教育功能建设成就与趋势

【摘 要】功能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审视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内涵的研究,解读职业教育的功能,从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人的发展等方面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苏职业教育功能建设的成就,同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提出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功能的实践走向,即多重功能融合建设和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为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功能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功能;改革开放;江苏职教

【作者简介】俞冰,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也因此是功能最为复杂多元的一种教育类型,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功能也不断发生变化。江苏职业教育始终是和改革开放相伴而行的,改革开放为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江苏职业教育发展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人力支撑。厘清职业教育功能的内涵,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苏职业教育功能的变迁,希望有助于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行稳致远。

一、职业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厘定职业教育功能的定义,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与判断江苏职业教育功能的现状。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或效能,[1]功能也是一种行为模式,通过此行为实现了主体的目的、滿足了主体的需要。职业教育功能就是职业教育的作用与效能,主体通过实施或接受职业教育进而实现主体的目的,满足主体的需要,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社会和个体。在本研究中,职业教育功能是指职业教育系统以及各项实践活动对个体、社会等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效能。

(一)国外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解读

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来看,职业教育功能的内涵是基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形成的。在不同的国家,职业教育一词有着不同的别名,如英国的“扩充教育”或“技术教育”、德国的“职业训练”、美国的“工业教育”或“生涯教育”、日本的“实业教育”“生产教育”、俄国的“多元技术教育”等。世界银行对职业教育的定义是:“职业教育是在学校中为技术工人做准备的,部分课程是专门的职业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指的是为技术人员做准备,大多在中学后进行,这些机构大多被称为理工或工业学院。”[2]职业教育一是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准备从事某一职业以及有效进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三是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四是促进无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五是有助于减轻贫困的一种途径。由国外关于职业教育概念内涵的解读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文件可知,职业教育具有就业准备、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减轻贫困等功能。

(二)国内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解读

国内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解读,主要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关。1866年6月25日,福建船政学堂诞生,培养技工是船政学堂重要的任务之一,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式诞生。1917年,黄炎培倡导创办了中华职教社,后又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3]因为当时中国实业不发达,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不大。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国家建立了中等专业教育制度和技工教育制度,解决了建国初期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职业教育,其首要功能是政治功能,同时兼顾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人的发展功能相对弱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功能建设分析

职业教育兼具教育所具有的所有功能,同时又有其特殊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职业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4]从作用的领域来看,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如果说职业教育价值反映的是职业教育“应该”或者“能够干什么”的问题,是职业教育的“应然”,那么职业教育功能就是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是职业教育的“实然”。[5]

(一)江苏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建设

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激情得到激发,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大部分年轻人满足学习需求和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1979年,全国开始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江苏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几个中心城市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试点,在原有规模不大的中专和技校基础上,以一批新办的职业学校为标志,宣告了职业教育正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教育类型诞生。江苏连续多年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991年,普职招生比达到1∶1,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一时期,江苏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使得各类技术工人需求旺盛,职业教育主动把乡镇企业作为服务重点,为乡镇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的熟练劳动者。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江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2003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自此以后,江苏省建立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6]

新世纪职业教育伴随着江苏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贡献力和服务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并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十一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200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和100万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7]“十二五”以来,江苏新增行业中约有70%的劳动力来自职业院校。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江苏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适应江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布局、专业和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了江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江苏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建设

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塑造他们的思想意识,维护与巩固政治格局,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这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政治性功能。江苏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江苏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文化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职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江苏职业教育始终积极回应落实改革开放、“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行动纲领,为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人力支持与保障,从而促进国家政治目标的实现。例如,江苏职业院校走出国门,主动配合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招收“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和培训生,为走出去企业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江苏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建设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社会公平。江苏职业教育的主流生源来自农村、城市的普通家庭,职业教育以保障其就业、改善其家庭环境为主要责任;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入学门槛较低,学习成本低廉,很好地满足了这些家庭对教育层次逐步提升的需求。因此,江苏职业教育是面向普通百姓、收费低、扶持多的一种促进社会公平的教育類型。例如,江苏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拓展初、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教育等多种短期培训形式,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富民强省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如,江苏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了“5112”教育富民工程,主要目的是促进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苏北职业教育发展。同时,建立了苏南与苏北职业教育协作发展、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导苏南与苏北合作办学,实现了苏北劳动力向苏南转移,受到了苏北农民和苏南企业的欢迎。

(四)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建设

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建设主要是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实现产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江苏自古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江苏的核心产业之一,许多传统的文化艺术在当代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继承。例如苏州的评弹和刺绣、宜兴的陶艺等,“工匠精神”也在传统手工业、工艺美术等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得以传承。职业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的同时,不断培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又不断强化“一技之长”,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培养的企业工人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建设者。江苏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文化三进”活动,即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有意识地使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认同、接受并创新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五)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功能

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功能是指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可以根据人的个性差别,根据人的性格、气质、智力、能力、兴趣、爱好等指导个人发展的方向,使个体向自己可能的方向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特征:一是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二是人的发展具有多层次性,三是人的发展具有选择性。江苏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学生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一是依托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职业学校学生社团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学生社团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依托职业教育大赛,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为学生提供拓展个人能力的平台和走向成功的渠道。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坚定信念,最终回馈社会。三是开展“三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江苏率先将创业教育引进职业教育,通过对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将创新、创业的精神与能力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授中,为社会培养有技术、善管理的成功创业者。四是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不断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江苏职业教育始终致力于打通学生继续学习的上升通道,构建包括中职、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层次的完善的培养体系。2012年,江苏率先在全国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超过40%的中职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改革开放以来,为助推江苏完成经济起步腾飞、结构调整和实施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江苏职业教育历经恢复兴办、内涵发展、推进现代化三次创业,实现了规模、结构、内涵水平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注重对职业教育的整体部署和长远谋划,在专业建设、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三创”教育、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课程改革、五年制高职办学、教育信息化、技能大赛组织、职教富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口支援、教学诊断与改进等方面敢为人先,走出了一条苏派职教之路,为加快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推动富民强省、促进“两个率先”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尽管取得了不少功绩与成就,但从人的发展与人的现代化视角来看,职业教育依然缺乏与职业学校学生本身利益相关的功能建设,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发展深层次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较少,职业学校学生只有在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时才能得到实惠。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在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江苏职业教育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建设,始终把国家与社会主体摆在突出位置。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江苏职业教育逐渐关注人的发展,把办适合的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办学方向,把让每个职教学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作为功能建设的第一要务。

三、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功能的实践走向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一定有新的职业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一定有新的未来。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迎接新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如何走进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江苏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重新界定江苏职业教育的功能,这样才能早日完成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的功能建设较以往的职业教育功能建设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

(一)坚持职业教育多重功能融合建设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是多重功能共存融合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也要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功能,使职业学校学生自身得到发展、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江苏职业教育应承担起职业学校学生思想素质提升的任务,促进职业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达成统一,使职业学校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能享受到职业教育带来的实惠。因此,职业教育功能的多元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职业教育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想信念和路径选择。

(二)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江苏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作为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满足新时代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需求和美好期待。在新时代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教育要更加关注新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行为逻辑,采取他们可接受的教育方式,尊重其学习特点,使他们的教育“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应该成为江苏职业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凡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以现实的状况为基础,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工作任务,才能使职业学校学生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调动职业学校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此,人的发展应当成为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导向。坚持人的发展的功能导向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人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中心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与主体地位;二是将学生的发展融入学校事务的方方面面;三是时刻满足学生的终身学习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需求。

总之,江苏职业教育的功能建设的实践走向关系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单纯地追逐技能教育,为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还是忽视其技能职业性,更多强调人本教育和通识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单纯地为产业发展服务,还是全面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服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还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职业教育倾向于何种功能取向,與时代特征以及各主体利益有关,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其功能建设倾向肯定不一样。但不管是谁,都要换位思考,多看看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和现实状况,既要向外看、向上看,更要向内看、向下看;既要看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看中央文件,更要看国内现实,看职业教育的“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更加贴近职业教育功能的本来面目。江苏职业教育的功能建设必须从江苏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坚持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的发展为首要功能,实现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多元融合,实现社会主体与个人主体的辩证统一,最终促进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有一点必须考虑,那就是在民主自由、包容开放的新时代,首先要问问职业学校的学生适不适合、喜不喜欢、乐不乐意接受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奇.职业教育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17-20.

[2]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杨海华.从学生及家长的价值取向思考职业教育功能[J].职教论坛,2016(4):32-38.

[4]易长发,谢鉴.简论自学考试的两大教育功能[J].当代继续教育,2007(2):20-23.

[5]唐林伟,马庆发.中国社会转型期职业教育功能的嬗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29-132.

[6]范智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4):41-43.

[7]江苏省教育厅.努力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 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14-15.

作者:俞冰

上一篇:高层桩基础设计建筑结构论文下一篇:农业经济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