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安全要素研究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首要的安全要素,以及将面临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并从网络平台和数据传输两个方面完整地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安全技术,通过它们来消除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安全要素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子商务安全要素研究论文 篇1: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在于始终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在于“总体性”和“辩证性”,即强调国家安全观念的全面、系统和辩证,强调国家安全要素的相互联动、相互影响,强调国家安全战略的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新境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注重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总体性,必须始终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關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道路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0

[作者简介]罗建波(1975—),男,重庆梁平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国家安全。

[基金项目]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18MZD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安全发展两件大事,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推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进入2020年以来,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和执行机制,这两件大事显著推动了国家安全理论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面对新时代新使命,需要准确研判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和安全战略。

一、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新形势与新特点

研判国家安全形势,需要坚持历史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既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看到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复兴进程不断推进,看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要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看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看到世界形势加速演变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外部环境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及时准确研判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新趋势新特点,防范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中国维度:新时代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改革和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社会变迁进程加速推进,各种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风险明显增多。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科技水平还有待实质性突破,民生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党的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当前尤其需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毫不动摇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毫不动摇地推进实现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越是接近奋斗目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越多,压力就越大,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就越重。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弘扬斗争精神,时刻准备迎接重大考验、应对重大挑战、防范重大风险、克服重大困难,方能夺取胜利。

(二)世界维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机遇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给世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但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也大行其道;国际政治形势总体稳定,但强权政治和霸权思维仍在兴风作浪;世界秩序的变革和完善持续推进,但国际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仍然普遍存在。在当前世界大调整大变革时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在显著增多。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冲击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金融稳定,推动国际秩序显著调整。部分西方大国为转移国内民众对政府抗疫不力的不满,对内不断强化国家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对外渲染大国间的观念分歧和利益冲突,由此推升大国竞争的激烈和复杂程度。欧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显著下降,尤其是美国不断“退群”“毁约”“降费”“减援”,为全球治理树立了负面先例,显著减损了国际合作所需的全球共识,由此导致全球治理的显著式微。

(三)中国与世界关系维度:中国与世界关系大调整下的新形势新问题

首先要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得到的国际理解和支持不断增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依赖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紧密。但也要看到,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增长,美国及其个别盟友秉持冷战思维和霸权情结,不断加大对华的竞争与遏制,特别是美国刻意将中国贴上“战略竞争者”和“修正主义国家”的政治标签,以此离间中国与西方国家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中美关系甚至中国与部分西方国家关系可能变得比以前更加复杂,使当前中国外部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也使中国面临更大外部威胁。虽然中美关系难以走向彻底决裂,但美国对华的竞争性正逐渐增加;虽然中美之间难以爆发全面意义上的新冷战,但美国联合部分国家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区、特定议题上组建针对中国的议题联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当前美国借疫反华,在病毒起源或疫情全球扩散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甚至加大对华意识形态攻击,给原本复杂的中美关系增加了更多变数。当前中国外交和安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管控好中美关系的现实分歧和可能的冲突,防范美国拉拢部分国家对华实施打压和遏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准确把脉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新趋向,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做出的精辟概括。

其一,国家安全内涵外延的拓展前所未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大致经历了四次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十年,来自外部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威胁突出,国家安全主要是政治安全和国土安全,首要任务在于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确保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建设主要集中在军事建设和国际斗争的开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不仅是军事和政治安全问题,也包括经济、科技等安全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显著增加,党中央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开始更多关注和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和平与安全建设。进入21世纪,新的安全形式和安全要素不断涌现,新的安全领域和安全内涵不断拓展,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同时要求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和安全能力”[3]。与此同时,安全的世界维度越来越宽广,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全球安全的互联互动显著增强,全球安全对中国自身安全的影响显著增加,中国对全球安全的贡献也在显著增加,参与构建全球安全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其二,国家安全时空领域的拓展前所未有。传统上,地理边界就是安全边界。但随着新科技革命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国家安全边界呈现虚拟化、国内化、全球化和外空化的新态势。特别是,“新边疆”“高边疆”问题的不断涌现,深海、极地、太空、网络、生物等议题进入国家安全视野,跨境、跨国、跨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安全的时空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及中国大规模“走出去”,中国海外利益遍及全球,如何有效维护中国不断增长的海外利益,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其三,各种内外安全因素连锁联动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随着内外关联更加紧密、发展安全融为一体,安全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不仅新的安全风险和安全挑战不断增多,更为关键的是,各种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前所未有,认识和解决的难度越来越高,交织共振连锁联动的风险越来越大。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不断合流,敌对势力不断合流,新老问题不断合流,跨国界、跨区域、跨领域、跨群体的联动性更加突出。老问题在新技术手段下翻陈出新,互联网、新媒体的大发展以及现代交通物流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能够快速放大既有安全风险的社会效应。其危险性在于,小風险演变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变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经济风险演变为社会政治风险,非传统风险演变为传统风险,国际风险演变为国内风险。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发展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节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特殊时期,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又是国内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期;既是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期,又是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复杂程度的增长期;既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重大安全风险的凸显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决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4]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在此后不断予以丰富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这是理解把握总体国家安全的“金钥匙”。

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2]。五大要素以最简明的语言勾勒出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极为精辟地揭示出国家安全的内在逻辑。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始终把人民安全放在中心位置,坚持国家安全的人民导向,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基础,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国家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始终把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是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需要,是为国家安全提供最为根本的制度基础和政治保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就是始终筑牢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确保经济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赖以依靠的经济实力。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就是要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所需的国防军事力量,不断夯实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和文化支撑,不断增进社会团结、和谐和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必要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就是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实现国家安全与共同安全的相互促进。

五对关系,就是“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5]P20-22

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需要领会以下几点: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在于始终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6]。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安全、政治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率和牵引。其内在逻辑在于,人民安全是首要安全,是第一安全,它居于国家安全的中心地位。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利益,国家安全的根本基础在于人民的认同,国家安全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的支持。政治安全是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根本保证,其核心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其根本要求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权威。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的一体性,决定了政治安全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国家利益至上是实现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重大经济利益不受任何内外势力的侵犯和干涉。实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内在统一,就是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更加筑牢人民、党和国家这个永不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三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规律性认识。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征在于总体性和辩证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于“总体”二字,意在强调两点:一是强调国家安全观念的创新,即全面和辩证地把握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种安全领域、安全形式、安全要素、安全风险相互联动、相互影响;二是强调国家安全治理的创新,即强调以综合、系统的方法举措应对国家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考和研判新时代国家安全,必须做到统分结合,既要有具体的问题意识,又要有超越具体领域的宏观视野和整体性思维。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了历史上的大安全观、新安全观、综合安全观等概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的一种总体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国家安全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因此,总体国家安全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

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又是具有辩证思维的“总体”。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辩证统一,但又不是简单的“两点论”或“两分法”,而是一种注重联动又有不同侧重点的科学辩证思维。比如,它强调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要求在安全上要有效统筹国內国际两个大局,同时也强调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的紧迫性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心也需要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随时做出应有的调整;它强调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两面,二者不可偏废,要求有效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同时也认识到,发展是国家工作的重心,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发展来提升国家安全能力,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最根本要求,在于国家安全工作必须统筹协调、综合施策

在新时代,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内外安全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显著增加。当前安全问题大多是复合安全问题,安全成因极为复杂,安全要素高度联动,安全威胁极其严重,安全影响广泛而深刻。这就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建立广泛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海外利益等领域的一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必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2]。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五个统筹,其精神实质,就是要突出强调国家安全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国家安全应对的统筹协调和综合施策。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5]P3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创造性历史贡献,是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国家安全角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新境界。它清晰勾画了国家安全的长远目标,即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即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三位一体,深刻指出了党、人民和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它系统阐述了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新发展新变化,通过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深刻反映了国家安全的总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它突出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需加强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及法治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走共同安全道路。中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霸权思维、零和思维,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观念,通过增进互信培育国际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追求,就是建立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核心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其中国特色,必然体现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必然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必然顺应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7]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当前尤其体现为坚持和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新时代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一项历史性重大决定。当前国家安全威胁显著复杂化、碎片化、联动化、长期化,“而我们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8]P506,这就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立高效权威的领导机制和决策机制,特别是需要搭建一个强有力的中枢和平台有效统筹方方面面的国家安全工作,做到以一持万、纲举目张。中央赋予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正是从国家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国家安全工作,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健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国家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领国家安全工作。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仁者爱人”,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求执政者顺民心、施仁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自然也要突出体现国家安全的人民导向和群众基础。做到以下两点尤为重要:一是始终把人民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坚定维护和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安全利益需要;二是始终强调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必须依靠人民,必须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必须充分动员人民的意志和力量。

(三)必须始终注重推进国家安全的法治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在颁布实施《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形成一套立足基本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战略安全环境,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10]当前特别重要且紧迫的工作,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香港稳定繁荣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必须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改变国家安全领域长期“不设防”状况,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轨道上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确保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1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对维护和贯彻“一国两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

(四)必须始终坚持总体性。“总体性”和“辩证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特色。总体国家安全观首先是一种思维方法,要求以辩证、系统、联动的思维,认识到国家安全威胁的高度复杂,认识到国家安全要素的相互联动。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一种工作方法,要求国家安全工作要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又要注重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重关注带有战略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安全问题,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全局中,政治安全是一个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大问题。要筑牢政治安全这个根本,必须始终坚定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2]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和突出的安全问题。中国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方面发展迅速,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有些方面甚至是突破性进展。但是,在网络和信息技术方面,中国在部分关键硬件和关键软件上对发达国家的依赖还没有根本改观,在信息和网络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没有根本改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因此“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信息和网络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13]。

(五)必须始终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国内外高度相互依赖的今天,国家安全建设必须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虽然中国的国力已大大增强,但这并不等于外部威胁不重要,而是说,外部因素对中国造成威胁的方式变了。其作用方式更多的是间接的,一是通过恶化中国外部发展环境进而显著延缓或阻遏发展进程,二是通過影响、作用和撬动中国国内问题进而达到破坏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必须高度警惕部分西方国家故意抹黑中国抗疫成就、甚至恶意攻击中国政治制度的举动,必须高度警惕它们借助对华舆论压力影响中国国内问题、甚至影响国内政治稳定的图谋。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认识到发展和安全内在统一和相互联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需要不断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坚持以发展促安全的思路,通过更好的发展来最终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只有有效的国家安全才能为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环境,这就需要切实维护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切实巩固外部安全,进而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14]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6-24.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

[3]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2-15.

[4]新华社.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时代是出卷人 我们是答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06.

[5]《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7]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强调 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7-02-1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10]孙东方.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N].人民日报,2018-04-16.

[11]新华社.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20-05-23.

[12]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1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14]张洋.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

To Pave the Way for National Secur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LUO Jian-bo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China)

Key words:holistic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ay for national security

(責任编辑:钟亚玲)

作者:罗建波

电子商务安全要素研究论文 篇2:

浅谈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首要的安全要素,以及将面临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并从网络平台和数据传输两个方面完整地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安全技术,通过它们来消除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安全 数据加密 数字签名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 基于Internet 的电子商务也随之而生,并在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应用形式,改变了传统商务的运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商务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然而,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安全问题也自始至终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二、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1.信息泄漏。在电子商务中主要表现为商业机密的泄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内容被第三方窃取;二是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

2.信息被篡改。电子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删除或被多次使用,这样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

3.身份识别。身份识别在电子商务中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果不进行身份识别,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破坏交易、败坏被假冒一方的信誉或盗取交易成果;二是不可抵赖性,交易双方对自己的行为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都不能对此予以否认。进行身份识别就是防止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假冒行为和交易被否认的行为。

4.信息破坏。一是网络传输的可靠性,网络的硬件或软件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导致交易信息丢失与谬误;二是恶意破坏,计算机网络本身遭到一些恶意程序的破坏,例如病毒破坏、黑客入侵等。

三、电子商务的安全要素

1.有效性。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形式,其信息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因此,要对一切潜在的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以保证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和地点是有效的。

2.机密性。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上的,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解决数据机密性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加密手段。

3.完整性。由于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贸易各方的差异。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重复或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的不同。因此,要预防对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传送次序的统一。

4.不可抵赖性。电子商务可能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商业交易,如何确定要进行交易的贸易方正是进行交易所期望的贸易方这一问题则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交易进行时,交易各方必须附带含有自身特征、无法由别人复制的信息,以保证交易后发生纠纷时有所对证。

四、电子商务采用的主要安全技术手段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就是在网络边界上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用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它是一种控制技术,既可以是一种软件产品,又可以制作或嵌入到某种硬件产品中。所有来自Internet 的传输信息或发出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这样,防火墙就起到了保护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在特定的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等安全的作用。实现防火墙技术的主要途径有:分组过滤和代理服务。分组过滤:这是一种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它是在网间的路由器中按网络安全策略设置一张访问表或黑名单,即借助数据分组中的IP地址确定什么类型的信息允许通过防火墙,什么类型的信息不允许通过。防火墙的职责就是根据访问表(或黑名单)对进出路由器的分组进行检查和过滤。这种防火墙简单易行,但不能完全有效地防范非法攻击。目前,80%的防火墙都是采用这种技术。代理服务:是一种基于代理服务的防火墙,它的安全性高,增加了身份认证与审计跟踪功能,但速度较慢。所谓审计跟踪是对网络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提供一个完备的记录,以便对网络进行完全监督和控制。通过不断收集与积累有关出入网络的完全事件记录,并有选择地对其中的一些进行审计跟踪,发现可能的非法行为并提供有力的证据,然后以秘密的方式向网上的防火墙发出有关信息如黑名单等。防火墙虽然能对外部网络的功击实施有效的防护,但对网络内部信息传输的安全却无能为力,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还需要一些保障动态安全的技术。

2.数据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数据加密技术是其他安全技术的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安全措施,贸易方可根据需要在信息交换的阶段使用。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又称为私钥加密。发送方用密钥加密明文,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用同一密钥解密。其特点是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同一个密钥。使用对称加密方法将简化加密的处理,每个贸易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而是采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并只交换共享的专用密钥。比较著名的对称加密算法是: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DES(Data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对称加密方式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无法鉴别贸易发起方或贸易最终方。因为贸易双方共享同一把专用密钥,贸易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

(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又称为公钥加密。公钥加密法是在对数据加解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通信双方各具有两把密钥,即一把公钥和一把密钥。公钥对外界公开,私钥自己保管,用公钥加密的信息,只能用对应的私钥解密。同样地,用私钥加密的数据只能用对应的公钥解密。RSA(即Rivest,ShamirAdleman)算法是非对称加密领域内最为著名的算法。贸易方利用该方案实现机密信息交换的基本过程是:贸易方甲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的一把作为公开密钥向其他贸易方公开,得到该公开密钥的贸易方乙使用该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贸易方甲;贸易方甲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私有密钥对加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贸易方甲只能用其私有密钥解密由其公开密钥加密后的任何信息。为了充分发挥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体制各自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这两种加密体制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利用DES来加密信息,而采用RSA来传递对称加密体制中的密钥。

3.数字签名技术。仅有加密技术还不足以保证商务信息传递的安全,在确保信息完整性方面,数字签名技术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数字签名的应用主要有数字摘要、数字签名和数字时间戳技术。

(1)数字摘要。数字摘要是对一条原始信息进行单向哈希(Hash)函数变换运算得到的一个长度一定的摘要信息。该摘要与原始信息一一对应,即不同的原始信息必然得到一个不同的摘要。若信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信息就无法通过原始摘要信息的验证,成为无效信息,信息接收者便可以选择不再信任该信息。

(2)数字签名。数字签名实际上是运用公私钥加密技术使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其具体过程为:文件的发送方从文件中生成一个数字摘要,用自己的私钥对这个数字摘要进行加密,从而形成数字签名。这个被加密的数字签名文件作为附件和原始文件一起发送给接收者。接收方收到信息后就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摘要进行解密,如果解出了正确的摘要,即该摘要可以确认原始文件没有被更改过。那么说明这个信息确实为发送者发出的。于是实现了对原始文件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

(3)数字时间戳。数字时间戳技术或DTS 是对数字文件或交易信息进行日期签署的一项第三方服务。本质上数字时间戳技术与数字签名技术如出一辙。加盖数字时间戳后的信息不能进行伪造、篡改和抵赖,并为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时间信息以备查用。

五、小结

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领域所使用的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以及安全协议,指出了它们使用范围及其优缺点。但必须强调说明的是,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仅从技术角度防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完善电子商务立法,以规范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引导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红燕: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50-358

[2]彭禹皓兰波晓玲: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2): 216- 217

[3]余绍军:电子商务安全与数据加密技术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4]李明柱:电子商务安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3

作者:王红旭 何清瑞 王东梅

电子商务安全要素研究论文 篇3: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与口岸资源互动关系分析

[摘要]口岸资源要素是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基础保障,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岸资源要素的集聚与融合,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通过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概念的进一步界定和对其发展态势、口岸资源要素的剖析,进一步分析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与口岸资源要素的关联关系,探索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口岸资源管理的相关诉求,从助推全程时效提升、空问效应集聚和业务领域拓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口岸资源对跨境电商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电商平台;口岸资源;互动关系

1 概述

1.1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概念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平台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电商平台、口岸监管等事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全球视野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有效对接,全球化采购日益便捷,跨境电商产业异军突起。

国内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蔡庆辉(2001,2002)站在国际贸易税务协调的视角,明确指出了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利用国际互联网渠道,通过电子方式交付以代替传统的交付方式,使得人们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展跨境服务活动成为可能,这就产生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活动。鲁振纲(2003)指出电子商务的“无址化”和“无纸化”突破了国界和地域,单证的数字化、电子化、无形化促进了国际化的商务活动,构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网络。方少林( 2011)强调跨境电子贸易综合平台是指参与国际贸易及其运输的各方均通过单一的电子平台提交满足要求的标准化信息和单证。孟祥铭等(2014)认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及异地仓储送达商品、完成交易。曾望(2017)进一步强调跨境电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本文认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指分属关境内外的交易双方,基于注册备案的电商平台,依托口岸资源的协同监管,高效实施跨境货物商品交易、网络支付和跨境物流的国际商务活动。与传统外贸相比,由于跨境电商与口岸资源要素的良性互动,跨境电商的交易成本更低、物品通关更便捷,跨境电商供应链各节点的协同配合更顺畅,跨境电商业务总流程更优化。二者的对比如图1所示。

1.2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

(1)B2B模式成为主力军。随着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跨境电商的业务重点正在从跨境零售(B2C和C2C)走向跨境贸易(B2B),其运营内容见表1。

B2B的交易额一般都比较大,这是跨境电商业务拓展的重点。通过海关监管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B2B商务模式将更加便捷,成为推进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

(2)跨境电商规模迅速攀升。近年来,在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在世界贸易巾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不断扩大,用户数量也呈现出递增趋势。資料显示,2015年全球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购物的用户普及率达到46%,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巾跨境出口交易规模达5.5万亿元,跨境进口交易规模达1.2万亿,进出口结构出口占比82.08%,进口比例为17.92%,如图2所示。

(3)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多元化。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交易产品向多品类延伸,交易对象向多区域扩展。从产品品类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海淘用户主要购买商品类别分布中,美容彩妆类以43.2%的用户占比位居第一位。超过30.0%的手机海淘用户主要购买商品类别为母婴用品、服饰鞋靴和箱包配饰。跨境电商企业销售产品的品类从服装服饰、3C电子、食品药品、计算机配件等便捷运输产品向家居、汽车等大型产品扩展;从销售市场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较为成熟,今后仍然是跨境电商的主要日标市场,同时,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也不可小觑,是未来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动力。

(4)商品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首先,随着移动终端的应用推广,其不受地域限制、互动性、传播效率高、转化率高等特征愈加明显,对商家和用户来说都更为便捷,总成本逐步走低。其次,跨境电商技术不断创新,跨境电商及相关企业与海关呈现m集聚、协同合作的趋势,整个行业体系将更加完善健全,随之使得交易成本逐步降低。第三,品牌直采业务模式在跨境电商企业中备受青睐,它既保证了产品的品牌产品质量,又能大幅度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时间与成本。

1.3 口岸及其资源要素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合作的桥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口岸在国家的地位不容小觑,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贸易的窗口和国际物流的枢纽,国际社会都非常重视口岸工作的布局与协调。作为境内外人员交往、对外贸易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境的场所,按照出入关境的交通方式划分,口岸可分为港口口岸、陆地口岸和航空口岸。对港口口岸来说,口岸资源既包含岸线、码头等空间实体资源,也包括海关、国检、边检、海事、船代、金融、保险等多种组织资源。

对一般意义上的口岸,其组织资源可划分成以下几类:

(1)口岸监管组织资源。它包括海关、国检、边防、海事等资源要素,负责对进出境货物商品、运输工具及其人员的监管、检验、检疫、检查等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监管物品、检验检疫、缉私征税、守护国门、保障安全。

(2)交通运输组织资源。它包括机场、港口、车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方式等要素,其主要任务是完成进出口物资的仓储、装卸及集疏运工作。

(3)外贸组织资源。它包括从事或参与外贸活动的各类企业,主要任务是完成产品制造、外贸交易、货源组织等工作,为口岸提供货运及监管基础。

(4)服务组织资源。主要包括为进出境货物提供服务的咨询服务、货运代理、仓储企业、运输企业、信息服务提供商、平台结算商、金融商、保险商等组织资源,其主要任务是为进出口货物提供咨询、交易、物流、支付、保障等服务。

2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与口岸资源要素的关联分析

2.1 跨境贸易电商与口岸资源的外在关联

对于电商企业而言,口岸资源要素的完备与功能的高水平发挥,能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口岸资源要素来说,作为跨境贸易中的一个关键节点,随着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口岸资源要素功能发挥的规模效应。

一方面,口岸资源要素的完备有助于“单一窗口”的形成,使货物便捷通关,提高物流效率,彰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应用绩效。目前,口岸建设正在走向“互联网+通关”的智慧型口岸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系统与互联网优势,达到降低通关成本,缩短通关时间,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另外,各口岸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更加强大,形成口岸资源要素集约发展,进而带来更大的进出口需求。

另一方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口岸资源要素趋向完善。口岸建设需要口岸城市提供土地、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如货代、保险、咨询等服务性行业的保驾护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完成,要求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海关、国检和边检等部门的协调合作,这就需要口岸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够连通整个供应链,使各个环节与功能更好地衔接。随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必然会配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使口岸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拓展,口岸资源要素也随之臻于至善。

2.2 跨境贸易电商与口岸资源的内在制约

跨境贸易电商与口岸资源一方面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同时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口岸资源要素的短缺或效率低下将严重制约跨境电商的发展,反之,跨境电商发展滞后也将降低口岸资源要素整合的动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基于互联网平台和保税物流政策,以快件或邮件为物流方式的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得以产生和发展。起初,国家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事物给予了支持和激励,并于2012年批准上海、重慶、杭州、宁波、郑州五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服务试点。由于境外商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仅需经过工厂、在线平台、海外商人即可到达消费者,这种模式使外贸净利润可能达到传统贸易的数倍。随着该业务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2016年4月,海关总署开始强化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管控,明晰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并给出了一年的缓冲期,后又将缓冲期延长至2017年底。事实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进出口有很大的不同,如货物的来源、原产地证书、购销合同等在传统路径上会自然提供,而在电商渠道上就难以获得。这需要口岸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式,适应跨境电商平台的诉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与国内电子商务相比,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涉及到海关的监管与征税,口岸各资源要素需要相互密切配合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货物的通关活动。很多跨境电商企业都面临关、检不同步,二次开箱难以快速通关等问题,这些都将会阻碍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对口岸而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各相应服务于跨境电商的要素就很难集约化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很难提高。

2.3 跨境贸易电商与口岸资源的有机融合

口岸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口岸是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接的关键节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要依托口岸资源才能完成。口岸各资源要素协同发展才能保证出入境货物能够顺利通关,这对刺激外贸需求量和优化跨境电商物流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口岸资源要素。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口岸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试区为例,2016年被国务院批准之后就提出了构建“三大平台、四大服务体系、五大保障体系、六大创新突破”的发展目标,通过跨贸生态圈建设创新、海外分销渠道创新和产业联动机制创新,推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交易信用流的多维融合,推动“海外仓备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大宗商品跨境电商”三类出口新模式的打造,以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与口岸资源的有机结合。

3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口岸资源管理的诉求

3.1 对口岸资源完备性的诉求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首先必须完善口岸资源要素。口岸资源要素总体上由基础设施、相关监管和服务部门以及配套设备设施构成。一次完整高效的通关需要这三部分配合完成,缺一不可。提升口岸资源效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要对口岸站场、码头、道路交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扩能升级,并注重体系化建设,提升口岸多式联运能力。

3.2 对口岸资源协同性的诉求

跨境电商的发展必然需要口岸资源的协同合作。口岸资源要素的协同合作对于提高口岸的工作效率、节约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岸资源协同合作,实现客户订单、物流信息单和支付单“三单信息”整合,将大幅简化通关流程,提升跨境电商的绩效。其具体流程变化如图3所示。

为提高口岸要素资源的协同性,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对策。如我国近几年推行的“大通关”制度,推进了口岸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顺畅运转,优化了跨境电商投资环境。在口岸管理部门开展的“三互”合作,即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有效推进了“大通关”工程。以宁波为例,2012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2016年1月获批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购、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020旗舰展示厅等跨境电商相继人驻,2016年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70.1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均居全国前列。在口岸资源要素管理方面,宁波口岸综试区综合信息平台(“单一窗口”)于2016年9月正式上线,涵盖“申报服务、备案服务、海外仓服务、无水港服务、商务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等10个方面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关、检、汇、税、融“一站式”服务,增强了口岸资源的协同。

3.3 对口岸资源创新性的诉求

跨境电商的发展强烈要求口岸资源的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口岸资源要素进行创新,能够扩大跨境电商的提升空间。电子口岸是贸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电子口岸改变了原有的通关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电子口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增强管理执法部门执法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又能便利企业,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完成一系列进出口手续的办理。相比于传统模式,该模式更加安全、高效。另外,将物流信息系统运用到口岸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数据库、条码技术、EDI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对共用数据的采集,整合物流信息资源,不仅为口岸相关物流企业提供基础支撑信息,而且有利于满足监管部门和跨境电商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以深圳口岸为例,为更好地服务于进出口贸易,深圳口岸秉承“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理念,全面优化通关流程,运用X光机、红外防跟车系统、IC卡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国际快件包裹的“智能分拣、集中查验、分区操作”,使跨境电商包裹通关时间能够缩短1/3,实现跨境商品的快速通关。

4 口岸资源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助推

4.1 助推全程时效提升

通过完善集成管理,创新融合口岸资源要素,将大幅度提高口岸工作效率,也就意味着跨境商品能够以更短的时间、更简便的手续、更低廉的成本予以通关,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整个链条上的时间将大幅缩短。以深圳口岸为例,通过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相关硬件配套设施,改善口岸通关环境,提升口岸通关服务质量,加速形成了深圳口岸的“单一窗口”、关检“一次申报”系统与“一站式”通关新模式,即將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口岸资源要素集成管理,实现通关活动的最简化,缩短了通关时间。加大口岸资源要素的建设投入,并进行协同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提升通关货物的时效性,进而促进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4.2 助推空间效应集聚

所谓黄金口岸,意味着口岸的空间资源贵似黄金。因而,加速口岸资源的整合将助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更好地发挥空间效应。跨境电商平台占据的空间虽小,但与其联动的海外仓、保税仓以及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所占据的空间是巨大的。加强口岸资源的协同必然拉近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各个节点的时空联线,强化空间效应的集聚。

加快口岸资源建设,能够在空间维度上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口岸发展需要外联内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尤其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口岸及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相关产业集聚区的连接,将形成一个辐射范围更加广阔、综合能力更强的对外开放体系,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4.3 助推业务领域拓展

随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试区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将逐步形成包括企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信息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体系,集成平台支付、金融支持、保险监测的一站式在线资金收付体系,综合国际物流、口岸站场物流和国内物流有效对接的全程可验、可测、可控的智能物流体系,囊括报关、检验检疫和安全监护于一体的通关服务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领域的拓展。

展望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定制化、性价比较高的跨境产品订单,如汽车产业、婚纱定制等贸易都在迅速增长。不仅如此,近几年跨境生鲜电商发展势头迅猛,基于生鲜食品的特殊性,对物流的时间及温度要求极高,通关的时效性与口岸冷链仓储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鲜产品的质量。在对口岸设施及相关服务部门进一步完善整合后,将使得生鲜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通关,确保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在口岸通关服务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势必会越来越广,其在全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

5 结论与展望

口岸资源要素支撑并推动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也促进着口岸要素的演化和进步,二者相互促进、彼此支撑。口岸资源要素要注重联动发展,不仅要求内部资源要素相互协调、集成管理,还需要与其它口岸与产业集聚区相连接,形成辐射范围广、布局合理、效率高的口岸对外开放体系,从而带动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现阶段,口岸要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通过主动发展、全力协同、积极创新来完善内部资源要素,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加快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实现口岸资源要素与跨境电子商务的正向互推的良好态势。

作者:王莹 朱占峰 朱耿

上一篇:乡土守望中的审美文化论文下一篇: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