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

2024-04-09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共6篇)

篇1: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

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题要素解析

2015-11-11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题要素解析

4、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制度

4.3.1基于岗位生产特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识,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要素释义】企业岗位操作规程的制定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制定的,只有把危险源辨识全面了解,才能根据特定危险源制定适合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才能控制本岗位危险源对操作人员的伤害,避免事故的发生。

操作规程应当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达标要求】(1)内容:操作规程中应有岗位主要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和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说明,并应包含企业的各个岗位以及主要设备设施等;

(2)根据各个岗位的生产特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编制岗位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

(3)操作规程应与控制危险源风险相匹配,另外还要关注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案(事故情况下的操作规程);

(4)岗位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主要要求:范围:覆盖每个岗位、每个有人活动的生产区域;原则: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发放和管理等与安全生产规章的要求基本相同;可以组织熟悉岗位作业的相关人员,按照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作业顺序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编制;编制时间: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投产或使用前;有效性:企业应保证各岗位相关的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

5、教育培训5.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并应按规定进行再培训。【要素释义】企业主要负责人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投资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机构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未设安全生产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等。培训考核分类:

(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或者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省属生产经营单位、所辖区域内中央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除中央企业、省属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四)省级煤矿安全培训监管机构组织、指导和监督所辖区域内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合格后发主要负责人资格证书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证书有效期由安监局的发证单位确定。【达标要求】企业负责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123号)的相关要求,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进行登记。主要包括姓名、资格证书号、培训时间,有效期限。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资格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4)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案例分析。(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资格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

(4)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5)事故现场勘验技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6)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方法;(7)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8)典型事故案例。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4)典型事故案例。再培训发生情况:

中央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重新参加安全培训;主要负责人更替的,需要参加再培训。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5、负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经国家局或省(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认定。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局统一制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组织实施。

6、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与发证按照以下规定办理:(1)国家局或国家局委托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中央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各省(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者,由培训机构发给培训证书,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7、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考核发证部门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

(一)弄虚作假,骗取安全资格证书的(除撤销其相关资格证外,处3千元以下的罚款,并自撤销其相关资格证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资格证);

(二)未按期参加培训、再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5.2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要素释义】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此处特种作业还包括特种设备作业,如:起重作业、叉车司机、锅炉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特种作业包括:

1)电工作业(高压电工作业、低压电工作业、防爆电器作业);

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压力焊作业、钎焊作业); 3)高处作业(登高架设作业、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 4)制冷与空调作业; 5)煤矿安全作业;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

7)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煤气作业); 8)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 9)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10)烟花爆竹安全作业;

11)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特种作业发证由安监局发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由质监局发放。【达标要求】企业负责特种人员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的相关要求严格规范本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并定期更新。

1、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2、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包括考试和审核两部分。考试由考核发证机关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审核由考核发证机关负责。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考试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考试不及格的,允许补考1次。经补考仍不及格的,重新参加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

3、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全监管总局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

4、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5、特种作业操作证需要复审的,应当在期满前60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期换证的,应当按照前款的规定申请延期复审。

6、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特种作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审或者延期复审不予通过:(1)健康体检不合格的;

(2)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2次以上违章行为,并经查证确实的;(3)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给予行政处罚的;(4)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监督检查的;

(5)未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或者考试不合格的。

7、有以下情况发生,则取消特种人员证件:(1)超过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未延期复审的;

(2)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已不适合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3)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4)特种作业操作证记载虚假信息的;

(5)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

8、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1)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2)应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3)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段时间后,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要素释义】操作岗位人员是指各岗位的实际操作人员。为保证岗位操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避免因不熟悉岗位应知应会内容,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培训不是走形式,要通过考核达标后才能上岗,避免因为不清楚、不懂等发生事故,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三级”教育是指厂级、车间(分厂)级、班组级的安全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以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培训为主,可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没有培训能力的单位可委托有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或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实行远程培训和社会化教学。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使用前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培训。【达标要求】企业负责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123号)的相关要求,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健全操作岗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2、生产经营单位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4)有关事故案例等;

5)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车间(分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工段)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 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有关事故案例; 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3、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生产经营单位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5、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应当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5.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1)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要素释义】其他人员主要是指外来参观、检查、学习、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的安全,企业在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入现场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告知。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危险部位、应急通道以及注意事项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由专人带领才可入厂。【达标要求】

1、对参观、学习等人员,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接待单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告知;

2、现场有专人陪同,陪同人员可根据参观、检查人员多少配备,一般不少于两人。(2)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要素释义】主要是对外来承包施工人员、外来购货人员、为本单位供货人员等。为了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制定本制度,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达标要求】

1、相关方进入现场要服从企业的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每次相关方进入现场之前要对其进行培训,并签订安全协议。对经常进入企业的相关方要定期进行培训;

2、要求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中列出相关的培训要求和方案、以及具体的培训组织单位和培训内容,考核要求要看相应的培训考核记录。

3、有条件的企业应对相关方登记入档。(3)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经职业健康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素释义】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因此有必要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让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让从业人员清楚自己从事的岗位对自己的危害。【达标要求】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5.5 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要素释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业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综合的组织管理等手段,使企业的安全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达标要求】企业可以参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的相关要求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如宣传口号和标语:安全生产勿侥幸,违章蛮干出人命;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泰山;熟读规程千万遍,恰如卫士身边站;还可以以全家福照片,照片下附员工要自己安全的口号,以增加员工的责任心。要自己安全就是对家庭负责。

6、安全生产设备设施6.1.21厂房的照明,应符合《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要素释义】厂房的照度的好坏,对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保障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达标要求】(1)工业建筑照明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2)可以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制度一并建立。

(3)企业对照明灯具、照明线路应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测试作业环境照度。注意:确保灯头绝缘外壳无破损、无漏电现象。

(4)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6.1.22危险场所和其他特定场所,照明器材的选用应遵守下列规定:(1)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按其危险等级选用相应的照明器材;(2)潮湿地区,应采用防水性照明器材;

(3)含有大量烟尘但不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尘型照明器材。【要素释义】照明器材的使用涉及区域广,使用量大;且很多情况下,使用于恶劣环境,在阴暗、潮湿、多尘、闭塞等地方,照明器材容易遭受损害,如绝缘破损、接线断裂,容易造成触电或产生电火花引燃引爆。因此,在这些环境中必须使用特殊结构的照明器材,才能保证安全,如防爆型、防水型、防尘型照明器材。【达标要求】(1)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特点,选用相应的照明器材;作业环境选用照明器材选用照明器材开启式照明电气潮湿场所密闭式防水照明电气腐蚀性场所耐酸碱型照明电气易燃物品存放场所不得使用聚光灯、碘钨灯等灯具(2)企业应及时更换、调整照明器材的防护类型以保障作业场所正常照度需求。6.1.23自然采光不足的工作室内,夜间有人工作的场所及夜间有人、车辆行走的道路,均应设置照明。【要素释义】设置合理的、符合卫生学要求的采光和照明不仅能保证良好的视觉工作条件,减轻视觉疲劳,防止由于照度不足而引起的职业性眼病,减少工伤事故,且能使人精神振奋,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夜间有活动的道路若照明不足,极易造成事故。【达标要求】(1)企业各类现场、工作室的建筑照明要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

(2)企业应制定维护、管理制度。6.2.1 应建立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要素释义】为有效的保证设备、设施安全连续的运行,要建立健全这些设备设施的各种检修和日常有计划性、预防性的维护的制度,避免故障发生。【达标要求】(1)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

内容:目的、适用范围、原则、检查周期、统计信息、相关文档及验收情况等。

(2)按规定要求进行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和管理。6.2.2应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要素释义】在查清楚本单位所有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各设备设施的运行台账,制定设备设施的检查及定期维修的计划。【达标要求】(1)建立台账:《设备设施台账》;(2)制定计划:《检维修计划》;

目的:使设备管理完善,避免因疏漏造成管理缺陷。

(3)实施原则:按计划实施设备设施的检修。6.2.25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传动装置、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遮栏和电缆线的金属外包皮等,均应采用保护接地或接零。接零系统应有重复接地,对电气设备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在零线或设备接零处采用网络埋设的重复接地。【要素释义】根据《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中第3.0.1条的要求,按条款描述的各种电气设备均应采用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接零系统应有重复接地”,这是防止零线因意外断线时,接零保护通过重复接地点还可构成接地保护;网络埋设的重复接地是为了更有效地降低接地电阻值。【达标要求】(1)依据:《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2)结合生产企业的接地制式,按要求进行保护接地或接零:

1)电气设备外壳、底座,配电设备构架等金属部位有接地线,接地线通过保护接地(直接与接地体相连)或保护接零方式(与电源侧零线相连)接地; 2)当采用保护接零方式时,应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重复接地; 3)在较高要求场所,采用网络埋设的重复接地方式;

4)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电气连接的完整性,保证接地良好;

(3)尽可能避免由同一台发电机、同一台变压器或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线路,同时采用接零、接地两种保护方式。6.2.26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要素释义】在企业中有些非固定安装的电器设备,如电风扇、电采暖器、无齿锯等,往往无专人管理,在使用中经常由于使用不当,接线错误,防护装置损坏或脱落又未能及时修复而造成事故,因此应严格管理适用场所的保护接地电阻。

手持电动工具由于其小巧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企业生产、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又因为它价值低、易损坏,属于低值易耗品,在企业中往往得不到重视,对其管理不严格,它的使用环境复杂、多变,损坏机率高,极易发生事故,其中主要是触电事故。【达标要求】(1)定义:“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是指低压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不会带电的金属外壳。(2)建立低压电气设备的明细台账;

(3)定期对其进行电阻测试,测试数据存档;

注意:若有测试不格的,必须有整改方案;(4)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保证各部件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5)设备断电后,使用地阻表检测设备非金属外壳等部位接地电阻,检测值不超过4Ω。6.3.2应按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要素释义】应按企业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开箱验收和调试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的设备设施,对于特种设备等国家有制造许可、生产许可的设备设施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对于须由资质单位进行安装调试或验收的(如起重机、电梯等),也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达标要求】(1)按规定要求进行开箱和调试验收;

(2)对调试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控制措施;

(3)按控制措施要求执行风险控制。【参考示例】各厂的情况有所不同,可根据本厂实际情况而定。可借鉴6.2.2和6.2.3范例的模式。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项目名称、施工日期、施工方签字、质量验收评定、验收人签字及主管签字。6.3.3应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报废或拆除。【要素释义】在组织实施生产设备设施拆除施工作业前,要制定拆除计划和方案,办理拆除设备交接手续,并经清理、验收合格。【达标要求】(1)建立明确的报废规定; 依据:根据磨损程度、腐蚀情况、生产工艺要求等,确定报废年限; 原则:对不符合条件的设备或更新淘汰的设备要及时报废; 目的: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按报废的管理办法,办理拆除、报废申请手续;

(3)拆除过程要求: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相关记录,制定拆除处置方案;

原因:用于加工存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设施,拆除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

目的:确保充分进行了危险性辨识并提出了有效的风险对策。(4)按确定的安全措施要求,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并实施拆除。

施工负责人与使用负责人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在落实主要任务和安全措施、办理拆除手续后(包括作业许可等)方可实施拆除。

篇2: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

组织机构职责02安全生产投入03法律法规制度04安全教育培训05生产设施设备06

作业安全管理07

隐患排查治理08重危险源监控09职业健康管理10事故应急救援11事故报告处理12

事故应急救援11

篇3: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

1 “要素管控”概述

水稻产量取决于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四要素的乘积, 四要素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形成,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偿, 四个要素的乘积决定产量的高低。假定四要素的构成为“三个25、一个90”即每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千粒重25g、实粒数90粒, 那么经计算水稻理论产量可达到14070kg/hm2, 在此基础上如果每平方米减少1穴、或每穴减少1穗、或千粒重减少1g, 产量均损失525.0kg/hm2多 (562.5kg/hm2) ;穗粒数每减少1粒, 产量损失157.5kg/hm2, 概括的说就是“3721”产量损失理论。如果将“3721”理论逆用, 即在农户现有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四要素在数量级上分别增加1, 则可增加1500kg/hm2多的产量。由此可见, 通过针对性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就可避免生产中本不应该出现的产量损失, 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和技术到位率, 使水稻产量潜力最大程度得到表达, 从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要素管控的核心内容即针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四大要素, 量化要素指标, 实行“单池计量、指标调控、标准作业”, 在形成产量的不同时期, 因地制宜地采取最佳措施, 保证四要素数量上始终保持最优状态, 从基础上搭建高产架子, 实现群体增产。

2实施情况及主要措施

2.1落实面积, 制定方案

七星分公司把要素管控作为指导水田生产的核心思想, 制定了要素管控工程实施方案, 每个管理区落实要素管控核心区20个, 总面积3600hm2, 生产目标11250kg/hm2;辐射区2.97万hm2, 生产目标10500kg/hm2。同时, 七星分公司根据当前主栽品种的品种特性和各管理区的栽培条件, 在“三化一管”技术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分品种制定了要素管控技术方案。

2.2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水稻要素管控是七星分公司2011年水田生产的重点工作, 是实现农业生产新跨越的重要举措。为此, 七星分公司高度重视, 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要素管控工程领导小组, 明确责任, 逐级落实。各项目实施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 各单位主管领导作为攻关第一责任人, 同时七星分公司把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实施单位阶段及全年工作主要考核内容。

2.3强化培训, 推进落实

加强科技培训, 做到家喻户晓。水稻办、研发中心、农机科为技术负责部门, 在每个生产季节前, 按照部门职责对所有承担要素管控的种植户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 同时把关键措施印制成要素管控明白卡、要素管控技术手册发到种植户手中, 真正做到良种良法到田, 关键措施到户, 技术要领到人。

2.4科学支撑, 技术保证

要素管控不是单一的技术措施, 它是以保证农时为前提, 以优良品种为基础, 以科技创新为保障的完整的技术体系。结合要素管控项目, 大力推进8项新技术。

2.4.1 种衣剂包衣技术, 实现种子红色包衣100%

种子统一包衣后, 减少了种子带菌量, 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有效地控制了恶苗病和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壮苗率达到98%。

2.4.2 统一集中浸种催芽, 提高芽种质量

七星分公司拥有芽种生产厂6座, 年产芽种5100t, 实现统供芽种100%。生产用种经七星种子公司包衣后, 统一送到芽种生产厂加工成标准芽种分发到种植户手中, 彻底解决农户以往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分散操作、水平不一、标准不一致、农时不统一、条件不具备等诸多实际问题, 大大提高芽种质量, 出芽率达91.2%, 较常规浸种催芽提高7.7个百分点, 芽1~2mm比率达81.2%, 较常规提高18.4个百分点, 为培育壮苗奠定坚实基础。

2.4.3 节水控灌技术, 节约水资源, 提升品质

通过合理的土壤水分调节和控制, 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 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 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 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 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节水450~525m3/hm2, 节约抽水成本45.0~52.5元/hm2。

2.4.4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提高产量和品质

根据七星分公司研发中心每年秋季土壤化验结果, 制定每个地号的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农户实现了按方配肥、科学施用。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平均节约肥料15.75kg/hm2, 平均节约成本60.3元/hm2, 平均增产630kg/hm2, 增产7.25%。开创了“五统一”技术推广模式, 即“统一取土、统一化验、统一配方、统一供肥、统一指导”, 实行整场整建制推进, 实现了全面积、全作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4.5 加大秧田规范化建设, 提高秧苗素质

目前, 七星分公司共有钢骨架大棚1.52万栋, 集中育秧基地139处, 实现100%规范化集中育秧, 为全面提高秧苗素质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七星分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广应用了新型钢结构超级大棚1500栋, 该大棚具有育苗空间大、保温性能好、抗压能力强、综合利用率高的优点, 为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此项技术推广使水稻秧苗素质和秧苗利用率分别较常规育苗提高了3.3%、12.5%, 节约育苗用地30%。

2.4.6 全程机械化技术, 提高了作业标准

七星分公司农机具保有量为23174台套, 总动力为19.6万kW,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8%, 其中轮式拖拉机2979台;水稻插秧机3817台;联合收割机850台。农业生产机械的现代化, 提高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2.4.7 氮肥后移技术, 为后期水稻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促进大穗形成,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平均增产7.7%。

2.4.8 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 培肥地力, 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为高产奠定基础

秸秆分解率比较对照提高4.82%, 平均增产5.8%, 增效1285.5元/hm2。

2.5加强管理, 严格验收

每个管理区都制定了要素管控示范户名册, 在要素管控示范田间树立了标牌, 把基本苗数、施肥量、用药量等技术指标量化到每块格田上在标牌上体现, 方便技术部门对要素管控示范户的管理、指导和验收, 水稻办定期对要素管控的实施情况按照考核方案进行检查验收, 每次验收结果计入年终考评。

3实施效果及下步打算

通过实施要素管控工程, 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 深入挖掘水稻产量潜力, 通过培训使种植户明白了产量是如何“丢的”, 让种植户感到“心疼”, 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管理粗放, 忽视标准的做法, 树立了“从细节上抓标准, 向每一粒要产量”的意识, 大幅提高了种植户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通过对要素管控示范区测产验收, 2011年示范区公顷产量10435.5kg、效益10260元, 均达到计划目标, 分别较上年增加5.4%和14.2%, 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种植户的普遍认可, 有力地推动了七星分公司水田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篇4:广播节目要素标准化探讨

表形要素是指节目定位、节目类型、节目名称、子栏目名称、自宣片花、播出时间、播出时长等。内容要素是指节目的选题、信息量、乐曲等。运行要素是指节目播出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包括:录播、直播、穿插录音剪辑、现场回传、嘉宾做客直播间等。

节目要素作为各频率根据市场调研、节目定位、资源配置等因素自主设定的质量标准,它的表形要素、内容要素、运行要素可根据需求增减内容,并且节目要素所包含的每个环节也都可以制定相应的要求与标准,如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程序、操作规则也可以作为节目的子要素制定统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质量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节目制作人制作节目的纲领

作为节目制作人在制作节目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听众需求,如:新闻类、访谈类、娱乐类、音乐类等等。确定类型后,接下来是根据节目需要起一个名称,然后是策划子栏目,编制自宣片花,确定播出时间与时长。流程如下:细分听众——确定节目类型——确定节目名称——子栏目名称——制作片花——确定时段、时长。这是节目要素的第一个方面表形要素的全面展现。

其次,怎样使节目内容好听、有吸引力。如果是专题类节目首先是提出多个选题、开编前会讨论选题、按选题的标准:导向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实效、是否贴近生活等要求确定一个选题,围绕已确定的选题再确定应准备的论点、论据、设问、音乐、歌曲等等。如果是新闻资讯类节目,则要根据节目需要确定信息数量、信息质量、是否配乐以及配乐风格等等。

第三,要考虑的是采用什么形式播出才能使节目更容易让听众接受,即要确定节目应采用的播出方式。如果是录播,则要考虑播音员、录音员的配备,是否符合录音质量标准,是否履行监听制度等。如果是直播则要考虑主持人的类型是否与节目类型相符合、具体节目运作规则等。若与网媒体同步直播,则需提前做好直播对接工作。这与节目要素的第三个方面运行要素同出一辙。

例如:2010年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午间新闻》节目要素。表形要素包括:1.节目定位:首府新闻以及国内外时政要闻浏览;2.节目时间:每日中午12:00-12:20;3.节目时长:20分钟。内容要素包括:1.中午12点报时广告(20秒);2.片头(15秒);3.开始语(20秒);4.历史上的今天(1分钟);5.首府新闻16-20条(8-10分钟);6.片花(15秒)广告(1条);7.国内外简讯 9条 (3分钟);8.天气(30秒)广告(1条);9.结束语:(15秒);10.垫乐风格要求庄重大气。运行要素包括:1.男女声搭配现场直播;2.首府新闻中,现场连线或记者回传每天1条。

在这里,我们且不探讨这档节目设置的节目要素本身的优劣,但仅从这档节目设置的节目要素中我们即可以发现,节目要素规定的内容是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基本依据和纲领。

节目管理步入科学化

作为节目的管理者,制定怎样的标准才能使节目管理更科学化呢?我们知道标准是指衡量某一事物或某项工作应达到的水平、尺度和必须遵守的规定,管理标准是指管理者为达到质量目标所制定的准则,运用到广播节目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共性管理。在节目管理中我们会发现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节目表形要素、内容要素、运行要素都有共性,不论是新闻类、访谈类、娱乐类、音乐类等等,它们的表形要素和运行要素基本上是相同的。内容要素也有共同点,如导向性、时效性、贴近性、信息量等,管理者应以共性要素为参照,制定管理标准进行节目管理。如导向性标准中的:准确把握宣传口径,宣传主旋律,不得出现封建、迷信语言,不得渲染色情、暴力现象,不得宣扬庸俗文化等内容就适用于各类节目的导向管理。

二是特性管理。对电台来说,每档节目都各具特色。特性管理标准是依据节目内容要素制定的内容质量标准。如地方台新闻类节目内容的选材要素的质量标准可细化到本土消息条数;所属省、自治区,国内,国际重要新闻条数;记者稿件与通信员稿件使用比例等。专题类的选题要素的质量标准可细化为:开编前会讨论确定选题,确定应提问题,确定播出形式,确定需要提前采访的单位、专家、个人,确定是否制作录音剪辑,确定信息量需求、音乐歌曲需求、播音主持状态需求等。

三是创新管理。我们知道广播节目是根据广播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与创新的,节目要素也根据市场需求及节目类型不断进行差异化设置,因此管理标准也应在谙习行业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

篇5:《规程》学校安全标准和三防要素

一、安全标准

(一)治安安全。坚决防止发生严重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恶性刑事案件;坚决防止发生师生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坚决防止发生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坚决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引发影响安全稳定的事件。

(二)校舍安全。学校建在安全地带,避开容易山体滑坡、遭受洪涝灾害和雷击等不安全地带;校舍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立危房报告制度,经检测属于D级危房的校舍,必须限期予以拆除,严禁使用。

(三)消防安全。学校必须按照国家关于校舍安全工程消防技术要求规定的标准,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以及防火检查、巡查制度,保障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格火源、电源管理,严禁违章使用电炉、“热得快”等电热器具。

(四)交通安全。进出学校的交通要道必须完善道路警示的提示标志、信号灯、人行横道和车辆减速设施等;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期,交警到达指定位置疏导交通;位于城区主干道上的学校、幼儿园应当列入城区建设、改造规划,逐步开辟地下人行道或架设人行天桥;接送学生车辆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经交警部门发放准运证后方可营运,并按照《校车标识GB24315—2009》规定的标准,在车辆规定的位置设置校车标牌,无准运行证和未设置新式校车标牌的车辆,不得接送学生。学校、幼儿园门口严禁“三无”机动车从事非法营运,严禁摆摊设点、占道经营。

(五)食品卫生安全。学校食堂必须持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才能上岗;学校、幼儿园食堂的餐厅、厨房布局、加工操作、清洗消毒、原料采购必须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要求;学校、幼儿园食堂出售的食品、饭菜必须确保食品安全,所售饭菜必须留样48小时以上备检;学校、幼儿园内部及周边的食品超市、小卖部、餐饮摊点必须持证持照经营,不得出售“三无”食品,并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学校、幼儿园要明确专人负责学校卫生工作,落实疫情报告、因病缺课、晨检、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六)周边场所安全。学校周边500米内不得生产、经营、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学校、幼儿园围墙、大门外200米内不得设立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学校、幼儿园周边的出版物经营场所、摊点不得出售非法出版物。

(七)网络信息安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及时发现、封堵、删除危害学校安全稳定的信息。南昌二十一中 2012年2月20日

南昌二十一中“三防”情况汇报

南昌二十一中建立起人防网、物防网、技防网“三网合一、三网协调”的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平安建设安全防范保障体系。(1)、人防网建设

一是学校自筹资金从保安公司聘用了三名专业保安,并明确了保安员职责和工作要求,制订并严格实施了门卫制度和安全保卫巡逻制度。切实保证实现“四个定”和“三个不”,即“定人、定岗、定点、定责”和“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空白点”,促进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的进程。

二是进一步严格了中层以上领导值周和校长、书记带班制度,每周的每一天都有两名中层以上领导分白天和夜间两个时段进行值周巡查,使学校能及时掌握治安防范、安全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校长、书记带班制度的落实保证了各项安全巡查工作的落实和坚持。现已建成由4名保安公司专业保安员、每天2名中层以上领导值班巡查、党政主要领导带班组成的全天候无缝隙的人防网。(2)、物防网建设

在不断补充消防设施、防盗门窗基础上,在综合楼、教学楼、图书馆等部位实施了全方位、全覆盖的物防措施。通过重建围墙、改造存在隐患的楼梯扶手等措施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在物理、化学、实验室等重点要害部位全部安装了防盗窗。在完善校园各出口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了《校园交通安全制度》、《车辆通行和停放制度》,使校园基本上实现了全封闭管理。(3)、技防网建设

在保密室(档案室)、各楼层、停车棚、校门口等重点要害部位安装了监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治安防范重点要害部位的防护水平。完成校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校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由保安员、中层以上领导、党政主要领导组成的全天候无缝隙的人防网;由门卫室、大门、防盗窗、防盗门组成物防网和由密码保险柜、与校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组成的全覆盖的技防网构成的 “三网合一、三网协调”的平安建设安全防范保障体系的建成为我校“平安校园”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篇6:连锁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素分析

要实现标准化管理,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唯一的。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但是在一个较长的经营周期之内目标必须是唯一的,企业ERP的设计也必须以这个目标为核心。战略经营目标主要是在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如果过于专注远期战略利益,则就需要承担较长的低盈利期或亏损期,如果过于重视近期盈利状况,则可能会丧失一些未来的发展机会,专注点的不同,不仅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向,并且同时会影响绩效评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商品结构、考核指标及其ERP系统设计。

在制定好总体战略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实施流程、店铺、销售、库存、结算、品类管理和顾客服务的标准化,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予以保障。

良好的管理需要有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做基础,在连锁企业中,标准化流程是保障企业进行低成本营运的基本原则,是配送中心和采购职能部门大规模高效运作的前提,这与战略目标的唯一化和明确化紧密相关,

流程的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组织结构、部门岗位职责及其工作习惯甚至部门及个人利益等等,会带来一些阵痛,必然会有一个过程。所以流程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宜频繁变化,多变的流程会导致职责不清和管理混乱以及不必要的资源、时间等浪费。标准化流程需要具备单一、简单、固定的特征,它的前提是店铺标准化。如果店铺都是个性化的,每个店铺的管理就不可能统一,更多地依赖于“人治”而不是“法制”,从而使得管理随意性增强,最终造成没有流程的混乱局面。

店铺标准化即是对战略经营目标中主营业态的选择,无论企业如何扩张,都必须制定自己的主营业态,并且要有标准化的门店,因为连锁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具备可复制性,个性化的门店会造成事实上的单店经营,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管理。如果要求单店对不同商圈采用个性化竞争手法,商品库存资金利用效率由门店负责,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经营最终依赖于各个单店的经营绩效,同时必然带来扩张和管理上的困难,这与通过连锁经营实现快速扩张和规模效益是背道而驰的。

上一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知识竞赛题库下一篇:英语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