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所谓经济法责任,就是始终遵循“部门名称+责任”的一种称谓模式,其主要的基础就是经济法。在对“法律责任是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将经济法责任定义成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即在经济法确定并保护的第一性权利义务关系受侵害的情况下,要想更好地实现关系,那么按照经济法内容规定,需在具体经济法责任主体间形成并且一定要实现第二性经济法的权义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论文 篇1:

经济法中责任制度体系的构建

摘要:经济法中的责任制度体系构建,对全面现实多元化的经济体系发展管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经济法的责任制度体系建立可更为合理的运用于现代社会经济管理,提高社会发展的公共财产管理能力。本文将根据经济法中责任制度体系构建内容的,对其责任制度体系构建意义及内容等逐一阐述,以此为各地区更为科学的运用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构建开展社会环境经济管理提供部分理论性参考内容。

关键词: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构建

引言

现今,各地区经济体系管理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使经济法中的责任制度体系构建逐步受到实际重视,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环境,做好经济法责任制度落实管理尤为必要,是提高经济法运用有效性及规范效益的核心基础,使现代经济法责任制度确立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一、经济法中责任制度意义分析

经济法中的责任制度概念提出对规范经济市场发展环境及提高经济市场管理的个体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概念的经济法责任制落实主要依据企业及个体法人法律管理需求制定有关规范,责任承担及履行强度不足,个人行为对于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应用导向性较强。我国改革开发初期阶段的经济法责任制度运用对法人法律后果的承担阐述并不完善,部分地区的经济法管理内容落实及执行延迟较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未能充分的实现经济法责任制度管理规范目标。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深水区,各类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法责任制度运用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管理体系及机制科学的执行经济法责任管理规范。

二、经济法中责任制度内容分析

经济法责任制度内容涉及较为广泛,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均有应用。现阶段对于经济法责任制度应用定义较为模糊,理论上经济法责任制主要分为经济责任、经济法责任及经济法律责任三个方面,不同的经济法责任内容其责任落实方向及管理方向不尽相同,通俗的意义上讲民事法律责任及刑事法律责任包含了经济法律责任,而经济法律责任则能够独立于普通的民事法律责任范畴,但基础概念与刑事法律责任及民事法律责任相关联,任何的民事纠纷及刑事纠纷问题,多数涉及经济责任问题,当然责任界定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发生,因此單元化的经济法律责任并不能完善的将民事责任法律及刑事责任等法律内容加以呈现,需要结合多种法律条件及条款内容做具体分析。另外,经济责任法内容与行政责任法内容有一定的互通性,其基础概念的提出均基于项目管理个体,简而言之经济责任法及行政责任法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对象均为单一个体,在群体性的责任管理及责任制度履行方面较为少见,所引起的问题是责任管理处罚力度不足,处罚管理归责性较差,对此必须要在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构建方面重视一下三个方面问题。首先是针对责任落实做好法律定义的不利后果分析,将责任管理切实的落实到人,而非事。其次要利用法律引导将法律责任定义做一定的升华,使被约束对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履行方向。第三要将法律责任定义的法律否定性评价问题列为主要的执法、立法内容,从而保障由特定事物所引起的经济责任赔偿及义务履行不会违反第一性义务及第二性义务内容,提高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构建科学效益。

三、经济法中责任制度体系理论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一)经济法责任归属基础性问题研究

经济法责任归属其目的在于解决权益侵犯问题,保护经济受害方的基本权益。现代经济体系构架基础发展节奏较快,经济体系结构变化处于不可控范围内,所以经济法责任制建立必须符合具备速快、真实及高效的基本特点,任何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因素及个人均需要追究其根本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及刑事责任等,以保障经济法中责任落实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与限制,从根本上提高法律内容落实规范能力。

(二)经济法责任制度应用基础原则

经济法责任制度应用必须由立法机关进行调制,根据行政机关及司法部门主管范围,对相关的责任人及责任过错行为进行追责。经济法中责任制度落实不应仅针对个人行为管控或规范,应从大局观角度,对多种侵犯个人利益及国家利益等行为做责任落实的追究处理,突破传统法不责众的落后法律管理观念,由基础性法律管理原则及多元化法律管理原则转变,不断的优化立法项目,使经济法责任制度落实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规范形式,而是成为完善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充分体现经济法责任制度落实的公平性原则。

(三)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建立所需考虑的必要要素

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建立不是刻板的理论规范,而要考虑实际的经济形式及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基础性问题,所以不同的环境下经济法责任制落实效益各有差别,部分地区的经济法责任落实均存在理论研究及制度落实滞后问题,导致经济法责任制度运用时效性下降。虽然各地区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总体经济法责任制结构框架大致相同,基本上由主体立法决策内容、调制体制受损内容及宏观市场调控内容三个方面组成,其立法损害的结果与行为出入较大,所以立决策将直接影响法律落实环境,其基本法律控制方向必须考虑决策行为的损害后果。

四、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的落实、实施运用及构建

(一)经济公益诉讼的责任制度体系建设

经济公益诉讼的责任制体系建设主要指针对行政机关单位及相关企业组织等进行的公共经济损害或违法行为追责,通过民间个体及团体对相关的机构做公诉,以达到维护其基本利益的目的。我国经济公益诉讼责任制度落实虽相关的条款信息较为完善,但落实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公益公诉责任追责仅是走个形式,未能充分的发挥法律效益,所以需要在现阶段的经济法责任制度体系建设方面,重视对经济公益公诉责任制度的执行,以便提高经济法责任落实实际导向性。

(二)放宽原告资格条件下的责任制度实施

现代经济发展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相关的利益团体利益结构内容涉及宽泛,所以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可以尽可能的放宽原告资格,使其能够更为明确的说明问题,提高经济法责任落实指向性,在国家允许的条件下维护原告的基本权益,有效实现公共财产救济,提高经济财产管理的社会实践效益,为后续阶段更好的规范经济团体及经济责任管理对象的实际行为提供切实保障。

结语

经济法中责任制度体系的构建并非是单方面的经济社会责任管理,而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对多种经济社会行为的规范,保障社会公共发展的基本利益,从利益受损方及公众利益角度出发,对相关的经济纠纷问题予以解决,以此不断提高经济法管理的全面性及时效性,为公众财产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管理支撑与依据,改善经济法律规范管理环境,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矛盾问题,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华.会计法是经济法的基础法——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责任法律制度体系研究》评价[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1(2).

[2]翟丽媛,章一春.论建立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经济法独立责任和公益诉讼制度的构想[J].特区经济,2012(6).

作者信息:晏晓君,女,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工作单位:日立高新技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作者:晏晓君

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论文 篇2:

关于经济法责任的内涵与基本权义关系研究

摘 要:所谓经济法责任,就是始终遵循“部门名称+责任”的一种称谓模式,其主要的基础就是经济法。在对“法律责任是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将经济法责任定义成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即在经济法确定并保护的第一性权利义务关系受侵害的情况下,要想更好地实现关系,那么按照经济法内容规定,需在具体经济法责任主体间形成并且一定要实现第二性经济法的权义关系。

关键词:经济法责任;内涵;基本权义关系;研究

一、经济法责任的内涵

众所周知,在法学界当中,法律责任是基本的概念,同时也属于法哲学的范畴,也是该范畴内的基本内容。在各个部门法当中,对于责任主体称谓,不同的法律部门也同样有其自身特定并且约定俗成的称谓方式[1]。其中,行政法当中的责任主体称为行政责任,刑法当中的责任主体称为刑事责任,而在民法当中,则被称为民事责任,在宪法中是违宪责任。因为经济法属于部门法责任定位的基本法律内容,所以,在实际的称谓方面也存在多种表现的方式,如经济责任、经济法律责任或者是经济主体等法律责任。在对经济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的过程中发现,经济法的责任理论在各部门法中,法律责任的称谓是不同的,所以,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责任理论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部门法的责任称谓的统一背景下,首先,应该保证法律概念用于的简单明了,并且表述准确,能够充分展现法律的属性,没有歧义;其次,一定要与部门法责任界定相吻合,始终遵循部门法当中的责任规律;最后,一定要充分地展现部门法责任同法律责任间存在的关系,充分展现法律责任特性与共性[2]。这种“法律部门+责任”的称谓方法,就是要阐述清楚法律部门与其相对应的责任。像社会法责任与民法和商法责任等。这样称谓的主要原因,其一就是要能够明确指代称谓的方式,并且其实际的语言形式应与习惯用语相吻合,同时具备一定法律适用性特点;其二,称谓方式需要展现法律的属性,尤其是其与非法律责任间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因为法律属性不仅仅是法律责任当中的重点,同时,还可以全面展示部门的法律性质;其三,称谓方式需要全面体现出法律部门自身的法律地位与性质。由此可见,我国法律体系当前建设背景下,要想明确部门法责任,就应该保证各个法律部门同相应法律责任共同来构建法律责任的体系[3]。

二、在法哲学领域中的法律责任释义

法律责任在法学界当中,其主要的释义研究内容就包括不利后果说、责任说、义务说、第二性义务说以及处罚说等等。在这其中,最具广泛代表性的观点就是第二性义务说与不利后果说。其中,第二性义务说指的就是以法律责任角度,针对第一性法定义务受到侵害以后所产生的第二性义务[4]。若因为侵犯法定权利所形成的机关认定法律关系,那么就具有直接强制性的义务。由此看来,在法哲学的领域当中,第二性义务应将法律责任同规范当作重要基础,并且与人们的语言习惯相适应,进而所构建出来的逻辑关联法律关系。与此同时,针对“公平责任”或者是“无过错责任”的多种法律现象当中,同样应与第一性义务进行区分,旨在能够更有效地增强第二性义务说说服效果。然而,第二性义务说自身也同样存在局限性,尤其是权利义务关系方面,正是因为有第二性义务,相对应的就应该有第二性权利。然而,在法哲学领域当中,要想找出第二性权利这种概念,其难度是十分大的。

相应的,在不利后果说当中,将其法律责任定义成对于责任者不利的后果。有学者认为,法律责任所指的就是所有的违法者,会因为自身的违法行为而必须要对国家或受害者承担相应的后果[5]。在不利后果说当中,违法行为同法律责任的因果关系是等同的,主要是站在法律责任现象的角度来对本体属性进行诉诸。然而,该学说也同样寻在一定的局限,若在对“后果”进行界定的时候相对宽泛,那么就会缺乏对于法律责任概念的阐释,与此同时,也很难在法哲学的领域当中构建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另外,如果法律后果并不全是法律责任,那么不利后果说就难以对不利法律后果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释。

站在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责任的界定方面,对于词义进行分析,其中,“责任”这一词汇的使用方法与语义主要集中于义务、处罚及制裁等的不利后果方面。但是,在古汉语当中,该词汇的语义却是索取与主张[6]。在现代汉语当中,责任的承担内容有所变化,不仅可以当作动词,同时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甚至能够代表担责的含义。由此看来,使用“责任”一词来对权利进行表述是很恰当的。其中,在法律内容中,“追究法律责任”所指的就是明确责任者行使责任权利或者是其所需承担责任义务。另外,在法律规范的情况下,逻辑分析的结构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即假定、制裁与处理。而假定,具体表现的形式就是“如果……”,而制裁,针对的就是违法行为所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否则……”,而处理,就是根据法律规范对具体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代表权利和义务,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则……”。由此可见,在逻辑结构当中的第一性权义关系和逻辑关系当中的第二性权义关系都属于法律责任当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站在法律责任理论研究的角度,第二性权义关系是基于不利后果说不断发展而来的,尤其是不利后果说当中,行为人所需承担不利法律后果,需要依赖第二性权义关系,进而对责任与义务主体间权义关系予以明确。在对民法责任同债之间关系予以实证对比的时候,英法美国家的民事责任同债间已经统合,所以,民事责任的本身也是债务的一种表现。而在日耳曼的法律当中,却将民事责任和债之间的管理进行了明确地区分,其中,债就是债务履行,其中不涉及法律强制力。而民事责任就是在债权与债务关系基础上的一种附加,需要使用法律来对连这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强制。总的来说,在民法当中,责任和债,如果法系不同,那么两者间的关系认定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经济法责任的内涵与权义关系研究

在经济法责任概念中,应将第二性权义关系当作主要基础,并对经济法责任主体之间关系进行全面探讨。其中,经济法责任就是权义关系,是根据具体的法律规范所形成的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在社会交往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同物权的关系一样,能够体现出使用、占有、处分以及收益等多种关系。从本质上来讲,经济法责任就是根据经济法责任主体间的经济责任而设立、分配并实现的关系。将其当作第二性权义关系,其实就是延续并扩展第一性法律关系,同时也是基于合法行为所形成的一种保护并补救第一性法律关系的权义关系。在经济法责任内容当中,包括责任权利与义务。同样的,法律规范能够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并且可以在权利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当中形成法律责任的内涵。所谓的法律关系,能够将法律主体相连接,同时在权利义务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7]。将经济法责任当作第二性权义关系,其中的主体就是经济法责任主体自身所享受的责任权利,然而,也同样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是一种义务主体。由此可以发现,在对经济法责任权义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经济法责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在维权关系受侵害的情况下,给予第一性权义的保护,同时,还可以根据经济法责任制度自身具有的补偿与惩罚功能全面保护第一性的权义关系。

经济法责任的重要基础就是经济法,而其中所包含的基本权义关系就是形成权、支配权与请求权关系。其中,形成权关系就是经济法责任权利主体能够单独同责任义务主体法律关系进行设立或者变更和终止。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同消费者,其中所涉及到的包修、包换和包退的服务,需要经营者来承担责任。然而,如果在保修期内的两次修理都无法满足标准要求,那么经营者就需要更换产品或者是退货。这种形成权的关系,能够在责任权利主体的特定义务当中,变更或者是种植责任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

综上所述,文章对经济法责任内涵和基本权义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经济法责任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孟洲,伍涛.论经济法责任的内涵与基本权义关系[J].理论月刊,2011(4):117-120.

[2] 李飏.经济法责任内涵及权义关系研究[J].楚天法治,2015(5):174-175.

[3] 伍涛.论经济法责任[D].中国人民大学,2011.

[4] 张广怀.论经济法责任[D].郑州大学,2011.

[5] 张志金.关于经济法责任的初步研究[J].财经

作者:程小军

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论文 篇3: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探究

摘要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法制建设的发展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亦日趋深化与成熟,但是目前对经济法的责任制度研究仍然存分歧与争论,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是否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责任形式、经济法是否应该具有像民法、刑法、行政法一样独立的法律责任形式、经济法独立的责任形式如何建构以区别于传统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问题,成了学术界探讨与研究的热门,本文主结合经济法总论课程与实际,从经济法的概念与我国经济法现状、我国现行的法律责任体系内容、经济法责任独立形式存在的必要性、经济法应具备的承担形式的特征等几个方面对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和经济法律责任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经济的责任承担方式应该是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责任以及社会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法律。

关键词法律责任体系承担形式社会责任必要性特征

一、经济法的概念与我国经济法现状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角度出发,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经济法就是指调整经济关系的任何法律,狭义的经济法是把国家在对经济进行干预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作为调整对象。具有属于法的范畴、属于国内法的体系、不同于国内法体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门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其体系是指对已有的或应有的经济法律、法规,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建立起各个经济法部门,由各个经济法部门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经济法系统。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的,其发展落后与当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受到传统部门法的巨大阻碍和排拒。

二、我国现行的法律责任体系内容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法律体系是现行法律规范总和构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的众多法律部门组成在体系中,法律规范是基本元素,法律部门是基本单位。

三、经济法责任独立形式存在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实情况离我国经济奋斗上目标差距较大。一是政府部门在市场规制和宏观调控方面,其权力不能切实发挥应有作用,许多领域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现象大量存在,同时在社会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上的重大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是政府部门在权力应该退出的领域,权力寻租现象存在较普遍,甚至过度泛滥,对经济破坏作用明显。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当以及让资源从生产领域流向交易领域的浪费现象。当前的市场主体,缺乏诚信,大肆欺诈,搞一锤子买卖的现象普遍盛行,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等外部不经济行为、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等大量存在,同时,国家垄断或政府调节的垄断在我国的许多领域中也存在。以上几种现象是对社会主义公共利益的严重违背,给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国民经济和谐、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

如果经济法没有责任承担形式,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法制作保障,就会受到众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就很难对传统部门法缺陷的及早弥补,就不能对新型领域的市场及时的去规范。一个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需要多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权力行使、市场机制、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社会公益性与个体赢利性、公平和效率等。协调这些方面必须需要制度做保障,需要经济法更多的承担责任。同时,我国已经加入WTO,WTO规则对我国市场体制存在的缺陷施加的现实压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法必须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必须增强经济法主体的法律意识,必须切实履行义务的意识。因此,我国的经济法必须有独立的承担形式。由于我国的经济法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传统部门法的巨大阴抑和排拒现象,经济法责任承担形式在建构时,应该按照经济法自身的体系要求来发展,不能采取从传统的部门法责任里直接照搬、零取的模式。让经济法责任承担形式在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独立空间里,受负面因素降到最低,实现它的独特使命。

四、经济法应具备的承担形式的特征

我国是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宪法以及其他法律组成的法律体系都应该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有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基础上更需要增加经济法责任。同时,这种责任应该具有独立性特征。一是经济法应具有社会整体利益性责任承担形式。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整体利益性能够反映出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在经济法责任制度。经济法责任的第一目的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不受侵犯,是经济法作为社会法的客观要求。二是经济法应具有归责原则的公平性承担形式。经济法在在过错、无过错和公平归责的选择中应该与民法和行政法侧重于过错归责和无过错归责的作法有所不同,应选择以公平归责为重心的归责原则来体现了归责原则的公平性特征,反映出经济法追求经济公平的特性。三是经济法要有政府责任的突出性的承担形式。政府作为调制市场的主体部门,是与调制受体相对的一方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同时,经济法价值理念是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这就要求政府主体对个体、群体、集体等经济体履行调控或规制职能,避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彰显出政府的责任。四是经济法责任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和不均衡性承担形式。以社会整体利益与社会责任为本位是经济法的根本,有别与原来法律责任中权利与义务对等责任与义务对等性。因此,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责任很多属于单向义务,没有对等性,责任形式也呈现多样性。因此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要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形式。

五、结束语

总之,经济法责任独立承担形式存在应该是必要性,这是有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对经济法发展完善的要求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守文.略论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2]单飞跃,王秀卫.经济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辩证法.杨紫煊.经济法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3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忠军.经济法和政府经济管理的法治化.何勤华.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

[5]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8.

作者:刘蓓

上一篇:电子学系统电路设计论文下一篇:农业生产与农业推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