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18

中原经济区横空出世,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大中原”的家,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独立于中国经济版图。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会计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信用确立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论文 篇1: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浅议

摘 要 会计,首先是诚信的会计。会计诚信之所以被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就在于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其使用者包括现实与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一旦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具有普遍性征兆,会计信息失真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必将损害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颠覆社会发展的信用基础,进而干扰乃至动摇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会计信息 会计法

一、会计诚信文化的涵义

所谓会计诚信文化,是指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公司高层领导、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他们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二、会计诚信文化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现状

1.高级管理人员会计诚信意识淡薄

我国《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对高级管理人员诚信义务的规定不够全面,对未能勤勉尽责的高级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的处罚措施。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制约,权利义务不对等,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越权和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诚信尤其是会计诚信意识淡薄。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在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新的会计职业道德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未能形成对会计人员的有力约束,造成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权威失落的状况。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沦丧,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主动违法犯罪。此外,还有不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欠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存在的问题最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当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在这两难的选择中有相当部分会计人员选择了听从领导要求,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诚信缺失,直接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会削弱,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广、程度深,发人深省,曾经出现过“蓝田股份”、“麦科特”、“郑百文”、“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一系列典型的会计造假案例。

4.会计造假的手段及其表现形式繁多

会计诚信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会计造假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例如:传统的手段主要有虚拟资产谎报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夸大利润,利用应收账款来调节利润,利用存货难以盘点的特点达到低估销售成本的目的,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收入等。而现代手法主要是利用不等价交换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化“资产泡沫”掩盖潜亏等。现在社会上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多计资产、少计负债,或多计所有者权益;二是多计收入、收益,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三是没有披露信息或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等。

(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相关利益驱动

首先是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驱使下,唯利是图,串通作弊,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某些领导为了政绩、职位的升迁等进行造假,以身试法。其次,上市公司受到利益驱动和迫于压力,编制了不实、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

2.不诚信成本过低

对会计造假,惩治力度明显不够。我国《会计法》中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威懾力不足。由于惩治力度不够,守信者末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公开的“游戏规则”,许多会计执业人员和经营者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

3.会计制度不完善

从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来,虽然相关的会计法规不断建立健全,但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且制度、法规本身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所制定的,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与客观情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不实而使报表使用者产生疑虑。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动因。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有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隐匿资产,隐匿收入;有的单位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舞弊,贪污挪用资金。或者企业、单位虽然有内控制度,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运作机制,因而不能发挥其作用。大量的经济违法案件,多是因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造成的。

5.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监管不力,主要表现有:一是对企业会计进行监管的部门众多,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经贸部门、证券部门等,各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而且监管部门对企业监管时往往都有谋求部门私利的倾向。二是会出现权利真空地带。有些领域没有部门去监管,也没有部门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在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卸责任,这势必给会计造假行为留下空隙。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主要来自于地方企业的业绩,出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暗示企业提供预定的数据,甚至与企业合谋,共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推动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措施

(一)塑造会计诚信的社会文化

会计诚信文化的丢失不仅是会计领域仅有的现象,也不仅是会计人员仅有的现象,它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仅要打造会计诚信,还要建立社会诚信,只有全社会做到诚实可信,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人员的守信,才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诚信建设必须纳入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要加以时日方可完成。

(二)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因为道德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会计人员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技巧与知识就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唯有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发挥作用。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三)完善《会计法》

一是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在《会计法》修订时,将会计诚信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明确会计不诚信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必须明确会计造假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知晓和不知晓的会计造假者、造成严重后果和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造假者、主动改正和被动改正的会计造假者等,要分别作出明确的罚款、赔偿和判刑等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使《会计法》成为我国规范会计行为和维护会计诚信的真正大法。

(四)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指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我国目前有许多的政府监管部门,但是各部门各自为政,所获得的信息不能共享,也影响了企业诚信的制约性。如果政府组织一个综合协调管理部门,综合各监管部门的信息,实施全面的预警、通报、披露制度,情况一定会有很大好转。

誠信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也是一种“道德资本”、“精神资本”。它作为资本投入生产过程必然会形成一种其它无法替代的“力”,它作为一种看不见的理性之手或理性力量,能促使所有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实现理性化运作,促使市场资源得到最合理有效的配置,引导市场主体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诚信的社会环境,是市场经济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石。

作者:魏昶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论文 篇2: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启示

中原经济区横空出世,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大中原”的家,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独立于中国经济版图。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会计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信用确立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会计诚信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诚信理念在会计行为活动中的渗透,是会计职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先进文化的体现。

一、会计诚信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诚信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从北京“长城事件”、海南“琼民源”到“蓝田股份”及广东国际信托公司被关闭等事件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普遍存在。导致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增多、会计诚信状况与先进文化的要求相距甚远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切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会计人员在做账或查账时,就会有意无意地站在有利于個体或局部利益的角度,中庸之道根深蒂固。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所列举的:“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在审查有关会计账务时,对出现的错误知情不报或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单位领导做假账行为视而不见。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的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极大地冲击了会计的执业环境,而且这种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除。在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出现扭曲,经济生活中的欺骗、失信现象渐渐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包括会计领域蔓延。多数会计人员往往在传统文化的引导和个人自身利益的驱动下选择后者。

(三)制度建设的滞后

公司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完全避免,而且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不完善,对会计失信的处罚较轻。直到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才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总体上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会计法》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不仅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也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

二、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项工作来共同支撑,需要统筹各方力量来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学认为,通过合理配置区域内有限资源,可以实现区域内自生性要素、再生性要素、牵动性要素和制动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与经济有着密切关系的会计专业,受到的影响会很大,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支撑,需构建十大支撑体系: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构建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从以上十项战略支撑体系可以看出,无论是现代产业中的农业、制造业、新兴产业、服务业,还是资源环境支撑体系中的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财务工作的支撑。

三、按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会计诚信文化

(一)重视会计诚信文化培育,净化会计执业环境

重视传统文化与会计制度的协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收到会计制度的建设中,融入到会计诚信文化的培育中。同时,净化会计执业环境还需要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要严格履行“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在会计上彻底杜绝行政干预,还会计人员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严格按会计程序处理业务,认真对待道德风险,坚决抵制有损于会计诚信的外部影响;需要依靠社会公众道德水准的提高和各行各业诚信建设的加强,促进和监督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

(二)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做诚信守诺的榜样

高层管理者的地位和职权决定了其言行对于企业组织诚信文化建立的重要性。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多向下级宣讲诚信理念,并且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做诚信守诺的典范。美国大器晚成的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说:“我认为最好小心谨慎,不能兑现的诺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有通过企业管理高层的言行对企业员工的潜在影响,企业诚信文化才可建立起来。

(三)注重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要使诚信尽可能地成为一种可操作的规范,就要通过法律建设,硬化诚信的约束力,增加守信行为的收益,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使其不再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为此,首先,必须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法规自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其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再次,要尽快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对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对有关信用关系进行严格管理。最后,构建信用网络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有偿共享,使信用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四)在企业内部大力表彰诚信行为,树立诚信榜样

企业诚信文化是抽象的,而诚信榜样是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在企业内部大力表彰诚信行为,树立诚信榜样,通过诚信榜样使诚信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看得见、摸得着,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和带动作用。此外,企业可以开展领导和员工共同参加的各种诚信活动,形成企业诚信文化。如长虹公司的倪润峰亲自率领员工回访用户,向顾客和企业员工传递长虹“对用户负责到底”的信念;日本的松下公司有一条规定:公司总经理每年必须参加三次公司为顾客组织的向松下公司产品挑毛病的诚信活动,以向公司员工传递企业的诚信文化。

(五)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发展先进文化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黄正泉先生在其《心理文化现象学》一书中认为“人之为人”是文化使然。文化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诚信文化的建设也需要通过教育,使之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认真遵行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会计人员诚信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在会计诚信教育中,首先,应开设相关法律、法规课程,让会计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应从其求学时期就开始,在上岗前后的继续教育中继续进行诚信教育。通过教育培训直接向员工传达灌输诚信思想,促进诚信文化的建立。

作者:白彦平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论文 篇3:

中职会计教学之我见

摘 要:通过对中职会计教学若干问题的剖析,即分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心讲,学生纯粹听,缺乏学习动力,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探究性、自主性学习存在一系列理解、操作问题及某些缺陷;学校、家庭、社会重才、重技能、轻德,中职会计品德教育薄弱等问题,据此提出若干对应的策略见解,如深化课堂接受学习,优化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强调会计职业品德教育。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 会计道德

1 中职会计教学若干问题剖析

中职学校特殊的学生生源,使得大多数中职教师有“学生不好教,不听话”的主观印象。教师们往往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什么都讲,就怕学生哪里又没听,不会考试”,学生成了记笔记、把知识死命扔进头脑里的容器,自身探究性、自主学习严重缺失,没有学习动力,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解。而会计作为一门逻辑性、实践性强的学科,是无法只依靠教师讲授和纯粹课本知识学习的。值得注意的是,缘自社会、学校与家长等的影响,中职教育重才、重技能,而忽视品德,对于会计科目教学,则重会计知识与技能,而轻视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遗留下品德的短板,也为未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带来隐忧。

2 对中职会计教学的若干见解

2.1 课堂接受性学习的深化

会计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系统强。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教材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具有定论性的现成的会计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教学只是纯粹的“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课后练习,考试检测”。教学实践经验认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强调的接受性学习,更加适合会计教学的需要,他要求学生将定论性的会计知识进行理解整合,并纳入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内化,以便在实践需要时再现出来,解决相关问题。可见,如何将会计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系统是关键,而不是教师把知识讲解得多么细致,考试成绩多么优秀。

深化学习依赖于学生个体、环境、成就三方面共同有效作用。在深化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学生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依赖教师的消极者。在实际会计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采用松散结合和紧密结合两种形式来实现接受学习深化。例如:对于占会计教学课时数较多的三大部分:总论、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财产清查,尤其是总论,大多教师是纯讲课本内容,划出重点,布置学生识记,学生普遍没有兴趣。这时,应改变学生个体与环境二者作用方式: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讲所谓的“重点”,而讲学生感兴趣的;少讲甚至不讲课本上已有的,多营造情境、多说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

例如:“会计主体假设”,先讲提出假设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再在学生已有的主体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会计主体”,并抛出“概念的指向含义”——会计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时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的主体是人,撇开作为管理者的人而将被管理的物和事作为主体,违背了管理学的原则,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总则》,如其所制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稍作点拨学生就能发现会计核算只指出范围、对象,并不涉及主体的概念。这种接受教学的深化对比教师讲,学生记,课堂氛围更好,学生乐于学,取得学习效果较佳。

2.2 探究性学习的引导

长期的问题情境教学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及教学效率低等系列问题。为此,须从教师情境和学生探究两方面来解决问题。

教师营造的学习情境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整体的学生素质,使学生获得自由、安全的心理体验,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分析。课堂不应是部分优异学生的华丽展示和后进生的绿叶陪衬,而其它大多数学生选择默默无闻。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都有发言权”,鼓励学生发言,对于较少发言的同学做出的发言评价应该是他的闪光点,而不是挑不足的地方,让他愿意继续尝试;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则对他的逻辑性,严密性做出要求,让他不愿意止步不前。由此,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其次,应以文字、图片、直观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新内容,将它们与头脑中的原有知识整合起来,并通过练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加少量的帐、证、表实物演示、简单示范,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应适当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以及实地考察,都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个人探究学习常常因为所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个人自身条件而受到局限。因此,在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学习的同时,通过小组协作,使学生有学习的机会,获得相关的能力。除此之外,小组协作考虑的是由伙伴来激发互相的求知欲,有了伙伴的学习进展与成就能够刺激和加强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小组协作具体做法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成小组。分为四部分:(1)由教师布置明确的任务。每组各不相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松散结合或紧密结合,二者都是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区别是松散是章为单位,有的采用接受学习,有的采用探究学习,紧密则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有些由教师通过讲述或演示完成,而有些环节则由学生通过讨论或实践完成。(2)让学生带着任务搜集,归纳,整理相关资料,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分析任务,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提高操作技能。(3)向全班讲解本组搜索整理的内容,获得加分的激励。学生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共享,全班对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思考交流,对完成过程进行评价。(4)通过可开发深入的探究性课题,学生自发实现对知识的创新和技能的创新。

2.3 会计职业品德教育的探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有重视招生数量,不注重培养质量的现象;教师有重视学生专业及操作技能的训练,轻学生会计职业品德教育的培养的现象;学生存在“利”字当头思想,不注重自我修养。不仅学校会计品德缺失,当然也有家庭、社会的影响。

新的时代,更为开放的市场,使会计领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要懂会计、懂财务,还要是全方位的素质人才。本人以为在众多素质中会计的品德相当重要,却也是较难培养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复杂的家庭、社会、学校,各种教育资源。

根据会计行业的特点,结合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进行会计品德教育,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根据市场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导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中职会计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实施品德培育工程,实行诚信品德学分化管理制度。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共同制定符合中职会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建立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注重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做到会计诚信品德培育和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融合,会计诚信品德培育与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相互融合。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证书制度,实施品德培育工程,实行诚信品德学分化管理制度。综合各方面以培养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品德,最终不断探索新的适用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品德培育的措施和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本文基于对中职会计教学若干问题的分析,针对性提出实际的对策。包括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深化课堂接受性学习,和会计职业品德教育三个模块。结合中职会计教学的实例展开论述,并基于教学实践和会计学科特点提出的中职会计教学的若干见解,希望有利于中职会计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与广大中职会计教学同仁一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庄伟苏.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邱月玲.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品德培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2.

[3] 余国艳.中职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实训系列·项目教学法教材:企业会计综合实训[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作者:谢文娟

上一篇:煤炭控制企业会计论文下一篇:版权保护与设计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