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2022-04-25

所谓会计诚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为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的态度诚实;二是行为人在提供会计信息时遵守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会计诚信是和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篇1: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努力防范保险会计造假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会计丑闻层出不穷,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广为公众关注。本文从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互补关系入手,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与核心内容,提出了强化保险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杜绝保险会计造假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造假;会计制度;保险会计诚信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丑闻层出不穷,企业单位会计造假防不胜防。保险会计造假也不例外,虚假保费、虚列费用、赔款、虚假利润等不时被曝光。会计造假的泛滥向世界敲响了会计诚信危机的警钟,也引发了人们对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广泛关注。

一、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重塑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仅要靠法律制度作保证,还要靠职业道德约束来实现。会计法律制度建设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会计法律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制度保障作用,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之重要手段。可见,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具有互补性,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会计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而排斥其职业道德的强化约束功能。

经济伦理学认为,经济交往必须由一种道德框架作为基础,诚信就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道德框架。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诚信一旦缺失,会计信息之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将无从谈起,从而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二)现代会计制度缺陷需要会计诚信道德机制来补充

现代会计行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会计行为本身就需要会计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会计制度是维护会计秩序乃至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但正如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所证明的,法律制度并非合同得以执行的唯一制度安排。即便是会计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其会计制度也不一定很完备。

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首要条件是制度的完备性,但现实经济中,因会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会计环境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制定完备的会计制度非常困难,而这种会计制度缺陷必然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当然,会计制度缺陷导致会计诚信缺失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则是造假成本太低,造假者可轻易获得巨额不法利益的驱动。

目前,我国会计造假被查处的概率仍然较低,即使被发现,其所付代价也有限。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严重不对称,无疑助长了会计从业者的造假行为。因为对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他们就会产生有恃无恐进行博弈的冲动和理由。一切造假者都是从践踏职业道德开始的,从造假动机形成到造假过程的实施,无不起始于职业道德的背离。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诚信是其基石。市场经济有赖于运行的游戏规则,但仅有法规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因此,会计诚信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从根本上治理会计假账问题,就必须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并重,不断强化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逐步使会计诚信内化为人们的内在信念和崇高品质,从而自觉抵制会计造假。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与核心内容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现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在长期会计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习惯性、约束性、群众性等特点。它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社会舆论、会计职业习惯、会计榜样感化等手段,使会计人员从内心形成职业道德情感、信念、理想和是非善恶标准,自觉以会计职业道德原则来约束自身行为,因而它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方式。它要求会计人员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远远高于法律规范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工作理念、职业意识、业务行为作了全面规定,可有效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缺。会计职业道德的确立与完善,将从伦理道德导向上有效遏制会计从业者的造假动机,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基于会计职业特殊性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会计学界长期致力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的研究。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对不同国家会计职业产生了不同影响,各国会计职业道德也体现了本国的基本特点。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80制定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提出了会计专业机构道德准则的内容,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与道德自律。美国会计师协会等职业团体确定的、会计职业道德包括:正直、客观、独立、遵从、保密、披露的相关性、职业胜任能力、对他人的责任感和没有不名誉行为等核心内容。英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是真实公允、客观公正、职业能力和保密性。法国会计职业道德强调遵规守法、诚实正直、真实公允、社会责任感。德国会计职业道德则强调规避风险、高度稳健、恪尽职守、各负其责。

由此可见,虽然各国会计职业性质是基本相同的,但因各国在政治经济体制、文化背景、法律制度、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各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规范则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的共性要求。这也为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三、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杜绝保险会计造假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我国《会计法》将会计职业道德以会计大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但目前尚未颁布一套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仅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有相关规定,而且内容笼统,未形成完整体系。笔者认为,可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职业道德中共性的、科学的内容,作为构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充分体现中华本土文化背景、经济管理体制、政治体制等层面对它的影响和要求。我国未来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由职业道德规范(准则)、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职业道德评价与监督管理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客观外在的推动力,道德修养是主观内在的自我努力;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则是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会计职业道德的各组成部分以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为核心,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二)尽快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我国应尽快建立一套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民间中介机构制定、颁布与监督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以实现会计行业自律。该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时所采用的一般原则、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等。保险会计从业者在工作实践中,应自觉遵守该准则。

1、一般性原则

其一般原则包括:真实性、公正性、忠诚性和正义感。真实性要求会计人员如实记录、反映经济业务,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违背了真实性原则,也就失去了会计工作存在的基础。公正性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遵守公正的道德标准,不偏不倚地对待利益各方。美国知名会计学家斯科特 (O.R.Scott,1941)提出了会计公正性的著名标准,即:会计程序对一切利害关系方必须公正对待;财务报告毫不偏离地作真实和正当的陈报;会计数据应该是公正无偏见和不偏不倚的,而非为特定方面服务。忠诚性,即作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中介的会计人员,既要对管理当局忠诚,完成管理当局所委托的责任,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又要对外部委托人忠诚,客观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其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正义感是指会计人员应以企业根本利益为重,对管理当局的违规行为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做假牟利,应有正义感,不畏强权,勇于披露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

2、专业技术能力

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搞好服务、熟悉法规和职业判断力。一是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发挥职业优势,积极做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决策,积极为单位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努力为单位内部管理和投资决策服务。二是熟悉相关法规。会计人员应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本职工作做好宣传,当前特别要掌握后WTO时代的新会计标准和业务。三是职业判断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会计理论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不断加强,会计行使职业判断的空间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其知识、按基本会计原则作恰当的职业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选择委托人和代理人及个人利益均可接受的会计政策,全面提供对有关各方决策都有用的会计信息。

3、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

会计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保守秘密与开拓创新等。保守秘密要求会计人员应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则是指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积极适应新形势,始终保持知识储备的新鲜度,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三)强化保险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修养、评价与监督工作

1、广泛深入开展保险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的进步有赖于会计道德意识的觉醒。没有这一点,再好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内化为个体的德性和自觉行为。而会计道德意识的觉醒,又需要强化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当前,要广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强化市场参与主体的诚信经营责任,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将诚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同时,要在会计后续教育、资格考试和大学会计教育等环节,积极增加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以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为切入点,使其以身作则,并以其良好形象与典范行为带动员工,从而逐步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此外,还要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真正形成全民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2、努力提高保险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对自身思想品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自觉活动,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各级保险监管部门、各地保险行业协会、会计协会等都应大力弘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3、不断健全保险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与监督机制

保险会计职业道德评价,要以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准绳,对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公正理性的评价,以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建立可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信用评级制度,通过严格执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等, 全面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曾发布了《行业诚信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将职业准则细化和可评价化,对注册会计师如何保持执业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杜绝不规范收费行为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引导并推动地方注协和会计师事务所因地制宜地开展行业诚信建设。这些努力必将极大推动我国会计及保险会计诚信建设的步伐,真正发挥保险会计的监督作用。

作者:冯艳

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篇2:

和谐社会中企业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

所谓会计诚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为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的态度诚实;二是行为人在提供会计信息时遵守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会计诚信是和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如何重建会计行业诚信就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意义

1.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战略举措,其中的本质要求就有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信用体系,达到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会计业作为诚信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便不断致力于会计诚信建设,但是,会计诚信问题始终没有根本解决。会计诚信就是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应该说,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行业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和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但是,伴随“银广厦”事件、“蓝田股份”事件的出现,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如果会计诚信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3.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思想体现。和谐社会的六个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会计的和谐包括会计制度的和谐,即秩序和法制的统一;会计目标的和谐,即理想和多元的统一;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的和谐,即公平和诚信的统一,合作和宽容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因此,会计诚信的体系是和谐社会思想的体现,它只有融入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才能得到发展。

二、会计诚信体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前提。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问题。但是,现实的经济市场并非是一个有效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从而也成为会计诚信不和谐的前提。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根本原因

(1)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形同虚设。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当前各类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占非流通股的比例来看,国家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比重超过了2/3,其中A股市场上的国家股也占有较大比重,占A股总数的比例为43.4%。这样的股权结构使得中小投资者很难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去,从很大程度上讲,股东大会已经形同虚设。

(2)上市公司尤其是关联交易被大股东操纵。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控股母公司“一股独大”,因此可任意左右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根据2005年来自《证券日报》的统计,抽调4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共发生关联交易笔数361笔,关联交易总金额325.88亿元,涉及关联方395个,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61.43%,股权集中度相当高,“一股独大”成为操纵关联方交易从而造成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3)监管力度不强。首先,部分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缺乏监督。2004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公告可谓触目惊心:科研系统2个部门和45个科研单位转移、挤占、挪用科研经费6.69亿元,另外还有13个单位把3.27亿元的科研经费违规出借、对外投资甚至投入股市,内控形同虚设;其次,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无法担当起独立监督的职责;第三,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来说,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尺度不一,使得监管不足。对注册会计师来说,违规审计虽然面临很大风险,但因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使得铤而走险的注册会计师仍然不断增多。2001年,有关部门共抽查了16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检查发现有14家会计事务所出具了严重失真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账达71.43亿元,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

2.会计自身特点及缺陷是基本条件

(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提供者很容易借此来操纵利润。

(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宽泛的选择范围。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企业可在允许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3)会计工作需要凭会计人员主观判断来进行。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如果会计人员出于特定目的,不能排除利益干扰而有意识地采用某种方法,就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4)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这就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5)会计人员没有独立地位。他们的工作行为都是处在经营者控制之下,独立地位缺失,由于经营者的授意、强令和指使而造成的会计造假不在少数。

3.利益驱使是巨大动力。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等经济利益;大股东在其利益与国家、其他小股东、债权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会对管理者施加影响,粉饰财务报告;单位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个人及小集团的利益做假账;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以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4.处罚不力是重要障碍。《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第45条也有相关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下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但威慑力不足。这种失信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性就使得失信从可能转化为现实,也极大地挫伤了诚信者遵循诚信原则的积极性,从而易导致社会陷入信用危机。

三、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到位。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到位,真正使所有者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为此,需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同时,要逐步减持竞争领域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强化董事会功能。为避免大股东任命的董事长在履行职责时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应引进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还可允许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减少董事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

(3)落实监事会监督权。目前,公司中设立的监事会往往只有对经营者的监督之责,而缺乏监督之权,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2.加强会计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财政部门要认真完成新《会计法》赋予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其他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和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但应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复检查;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3.健全会计法规。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4.规范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动因素,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要求适当增加会计的附注说明,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5.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因此,我们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对企业领导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对于会计人员对违法违纪活动知情不举或者串通舞弊的,除追究法律责任外,要按规定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另外,还要加强对敢于坚持秉公办事,勇于揭发检举的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2006年7月31日,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案由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540多万元,包括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决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种处罚力度的加大无疑是对注册会计师造假处罚的一个开始,也必将是维护法律尊严、净化会计信息市场的一个良好开端。

6.实施诚信工程

(1)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强化会计诚信教育,首先要在会计业树立诚信的“至上原则”,借助一年一度的会计继续教育,配合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教育的学习、培训,树立正确道德观、价值观。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就曾多次强调,我们应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因此,我们要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

(2)加大诚信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既要从正面教育会计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诚信环境,又要从反面加以宣传报道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以表警示和教育。

(3)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政府失信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从而成为社会普遍失信的重要诱因。所以,社会的诚信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方向盘。有了诚信政府,才有诚信企业、诚信个人和诚信社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信用管理职能,积极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大力抓好自身信用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要以政府诚信建设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控制会计信息失真为突破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提高会计诚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4)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其公信证明的可信程度。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的出现就暴露出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未尽职守、串通舞弊的现象,存在严重的信用问题,是我们会计行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在我国,诚信档案建设还刚刚起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诚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以进一步推进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的诚信建设,强化行业诚信监督和管理。而且从实践来看,早在2002年起,上海、深圳、浙江等城市的上百家会计师事务所就已开始建立起会计信用档案。会计信用档案一般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档案和注册会计师信用档案。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档案主要是:事务所基本情况;主要合伙人情况;违反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业纪律的事实及所受的刑事、行政、行业处罚;在年检、注册申报、文档等方面提供的虚假材料;民事诉讼败诉;年检未通过;纳税情况;协会认为其他影响会计师事务所信用的情形。注册会计师的信用档案主要是:注册会计师个人基本情况;商业信用记录;个人收入和个人财产申报情况;社会工作及社会捐助情况;违反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业纪律的事实及所受的刑事、行政、行业处罚;在年检、注册申报、考核中提供的虚假材料;官司败诉;挂名兼职等不诚实行为;年检未通过;协会认为其他对注册会计师信用有影响的情形。应该说,建立会计行业诚信档案制度,将为深化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工作、提高会计行业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对于促进整个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哈尔滨铁路局辅业中心煤炭集团牡丹江昆升公司)

作者:张 凝

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篇3: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前会计诚信缺失、会计造假现象非常普遍,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给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一系列维护、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措施

[作者简介]秦松,重庆北城置业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会计师,重庆,401147

近几年,一系列国际、国内会计造假丑闻使会计诚信危机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给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会计缺失诚信的前提。首先,会计信息制造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某些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意图做假账可能获得好处;若拒绝领导的授意,则可能面临不公正待遇,结果会计人员更多地为执行领导的意图而做假账,因此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再者,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特别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造成虚假信息泛滥。

2.利益的驱动。这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我国在现有体制下,企业产权不够明晰,资产所有者缺位,企业经营者由政府和组织任命,其政绩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完成每年度各项指标的考核结果上。由于考核结果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促使某些领导要求财会人员对账目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而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他们对企业有着利益上的依附关系,这就违背了会计公平、公正的独立性原则。我国目前法律没有一条是明确保护会计人员拒绝无理要求的条款,没有法律规定单位领导人如果利用职权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应受到的处罚、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该如何得到保护等条款。财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生存压力,只能对不正当的行为曲意逢迎,甚至同流合污,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工作职责就形同虚设了。

3.对上市公司审计考核制度不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行机制导致了公司能否上市,除了从硬件上需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外,软件方面还需报证监会审批才能取得上市资格。在我国急需融资的恰恰是一些新生企业,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上市资格的公司,在经历了上市历程的艰难后,当然更想稳住自己的阵脚,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包装自己的企业业绩并公布虚假的财务信息便是最省劲的选择了。

4.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制度不严。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招揽客户竞相压价,而压价所造成的对客户不正常的依赖感又导致更恶性的后果,即不惜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法要求一起造假。久而久之,整个行业内处于无序状态。这使得会计造假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付出的成本小、风险较低,而风险收益较高。于是,会计造假者纷纷不择手段地做假账,最终直接导致了诚信危机产生。

5.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重要的道德规范,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坚持原则。据报道,在对1200名会计人员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时,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83.13%的会计人员在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

6.处罚力度不重。我国目前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但对违反会计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严。如在《公司法》中对公司向股东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的,只是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负责人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才予以追加刑事责任;对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报告的在《会计法》中也只是对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予以降职的处罚的规定,这些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这就减弱了法律的效力,造成失信成本过低。也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才会不断上演会计造假的闹剧。

二、加强会计诚信的措施

1.加强法律建设,加强会计执法力度。在我国法制经济的前提下对做假账、编制虚假会计报表这类行为必须予以制止和打击,通过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并加大惩戒和执法监督力度。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公开警告,使敢于以身试法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名声扫地,并通过尽可能高的上限罚款,使非法牟取私利者得不偿失;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吊销营业执照,对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吊销其职业资格,从而使他们失去立身之本、生财之道。企业法人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对造假后果要负法律责任,即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对那些严重的会计造假案,除媒体曝光外,还要将相关人员送进监狱。

2.加强行业自律,重塑会计诚信形象。诚信是市场经济能够稳固发展的基石,而会计诚信则是所有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加强会计诚信的建设,提高会计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度,是重塑行业诚信的根本之策。首先,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把全面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我们要加强行业自律,并保持会计业的独立性,会计行业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再次,应使会计信息制造者和使用者所持有的信息是相互一致的,对提供会计信息的人拥有企业大量真实数据,单位领导不能授意、指示、强令会计人员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另外,除建立健全的会计信用监管体制外,还应建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信用档案,将对会计行业诚信问题的检查和处理结果记入档案中,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

3.建立民事赔偿制度。目前,我国形形色色的会计造假事件中,最终受害人——股民没得到违规公司的任何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参与造假的公司、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受害人都可以提出诉讼赔偿的要求。

4.推行诚信保险制度,积极实行市场退出机制。首先,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到保险公司里进行诚信的投保。当公司出具虚假会计信息而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首先要负责赔偿投资者受到的损失。其次,地方主管部门应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违反会计行业道德的企业或个人给予相应的警告或处罚。另外,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造假上市的公司予以退市。这样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又使会计的诚信度得到了有力的提高与保障,同时,保险公司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力度,也保护了公司自己的利益。通过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5.改变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把教学重点转到那些将来即使在某种知识过时以后也能有用的技能与价值观上,如职业道德观、法制观、交流技能、理解技能、分析技能、创造性意识等等道德价值观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敏. 浅议当前中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5,(5).

[2]赵桂英. 会计诚信缺失及对策[J]. 价格月刊 ,2003,(7).

[3]辛旭. 会计诚信缺失之因及对策[J]. 上海企业 ,2004,(7).

[4]肖涛,肖平. 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 财会研究,2006,(1).

[5]安金玲. 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思考[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6).

[6]纪金莲,祁成军.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农业会计,2005,(10).

[7]孙建华,张英明 ,李成林. 国有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调查及思考[J]. 四川会计,2003,(7).

[8]宋玉. 会计诚信与社会信任[J]. 上海会计,2004,(1).

[9]初丽丽.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 事业财会,2003,(2).

[10]孟宏.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 煤矿现代化,2004,(4).

作者:秦 松

上一篇:虚拟现实技术室内设计论文下一篇:我国石油企业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