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对策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会计工作的好坏,会计资料的真假,都直接与会计人员的诚信紧密相关。文章探讨了会计诚信的内涵,并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和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会计诚信对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诚信对策研究论文 篇1:

浅谈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会计诚信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它作为企业诚信的一部分,对促进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与管理。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就显得越发迫切和重要。如何重塑会计诚信,遏制会计造假,不仅要加强法律、制度和规则建设,而且必须积极倡导诚信精神,建立会计诚信体系,才能提高会计诚信度。

[关键词]会计诚信 现状 原因 对策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证券交易所等有关各方能否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但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已严重影响到各会计信息使用方的经济利益,为了防止会计信息虚假泛滥盛行,重塑会计诚信,必須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一、我国会计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当会计信息失真时,市场的危险度就会增加。失真的会计信息即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主动或被动的违反法规和制度,搞变更、做假账,生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处于成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灾难性的。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

1.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原始凭证失真。这种失真指的是会计核算过程,记录经济业务的第一道手续即登记原始的凭证不真实。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一些原始凭证往往成了企业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取得原始凭证时,夸大或缩小经济内容,伪造发票、无中生有,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情况,造成了会计信息根源性的失真。

(2)财务报表失真。这种失真指的是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被动的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报表无意失真情况也时有发生。

(3)资产计价失真。资产反映了企业经营、偿债的能力,部分企业资产流失已经很严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表面上的经营业绩,宁可账实不符,也不许报废和核销已无价值的存货,同时还存在着故意计价偏差,造成资产计价失真。

(4)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信息呈现给使用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的失真是指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采取各种手段来隐藏真实的会计信息,包括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计量方法不准确、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等,直接影响有关利益方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和投资方的决策。

(5)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这种行为不仅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其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行业遭遇严重的诚信危机。

2.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1)调节利润。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掩饰不良的经营状况;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从而少缴纳税款,损害国家的利益。

(2)虚设投资项目。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增发资格,在会计操作中伪造会计信息,虚设投资项目,骗取股东们的投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虚列资产。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二、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并得到应有的惩罚。社会化诚信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2.信用制度不完善。诚信不单是一种契约,更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诚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信用关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有序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一个有效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起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还很不完善,使信用活动缺乏制度约束。

3.企业及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会计法》已经明确规定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负的法律责任,党和国家也一贯强调“依法治国”。但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权大于法”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企业本身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法制观念淡薄,人为的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4.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据调查显示,我国只有20%的企业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而且大部分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又将几乎所有业务交给同一个人处理,这样使得会计信息的伪造、篡改更加容易,从而直接导致提供出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5.职业道德缺乏。在会计行业中,从业人员除了受到法律的约束之外,还要有自身的道德约束,但是目前的真实状况是大部分会计人员见利忘义、遵从领导、以少缴税为根本出发点,造假账的行为屡禁不止,这从根本上讲还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乏和自律观念的淡薄。

三、完善我国会计诚信的对策

1.改善社会环境,重塑社会信用。诚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投资者及监督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其中重塑社会信用应坚持以下几点:第一:立法先行;第二:示范激励;第三:市场主导;第四:德法并举。

2.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能。目前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弱化等会计行业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具体造假者或者是执行者。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绳,因此,会计人员应不断地增强职业道德认识和自律意识,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风尚。

3.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实现会计监督体系创新。在企业内,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在企业外,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同时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

4.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强制性办法,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就必须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之更准确且富有可操作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执行力度,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在执法上,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除给予行政处分外,还要对指使做假行为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在员工法制教育上,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使其学习掌握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等政策法规,从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最后,要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企业披露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以及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丁长伟:浅谈会计诚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18)

[2] 蔡秀勇:浅议会计诚信问题 [J].经济师,2006(07)

[3] 陈成龙:社会呼唤会计诚信[J].引进与咨询,2005(04)

[4] 薛阿丽: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0(16)

作者:赵方圆 周京梅

会计诚信对策研究论文 篇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会计工作的好坏,会计资料的真假,都直接与会计人员的诚信紧密相关。文章探讨了会计诚信的内涵,并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和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几年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足以说明会计行业也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解决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已是整个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挑战的内在原因。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两者往往是互相联系的。在政治上,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造成单位盲目从大,疯狂造假。当前,政府还未完全摆正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较严重。这种体制的存在,势必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在谋求经济利益方面,企业都是通过隐瞒收入或虚增成本来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通过虚假信息披露,操纵证券市场股价,以达到从市场上骗取额外收益的目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信贷机构手中套用资金等。

2.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责任。对造假者来说由于打击力度不够,惩处不到位,使得造假成本太低,并且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3.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为会计失信提供了可能。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人、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人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4.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角度不正,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从内部监督来看,有些企业或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或执行起来流于形式,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得不到控制。

5.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因素。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少数会计人员道德较低,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污等违法活动。其次,会计人员大都受制于人,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诚信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会计人员利益不确定性及不对称性,造成一些会计人员要么急功近利,要么铤而走险,严重失信。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惩处机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应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加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2.强化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发挥基础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使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实现监督评价作用。良好的会计环境应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其中以企业会计制度最重要,明确会计人员只能做什么、怎样做,重在调整职业行为;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明确会计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重在调整内心的思想;单位领导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会计工作、施加影响使其背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带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2)

[2]国家会计学院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 2003(1)

[3]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 财会月刊,2003(2)

作者:杨雅平

会计诚信对策研究论文 篇3:

试论我国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

摘要: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变得极为突出,各种会计造假案件不断爆出,会计诚信面临严峻考验,亟需构建会计诚信体系。文章从会计诚信体系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我国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诚信;体系构建;制度保障;文化建设

我国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完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也明确规定企业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必须具备“可靠性”,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映”。2001年,前国务院总理朱熔基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写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其核心就是诚实守信。然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变得很普遍,例如,操纵收入确认时间或确认虚假收入,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利用其他应收款应付款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黄世忠,2007),设置多套账,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给国家、企业和投资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增加了交易成本,滋生了社会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就变得极为迫切。

一、会计诚信体系的内涵

会计诚信体系是指由与会计诚信活动有关的法律规章、政策保障、市场管理、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组织机构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汤洪亮,2006)。会计诚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法律法规为主,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会计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及后续的激励约束有法可依;二是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各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相互协调,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岳上植,2006);三是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为主,通过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信用水平,增强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四是会计组织为主,加强会计组织自律建设,形成会计行业自律性惩戒机制。

二、我国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会计诚信体系构建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是公平竞争的市场,而诚信是公平竞争的本质要求,所以诚实守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诚信是否规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会计诚信缺失将导致我国社会经济秩序混乱,进而将导致整个社会信用链条无法有效连接。由于我国会计诚信体系还不健全,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会计诚信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诚信体系构建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这种日益紧密关系要求以信用为基础,而这种信用最先从会计诚信关系中体现出来。在中国上市公司当中,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科龙、蓝田股份等这些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不仅给股市带来了极大的震荡,同时使社会公众对股市、会计失去了信任,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产生怀疑,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建立牢固的社会信用体系,就必须加快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会计诚信体系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会计诚信体系构建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

会计报告主体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进行会计造假,对外报出不实或虚假会计信息,严重违背了会计应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原则,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的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制定有效的会计诚信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三、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空间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相同的信息。首先,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通常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掌握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靠会计信息提供者提高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可能会违反诚信原则,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给会计诚信的缺失提供了空间。其次,由于一部分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对会计信息的真假不进行甄别,从而造成市场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需求。由于这种需求的增加,进而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供给的增加,形成“虚假会计信息”。所以,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会给会计诚信的缺失提供空间。

(二)利益驱使是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动力

会计造假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银行、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贷款、投资、政策倾斜或减少税金等经济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夺市场,不惜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对被审计单位往往进行“技术”处理,出具虚假会计报告,帮助其进行会计造假。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动力。

(三)会计法律制度不完善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法律原因

首先,现行会计法律制度对会计造假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处罚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在《会计法》和《刑法》中,对一些会计人员、会计机构不依法履行《会计法》赋予的会计监督职权,未认定是违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会计人员核算职能,而弱化了监督职能,只核算而不监督,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避免了。其次,会计准则无法确保会计信息完全真实可靠(黄世忠,2007),这是因为:会计准则无法完全排除公司管理层的会计选择;会计准则只规定了最低的披露要求,但不限制经理自愿提供额外披露;会计准则本身可能歪曲信息。

(四)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严厉助长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气焰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监管工作起不到多大作用。国家出台了多项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现金内部控制制度等,目的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有效的执行,内部审计机构通常也只是一个摆设。而来自企业外部的工商、税务、审计等行政执法部门,大多数都各自为政。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违法行为,顾及到人情关系,通常只要求改正,通过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罚,处罚的力度不够严厉,使得会计诚信缺失在这种处罚环境中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在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这种宽松的监督力度也助长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气焰。

四、我国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律制度,为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真正广泛地确立诚信原则,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杨雄胜,2002)。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很有限,因此要加强会计立法,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律制度。首先,把会计诚信纳入会计法律之中,形成法律威慑,让违反会计诚信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其次,加大会计立法,制定相应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表粉饰的空间,减少会计造假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规范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再次,建立以法律为主导的会计诚信激励约束机制。这种机制是对企业和个人会计诚信的优劣进行的激励和约束,对守信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优惠,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给予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从而为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加强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首先,作为会计监管的政府相关部门,例如,工商、财政、税务、审计、银行、证券等部门在必要时可以联合执法,对所掌握的企业信息要做到共享,严格查处违反会计法律行为。同时执法人员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绝不徇私枉法。其次,证券监督委员会要严格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要一查到底,加大会计失信的惩罚力度,增加会计失信成本。再次,作为会计的社会监督,会计事务所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要敢于出具否定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审计报告,努力促进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

(三)加强以会计诚信为核心的会计职业教育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要以会计诚信教育为主要内容,会计诚信教育起着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品质和行为。首先,在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诚信教育。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认为:“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高等院校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会计道德观念,增强会计诚信意识。其次,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将会计诚信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法律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灌输。

(四)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完善会计诚信体系

会计诚信文化是指会计相关人员在长期的经济交易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既是对《会计法》等法律要求的诠释,又是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企业诚信文化是会计诚信的基础,对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首先,加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把诚信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资产。其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诚信文化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向会计从业人员灌输诚信思想,以敬业、诚信的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当然,会计诚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建设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就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营造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完善会计诚信体系。

五、小结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诚信就越重要。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的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同时构建会计诚信体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从制度、监管等方面着手,更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和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2、陈建英.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

3、岳上植,汤洪亮.论会计诚信治理体系建设[J].会计研究,2006(6).

4、高莲盛.会计诚信缺失原因探析[J].财会研究,2007(1).

5、杨梅菊,赵东星.面对会计诚信缺失如何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8(6).

6、冯卫东.试论构建会计诚信体系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9(2).

7、高绍福,陶海映.企业会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09(4).

8、牛永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研究,2009(9).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刘桂涛

上一篇:农业生产结构管理论文下一篇:诚信缺失原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