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保护与设计师论文

2022-04-18

北服创新园作为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核心场地,“发现北服创新园”系列活动在北京服装学院启动。这场被外界称为“超前点映”的时尚大戏,作为今年设计周期间最早开幕的设计之旅系列活动,由北京国际设计周支持,由北京服装学院、北服创新园主办,更受到了国内外媒体、时尚设计爱好者的热切关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版权保护与设计师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版权保护与设计师论文 篇1:

韧性视角下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与策略研究

摘 要: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在经费来源、管理制度、文化服务品质、数字化服务方面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韧性理论引入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建设中,通过对其发展历程五个阶段的分析,识别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基于韧性理论从经济、制度、文化和技术四个维度提出韧性发展策略,以期为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沈阳故宫;世界遗产;发展历程;韧性;发展策略

本文索引:吴荻,李展.<标题>[J].商展经济,2022(03):-009.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1]。中国现有38项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是我国关外唯一的皇家建筑群,宫殿建筑融汇了满、汉、蒙多民族建筑特色,2004年作为中国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然而,社会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剧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韧性作为在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下,为回应压力和限制条件而激发的一种变化、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对遗产类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发展历程的梳理,获得了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韧性发展策略,以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

1.1 待兴阶段: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愈加重视国内的博物馆事业。1950年,中央发布征集革命文物令,明确指出收集革命文物和任何有关革命文献、实物的范围和方法。此后,众多博物馆向沈阳故宫调拨了大批文物。沈阳故宫则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和购买文物,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藏品体系。1951年,文化部印发了《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4],沈阳故宫积极响应,将其定位为清代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在陈列上体现地方综合性,以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作为衡量标准,建立科学的文物保管制度。1956年,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博物馆的基本性质、任务、社会地位和作用[5]。这一时期,沈阳故宫馆藏文物显著增加,陈列展览形式多样,文物修缮保护工作也步入正轨。

1.2 停滞阶段:1966—1977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沈阳故宫古建筑修缮与文物保护工作被迫中止,基本陈列被拆撤,部分建筑设施也被改作他用。直到197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博物馆工作,沈阳故宫才重新对外开放。1977年,国家文物局召开座谈会,提出健全各类规章制度,重新恢复博物馆日常工作。自此,沈阳故宫重新开展古建筑修缮和文物保护工作,初步完成了馆藏文物的收编工作,文物保护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1.3 规范阶段:1978—2003年

我国博物馆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步入了发展的崭新时期。197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新阶段的博物馆工作进行调整,为我国博物馆工作体制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管理规章。沈阳故宫积极响应,强化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改进了基本陈列内容和表现形式,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组织机构。1982—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先后出台,使沈阳故宫的经费管理、馆藏文物的定级建档和综合管理等有了法律依据。2003年,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沈阳市故宫、福陵和昭陵保护条例》,进一步确定了沈阳故宫建筑和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使沈阳故宫的保护工作更为科学规范。

1.4 发展阶段:2004—2012年

2004年,沈阳故宫申遗成功,相关保护、科研和管理工作开始遵循世界遗产管理准则和规范,沈阳故宫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沈阳故宫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皇家礼仪表演、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积极宣传遗产文化,打造文化遗产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全方位展示沈阳故宫的文化底蕴,掀起了沈阳故宫文化遗产品牌建设的高潮。2007年,沈阳故宫开始对古建筑进行修葺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改变了古建筑群表面破旧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了2007—2012年发展规划,力争在未来五年做到“四个一流”和“三个一”,实现“三个中心”的发展目标,使沈阳故宫的各项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1.5 创新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把馆藏文物“活”起来的发展思想,为博物馆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沈阳故宫一方面改善展览设施,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办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加强文创用品开发,规范了古建筑的施工和保护。2014年,沈阳故宫成立文创产业部[6],相继开发文创产品近千种。“清前史研究中心”多次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筑修缮和文物保护。2015年,国务院发布《博物馆条例》,对博物馆的法律地位、藏品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创产品开发等作了明确规定,为博物馆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沈阳故宫据此明确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奖惩条例,提升了版权保护水平和文创产品研发能力,并正式运营沈阳故宫文创体验馆,开启了沈阳故宫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2 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遗产保护经费来源单一

在《沈阳市故宫、福陵和昭陵保护条例》中,沈阳故宫的保护与发展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所需經费列入财政预算,保护经费必须专款专用[7],意味着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沈阳故宫的保护经费。虽然沈阳故宫门票和文创产品销售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远远不足以支撑古文物和古建筑的修缮保护、管理开发、数字化建设和文化宣传推广等所需经费。这些额外支出都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撑,而辽宁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难以满足沈阳故宫保护资金的有效供给。

2.2 遗产保护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沈阳故宫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已经出台十余年,无法满足当前沈阳故宫保护与发展的需求。目前,沈阳故宫保护的相关条例和规定大多权威性、约束性和影响力相对较差,且保护工作的责任权限边界模糊,导致相关机构权责不清,管理混乱。此外,沈阳故宫周边环境的保护管理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周边商业街道仍存在混乱和无序的问题,不仅严重破坏了沈阳故宫建筑群的整体风貌,还容易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2.3 遗产文化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服务作为景区的重要产品日益受到旅游者青睐。目前,沈阳故宫的文化服务主要集中在文化演出、文物展览、文创产品和衍生品领域。在文化演出方面,沈阳故宫的文化演出时间和场次有限,演出以清代服饰和帝王出游活动展示为主,缺乏故事性和代入感,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文物展览方式也较为传统,缺乏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及与游客的互动性。在文创产品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设计团队,且对沈阳故宫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文创产品缺乏特色性、社会影响力不足、品质也有待提高。

2.4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利用亟待提高

沈阳故宫目前的数字化技术运用不够广泛。在文物数字化展示方面,沈阳故宫仅开创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和App客户端,然而呈现方式过于大众化且缺乏创意和新颖的设计,没有尝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交互技术等创新性手段开发相应的App。在数字化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专业的数字化技术人才参与,无法实现从技术到文化的解读。在馆内数字化建设方面,沈阳故宫的数字化技术只覆盖了极少部分展厅,缺少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数字化技术的研发、探索和应用。

3 韧性视角下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

3.1 积极拓展遗产保护经费来源渠道,打造沈阳故宫经济韧性

第一,激发社会广泛参与,提高沈阳故宫常规收入。沈阳故宫可通过互联网、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逐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积极加强与其他博物馆和策展机构的合作,不断优化沈阳故宫承展的软硬件环境,将沈阳故宫打造成东北地区最具历史和文化风貌的展览中心。第二,创新产品开发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沈阳故宫可选取文化认同度高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明星藏品进行系统开发,将产品延伸至文化、日用、服饰、餐饮等领域,根据产品属性、图样纹饰等的不同,结合当今时尚潮流,打造大IP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同时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将沈阳故宫的文创用品推向全国。

3.2 逐步完善遗产保护管理制度,稳步提高沈阳故宫制度韧性

首先,拟定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性法规。结合国家和相关部委要求,将沈阳故宫独有的、典型的古建筑和文物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纳入法规,制定针对沈阳故宫的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清文化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其次,明确划分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完善中央和地方,规划局与文物管理局等机构之间的责权,避免出现政出多门、交叉管理、权责不清等现象。最后,制定沈阳故宫周边规划管理条例。科学划定沈阳故宫的核心区、附属区、外围区,明确各个区域的范围和功能,提出针对沈阳故宫周边的环境管理、街道管理、交通管理的规划、改造和升级方案,共同保护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

3.3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建设,强化沈阳故宫的文化韧性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囊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的相关服务[8]。基于此,沈阳故宫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首先需要打造独特的文化遗产品牌。依托满族特色文化,通过节庆、宗教仪式、文艺展演、民俗展示的方式,再现满族文化的艺术性、独特性和感染力,通过互动与融入的方式使沈阳故宫的文化内涵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呈现。其次,挖掘文物内涵,提高文创产品附加价值。沈阳故宫可以将满族独特的语言文字、八旗标识、装束、剪纸、补绣、礼仪等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开发出包装精致、设计新颖、便于携带且实用性强的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特色文化产品。最后,将沈阳故宫的合作群体逐步拓展到企业群,积极开展与各类文化和传播企业的合作,引导和鼓励其参与到沈阳故宫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营销工作中,为沈阳故宫衍生品的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3.4 加快推动遗产文化数字化体系建设,稳步提高沈阳故宫的技术韧性

文化数字化是在互联网和智能化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融合形成的新产物。沈阳故宫首先可以积极推进文物展示数字化。通过建立数字文物,将互联网技术与数字交互有机结合,开发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教育或商业App,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H5交互技术等,使文物由单一展示向交互式展示转变,从而拓展展示内容的覆盖面,让公众更便捷、更直观地获取全面的文化资源信息。其次,与专业团队合作,积极开展数字化管理工作。沈阳故宫可以考虑与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合作,建立遗产文化数字化保护系统。最后,打造多元数字化博物馆,實现文化互动新体验。可以在场馆内利用AI、AR等交互性强、具有沉浸式和立体化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实景展示,通过推出数字文物、数字地图、数字书法、数字屏风等项目,为沈阳故宫的藏品展示、游客服务营造良好的虚拟环境和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谈大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浅谈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促进武进经济的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19 (30):330-331.

李如生.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11,35(5):38-44.

佘高红,侯怡爽.韧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以古北口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9,37(7):88-92.

潘敏.对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展览陈列基础工作的思考:以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展览陈列工作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29(3):21-24.

艾赖文.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发展的两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1998,15(4):10-15+9.

苏阳.浅谈现代社会发展和古代建筑保护与利用:以沈阳故宫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24):181-182.

王洪伟. 沈阳故宫保护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王淑娟.浅谈公共文化云服务在基层[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64(6):213.

作者:吴荻 李展

版权保护与设计师论文 篇2:

从北服创新园开始的时尚设计之旅

北服创新园作为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核心场地,“发现北服创新园”系列活动在北京服装学院启动。这场被外界称为“超前点映”的时尚大戏,作为今年设计周期间最早开幕的设计之旅系列活动,由北京国际设计周支持,由北京服装学院、北服创新园主办,更受到了国内外媒体、时尚设计爱好者的热切关注。

北服创新园总经理王琪在启动仪式上表示,除了时装发布会和艺术展等活动外,北服创新园还将从今年开始,以北京国际设计周为平台,集中向外界发布时尚商业合作讯息,包括投融资项目、设计版权认定服务、国际设计师品牌营销项目等,并通过园区设计师聚集网站梧桐树wtree. cn,向全网设计师发布与各大时尚品牌合作的 2016年度设计任务。

“发现北服创新园”系列活动从9月16日开始举办至11月1日,为期47天。6场吸引全球设计师参与的动态时装发布会、4场极具传统魅力的艺术展览、4大手工艺坊互动课程、4天设计师工作室开放日、2场时尚大师讲堂、1场设计师产品订货会及10余次面向在校生和北京市民开放的“时尚生活惠选”专场消费日等活动,将在北服校内陆续展开,共同组成了北京市内容最丰富立体、商业合作发布最集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时尚活动季。

传统与现代的集中对话

“北服创新园在今年加入了北京老字号协会,我们很高兴能在一起携手,拉近年轻设计师与百年老字号的距离,让非遗文化得到有价值的延续。”北京市老字号协会会长刘小虹表达了与北服创新园合作的信心。作为始终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北京服装学院及北服创新园,在2014年建设运营“天工·传习馆”,始终以推动民艺、重塑手艺尊严为核心,与大众分享不同内容的手工艺坊课程。

今年设计周系列活动期间,包括手工旗袍工坊、金工首饰、制香、花艺、拼布、制书、古琴等风格各异的匠人工坊将全部开放。百年制鞋的老字号内联升还与嘉宾分享了与北服创新园入驻设计师携手开发2016春夏新品鞋款的合作感受,内联升厂长刘淑虹、副总齐璐璐、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何凯英等嘉宾向十一位由北服创新园推荐的新锐设计师合作代表颁发证书,这无疑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集中对话,更是将古典工艺快速融入消费市场的良好合作案例。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北京市老字号协会会长刘小虹、北服创新园总经理王琪、内联升品牌副总经理齐璐璐、北服创新园入驻设计师李珊、张晓宇、李坤、吴博及内联升项目设计师代表将跃、张玮,学生设计师代表徐成、王梓塬等嘉宾参加了开幕式。系列活动还在九月下旬和十月中旬,力邀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和JEFEN品牌创始人谢峰,从“传统与革新的融合”角度,为学生和市民进行2场时尚大师公开讲堂;同时,为了让时尚创意设计活动更加贴近消费者,走上市场。

打破国界的全时尚发布

该如何评价一场时装发布会的综合分值?“除了不高挂云端,尽可能与消费市场贴近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蕴含新型的消费模式,当然,产品还要好,这毕竟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这是北服创新园入驻女装设计师李坤、帽饰李珊、首饰设计师张晓宇、男装定制设计师赵佳公认的价值观。

纵观“发现北服创新园”系列活动,今年在设计周期间举办的6场时装发布会,恰好把握住设计师和时尚品牌的脉搏。SAGA Furs+BIFTPARK2016国际皮草流行趋势发布会、中国国际时装周2016春夏系列FOR YOU——ALLAN CAI新品发布会、“首开·琅樾”2015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发布会、“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新中装时尚发布会,分别从男装定制、婚纱定制、皮草时装、礼服定制、青年设计师成衣作品、新中式高级成衣等不同维度向时尚界发布可供销售的时尚产品;同时,这6场发布会也通过北服创新园这个全球设计师聚集平台,云集法国、意大利、芬兰、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设计师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境外设计师产品落户中国的贸易路径,也从另一层面快步推进了中国设计师走入国际时尚舞台和核心消费市场的进程。

设计师李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LICIS LEE很早就入驻北服创新园的 SHOWROOM土城空间,双方非常熟悉各自的资源和特色,也很顺利被园区举荐参与北服创新园与芬兰知名的SAGAFurs北欧世家皮草合作的时装发布会,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国际交往,也增加了我个人品牌的国际化价值。”

“发现北服创新园”系列活动中的4场艺术展览,均结合当下备受关注的艺术衍生品、原创设计、中式传统文化而策动,也通过细分市场,对展览对象、展出形态进行了精准定位。安佳个人画展以画会友,携手京城众多知名展廊进行营销推广活动;流动的传统——张宝华丝巾艺术展,将“最美中国图画”映衬在丝巾这件百搭单品上,以服饰品的实用性来彰显对传统文化的流动传播。

国际设计周的版权保护站时尚交易站

随着创意设计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国际产业界普遍认同“好设计就是好生意”的经营理念。北服创新园在大环境下聚焦时尚核心产业,不同于单一的专业发布,代表着设计生产链条中最蓬勃的一环——既能集结高端设计师,又能落地线下商业活动,也可以玩转互联网售卖,更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结合,将“CPAAS免费版权认证服务平台”落户北服创新园。

“这个服务体系与北服创新园的自有资源结合,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免费快速的原创设计版权认证,培养设计师版权保护的意识与情怀,同时提供设计师创业扶持、渠道资源、创意交流服务、专项基金扶持、制作产业链、全产业链化整合。”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表示,“同时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时尚交易站,北服创新园在土城空间、老佛爷百货BC设计师集合店、樱花东街甲二号№2A男装定制、国服研发中心所展售的设计师产品,将首先享受到平台的免费认证服务。”

设计之旅“发现北服创新园”系列活动,展示发布、跨界交流、交易服务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可持续的、交互式的生态型园区,让公众“看得见、摸得到、买得起”,让观念中那些“高高在上脱离大众”的设计师与公众有当面交流的机会。设计周在北服成为设计师、市场、消费者、企业的生态环,更成为市民的设计周、设计师的设计周,成为整个时尚创意产业的设计周。

作者:梁瑞丽

版权保护与设计师论文 篇3:

首部《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面世

本刊讯 (记者 香江波)日前,第一部全面反映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现状的知识产权专业蓝皮书——《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我国著名知识产权法学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主编。

《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报告》,该报告全面总结了 2005年~2006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基本情况,包括国内立法、执法、产业化情况、授权、学术活动、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保护等。

其中,“大事纪要”部分包括国内大事回顾、典型案例简介、国际要闻概览、知识产权公约成员发展、各国立法新进展以及问题与展望等。

“话题聚焦”部分采用主持人的形式,就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主要焦点问题,由35位国内知名学者分别撰写文章,发表个人观点,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多角度透视。该部分共包括七个焦点话题,即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传统资源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与反垄断、互联网传播与版权保护以及专利法第三次修改。

“调查报告”部分包括两个知识产权调查,即我国公民知识产权意识调查与我国学生群体知识产权意识调查。调查采取网上和网下两种问卷方式进行,对我国公众的创新意识、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以及相关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调查对象包括作为不特定群体的一般社会公众和作为特定群体的大、中、小学生。

《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共40余万字,是一部了解我国知识产权状况的百科全书式的出版物;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机构的数十名学者参与了蓝皮书的编纂,展示了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多方面成果。

易中天《品三国》(下)持续热销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在许多人还对易中天2006年北京的签售盛况记忆犹新的时候,易中天再度出手,众目关注的《品三国》(下)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品三国》(上)于去年7月22日出版后,连续五个月高居各大排行榜前列,销量突破200万册。下册与上册一样,首批印刷55万册,即被预订180万册的数字所突破,立即翻倍加印,仍然不够应付雪片似的订单。

易中天的此次出书,再次掀起了“读史”的又一热潮。记者从出版方上海文艺出版社了解到,易中天在春节长假,把自己禁闭了七天,淋漓尽致地写了近三万字的“结束语”。在这篇题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结束语的开头,易中天写道:“在前面的四十八集,我极其粗略和简单地讲述了三国这段历史。这个讲述是不全面的、不系统的、不完整的,也不可能全面、系统、完整,因为本书(以及与本书相关的电视节目)只是《品三国》,不是《三国史》,我们不能拿《三国史》的标准要求它。但既然是‘品’,那么,有一些问题也不能不回答。”这篇可称为易氏“收官”的结束语,把在“百家讲坛”节目中无法深入讲述的问题,分六个部分,娓娓道来,既是对48集节目的补充,是对“三国”品评的深入,更是针对多方质疑的自我阐述。

华东师大图书装帧设计再创佳绩

本刊讯继《面子》一书获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后,在2005~2006年度上海书籍设计艺术奖评奖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背影》获最佳整体设计奖,《西风破》获优秀整体设计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图书装帧设计方面的努力受到读者和评奖专家各方面的接受与肯定。此次上海书籍设计艺术奖评奖活动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活动。有关专家门认为,本次评奖反映了上海装帧设计的发展现状:更加重视书籍的整体设计,更加重视设计师个人风格,更加重视图书门类特点。

这次活动共有32家出版社在认真自选、自评的基础上,推荐参评作品192种(自荐作品3种)。经评委认真审议后通过数轮无记名投票,共评出获奖作品25种。其中最佳整体设计奖共三种,分别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中国最美的书(2003~2005)》、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一辑)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背影》;优秀整体设计奖9种,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西风破——三千年西方之美》榜上有名。

(王凤霞)

作者:香江波

上一篇: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