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产业传播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篇论文以中医药产业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为对象,在对中医药物流进行概述后,对中医药物流的优势与发展限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医药现代物流进行了SWOT分析,以说明中医药传统物流转变为现代物流的因由与必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医药产业传播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传统医药产业传播论文 篇1:

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摘要】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可靠的资源储备。而历史等原因又使之存在诸多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和对策性的思考,以期为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尤其是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传统医药产业 国际化 发展

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传统医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朝阳产业”。“传统医药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确立的以传统医药理论为主导,现代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专门从事传统医药资源利用、开发、研究、产品经营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一种产业体系。”[1]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传统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受关注度日益凸显。相应地,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即传统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便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此同时,传统医药产业在激烈的国际医药产业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也同样不可避免。我国传统医药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延绵发展的传统医药宝贵财富,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可靠的疗效和丰富的医药资源,其产业发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传统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但历史等原因也使得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化的发展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传统医药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任务。

一、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医药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重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现代医药产业始终居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致使传统医药产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深入,以及人类社会疾病谱的改变,传统医药药食同源、无毒无副作用的特点备受关注,回归自然的健康理念日益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以天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传统医药科学,国际医药界也开始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对天然药物的研究使用。”[2]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成立了“传统医学规划署”,并在多个国家建立相应的医学合作与培训中心。进入新时期,WHO明确把对传统医药的发展研究列为其三大历史任务之一。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兴起的“替代疗法”也充分说明了传统医药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价值开始得到了应有认可。从传统药物来看,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植物药市场的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近10%。相关专家预计,“天然药物在世界药品市场容纳量可达400亿美元。”[3]不难看出,传统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和空间。相应地,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换言之,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二、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我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保持传统医药持续绵延发展的国家,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天然资源、安全可靠的疗效等得天独厚的传统医药资源使得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体现出了固有的优势。

第一,完整系统的医药理论体系优势。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史上,传统医药的发展无处不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不同程度的传统医药发展,其中在各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罗马、希腊、巴比伦)尤为显著,然而最终形成体系并有较大影响力的并不多,最终形成了公认的以我国传统医药为典型的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体系(中国、印度、埃及、罗马),但其他传统医学已随着时代变迁而消亡,只有中国传统医学历经考验长盛不衰,成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具有完整系统理论体系和安全可靠疗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医学。这使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具备了强大的专业理论支持和保障。

第二,丰富优质的天然药物资源和疗效可靠的成方验方优势。一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我国独具优势的天然药物资源。其储藏量大、品种多、质地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12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0余种,药用动物1580余种,药用矿物80余种”。[4]是当之无愧的天然药物资源“王国”,是世界天然药物资源之乡。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与疾病的不断“斗争”,创造了数以万计疗效可靠、成本低廉的秘方、成方、验方。这是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不可替代的固有优势。

第三,初具规模的药物生产体系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也随之推进。从产值来看,“2009年我国中药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包括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兽药以及中药加工装备制造业等在内的大中药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5]从规模看,“全国现有中药生产企业一千余家,中药经营企业一万多个,药材种植面积近600万余亩,正式批准的药材专业市场17个。中成药产品已达43种剂型、5000余个品种”。[6]从市场空间看,当前中医药的传播已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多国家已经把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确立了中医药的法律地位,并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不难看出,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已开始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重要贡献。这使其在国际化发展中增添了一个有益的优势。

三、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不足

尽管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因素,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传统医药国际化发展依然存在和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第一,生态破坏导致的天然药物资源危机。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备的重要条件就是天然的药物资源支撑,因此,生态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总体上不容乐观。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相应地,以天然野生药用动植物为重要资源支撑的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就面临一定的药物资源危机。

第二,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技术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深入,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横向比较,与现代医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率不高,高端产品缺乏,缺乏竞争力,因此导致市场占有率低下。如就中药市场来讲,据统计,“中国只占世界植物药市场的3%~5%,而日本占80%左右,韩国占15%左右,中药出口额不到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7]这没有体现出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应有的优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先进技术。

第三,产业小而散乱。我国传统医药产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数量由少到多,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缺乏统一化和规模化经营,绝大多数产业规模较小,且较为散乱,各行其是,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高端医药产品缺乏。因此,在国际化竞争中缺乏优势,尤其是在拥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医药产业居于市场主体地位的环境下,明显处于被动不利地位,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如就中药而言,相关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10%,发展压力巨大。

第四,因缺乏自身的“行业标准”而被认可度低。受发达国家现代医药文化的冲击,当前国际医药领域使用的行业标准中不但没有公认的中医药标准,而且还用现代医药的行业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中医药。现代医药属“对抗医学”,中医药属“平衡医学”,是完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两种医药科学和文化,在发展中应该有各自不同的行业标准。用现代医药标准衡量要求我国传统医药,使得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总是面临诸多与“国际标准”不相符的地方,因此,习惯了现代医药标准的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认可度较低。

四、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应解决好的问题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须有针对性的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核心内容。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级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够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包括技术研发、资源开发、开拓市场、产品升级等方面。

第二,进行“化零为整”的行业改革。“化整为零”的改革是指把当前我国传统医药小、散、乱的现状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使其统一、规范、系统、规模生产经营,从而进一步消除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和无序生产等现象,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三,加快中医药产业的行业标准建设。行业标准是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行业标准,就没有认可度,有了行业标准就有了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现代化产业行业标准。包括产品生产流通、质量标准监控、疗效与安全评估等环节。

第四,充分利用中医药独有的疗效增强其产业发展的说服力。中医药独有的疗效是指中医药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具有的安全可靠的特殊疗效优势。尽管现代医学标准认为我国传统医药缺乏作用机理的有效性论证说明,但中医药独具特色的安全可靠疗效优势用其实效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没有行业标准而导致的被认可度不高的缺憾,进而增强其产业发展的说服力。

第五,进一步加强生态立法保护。加强生态立法保护是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中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导致的资源危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国际社会以生态保护为由针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设置的贸易壁垒,以推动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龙鳞.云南民族传统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3):159-162.

[2]吴道显,孙永林,王珍喜.国际化视野下我国民族医药发展探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6):132-134.

[3]李景东.中国传统医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思考[J].经济论坛,2013,(2):105-106、125.

[4]中医药产业研究课题组.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05,(6):106-109.

[5]王强,梅之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传统医药产业发展[J].医药导报,2011,30(3):281-284.

[6]王虎.对中医药产业现状、面临机遇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0,5(3):153-154.

[7]高山,石建伟.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12):43-47.

作者简介:吴道显(1977-),男,云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杨玉芹(1977-),女,云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张丽(1964-),女,通讯作者,云南中医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

作者:吴道显 杨玉芹 张丽

传统医药产业传播论文 篇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传统物流转型必要性分析

摘 要:本篇论文以中医药产业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为对象,在对中医药物流进行概述后,对中医药物流的优势与发展限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医药现代物流进行了SWOT分析,以说明中医药传统物流转变为现代物流的因由与必要性。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物流;现代物流

一、背景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中医药相关政策的颁布、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空前增强,中医药产业更是在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迎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高潮阶段。

虽然“一带一路”的提出大大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传统中医药物流中,物流技术水平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限制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时代,信息技术水平显著发达,仅靠传统的物流管理已然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1.中医药传统物流发展优势

国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时代对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的支持可谓空前,中医药产业也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趋于国际化。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而作为国际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依托,中医药产业传统物流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优势,有着自己完整的物流运输路线,且其供应方与销售市场较为稳定,整个物流链的稳定性值得肯定。

2.中医药传统物流发展限制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物流模式已然成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绊脚石。整个物流過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供应点较分散导致运输效率较低

在传统物流中,供应方地点分散,从而导致运输路线繁多,不同路线上的意外风险不同,路线冗多便导致无法完全估量不同道路上的不可控因素程度大小,或进行完全估量的成本过高。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进行运输,易导致运输质量下降和运输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运输的效率下降。

(2)运输设备落后导致运输成本较高

运输设备的落后将直接导致运输时间成本的上升且易导致货损率的上升。另外,运输设备的落后也将直接导致机会成本的上升,相同的时间完成的运输量不足,则因机会成本的上升而间接导致经济损失。

(3)产品包装单一化

传统包装多为塑料袋、纸箱等,对于中医药而言,易造成药材效果的流失;且传统的包装较为单一化,无法根据货品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包装,以最大程度保证药材的药效和形状等。

(4)物流信息化程度不足

传统物流中无法对物流信息和进程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整个物流过程中管理难度极大,无法对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与解决。

二、中医药产业现代物流分析

1.中医药产业现代物流优势分析(strength)

(1)加工方面

现代物流采用自动化、标准化的流水线操作,具有一机多用、高效高质、节省人工等特点,并且标准化的加工输出能够有效地解决中药材中清洗不充分、脱皮不充分、烘干不充分、切片不均、色泽不均等特点,从中药材及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品质角度,促使我国中医药产业趋于品质化、高端化。

(2)运输方面

传统中医药运输多为卡车运输,而现代运输可为铁路、航空、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其中最突出的是冷链运输。另外,再配以现代物流的规范化特点,可以有效地保证中医药产品的运输质量,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率。

(3)仓储方面

现代仓储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仓储情况实时监控的目标,温湿度的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的24小时运营、烟雾警报、灯光控制、空调控制等都为产品的储存添加了一道防火墙,使物联云监管的现代仓储模式下更智能、更安全;此外,中医药产品的集中仓储有利于产品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可以降低仓储成本与仓储过程中的损耗。

(4)装卸搬运方面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已逐步形成物流基础设施市场、物流技术机械市场等,给中医药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装卸搬运方面的机械工具一应俱全。也正是因为机械设备的充足与优良性能,可以使得在进行中医药物流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减压减震等其他必要措施,以保证中医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最低化。

(5)配送方面

现代物流中的信心管理系统包含了对产品信息的分类界定,会对不同的产品目的地进行自动分类。大数据背景下可根据产品目的地信息规划好最优配送路线与配送方式,甚至于配送时间、配送工具,真正实现高效配送。

2.中医药产业现代物流劣势分析(weakness)

(1)传统物流理念仍占主导地位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应当将传统的服务理念由以运输服务为主导转变为物流服务为主导。然而在我国的物流外包服务中,基础性的外包服务高达85%,而这其中的53%是运输服务,依旧是以运输服务为主的传统物流理念。并且,我国的物流管理观念仍较为落后,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的新理念。

(2)未能实现统筹管理

众所周知,我国在管理部门划分上较为细致,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职能模糊不清的现象,在权责关系上更是剪不断理还乱。而中医药现代物流作为一种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其深入涉及到经济、工商、卫生管理、药品管理等多个管理部门。中医药现代物流的综合性、复合型的特点要求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跨越部门界线,共同为中医药现代物流发展承担责任,然而,受中国传统的一些不利思想的影响,中医药现代物流呈现出多部门共管却盲目发展的局面。

(3)仓储保管力度达不到预期目标

我国中医药产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仓储形式与设备,致使在仓储过程中依旧会出现诸如霉变、变色、虫蛀、潮解等现象,无法控制和完全防止各种外部因素的侵害作用,中医药产品的药效与质量保存也达不到理想化水平。

(4)信息资源落后

我国许多现有的物流企业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众多缺口使得无法形成信息流,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发挥不出真正的水平。也是因为区域之间信息共享性的缺失,协调机制无法正常有效地运行,市场反应也将较为落后。

3.中医药产业现代物流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中医药物流提供了保障

国家及地方的各类宏观政策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保障,更为中医药产业物流提供了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贯彻,加之习主席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视,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各地区(尤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对中医药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充分结合各地区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政策促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间接支持了中医药产业物流的发展。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产业未来利润呈上升趋势

随着人们健康养生的意识提高、中医药疗效在国际上的被认可、中医养生思想的迅速传播,中医药市场面向的消费群体愈发庞大,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亦说明中医药市场的潜在用户激增。因为,用药群体中老年人对于药品消费大约占药品总消费的一半以上,因而,老龄化会促使药品消费额的进一步增长。未来用户数量的上升意味着中医药产业未来销售量的增长,即利润的上升,则间接促进中医药产业物流的发展。

(3)科技水平的进步有利于升级物流设备

科学技术水平、信息化及数字网络已开始融入物流管理发展进程,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技术和未来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和增强,将为中医药物流提供了更好的物流基础条件。

4.中医药产业现代物流挑战分析(threats)

(1)中医药现代物流要求中医药行业进行产业整合

物流的起点就是货源点,但分散化的货源点只会加重物流运输的负担,无法达到所预计的高效益的流动,所以,在市场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需在政府或市场的领导下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集中化、产业化和物流化的发展模式定会成为主流,产业整合将是必然方向。

(2)中医药现代物流应对其产业特殊性进行针对性功能分类

中医药产业因其产业特殊性——中药材、中医产品的药性不同,所对应要求的运输、仓储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产业,物流作为辅助性服务应针对其特性采取不同的物流方案以最大化地保障所运输的中医药产品药性的贮存。

(3)中医药网络产业链的建设需要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商业模式发生了重要变革,电子化的商业模式已逐渐趋于主流,中医药产业应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信息化潮流,结合物流新科技,打造中医药网络产业链,将电子产业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医药产业的电子一体化、集中化。

三、小结

根据上述对中医药产业及现代物流的系统、详细分析,可看出,摒弃中医药传统物流模式,转变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中医药现代物流模式的必要性,由此,中医药产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要及时发现并全面解决两个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物流体系,使之成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宋丽霞.我国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J].物流科技,2005,28(122):11-13.

[2]陈祝君.中药材现代物流管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3]杨浩雄,孙丽君.利用現代物流体系促进中药材保护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8):14-17.

[4]江许胜.亳州中药物流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1.

[5]黄有方,余思勤,黄顺泉,丁俊发,任豪祥.中国高校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供求平衡预测与控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28(4):6-10.

[6]杨晓彦,技工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管理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32):82-83.

[7]胡诗怡.浅析“一带一路”经济区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论,2019,(19).

[8]徐炯.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12,(1).

作者:权泉

传统医药产业传播论文 篇3:

基于GEM模型的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摘要: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涉及到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医药产业集群为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国家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医药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研究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GEM因素分析模型对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影响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对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医药产业;竞争力;GEM 因素分析模型

引言

医药产业集群是指处于以医药产业为核心、相关辅助性产业为支撑,在某一地域范围内高度集聚,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形成其综合竞争力的地域医药产业综合体。其中,制药企业生产其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科研机构和医药技术企业提供药品生产所需要的产业技术支持和中间产品供给,公共平台等相关服务机构为产品商(供应商)提供营销、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医药产业集群为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国家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发展的医药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经济实现快速、提升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涉及到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医药产品是用于诊断、医治或预防人或其他动物疾病的特殊商品,在使用上具有极强的专属性,在质量上具有极度严格性,在时效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消费上具有被动性,在需求上缺乏弹性。医药产品的研发过程较长,包括从基础研发、实验室的试验、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获取新药证书到正式生产等主要阶段。这些特殊属性使得其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不同于一般行业的独特运行机制。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高其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GEM因素分析模型研究了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集群竞争力,力求为企业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分析

通化是“中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现已查明的药物资源有1 133种,已开发利用的有90多种。通化市是吉林省医药产业基地,是中国首家被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授予“中国医药城”称号的城市。在丰富的资源禀赋支持下,通化医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为手工作坊制药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较先进的工业化制药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由保健品向治疗药转化的产品结构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需求,又加大了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以特色重要和生物药为依托,形成了两大医药板块企业集群。在产业集群的管理上,本着企业、政府、社会联动的服务原则,扶持企业做大地方医药产业品牌。

在创新的驱动下,截至2007年,全市医药企业可生产21个剂型4 605个品种,其中:自主研发的130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3种,中药保护品种103种,进入医保目录品种699种。其中,“东宝集团”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生产人胰岛素的国家,这个项目已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目前,全市已有制药企业94户,约占全省的1/3。其中8户企业已进入全国中药工业利润百强行列,2009年修正药业集团以产值116亿元位居全国制药工业第四位。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215.5亿元、增加102.2亿元、利润14.2亿元,分别占全省医药工业的49%、58.4%和35.4%。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产业总量和效益连续二十二年居全省首位。2010年1—6月份,通化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35.5亿元、增加值50亿元、利润8.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5.4%、35.2%和53.6%,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已经重点建设“集安市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柳河医药工业园区”、“辉南医药工业园区”、“东昌中药产业园区”、“梅河口医药工业园区”和“通化开发区医药物流中心”。同时,初步形成了以 “修正”、“东宝”、“金马”、“万通”、“华夏”、“振国”、“紫鑫”和“茂祥”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2009年末,通化市近百户医药企业中,有44户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41户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9户企业发展为集团公司。

目前,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形成了产值上百亿的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出现新兴企业的良好局面,现已拥有近百家医药企业。2009年底,全市医药企业产值超亿元的有19户、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9户,医药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地位已经形成。2007年、2009年,其医药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中心评为“中国百家产业集群”。国家先后授予通化市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医药)”、“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2月,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比例的加大以及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實施,为通化医药产业集群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利环境。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在专业分工,合作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区域整合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产业链不紧,效率低,协作性不强,单纯追求地域空间上的集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优化升级困难等问题。因此,提升通化市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引导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医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是医药产业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GEM 因素分析模型

GEM 因素分析模型是加拿大学者 Tim Padmore 和Hervey Gibson 于1998年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3~4]。该模型采用一种系统方法来评估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劣势,它的方便性在于能把握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

GEM模型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六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六个因素被分为三对:(1)“因素对I”——基础(Groundings)包括“资源”和“设施”;(2)“因素对II”——企业(Enterprises)包括“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和“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3)“因素III”——市场(Markets)包括“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GEM模型是这三个“因素对”名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根据GEM模型研究的结果,两两因素间可以互补,这种互补作用在“集群量化过程”中可以得到体现。

为了清晰地了解一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GEM模型尝试对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通过量化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的优劣势,为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方便相似集群的比较研究。对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赋值。每个因素可赋值1到10分(最高为10分,而5分为平均水平),赋值过程是一个主观的评定过程,需要评分者对相应的标杆(benchmark)有充分的了解。各分值表示的意义如下:10分——非常优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9分——优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前五名内;8分——良好,具有本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优势;7分——不错,具有本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6分——及格,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但没有竞争优势;5分——适当及格,具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的实力;4分——水平有限,具有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3分——水平很有限,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影响到整个集群的发展;2分——水平较差,离全国平均水平较大距离,这种差距对集群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1分——很差,离全国平均水平较大距离,这种差距已经严重阻碍集群的发展。

最后按照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得分:

GEM=2.5*[(A+B) *(C+D)*(E+F)] 2/3

其中,A-F表示各个因素的得分。

如果一个集群六个因素的得分都在5分左右(达到平均水平),那么它的GEM得分为250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而当六个因素的得分达到8分左右(在本国范围内有很强优势),那么它的GEM得分将在640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竞争力在国内来说是相当高的;如果所有因素的得分都接近10分,那么本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得分会接近1 000,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是世界级的。

有两类数据,都是来自问卷调查,第一部分调查的目的是调查各个因素的权重;第二部分调查的数据是企业家根据通化医药产业集群运行的状况对各因素的打分。

首先,遴选专家。本研究中所选取的专家涵盖产、官、学、研专业背景,具体的受访专家为:医药产业的企业家30位;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10位;专家学者20位。

其次,设计与填答问卷。此部分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设计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咨询表。第二,以电子邮件或者亲自送达等方式向他们发出问卷,由这些专家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方法,对各层子元素对上层因素的重要性给予评分。

最后,分析与整理结果。针对第一次问卷过程,在个别显著不同于全体平均的项目,以电话及电子邮件询问受访者,探清其价值取向,探究其原因,是来自个人的偏好,或是对问卷的不了解,尽量使整体获得意见上的收敛。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由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或者保留意见不变。将专家的评分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结合第二部分问卷数据,应用GEM模型计算,得出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GEM得分。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初步计算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的GEM得分是分521。这说明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处于全国上等水平,比预期得分要高。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中药开发”,“地域资源”等的得分是较高的,而“高新制药”,“高科技研发”以及“国际竞争”的得分是最低的。这正是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的软肋。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是低水平的,并没有形成“战略联盟”,而在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方面的认识也是只限于本企业,而且并没有把这方面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三、GEM模型下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GEM 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要素分析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角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分析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了依据。根据GEM分析的结果,我们对通化醫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如下。

1.资源要素层。通化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国家边境开放城市。同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缘人缘上的优势,有着独特的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理条件为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所依托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基础条件。

长白山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仅通化市境内就有中药植物资源1 133种,资源优势为通化市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化生态资源良好,林业、中草药材、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能源充足,资本市场活跃,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中药之乡、葡萄酒之乡、人参之乡、优质大米和滑雪之乡,是全国创业辅导重点城市。

通化市是中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到2006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 582.6公顷,年生产中药材27 964吨,总产值50 139万元。在种植上,实施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证了优质原料的提供。目前,通化已成为吉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级长白山中药材基地和国家医药出口基地。

2.科研创新要素层。通化市积极鼓励医药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高校协作,以企业为主建立长期合作科研机构50余个。产学研结合为企业从三个方面带来了明显变化:在改善装备创新工艺、提高检测水平、实施GMP改造上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医药教育体系建设和培养人才上得到加强;在创新项目和成果开发上有了突破性进展。修正药业集团先后与天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珠海民彤医药研究所、长沙维神医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取得良好的业绩。推出了一类、二类新药多个品种,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通化医药研发的主体仍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内部设置科研机构的比重较低,以企业为主题的可以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先导性产业,国际跨国公司注重新药品的研究开发,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高达10%~15%;而国内药品进行研发的经费不足利润的2%。企业投入少、创新能力差一直是困扰通化市医药发展的深层次关键问题;人才评价机制和鼓励机制不健全使得医药企业缺乏专业性的科研创新人才,许多企业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靠仿制和克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配套条件,大部分企业无法成为医药研发的主题,使得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无法实现突破,制约了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等领域延伸;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无法及时跟上和满足市场需求。由此造成通化医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长期处于低端锁定的状态。

3.市场要素层。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内大部分企业名牌产品少,企业之间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雷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众多企业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一个产品进行生产,不注重在产业链条的延伸上下工夫。目前,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还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缺乏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和下游的市场营销环节的延伸。由于医药企业普遍缺乏有国际药品市场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国际化经营能力薄弱,产业链无法充分延伸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弱。

4.环境保护要素。制药工业是全国六个重污染行业之一,特别是制药行业中的原料药生产,产生废物大,污染危害严重。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 000多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17家。许多医药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条件相对偏差,工艺落后,为最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注重环境保护,不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周边植被土地破坏严重,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托。

5.政府要素层。通化市政府将基地建设作为医药城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动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基地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使基地更具备科技含量和引导作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科技基地建设,巩固了“中国医药城”技术创新领先地位。

传统的国有制药企业既是通化制药产业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瓶颈。通化市在发展制药业上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企业的体制性障碍,冗员众多、包袱沉重、技术老化、运转不灵活。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活力与效率,通化市政府进行了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化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不间断地接力式改革。这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经营活力。

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法人投资为主题,加强和完善药品专利和商标等工业产权的保护,保证投资新药的企业对专利产品的工业和销售在保护期内拥有独占权。以构建医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仓储基地为主体,大力打造大型医药物流平台,不断提升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四、提升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途径

通过GEM分析,我们对提升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如下。

1.体制创新:转变管理方式,调动企业积极性。第一,传统制药企业的体制僵化,冗员众多、技术老化,既是通化制药产业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瓶颈。为了提高企业活力,要对其进行深入彻底地改革,进行充分的股份制改造,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第二,加大产业整合力度,通过组织形式的转变,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本着政府协调、行业组织、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对区域内外的企业进行整合,以满足企业的扩张与发展。通过联合、租赁、并购和重组等手段,对医药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進行有效整合。医药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能形成与世界大型跨国集团对等竞争的世界级大企业,加速构建区域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了提高通化市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行业内部横向并购重组扩大规模,尤其是对中药行业等传统优势行业,以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扩张,稳固国际市场份额,形成能与世界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对等竞争的大型企业。第三,积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一是依靠大专院校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并与省内外大学与科研机构联合成立药品研究机构。二是用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通化工作,其中包括在外阜建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智政策。三是鼓励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脱离原单位到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这些政策措施将为通化医药企业进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市场创新:构建“走出去”平台,拓展市场发展空间。第一,医药产业、特别是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与传播,既要市场信同,更需要主文化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说,拓展市场、传播中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走出去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需要树立开放的全方位的市场营销理念,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实行双轮驱动、重点突破、逐步占领、做大品牌的营销战略。第二,搭建医药和生物制药“走出去”的平台。由政府协调组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国家化发展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先走出去,以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建立研发中心或在外设厂等方式,利用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研究能力和优秀人才,生产在国家上适销对路的产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集群优势是提升通化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集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加速构建区域性医药产业集群,努力提升通化医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第三,认真研究国际营销策略。中国中成药一直是东南亚市场的主要货源,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东南亚一带发展医药加工项目,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医药产品销售网络,广泛传播中医药产品,使这些国家逐步形成畅通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企业做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自主创业产品,建立中国的生物制药产品,创造世界品牌。

3.加大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中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但目前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缓慢,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仿制和克隆药品泛滥,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化市具有良好的中药产业背景,其中的大部分医药销量都来自于中药。因此,要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扶持和保护。通过建立中药标准化制度,可以提高中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建立标准可以有效应对技术壁垒,合理保护中国中医药产业的自身利益。要建立和完善中药服务网络,加快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爱华.泰州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高山,王静梅.基于GEM模型的江苏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235-248.

[3]仇保兴.小产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陈雪梅,等.中小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刘恒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6]陈剑峰,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责任编辑 吴迪]

作者:蔡志刚,刘冠宏

上一篇:公司企业治理思考论文下一篇:室内设计与纺织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