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由于小学时期是培养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期间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切实优化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能够更好地促使其形成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期间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活动,进而为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对红色文化下促进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文 篇1: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下)德育教育之我见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经常受到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思想教育的任务。

下面我仅针对长春版第二册语文教材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自然渗透性和自觉针对性

1.本册教材要求认识的汉字共428个,要求会写的汉字281个。 长春版语文教材非常注重识字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培养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长春版语文教材插图自觉地突出了它的思想教育内容,如“男”字的插图——“一个人在田间辛勤的劳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爱劳动的教育。又如《小猫钓鱼》,这篇课文共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小猫在捉蝴蝶,一幅是小猫和老猫一块儿在河边钓鱼的情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来了解故事的内容,而且也把这篇课文的寓意表现出来,教育学生树立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和专心致志的做事态度的重要性,也点明了语文的另一个特点——人文性。

3.在课文教学中也自然地渗透了热爱祖国、保护动物、感恩教育以及诚信教育等内容,仔细阅读教材不难发现它的思想教育因素。如《农贸市场》一课,虽然识字写字是主要任务,但更要充分发挥情境、课文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与认识事物想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又如“我家的亲属”这一板块,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亲属的含义,认识亲人,了解亲人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长辈。再如“动物天地”、“鸟的乐园”、“春夏秋冬”等,就是要教育学生不仅要热爱自然,更要保护动物。

4.对学生们的思想教育除了学课文之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个综合学习活动,这部分内容不仅突出综合,加强实践,强调自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去体验、感受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身分散性与计划系统性

1.教材思想内容与思想教育形式的分散性

语文教材不同于《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教材,它的思想教育内容是蕴含在每篇课文的字词句之中,它是分散的,没有系统的,教学时只能是一个单元,一篇一篇课文地进行。由于教材本身内容的分散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形式的分散性。

2.思想教育安排的计划性与系统性

尽管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分散的,但作为教师来说,对思想教育如何进行应有系统的考虑、全面的安排。这学期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热爱科学、诚实求信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相近板块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长春版教材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能让学生在学字读词句、欣赏图意中感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读、去欣赏,去领略作品所集中反映出来的生活美、自然美。教师更要抓住这一特点,将思想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同发明德小学)

作者:王海峰

课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文 篇2:

借力红色文化促进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由于小学时期是培养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期间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切实优化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能够更好地促使其形成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期间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活动,进而为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对红色文化下促进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引言

爱国之心是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其不仅需要充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同时还需要通过多元化德育方式的融入促使学生能够培养高度的爱国情怀,进而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小学教师可以灵活应用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活动,以便进一步落實新课改要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德育效果。

一、红色文化在小学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的价值

(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小学生人生阅历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价值观,而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不懈奋斗的先辈们的胸怀与气魄,同时可以使其在把握史实的基础上汲取更多精神力量,主动继承革命先辈的遗愿,将他们伟大理想和未完成的事业转化为自己的理想,然后付出实际行动去落实,从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辅助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效果

红色文化不仅是我国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优质的德育资源,将其应用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不仅可以丰富素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还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理论的过程中,领会其中蕴含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屈不挠、兼济天下的情怀,并能够将其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在不断反思自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效果,助力学生更好发展。

二、将红色文化应用在小学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的策略

(一)借助红色文化改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作用,所以小学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渗透于班级文化中,以便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端正个人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推动其健全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红色文化墙,在墙上张贴黄继光、董存瑞、王二小等革命烈士的事迹,也可以将革命先辈们的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悬挂于班级前后的墙面上,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等,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认知特点适时更换这些素材,以增强其认同感,循序渐进地完善其价值体系,从而不断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召开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德育班会

小学教师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来渗透红色文化教育,通过针对性引导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向家中长辈了解革命时期的故事、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并上网搜集对应历史时期的资料,然后在班会上分享,通过有效交流认识到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明确其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所作的牺牲,从而受到其爱国精神的感染,不断完善个人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比较贴近史实的革命影视剧片段,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了解更加真实的革命年代的生活,且教师可以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如要求他们联系当前生活谈一谈“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或是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从而在班会中提升德育效果,并有效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其次,也需要促使小学生认知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怀揣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才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为国家贡献出更强大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将爱国精神切实地落实到每一件事中,作为学生将学习搞好,实际上也是在弘扬爱国精神,为国家的建设积累知识储备,以此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于课堂中渗透红色文化

把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穿插,对红色文化内容加以补充,能把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知识充分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践内容充分联系,这将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提升内容呈现的整体涵养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小学语文课文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介绍,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革命时期战士们的付出,以及体会到当今和平社会的来之不易。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时,补充9.18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在暑假期间,青年学生利用暑假前往白泥、龙溪、敖溪、松烟等乡镇表演话剧,期间可以借助听历史故事的方式了解中国抗战老兵参加昆仑关战役和滇西抗战等历史事实,并对中国抗战老兵进行了深入了解,期间语文教师可以补充拓展本土文化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历史内容中有机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使得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培养。

(四)于实践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

为了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亲身经历和体验,由此促使其发自内心地接受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有效完善其人格。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各班级教师组织红歌演唱活动,促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氛围中感受先辈们的拳拳爱国之情,有效唤醒其强烈的爱国情感,也可以设计讲红色故事的比赛活动,便于其积累更多素材,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开展红色书籍阅读活动等,由此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实践氛围中了解更多革命历史知识,同时不断净化其心灵、洗涤其灵魂,从根本上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中渗透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的途径,还能够给予他们针对性引导,培养其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创新,结合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来设计德育方案,并将红色文化合理渗透其中,使学生积累更多革命历史知识、获得情感动力,进而确立学习的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由此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虹,赵华. 浅析“大手拉小手”红色文化传承价值与路径——以陕西思想教育红色文化发展为例[J]. 现代交际,2021(02):41-43.

[2]黄啸伟. 红色革命展览馆与红色文化发展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3):15-16.

作者:阿孜古丽·胡吉艾合买提

课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摘要:语文对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始终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是素质教育推进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更是不断增强学生对民族复兴的自信心和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的一个必要环节。小学语文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民族认同感,并以此来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重视语文教学活动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渗透,其实就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活動来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式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但可以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思想文化的熏陶,激发内心的情感,全身心地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热爱社会,还可以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是重要且充满意义的。作为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把培养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动力和方向。那么,如何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呢?我根据以往的实际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爱国主义教育及研究现状

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且将其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忽略了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特点,也没有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本身具有的爱国主义教育性的内涵。就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课题研究来说,其更多关注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整体分类结构,对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指导理念、教学效果评价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前的语文教材,涉及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文章很多,但由于有些文章里的人物及事件年代较远,其内容与学生的感知很难产生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效果。另外,小学生缺乏理性的独立思维能力,对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无法准确把握。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视。

三、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将爱国主义融于语文教学中,以情动人

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爱国情感,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全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因而,我在学校低中段的执教过程中,十分重视语文教学情境的设置,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景中去,用心感悟。比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会根据它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形象、画面色彩鲜明的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把天门山山形水色融为一体的雄伟景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景色中,用心去感受祖国河山之壮美,进而促使他们产生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

(二)运用感情朗读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

朗读,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它不仅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爱国教育手段。课堂上让学生以丰富的感情大声地朗读,更容易使他们的情感和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我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教授孩子们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一齐朗读。在雨来与日本人对话的这个片段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段话,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当时日本人的凶残和对中国人民的迫害,以及小英雄雨来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学生代入角色,感受雨来爱国的热情。通过一幅幅图片和激情昂扬的语言展示,使学生感同身受,从思想上潜移默化地去感受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

(三)通过联想教学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联想教学法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教学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特思维,拓展全体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在学生和课文的故事情节间架设一座桥梁,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比如,在学习《黄继光》一文时,学生们对文章中的情节印象十分深刻: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舍身堵住敌人的枪口。他在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时毅然地接下任务,“愤怒地注视”“坚定地转身”,负伤时仍然“顽强地向前爬”。这些表述十分深刻地展现出了当时黄继光无畏牺牲的精神,面对敌人像冰雹一样射向自己的子弹,他毫不动摇,视死如归,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伟岸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对志愿军无私保卫祖国的品质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这种思想精神迅速蔓延到学生心里的每一个角落,使其产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四)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性格天真烂漫,对外界一切事物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世界充满好奇。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仅仅灌输他们理论知识,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认为语文老师还是要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先后组织过多项活动,有“红星闪耀中华”系列演讲活动,“我的中国,我来绘”图片展览,以及以“祖国颂”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等。

在不同的活动与实践中,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里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渗透,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结语

我们处于和平的年代,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学生心底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和义务。教师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大胆创新,使爱国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黄蓉生.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贴近客观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12.

\[2\]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的科研方法与应用[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8.

\[3\]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4\]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赵潇晗

作者:韩菊

上一篇:多校区背景下医学教育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