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信息门户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介于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之间的一种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模式,特点在于空间、内容、目标、系统的全方位“嵌入”,注重学科服务中的人性化关怀。EResearch环境下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学术交流宣传推广、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和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其成功开展需要相应的服务模式与服务运作机制为支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科信息门户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科信息门户分析论文 篇1:

学科信息门户优化研究

摘 要 学科信息门户在提供优质的专业学术资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在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的学科信息门户普遍存在内容更新缓慢、用户参与不足、内容系统化不够和个性化服务欠缺等问题。学科信息门户的优化方向有:及时更新内容、构建专业博客增强互动、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和提供智能化服务。充分发挥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组织优势,真正为学科人服务。

关键词 学科信息门户;资源优化;资源共享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Subject Information Portals//Xi Chunrong, Chen Lin

Key words subject information portal; resource optimization; resource sharing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对于科研人员、专业学术人员来说,如何及时、便捷地获取权威可靠的优质资源,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学科信息门户主要是将特定学科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信息检索工具和信息服务都集成到统一的服务平台中,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服务的入口[1]。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学科信息门户的作用日益突出,学科信息门户的优化日显迫切。

1 学科信息门户概念及特点

1.1 学科信息门户概念

学科信息门户又名学科门户,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学科信息门户包含4层含义[2]:1)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和服务进行集成;2)作为学科权威、可靠的网络资源导航,提供给用户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3)支持开放式集成系统,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将资源与服务集成在一个界面中;4)为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用户构建一个学术交流环境。学科信息门户拓展了学科数字资源的收集,使得数字化信息服务得以面向用户集中。

1.2 学科信息门户特点

1)集成性。集成性表现为对信息资源与服务的集成、先进技术的集成和数据库信息查询结果的集成等。学科信息门户集成了跨库系统检索、元数据采集和门户构建等先进技术,它将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有机集成,在统一的界面中呈现给用户。

2)专业性。一方面,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库都是面向特定的专业领域,有针对性地、深入地整合并集成了该领域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等;另一方面,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队伍必须是本学科的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专业人员和在读研究生,他们大多数专业背景深厚,有一定的学术功底,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

3)可靠性。学科信息门户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般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诸如资源的选择、深层次加工、规范的描述、校验的控制和机制的更新,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专业人员严格把关进行控制,确保提供给用户优质可靠的信息资源。

4)知识性。学科信息门户通常是由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针对用户的需求,通过精心挑选、描述和加工来组织信息资源的服务;提供给用户符合专业特征的检索方式,用户访问时可以激活相关的超链接去查询大量的更全面、更深入的服务,从而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学科信息门户存在的不足

2.1 更新缓慢

学科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学科信息门户的内容也应随着学科的发展动态变化。目前,学科信息门户在内容更新方面,除了少数栏目能做到实时更新,其他栏目的内容更新工作远远不够。有些栏目几个月甚至将近一年都没有更新,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发布的即时性观念太过薄弱,信息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

2.2 用户参与不足

现在的信息门户,信息几乎处于单向流动,用户之间互动性较差。学科信息门户应充分调动用户参与网站建设的积极性。其用户从学科教研人员到研究生、本科生再到广大的教育热心者,他们既是学科资源的需求者,同时也理所当然是学科资源的建设者,他们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学习掌握着大量的学科信息,学科信息门户不能忽视对这些信息的利用,更不能忽视他们的支持。

2.3 内容系统化不够

一方面,学科信息门户的信息资源中单篇的学术研究颇多,满足了用户多角度的需求,然而导致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学科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缺失,无法满足用户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科信息门户的内容主要来自于领域内相关网站的转载,来源渠道单一,缺乏不同载体、不同形式资源的整合,不可避免会出现资源归纳不全面的问题。

2.4 缺乏个性化服务

学科信息门户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如对注册用户活动的积分奖励,实际上是通过用户发帖和回帖的参与活跃度给予一定的权限,但无法真正实现。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为了避免出问题,“论坛”成为断链,多数时间未开放。没有建立起具有学科特色的服务体系,包括分析用户的行为、访问路径,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主动推送和智能代理服务。

3 学科信息门户的优化方向

3.1 及时更新内容

对于学科信息门户来说,内容是保持其生命力、凸显特色、吸引用户关注的立命之本,而只有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才能以其高品质提高影响力,才能在传播中实现学术理论的价值。要想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就需要管理人员对学科资源实行“24*7”小时的关注,必须紧跟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前沿领域,使其成为本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师生甚至是相关学科师生必读的权威领域[3]。学科信息门户应从多渠道获取信息源,并确保网站管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来更新维护,这样才能使网站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2 构建专业博客平台增强互动

博客的诞生为互联网由Web1.0跃迁到Web2.0作出重要贡献,专业博客与学科信息门户的结合更是一场历史性的转变。专业博客的兴起,给学科信息门户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激发专业人士的研究热情,提升科研能力。专业博客能使人人都掌握学术研究上的发言权,真正形成开放互动的、具有“共建共享”心态的学术氛围。在专业博客平台中,用户的话语权由用户的信息交流需求所驱动,进而引发用户转载、分享和评论的行为,以及博主和博客及时掌握信息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科理论深层次的发展。

2)创建专业知识的社会网络,共享优质资源。专业博客借助于学科信息门户网络,通过用户的交互来构筑一个开放的专业知识平台,有助于将每个用户所了解的学科前沿信息、学术动态和先进技术等专业资源变成供社会共享的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访问资源,从用户之间的互动中得到很多启发和研究思路,进而参与到其中的讨论,从而就某一个方向深入地研究下去。这种从被动到主动自由交流平台的推出,毫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用户在网络知识环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共享。

3)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在专业博客中,首先,博主经过浏览、筛选、分析,将外部知识内化;其次,在内化过程中,与自身的经验、心得和体会等进行意义建构;最终,这些经验体会通过专业博客的平台向用户发表,这样就完成原本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供广大用户共享。早在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就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开始应用博客作为学习与教学的工具,这就是著名的“东行记”[4]。

3.3 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面对当前学科信息资源类型体系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必须建立一个学科信息资源的集成化体系,将不同渠道、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真正实现资源的无缝存取和一站式检索服务[2]。

1)纸质与电子资源间的整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占市场的比率越来越高,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纸质资源将与电子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学科信息门户从专业信息的全局角度出发,决定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纸质与电子资源之间的整合,在学科信息门户的界面中呈现给用户。

2)电子资源间的整合。学科信息门户除整合相关机构网站、专题网站、电子图书和联机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外,还应将领域内的专家博客、个人主页等资源作为考虑的重点。将分散在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收集起来,打破了传统的学术网站和个人网站自成体系、孤立封闭的格局,提供给用户更加丰富的专业资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3.4 提供智能代理服务

面对信息泛滥和无序的网络空间,智能代理技术在对学科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的过程中,有助于将那些大量分散的信息自动生成用户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中,智能代理技术对学科信息门户信息组织的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筛选。智能代理对学科信息的格式、类型把握比较好,对学科信息的查询有很丰富的经验。智能代理机制本身就有提高效率、降低信息重复在网上传递的功能。比如,通过对学科信息门户用户访问路径的记录,分析用户的行为爱好,了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来对信息动态地进行调整,实现信息筛选的过程。

2)集成服务。智能代理能够描述多种信息组织,可以对各种格式的数据进行兼容。智能代理技术对收集来的信息通过智能处理,利用推理和学习机制,可以对混合文档进行跨平台的处理。这样就有效地整合了多种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学科信息资源无缝一站式的服务,用户能够快捷地访问各种资源,享受集成化的服务。

3)知识挖掘。学科信息门户的信息组织模式能够对存储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进而对隐性信息进行发现和深层次的挖掘。智能代理技术可以针对学科信息门户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知识挖掘。智能代理运用自动获取的诸如Web知识、学科资源或信息结构等领域模型,对用户的行为、背景知识进行查询、收集和筛选,提供给用户有用的信息。

4)信息导航。针对专业领域,智能代理可以锁定目标,寻找和集成相关的网站网页,加以整理,并合理组织、筛选资源,使其能够被用户搜索、浏览和链接的集成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智能代理扮演着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导航资源的角色,有助于用户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高效地利用和共享网上资源。

4 总结与展望

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程,需要科学规划、有序实施、不断维护,需要在系统功能开发、服务模式、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可靠的运营制度和监管机制。先进的技术、优质的资源和高层次的人才是学科信息门户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好地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使学科信息门户成为学科人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满足学科研究人员的需求,这些都将是未来要着力研究和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张晓林.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中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的规范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5):43-44.

[2]蔡箐.学科信息门户及其优化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45-50.

[3]邓菲.基于学科服务应用探讨[J].现代情报,2010(3):15-18.

[4]杨晓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2010(2):200-202.

作者:席春荣 陈琳

学科信息门户分析论文 篇2:

Research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介于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之间的一种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模式,特点在于空间、内容、目标、系统的全方位“嵌入”,注重学科服务中的人性化关怀。EResearch环境下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学术交流宣传推广、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和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其成功开展需要相应的服务模式与服务运作机制为支撑。

关键词:EResearch;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学科信息服务

EResearch的发展使科研环境呈现新特点,也对学科信息服务产生影响。EResearch的核心理念,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全球可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与共享。EResearch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对全球科研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科研过程日益网络化和虚拟化,跨学科科研交流与资源共享成为主流。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指学科馆员为满足用户需求,主动嵌入用户的物理与虚拟空间中,结合自身学科知识融入用户科研、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专业学科知识服务。EResearch环境下形成的虚拟科研环境,改变了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与需求,学科馆员与科研团队的嵌入式服务日益增多,也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范畴。为了更好地支持科研创新,如何将学科信息服务嵌入科研过程中,形成满足EResearch环境下科研人员需求的全新服务模式,成为图书情报界研究的新课题。

1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1.1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提出

“嵌入”一词最早出现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被引入图书馆服务中,用于描述嵌入式馆员这一全新的职能。Prusak(普鲁萨克)在1993年提出图书馆员应该融入用户环境中,结合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1]。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图书馆领域全新的理念,为学科馆员服务提供了方向。我国关于“嵌入式”服务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学者认为,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就是有机融入用户物理、虚拟环境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就是整合多方资源与力量,深入用户科研、学习过程中,构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学科信息服务环境。

1.2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内涵

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是介于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之间,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图书馆实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以嵌入式服务为用户获取高品质信息提供便捷通道,全面提升学科信息服务凝聚力,促进高校教学、科研进步。EResearch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信息化的科研平台与环境,实现了科研协作与信息共享,也为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提供了新方向。目前国内外并无统一的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标准,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资源、学科优势,设计符合教学科研需求的模式。

1.3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其显著特点在于空间、内容、目标、系统的全方位“嵌入”,注重学科服务中的人性化关怀。这种服务模式突破了时空界限,强调主动融入用户环境中,实现与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2]。它可以融入教学、科研、学习全过程中,通过全面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有的放矢的学科服务,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学科馆员通过主动提供服务,成为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的信息助手,从用户需求角度调动图书馆内外部资源,构建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信息保障平台,开展泛在化、多途径的定题跟踪服务,从而提升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影响力。

2EResearch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内容

EResearch环境下的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一方面需要嵌入科研全过程中,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科研需求提供学术交流推广服务,并辅助科研人员开展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

2.1学术交流宣传推广

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是开展学术研究、参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机构,部分图书馆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EResearch环境下嵌入学术交流环境的学科信息服务,其主要目标在于构建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宣传学科资源存储的新范式。学科馆员对科研人员学术交流方面的宣传推广,主要内容包括学术版权信息、开放存取方式、学科机构库建设等[3]。通过学科馆员嵌入学术交流环境中,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资源交流与存取方式,鼓励他们借助开放存取发表更多期刊信息,或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存储于学术机构库中,以供更多科研人员共享。

2.2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EResearch的产生与发展,提升了科研数据的传播速度,使得科研数据的产出发生了质的变化[4]。研究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需要接触大量数据,对科研数据的正确应用与高效管理,是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如俄勒冈大学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学科数据服务馆员这一职位,与科研人员共同开展科研数据评估工作。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采用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向科研人员宣传科研数据管理知识,或者开展科研数据管理能力培训,具体内容包括科研数据管理、科研数据提交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管理经验,[JP2]可以协助科研人员建立科研数据组织、提交与使用规范,制定合理的科研数据编码体系,保障科研数据的高效有序应用。[JP]

2.3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

我国科研项目的增多与交叉学科的兴起,使得科研管理与决策者更加需要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态势,从战略层面搜集监测重点学科、前沿学科的相关数据,并且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学科发展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但是依然无法满足EResearch环境下科研人员对数据关联的需求。学科馆员结合这一发展趋势,确立面向学科分析与科研决策的服务模式,通过深入挖掘学科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开展学科信息动态分析服务,成为学科信息服务的全新需求点。学科馆员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与科研决策部门建立联络机制,了解不同科研项目的需求规律,[JP2]提供基于科研数据动态分析的服务,让他们建立起与高校图书馆的信任关系,将极大提升改善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认识。

EResearch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融合了学科馆员、馆藏资源与先进技术的优势,促使高校图书馆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能够从技术、过程、服务对象等方面,提供满足科研人员需求的动态信息服务。

3.1嵌入科研的学科信息服务途径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开展,可以从技术、过程、服务对象三个方面切入。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借助先进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资源高度集成、便捷、易操作的信息服务平台,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定题检索、科技查新等工作。另一方面,学科馆员需要嵌入科研活动全过程中,为科研人员提供动态学科服务,帮助他们适应EResearch环境下的新变化。此外,在课题研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学科馆员所需提供的服务不同,服务对象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科馆员融入科研团队中,与科研人员的联系保持畅通,贴近科研实际了解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学科资源[5]。

3.2虚拟空间嵌入式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借助移动通讯、计算机技术,嵌入科研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这就是虚拟空间嵌入式服务模式。EResearch环境下越来越多用户利用互联网获取学科信息,高校图书馆引入先进技术构建学科信息门户,通过对学科信息的有序化处理、科学筛选与实时监测,可为学科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构建的“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形成与材料复合新技术相关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了解该学科相关资料提供了便利。同时高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科信息服务嵌入用户的计算机桌面,借助RSS、浏览器工具条等软件,让用户无需访问图书馆主页,就可以在浏览互联网信息过程中,获取信息定制、资源检索等服务。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借助开源代码软件,可以将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学科动态等推送至用户桌面,即方便用户利用移动终端查询馆藏信息,又可及时进行在线咨询服务。

3.3设计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平台

科研人员对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需求,贯穿于科研课题研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他们大多十分关注EResearch环境下的学科知识动态,以确保科研活动的前瞻性[6]。根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可以开发嵌入科研过程的服务平台(见图1),将科研人员所需的信息输入该平台中,然后采用网页推送、专题信息报道等方式推送给用户,实现学科馆员、科研人员之间的实时交互,满足科研队伍整个科研周期的学科信息需求。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将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信息,通过嵌入服务反馈给学科馆员,方便学科馆员随时掌握科研动态,[JP2]通过对虚拟社区、学科博客等网络资源的整理、筛选和分析,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制定更为适合科研用户的学科信息服务策略。

4EResearch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运作机制

针对EResearch环境下科研人员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图书馆根据不同科研阶段的特点,对学科服务需求进行细致、全面地梳理,构建完善的学科信息服务运作机制,[JP2]实现学科信息服务在流程规范、协同反馈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学科信息服务提供有力支持,能够全面提高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价值。[JP]

4.1加强与学科用户的协同合作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离不开学科用户的支持,学科馆员加强与学科用户的信息交互,通过信息传递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EResearch环境下学科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安排专门的学科馆员,参与到不同院系的学科研讨会议或相关活动中,直接了解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或者直接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前沿信息服务,充分利用虚拟参考咨询、社交平台等方式,保障与科研人员信息交互的效果[7]。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校内招聘,由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担任志愿者,与课题研究组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提高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学科馆员需要结合需求创新协作模式,将学科信息服务真正嵌入科研生命周期中,提高学科用户的主动性,使得学科信息服务进入良性循环。

4.2建立学科信息服务规范机制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信息服务规范机制,是保障嵌入式服务顺利实施的基础。笔者以科研数据状态分析为例,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学科信息服务流程机制(见图2)。科研人员在提出服务请求后,由学科馆员依托自身的情报学知识与业务经验,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从大量学科数据中发现规律,准确开展信息资源检索、整合与下载工作,确保数据分析报告的科学性。对于核心科研数据的分析,由高校图书馆邀请学科专家,向学科馆员讲解具体的科研数据分析要点,增强他们对学科分析知识的理解。学科数据关联脉络分析较难掌握,为准确搜集科研人员关注的学科数据,学科馆员需要熟悉科研数据分析不同环节的技术要点,从多个学科信息数据库中搜集信息,并利用情报分析软件进行整合加工,最终形成完善的学科数据分析报告。

4.3评价反馈机制

高校图书馆构建功能化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嵌入科研过程的资源建设、机构设置、服务流程等进行评价反馈,形成学科馆员与用户协同的保障机制,可以让学科服务人员少走弯路,也是满足用户专业化需求的必要手段。学科馆员与科研团队通过良好的信息传递,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共同调整,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集思广益提升学科信息服务效率,不断积累专业情报分析能力,逐步形成高标准的学科信息动态服务过程。开展学科信息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科用户的评价与建议;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议,解决嵌入式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调整学科信息服务机制;建立与科研团队密切的协作关系,结合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创新学科信息服务方式,激发学科馆员的业务潜能,全面提升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效能。

5结语

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的可行之路。在EResearch倡导“协作、整合、共享”的背景下,对学科馆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专业化的学科信息服务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创新性与科学性,都需要高校图书馆继续进行深入探索,制定合理的学科信息服务战略,提升学科馆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ZK(#]龙艳军,周芳笃.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及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的视角[J].图书馆,2013,(5):126-128.

[2]邓仲华,李志芳.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化——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J].情报资料工作,2013,(4):19-23.

[3]杨金明.Eresearch与图书馆建设——以哥伦比亚大学CDRS为例[J].电子世界,2013,(1):114-115.

[4]张贤,裴霞.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新思考[J].文教资料,2015,(26):60-61.

[5]王岩.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5,(10):159-160.

[6]梁晓贺,周爱莲.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89-192.

[7]曹静仁,李红.图书馆嵌入科研课题组学科服务模式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9-13.

作者:胡萍

学科信息门户分析论文 篇3:

学科信息导航平台设计策略与实现

[摘 要]论述了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的设计目标、开发环境、系统功能与特点,并从技术角度对该系统实现的关键性技术:智能采集和核心问题作了说明。

[关键词]重点学科;信息导航系统;智能采集;数据库建设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8.01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Subject Information Guidance SystemLi Bin

(Library,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Internet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网上的信息以极快的速度不断的增长和变化,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 Saffo曾经说过:“未来既不属于内容创造者,也不属于渠道传播者,而是属于控制了过滤、查询和使信息变得有意义的人,只有借助于他们,我们才能在广阔的空间中遨游。”在信息极端泛滥的网络时代,在纷繁芜杂的信息中,网络信息对于电脑来说实际上都是无意义的0、1而已,只有当它呈现给用户时才表现为信息,并为人们实际使用时才表现为知识,但是因为数据信息的语义无关性、学科知识的机器不可知性和不可管理性,查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一个难题。借我一双慧眼——信息导航系统,使用户避免了网上漫无边际的查找与长时间的等待,提高了信息的实用性。信息导航系统对信息进行信息的智能分析、聚合、传送,信息导航系统实现了信息整合和快速传递。开发建设的重点学科导航系统、全面地收集并报道国内外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能为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全国行业提供优质文献信息服务。

1 系统开发理论基础

学科信息导航系统是以学科为单元对馆藏和互联网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整理,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组织体系、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为读者提供导航的系统[1]。学科信息导航系统是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也是网络资源开发和虚拟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不可缺少的。导航系统在专业信息内容构建、提高用户检索速度和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对信息服务质量深层次的提升。

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一直重视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充分发挥馆藏专业资源的系统性、完备性和实用性,开发一个具有通用价值的,用户可自行定制信息的重点学科导航系统平台,全面地收集并报道国内外学科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并使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建立覆盖学科领域核心资源、选择性覆盖相关学科核心资源的导航系统,构造一个较完整的学科网络资源知识网格系统,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切实有效的网络导航。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规划

(1)导航系统平台的计划与需求分析。

(2)导航系统平台的原理设计。

(3)导航系统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4)导航系统平台的源码设计。

(5)导航系统平台的发布与测试。

(6)学科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导入。

(7)导航系统平台的鉴定和使用。

2.2 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设计是基于微软ASP.NET 2.0技术的基本架构。采用了模块化的分层设计,使系统具有较大的通用和扩展性。导航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数据资源层、数据采集层、导航管理层、服务层[2]。

2.2.1 数据资源层

包括馆藏有关图书、期刊、专业数据库和目前互联网中普遍存在的专业信息资源。

2.2.2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有3种方式:(1)回溯整理馆藏有关期刊及图书。(2)定期地利用Google、Baidu、Yahoo、Sohu、InfoSeek等搜索引擎和专业数据库,输入选定的检索词进行检索采集。(3)设定专业学科网站,配置规则,利用自动采集系统,提取相关专业数据信息。

2.2.3 导航管理层

包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采集后的数据特征,进行筛选、过滤、审核、分类、存储和发布等数据库管理和用户管理等。

2.2.4 服务层

提供信息浏览、检索、WAP和RSS服务。

4层之间相互协作,分别承担数据资源来源、加工、管理和服务4个方面的任务[3]。其总体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3 数据库设计

后台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完备性是实现导航系统各项功能的重要基础。后台数据库结构应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应保证处理效率。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的主要数据库有: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数据库、管理用户信息库、信息用户注册库[4]。上述数据库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后台数据库结构表

文献数据库结构网络资源数据库结构管理用户信息库结构信息用户注册库结构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名字段类型记录ID自动编号记录ID自动编号记录ID自动编号记录ID自动编号题名文本网址名称文本用户名文本用户名文本责任者文本网络地址文本密码文本密码文本责任者机构文本简介文本权限级别文本权限级别文本关键词文本关键词文本单位名称文本真实姓名中文摘要文本资源类型文本联系电话文本通讯地址中文刊名文本语种文本E-MAIL文本联系电话文本issn文本启用日日期E-MAIL文本年日期工作量数值启用日日期期数值费用余额数值页数值有效账户逻辑全文文本

3 系统功能

(1)创建、发布和管理的平台,采用ASP.NET 2.0进行分层开发,具有灵活的产品架构、严密的安全性、优秀的扩展性和伸缩性;平台具有强大而完善的功能体系,包括:学术信息、展会信息、科研机构、协会组织、专利成果、标准规范、专家学者、市场产品、专业期刊、图书评介、留言板、信息采集、问卷调查、友情链接、网站统计、用户管理、WAP、RSS、模板管理、数据库管理等近20个模块。其中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个子模块,整个系统由各个功能子模块紧密结合而成,构建出强大和完善的功能体系。

(2)系统收集国内外学科及相关行业的科技信息,并根据项目要求,录入期刊论文、图书、标准、学术信息等,数据库覆盖的文献类型较为全面。建成后的学科信息导航系统既能反映出我国学科工业技术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又能反映该领域内国际国内前沿学术动态。

(3)智能化的信息采集系统,可以直接深入到站点及其网页的所有内容,将网页中的有效数据采集出来(而不仅是网页或链接),并保持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对一个外部学科信息站点,采集系统可以将每个学科信息的标题、正文、作者、日期等信息单独采集出来,分别作为字段存储在系统中,并无缝组合形成自身的网站信息。可以对采集项目进行各种参数设置,如项目名称、采集网站、编码选择、指定采集数量、采集顺序、采集简介、分类设置等等相关信息。可以自由添加各种采集过滤规则,对采集信息中不需要的信息或代码进行自动过滤,以提高采集质量。可以自由添加各种采集排除规则,包括文本、数字、时间等字符类型,还可以选择采集不含有或含有相关字符的内容信息。可以查看到所有的历史采集记录,包括所有的采集成功记录及失败记录,可以对全部失败记录和成功记录进行批量删除,还可以对全部采集历史记录进行清空。自动采集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自动采集系统工作原理图

(4)系统提供了快速强大的搜索功能,能根据文章标题、内容、作者、录入者等类别的关键字快速查找到您所需要的信息。

(5)系统提供对WAP和RSS的全面支持,使各类终端用户都可访问网站。WAP浏览器功能可以使网站的信息访问在手机用户群中的得到延伸,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登陆网站了解最近发布的信息,管理员则可以通过WAP登陆系统后台随时审核新近提交的数据,实现网站的随身管理。支持不同信息资源站点间的内容共享,形成信息交流网站群。

4 技术特点

4.1 采集智能化

系统自动采集系统对目标网站内容进行网页链接提取、网页正文提取、数据格式结构化等流程,抽取正文后需根据规则,对采集信息的标题、来源、作者、时间、类型进行封装,形成统一的结构化数据。然后对结构化后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分类等整序和优化工作,最后是存储发布。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的的智能化,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科馆员的信息搜集的劳动强度,特别是重复劳动,只要设定好相关检索词,范围大小,学科信息导航系统能自动实现相关学科信息的采集,深入到站点及其网页的内容,将网页中的有效信息采集出来,并保持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科馆员只要做好信息的审核入库,这样既把学科馆员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深层次的信息开发,又保证学科信息的高质量。

4.2 注重时效性

由于信息时效性的存在,信息资源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所以我们在建设信息导航系统时要注重时效性。对收录资源要进行细致的筛选、分类、评定,要特别注重收录最新、前沿的相关信息。对那些最有价值、最具特色的核心文献资料要做全文录入,体现其核心学术价值。对于一些较少学术价值的资源,可做摘要或题录录入。这样既可以节省数据库的空间,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检索需要。同时全面支持WAP和RSS,最新的信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读者手中,WAP和RSS技术具有私密性、垃圾信息屏蔽、易于订阅和个性化信息聚合等优点,并能缩短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延迟[5]。在图书馆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应用中优势明显。

4.3 系统安全性高

系统有着周密的安全策略和攻击防护,全面防止各种攻击手段,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系统在用户资料存储和传递过程中,对密码全部进行MD5不可逆加密处理,有效保证系统及用户资料的安全。系统编写了单独的上传组件,系统提供安全的管理认证码设置功能,可使管理员进入后台时除了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外,还要输入设置存放在ASP文件中自定义的安全管理认证码,以确保网站系统的安全。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将各部门人员分别设置成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并可以单独设置其管理权限。每个管理员都有独立的后台管理界面,利用系统提供的安全性功能来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和对资源的访问授权。管理员登录、黑客攻击、越权操作、日常操作等都记录在案,并提供给超级管理员查询。

4.4 突出行业特色性

所谓“特色”,就是“高水平”,就是“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6]。高等院校具有科技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不仅印刷版专业文献系统完备,而且数字化资源量也极为丰富,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配套齐全[4]。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为全校的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的,而高校的学科建设又是面向行业、依托行业、服务于行业的,特色专业是高校的优势专业,是行业人才的基地,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均起到行业龙头的作用。所以,图书馆面向特色专业的需求去开发数据库,就是面向整个行业的需求。立足行业特色促图书馆的全面发展,以点带面,通过建设行业信息导航系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保证其文献资源建设围绕本校的学科、专业配置,重点保证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的需求。丰富与特色专业配套的文献资源,全面反映该专业领域技术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国内外该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和科技水平。同时能通过利用信息导航系统服务特色行业,加强学校与行业的交流,宣传了学校、宣传了专业,提高了学校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扩大了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信息导航系统服务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了经济效益,给企业增添了活力,从而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信息保障。从而实现高校与行业的双赢。因此,信息导航系统的建设一定要突出行业特色性,只有立足行业特色促发展才能服务特色行业铸辉煌,只有特色的才是最有价值的,最具竞争力的。

5 结 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社会信息化浪潮的前沿,其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迅猛。图书馆经过传统图书馆阶段、自动化图书馆阶段后,正在进入建立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数字图书馆阶段。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在这一社会信息化的急剧变革时期,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建设信息导航系统是高校馆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将导航范围确立在更加精炼的学科知识层上,精确控制导航的范围,缩短导航步骤,才能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量和检索效率[7]。信息导航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长期积累,才能保证信息导航系统的权威;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保证信息导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导航系统建设必须立足行业特色,服务特色行业,打造一个方便、高效的采集平台,快捷、人性化检索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和特色行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佳宁,卞丽.我国高校“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3):56-59.

[2]胡昌平.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45-247.

[3]胡昌平,陈果.网络环境下区域农业信息集成设计及其服务推进[J].情报杂志,2009,(5):147-150.

[4]张会田.基于WEB的个性化网络信息集成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情报学报,2004,(1):27-31.

[5]周志峰.基于RSS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研究[J].现代情报,2008,(11):67-69.

[6]阙本旭.CALIS高校信息导航系统建设及实践[J].图书馆论坛,2006,(3):14-16.

[7]裘江南,姚永祥.基于XTM的政务门户知识关联导航系统模型研究[J].情报学报,2007,(2):260-265.

作者:李 斌

上一篇:纳税遵从意识树立论文下一篇:舒适护理实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