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作风建设论文

2022-04-20

摘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过程中突出作风建设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清廉从政,进一步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群众路线作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群众路线作风建设论文 篇1:

践行群众路线 抓好作风建设

四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集体学习、自学等方式深刻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新的党情、国情和世情,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以作风建设促进党的全面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大举措。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入了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和对传统法宝的继承弘扬,是我们党夯实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成立93年、执政65年来,始终把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立党兴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保证了党在各个时期历史任务的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有了萌芽。党的二大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组成大的“群众党”。这就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表述。李立三在贯彻党的六大精神时提出,要“争取群众路线”。1929年,周恩来在给红军第四军前委写的指示信中指出,军队筹款时“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这一时期,群众路线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得到了确立。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实行科学的领导方法。这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就是“一般和个别要相结合”,“领导和群众要相结合”,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毛泽东和刘少奇分别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和《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指出,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群众路线碰到了两个严重的情况。一是官僚主义,一是宗派主义。这两个主义会助长脱离群众的倾向。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如何在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主要总结和推出了两个很好的走群众路线的实践形式。一种是鞍山钢铁公司创造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即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工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另一种是克服“五多五少”。“五多五少”,即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报表多,经验总结少;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那么,怎么克服“五多五少”呢?山东省历城县的经验叫“三同五包”。“三同”,就是要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五包”,就是干部要包一个生产队,对所在单位的思想发动、生产任务、技术革命、社员的生活安排、社队的经营管理都包了。毛泽东对“三同五包”特别肯定,并将其推广。这一时期,毛泽东不但总结推出了两个实践形式,在理论上也作出了进一步思考。1962年,毛泽东指出,要把民主集中制跟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就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理论上的创新,标志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达到了新的高度。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群众路线作出了三个重要论断。一是群众路线要恢复,要发扬;二是强调新时期搞群众路线,重点就是发展民主;三是明确指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很好的归纳,提出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转作风、求实效。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程,就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将其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因此,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兵团党委二十六条规定和师党委二十项改进作风的具体规定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兵团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与中央、兵团认识一致、要求一致、行动一致,切实增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要深入分析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适合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目标,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严明纪律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中央及兵团的各项规定,明确监督检查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坚持集中监督检查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要始终坚持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契机,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具体实践中站稳群众立场,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本领。

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就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完善已有的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既要取得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又要取得制度成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通过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才能持续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把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当前,作风建设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期、破解难题的攻坚期,如果没有制度上的规范、机制上的创新,就不可能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刹住“四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要打赢改进作风这场硬仗,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创新制度机制上有所作为,努力为坚持群众路线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梳理完善现有制度机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要长期坚持;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要重点在治松治软、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加强经费物资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方面,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策。

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研究建立新的制度规定。要坚持“纠建并举”,一边抓教育整治,一边抓建章立制,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一批制度成果。

建立长效机制,还要强化制度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执行力是贯彻落实上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决策执行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重大决策得以有效落实的客观要求。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用严明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严密的监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

只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以锲而不舍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做好抓落实的工作,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作者系四师师长)

作者:钟波

群众路线作风建设论文 篇2:

论当前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的作风建设

摘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过程中突出作风建设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清廉从政,进一步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群众路线;作风建设;中国梦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善于做群众工作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是其党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党在社会管理与社会活动中长期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当前我党在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改进工作作风,有利于进一步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突出作风建设的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作风建设的根本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风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贯彻群众路线与加强作风建设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必然要突出作风建设的地位,这样才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的立场,弘扬优良传统,解决突出问题,永保清廉本色,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不断变化发展,我党的作风建设更是成为能否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基础,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有利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弘扬优良作风,解决实际问题,保持清廉本色;有利于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更有利于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党的作风建设,而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党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要做到“为民”就要求党首先从群众的观点出发,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我们党内之所以有例如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不求实效;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不正之风,说到底,正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心中没有群众。如果心中有群众,看到群众还有那么多实际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看到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看到群众在各个领域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看到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求名不图利堪称中国脊梁的平凡群众,看到那些把权力赋予党、把希望和信任都寄托在党员干部身上、期盼我们带领他们奔小康的善良群众,广大党员干部怎能不保持良好的作风。归根结底,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群众观点,这才是真正做到“为民”的基础和前提。为民,是我党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根本宗旨,永远站稳群众的立场。

(二)广泛认同人民群众的实际是党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风建设的过程,是党和人民群众互动过程,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就不可能形成好的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到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切身感受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到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呼声,认同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懂得作风建设的意义,才能把改进作风落到实处。不到群众中去,不到实践中去,就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位置,不到群众中去,不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不了解群众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知道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就不深刻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就不可能懂得为什么要提倡艰苦奋斗。深入到实际中去,了解群众的生活,是培养优良作风的重要前提。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关心群众的期盼,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所造成的危害。我们有的干部,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群众怨声载道,他却自鸣得意,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到群众中去,不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有的干部追求享乐、奢靡浪费、大肆挥霍群众的血汗钱,群众议论纷纷,他依旧我行我素,因为他根本没有顾忌到群众的反映,没有感受到群众的切肤之痛;有的干部主观臆断,拍脑袋做决策,引起群众极大不满,他还浑然不觉,沉浸在自我欣赏的“成就”之中,因为他被周围廉价的赞扬冲昏了头,根本不知道人民群众说什么;有的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早已被群众唾弃,他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到走上不归路才“良心发现”,觉得自己对不住群众。实践出真知,我们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群众看得最清楚,我们的作风是否端正,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真心改进作风,就应该真心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到实际中去,贴近生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这也正是中央要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改进作风的出发点。

(三)为政清廉是加强党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3]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生活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和防止奢侈浪费、情趣不健康等倾向性问题[4]。习近平强调:“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5]从现实需要的角度看,防止“四种危险”、不断提升“四个自我”能力,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防止“四种危险”,我们才能不断增强免疫力,防范各种风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6]46要防止“四种危险”,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彻底清除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种危险”,努力打造精神振奋、能力增强、依靠群众、清正廉洁这“四种保险”,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7]46“四个自我”能力相互联系、渐进提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有利于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和独断专权、追求奢华等不正之风,从作风上保持党的纯洁性。因此,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自觉坚定清正廉洁的政治信念,用清正廉洁来永葆党旗的光芒。

三、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作风建设的启示

(一)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源头之水,生命之本”—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唇齿相依,血肉相连”—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就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奋斗史;“同心同德、患难与共”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长期支持与拥护,根本一点就是她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7]。反之,如果党不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不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不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人民就不会爱戴我们,不会拥护我们,甚至会放弃我们。到了那时我们党的执政就会岌岌可危,就谈不上带领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行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不仅仅担负着领导责任,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带头人,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对党风、政风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党的作风的形成和发展在于领导干部,另一方面,党内不正之风的兴起和蔓延也集中体现在领导干部身上。诸如有的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如果不警惕,不治理,任凭其切入党的肌体,就会严重破坏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破坏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党的作风建设落实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6]47。“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好规定、好制度不落空,关键是下功夫抓落实。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传领导干部自觉转变作风,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其次,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会使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监督部门的作用,集中监督制度、规定是否落实,如何落实,落实地怎样。

(四)党的作风建设应与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6]50。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必须紧密结合,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加大效能责任追究力度,着力整治“庸、懒、散、奢”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4]。在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中严厉打击腐败现象,永葆党的纯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惩治的威慑力,以反腐倡廉的成效取信于民。

总之,我们要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地提高我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3.7.14[DB/OL].http:

//qzlx.people.com.cn/n/2013/0714/c364565-22190345.html.

[2]人民日报社论: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2013-06-18]

[D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18/c_116194707.htm.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DB/OL].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8/c350821-19526634.html.

[4]梁逍韦义勇.推进反腐倡廉做到干部清正.2013.3.14[D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4/c40531-20790081.html.

[5]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2013-04-21][DB/OL].http://qzlx.people.com.cn/n/2013/0615/c365162-21850136.html.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林雄辉.群众路线:党的生命线[2013-07-15][DB/OL].http://qzlx.people.com.cn/n/2013/0715/c364565-22199954.html.

作者:徐鹏 毕虹琳

群众路线作风建设论文 篇3: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古语说“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一线干部,其作风建设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为探索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1 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近年来,中央将“三农”工作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如何将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这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人;作为执政体系的“神经末梢”-镇、村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落实者,他们的工作能力、作风建设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将直接影响政策措施的成效。如果农村基层的干部对群众没有深厚的感情,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只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群众上门办事,再好的政策和美好愿望也只能束之高阁。

农村发展进程的快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政务环境,而干部作风建设是政务环境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转变其工作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2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作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伴随农村经济发展而来的征地拆迁、青苗补偿以及林权改革等问题,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矛盾问题日益凸显。但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干部“当面讲落实,背后没行动”;有的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为群众想得少、做得也少了;还有的作风懒散,消极依赖思想严重,遇事“难”字当头,遇难则“退”字为首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政策措施在落实中走形变样,一些本来能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些本来能化解的矛盾反而激化,美好的愿景在贯彻落实中不断变异最后消弭于无形,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知屋漏者在宇下。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

3 做法——强化各项措施,提升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就是要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机制。

3.1 秉持群众理念,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关心农民群众的疾苦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体察民情,集中民智,使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所求。

3.2 上下联动,建立民情联络员队伍

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基础上,将责任心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选拔参与到活动中。参与对象上到乡镇班子领导,下到乡镇一般挂村干部、下派书记,建立上下联动的驻村干部队伍,赋予他们“民情联络员”之名,发挥桥梁作用,实实在在参与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来。

3.3 富内容,畅通群众联络渠道

邀请群众到村里进行座谈,了解社情民意,征询群众对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镇建设、干部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走访企业、农户,重点要走访基层的困难户,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3.4 提升实效性,切实履行职责

明确定期走访的目标和任务,在走访入户时,要认真做好民情日记,包括会议、会谈、走访等记录,真正做到联村、联户、联心,把群眾所需、所想、所急、所困的内容真实反映出来,以逐一解决,或协调解决。

3.5 健全制度,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

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度。凡当场能解决的现场办理,不能答复或不在解决范围内的要当面向群众解释,不能推诿。二是建立反馈处理制度。对群众反映问题当时难以处理的由挂点领导和村干部形成相关意见,提交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具体承办人并加以落实。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凡因领导、干部、个人处理的问题没有落实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造成集体上访或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建立遗留问题消号制度。为使群众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办公室要建立“遗留问题消号单”及时公布要解决的问题及承办结果。

当然,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非毕其功于一役所能奏效。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还需更加注重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以不断促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改善,真正做到群众认可、群众满意、群众拥护。

作者:王慧

上一篇:监理企业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校企合作汽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