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在不断的完善中,电气工程学科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也在不断的建设中。本文简要介绍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念,对于学科建设提出了理念与实践的相关要点,分析了当前电气工程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为各高校的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提供指导。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论文 篇1: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学科建设研究

摘  要: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2017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旨在推动全国高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转型需要。文章结合新工科发展意义及建设现状,以齐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为例,分析了当前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高等教育;电气工程

新工科建設为全国各高校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特别对于那些非“985”“211”的高校来说,应抓住并充分利用此次发展契机,减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之间的差距,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结合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实现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1]。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有关学科的总和,斯坦福大学教授更是将所有与电子、光电子有关的工程行为全部纳入电气工程范畴。在国内,为了使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将弱电类划分出去,只留下强电类专业归属于电气工程。因此,作者将立足于国内电气工程学科专业设置,结合齐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分析新工科建设对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和改革措施。

一、新工科学科建设内涵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围绕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开展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2020年5月,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从新工科发展、规划和布局看,新工科实际上就是强力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升级版[2-3],是在新经济背景下催生的更加凸显学科交叉与综合特点的新兴工科[4],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拓展和质量提升[5]。对于较传统的电气工程学科来说,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电气工程学科概述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斯坦福教授指出,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

国内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5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应用领域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对数学要求较高。针对电气工程下属不同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专业课和专业限选课存在一定的区别。如电机与电器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就增加了电机学、电机设计、电器学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课程。

在就业方面,由于电气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就业面较广。学生毕业后可在电气工程相关的领域就业,诸如电力电子技术、系统运行、智能控制等。由于电气工程专业对于各行各业不可或缺,因此电气工程专业的需求一直排在前列,每年都存在企业争抢电气专业人才的现象,因此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三、电气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按照新工科的要求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要达到新工科的目标要求,需要高等院校从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硬件”方面同步发展,这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像齐鲁工业大学多年来一直以轻工专业见长,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相对较晚,专业建设略显被动。从学校发展史看,齐鲁工业大学建校有70多年之久,前身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一直以来以发展轻工专业为主,诸如造纸、酿造、化工、食品工程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轻工行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尽管齐鲁工业大学的轻化工程、印刷工程、食品工程等轻工类专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受到目前整个工业大环境影响,轻工专业发展较为缓慢,进而影响了学校社会影响力的提高。2017年5月学校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后,成立了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借助于原山东省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和试验平台,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和科研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很大一部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社会影响力也有显著提升。但对师资和实践要求较高的电气工程学科来说,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除了电气工程学科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以外,还应有其他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专业结构建设缓慢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5个二级学科,每个方向无论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方面都算得上热门专业,应该得到大力培育发展。受限于电气工程学科平台较弱和引进高水平专业教师比较困难的现状,成立于2005年的电气工程学科目前只设置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4个方向仍未设置,严重制约着学科社会影响力的提高。

新专业的培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对从师资到培养方案制定,再到实验平台等多个环节进行建设,任务繁重,工作量极大,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只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按照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改革,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学校、学院和教师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努力,打造一个社会认可和学生满意的专业方向并不太难。

(二)学科建设规划不够清晰

电气工程专业平台不但要有良好的诸如师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等软件部分,而且还要有诸如试验平台等硬件部分,投入巨大,且见效缓慢。新工科所提出的学科交叉、专业创新理念在电气工程学科中较难实现。因此普通院校感觉电气工程学科建设难度极大,影响了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使得电气工程学科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即使制定短期计划,也较难得到执行。同时由于电气工程为传统学科,决定了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热点较难寻找,导致研究方向不稳定,目标不集中,思路不清晰,办法不够多,严重影响了新工科建设规划在电气工程学科中的实施。

(三)新工科师资短缺

新工科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教学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并不是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校企合作、企业锻炼、协同育人等方式主动培养教师的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这种能满足新工科要求的教师数量较少,严重影响了新工科建设进程。对于普通二本院校来说,受到学科平台的限制,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才引进较困难,高端人才的不足限制了电气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学科发展缓慢反过来又影响着对高端人才的引进,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现象较普遍,这对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

齐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高学历人员占比相对较低。近几年围绕着新工科建设对教学方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实践性教学学时。电气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科研时间和精力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导致电气工程专业科研实力偏弱,科研成果相对较少。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地方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学科短板明显,学科筑峰尚未形成,产学研仍未形成全面开花的局面。与传统电气类强势高校相比,学科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电气工程专业在诸如院士、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具有国内外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大师的人数还是空白。科研团队社会影响力较弱,人才梯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培养方案内容设置不够全面

新工科要求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培养方案时要注重交叉学科的内容安排。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较多,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比较前沿的技术,这些方向对于电气工程专业来说可以设置成选修课或者专业限选课。受到学习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每位同学不可能选修所有热门方向,只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以后的职业发展愿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要想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选修哪个方向,需要在制定培養方案时,进行大量的社会和企业调研,掌握目前电气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和企事业的人才需求,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引导。受到教师人员数量和精力的限制,尽管在培养方案修订时进行了企业调研,但数量有限,新兴行业覆盖不够全面,难以得到本领域的最新技术,进而导致培养方案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培养方案内容设置不够全面。

四、新工科建设方案探索

针对电气工程在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提出学科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和创新性的要求,立足于电气工程专业特点,电气工程新工科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专业结构优化和学科建设规划

尽管同时建设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5个方向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较大的困难,但齐鲁工业大学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之一,承担着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艰巨任务,作为工程背景较强的电气工程学科,应大力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的专业方向。因此需要在充分调研地方经济发展技术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师资力量,积极筹建新的专业方向。目前齐鲁工业大学电机与电器方向拥有4名博士教师,具备开设电机与电器方向专业课程的能力,可以筹建电机与电器专业方向。为了将电机与电器专业做大做强,随着专业建设的进行,按照新工科要求,后期可以陆续引进电机与电器方向的高水平师资,逐步打造筑峰学科。

在学科建设规划上,需要制定相应的学科建设计划表,按照学科建设的进度,有目的的逐步完成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和教学方案修订等任务。学科建设规划方案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校级课题,以项目的形式完成学科建设调研和规划内容的编制等任务。

(二)师资队伍建设

依据新工科要求,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的新型教师,但现实状况是符合这种条件的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重理论教学、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的阶段,造成授课内容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引进

参照新工科要求,制定引人计划,通过积极参加“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贤聚齐鲁”等校园招聘活动,坚持“学科+团队+人才”的配置模式,打破“唯论文”引才原则,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研究经历,参与过国内外较大工程项目的高学历人才。

2. 师资建设

积极进行现有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各类人才构建清晰的成长路径。可以采取国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高校教师进企业等活动增加教师与工程实际接触的机会,为教师牵线搭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让现有教师接触到电气行业内高精尖技术,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交叉学科、技术前沿的电气专业教师。

3. 师资队伍管理

完善并优化岗位分类管理,建立知识结构合理,分工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电气工程专业性较强,学科门类较多,如果电气学科的每个方向都齐头并进,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难做大做强。对于普通二本院校来说,应该立足本校教师资源,选取某一或者某几方向,以教研室主任为总规划者,完成电气学科教师层次的整体部署,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团队。

(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电气工程学科下属专业具有工程背景和理论基础较强的特点,所培养的学生主要分布在电力公司、发电厂、电建企业、电机与电器生产厂家、医疗设备和科研机构等与电气相关领域,知识储备方面具有专业课程涉及面广且学习难度较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为了达到新工科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的设置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两方面的内容。

1. 培养方案设置

参照新工科人才要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特点,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主干课学习,注重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满足当前高新技术行业人才需求。

在设置培养方案时,齐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讨论后进行了优化设置。结合当前不同专业方向就业形势,围绕当前就业形势较好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课程,一方面强化高等数学、电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围绕交叉学科和科技创新进行选修课设置,如嵌入式系统、电气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热点前沿课程,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知识储备。

2. 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6-7]。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按照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制定了“加大实践教学占比、坚持实践教学连续”的教学方针,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本科培养阶段。

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论课主要涉及到大学物理、电路、C语言编程和机械制图等课程,这些课程均设置有实验或实训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生在基础实验和程序设计中的实践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理论课以专业课程为主,如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控制技术和电气CAD等课程。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这些专业课程均设置有实验或课程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或课程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除了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实践性较强的比赛,用以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不同年级设置相对应的教学方案,齐鲁工业大学电气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社会认可度明显上升,学生就业情况多年来始终保持98%以上。

(四)科教融合助力

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合并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学校紧紧围绕山东省政府科教融合战略部署,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学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办学资源持续扩大,招生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实力持续增强,科研优势更加突显,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电气工程学院借助“科教融合”的契机,提出“导师制”,从大一开始,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保证每名同学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该同学大学期间学业和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学院提倡并积极推进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课堂教学没有涉及到的诸如有限元仿真、流体场计算等方法,在科教融合环节中得到学习和锻炼。这些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积累为后期考研和工作应聘提供了较强的竞争加分。

五、结束语

坚持本专业特色,结合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围绕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从专业结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教融合助力四方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进行探究。指出结合新工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差异化发展道路,重点打造就业形式较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机与电器专业建设。提出导师制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社会高科技产业需求的高端人才,推动學校整体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杰,幸福堂,施耀斌,等.“新工科”理念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20(1):55-58.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3]曹甜东.新工科背景下的通航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9(16):172-174.

[4]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召开[EB/OL].(2017-2-18)[2020-7-1].https://www.sohu.com/a/126626575_407278.

[5]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6]葛爱冬,刘雪真.基于应用型创业创新人才培育的自动化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7(2):12-14.

[7]孙凯,魏蓓蓓,葛爱冬.应用型高校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7):121-123.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山东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齐鲁文化基因图谱重构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18CZKJ36);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立德树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编号:kczx202008);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气工程学科建设研究”(编号:2019yb09)

作者简介:孙明灿(1980-),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教育管理。

作者:孙明灿 徐晓静 葛爱冬 山贵昌

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论文 篇2:

关于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在不断的完善中,电气工程学科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也在不断的建设中。本文简要介绍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念,对于学科建设提出了理念与实践的相关要点,分析了当前电气工程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为各高校的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建设;发展

一、电气工程学科概述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一般为12个学科,下设电气信息系,又包含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五个一级学科。在传统电气工程学科中,一般认为电气工程是对创造产生电气以及电子系统相关学科的统称。在电气工程五个学科下又分设有五个二级学科,即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以及电子电力与电力传动。

二、电气工程学科建设的要点分析

(一)电气工程的理论学习要点。早在9世纪中叶前,电磁理论的出现就为电气工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其诞生埋下伏笔。而在1834年首台自馈式发动机的诞生,让电能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被大面积的推广与生产,人类也从此踏上了崭新的时代,即电气时代。伴着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同时科学技术的更加先进,推动了新一代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的出现,对未来电气工程学科的高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着电气工程学科的未来走势;二是电气工程学科和物理科学加以糅合,为电气工程注入新的力量;三是新一代技术以及方法让电气工程学科更具有科学性以及专业性。此外,电气工程学科更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配合,进一步务实理论基础,加大知识面的扩展。电气工程逐渐向科技化与自动化迈进,其专业人才理所应当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

(二)电气工程的实践要点。硬件的建设是对于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电气工程学科做为一门关系国计民生的学科,其本身具备明显的实践特征。国家在创新人才的需求上不断增加,从而对基地的建设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理论方面的学习与技术培养已不适应现代化需求,在当代的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实践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与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三、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电气教学的专业性差。多数高校所制定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目标严重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并未根据其进行调整,在专业技能以及素质培养上投入较少,整体的培养目标都比较空泛,远远达不到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此外电气工程专业在不同层次的学历上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并无明显差异,这就导致输送的人才千篇一律。同时在设置课程上有严重的模仿倾向,导致专业特色有失偏颇。

(二)电气工程教学的实践性不高。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课堂教学一般都是以老师为主的机械式的教学过程,一味的灌输学生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性,在求学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的电气工程人才缺乏社会实践力,无法适应环境,实际操作能力有明显的偏颇,缺乏竞争力。

(三)师资力量有待改进。当前在电气工程专业师资力量上还有待改善,在师资力量的选择中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许多低水平的人士被选入学校任教,其自身专业素质本就不符合要求。此外,许多教师在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盲目扩大师资力量而忽略了其质量。同时,学校在管理上有一定的疏漏,缺乏对教师资格的控制。

四、电气工程学科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和完善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具有高学历与高职称的专业人士以及海外留学专业人士,尤其是拥有电气工程学科相关的研究经验,或经历过重要科研项目人才以及重要工程项目的业界人士。

1.基于学科建设要求。在电气工程一级在学科上,对于旗下五个学科,即电机与电器学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以及电子电力与电力传动学科,其中最少缺乏四个专业上的博士研究生,除在读博士研究生以外,就此而言,最少需要四个博士研究生才能满足基本需求,这些博士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如若按照每个专业上配备两名专业成员,那目前还缺少八个人。

2.基于本科教学要求。一般而言,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有10门,专业选修课设有5门,而专业课程设有六门,其中按三个专业来就按,共设四个班,课程一共有33门。如若以人均教授2门课程计算,则总共要求有十六名教师,即还有七人的空档需补充。

3.基于学科建设以及本科教学。在建设十二五期间,按规划要求招收六到八名具有博士学历以及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士,以加强学科建设的专业性与教学质量。

(二)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实践空间,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在具备相关条件的研究室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其特色能力。目前在各大工科级高校都已逐渐完善实践中心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任务,但在实际情况中,实践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还难以接受真正的实践教学。因此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配备高科技的通用设备、先进设施以及专业的实训老师,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创业,不仅可以锻炼其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学校、学生与用人企业达成协议,学生和用人企业的雇佣关系为主体,学校加以协调,针对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学校制定相关培养计划,设置专业,选拔人才,学生在毕业之后按照协议进入用人单位上岗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院校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局面。

(三)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研修以及进一步深造。扩大师资力量,加强教师专业能力,让教学结构更加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资格控制。加强岗前培训,严格控制青年教师的学历要求、计算机能力以及外语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其实践能力。

2.以老带新。规范教师管理制度,尤其对新晋的青年教师,要配备专业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的老教授为其指导,通过言传身教让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学理念以及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教学监督。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的巡查,为有困难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教学期间进行检查,校领导与导师听课,监督并指导青年教师,在课后加强与其的交流,传授经验,改进教学质量。

五、结语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代教学需求,电气工程学科的建设任务更加重大,教学质量要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更加严格。在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其自身特点,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使之更具备社会竞争力。要不断明确和完善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以及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让我国电气工程学科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泽斌,朱观秋,孙晓东.电气工程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8):2 5一2 7

[2]王兆安.面向新世纪,深入搞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C]∥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0

[3] 陆地,陈民新,夏耀和,等.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探讨[C]∥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西安:2008(4):450-456

作者:王文龙

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论文 篇3:

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及其人才培养的定位

摘 要:电气工程学科是现代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科之一。以电气学科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的交叉与新兴学科,而国内本学科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各高校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与专业特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理解电气学科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遵循电气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区域经济特征,定位于应用型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航空电气两个特色专业建设,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了实践教学。

关键词:电气工程;定位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c

电气工程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它的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现阶段,国外发达国家几乎已经没有纯粹的电气工程的概念,它与电子、通信、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显著的不同学科交叉、强弱电相结合的特征。国外大学里与电力工程有关的院校,大多数将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合并在一起成立院系,便于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国内,除了少数几所电气学科建设较为完善的高校注重电气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其余大多数高校的电气学院一般单独设立,只能够做到在电气学科或者其中的某个研究方向上发展较快,无力顾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教育起步于2001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基本完善,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都具备了一定的特色,但是为了适应该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原来的部属转换到地方,以及在电气专业基础上,于2010年筹建了自动化专业等的改变,尤其是为了适应电气工程学科新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该校电气学科重新定位。

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发展定位

高校发展的定位主要包括办学类型、层次定位、对象定位、特色定位。根据高校定位理论,对于该校的发展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历史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原航空航天部7个部属高校中唯一的管理类院校,经过60多年高等教育的实践,具备丰富的本科教育的经验,为社会尤其是与航空事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其次,在现阶段,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正在向普及阶段发展。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30%;对于高等教育,今后仍将保持高校数量适量增长,目前的重点正转向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而世界的经济发达国家,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多高于50%,部分国家甚至达到90%,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并向终身教育发展。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但是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入学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的高校数量不是多了,多到人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相反,仍然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增加高校尤其是高水平院校的数量,继续提高入学率,完善办学条件,同时,更新发展观念,由过去主要重数量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另一方面,河南省的高等教育相对落后,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生源多而入学率低,截至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63%,低于全国近6个百分点。另外,关于重点大学的入学率则更低。河南省的人口接近全国的7%,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然而河南省没有一所教育部属的重点院校,“211工程”院校也只有郑州大学一所,本科院校仅有47所,只占到全国总数的4.2%。虽然近年顺应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如增设了几所省部共建院校、新成立了几所本科院校、建了几个大学城等,但是与河南省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仍然不能匹配,差距较大。特别是2011年“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为核心)与2013年国内首个国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立项,河南省的经济社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因此,河南省高等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必须加快本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

再次,经过30多年本科教育的实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目前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6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和8个专科专业,并且于2014年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初步建成了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河南省其他本科高校相比,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体制转换、学科设置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表现为学科不完善、个别学科偏弱、研究生教育不成熟等。

纵观历史与现状可知,该校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处于最佳的历史发展时期。应该继续大力加强本科教育,拓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加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数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力争迈入河南省地方高校强者之列。尤其应该充分利用好该校的航空背景与特色,积极主动参与国家首个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调整学科与专业布局,支持航空相关专业优先发展,做大做强航空管理、经济与技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转变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各地方高校面临向或者技术型或者学术型高校的转变,而该校以更名为郑州航空大学为总的奋斗目标,因此,该校必须且只能定位于向更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高校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弥补河南省高等教育的不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二、电气学科的定位

电气学科的定位,与学科自身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又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与高校的微环境。电气学科只能遵循其固有的发展趋势,依从所属高校的发展定位,从电气学科的本征特性出发,结合现实的建设水平与条件,进行科学的定位,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

1.专业能级的定位

电气学科为电气物理学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先天具有应用性DNA,属于“技术”范畴,具备工程属性,是基本的“应用性”学科之一。电能是现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电气技术”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对电物质基本属性的理解与应用,是人们推动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近年,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学科的人才需求极大,继而有力推动了电气学科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我国开展电气专业高等教育的院校达到276所,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于河南省,具有电气学科的院校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电气学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根本不能与河南省经济在全国的地位相匹配,也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对该学科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同时满足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该校由单一管理类向管工结合类院校发展的战略转变的需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于2001年设立了电气工程学科,并且于2010年基于电气学科新设立了自动化专业,这些都为电气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学院电气学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实验条件基本齐全,课程体系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另外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成立了电气工程实验中心,进行电气学科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参与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而且积极从事电气学科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等。但是,与其他高校如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相比,学科基础差、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该校电气学科应该也只能继续定位于教学型、应用型的发展方向,以专业教学为主,突出应用特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专业相关科学研究为辅,积极参与电气学科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快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水平;加强电气学科建设,以“应用性”为核心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2.专业特色的定位

依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规范,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专业领域内至少1个专业方向的理论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实践亦表明,对电气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前提下,不应该面面俱到,造成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通,这与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工作单位“招之即用”的用人原则相悖逆。当然,在构建相应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平衡“泛”与“专”的度,既要强化学科基础又要突出专业方向。因此,应该在电气专业内合理地设置一定的专业方向,通过课程体系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特色,或者说,应该提供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这也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对比国内各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可知,受制于历史沿袭及发展水平,有的偏于电力系统方向,有的侧重于继电保护,而有的偏于电工理论;有的偏于强电,有的侧重于弱电;有的偏于工业电气,有的侧重于建筑电气,而有的偏于矿山电气。总之,各具特色,各有专长,只有少数几所高校能够做到在电气学科所有专业方向上的均衡发展。

由于该校电气学科建立时间较短、专业基础薄弱、招生与服务面向较窄等,一方面,根据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河南省区域经济的特点,该校电气学科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定位电气学科的专业方向,集中力量构建专业特色。考虑到电气专业的现状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大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定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航空电气两个特色方向,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三、人才培养的定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河南省的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以本地生源为主,毕业生也主要在本地就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虽然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只能定位于地方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另外,电气学科在该校建设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而且电气学科内在具备应用属性。因此,这些因素决定了目前该校电气学科的高等教育只能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只能通过以后的研究生教育来实践。

1.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特点: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还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以后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应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种创新人才,具有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其实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而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往往不能仅靠一种专业知识。实践的创新多出现在学科边缘或者各学科的交叉处。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应该更加突出工程实践能力。

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与其他类型的人才相比,对他们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托,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包括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电气PLC原理等诸多实验,以及有代表性的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自动控制等课程设计。

实习基地。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习基地在校办工厂,可以完成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性专业训练;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厂、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接受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从工程实践选题,题目通常由导师自行拟定,或者来自于导师科研项目的某一模块,或者来自于导师熟悉的专业领域;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范围内自由选题,激励他们选择来自于生活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聘请企业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除了以上基本的专业实践环节,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电子设计”系列等全国大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制作,建设专业的开放型实验室等。

参考文献:

[1]蒋昀,乔均.营销定位理论发展及实践审视[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3).

[2]王新华,程从柱.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3]张力.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J].中国高等教育,2001,(2).

[4]彭兴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5]王泽忠,王兆安,沈颂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

[6]华红艳,齐桂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4).

责编:一 萧

作者:黄文力 崔建锋

上一篇:基础灌浆水利工程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学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