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风险工商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金融风险的定义,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特征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诱因,最后提出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思路与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系统性风险工商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系统性风险工商管理论文 篇1:

工商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与措施

摘 要:近年来,很多企业飞速发展和壮大,但是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风险,为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同时这些负面影响会给工商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这些不利因素会严重危及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使企业的工商管理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从而使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受到威胁。主要针对工商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为企业提供便利。

关键词:工商管理;系统性风险;解决措施

一、工商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监管能力较差,这使得在实际的工作监管中存在很多风险。同时还存在程序风险,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的时候经常会违反相关法律程序,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了走捷径就忽略了正常的监管程序,出现了违法法规的工作行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指的就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为自身原因和环境原因引起的潜在性风险。

二、工商管理中系统性风险的解决措施

1.增强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

企业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员工依法行政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身上,做到责任制,这样有利于确保工商管理系统的规范进行和运作。首先,在工商管理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时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执行。在对每一个市场范围进行监管、执法的时候都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以便于追究,追究该市场范围内负责工作的工商管理人员的责任,并且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要根据事情的严重性进行处罚。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工商管理人员按照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工作,使市场监管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还能够调动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玩忽职守的情况发生。其次,在工商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越权的现象,一旦发现应该立即进行严格的处理,轻则调动工作岗位,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行为比较恶劣就应该作出严肃处理。并且,要定期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一些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着重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灌输,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高效地完成依法执政的工作。在培训完成之后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其与工作岗位挂钩,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工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提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一些经济纠纷。

2.利用和完善工商法律法规

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现行的法律法规仍然处于一个落后、不完善的状况,因此,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进行合理掌握、灵活利用。加强工作人员对法律的运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法律,针对一些钻法律漏洞的奸商要严惩,通过法律武器进行市场监管。同时,工商管理人员是工商法律法规的直接使用者,工商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改进,在原有工商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做出更好的修改。

3.增强职权意识

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工作职权意识,懂得自己的职能,明确权限,通过责权清晰地劃分风险界限。想要使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将要承担的风险,对于行政部门应有的职权进行明确。在随机抽选与商品有关的原材料相关问题的时候,工商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积极参与工作,协助其他部门进行管理和工作。在抽检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原材料问题,涉及的问题是有关于经济违法的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进行处理,并要明确自己应该行使的职权范围。工商管理人员应增进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使监管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总而言之,在我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企业工商管理是重要负责部门,想要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认识到工商管理中的一些系统性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工商管理人员认真工作,发挥自身的职能。因此,要不断对工商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松柏,苏荣杰.浅析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工商行政管理,2009,14(1):70-72.

[2]唐国标,周志海.从多米诺效应看工商部门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2(1):20-23.

编辑 赵飞飞

作者:冯雪

系统性风险工商管理论文 篇2:

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措施探析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金融风险的定义,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特征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诱因,最后提出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 系统性风险 诱因 措施

一、农村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金融条件的变动给金融机构或金融参与者造成的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农村金融风险是指任何有可能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主要是指农户到期不能够偿还所借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所有的信贷违约风险都不是孤立存在,偶然发生的,而是由一系列的诱发因素所造成的。根据农村金融的信贷违约风险的诱发因素,将农村金融风险主要分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危险及其防范措施。

二、我国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一)我国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系统性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所有公司的,却无法通过投资的多样化来回避的风险,如国际汇率的变动,国家GDP的增长速度等,这是金融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则是指影响整个农业产业的风险,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这些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便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产出,农户收入的直减。我国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特征主要有:①没有足够的金融资源进行再生产。在我国,农业产业主要是保有农户生存无忧的粮食供应作物,而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足够的金融资源进行再生产,大大地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②非农经济在农村经济中比重的较小,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③农业政策和国家地区开发政策的变动。④商业性融资难。由于农作物的生产周期长、收益低,风险高,很难吸引外部投资,并且农业产业的资金也向收益性较高的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的商业性金融活动难以展开。

(二)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诱因

随着我国经济与工业化的加快,农业经济与技术日趋重要,金融资源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现实中,农业却难以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服务,其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1.我国建国以来执行的“以农补工”的经济发展战略。尽管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长期执行的却是支持工业发展的“以农补工”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农工产品的“剪刀差”更是导致我国农业的金融资源外流,致使农业经济投资减少,使得农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2.农业投资的收益低、风险高、周期长。鉴于农业产业的长周期,对于农业投资进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众多,如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当前及未来的市场状况、价格趋势等,导致农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与选择成本大。除却农业经济的市场风险,农业生产周期内的自然自然风险亦造成农业投资主体的现实收益率下降。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金融投资者更倾向收益相对高、风险相对低、周期相对短的工业、商业、运输业等。

3.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不足。作为农业产业投资的主体,政府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长远的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宏观效应,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而,政府的投资行为具有引导性、示范性与带动性。但是,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政府的投资多流向于商业领域与消费领域,从而导致投资主体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4.频繁的自然灾害致使农业保险体系缺失。农业,被公认为“弱质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并且中国农业产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设施、政策体系等均不完善,中国农业每年都在自然灾害中遭受重大的损失。一方面是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投资的风险大,另一方面是农业的本质决定农业投资的收益低,因此,金融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农业。

5.普遍低下的农户收入导致“低质量”贷款农户比重大。长期以来,我国执行“工业先行”的战略,不断索取农业以支持工业发展,并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导致农业产业的弱势化,农民收入低下,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穷苦。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稀缺性与有限性致使土地常常遭到不法强征、强占,更是使农民雪上加霜。因此,农民的收入低、财产少、有效抵押品不足或没有,贷款的动机比较单一,多以消费为目的,较少考虑到生产的发展需求。客观上与主观上的因素致使农民的贷款“低质量”化,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较高。

6.利率管制严格。我国的利度管制制度一直比较严格,包括信用社在内的正式金融机构必须无条件地严格执行我国的利率政策。利率管制的水平既影响农户的贷款行为,又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当利率管制的水平高时,将增加农户的贷款成本,降低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当利率管制的水平低时,则减少银行的预期收益,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三、我国农村金融系统风险的防范思路与措施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农业产业必须与时俱进,这也就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投资。于是,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成为了重中之重之事,特别是防范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更是首要之事。

(一)我国防范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思路

1.改善农业产业,提高其预期收益。我国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产业本质与管理体制三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故而,我国要改变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必须从自然、产业与体制三个方面做起,一要持续提升农业产业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变其因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弱质性;二要持续进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加强农业产业的纵向一体化,改善其因产业深化缺乏所形成的弱质性;三要继续完善农业管理体制,改变其因管理体制不善而形成的弱质性。

2.注重引导农村非正式金融交易的活动,健全金融交易的市场格局。非正式金融是指没有通过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或用超出现有法律规范的方式进行金融交易的融资活动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正式金融的机构不愿意向农户贷款,非正式金融交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帮助农户资本积累、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上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所以,对于农村的非正式金融交易应该正确引导,健全其管理体制,形成竞合性的金融交易市场,完善金融服务质量,提高信贷交易水平。

3.设计完善的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借鉴发展、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推广关联交易、联合借贷等农村信贷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信贷的风险,从而减少信贷困难。关联交易指信贷市场的交易与其他市场的交易相关联在一起能够为到期不能还本偿息提供了补偿风险。联合贷款又称“小组贷款”,是指贷款的对象是一组人,若有一人赖账,则其他小组成员将不能继续贷款。这样,既减少了放贷者的监督费用,又降低了信贷风险。

4.提高农户收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增加农户收入是提升农户发展能力的核心。农户只有收入增加了,方能谋发展,进而提出合理的金融需求。目前,我国农户的收入普遍比较低,对金融的需求也多是生活消费型的,这种收益低、持续性差的金融需求不符合银行的商业化性质。如果,提高了农户收入,改善了农村的金融环境,致使他们的金融需求从生活消费型转身生产发展型。而生产发展型的金融需求则能够带来收入,持续进行的行为。从而,银行的信贷风险则会降低,将能吸引商业银行主动服务“三农”,开辟农村市场,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措施

1.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农业产业发达的国家纷纷设立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解决“三农”问题。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低利率信贷,并配合政府政策,提高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性贷款、补贴等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治理土地、促进农产品交易、稳定农产品价格、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或稳定农户收入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务必坚持政策性与效益性统一的原则,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领域,加强和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与指导功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2.规范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经营活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弥补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投资不足、解决农业产业的资金需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组织体系、运营交易、经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农业产业、农村经济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与基础作用。我国应制订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法,监管并保障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交易活动。

3.引导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合法经营。非正规金融组织又称民间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监管的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于现行制度、法律、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待民间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发展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但意识到其发展可能影响并威胁到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时,基本上是抑制其发展以确定国家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与控制。由于农村金融需求的弱质性与金融需求主体的意识低,源于农村民间的各种非正规金融组织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因对于正规金融制度的保护式管理受到排挤与压制。

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活动日益活跃,对于社会的稳定、金融市场的完善、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户增收的影响日益加深。所以,我们应该正视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完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严格市场的准放条件、提高准备金率等,指引民间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使其公开化、公平化、合法化、规范化,并加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之中加以监督管理,以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面,多方位地满足“三农”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4.构建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市场竞争与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弱质性的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小规模与零散性导致其承受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低。自然灾害与经营市场一旦波动剧烈,农户将产生巨大损失。故而,构建农业保险体系是顺利进行中国农业再生产的保障,是稳定农户收益的保障,是刺激农户投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保障。

基于农业的高风险、低收益、长周期的特征,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构建必须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界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给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者和购买者各种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同时,要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为农业投资者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并在适当的时候,新增专业性的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专门负责农业保险业务,与此同时,国家政府要给予专门性农业保险公司各种支持,保证其正常有序的运行。

5.完善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农产品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容易发生波动。而这些波动可以给农产品经营者带来收益,也可以使农产品经营者遭受巨大损失。而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则可以规避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农产品的期货市场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提供平台,进行套期保值和投机交易等规避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的风险,即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能够有效地规避或分散农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6.构建农业投资的保障机制。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其缺少对金融资本的投资吸引力,故而农业投资者对农业产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农业产业投资不足。基于此,政府应该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与建设要求,深化农业产业投资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投资力度,构建社会资金进行农业产业投资领域的保障机制,同时,利用政府财力,充分发挥农业投资的指导和带领作用,鼓励投资主体对农业产业的投资行为。

总而言之,我国应立足当下,基于现实,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规范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经营活动、引导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合法经营、构建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产品的期货市场、构建农业投资的保障机制,从而防范农村金融的系统风险的产生与发展,以促进社会资金对农业产业的投资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左海英.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J].北京: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07).

[2]胡楠.农村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与化解研究[D].武汉: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09.

作者简介:欧阳菲(1973-),女,河南商丘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作者:欧阳菲

系统性风险工商管理论文 篇3:

人力资本投资一收益与女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摘要】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约束下,女大学生面临比男生更复杂的非系统风险,分析女大学生的择业风险、心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女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和行为,有利于采取措施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收益,减低职业风险。

【关键词】收益风险 择业 女大学生

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理论

大学生进行教育投资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其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具有市场价值。对于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是以获取未来收益为目标而支付当前教育成本的投资行为。但由于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受到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使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同时,人力资本的不流动和不可交易,形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别风险,也加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大学生专业选择企图规避的是系统性风险和特别风险,而职业选择企图规避的是非系统性风险。大学生人力资本收益主要通过就业来实现的,那么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需要教育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规避职业非系统性风险。因此,大学生择业过程是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约束下,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把职业收益和职业风险成本统一起来的抉择过程。

赵宏斌(2004)实证研究了大学生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约束下的择业行为,发现大学生职业风险厌恶型的,并以收入高、职业发展前景好、规避职业风险的成本低作为择业的基本准则。康远志(2009)基于收益一风险约理论,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就业外部环境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基层就业决策情况,并提出构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策略。

女大学生就业一直深受社会的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证实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低于男生,但是女大学生由于性别原因,在择业时受到更复杂的非系统风险。因此相对于男生,女大学生在择业时面临更大的职业风险。

因此,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的角度分析女大学生择业的职业风险及择业心理,期望更全面地了解女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和行为,以有利于制订政策措施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二、女大学生择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分析

由于自身因素及性别歧视等原因,女大学生在择业中面临相对于男生更高更复杂的非系统性风险。研究显示,对求职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从业风险的预见,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因此可从就业难度、就业成本、就业收益等几方面分析女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一风险状况。

(一)就业门槛高

和男性相比,女性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问题,用人单位需要为此付出直接和间接成本;由于生理原因,女性需要更高的补偿性工资,对企业而言雇佣女性成本更高。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企业从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则要求女生比男生更优秀或者学历更高等。大量研究证实女大学生的就业面临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等求职风险。厦门大学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发现,在支付同样的工资水平,用人单位愿意招用男女大学生的比例为16.33:1。因此,相对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更面临着就业门槛高,就业机会低的求职风险。

(二)就业成本高

有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在寻找工作时投递简历10份以下的男生多于女生(高出11个百分点),而且投递简历在20份以上的男生少于女生(低11个百分点),因此表明:女生投递简历多,寻找工作时间长,但参加面试的机会却总体比男生少。企业招聘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更看重女生的身高、形象、气质等方面,尤其是文职类工作,对男生则没有过多要求。因此,女生需要投入更多费用到衣着、形象的包装上,期待能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甚至出现有些女大学生进行整容手术、拍个人写真等不良现象,这些都在无形中给女生加大就业成本。

(三)就业难

随着高校扩招,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恶化,和男生就业状况相比,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在日趋下滑。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但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而且,相同专业的男女就业率也是有差别的,普遍是男生的就业率高于女生,未就业或者最后签约的往往是女生居多。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不仅体现在重点院校,普通高等院校更为严重。

(四)就业质量差

我国“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及家庭分工,形成了男强女弱、男主女次的角色定位和社会观念,以致女大学生在就业机会、收入等方面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现实往往是女大学生不但就业难,且收入也比男生要低。由于传统或以偏概全等原因,女性在求职或晋升的过程中经常会遭受统计性歧视,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层次越来越低。尽管目前我国男女劳动力在不同职业内人数对比总体趋于平均,但在一些较高层次的岗位上,女性依然处于劣势。也就是说,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越来越差,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

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约束下,女大学生择业心理

基于上文的收益一风险理论可知,女大学生择业时要考虑自身教育投资的价值实现和职业风险,主观上要求教育投资的价值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主要体现在福利、工资待遇、生活环境方面,同时考虑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规避职业风险的成本。在上文分析的女大学生面临的收益一风险约束情况下,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与行为相对于男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择业过程心理较为复杂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尤其在预知将面临相对于男生更高的职业风险、成本情况下,女大学生要承受心理和生理上很大的压力。在对毕业生求职心境的调查中,没有因为就业的压力而产生种种不良反应的仅占26,2%,大部分同学都有紧张、悲观、不知所措等一到多项反应,且很多女大学生显出对自己的前途自信心不足,自我期望值偏低,事业目标与成才动力下降,在求职路上较为被动,容易产生种种择业的心理误区与障碍的现象。

(二)追求高稳定性

追求高稳定性是女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特征。这是由于女大学生自身原因,生育和哺乳等问题,使其面临更高的择业、失业及转行成本等职业风险,因此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规避职业风险成本。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于2004年对高校在校生中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进行专题分析,发现大学生总体上对职业稳定性的关注人数、比例在持续走低,但女大学生群体仍然显示出一种高稳定性特点。

(三)不愿基层就业

据调查显示,相对于男生,女生更不愿意基层就业(女生65%,男生56%)。目前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近年来大学生普遍地表现出热衷于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和向

往高层次、高薪水、高地位的“三大”、“三高”单位,而基层、边远地区和小单位却受到相当程度的冷遇。

这是由于中国城乡差距大,在收入和环境上,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基层信息不充分,大学毕业生的流动不畅,职业转换成本高、风险大,个人的发展前景不明,保障不全。因此在基层就业生活条件较苦,低收入、高风险的情况下,以当前大学生较强的工资偏好及风险厌恶的择业心理,相对于男生,女大学生是尽量回避去基层工作的。且有研究证实,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更加珍惜跳出“农门”的不易,加之受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而不愿择业农村、基层。

(四)满意度低

在女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质量差的职业风险下,目前,很多女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度较低。这是由于女大学生的就业与自己的期望值有差异,或者为了能找到工作而降低了就业质量。女大学生为了规避就业难、失业等风险,只能降低期望值就业,如现实中,由于文科专业的转换成本较低,因此大部分文科女生对专业是否对口并不在乎。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来,考研、出国、结婚,成为不少女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担心找不到好工作而选择考研的女生居多。在2010毕业生的签约率中,男生有29%,女生则只有21%。此外,女生签约还普遍存在着平均报酬比男生低(300元左右)、专业相关度低(男生专业相关度73%,女生61%)、整体就业质量低的情况。择业满意度低势必影响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及职业的发展。

四、建议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约束下,女大学生择业往往会面临相对低于男生的投资收益而高于男生的职业风险。女大学生自身的降低期望收益、追求稳定性高的职业选择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女大学生的投资收益,并降低女大学生的择业风险。因此,需要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一)对女大学生实行差异化教育

由于女生和男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她们的教育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女大学生,应该结合她们自身的特点和她们今后工作的性质,制定一套有别于男生的培养方案。

(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国家政立法,加大执法和监督的力度。如针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为女大学生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生育成本社会化,在社会运行机制上保障女性权益。三是税收调节和女性雇佣配额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的方式来协助企业降低使用女性员工的成本。在强制企业招用女性的同时,辅之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基金支持等政策。同时可以采取配额制,通过政策倾斜,使高层次高工资报酬职业中保证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参与,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发展空间。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开发和培育新的就业岗位

大量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许多行业一直处于产业链加工制造这一低端环节,而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高附加值的服务性环节涉足较少。由于女性自身的特点,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是解决女大学就业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女性毕业生的就业。

(五)加强对女性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指导与支持

近几年,各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在融资、税费、工商管理等方面制订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却很低,尤其是女大学生创业人数甚少。要设立相关的创业指导中心,鼓励、帮助、培养有创业潜力但缺少经验的女大学生创业者,并为女大学生创业持续提供专业人才、资本支持以及政策倾斜,为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最好的创业平台与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康远志,收益一风险约束与大学生基层就业决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3]李宝秀.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就业对策思考基础理论研讨[J],2007.

[4]张宏,郝天资,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就业现状悖论分析,中国集体经济[J],2010.

[5]王洋.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职校论坛.2010.

[6]鲜开林,关晓巍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权的挑战与对策分析.学术园地,2010.

作者:粱俊波

上一篇:独立审计可审性研究论文下一篇: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