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17

摘要:“教育戏剧”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教育戏剧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以及教育戏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戏剧教学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戏剧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1:

试论大学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戏剧这种传统的综合艺术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审美特质,是培养大学生审美人格的经典载体。在戏剧教学中,使用剧本阅读、剧目观演、剧本分析、剧本创作、实践演出等教学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有助于教师在戏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戏剧教学;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审美处处存在。人们在生活中对外物产生兴趣,会抛开功利性而进行感性上的评价,用丰富的感觉去欣赏,从而得到美的感受。文艺作品本身就包含着作家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欣赏传达给接受者,引起共鸣,所以审美的过程也是一种接受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美的敏感度不断加强,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虽然以阅读剧本为基础,但剧本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的体现,也是剧作家审美艺术活动的结晶。目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鉴赏能力,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被选入了大学语文课本,如何在戏剧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在剧本阅读和剧目观演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审美感受力表现为对审美对象形式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悦。对外部事物的感受是审美活动的开始,要通过感官对审美对象的外部自然形态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感受,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戏剧课堂上,主要通过文本阅读和观剧的形式来使学生获得对整部作品初步的审美感受。

(一)阅读文本

戏剧有“场上之剧”与“案上之剧”之说,就是指它是舞台和文学相结合而产生的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不仅在舞台上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还可以供读者阅读剧本以获得文学素养上的提升。所以,成熟的戏曲表演艺术必须要有剧本作为文学基础。在戏剧教学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是戏剧的文本。因此,在教学之前提倡学生先进行文本阅读。

1.整体阅读

戏剧中最突出的是情节的冲突,课文所节选的片段也多是冲突部分,加上书本中只是片段的描写,学生如果之前没有了解过整个剧情梗概,阅读起来就不知所云。例如:《长亭送别》《游园惊梦》大多数学生在高中就学过,但多数没有读过原著,甚至连原剧本名称、剧情梗概、作者是谁都不曾真正了解,更不用说剧本体裁、表現手法、艺术特色了。剧本整体阅读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戏剧审美兴趣的丧失和审美感受的浅陋。又如课本中节选的《桃花扇·骂筵》,其中,李香君是剧中着力刻画、极力颂赞的女主人公。剧作在“骂筵”之前,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戏剧情节对李的性格进行了塑造和铺垫,“骂筵”一节则是进一步将她的光辉性格推向更高的理想境界,如果只是对节选片段进行突兀的阅读分析,势必会造成对文本的割裂,对剧本整体思想和剧中人物也不会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戏剧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对剧本进行整体阅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这种整体阅读可以延伸到上课之前进行,然后再进行课堂上的精读讲解,这样比较符合人的“整体一一部分一一整体”的阅读心理。

2.角色阅读

说到底,戏剧剧本是为舞台服务的,这种“为舞台”的特性要求欣赏者适时走入剧中情境,身临其境地体会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要感受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读剧本”来获得感受,或者可以想象戏剧表演舞台,“扮演”剧本中的角色,通过“粉墨登场”来进行另一种不同形式的深层次的阅读。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在指导学生诵读剧本,特别是人物对话或者心理独白时,要鼓励学生进入人物的心理世界,分析台词中的潜台词,读出人物的内心。如《桃花扇·骂筵》中的“玉交枝”这段曲子,曲词和宾白的语言非常切合每个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剧中的人物每一开口,都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达到了戏曲语言充分个性化的高度,如杨龙友和阮大铖虽都品格不高,但并不完全一致,与阮的阿谀奉承不一样,杨的言语中有对权势的胆怯和隐忍。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提醒学生对人物的阅读刻画,读的时候要读出场面感,在阅读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观看经典表演片段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是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来呈现的。戏剧本身具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

在戏剧教学中,观看经典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导入环节,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会使得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迅速提升,对剧中人物形象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且也会迅速补充戏曲舞台艺术常识,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如在讲昆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第十一回贾敬寿辰与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的《长生殿》演出片段,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听昆曲《游园》的选段等,从中体验戏剧表演,了解剧种特点。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到戏院或者民间戏班做观演调查,了解剧种,观察戏剧行当角色和服装道具等。

笔者在授课时曾把山西地方小戏加入课堂欣赏,当时为学生播放了去山西榆社考察获得的土滩秧歌视频资料,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作《圪麻凹儿打换亲》是根据清末民初流传在本县农村的一段换亲故事改编而成的。这部剧人物形象活泼,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生动幽默,学生看完后立刻对地方小戏产生了兴趣,笔者便乘势播放演员台下练习和老师指导时的图片和视频,学生们惊奇地了解到了不一样的真实的戏剧领域。整个上课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戏剧之美,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生发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二、在文本分析和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包括美学知识、美学观念、美学趣味等较高的美学素养。在戏剧教学中,审美鉴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剧本赏析和剧目表演来完成。

(一)文本分析

1.评析剧作风格

俗话说,戏剧所表现的人生,往往能激发人类内心深深的认同感,这就是“戏如人生”。悲剧让人感到悲哀、痛苦,这些情感体验又往往可以使欣赏者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而喜剧在笑声背后更多的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谴责,是对美好事物的更大肯定。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创作的最高级形式,选入语文教材的戏剧作品多数为悲剧,带给学生很大的感触与冲击。《窦娥冤》塑造了坚强、执着、无畏的窦娥形象,震撼人心的唱词让读者唏嘘不己,感慨万分;现代话剧《雷雨》借鉴西方的戏剧创作理论,成功塑造了繁漪这一悲剧女性形象,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精神与人物心灵碰撞所产生的悲剧因子,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悲剧典范;《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细致入微的美妙爱情描写,栩栩如生的心理刻画,使得这部剧成为经典的爱情挽歌;《桃花扇》则是通过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具有个人悲剧和历史悲剧的双重悲剧美。在学习这些篇目时,通过剧本评析,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悲剧美的特质,深层次地体会悲剧美的力量之所在。

2.评析剧中人物

剧本能否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取决于它能否真实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而剧本的思想内容,又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示的。鉴赏戏剧文学时,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面,还要结合创作背景,挖掘人物形象背后所支撑着的时代大舞台,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深层美学含义。

比如,《长生殿》第三十二出《哭像》,清代戏曲批评家吴仪一批评这段唱词时说:“人无不畏鬼神者,信誓有违,暗室中往往自惊。起语便提盟誓,是明皇极疚心处。”文中多处唱词都展现了唐明皇的痛苦无助,刻画了唐明皇自我救赎的心灵过程,这种创作方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康熙二十七年,社会上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受到限制,这是促成洪昇去塑造这样一个具有民主意识、渴望平等爱情的封建帝王的原因。在教学环节分析人物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深层次、多元化地去理解人物,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较为准确地还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使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较为快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

1.片段演出

在古希腊文中,“戏剧”一词的意思是“完成着的动作”,要进一步体验戏剧艺术的舞台性,除了观看表演,更进一步的是尝试表演,教师可以将剧作片段改编成话剧,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其对戏剧情节冲突、语言艺术、人物形象塑造的掌握能力,熟悉戏曲舞台上的各种表演元素。

在进行戏剧表演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细心揣摩人物的语言,并要求其在戲剧表演中着力表现戏剧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和理解。表演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台下学生对台上的表演做出评价,评价要建立在剧本阅读的基础之上。这样,通过演出和评价,学生对剧本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对戏剧也有了较为真实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感受,无形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的美学教育。

2.创作实践

在戏剧文本教学中,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剧本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唱词或者内容改编成不同的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如明清传奇就被人们称为“剧诗”,《长亭送别》中开篇的三支曲子就是三首抒情诗,《游园惊梦》中的景色描写更是精彩绝伦,《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一部重充满浓郁诗意的爱情悲剧。在改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曲词之外的东西,如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深层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并在改编过程中体会不同文体在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表达、情景描绘等方面的不同。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戏剧文学知识尝试戏剧剧本的创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编剧、写剧的能力。独立创作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戏剧创作知识:“一部写在纸上的剧本算不得什么回事。诗人必须了解他用来进行工作的手段,必须把剧中人物写得完全适应要扮演他们的演员。……为舞台上演而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如果对舞台没有彻底了解,最好还是不写。”在指导学生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戏剧剧本,了解剧本创作模式;其次要督促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的实践调查,从中不断摸索创作经验,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戏剧审美鉴赏力。

综上所述,教师如何在戏剧教学中完成对学生戏剧艺术的审美教育,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戏剧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戏剧鉴赏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戏剧,并能较高层次地欣赏戏剧,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戏剧表演和戏剧创作中来,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力,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得以提高,让他们的审美观达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侯丽俊

戏剧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2:

“教育戏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教育戏剧”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教育戏剧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以及教育戏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教育戏剧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应用

“教育戏剧”把戏剧的架构化解为一个个要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强调戏剧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功能,重视的是参与者的交际、表达、情感、想象力、集体意识等素质养成和体悟,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教育戏剧”强调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过程”,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文字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对孩子未来综合发展影响深远。

一、教育戏剧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一)消除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系统学习阅读文章,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要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在语文阅读课中获得个性化阅读体验。究其原因,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学生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但是,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在阅读课中找不到思想落脚点,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识字和读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懂得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融合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背景,深刻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但是,在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过程中,若教师对这个度把握不适当,就会背离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教育戏剧”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要。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每个年级每一册语文教科书都包含极其广泛的知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与其他学科结合相当密切。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已能很好地运用语文教学融合多学科内容这一特性,并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加以广泛应用,将计算、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丰富的内容形式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可是,这些形式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绝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对其中一个方面有所了解或熟悉,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表现出来。但是,教育戏剧形式对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专门学习,只需在表演前了解规则,符合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特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在游戏和扮演过程中获得知识或者心灵启迪。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学生人格学习成长角度出发,教育戏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想象力和感知力,这些能力又会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教育戏剧非常注重角色合作,戏剧表演形式就是一种合作学习和团队学习过程。戏剧表演需要每一个学生拥有配合、默契和合作精神,学生在戏剧表演过程中配合默契,以团队形式面向所有观众进行艺术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不断感悟集体的智慧,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教育戏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教育戏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以生为本,注重理解过程。

教育戏剧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将语文教科书作为剧本,培养最优秀的戏剧演员和导演,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教师帮助下将阅读课文自主创编为剧本,并在课堂中分配剧本角色,进行排练和演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感悟。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用戏剧活动方式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若学生学习的是一篇人物情节丰富且对话较多的课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自主阅读课文,指导学生细细品味,不放过文章中重要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词,这个过程就是小学阶段最强调的“词句教学”过程,“词句教学”之后,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加深阅读层次,对通篇文章进行“品读”。顾名思义,品读的意思是一种有品位的阅读,那么在教育戏剧中怎样才能做到有品位地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戏剧方法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做到多次读、反复读、有比较地读,最终读出意境和情味。在学生进一步加深阅读后,学生会从整体上对文章中的人物和角色有自己的认识,每个学生的认识都独具个性,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和帮助作用。若学生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则教师尽量只对问题做出提示,而不是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一样,教师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记下来。如学生对课文有个性化理解,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中逐渐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教育戏剧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要强调学生阅读和理解“过程”。

(二)创编剧本,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学生会对文章有整体且到位的理解。此时,学生要依据以上学习过程进行剧本创编,将课文内容和主观感受、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在课文中融入课文思想和自我思想,以文字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就如写作一样,如果剧本创编过程中作者表述不清就无法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无法演绎出心目中的人物角色性格,因此,在剧本创编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获得锻炼,最终提高语言水平。学生缺乏足够的语文知识积累,写作时无素材可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成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在教育戏剧课堂中,教师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方法,在枯燥的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在游戏中加强背诵,不断进行文化和生活积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社会、关心人生。

(三)角色表演,获得思想和体验。

教育戏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带入角色,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一个成功的剧本需要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学生在剧本编写过程中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剧本表演过程中,学生必须用心体会剧本思想和情感,充分挖掘剧本内涵并将其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剧本表演过程中,学生用另一个身份经历着剧本中的每一件事,这些经历的事情会在无形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远远比多次重复阅读课文获得的体验深刻。在教育戏剧课堂中,学生不停体验着各种人物和各种生活,在超出自我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必然会文思泉涌,写出高质量的好文章,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成效。例如:阅读课《雷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整节课进行文章研究和分析,教师印发一些课文补充性背景知识和资料。充分了解课文后,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特点和表演要领,并播放《项链》课本剧的表演片段,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学生在课本剧的启发下结合课文创作自己的剧本,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想要过把“导演瘾”的学生十分主动认真地钻研教材,创作剧本,然后进行剧本表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三、结语

戏剧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人性,教育作为培养生命和发展生命的重要途径,戏剧和教育有很大共同点,关注生命是两者共同的命题。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引入“教育戏剧”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升华师生的生命质量,最终将新课标改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生命发展。

欧美地区在四五十年前就开始兴起教育戏剧,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学习阶段引入“教育戏剧”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在我国,教育戏剧发展仍处于开端阶段,需要教师加强创新,不断变革,求新求异,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相信今后,教育戏剧会在我国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郑明东.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牟丽.高中语文选修课“小说与戏剧”模块学业评价内容框架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4]陶笑莹.教育戏剧与語文阅读教学结合的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16.

[5]李晶.韩军“新语文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6]杨帆.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7]牛玉凤.人教版高中语文戏剧悲剧美的教学价值及实践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王蕾.目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海南省小学与幼儿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HNSK(JD)15-11);海南省教育厅高校教改项目“教育戏剧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5-57)。

作者:甘维

戏剧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3:

刍议外语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问题

摘 要 汉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阅读、写作能力,而大学语文这门课在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汉语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教学效果不好,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语学院的大学语文教材安排存在不合理。外语学院的大学语文教材应该进一步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写,如:适当增加当现代文选、增加外国优秀作品、避免选文过难、同时选文尽量避免与高中语文教材过多重复等。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材 外语学院 问题

On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ONG Jianrong

(Chengdu Institut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844)

“威尔斯、哈瑞斯、图里等学者从双语视角对翻译能力进行了研究,总体上认为翻译能力衍生于双语能力。威尔斯指出,双语能力之间具有互补关系,共同构成翻译能力的基础(Wilss,1976:117-137)。译者必须具备源语文本的分析能力和译语文本的产出能力。”[1]可见一个人的汉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其外语专业水平,大学语文这门课,理应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却普遍存在外语学院的学生对大学语文兴趣不高、课堂參与不积极等现象。虽然影响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因素很多,但是笔者认为外语学院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大学语文的魅力首先源于教材,而且教材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操作依据,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2]

1 外语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版本的数量庞大,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多达 1402种,目前仍使用的有100多种”;[3]虽然大学语文教材版本数量繁多,但是从编写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主题+文选模式”、“专题+文选模式”、“作家+文选模式”、“文史+文选模式、”“对象类型+文选模式”这五种,而且无论哪种编排模式主要是以文选为主,即选取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精美文章组成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目前外语学院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 过度重视古文,轻视当现代作品

在众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徐中玉和齐森华共同主编的《大学语文》在发行量上名列前茅,质量上也获得好评,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重点教材”,[4]这本教材在我国大学语文教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很多外语学院,包括笔者所任教的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也是使用的这一本教材。有学者对这本教材在选文方面做过统计:“教材的古代作品60篇,现当代作品26篇。在古今选文上,教材古代作品的数量达到了现当代作品的2倍以上,占有了绝对优势。”[5]而且具体来看“先秦时期的作品数量为最多,共选先秦时期作品为15篇与先秦时期作品数量接近的是唐代作品,11篇,元代为最少,仅2篇。”[6]此书对古文的选取数量要远大于对当现代作品,且即使在选取古文时,不同时期作品选取的数量也有明显差别,越古老的作品,入选的数量越多。此外,大学语文教材对选文编排的顺序也不尽合理。古典文选作品大部分被编排在课本的前面部分,因此无论是学生自学还是教师讲课,一般都会花费大量的课时来讲解和学习这些文章。然而,外语学院学生的古文功底一般比较薄弱,学习古文的兴趣不高。大学语文教材的这种编排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求以及学生理解、接受古典作品的能力。

1.2 语文教材选文与高中重复过多

据笔者初步调查,外语学院使用较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不论是“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还是2008年周俊萍和朱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程》都存在着在选文方面与高中语文教材重复过多的现象。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选文与高中语文教材及其读本重复的篇目有将近一半之多;”[7]《大学语文教程》中所选的庄子的《逍遥游》、柳永的《雨霖铃》、杜甫的《登高》、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都与高中语文课本重复。虽然“经典”作品值得反复研读,需要在不同阶段反复学习。但纵观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鲜有作者按照学生学习的能力规律合理利用这些“经典”,更多的是不停地重复学习高中的语文内容。

1.3 语文教材编排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

大学语文教材编排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范式”,这种“范式的长期稳定,积淀了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种历史惯性与历史惰性,形成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8]而这种编写“模式与传统定势,严重束缚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创新。在这种定势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不去深邃研究新世纪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语文的特点、规律、目标、要求,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大学语文新理念、新模式,而是抱残守缺,因袭千年不变的旧理念、旧模式”。[9]正是由于固守这种“范式”才到导致了现阶段我国虽然有数量庞大、版本各异的大学语文教材,但是却在选文上、编排上大同小异,文选与高中教材重复甚至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

其次,由于没有考虑到使用者,即外语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导致了大学语文教材编排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的外语学院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过于“专业化”,拓展过深的现象:“教材的纸张由32开扩张到16开,页码从300多扩张到400多,单行本扩张到多本成套,语文教材演变为一个文学读本”。[10]另外,有的外语学院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外国优秀的作品数量严重不足。从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这本教材来看,“课本97篇选文中,外国作品只有11篇,其中‘诗’1篇,‘散文’8篇,‘小说’2篇,‘戏剧’0篇”。[11]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平时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应付一些重要的考试(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等),对其就业、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获得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这些考试。如果把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得过于专业,只会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产生畏惧心理。

2 改进外语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对策及建议

2.1 适当调整古典作品、增加当现代“典范”作品

作为外语学院的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应注意古文的数量不宜过多,古文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教材的1/3,且不要把所有的古文全部编排在教材的前面。同时,在选取古文时尽量选择那些既凝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又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文章。当然,最好对所选的古典经典作品配有译文,由于外语文专业的学生大多古文功底要差一些,译文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自学时的困难。

其次,适当增加现当代“典范”作品的数量。“现当代典范作品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比古代经典更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更能有效体现工具性和实用性,从而进行审美性和人文性的提升,为学生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创造文化打好基础。”[12]在现当代的作品中,我国主要的优秀作品集中在散文、小说等领域,而且这些作品也是外语专业学生喜欢的文体。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实用性也更强。

2.2 选文应与中学保持连贯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有阶段性特点,但最终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因此,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也必须形成有效的整合机制,让完成了基础教育的学生能顺利进入高等教育系统,不会被彼此的断层所困扰。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时应当加强与高中语文教材编者的沟通,使教材与中学有连接有整合。另外,由于目前我国高考实行省自主命题,造成了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版本的多样性。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者要比以往更加关注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情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掌握高中语文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中,尽量避开那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較高的作品。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时不仅要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而且还应当避免在低水平上重复高中已经学过的内容。

2.3 教材应该充分考虑到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还应考虑到“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结合。虽然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但基本上都属于“普适性”教材,而为外语专业学生“量身定制”的教材并不多。外语学院的教材在选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国粹性”和更要考虑到作品的“世界性”。教材要适当增加国外优秀的选文,让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接触到国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对国外的风俗、传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外语学院所使用的语文教材的选文还应该关注译者的翻译水平。“由于翻译是另一种创作,翻译质量高低既取决于译者的外语水平,也与译者的中文水平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国外的名著名篇都有几种译本,这就需要编者独具慧眼,取其真正达到‘信’、‘达’、‘雅’标准的作品,这方面,只依靠中文学者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语专业学者的帮助。”[13]

总之,外语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要突破现有的模式,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编排。同时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外语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努力做到大学语文教材的“普适性”与“专业性”共存。

参考文献

[1] 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2011(1).

[2] 梁冬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范式改革新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3] 张文杰,江文贵.娱乐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缘何低迷失落?——论大学语文教学日益“边缘化”的深层原因及其教改对策[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8):71-74.

[4][5][6][7][11] 李君.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D].南开大学,2010:67.

[8][9] 邹巅.现行大学语文教材的失误及其原因[J].职业圈,2007(10).

[10] 史礼心.大学语文教材综论[J].淮北: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2] 赵策.《大学语文》选文应增加现当代典范作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13] 陈彦辉.外语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05-107.

作者:宋剑茸

上一篇:高校三维动画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村小学德育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