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维动画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运用帮助传统行业实现互联网化改造的互联网思维审视当前高校体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现主要存在资源共享平台使用体验差、资源内容单薄、更新慢和媒体呈现形式单一等几大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三维动画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三维动画教育论文 篇1:

项目教学法在高校三维动画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项目任务有效融合,有助于成功解决项目问题,进而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转化。高校三维动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约束性很强,无法满足三维动画教学的多元需求。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三维动画教学应当有效应用项目教学法,切实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综合素养。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及内涵,并提出如何应用于三维教学中,希冀有效促进高校三维动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校;三维动画教学

0 引言

三维动画主要包括影视特效创意以及前期拍摄、影视3D动画与后期特效制成、特效动画等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就应当深入教学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与制作能力,才能够提高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应用项目教學法,符合三维动画教学特点,并且有助于推动三维动画教学有效发展和创新。

1 项目教学法内涵及特征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有效结合,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问题的同时,加强所学知识的有效转化。项目教学法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能够让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等众多方面提升,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项目教学法也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使命与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堂知识拆分成若干个具体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方案设计与知识延伸,通过小组探讨与过程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项目教学法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通常是过于单一,难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塑造,但是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摆脱这一束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能够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多元化塑造。第二,具有知行合一特点。项目教学过程具有高效性,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三维动画教学中,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在项目活动中进行验证与实践,可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助于确保教学过程高效与可持续。第三,教学具有可控性。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项目教学的引导者,师生通过探讨交流共同参与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2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三维动画教学中的意义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三维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具体的项目为任务,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各样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能够将学生所学习到的三维技能应用于实践领域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由于三维动画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练习,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三维动画教学中,有助于确保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效转化,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切实转换为实践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由于三维动画项目教学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合作与竞争,树立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也为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项目教学法在高校三维动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高校三维动画属于系统化、体系化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项目明确教学方案,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开展。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项目

首先要明确三维动画教学项目,这也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应当结合高效三维动画教学目标,有效明确教学项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增强学生的何种素养?如何合理选择项目内容?通过仔细分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才能够确保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确保项目内容的针对性与精准度。在高校三维动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内容,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与创新意识。教师在选择三维动画教学目标时,应当与职业目标有效结合,根据当前艺术产业的发展走向以及市场的职业需求有效融合明确具有意义的项目内容,才能够确保项目教学与社会多元化发展有效融合。

3.2 教师制定项目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明确好教学项目后,应当根据教学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项目方案,才能够确保项目教学有效进行。教师应当在充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整体评估,为学生制订项目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然后制订针对性的项目实现方案。例如,应当设定问题来推动项目方案的安排,探究此项目应达到怎样的目的?项目合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项目的操作形式有哪些?学生参与项目场景化设计主要有哪些部分?项目设计与课堂教学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设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项目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探讨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导入或者是小组合作等等,有助于提高三维动画教学质量与效率。由于高校三维动画教学中,项目方案并未设定统一的标准,所以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制定项目目标,通过相应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逐步增强学习能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科教学的科学性。

3.3 成立项目研讨小组,明确组内分工

高校三维动画项目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组成团队的形式共同参与,所以应当构建项目合作学习小组,才能够确保项目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在此基础上明确任务分工,确保项目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个性特长,科学合理地分组,确保每一个组的成员都能够做到人员均衡搭配,学习具有层次化。总体来说为4~6人一个小组,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安排不同的角色和工作内容,才能够确保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其密切配合,做到优势互补。将项目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活动,然后安排给学生,有助于提高三维动画项目教学的可操作性,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项目实践材料,鼓励学生通过搜索互联网资料或者是图书馆文献进行社会调查等等,收集各项数据和资料,并且应用于三维动画设计中。最后阶段应当分阶段地完成项目实践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项目教学的前期策划与建模、编辑与动画制作等各个环节有效实施,才能够提高三维动画项目的实践效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与资料搜集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综合素养,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切实掌握项目合作学习要领,有助于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3.4 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切实做好反思工作

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考核标准体系,对于项目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态度以及学习热情、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素质等众多方面展开系统化评价,挖掘学生的特点以及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有效地开展多元化教学互动评价,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或者师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以及自身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所以应当构建科学化的考核标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元互动,确保三维动画教学有效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调整,根据学生表现情况进行有效引导和帮助,总结与反思工作才能够有效提高三维动画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师生间更好地互动与交谈,确保项目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4 结语

我们能够看出项目教学法在高校三维动画教学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三维动画中,能够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且形式多变,能够有效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项目教学方案,成立项目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课堂互动交流与评价,才能够确保项目教学法有效在三维动画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夏华锦,姚玉玲.项目教学法在二维动画课程中的实践——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安源小子》动漫项目教学为例[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2] 刘志强.基于“项目教学法”在三维动画短片教学中实践与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

[3] 杜婵.“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三维动画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

作者简介:张晟(1985—),男,辽宁沈阳人,硕士,动画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三维动画。

作者:张晟

高校三维动画教育论文 篇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摘 要:运用帮助传统行业实现互联网化改造的互联网思维审视当前高校体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现主要存在资源共享平台使用体验差、资源内容单薄、更新慢和媒体呈现形式单一等几大问题。文章提出可运用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和迭代思维等对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改造与优化,以实現资源展示的准确性与访问的便捷性、资源内容选择组织的主题化与模块化、资源呈现形式的富媒体化与可视化、资源更新的及时化与效果反馈渠道的多样化,以及资源覆盖的全面化与影响的最大化,充分体现用户体验至上,为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教育资源;高校体育;用户思维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全球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回顾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发展历程,其一是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其二是离不开迭代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传播的支持,其三是离不开用户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使用。可以说,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现阶段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以实践性较强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现状为例,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较缺乏帮助大学生解决体育课程学习难题的资源内容。同时,对优质数字化体育资源的建设原则、框架和内容等欠考虑,不利于大学生的自主学练,信息化教学效果总体不容乐观。因此,建设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优质数字化体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化体育学习的需求,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互联网思维审视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产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使其更加适合资源使用者的需求,在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为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指出:“教育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其建设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大类型。”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将教育资源分为“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系统、教育游戏、教学案例、数字图书、数字教材、教学工具和学习网站”十类。根据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文所指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图书与教材和学习网站为主。

二、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数字化体育资源建设

面对互联网化浪潮,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行业均面临着转型和改造的问题。为了帮助传统行业顺利地实现转型,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其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主要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九大内容。其中“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是核心,其他八个思维以这一核心为基础对产品定位与规划、研发与供应、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环节全方位地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造,使互联网真正融入产品之中并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以符合大互联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互联网思维缘起于商业领域,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其思维范式对高校建设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以互联网思维审视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可将其视为“产品”,利用这一“产品”开展教学的高校体育教师和进行学习的大学生是主要“用户”,资源建设者需依托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对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产品”从规划、研发、应用、管理及迭代更新等各环节予以把控与改进,使其真正满足主要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

三、互联网思维视角下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多集成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健身、美体、舞蹈教练”技能专题下,共涵盖本科层次的国家级和省级体育类精品课程382门,但很多课程已停止更新,一些资源链接也已失效。此外,在知名度较高、使用人数较多的学堂在线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体育”为关键词,共搜索到相关课程7门,其中只有学堂在线平台上线的《走近冬奥会》课程采用了学习者可随时加入课程、所有课件全部开放、考核通过即可获得证书的自主模式,其他6门课程均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加入学习,课程结束后无法访问相关资源。从互联网思维来看,从高校体育教师、受教大学生和其他资源使用者的体验角度来看,以上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资源共享平台功能少,在线使用体验差

作为互联网使用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进行休闲娱乐、了解新闻、购物、社交和获取专业知识等已成为其日常的生活方式,“相对于数据库这类比较专业的电子资源渠道,他们更乐于通过搜索引擎、门户网站、通讯工具等简单便捷的途径直接获取信息”,其中大学生使用率较高的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类应用还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在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动态的同时,还能利用转发、分享等功能实施信息存储和进行二次传播,并能较好地支持富媒体形式信息的呈现,在发挥其社交功能的同时较充分地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和紧紧抓住用户需求的极致思维。

反观展示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除在两大中文MOOC平台上线的7门在线体育课程由课程平台提供网页端和移动客户端的访问外,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382门课程均基于电脑端开发,没有适配的移动端版本,资源在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不好,用户体验效果差。在资源展示上,较缺乏层次,用户查找不方便,很多课程网站甚至不支持富媒体形式教学素材在同一页面的呈现。在平台功能方面,以上课程较少或未提供互动功能,没有明确的学练导航信息,也没有提供关键词搜索功能,既不能满足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学习用户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练的需要,很少能达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要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的要求。

2. 资源内容单薄更新慢,教学针对性不足

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在线教育类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渗透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容质量、更新频率、课程时效性等远远无法满足青少年群体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最新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的目标,现有的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也存在着类似情况。

从资源内容来看,在线体育慕课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字化体育资源以体育学科中的运动项目概述、专业术语解释和比赛规则介绍等陈述性知识为主,与高校体育课程实体课堂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的运动技能相关的资源以技术动作要点的常规示范为主,缺乏重难点的解析和针对性的学练指导等深度学习的内容,不能很好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以及大学生的自主学练。

从资源的更新时间来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字化体育资源的最后更新时间多停留于2009至2010年,与通过迭代开发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以符合用户需求的迭代思维相去甚远,资源时效性不强。

3. 资源的媒体呈现形式较单一,富媒体和可视化程度不够

从互联网信息的呈现形式来看,纯文字的表达相对抽象,图文并茂和动画的形式更受大学生的欢迎,视频配合字幕说明的形式也日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可使他们在不方便播放声音的碎片化场景下接收信息。总体而言,形象化、可视化和富媒体化是互联网场景下信息呈现的主要特征,其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以形象化、可视化和富媒体化为标准评价上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可发现:在两大中文MOOC平台上线的7门体育课程,其资源的媒体呈现形式以视频、flash格式的文档及富文本为主,虽有部分课程在视频教程中嵌入了视频标记、模拟演示动画和慢速视频,并部分地采用了画中画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富媒体化和可视化特征,但形象化程度不够;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382门高校体育精品课程,虽然累计提供了14231个数字化资源,但多以静态、抽象的电子教案以及文本结合静态图片的PPT课件为主,有助于展现运动技能细节的动态图片不多,以二维和三维动画展示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细节的动画资源也只包含于少数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理论课和术科课程中,资源的媒体呈现形式总体较为单一,富媒体化与可视化程度较低,难以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更谈不上发挥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对策

为了化解以上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实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对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从如下几方面予以改造和优化。

1. 实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展示的准确性与访问的便捷性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要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这是用户思维的体现,而用户体验的基础就是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产品的质量。要使大学生在资源繁多的互联网上拒绝其他诱惑而专注于使用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进行资源建设时既要遵循用户思维,还应遵循“看起来简洁、用起来简化”的简约思维。因此,在资源共享平台的选择上,可选取支持多终端访问的泛在学习应用如QQ空间、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或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尔雅、学堂在线等,尤其要考虑移动端的使用效果。在资源展示上,主页导航设计既要对资源进行准确分类,又要重点突出大学生需求最为强烈的运动技能学练、体育健身中较为关注的修塑形体和健康知识等内容,并凝练出体育知识技能关系图谱及学练使用指南,使他们能快速找到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点,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置关键词搜索和热点推荐,方便访问的同时尽力提升他们的使用体验。

2. 实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选择组织的主题化与模块化

将高校体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与改造,并非简单粗暴地将纸质或模拟教学素材转换为数字化素材,也并非不加考虑地将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全部上线,而是需要认真思考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和高校体育教师实体课堂教学的“刚性需求”,在资源内容选择制作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以体现用户思维、简约思维与极致思维。最好能模拟实体课堂上单个技术动作学练的全过程,并将相关数字化教育资源根据主题化和模块化的原则组织与呈现,还应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学练中可能衍生出的不同個性化需求并提供相关拓展资料,真正赋予这些数字化体育资源以生命,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线上线下一体的体育学习体验。

3. 实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呈现形式的富媒体化与可视化

优质的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精心设计与组织之余,需要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媒体呈现形式以激发学习者的使用兴趣。在媒体呈现形式选择上,要体现极致思维,既不应拘泥于某一或某几种素材类型,也不能一味堆砌花哨的效果,一切应以更准确地表达与展示资源内容、更贴合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需求为准。例如,对某体育运动项目比赛的主要流程这一知识点,可采用比赛实况剪辑配合旁白与字幕的形式进行,视频末尾还可以可视化形式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记忆;对某一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细节与难点,则可通过近距离、多角度画面和放慢速度的视频形式呈现,同时对关键要点以文本形式嵌入,帮助大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并掌握技术动作要点;此外,考虑到移动端使用或碎片化场景下不便于观看视频的可能性,最好在视频页面下配合呈现相应的图文教程,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呈现的富媒体化与可视化。

4. 实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更新的及时化与效果反馈渠道的多样化

将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上线后并非一劳永逸,对公认的以及较少有争议的体育运动项目基本技术教程资源可较少改动,但应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练习方法及练习注意事项等素材。以往只存在于高校体育实体课堂中的课堂小结,可以用富媒体化的形式呈现并上传至资源共享平台,对用户在资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其为依据对现有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再改造与更新,还可根据最新的体育科研成果及发展趋势,实时更新学练方法和健身注意事项等知识,不断充实资源库。总之,要遵循迭代思维对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产品进行迭代开发,保持动态更新,凸显“应用驱动”,体现“用户体验至上”。

5. 实现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覆盖的全面化与影响的最大化

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普适性特点,可适用于任何群体,但其常用的共享平台多以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或专门的课程网站为主,覆盖面较窄、影响力不足。因此,可考虑遵循社会化思维和流量思维,在利用现有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线上线下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之余,将最能反映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视频类素材通过使用人数多、覆盖面广的公共视频网站进行传播与分享,扩大资源的影响范围,真正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例如,目前在移动端居在线视频APP排行榜前三名的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不仅提供了免费上传视频和设置视频访问权限的功能,而且提供了多样的分享形式以便浏览者将视频资源分享至各大主流社交平台,在这类大型视频网站的体育运动技术教程类视频的访问量以十万甚至百万为单位计数,远高于MOOC平台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访问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发生学习行为的终身学习时代已经来临,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限制。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只有跟随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不断建设并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才能不被学习者抛弃,并真正发挥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本文提出可运用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和迭代思维等对高校体育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改造与优化,以实现资源展示的准确性与访问的便捷性、资源内容选择组织的主题化与模块化、资源呈现形式的富媒体化与可视化、资源更新的及时化与效果反馈渠道的多样化,以及资源覆盖的全面化与影响的最大化,充分体现用户体验至上,为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同时,随着更多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与应用,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开展,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胜,朱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03).

[2]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資源审查办法(暂行)》的通知[Z].2013.

[3]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何雪梅,罗艺,邓发云.等.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大学生信息检索行为特征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03).

[5]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2015年中国大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与媒体品牌认知报告[J].传媒,2015(15).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2016.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Z].2016.

作者:杨洁 唐炼 董久奎

高校三维动画教育论文 篇3:

3D打印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与发展,高校教育中也逐渐引进并在教育开展中应用实现,对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3D打印技术及高校教育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作用意义的基础上,对3D打印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推进高校教育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高校 创新创业 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中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智能化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应用的技术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实现,不仅促进了现代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对资源节约利用以及工作效率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3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现实生活及有关物体的立体呈现,而且能够对虚拟想象空间以及不规则或结构复杂物体进行很好的制造呈现,在现代制造生产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对于高校教育来讲,3D打印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不仅对传统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对于提高高校教育与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下文在分析3D打印技术及其在高校教育开展中应用的积极性作用意义的基础上,对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论述。

1 3D打印技术及其在高校教育应用的积极作用分析

1.1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实现,就是利用计算机三维制作软件,对所需要的物品进行虚拟三维构图设计基础上,通过3D打印设备将电脑软件呈现的三维立体物品效果图以实体打印方式呈现出来,其在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制造业发展中,其应用及作用优势尤为突出。在教育行业发展中,3D打印技术也逐渐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应用实现,并且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开展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并且一部分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中,也逐渐开设了3D打印技术有关课程与实践培训项目,对新时期高校教育创新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1.2 3D打印技术在高校教育应用的积极作用

结合高校教育开展与3D打印技术应用现状,首先,3D打印技术在高校教育开展中的应用实现,促进了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在3D打印技术支持下,高校课堂教育逐渐进入实体模型教学时代,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促进了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传统教学中,为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多通过图片展示形式,对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或物品形式进行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在3D打印技术教学应用环境下,通过教学模型的3D打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以模型展示形式替代传统的图片展示教学,使得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内容获取更为丰富,并且积极性更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尤其是3D打印技术能够对任意形状的物品进行三维立体打印呈现,使得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不仅促进了高校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工具设备,通过虚实结合的教育平台创建,在促进学生空间能力与想象能力培养提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学科能力的教学提升,同时模型教学形式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利于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高校教育开展中,将3D打印技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促进专业教学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一般情况下,高校教育中,建模制作以及三维动画设计、会展策划等都是高校多个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而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应用虚拟三维模型软件与打印设备实现的打印制造技术形式,在实际应用中,所支持的数据格式与软件类型比较多样,能够实现任意形状产品的3D打印与呈现。因此,对于传统的高校专业教学来讲,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应用3D打印技术对自己制作的各种模型进行呈现,再激发学生模型制作与参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于锻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各种专业与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更加有利于高校专业教学的开展。

再次,3D打印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而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的关键目的,而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则是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动力因素,3D打印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高校教育形式,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而且能够对于教学中各种不足进行有效弥补,通过三维立体的模型展示与教学,在拓展学生视觉与感觉效果的同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各项实践锻炼过程中,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激发提升。

2 3D打印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计划,主要包含创新训练、创业训练以及创业实践三个阶段,旨在促进高校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转变的同时,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实现新时期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项目阶段中,创新训练是在高校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以及准备、实施、报告形成、成果交流等的自主完成与实现,而创业训练则是在高校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进行创业训练项目中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制以及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实践操作与形成创业报告等一系列实践操作,实现创新基础上创业能力的锻炼提升,在此基础上,由高校与企业联合指导,对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锻炼,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其教育开展中,对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呈现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即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对3D打印技术应用现状统计。根据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越来越重视,这与国家教育发展计划引导下高校教育观念转变与人才培养目标变化有很大关系,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引导下,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与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方式的应用,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D打印机研发以及个性化产品设计制作、工业设计、医疗、模型模具设计打印等方面,其中,以设计专业领域教学训练中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个性化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等。

3 结语

总之,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实现,对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促进高校教育创新与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倩,谭大喜.基于3D打印技术下的创客教育实践和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4):481.

[2] 张华.3D打印在大学生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393-394.

[3] 赵小英,刘平.基于3D打印的项目教学法在“创客”培养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4):230-231.

作者:周达 黄彬彬

上一篇:作文写作兴趣管理论文下一篇:戏剧教学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