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服装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的戏剧人物服装艺术历史悠久,艺术积淀丰厚,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剧目演出主要参与者,在二度创作中与导演、舞美、灯光、演员、道具、化妆等部门共同完成剧目的创作演出任务。戏剧服装是以典型空间中具体服装来表现人物转换过程中的变化,随着剧情的变化,服装也相应地变化,以体现和贯穿主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剧服装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戏剧服装设计论文 篇1:

整体思维是戏剧服装设计的第一要素

戏剧服装作为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剧本为依据,同时又受舞台诸多因素制约的空间艺术。它必须表现时代背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揭示角色内心世界,配合表演动作,而最重要的是追求整体感,即同全剧的演出风格相统一。

剧本是一剧之本,戏剧服装设计必须根据剧本所规定的情节进行二度创作。首先须深刻研究剧本所提供的一切信息,了解时代背景,确定剧本的创作意图,是正剧,是喜剧,还是悲剧;要向观众叙述什么故事,要向观众说明什么问题,然后确定服装设计和剧情一致的初步范围;接着要根据导演对服装的要求和指令(包括导演的总体构思和设想,表演的形式和风格)领会导演表现意图,然后再静下心来,进入服装设计的创作领域。在创作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舞台服装在本剧中的位置,它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每件服装的样式和色彩都必须和剧本、导演及表演保持一致,使其形式和内容溶于一体。在京剧新编历史剧《琵琶行》的舞台服装设计中,我深有体会。

《琵琶行》描写的是教坊歌女婉鸿与文章国手白居易相互交往的一段故事。剧本的时代背景是唐代,在设计中笔者首先以时代特征确定服装的总体样式。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在人们穿着方面,上承历代的冠服制度,又吸收北方及西域各民族服饰风格,从而使唐代服装开明、多样、色彩斑澜。剧中服饰基本分为三大块:即男女主人公、众歌女、其它配角及群众演员。男主角头带软角幞头,身穿圆领长衫、束带、革靴;女主角头梳高髻,身着纱衣、肩披长绸带,充分体现了唐代妇女服饰之丰美华丽。众歌女服饰在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依导演所构思的表演风格为以唱为主,众歌女载歌载舞为伴。八位歌舞者的舞姿使气氛更浓,画面丰满而又富戏剧色彩。所以,她们的服装样式、色彩极为重要,对舞台服装整体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服装样式为露胸式绣花小胸衣,丝绸长裙裤,腰束三片桃花瓣式下甲小裙,肩披七尺长纱绸带。每场戏必有众歌女作舞蹈穿插其中,起到烘托主要角色、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服饰的不同色彩,舞蹈的各种样式在不同乐曲配合下,表现剧中的时空变迁和人物的喜怒哀乐。其余配角及群众演员,按各种身份设计制作,有唐代官服、士服,也有一般平民的服饰。整体的服装设计都是以剧本内容及时代为依据。和导演反复探讨、磋商,制定完美的设计方案,最终达到服从剧本的要求,并与导演所追求的表演风格保持一致。

舞台服装与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统属舞台美术,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共同强化和揭示戏剧时空及角色形象,使舞台形象更加鲜明。舞台服装设计必须始终关注舞美各部门的构思方案,直至彩排完成,及时调整服装与它们之间的不和谐部分。舞台服装只有与布景、灯光等默契配合,才能富有个性价值,保证舞台视觉形象的整体性。

《琵琶行》一剧的布景风格,基本采用的是写意手法,背景中描绘环境的各场次形象,如亭台楼阁、江边码头、荒郊旷野等都是装饰性造型处理。色彩诙谐而无杂乱之感,舞台上只有环境气氛,而无繁琐的具象物体。这样,就给服装从形象到色彩留下了创造发挥的空间。随着先喜后悲的剧情发展,歌女服饰由开始着粉红偏暖色调,中间变成淡绿色为中性色调,最后两场变成淡蓝色为冷色调。这三套服饰样式一样,渐变三次色彩,充分强化了剧情,增强了舞台气氛。歌女们头梳双环高髻,身披轻纱绸带翩翩起舞,在彩色灯光的变换中,且有装饰性的布景作陪衬,使舞台画面绚丽多彩。

舞台服装与化妆同属戏剧人物造型部分,二者同是创造角色的外部形象,以直观的可视语言,揭示角色的内容,二者默契配合不可分开。演员在化妆完备、服装整齐之后能立即进入角色,使观众一目了然。

戏剧服装中各个人物自身性格的发展,以及各个人物之间纵向与横向素描层次、色彩层次的互相谐调、互相对比,要保持绝对的整体关系。一台戏剧服装风格必须一致。在处理手法上有写意处理法、写实处理法。话剧舞台服装通常采用写实手法设计制作服饰。而戏曲服装多以写意、提炼、夸张的方法设计制作表演服装。(中国传统古典剧的戏装,是前辈艺术家们在明代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美化,不管演哪个朝代的戏剧故事,都是按程式化固定不变,只分角色行当,不分时间、地点。)这两种手法,都要求风格统一。

同时,素描层次、色彩关系也要统一。在服装设计中不但要深入研究典型人物的性格,更要揣摸以什么样的包装,即何种样式的服饰来强化角色的塑造,同时还要把全剧每个出台演员的服装样式作通盘考虑,使服装样式、色彩色相的冷暖、色度的深浅,以及单独角色和群体角色之间既有区别、有对比,又要和谐统一;既要有素描的整体性又要有色彩的跳跃性。在设计中,不单考虑每个角色造型的成功,更要注重服装群体的成功。这里有铺垫,有对比,有衬托,有主与次,有点与面。既要考虑各场戏每一个画面,更要考虑全剧前后发展关系的纵深变化与衔接。从全局出发,整体考虑才能取得设计的成功。

整台戏的服装好像一朵牡丹花,主角就是花心花蕊,主要配角犹如牡丹花瓣,团团围住主要角色,是整体美的主要部分。其它配角及群众角色好像绿叶和枝杆,既要陪衬烘托,又要承上启下、照应前后,亦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部分。

戏剧服装是演员的包装,是无声的语言,是视觉画面色彩的主要体现者。一台戏没有布景可以,但决不能缺少相应的配套服装。

要搞好一台戏的服装设计,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要有历史知识、文学涵养,素描造型基础和色彩变化概念;对戏剧表演规律、服装面料及加工制作工艺的研究等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而整体的观察及处理手法仍是需要注重的主要创作手法。整体思维是搞好设计的第一要素。■

作者:成忠杰

戏剧服装设计论文 篇2:

浅谈戏剧人物服装设计

摘 要:我国的戏剧人物服装艺术历史悠久,艺术积淀丰厚,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剧目演出主要参与者,在二度创作中与导演、舞美、灯光、演员、道具、化妆等部门共同完成剧目的创作演出任务。戏剧服装是以典型空间中具体服装来表现人物转换过程中的变化,随着剧情的变化,服装也相应地变化,以体现和贯穿主题。一般戏剧舞台上的服装应从服饰上再现剧中的年代,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情节。但同时戏剧服装又要以不同的造型、款式、风格,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某些时候需要对生活进行适度的夸张和概括的设计。

关键词:戏剧人物; 服装设计

一个戏剧服装设计者,需要对生活有深远的认识,对艺术有丰富的修养,对形象有独特的追求。戏剧服装设计基本过程是设计师在反复阅读剧本后,分析剧情,收集剧本要求的那个时代的服装资料并加以艺术的提炼,提出设计方案,包括造型、色彩、面料选材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最终通过演员、化妆、布景美术设计共同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为戏剧服装设计者,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很重要,分析剧本是当务之急,犹如军官指挥作战首先要研究作战方案一样。我认为首先是分析戏剧情境,二是分析造型,三是考虑色彩因素对视觉效果的冲击。

一、戏剧情境是首要设计因素

一般来说,戏剧情境主要用以展示戏剧主题,表现为剧中人物活动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事件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进人物凝聚起具体动机并导致人物的行为方式,是戏剧冲突、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构成情节的发展并展现人物性格。人、服饰、场景之间形成相互影响,服饰呈现的整体效果依赖于与场景的或协调或对比的因素。戏剧服装设计就是把服饰与穿着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把个体放在一个整体中去考虑,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高层次美感。戏剧情境决定了人物年龄、身份、职业、性格特征等,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矛盾冲突,通过服装的转换可以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

二、造型因素有规律可循但要适度夸张

戏剧服装造型是指服装在剧场的环境空间中所形成的立体形态。在日常生活服装的款式设计方面,一般将比例、均衡、节奏、呼应、强调等形式美法则用于服装的外在设计上,以体现不同的服装风格。戏剧服装在大方向上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但某些场景或角色却会对服装进行夸张、渲染甚至有反形式美原则的倾向。戏剧服装首先要配合表演者的需要,高度突出精神价值,把塑造艺术形象放在第一位,服装造型是展现戏剧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一个重要外在符号特征,夸张、简化、隐喻是戏剧服装设计典型的创作手法。

由于健导演,张柏源担任服装设计的大型史诗时尚舞剧《绝代佳人》,以中国古典四大美人的故事为基础,演绎了美人与战争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其中貂蝉的服装造型线条流畅紧凑,颇具犀利感,暗指诸侯割据时代的权力之争;杨玉环的造型华贵雍容,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调,饰以精美的牡丹刺绣图案,大气非凡;王昭君的服装面料有厚重感,以白色为主,配以皮草饰边和典型的蒙古服饰纹样,表现塞外边关的寂寥空旷;西施的服装造型清澈灵动,蓝绿色的薄纱层次堆叠,将其飘逸的情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四位主角的服装造型既有史实可依,又创造性地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让在场观众无不感受到四大美人穿越时空时那种千回百转和诗情画意。《绝代佳人》在人物服装造型上,用符合现代审美的手段让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给予接受和认同,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三、色彩因素最能体现视觉冲击效果

在人的视觉接受过程中,色彩最先闯入人的视域,色彩拥有不同的色相和冷暖倾向及表情特性,在服装及饰品设计上最能创造气氛的是色彩。因此服饰的第一要素就是色彩。色彩还有对意境进行创造的能力,是戏剧服装解读戏剧内涵的语汇,以色传情,借助色彩延伸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人物外部形象,帮助观众融入剧情,戏剧服装色彩设计是一个系统构思过程,象征与装饰在戏剧服装色彩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卡门》(又名《嘉尔曼》),先后被改编成歌剧、舞剧、电影等多种戏剧形式,2010年中国国家大剧院强力打造的新版《卡门》,由苏珊·威明顿担任服装设计师,女主角卡门的服装色彩以红色为主,西班牙风情的红色长裙衬托出她的妖娆妩媚,充满着波希米亚式的活力和风情;女配角米卡埃拉的服装以蓝绿色调为主,以突出她温柔恬静的性格。在鲜艳的色彩和韵味十足的服装造型中,卡门这枝吉普赛玫瑰在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总体来讲,服装造型设计主要帮助演员完成剧中人物外部形象,赋予符合角色,并为角色传神抒情的戏剧服装。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概括力,才能塑造出典型的舞台艺术人物形象。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能给戏剧人物设计出适合演出的服装样式,还能以画家的眼光给它谱出美丽的色彩,使观众在欣赏戏剧演出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

作者:付艳丽

戏剧服装设计论文 篇3:

崔晓东 戏剧服装的时尚审视







崔曉东常记得他的老师讲过的话:“一般人跟大师的区别是什么?我们都说天天向上,其实这就是一般人跟大师的区别。每个人之间的差别很小,但是你在这个时间段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把你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那么你奋斗很多年之后,你就是大师。”

崔晓东有着丰富的戏剧服装设计经验,他身上难能可贵的是,当设计戏剧服装时,深厚的专业功底总能让他充分把握当时的历史特点,将注意点落到每一个细节之处,同时他又能将现代时尚感与个人创新理念融入作品当中。

《时尚北京》:请您谈谈舞蹈类的服装设计?

崔晓东:舞蹈类服装相比较别的艺术种类的服装是比较难设计的。从服装应用的角度来讲,舞蹈类服装设计要兼顾功能性和艺术性。而功能性是排在第一位的。舞蹈又分不同的种类,所以我们在设计舞蹈服装之前,必须要了解到舞蹈的各个种类,在充分认识其文化特点之后再去做设计,

舞剧服装是舞蹈类服装设计的高级阶段,舞剧服装设计不但要兼顾功能性、艺术性,同时还要符合戏剧性和人物性。一般的话剧、歌剧表演是在相对静态下让观众看到人物的状态,而舞剧恰恰相反。舞剧的服装设计恰恰是要设计舞者在动起来的一瞬间的状态,所以你看到我的舞蹈类服装设计图都是有动感的。

《时尚北京》:请您谈一下《平潭映象》的服装设计理念?

崔晓东:对于《平潭映象》的服装设计理念,我的理解是带着杨丽萍艺术风格烙印的、为舞台剧提供独特视觉语言的呈现。这是杨老师导演的第一部海洋大剧,为避免晚会服装的同质化,需要服装设计理念既有民间性,又兼具艺术性;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我希望自己的服装设计能与每个角色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每个角色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从采风到设计,我手绘设计稿耗时四个月,设计出上百个款式,到定稿只用了三分之一。这其中为了诠释好舞台剧的每一个角色,我曾不断打翻之前的设计重新来过,最终给予观众的是一个个令人满意的视觉呈现。

该剧的服装设计既要体现福建本土的海洋元素,也需探索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共性,求同存异,把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再包装。平潭文化,上下七千年,壳丘头文化遗址更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于如何将本土文化的精髓在角色服装中展现到位,提炼海岛文化,让作品更具民族性,更显特色,这是看点,也是难点。

两岸海洋海岛文化是《平潭映象》服装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不过,本次《平潭映象》的服装设计,除了民俗元素,更力图打破民俗的常规表现,用新的创作理念和现代的表现方式,演绎出全新的民俗文化,赋予更多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让观众看到时尚的民俗文化,使传统得以新生。芳华易逝,而映象永存。

《时尚北京》:请您谈谈与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之间的合作?

崔晓东:几年前,杨老师看了我的几部戏,她觉得很好,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剧的服装设计是谁,就想找这个人合作做一部戏。后来她又看了一部戏,她说想找这个人合作做另外一部戏。结果这两部戏都是我做的。这大概就是缘分吧。我在做《平潭映象》服装设计的半年时间里,我与杨老师有过很密切的沟通,起码每两天要通一次电话。她给我的感觉是艺术修养很高,对创作有独到的见解,不会轻易否定人。当你提出你的想法,她一定会看清楚,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或者她会说,我要想一下你这个概念要怎么去用。她有新的想法就会马上发给我。她会说,你说这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感觉,那个人物是不是也可以按着这个方向走……

《时尚北京》:杨丽萍对服装设计非常重视?

崔晓东:杨老师是演员出身,她太明白服装与演员的关系了。我设计过这么多戏剧的服装,唯独杨老师把服装设计放在了主创团队中比较核心的位置。她是明白好的服装对演员或者一个戏的重要性的。

《时尚北京》:请您谈谈您在《平潭映象》中的服装配色?

崔晓东:在《平潭映象》里,我做的所有的色彩搭配全是东方的思维惯式。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油画,画的任何一个颜色都是调色板调出来的,越高级的色彩越要调和,而东方的颜色较少去调和。染色也如是,要么就是纯天然的颜色去染,要么就是矿物颜色。

中国的色彩搭配,在惯性上就不一样。我们所有的色彩都有一种东方的诗意在里面。比如黑色,我们称之为玄色。如果称为黑色,其实就是一种很直白的黑,而玄色让你感觉它有一种透气感。玄是夜间天空的颜色,它有很多内涵在里面。比如黛色,远山如黛,那种颜色完全给你一种诗意化的感受。中国画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内心出发的。我们做《平潭映象》时,大量运用了这样的元素。

《时尚北京》:戏剧服装的设计需要考虑时尚因素吗?

崔晓东:戏剧服装的设计—定要考虑时尚因素。比如我们做《平潭映象》的定位就是既要东方的、民间的,又要有时尚感。

在我看來,比如戏曲,它是民间文化提炼出来的,它的服饰是东方的,它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形式留了下来。它是很经典,但是它发展到今天,不具备流行性。它在几百年前是流行文化,但是它到了今天跟我们现在的审美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我们在做戏剧服装的设计时,一定要跟当代人的审美有所连接。

当然,传统是一定要遵循的,但是我们怎么能让这个戏跟同时代别的戏有所区别?从专业角度来讲,我们会从服装的三大元素结构、色彩、面料着手。比如我们在做《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剧时,因为那是清末时期,时代背景上就有东西方元素的碰撞,我们就抓住这个因素,将其揉到服装设计中去。我们大量地采用东方的色彩,也会有一些绣花图案,结构上虽然具备清朝服饰特点,但在版型上让其更加具有时装感。

《时尚北京》:在《卡门》的服装设计中,您似乎打破了惯性的设计思维?

崔晓东:我们有时候愿意从惯性的设计思维中跳出来,像《卡门》的服装设计,我们就用了紧身胸衣的元素,然后我们又把它全部破掉。我们把当时的服装款式全部打破,打破之后再去重新看待它们。紧身胸衣常被认为是女人的枷锁,《卡门》就是要冲破牢笼的小鸟,追求爱情自由,那我们就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我们的服装设计是从一开始有这种枷锁,到破掉枷锁,再到没有枷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是一点点的、很细腻的变化。

《卡门》里所有人的款式都不一样。它有一种碎片感,就像一面镜子摔到地上了,那片镜子一点没变化,只是多了一些破碎的纹理。这个破碎的纹理就相当于那个时期的传统。我把这个传统摔到地上,重新给它连起来,只是多了结构的变化,但是它依然还是那个时代的服装。

《时尚北京》:在您看来,戏剧服装设计与商业服装品牌设计的最大区别?

崔晓东:时装品牌设计是商业,更多的是归纳大众的需求,寻找到最好卖的设计,其核心是寻找共性。只有找到更多人的共同点,品牌的受众面才会更大,销量才会更高。而戏剧服装设计是艺术,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它的个性化,我设计一个戏的服装,里面每个人的服装都是不一样的,是要追求艺术中人物之间的细腻变化。

对于服装设计界来说,将来可能会打破这一界限。将来应该会有时装品牌服装设计师去追求艺术的纯粹性,跨界设计戏剧服装,也会有戏剧服装设计师去创立时尚品牌。



作者:陈珂

上一篇:初中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道德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