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团队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23

课程教学团队远程教育论文 篇1:

复杂系统创造理论下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创造力提升初探

【摘 要】

复杂系统具有创造能力,创造是复杂系统的根本特征。复杂系统创造理论认为系统创造力与其所具有的能量和多样性成正比,与适应性成反比。课程教学团队是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落实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远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复杂系统及其创造理论的角度构架了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模型,并从平台搭建、领导遴选、民主发扬、沟通和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团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复杂系统;创造力;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一、 引言

复杂系统理论是复杂性科学下的子领域,是哲学层面上的一种新的存在论和认识论,已逐步被广泛接受。复杂系统以不同形式、状态和规模广泛存在于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余强毅等,2011)。

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刘宝存,2007)。远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多个领域的人员参与,并借助远距离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跨时空协作完成。与传统课程教学团队相比,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具有组成成分多样化,交流沟通平台虚拟化,评价激励机制复杂化等特点(尹志英等,2012)。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对必须通过“团队作业”完成教学过程的远程教育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应成为以系统办学为特点的电大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严冰,吴国祥,2010)。对于由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以及行业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国家开放大学来说,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也是重要任务之一(顾静相,2011)。

作为一个多功能、虚拟型的复杂系统,如何形成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合理组成和结构,如何形成和保持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如何发挥团队“1+1>2”的功能,这是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复杂系统创造理论为基础,从团队的构成、特点及团队创造性提高途径等方面来探讨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期为创新型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复杂系统特征与远程

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关于“复杂系统”,至今还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Science》的文章曾这样解释“通过对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的了解,不能对系统的性质做出完全的解释,这样的系统称为复杂系统”(Richard Gallagher,1999)。根据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可以认为复杂系统是系统内的子系统关联程度高的,并且能够产生涌现的大系统(沈茜,王丽娟,2012),即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刘勇,2010)。涌现性和非线性是复杂系统的本质特点,涌现性即我们常说的“1+1>2”,表现为高层次具有而还原到低层次不再存在;非线性是指整体的性质不等于部分性质的和,整体和部分之间不能够简单的运用线性数学模型求解,非线性是复杂性产生的根源(沈茜,王丽娟,2012)。同时,由于复杂系统产生于构成于其中的行动者及各种要素之间的互动,对外部影响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而也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王涛,2011)。

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是一个涉及远程教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多方面人员、社会关系以及信息技术的复合体,一般由普通高等学校(或行内、业内专家)的主讲、主编、远程教育专家、媒体专家、课程负责教师(包括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等)、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等组成。如果只从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某一部分来理解,都不能完全解释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比如只从普通高等学校的主编、主讲为远程教育编写教材或讲授课程;远程教育专家及媒体专家对远程教育规律、手段或方式的研究,课程负责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角度来理解,都无法准确把握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的性质。从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自身的特点来看,首先它可以产生优于单个成员功能之和的更多、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其次,团队各组成部分之间及组成部分本身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联;同时,必须有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才能构成团队,而且团队要素及团队本身与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交互。因此,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也是动态和开放的。

可见,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同时具备复杂系统的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复杂系统及其相关理论也适用于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三、 社会及群体复杂系统创造理论

复杂系统之所以特殊,关键就在于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产生了创造,有新特性涌现。从能量、多样性及适应性三个角度来看,复杂系统的创造力与其所具有的能量(e)和多样性(d)成正比,与适应性(a)成反比(刘勇,2008)。如果用创造力指数(CI)反映复杂系统创造力,可得到如下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

CI=f(e,d,a-1)

其中复杂系统创造力(CI)指复杂系统涌现新特性的潜力。能量(e)定义为物质做功或系统运行的能力,是复杂系统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多样性(d)指复杂系统在整体特性上表现出来的多样和复杂性,既包含系统自身特性的多样性,也包含所处环境的多样性。适应性(a)指复杂系统适应的程度或状态,适应指系统完全适合而无任何变化,适应性是从适应(无变化)到不适应(最大变化)的一个状态区间。

对于社会及群体的复杂系统创造力,同样符合上述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不同的是,社会复杂系统与非社会复杂系统在能量、多样性及适应性三个关键因子上具有不同的内涵。从能量上看,社会系统的能量,既有物质能量(em),也有精神能量(es)。因此,社会系统创造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CI=f(em, es,d,a-1)

其中物质能量(em)是群体运行的物质基础,而造成群体创造力差别的主要是精神能量(es)。从精神能量角度看,影响群体创造力主要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即敢于解放(眼睛、双手、大脑、嘴巴、空间、时间)、敢于创造、敢于自立、敢于求真、永不满足等等。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创造的动力(CI),才有可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成果。同时,群体意识和群体文化对群体能量和创新精神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群体拥有多样性(d)就能拓宽知识的范围,而且,多样性越丰富,越有利于不同知识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知识。即使是同样的知识,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以不同方式利用这些知识,产生不同的效果。群体对社会的适应性(a)表现为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两种,被动的和简单的适应无创造可言,只有保持一定的不适应,让社会来适应你,才可能产生创造。

四、 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模型

1. 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分析

从复杂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来看,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属于社会复杂系统,其创造力也与系统所具有的物质能量、精神能量,以及多样性成正比,而与系统的适应性成反比,只不过这四者在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这个复杂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含义。从上述影响复杂系统创造力的关键因子,结合团队特点来看,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物质能量指的是团队的成员所具备的物质基础,如成员的来源、结构、组成、学科背景,交流媒介等。精神能量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主要指成员的创新精神,也包括团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文化。多样性指团队能量构成的多样化与复杂程度,如组成的多样性、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融合程度;思想、文化多样性,荣誉导向多样性;自由、民主、包容的环境等。适应性指团队成员及团队对现状的满足程度,适应即是指对现状的完全满足,不适应指不安于现状,追求进步,寻求变化。

2. 远程教育“教”与“学”的分析

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环节构成。由于远程教育教师与学生时空分离的特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一定同步进行,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各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和远程学习辅导上,而学生的“学”主要体现在利用已有资源的自主学习以及对各种支持服务的依赖上。丰富的资源、自主化学习,以及配套的支持服务构成了远程教学的主体与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提供丰富实用有效的学习资源,二是要通过完善的支持服务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保证教学过程的落实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团队构架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可以从教学和助学两个角度来考虑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这个复杂系统,即由“导学系统”和“助学系统”来构建这个复杂系统。“导学系统”主要解决学习资源建设和提供的问题,“助学系统”主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及帮助的问题,这两个系统通过信息流动和能量交换实现互联互通。由于复杂系统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学团队这个大系统以及两个子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发生信息和能量的交互。从复杂系统创造理论的角度,结合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目标和特点,构建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组成模型(图1)。

图1 基于复杂系统创造理论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模型构架

模型中,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主编、主讲、媒体专家、教学设计人员、资源编制技术人员、资源建设管理人员等都属于“导学团队”,主要负责教学资源建设;辅导教师、班主任、班长、学生、教学和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人员等都属于“助学团队”,是学生学习及支持服务的主体;而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远程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则是链接“教”与“学”的中心和纽带,在两个子系统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作为连接电大系统之外的主编、主讲(目前,电大系统的主编、主讲一般由普通高校的学科专家承担)与电大系统内部的所有教学、教务及管理人员的主持教师,在整个复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是系统的关节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模型框架中的能量交换,与生态学中所讲的能量流动的意义不同。生态学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非循环的。而本模型中的能量流动是相互的、可逆的和可循环的,而且能量在交互的过程中可能减少,也可能被放大。

五、 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创造力提升途径

如何提高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创造力,是应关注的焦点。根据复杂系统创造理论,要促进团队创造力的提高:一是要搭建一个平台;二是要遴选合适的团队领导;三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四是要完善沟通与激励机制。

1. 平台搭建

搭建平台就是团队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提高团队创新性的前提和保障,是团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这个平台应该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根据团队所处的复杂系统的变化而发展。

2. 遴选团队领导

群体创造力高低首先与群体带头人有直接关系(刘勇,2008)。同样,对于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一个富有创造性、专业水平高、胸怀博大、号召力强、富有领导艺术的团队领导与团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作为一个典型的群体复杂系统,其内部两个子系统及系统内的个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而团队带头人对其他人的作用更大:其行为或许会成为一种准则,成为团队文化的主流,其言行、工作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等,可构成团队精神与文化的骨架,而这种团队的精神与文化可能会对团队成员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集体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处在某个集体中时,他会丧失自己原来的性格特点,他身上原来被压抑着的那些无意识本能会得到释放,使他干出一些以前不会干,或者不敢干的事情(杨韶刚等译,2003)。其实这就是创新,团队领导人的作用就是激发成员的这种创新精神,构建团队创新文化,并将其化作团队内个人的自觉行动。当团队所有成员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时,其能量便不再是各个个体能量的总和,而是团队这个复杂系统的能量,其中已包含了在各个交互点上涌现的创造。

3. 发扬民主

在复杂系统创造理论中,系统的创造力与其多样性成正比。对于远程教学团队来说,其多样性既包括构成团队物质能量的多样化,也包括精神能量的多样化。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其多样性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任何群体都会产生多样性,自由、民主是群体多样性产生的必要条件。一个创造性的社会应当是发扬民主的社会(汪刘生,1999)。同样,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没有自由、没有民主,就没有创新,更没有创造可言。

团队的民主,一方面表现为团队的行动是以众多个人的意愿、共同利益为行动准则;另一方面表现在最大限度的尊重个人自由,鼓励和保持团队成员的自由精神和独特个性,鼓励和保护个人新想法和新理论。当然,精神自由不等于无法无天,为所欲为,这样的自由只能使人堕落;个性独特也不等于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这样的个性只能使人冷漠。

4. 完善沟通与激励机制

多样化的沟通与激励机制,对于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对于远程教学团队来说,团队成员之间长期的空间分离难免会让彼此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隔离,由此便会对成员之间的交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压抑个性之发挥和精神之自由,从而不利于团队创造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的线上线下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和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激励对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能量和创造激情也会产生积极效应。对于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可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励创造。因为,榜样可以传递一种精神,输入正能量,这种精神和能量能激发出接受者的巨大潜力。另外,如果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个人给予恰当的物质和精神待遇,这无疑会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树立了榜样,使其成为个体奋斗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六、 小结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不一定使用最好的零件,却可组成最好的系统。对于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这个复杂系统也是如此,即使系统各层级师资水平不一定最好,但只要系统结构合理,完全可以通过搭建良好的平台,推选优秀的团队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完善的沟通和激励机制等做支撑,在团队系统内外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具有创造力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 Gallagher,R.& Appenzeller.T. 1999.Beyon-dreductionism[J]. Science,284,79.

[2] 弗洛伊德,杨韶刚等译.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3] 顾静相. 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3):16-18.

[4] 刘宝存. 建设高水卒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 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5] 刘勇. 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实现途径探讨[J]. 乌蒙论坛,2010,(2):6-10.

[6] 刘勇. 感悟创造:复杂系统创造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 沈茜,王丽娟.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 财会通讯,2012,(6):126-128.

[8] 汪刘生. 创造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 王涛.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复杂系统:理论、实践与方法[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6):8-15.

[10] 严冰,吴国祥. WEB2.0 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中国远程教育,2010,(3):12-19,29.

[11] 尹志英,赵燕飞. 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多方位建立和维系伙伴关系的研究和实践[C]. 第13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2012.

[12] 余强毅,吴文斌,唐华俊等. 复杂系统理论与Agent模型在土地变化科学中的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2011,66(11):1518-1530.

收稿日期:2013-04-15

作者简介:李广德,讲师,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100039)。

责任编辑 碧荷

作者:李广德

课程教学团队远程教育论文 篇2:

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卫生事业管理作为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加强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必要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也存在着团队功能与成员角色模糊、团队运行机制不畅等主要问题;为实现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笔者建议从明确课程教学团队的功能和明确教师的团队成员角色方面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组织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共同愿景,发挥课程负责人的作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培育课程特色,完善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 团队结构 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资助成果(湘卫人发[2013]13号);湖南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按照团队教学模式的创立者亚历山大的思想,课程团队教学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开展一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强调围绕共同的愿景开展合作,这些合作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是指共同组织教学资源,以共同的课程教学理念,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后学习平台的构建、课程学习的交流互动等多个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近年来,围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广大教师开展了丰富的探讨,总结了丰富的经验[1-7]。但是,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报道有限,本文以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织体系的设计与运行机制的优化。

一、加强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是人才培养最基础的单元,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最基础的形式,受高校现行组织管理体制的影响,传统的课程教学被切割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难以形成共同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二是难以组织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三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国家大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开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才能为人才培养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才能真正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

开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才能促进教师在专业上的发展,课程教学团队是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共享的平台,通过教师之间多种形式的团队教学活动,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能够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获得感,通过课程团队的建设,发挥年龄、知识结构的互补优势,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还能够促进专业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卫生事业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双重属性,一是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它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紧密相联系,不同时期的改革实践为课程不断地提供创新性的政策、思想与方法,因而在内容上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二是学科定位的明确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科属性是管理学门类的公共管理学范畴,但是,卫生事业管理除了必须以管理学、经济学的一般方法和理论为基础、以公共管理学理论与方法为支撑外,它离不开医学、中医药、卫生学、社會医学等学科的支持,否则,我们是无法理解卫生事业的实际,无法融入卫生事业管理的实践之中。

卫生事业管理作为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指导学生了解卫生事业的实际,参与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卫生事业管理课程的实践要求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和优化。也由于受缄默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教学团队建设应该是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体系问题,二是运行机制的问题。具体地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团队功能与成员角色模糊

由于课程教学是教学组织最基本的单元,在现行体制下,课程教学团队往往是任务导向型团队,而不是创新导向型团队,因而团队的功能定位往往是任务合作者,而不是人才培养的合作者,也不是学科建设的合作者,总体来看,在任务划分和明确后,团队教师基本上以单兵作战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团队成员缺乏经常性交流机制的另一原因是基层教师面临多重管理,在一些高校,教师必须承担多门课程教学,因而得加入到不同的教学团队,而且,在现行的制度下,教师还必须加入到不同的科研团队、项目团队等,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往往会流于形式,除了教学任务外,无法维持相对稳定的团队结构,也无法明确团队的功能,也无法对团队成员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定位。

2.团队运行机制不畅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量的课程教学团队停留在“松散的联合体”水平之上,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既缺乏明确的目标、靶向,也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在面临多重团队角色冲突时,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既然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那么建立一种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体系就成为必要了,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其他团队建设协调起来,就成为必要。

三、課程教学团队组织体系的设计

1.明确课程教学团队的功能

从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来看,一个教学团队至少具备三重功能:一是课程设计功能,它的主要职能包括: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二是组织教学的功能,其主要职能包括:组织实施教学、提供教师的学习支持;三是卫生事业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功能,没有科研,就无法把握学科前沿,就无法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就无法解决好理论与联系的问题,也就不能满足课程实践性特性的要求,不能满足教师成长的要求。因此,在组织体系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应当将上述功能统一起来。

2.明确教师的团队成员角色

参照国内外经验,一个教学团队功能的发挥,至少需要三重角色:(1)责任教师。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称谓,如课程负责人,课程主持人等,他的基本职责是课程设计和团队建设,既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形式、课程教学进度、课程考核方案、课程教学组织等设计与教学文件的编写,也包括科研设计、教师培训等方面工作。(2)主讲教师。也称学科教师,他们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者,在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辅导教师和技术工程师。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辅导,开展教学问题的调研,也为教学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四、完善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

1.建立共同愿景

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突显课程教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成为学生了解卫生工作的窗口、分析卫生事业发展的平台、培养卫生改革与发展创新思维的阵地,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找到更加真切的感覺”。

合作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本质,通过围绕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以共同思考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集体智慧提升课程品质,以协作互助促进个人成长。

2.发挥课程负责人的作用

团队带头人的角色非常关键,一个好的带头人,首先是能够在教学科研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带头人,才能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才能统筹课程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才能统筹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才能敏感地捕捉先进教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理念,才能敏感地捕捉卫生事业管理学术前沿,才能带领教学团队不断向前沿靠拢,才能让团队成员通过合作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建立课程负责人的遴选机制,明确课程负责人的职责,赋予课程负责人组织教学科研的相应职能。同时,也要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内部治理,以更好地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汇聚团队成员的智慧。

3.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在我校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秉持“厚实的基础、丰富的实践、多彩的课堂、鲜明的特色”的思想,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强调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分析实际问题,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强调科学的理论基础,强调充分的事实依据。充分体现理论的价值和方法的意义,让学生的思维方法日益成熟。(2)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建立学生学习团队,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主要内容,结合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生选择力所能及的命题,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对选题、设计和调研给予全程指导,我们对这种指导的目标定位是,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选题的意义,让学生在不断的纠错中掌握调研设计和调研方法,让学生在反复的讨论中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明确专业知识学习的努力方向。(3)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近年来,我们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专题讨论、成果报告、教学辩论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4)培育课程特色。通过梳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团队科研工作的优势,我们给相关课程做出了特色定位,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以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中的中医药政策为特色,其他如卫生经济学以中医药服务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特色。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是我们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总体来看,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对年轻,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也相对年轻,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积极推荐和选送学校“青苗计划”人选和青年教师导师制作为重点,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二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或者教师培训,拓展骨干教师在学术研究和课程教学方面的视野,在教学与科研中主动学习国内前沿学科建设的经验,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三是建立系统化的教学研究模式,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体备课活动、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对集体备课活动、相互听课以及示范教学的任务、要求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房喻,陈亚芍,胡道道,等.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9-52

[2]郭晓霞,赵婷婷,尹志英.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及运行效益评价研究——以“人体生理学”课程团队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1):78-81,96

[3]陈鸣芬,欧茹萍.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探索——以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3):265-269

[4]吴朋,秦家慧.教师合作视阈下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J].高教探索,2014,(6):118-121

[5]黄俊官.论高师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J].教育评论,2014,(1):36-38

[6]周韬.“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程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6,(17):96-98

[7]杨盛泉,刘萍萍,白小军,等.C程序设计课程应用团队模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9):145-147

作者简介:

吴群,女,湖南益阳人,湖南中医药大学讲师。主要方向:中医药政策。

通讯作者:宁德斌(1968-),男,湖南宁乡人,湖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与政策。

作者:吴群 宁德斌 邹健 向静

课程教学团队远程教育论文 篇3:

开放大学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探究

【摘 要】本文探讨了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关键词】开放大学;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中央电大“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开放大学课程教学团队是一个涉及不同学校课程教师、远程教育专家、媒体专家、教材的编者在内的“大团队”。为了适应开放大学建设的需要,开放大学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建立了跨地区的课程教学团队。

一、开放大学跨地区教学团队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课程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共同的课程建设为平台,以知识和技能互补、协作、共享的教师为主体,以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馈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跨地区的课程教学团队不同于一个学校的教学团队。是把部分地区开放大学乃至全国、全省开放大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建的教学团队,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环境,围绕一门课程的教学及科研,由相关专业老师、技术人员组成,人员分工明确,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提升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的组织。通过定期组织教研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开放教育的新型合作教学机制,提高不同学校、不同教学层次教师协同教学与服务的能力。

在开放大学系统内,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层次学校的辅导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很多新专业、新课程对课程辅导教师来讲都是新课,需要现学现教,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多为边工作边学习的成人,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其知识基础、工作经历、学习能力等都存在极大的差异,他们需要适合其自主学习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原国家开大、省级开大大、各分校教学点三级教学结构因地域分散等原因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反馈圈和流畅的沟通,阻碍了课程教学的整体改进。通过建立跨地区的开放教学团队可以极大地共享课程教学资源、沟通教学经验、形成课程效果反馈和课程内容改进机制。通过分析学习者,找出其基本特征,根据学员实际是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开发学习资源和进行教学改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开放大学跨地区教学团队建设的注意点

1.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及建立原则

课程教学团队总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性、凝聚力和向心力,整合并优化配置各专业的教学资源。而建立跨地区的课程教学团队可以使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最大化、沟通教学经验、形成课程效果反馈和课程内容改进机制,使老师和学生都能消除在网络上教和学过程中的孤独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和关心学生,形成温馨的网络学习社区,从而形成对现实世界的有效扩展。

课程教学团队既要发挥电大系统师资的力量,又要吸纳社会力量,包括高校、行业、企业等各方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形成内外互动的开放系统。课程建设是课程教学团队的首要任务,这里的课程是指包含了课程教学过程的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过程的互通和有机融合,这是教学团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目标。开放大学背景下的共享不仅要体现在课程资源上,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都发挥各自的师资优势,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过程,以课程教学团队的形式设计、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过程。在解决相关利益机制的基础上,协调师资,解决部分地区某些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形成各具特色、有效共享、合理开放的办学和教学系统。

2.跨地区课教学团队制度保障

由于开放教育分层次、跨区域办学特征,使得课程教师整体约束力较差。省级开放大学应制定相应的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相关制度。其内容应包括:目标任务、组织形式、团队管理、活动规范、激励政策、费用支持、考核方法、优秀课程团队标准等。我们认为构建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应以发挥课程团队整体功能、规范课程团队活动、调动各级电大课程教师积极性为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应充分体现鼓励、规范、创新、参与的功效。尽管开放教育是分层次跨区域办学,但课程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的核心任务应是高质量完成区域内课程教学任务。构建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组织必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这一核心功能。

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措施。系统内部各层次办学主体要在省校的统一协调下就构建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相关问题达成共识, 省级开放大学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构建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的制度保障,负责对已组建的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的管理和考评。各级办学主体要积极鼓励支持团队成员参加这方面的活动,使得团队成员参与的活动和工作没有得到所在单位的充分认可。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得到省校、市校以及县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才能够使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得到发展,在教学、科研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团队建设的目标。

3.跨地区教学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合作

选择便捷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有效团队成员合作机制。目前,跨地区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种类很多,例如:微信能够及时的传递信息,QQ网络视频会议实现团队成员异地参加工作会议; Email能够方便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接收其他成员的信函;移动飞信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将需要传递的信息或解决的问题发送到团队成员的手机上等等。课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明确的任务开展合作,包括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过程的实施(如辅导答疑)等;二是按照合作的形式,包括定期召开网络交流会、项目契约制、集体备课、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素材、试题)等。实施和完成团队任务时,积极采取相应的精神激励、成果分享、奖惩结合、物质报酬等激励措施团队运行的技术机制。信息技术是远程教育的教学团队沟通合作的桥梁,电子沟通的种类和媒介越丰富,团队的工作就越有效,信息交换的程度越高,团队的绩效也越高。媒体丰富度理论认为不同的任务或沟通行为需要丰富度不同的媒体来配合,才能克服沟通双方的认知差距,澄清主题。

建立定期培训、教研、交流制度。跨地区教学团队要进行有效交流,不仅要有技术做支撑,也要制度做保障。课程教学团队要通过定期的交流形成大家认可的团队目标,并围绕目标建立和分解团队任务。江苏开放大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定期交流方面主要建立了以团队成员定期的面对面教研活动制度为主体,以每周定期QQ群交流制度,学期初团队计划与学期末团队总结制度。制度保障了团队交流的计划性和集中性,利于团队成员形成习惯并提高交流效率。

注: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

作者:谢志林

上一篇:我国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