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优势比较论文

2022-04-19

摘要:服务贸易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化分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环节。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量占到全国服务贸易量的将近一半,长三角服务贸易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还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技术型服务贸易领域相对欠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子商务优势比较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子商务优势比较论文 篇1:

论比较优势理论在高职学院的应用

【摘要】针对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市场的不景气,讨论了如何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来优化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从而使高职学院在招生和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针对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缺陷本文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高职学院;应用;特色

去大城市读书,去知名的本科院校读书几乎是所有的高职生心底的向往。目前却涌现出这样一批地方高职院校,他们毕业生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大量“积压”的情况下却能潇洒于职场,有些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订购一空,有拿着比本科生还高的薪水......这些高职毕业生牛气无不彰显着母校的活力与风采。认真剖析这些高职院校,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职院校要么是行业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如长沙民政职院、长沙保险职院等;要么就是地方办学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会有这样的机会,或拥有行业资源,或地处经济实力强大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那么如何让这些高职院校创出自己的特色,在招生和就业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呢?我们可以考虑利用比较优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比较优势理论的介绍

1.1 比较优势理论

最早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是大卫·李嘉图,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赢得了这场赛事。

1.2 比较优势理论的特点

1.2.1 具有普遍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如企业的高级资深管理人员,除了可以全面打理公司业务外,还能非常熟练地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如文件的打印,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等,但他们还是要专门聘请秘书和打字员。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社会的在劳动分工中,普遍存在着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公司经理同秘书相比,前者尽管在各方面都享有绝对优势,但他们更大的优势或曰比较优势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后者虽然处在全面劣势地位,但他们在处理公司的一般文件打印归档的日常事务上的劣势相对较小,或者说他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1.2.2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是没有运输费用;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七是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八是贸易是按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九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1.2.3 比较优势理论正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对外生比较优势这一主流理论的完善和挑战。在近年来关于比较优势的诸多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为代表,在引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体系批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新主流(Helpman and Krugman,1985;Grossman and Helpman,1989,1990),而其他学者们又在批评这一新主流的基础上,从专业化、技术差异、制度、博弈以及演化等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

2.比较优势理论在高职学院的应用

2.1 办学理念的比较优势

与同类高职院相比,只要办学理念适当超前,提前培养一批在市场上不可替代的抢手的高技能人才,就可在招生和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高职学院的学制一般为三年,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很难说从入校时看好的专业和就业前景时隔三年后没有任何变化。所以高职学院必须有超前的办学理念,或办学理念与其它竞争学院而言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谓办学理念的比较优势是指高职学院能优先于其它竞争高职学院预测和捕捉到就业市场的动态和变化,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如果能对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并根据市场需求抢先于其它高职院来合理地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购置相应的实习实训设备、储备相应的师资等等,提前培养一批在市场上不可替代的抢手技术工人,则会将就业市场由买方市场扭转为卖方市场。

2.2 专业建设的比较优势

高职学院建设的关键是专业建设。宽广的校园、高大的校舍只能反映学校的经济实力,不能代表学校的办学实力。高职学院只有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优势,才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在专业建设上形成的自身的比较优势:

2.2.1 专业建设精品化

高职院往往实行院系二级管理,而每个系部又有多个相关专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所有的专业进行大力投入是不可行的。高职学院可考虑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几个优势专业,在这些专业上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逐渐形成系部的比较优势仍至于全院的比较优势。专业建设精品化的本质是通过形成的比较优势从而使该专业在某个区域内或某个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更易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突显出来。专业建设精品化的检验,不仅仅是看购置了多少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了多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根本的是要看专业有没有特色,教师有没有特技,学生有没有特长。学院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高职学院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在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在技能训练上下功夫。

2.2.2 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体制,高职学院专业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都没有企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这与世界发达国家职教师资队伍形成明显的反差。工作重心在基层,队伍主体在一线,因此,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素质,不仅仅要提高学历层次,改善职称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技术素质和动手能力,建设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专业教师队伍。所以在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方面,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外,专业课教师每人都至少学精一门专业,会动手,并通过自己参与技能大赛或带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来提自己的在这一专业的学科权威性,形成专业课老师在自己学院以至于某个区域行业中的比较优势。

2.3 教学质量的比较优势

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直接有效地介入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最大限度的协调。对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在同行的先进水平,可从以下方面操作:

2.3.1 采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采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模式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技能的有效方法。传统的专业教学一般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即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并分别在不同的场所上课。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摈弃了这一做法,他们将有关专业课程直接安排在实践场所进行,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体系划分,而是按技术体系划分为若干模块。教学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向到综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学生手脑并用,边学边练,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技术,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当然这也加大了老师工作难度,必须考虑如何恰当把握和创新,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到同学同做,同做同学,课堂教学实际实在又有实效。

2.3.2 课程体系建设的比较优势

课程设置要打破长期以来按学科体系、知识为主的惯性,建立按实际工作顺序、以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群)能力,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导向,分解能力点和知识点。制定教学计划应考虑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和灵活性,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实用性,兼顾满足劳动市场和学生的双重需求。特别是对学生的考核应当转变观念,变考多少分为能做什么事情,特别要关注文化成绩低但技能突出的偏才怪才。从强化单一技能到多项技能的充分兼顾;从强化专业技能到关键技能的整体塑造;从强化专业实践到专业理论的适度提升。

2.4 构建具有特色校园文化

构建具有特色校园文化主要体现二点,一是学校的历史及文化底蕴;二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历史及文化底蕴是通过时间的沉淀而来,而我国多数高职学院都是近些年中专合并升格而来,在这方面一时半会无法体现。所以可以从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入手,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自身的管理特色:一是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人性化的管理;二是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熏陶。通过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其所在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影响力。

3.比较优势理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刚好都能符合它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实际际运用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3.1 静态分析,与动态社会不符

比较优势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随着高职学院相互学习和跟进,可能导致比较优势的消失。更可怕的是,竞争对手可以模仿学习甚至可以后来居上,后发优势不可小视。

3.2 推崇自由思想,现实中可行度差

比较优势理论推崇自由思想,这在我国教育界难以实现。目前我国高职学院一般由政府教育部门或行业部门的直接领导,虽然在政策和资金受到不少扶持但独立行事能力却大大受阻,弊病不少。现实生活中较典型事例有:学生必须通过高考并达到相应的分数线后才有机会入读,这将会筛选掉一批有意入读的偏才和怪才;在师资方面,由于按事业单位的编制进行管理,造成单位急需的人才一时半会进不来,一些不胜任的教师又无法淘汰;机构用臃肿,对外部环境感觉迟顿容易错过良机等等。

3.3 可能出现等优或等劣情况,导致比较优势失灵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这是因为,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所高职院校间两种要素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两所高职院校间两种要素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就会导致比较优势的失灵,从而可能陷入 “此优为彼优,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的尴尬境地。

4.解决问题的建议

所以针对比较优势的缺陷,笔者认为要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高职学院应从动态角度省视全局,保持动态领先,防止被竞争对手赶超;(2)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提高职学院的自主决策权;(3)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创造比较优势。

总之,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常用于国际贸易中间,但对于高职学院来说有它特别的借鉴意义。高职学院之间进行比较,总会有一些优势可寻,或是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历史悠久的专业或技压一方的名师等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高职学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大自己的闪光点,并以此做为提升实力的原点,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实力。

本文系2008年度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 “欠发达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ZZY/KTyb2008-06)。

作者简介:袁宁(1970—),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大学在读硕士,湖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职业教育。

作者:袁 宁

电子商务优势比较论文 篇2: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摘    要:服务贸易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化分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环节。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量占到全国服务贸易量的将近一半,长三角服务贸易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还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技术型服务贸易领域相对欠缺。因此,需要对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进行优化调整,巩固原有的静态比较优势服务业,创建可能具有动态比较优势服务业,并培育可能具有的超比较优势服务业,加快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超比较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和交易活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提供全球价值链核心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已成为影响国际分工和利益分配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服务贸易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7年,商务部《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打造北京、上海、广东服务贸易核心区和环潮海、长三角、珠三角服务贸易集聚圈。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1]现以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利用长三角各省市的服务贸易发展数据,从动态比较优势视角对长三角各省市服务贸易发展进行研究,并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讨论如何从主导产业选择和资源配置等角度提升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

一、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结构

(一)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概况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中国的服务贸易正在迅速发展。表1中,中国服务贸易总量2017年达到46 99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6.9%,出口额15 407亿元,增速达10.7%,进口31 584亿元,增速达5.2%;贸易差额

-16 17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虽然2017年服务贸易额为逆差态势,但出口增速却高于进口增速。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服务贸易量在不断增加,但变化的幅度却是不稳定的,每年的变化都比较大,如2010年,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都较大,但2012年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都大幅度下降,2015年的进口增长又大幅下降。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根据SISD提供,WTO服务贸易理事会评审,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分为12大类、142个服务项目。我国在对外服务贸易进行统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从表2 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其服务类别依然是12大类,只是在名称上稍有变动。在世界服务贸易分工体系中,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上,在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项目上发展较慢。虽然中国服务贸易有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领域转移的趋势,如数据中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为322亿元,增长率同比为315%,增长势头强劲,但逆差仍然还有1 608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相关项目不具备比较优势或是比较优势较弱。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项目中占比最大的三大类是旅行、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取代建筑业成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第三大服务类别。数据显示,旅游贸易逆差最大,但旅游逆差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要享受更好的精神生活,旅游服务进口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在观测贸易项目时,重点不应该在顺差还是逆差,而应该注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是否具有积极意义。

二、長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概况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数据分析

长三角全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长三角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

表3中,2017年,江苏和安徽省的服务贸易数据缺失,但可以看出, 长三角区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三省一市中,不管是进出口总量,还是进出口单项金额,上海市的对外服务贸易都占据龙头位置。但2017年上海的进口下降,出口增加,导致总量上同比有所下降。此外,江苏省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总量上较浙江省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两个省份的进口和出口又呈现几乎完全相反的趋势。江苏省的表现是逆差越来越大的趋势,2013年因为虚假转口贸易影响了当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出口大幅度增加并呈现顺差,随后一年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出口大幅度下降。从2014年到2016年逆差额分别为196.6和299.6亿美元。而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在近五年都是顺差,且增速强劲,2013年到2017年间,差额从103.51亿美元长至 177.1亿美元。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作为后来加入的长三角成员,虽然受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后经济总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服务贸易总额相比较其他两省一市差距较大,体量和规模较小,好在表现稳定,不管是进出口总量,还是进口和出口的数据都是不断增加的,在长三角服务贸易发展中尚处于陪跑阶段,但自身发展后劲充足。

表3中,2016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 206.5亿美元,而全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 616亿美元,长三角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的48.5%,其中,上海的服务贸易贡献是最突出的,占全國服务贸易的30.5%,2017年稍有下降。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对全国服务贸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二)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和对外经济合作情况分析

表4中,对比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旅游,首先,浙江省接待海外旅游人数最多,旅游外汇收入也是最高的,但浙江省服务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旅游业却成了逆差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使得出境游较以前明显增长。但总体规模不大,与上海相比,还有很广泛的增长空间。其次是上海,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也逐年增多,2017年达到873万人次。江苏的国际旅游业从人次和外汇收入上看来,也表现良好。而安徽省不管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上都是最低的。虽然安徽有黄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但还是没有足够的商业资源和旅游配套资源吸引更多的境外旅游者来访。

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对外经济合作上,选取了2017年新签订合同数量和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的人次,见表5。对外承包工程属服务贸易里的建筑服务大类。在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金额上,上海和江苏不差上下,安徽省也超过了浙江省,说明安徽省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开展良好。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江苏省则明显有很多的外派合作机会,而安徽省明显少了一些。

(三)上海市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不管是从全国角度还是长三角区域来看,上海的服务贸易整体趋势发展较好,是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也是带动长三角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3]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连年将近1/3,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上海服务贸易的旅行项目是最大的贸易逆差项,占上海对外服务贸易总额的53.1%。传统的运输业也呈逆差态势,这两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整个服务贸易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比重达67.6%,而代表新兴服务行业的金融服务、保险养老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进出口贸易额比重仍然较低,发展仍然是滞后的。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到0.8%。但在上海服务贸易中,顺差最大项是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虽然量不大,但说明上海的专业管理和咨询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以前是我们大力引进国外的专业和咨询等,现在正逐渐发生转变。其他项目的体量均不大,进出口差额都在合理范围内。

三、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中动态比较优势的提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大国,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又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自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必太在意短期的顺差与逆差差额,更多是要培养长期的动态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来推动长三角地区及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在长三角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中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长三角的服务贸易发展远远落后于对外货物贸易的发展。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长三角地区货物贸易总额为13 643.7亿美元,出口额为 8 074.8亿美元,而服务贸易总额仅为3 206.5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 012.9亿美元,相比较全国的货物贸易数据来看,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会为货物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二,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长三角对外服务业中占比最多的都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旅游服务、运输和建筑服务等,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有关。我们国家是按照第一、二、三产业依次发展的,当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到第三产业时,我们还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因此,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另外,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二产业根基如果不牢固,跳跃式强调第三产业也是不现实的,毕竟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需要为第二产业服务。目前,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阶段,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转变时期,长三角地区如何引导服务贸易发展,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值得思考。

传统的比较优势是从静态比较优势分析开始的,参加自由贸易的国家初始比较优势不同,但专业化分工强化了这种优势,并在自由贸易中达到最大化。但各国的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技术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的。各个国家或地区除了资源禀赋的累积,还有很多其它外在或内在因素也会创造出新的优势。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究竟处于价值链的某个部分,或者转移到“微笑曲线”的上下游,或者跳跃式发展,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都无法给予合理解释,从而产生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是指国家的某个产业从目前来看没有比较优势,但是这个产业存在发展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有可能形成比较优势。这样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和贸易结构都将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去主动培育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那么它们只能永远跟随着发达国家,去发展那些被发达国家淘汰的产业。[5]

四、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短期和静态来看,长三角地区应该和全国一样,仍然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虽然按照该原则我们获得的贸易利益较少,但稳住静态优势,才可能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动态优势。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产业的发展,注重自主的技术创新,打破原有的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分工固化,通过引进、培育高级要素来实现要素结构的提升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才能实现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与升级。[6]所以,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可以遵循的策略就是巩固目前已有的静态优势,创建可能具有的动态比较优势,培育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一)巩固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业

长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主要是靠制造业基地的区域特征而崛起,且低端制造业占据很大比例,其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低成本的土地、勞动力等要素所带来的成本和价格优势。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发展并不均衡,都有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移的趋势,但进程相对缓慢,服务出口的比较优势仍主要体现在以劳动和资源为依托的传统服务产品上,如旅游、运输和建筑等。

首先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对旅游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禀赋在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不以核心技术为竞争力,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好、互补性强,5A级总数超全国的1/5。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相比,具有开发与维护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环境污染较小、收益较高的特点,同时又能带动零售、物流等与货物贸易相关的产业。因此,长三角地区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延长旅游服务贸易的产业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注重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运输业。运输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对外服务贸易的角度来看,运输业主要包括国际港口和国际航运业。长三角地区目前拥有7个主要海港和约20个内河港口,是中国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将联合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中心枢纽港、干线枢纽港、一般枢纽港和地方性港口结构合理的港口群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强海运、航空物流基础服务,巩固上海海空枢纽港地位,服务全国港航业发展。[7]如何巩固长三角地区的国际运输业的发展?第一,需要维护长三角地区的国际航运业的发展秩序。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同国际航运产业链的企业都纷纷涌入国际航运市场,造成对外航运市场秩序的混乱,导致长三角的国际运输业发展受到影响。如:沿江沿海港口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大中小泊位的比例失衡,大型专业化泊位缺乏,水路和铁路集疏运比例太低,公路集疏运比例太高。政府需要维护国际运输业的有序竞争,避免恶性竞争。第二,要鼓励长三角地区的运输企业,特别是国有的运输企业要“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航运业的竞争,逐渐取得国际航运业的高端地位,优化服务,培育市场,提高高附加值航运服务的市场集聚度,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航运发展环境,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从而发展成为真正的跨国国际航运企业。目前,长三角地区对高端运输服务业的需求较多,但是长三角地区,目前包括上海提供的服务也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再次是建筑业。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中,建筑业主要是指对外建筑工程承包。由于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外建筑工程承包是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于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业,政府应该重点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避免同一区域同质化恶性竞争,重视资源整合,其余的可以放手交由市场去调节。

(二)创建可能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可以有短期和长期、静态和动态之分。采取积极的比较优势发展策略,在短期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静态国际分工,对于局部发展没有比较优势,但未来有比较优势前景的产业可以创建动态比较优势。以日本贸易发展为例,他们既考虑比较优势原则又不拘泥于比较优势原则,对主导产业的选择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收入弹性大、劳动生产率较高、产业关联性较强,因此,在不同的年代,日本选择了不同的主导产业:20世纪60年代选择钢铁、汽车等制造业;70年代选择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等;80年代则选择能源、信息、材料等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这些产业在发展初期并不具备比较优势,但通过政府扶持等战略措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长三角地区国际服务业要选择可能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可以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并借鉴日本的经验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综合来看,动态比较优势服务业应该从生产性服务业去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通常是以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服务业,它是当今各国对外服务贸易竞争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与服务贸易强国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来源。如果主导产业选择正确,长三角的发展在未来将更上一个台阶。因此,从长三角地区创建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业,可以关注通讯服务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

首先是通讯服务业。通讯服务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服务业。近年来,我国通讯服务业迅速发展,在经历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后,5G 称为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各地将联手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内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各类服务子平台,开展企业“上云入网”;推动标识解析国家节点建设,聚焦长三角区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进行试点和推广。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借助数字经济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培育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并推动长三角产业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它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过去的服务贸易主要靠从业人员的经验,现在开始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在长三角地区,杭州是电子商务之城,有着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上海有很多网络中小巨人百花齐放,包括携程、大众点评、PPTV、前程无忧、一号店、喜马拉雅、巨人等。苏州则有着互联网旅游的同程,安徽合肥有致力信息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科大讯飞等。随着服务贸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快速融合,加快了对传统服务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企业形态、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提高了传统服务可贸易性,实现了数据作为新型资源禀赋的跨境流动,使得服务的远程交付更容易实现,出现了在线旅游、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8]

最后是金融服務业。金融服务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云集,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的程度一直处于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地位。2017年,长三角区域包含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持牌金融机构上千家,占全国的20%左右。金融业的增加值1.7万亿,占全国的26%,增速12.59%,显著高于全国其他经济区域。这说明长三角经济金融的效率、发展的势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上海作为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优质人才和资源密集,充分发挥了当地金融优势,积极打造金融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了三省一市政府、企业、居民融资需求。

因此,要创建金融服务业动态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应该鼓励金融企业“走出去”,通过拓展对外金融业务、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来提高地区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制度上、政策上和机遇上的各种支持,进一步推进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三)培育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超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服务业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国家在该服务业中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某种商品可能是另一个国家所不能生产的。[2]例如,以前能够生产大型客机的国家只有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当这些国家和别国进行贸易时,就拥有了超比较优势。当然,超比较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和不断的创新研究,中国终于也可以自主生产大型客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虽然我国在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可能在某些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并在某些服务业中培育超比较优势。在长三角地区,培育超比较优势,可以关注卫星发射服务和卫星导航服务。

长三角地区在卫星应用地面设备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江苏是中国卫星通信产业装备大省;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三大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主要聚集区之一;安徽依托中电 38 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积极推进卫星应用地面装备的发展。此外,上海和南京是国内一流高校的聚集地,还拥有航天 804 所、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卫星研制单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卫星导航产业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和工具开拓型功能特征,是改造一系列传统产业的利器,也是实现多种多样产业向服务型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能够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服务,带动新兴的科技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果长三角地区能够成功地培育若干个在对外服务贸易中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将会促进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10]

参考文献:

[1] 袁邈桐.解读《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J].商业文化,2017(32):52-55.

[2] 人民日报.习近平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并上升为国家战略[EB/OL].[2018-11-05].https://www.yicai.com/news/100052610.html.

[3] 王轶辰.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数字化成为新趋势[N].经济日报,2018-09-19(7).

[4] 张英.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基 于江苏、上海、浙江的研究[J].商,2015(19):115.

[5] 李翀.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181-192.

[6] 许和连,成丽红.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转型吗——基于要素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5-35.

[7]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J].科学发展,2015(3):28-48.

[8] 刘一庆.新蓝图绘就服务贸易业蓄势待发[J].服务外包,2018(12):56-60.

[9] 刘信义.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金融可做六篇大文章[EB/OL]. [2018-11-14].http://www.ljzfin.com/news/info/46712.html.

[10] 赛迪顾问.长三角-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先锋地区[EB/OL].[2011-09-26].http://www.eeo.com.cn/2011/0926/212451.shtml.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Foreign Service Trad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LI Ling-d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service trade;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super comparative advantage

作者:李玲娣

电子商务优势比较论文 篇3: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分析

【摘 要】随着时代和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步的成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重视互联网金融,重视自身竞争力的提高,防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情况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希望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

2005年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互联网金融,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进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已经全面的发展了起来。2012年到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应用到了银行的各种业务中去,绝大多数的银行也以互联网为基础来重组改造了自身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商业银行业务更好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优势比较多,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其对网络金融产品的开发也比较重视,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要。

1.给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金融普惠,其客户群体往往是小微客户,吸引那些以前银行不重视的小微企业,在个人客户方面的竞争力比较强。从2011年开始,商业银行慢慢的开展了电子银行业务,并且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对于银行而言,吸引更多的客户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商业银行为了满足需要必须从小微商户和商户两端根据其需要提供不同的中介服务,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主动权。

2.分析数据,细化客户的需要

互联网金融在推线金融产品的时候,通过互联网进行,拥有海量的数据来源,并且数据分析工具也比较的强大,和以往的商业银行相比,其无论是进行信息的收集还是处理优势都比較的明显,这些数据能够给个性化的服务定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商业银行的历史比较悠久,其客户资源也比较多,若是能够做好数据分析并开发利用数据,能够将数据转换成为信息资源,了解客户的实际需要,保证客户定位的准确。

3.重视网络金融产品以及支付工具的开发

传统商业银行的流程比较的复杂,互联网金融平台工序比较的简单快捷。就贷款发放业务而言,商业银行设置的流程比较多,从借款申请到贷款前的调查,然后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以及分级审核等等,相关的流程是比较复杂的,网络平台则比较的快,仅仅需要简单的进行电脑操作,借款人便可以借到贷款。此外,银行也进行了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重要非物理渠道,进行新型业务平台的建立。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几种模式

随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也出现了较多的模式,主要是下面几种。

1. P2P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P2P模式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中介是网站,优势比较明显。和以往的融资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下资金借贷双方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对方的相关资料以及信息,并了解借贷方的资金使用途径,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借款的往往是小微企业,可能存在贷款无法全额收回的情况。

2. 第三方支付模式

人们在日常消费的时候,使用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第三方支付模式也搭建了消费者和银行的电子支付平台。除了上面的方式,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系统还包含了移动电子工具支付方式,比如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支付宝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支付体系也呈现出了身份数字化、支付便捷化以及服务通用化的特点。

3.电商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中,最常见的模式便是电商模式。电商平台的基础则是互联网,电商的不断增加,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也愈加成熟。

4.网银模式

网银本身便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结合产生的一种模式。其合理的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金融渠道,在提供以往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捷和方便的金融服务,并且网银模式的出现,也帮助商业银行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商业银行也愈加的重视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制定科学的策略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互联网更好地结合,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确保在金融领域商业银行能够始终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宁,杨佳韵,岑蒙丹.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6:78+112.

[2]徐晶梦.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思考[J].商,2014,04:128-129.

[3]王微. 互联网金融影响下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0:191-192.

[4]张小曼. 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路径探析[J]. 全国商情,2016,30:67-68.

作者:蔡幼吉

上一篇:阅读教学引导管理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监管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