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品牌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多个欧洲奢侈品牌曾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根据欧洲奢侈品在设计上应用中国元素的原因,种类和优劣三方面来总结欧洲奢侈品对中国元素应用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为中国元素在欧洲奢侈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山寨品牌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山寨品牌设计论文 篇1:

精准扶贫背景下中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应用研究

[摘           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民脱贫的有力武器。中职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广州信息工程职业学校从产教融合的理念出发,助力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茶叶的科研和生产。以此为例,梳理中职教育产教融合、精准扶贫的做法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关    键   词]  精准扶贫;产教融合;中职教育;项目群

一、精准扶贫与产教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精准扶贫和全民决胜小康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的重点任务。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攻坚工作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并在扶贫攻坚的实践中逐步深化、扩展。2013年11月,他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职业教育通过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全面展开,也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

中职教育要为我国的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就必须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人制宜地精准设置专业,服务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使得贫困地区能够依托中职教育的专业资源优势,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中职教育也可以通过整合校企的教育资源,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师资选配、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编、实习就业等环节,精准服务于贫困地区学生的就业、成才。

中职教育在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中,通过产教联合扶贫,形成扶贫项目群、产教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的推动,就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的人力资源,为贫困地区孕育、培育出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产业、行业急需的大批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在精准扶贫的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本文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云苔茶叶项目的现状出发,以互联网营销为媒介,通过对云苔茶叶App的界面设计,提高云苔茶葉的营销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提高云苔茶叶的知名度,使社会能对云苔茶叶有足够的认知度,促进云苔茶叶制造工艺的创新,发展云苔茶叶的生产、销售,增加云南省临沧市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

二、项目背景

(一)临沧云苔茶叶产业的背景

云南省是集“边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省份。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云南省主要茶区之一。全区茶叶面积65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为云南第一。即使在无名的小山寨,也是家家有茶树,户户有茶园。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临沧。临沧双江的勐库镇是大叶种茶树的原产地,勐库被茶叶专家称为“茶资源的历史博物馆”。临沧市的滇红茶、双江县傣族的冰岛茶、布朗族的公弄茶、拉祜族的小户赛茶、佤族的小勐峨茶口感特别好,特别是冰岛茶,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烈,绝对是勐库茶中值得高端珍藏的极品。

(二)生源背景

职业教育要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学生到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就学,加强东部对口西部、城市支援农村职业教育扶贫的精神,2018年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有近200名来自云南、贵州地区的学生。2019年,我校有云南籍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90名左右。

云南籍在校学生的家庭居住地较为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家庭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初级茶叶产品的销售。因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制作设备、人工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茶叶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难销售,附加值也低,直接影响学生家庭收入的提高。

(三)选择精准扶贫的抓手

根据我校云南籍在校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我校决定锁定茶叶产业,作为我校精准扶贫的抓手,通过知识扶贫、技术扶贫,帮助云南籍在校学生家庭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设计的力量,提高茶叶产品的知名度,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扩大茶叶市场的占有份额,最终达到增加云南籍在校学生家庭收入,使其逐渐摆脱贫困的目的。

三、精准扶贫项目的立项与推进

(一)精准扶贫项目的立项

为了更好地落实广州市与云南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工作,在临沧市教体局和双江自治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初,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领导、教师到云南当地走访学生家庭,实地考察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挖掘当地学生家庭生产且有当地特色的产品,有针对性地给予精准扶贫指导。

临沧市教体局和双江自治县教育局推荐当地优质的生产加工厂,收集贫困农户的茶叶,建立品牌,进行互联网营销,如:双江木兮茶业有限公司等为产品开发、品质控制提供保证。学生自身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建档立卡学生家庭实现脱贫是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实践的项目。

(二)精准扶贫项目的确立

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立足中职教育的产教融合现状,深入云南籍在校学生家庭,实地考察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的贫困情况和脱贫的可能性。决定挖掘作为当地特色产品的茶叶产业,结合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游戏与制作、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云南籍在校学生灵活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给予有针对性的脱贫指导,借助“互联网+”促进云南籍毕业学生就业,以助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构建“政府主导、产业搭台、校企合作、利益共享”的精准扶贫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

(三)精准扶贫项目的推进

1.临沧市茶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1)小农式种植、小作坊生产、小规模加工。历史形成的临沧市茶业产业的这个“三小”特点,导致茶业产业效益低下,茶叶产品滞销。

(2)没有确立茶文化的概念。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缺乏茶文化的概念,导致喝茶只是为了满足解渴的直接需求。任何产品缺少了文化的意义,一般都很难有很高的附加值,进而导致价格的低廉。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发掘临沧市少数民族的茶文化的底蕴,大力宣传、传播汉民族深厚的茶文化,才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提高临沧市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进而通过茶礼、茶俗,茶市等形式,培植消费者对临沧市茶业产品的感性认识。

(3)临沧市茶业产品缺乏品牌意识。各地的茶叶厂家缺乏合作共赢的精神,茶叶品牌多而杂,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临沧市茶业产品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任何一个茶叶品牌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众多的杂牌茶叶,显然不可能承载茶文化的重担。只有抱团取暖,形成统一的茶叶品牌,才能立足国内外的茶叶市场。

2.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学校根据国务院精准扶贫的有关文件,与广州联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合作,进一步调研临沧市茶业产品市场和生产企业,与临沧市双江县的木兮茶业有限公司实行多方合作,把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等多个环节融合起来。

3.反推我校教学改革的路径

根据确立的精准扶贫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反推学校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精准扶贫战略下中职教育的优势,探索以项目群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相关专业的规范化建设,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就学校的教学改革而言,鼓励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跨专业融合,组成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为临沧市双江县茶叶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产品附加值设计,以及茶叶新产品推广、茶叶市场营销的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

为了完成精准扶贫的目标,学校必然要进行“引企入教”的改革。因此,学校积极探索以“云苔茶叶”项目群为导向设计的产教融合模式,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通过跨专业的项目群建设,解决社会对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使我校成为具有信息技术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

4.线上线下积极推进专业建设

(1)根据精准扶贫的目标确定教学导向。针对云苔茶叶的品牌设计,进行组建团队,老师引领,学生参与。云南籍团队学生参与云苔设计项目,完成各个子项目的策划、设计与制作,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保证云苔设计项目顺利展开与完成。

(2)纲举目张,完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依托云苔茶叶的设计项目以及学生的特点,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

(3)以任务带学习的教学方法。学校及时发布云苔茶叶的相关资料,品牌设计的需求与规划,让师生了解云苔茶叶整个项目,掌握云苔茶叶品牌设计的方向与定位,在学习过程中介入市场需求,了解竞争品牌,找到云苔茶叶的独特卖点。

(4)推动学生深入了解项目需求,解读设计策划,做好logo设计,确定云苔茶叶品牌的基础。指导学生熟练运用Photoshop、Axure等软件,掌握图标、图文排版、界面、交互动效设计等,对学生进行全线培养,提前让学生感受UI界面设计岗位的过程,在课堂上体验UI界面设计师的工作。

(5)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课堂派、学习通等)向学生推送在线的优质学习资源,如发布微课视频、设计素材等海量的设计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完成基本概念、设计原理等知识的学习。

(6)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线下学生作品评价的多样性。通过自评互评、企业评价等环节,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和反馈修改。以云苔茶叶的品牌设计为题,参加广州市中职学校文化创意比赛,以赛促学,以赛提升学生技能,同时又可以为云苔茶叶所用,從中选出优秀作品供企业应用。

四、总结

中职学校精准扶贫产教融合的重点,不能局限于学校本身,不能局限于解决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和就业问题,不能局限于培训和指导,要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助力服务地方经济,突破中职学校从助手转向参与者,从单纯的人才培养转向产教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探索中职教育与精准扶贫产教融合的结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归纳精准扶贫产教融合的经验与规律,构建精准扶贫、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和实施应用路径。

参考文献:

[1]李海艳,辛均庚.民族高校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个案研究:以黔南幼专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97-100.

[2]史祝云.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思考[J].智库时代,2020(14):130-131.

编辑 张 俐

作者:洪波 李米雪

山寨品牌设计论文 篇2:

中国元素在欧洲奢侈品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多个欧洲奢侈品牌曾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根据欧洲奢侈品在设计上应用中国元素的原因,种类和优劣三方面来总结欧洲奢侈品对中国元素应用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为中国元素在欧洲奢侈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元素;欧洲奢侈品;服饰

一、欧洲奢侈品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的原因概述

(一)巨大的中国市场

有数据表明,在2007年至2010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并保持持续较高幅度的增长;且中商情报网的2018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中提出,到2024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中国消费者将贡献全球奢侈品市场40%的销售,带动全球市场75%的增长。因此,中国市场对欧洲奢侈品牌有着巨大吸引力。

(二)中国元素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组成了多彩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的用料,纹样,颜色,传统服饰版型,载体甚至是传说都给品牌设计师们提供了大量的灵感来源,而中国元素与欧洲奢侈品牌结合所产出的产品无论对东西方来说都是一种鲜明的文化对比冲击,中国元素所带给品牌设计师新颖的美感在欧洲奢侈品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品牌带来的新的活力。

二、中国元素在欧洲奢侈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元素的多样性使得它可以在多种产品设计中被应用,光像是前文中提到的用料,纹样,颜色,传统服饰版型和传统用具载体这类极具象征意义的国粹就已经足够被欧洲的各大奢侈品设计师应用在他们多个系列的产品上了。

(一)中国传统纹样和色彩搭配

传统纹样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的传统纹样的不断更新换代给中国元素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它们包括字形、配色和图腾。

瓷器的英文“china”和中国“China”是同一个单词,可以看出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和瓷器的关系密不可分。而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种类,在唐代起源,在元代突飞猛进并传到欧洲;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和伊朗的陶工相遇之后,采用了当地的钴料,才终于烧制成如今流传于世的美丽青花瓷。可见,文化需要交流和融合,最后才能形成更优秀的新文化。

(二)中国传统丝绸与刺绣

丝绸在古代欧洲被视为奢侈品,也是古代欧洲印象中古代中国主要代表产物之一,在这个基础下,欧洲奢侈品与“奢侈品”丝绸就产生了联系,这样伴随着丝绸,丝绸上精美的刺绣也在欧洲被传播,因此,形成了丝绸和刺绣在古代欧洲代表中国的标签化。

在古驰2017年春夏秀场上,设计师用大量的刺绣来表现服饰上标志性的浮夸繁复的图案;不仅如此,还加入了对称凤凰、老虎等图案。设计师将刺绣结合品牌代表性的红绿配色注入到服装、包袋、鞋履中,有编者将其评价为t台版的“游园惊梦”。

阿玛尼高级定制2015年的春夏秀场在丝绸服饰中运用了一系列水墨画的竹。“连秀场布置,也是一片曲径通幽的竹林。……Giorgio Armani的设计,删繁就简、宁静淡泊,万端之变,归于一宗,真正契合中国文人所崇尚之“中通外直、虛怀若谷”的修竹秉性。”海报时尚网的编者高度评价。

(三)中国传统生活用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还有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提高的对奢侈品文化的追求,不仅仅将中国元素局限在服饰设计中,欧洲奢侈品牌逐渐将自己的品牌文化融入中国传统生活用具中,为中国用户服务。

爱马仕为中国用户打造了一整套麻将用具——包括麻将桌椅。用料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高级乌木木料和鳄鱼皮、小羊皮,结合品牌特有的配色和精细的手工雕刻,不但将品牌的工匠精神和对中华文化的致敬、尊重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将品牌的奢侈定位贯彻到底。

三、欧洲奢侈品应用中国元素成功与否的判断

在欧洲奢侈品将中国元素运用到设计中的同时,我们不乏看见对某些设计成品铺天盖地的评论——它们多是被中国人(或至少是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发出的。而欧洲奢侈品牌在设计中应用中国元素本意是亲近中国市场,结局却与预期背道而驰,这来源于对中国元素的错误应用。

(一)中国元素运用“失败”的欧洲奢侈品设计案例

未真正探索中国文化所拥有的韵味和精神或思考中国元素如何与自身品牌特色相结合,只是一味的想在产品代入浅显的中国元素;在这一点上有些欧洲奢侈品牌的设计师做出了错误判断。例如2015年巴宝莉为了中国农历新年特别推出的一款围巾就受到了大量的负面评价,在作为品牌经典款式的格米什尔围巾上用刺绣生硬的嵌入了一个红色的汉字“福”,这款围巾在推特上的宣传照片被转发了14000次,负面评论却多达3500条,不乏有网友说:“不是山寨,胜似山寨”和“他们甚至不能把‘福’字倒过来”。

巴宝莉这款围巾并不是运用中国元素“失败”的欧洲奢侈品设计的个例,几乎所有欧洲奢侈品牌都曾经有在设计中应用过中国元素却被抨击的产品例子,包括在第二节中提到的大量在设计中应用中国元素受到好评的品牌也曾有所受评价不佳,销量不高抑或是两者皆占的设计产品。

(二)中国元素在欧洲奢侈品中成功应用的条件

前面我们提到了欧洲奢侈品在设计中应用中国元素的原因,大体上是从两方面出发的:亲近中国市场和给品牌带来新活力。

亲近中国市场,提高欧洲奢侈品在中国的认可度和销售额,需要欧洲奢侈品设计师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在奢侈品市场定位的前提下了解中国顾客想要的“中国风”也就是中国元素的概念。在中国经济环境不断改善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不断的调整自己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并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民众普遍都拥有了更强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与执着加剧。因此,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欧洲奢侈品设计师应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也应该加深品牌自身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以求将品牌和中国元素真正的、深沉的融合。

为给品牌带来新活力,欧洲奢侈品设计师不应挖掘表面的、无美感的中国元素(如路易威登2007年推出的蛇皮袋),应该融合深入挖掘出的中华特色文化所产生的中国元素特有的美感和品牌自身的特色审美,将品牌设计审美推向一个新的维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欧洲奢侈品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是可取的,且对于欧洲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性。欧洲奢侈品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应综合考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并真正的将中国元素和品牌文化特色融合到一起。另外,欧洲奢侈品在设计中善用中国元素,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取其所优,互相融合;然而,欧洲奢侈品设计师如果在缺乏对中国市场的调查、对中华文化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在所设计的产品中应用中国元素,中华文化就可能将会在西方被错误传播,让欧洲民众对中华文化产生一定误解;同时,欧洲奢侈品品牌文化在中国也会流通受阻,不利于品牌设计产品在中国的推广,销售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news.163.com/18/0929/12/DSSC5C3C000197V8.html

[2] http://www.sohu.com/a/122799657_395799

[3] http://brand.haibao.com/article/1761822.htm

作者简介:

黄幸芸(1998.12—),女,汉族,籍贯:广东广州人,广州工商学院美术设计系,18级在读本科生

(指导教师:林志荣、孙音)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作者:黄幸芸 王陈勇

山寨品牌设计论文 篇3:

深圳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考察深圳市政府、企业、设计机构和创意设计产业园的发展现状,笔者发现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四个突出问题,并由此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立“创意设计指导中心”,统筹管理创意设计产业,完善创意设计产业运行机制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政府定期举办“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论坛”,打造设计产业链。第二,企业以文化战略为指导打造品牌,重视原创设计,建立企业品牌首席设计师体制。第三,政府扶持建立品牌设计联盟机构;设计企业(机构)从技术设计走向战略设计,从视觉设计走向生态设计;设计企业树立生态设计观、设计人员树立设计伦理观,建立“设计经纪人”制度。第四,学校改革创意设计产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建立三个培养层次的培养机制,注重本土创意设计人才和产业策划管理人才的培植和引进。

关键词:深圳;创意设计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发展;现状;对策

创意设计产业包括的范围很广泛,从产品与服务的功能研发、形态设计延伸到市场销售推广的全过程,涉及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设计、现代手工艺设计等相关领域。它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与支撑作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目前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其创意设计产业拥有哪些优势,具有哪些劣势?最后是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和机遇?笔者在文中就深圳目前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展开研讨。 

一、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60.05亿元,占全市GDP的6.8%。2008年,深圳又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文化产业比重达到10%,与创意产业大国英国相当[1]。根据《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到2010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1%。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创意设计产业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深圳创意设计产业现状逐一梳理。

1.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各区纷纷出台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以文化产业发展来探寻现有经济结构转型方向,是深圳市一项长期的城市发展目标。2003年深圳正式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并提出“设计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2004年推出《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还规划建设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06年初,深圳市政府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08年11月19日,深圳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该组织的第16名成员,并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2009年深圳市政府把每年的12月7日设立为“深圳创意设计日”。这些都为深圳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同时也提升了深圳作为创意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圳市龙岗区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指出,围绕深圳建设全球“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提高龙岗室内设计业、平面设计业在国内外的地位;通过设计创新和改进实现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互联网广告业。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做大做强创意产业;汇聚设计、演艺、多媒体制作、动漫、数码娱乐、广告、时尚等创意企业,使福田形成创意输出、成果展示、信息汇集、产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各种专业服务共存的格局,在3至5年内培育和完善创意产业链,建成名副其实的设计之区。

2.中小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品牌设计,力求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品牌”的转变。

民营经济在深圳的经济结构中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深圳有27.7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99.2%以上。深圳地区的华为、中兴、比亚迪、创维、三诺等都是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这些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和设计机构。从去年金融危机到来,我们看到,由于拥有自主品牌,这些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继续保持逆市增长。然而,主要依靠OEM的企业却遭遇到了寒冬,很多企业倒闭关门。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大多数通过OEM(贴牌生产)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深圳民企,随着竞争加剧,民企走低成本竞争之路已显得举步维艰。一些中小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品牌设计,力求从OEM向OBM转型。随着国家提出的“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创建自主品牌”的战略部署,一些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据2009年深圳市总商会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发布的《深圳民营经济——比较与借鉴》报告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深圳民营企业正在实现由“深圳制造”向“深圳品牌”的转变,经受全球金融危机考验的深圳民营经济,正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性与自主性。当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其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将是文化创新、品牌设计创新。

3.深圳设计企业形成行业规模,民间设计活动交流频繁。

深圳拥有较有实力的设计企业6000多家,专业设计师6万余人,涵盖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设计、软件设计等10多个领域[2]。设计师的的作品服务了遍及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文化机构,造就了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品牌形象。2006年全市广告增加值为9.83亿,比2004年增长39.57%。[3]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创意设计产业占GDP的5%。

深圳设计服务公司和大中型企业中的设计部门作为创意设计产业的核心力量,成为推动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主体。在工业设计领域,涌现了浪尖、嘉兰图等工业设计企业,频频斩获国际最顶尖的红点设计大奖。在平面设计领域,涌现了众多的中国优秀平面设计师如王粤飞、陈绍华等典型代表人物。深圳的现代印刷和平面设计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支设计队伍与深圳的印刷业相互依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目前深圳现有室内设计从业人员3万人;装饰设计企业2500余家;甲级设计企业60多家;在全国装饰百强企业中,深圳占10%,名列第一。也涌现了中国室内设计界的一批顶尖设计师刘波、朱宣、黄庭等。[4]

除此之外,深圳民间设计活动交流非常频繁。1992年,深圳的设计师自发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平面设计专业展——《平面设计在中国》。1995年又成立了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鼓励提高平面设计的创作和学术精神。在随后的10年间,深圳的设计师几乎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设计赛事和国际展览的奖项以及入选国际设计界所有权威设计刊物。

4.建立众多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园基地,打造园区集聚效应,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快速发展。

深圳目前拥有众多创意设计基地,此类创意园区主要包括“田面”设计之都产业园、OCT LOFT、罗湖区创意文化广场、怡景动漫基地、南山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宝安区F518创意产业园、深圳中康路8号等。

“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是以设计创意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园区,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于一体。产业园区目前有“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等9位世界排名前50位的设计大师和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已进驻的国内企业共计68家,其中包括深圳最大的工业设计公司浪尖、为国内外大型生产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中信国华、心蕾、拓腾、飞亚达设计中心等,以及其他平面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内的国内知名企业;已进驻的国外企业共计18家,其中包括克拉尼、田中浩昭、巴斯科等十位著名国际设计大师的工作室;另外还有10个创意研究机构。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融合了“创意、设计、艺术”多元领域,其中比较典型的是“OCT-LOFT-T街创意市集”,在一年12期的市集中,你可以看到来自深圳本土和近邻广州,以及内地城市和港澳地区的创意团体所展现的种类繁多,趣味横生的多样化创意产品。罗湖创意广场设计独特,从建筑外形到内部空间、展览布置,这是一个力图让每个来访者能体会到这是一个做设计创意的地方。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是宝安区通过改造旧工业区、旧厂房的方式,达到功能置换,提高附加值为目的建设的试点园区[5]。该园区主要发展和推广民族文化产品。园区一直致力于创意文化和区域产业的对接,实现产业升级,并积极推进区域及园区文化氛围的建设,园区有创意研发设计团队,有先锋前卫的原创艺术家,还有有创意孵化的平台和配套齐全的展示交流空间。

二、深圳市创意设计产业存在的问题

深圳的创意设计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意设计产业运行缺乏主导机构,发展机制和推广制度不健全。

创意从构思到最终的产业化,需要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深圳市政府虽然出台了上文所述的相关政策,但是,此类政策中提出的大多是指导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而就创意设计产业的运行发展机制的政策保障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创意设计产业的组织和协调机制还不健全。作为设计机构和政府主导以及企业联系之间的联系的纽带,目前深圳还需要建立一个三方联系机构。根据英国、韩国、阿根廷以及中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经验,深圳应该设立一个政府下属机构——创意设计产业指导中心。这个中心的职责应该是非盈利性的,它对于推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是创意设计产业协调、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尽管深圳市政府还不断在法律上出台保护创意文化的知识产权法规,甚至还专门制定了《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和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发展,但由于企业、设计师等很多复杂的认识不深刻的因素,他们大多停留在观念层次,企业和设计机构并没有从行动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如何从一开始树立品牌观念,如何经营创意设计产业这个区域性品牌,这个完整的体系并没有建立;而与之相关的如互联网上的数字流通整合机制也没有形成。

2.多数企业习惯OEM,轻视产品原创设计与文化品牌建设。

当下深圳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深圳大多数企业早年都习惯于“来样加工”、“来料加工”或者采取“模仿抄袭”的山寨设计形式,大多数企业对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投入不足,设计专利意识薄弱,缺乏设计管理和品牌意识,这种现象造成企业尚未形成原创性的设计研发能力、创新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品牌热”开始出现,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品牌设计咨询公司,企业家表现出非常迷茫的现状。首先他们从概念上并不能理解什么是品牌,甚至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做品牌就是打广告,企业文化就是品牌文化、产品广告语就是品牌DNA、品牌识别就是品牌形象等。其次,企业没有和专业设计公司互相保持长期合作的习惯,这样将会导致企业理念天天变;最终结果也只能是造成自己品牌在培育的过程中造成品牌资产的流失,品牌的知名度并不能有效地积累。最后就是企业重营销轻设计,甚至是对低劣的产品进行包装推广,以浮澡的、表面化的形象设计提升销售业绩,习惯于以营销手段来弥补创新能力的不足。

3.设计企业(机构)小型分散化,缺乏系统设计和管理能力;同时存在非正常市场竞争手段。

深圳除了集聚一大批著名设计公司以外,还有很多“工作室”经营模式的设计公司,深圳平面设计已经和印刷业建立了一套产业链,但出现了设计原创力不足、低层次模仿等问题。模仿是当前设计企业(机构)的一个典型现象。诚然,从设计的社会发展规律来说,企业创意设计必然经历从仿造、改造到创造的过程,但是长此沉缅于仿造、依赖于模仿,势必形成惰性,导致原创能力的丧失。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行业基本上处于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相互独立现象,缺乏专业间的融合与协作。最后一种现象就是设计企业间的不正常市场竞争,这主要体现在低价竞争上。深圳目前还未针对这种现象出台相关保护和规范文件,也未能出台设计产业政策的宏观调节措施。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深圳设计企业生存问题上的一个隐患。设计行业间的非正常竞争,最终只能是导致设计市场环境的不断恶化。

4.创意设计产业所需的中、高层次人才稀少,深圳高等院校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

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是基于人才的一种产业。深圳设计从业人员高达十余万人,专业设计师只占6万多名[6]。但从事创意设计产业的中高层次人才还很缺乏。所谓中高层次人才是指具备设计、创意、策划和管理的复合型知识人才。深圳地区现有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培养创意设计产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和动画设计五个设计专业。同时开办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产业与文化管理方向)本科方向,该方向培养适用于城市文化管理、媒体运作和文化艺术市场经营等业务的人才。2009年5月深圳大学成立了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除此之外,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也从事文化产业研究。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目前已建有平面、环境、服装、工业、首饰、展示、装饰、形象设计等八个专业,高等院校主要培养创意设计人才。

从上述可以看出,目前创意设计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还是来自高校,其中以艺术学院和文化院校为主。但是,当前艺术院校的学生缺乏管理和策划知识的学习,而文学院的学生则缺乏对设计知识的了解和领悟。理论和实践脱节,深圳创意设计产业现在急需找到既能“顶天”(懂管理和策划),又能“立地”(懂创意和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深圳有必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发展深圳市创意设计产业的对策

针对本文提出的目前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发展建议。

1.建立“创意设计指导中心”,统筹管理创意设计产业,完善创意设计产业运行机制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

借鉴英国、韩国、阿根廷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经验,笔者认为深圳应该设立一个政府下属机构——创意设计指导中心;把它作为深圳创意设计产业运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和协调机构。首先,这个中心的职责应该是非盈利性的,其次应该具体规划几个部门,如成立深圳市创意设计产业管理部门、设计指导中心、创意设计教育培训中心等,创意设计产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和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的联系,作为一个统筹分配管理的联络和政策管理机构。设计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创意设计产业的设计整合。创意设计产业培训中心负责部分市创意设计产业人才的培养。

我们也可以具体借鉴下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已有经验。阿根廷于2001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立了一个“大都市设计中心”,这个中心隶属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联络署管理,该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致力于去推广本地的设计。它包括设计管理区和大都会设计指导中心等部门,设计管理区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去推广创意设计产业,通过设计来强化市场创新。设计指导中心主要是从商业设计的角度去推动创意设计产业。例如和大都市设计和创新学院联合,组织艺术家研讨会,举办技术设计方面的研究活动,或者通过沙龙、举办论坛等形式,去研究一些和创意设计产业相关的一些战略政策。

2.政府定期举办“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论坛”,打造设计产业链;企业以文化战略为指导打造品牌,重视原创设计,建立企业品牌首席设计师体制。

笔者认为深圳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遭遇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家的品牌意识不强,或者说对做品牌在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由此笔者建议首先应该由政府出面,定期举办“深圳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论坛”,对中小企业家进行观念上的再培训。当前深圳地区现有的培训机构只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以及少量的民间机构开设品牌建设方面的高级研修班,这个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是开设品牌文化讲座。企业家对文化品牌设计的不够重视也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品牌的灵魂,设计是品牌的载体,设计不是技术的设计,而应该是文化战略的设计。

再次,打造发展深圳企业的工业设计与创意设计产业,要本着打造产业链的思路,实现从品牌前期市场调研、产品原创研发设计,再到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品牌策划与市场推广的完整设计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条中,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其他服务部门等这种互不相同而又相互依存的产业链关系,有利于设计企业的长远发展,真正搭建起多产融合的互动交易平台和运营平台。

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企业品牌首席设计师体制,即设置企业总设计师或设计管理高层人员,作为统管与协调整个企业的品牌设计资源、品牌传播推广的核心决策人员。

3.政府扶持建立品牌设计联盟机构;设计企业从技术设计走向战略设计,从视觉设计走向生态设计;设计企业应该树立生态设计观、设计人员树立设计伦理观。应该建立“设计经纪人”制度。

深圳设计企业数量多,专业单一,水平也良莠不齐,主要是模仿学习国外设计为主,注重对形式语言的学习。对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由政府扶持建立品牌设计联盟机构,以整合深圳的这些分散性设计公司,让设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建立创意设计产业的设计价值链。即成立一家品牌设计联盟,将平面、环境、工业、动漫等设计公司的优势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品牌设计联盟接到企业品牌项目后,将分项目发包到下面这些专业设计公司,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的使深圳设计企业的设计资源得到很好优化配置和建立设计产业链。

另外设计企业和设计人员也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首先从以前单纯地“为商品设计价值”转型到“为深圳设计价值”。“为深圳设计价值”是指设计企业应该担当起建设“设计之都”的责任。设计企业的每一个设计,形成现在的“深圳设计文化”,也将成为将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作为深圳制造的产品,目前在中国各大中小城市的销售上占60%以上。由此看来,今天在深圳所形成的设计文化,必将引领中国商品对文化发展。由此看来,创意设计之都的建立,只有依靠自身文化价值观的营造,方可长足发展。深圳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目前“设计之都”的定位,注入相应的时尚文化、品牌文化的灵魂;设计企业的任务是帮助企业创立自主品牌,采用视觉设计的方法将文化注入到品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第二是由单一的技术层面上升到设计的战略管理层面。仅仅依靠单一的设计技能,并不能帮助一个品牌得到长足发展,企业目前需要的是品牌战略顾问咨询,即从设计战略的高度指导企业品牌的发展。

第三,从视觉设计转到生态设计,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设计伦理观。在设计中尽可能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的生活环境,以及设计易于回收利用的产品设计。树立设计伦理观,对社会负责,考虑设计的社会公正性,对人负责,考虑健康、安全的功能需求,还应当对地域文化传统的持续与发展负责。

第四,在深圳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中,鼓励建立“设计经纪人”制度,即对设计师进行整合管理,让优秀的设计师更多的精力用于设计研发创新方面。而优秀的设计经纪人则在设计经营与管理方面,积极促进创新设计向商品的转化。

4.学校改革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方法,建立三个培养层次的培养机制,注重本土创意设计人才和产业策划管理人才的培植和引进。

学校目前的创意设计人才和产业策划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改革。

首先是本科层次的培养和研究生培养层次应该做一区分。

笔者认为创意设计产业人才的本科阶段培养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就是培养学术研究型创意设计管理策划人员。第二是现有的艺术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创意设计人员。以上两种人才放在艺术学院培养以及在文化院校培养还应该有所区别。对于在艺术学院培养的创意设计人才,笔者认为应该做两个方向的培养方法,一个是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给学生开设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策划的相关课程,但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为主。另外一个就是纯粹培养专业创意设计专门性人才。而在文化院校培养的人才,其做法和在艺术学院类似,不过更为强调的是学生的策划管理能力培养,但不能放弃对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其次,硕士层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主;博士层次应尽量主要培养应用理论型博士生。

基于深圳高等教育院校稀少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机制和规划,可以计划从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海内外,引进一批信息技术、文化艺人、法律人才等,同时可以吸引相关的政府合作型的高校在深圳设立分校,吸引一些有实力的民办高校落户深圳。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引进和留住创意设计产业的高层人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就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深圳创意设计产业,是实现深圳“文化立市”战略、带动深圳企业走自主创新、建立属于深圳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之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深圳从“制造之都”向“设计之都”、“品牌之都”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本文上述提出的四条建议,希望能对深圳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建议和思考。(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张晓.深圳设计名声叫响国内外[N].深圳特区报,2008-12-8.

[2]李桂茹.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N].中国青年报,2008-12-9.[3]深圳市统计局服务业处.快速发展的企业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M].内部资料,2007-11-1.[4]新浪财经[OL]. 2008年12月1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201/10302545468.shtml.

[5]张京成(主编). 2008——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377.[6]刘莎莎.“深圳设计”用创意震撼现场观众[N].深圳特区报,2000-5-1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hen-zhen

YANG Zhi, HUANG Wei

(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作者:杨 志 黄 维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建筑设计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