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现代文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在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对于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初中语文为例,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阅读教学现代文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教学现代文学论文 篇1: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摘要:文学阅读已经成为大学教师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严重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轻视阅读、不深入研究文本,蜻蜓点水、敷衍塞责的阅读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整体式阅读教学策略;2.审美式阅读教学策略;3.研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学 文学阅读 教学策略

当今,大学的应用性、实践性被提到了教学重点方略上来,其优点在于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效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对人文类学科的轻视甚至忽略。一种急功近利的大学办学思想从长期来看必将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启蒙仍是当代知识分子不可忽略的历史重担, 因此,无论处在哪一个时代,阅读文学作品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建设工程。“阅读教学仍然步履维艰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如果从执教者直接因素考虑,教师本身素养和能力的欠缺,是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我们作为当代大学教师,有责任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导向,使其在大学时代真正熏陶到除书本课堂以外更多的文化信息,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一、当前大学生常见的阅读病象

文学作品以文学语言为媒介,用文学的形式传达现代人的情感、思想。人在识字以后,就有了阅读的体验。字都有它独立的声音和意义,个性十足又千变万化地存在于阅读文本之中。文学作品以其特有的语言魅力吸引着人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书刊杂志、电子文本层出不穷,当今的阅读对象已经不仅仅限于知识阶层,而是扩大到了广大的普通群体。大学生作为主要的阅读群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阅读群,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大学生现在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不容乐观。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现代文学初创之时相比,人们的阅读取向和趣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到现当代文学教学,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更应该得到重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几种典型症状。

1.消极阅读症。根本厌倦阅读,不想看文字,尤其是纸质的文字。懒于思考、懒于生活、懒于用脑用眼;即使阅读,也是读些不良书刊,无益身心,有害健康,耽于臆想。

2.阅读恐惧症。阅读恐惧,是上一症状的深层次,更进一步。不读书,怕读书,拒绝阅读,只对视频音频感兴趣。

3.阅读盲目症。走进图书馆的书架旁,不知道读什么,茫然不知所措,空耗时光,最后随便拿本什么看,或者面临选择干脆放弃,转向了实际性较强的英语学习和各类考试的试题。

4.阅读失语症。这类学生爱读书,也读了不少的书,但属于读死书的,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人读亦读,不加拣择,不加思考,读过就忘。以至于读书失语,满口都是别人的话,失去自我。谓之“阅读失语症”。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名篇,多数距今已有数十年了。相比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当然只能属于新生儿,比起最新潮的文学却又显得较为古董。它的学科性质使得当今的文科大学生对它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图书的出版包装越来越精致,配以大量图片、装帧精美的书籍杂志纷纷登场,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书坊。阅读很多时候只是成为了一种彰显身份的装潢,就像人们社交穿西装打领带一样,书是拥有精神贵族头衔的标志性物品。而年轻的大学生是在动画和游戏中长大的一代,他们也读书,但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轻浅的、搞笑的、玄幻的、穿越的、魔法的题材吸引了他们的眼球,真正的读书品味严重缺失甚至并未养成。大学生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随便翻翻教师指定的必读篇目,然后就弃之一旁了。心浮气躁进而导致根本读不进去,这样的现象使得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严肃文学面临着失去读者的重重危机。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教学对策

面对以上所说的种种症状,我们并不愿意做无能为力的旁观者,我们也不愿意做毫无意义的指责者。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其本质就是对话:打破时空界限,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心灵的交流与撞击。我们能做的只是立足于教学本身,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阅读指导,起到授业解惑外加监督引导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帮助。

1.加强和学生的联系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所在,及时加以引导;从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出发,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2.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教师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谈吐都会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而个人魅力的培养离不开优秀文学作品的滋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就会模仿教师,追随教师,自然会接触教师所读的书籍。具体到当今高校文学教学,大学教师要增加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身素质。

3.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要使现代文学教学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下工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悬念,用丰富的文学语言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关注度;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尊重和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珍惜和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特性。

4.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监控。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制作读书计划,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在一起讨论交流,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互通,也有益于改进各自的读书方法。

另外,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是为了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层次和深度,因此要求学生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对于长篇的作品可以泛读,对于短小经典的作品和长篇作品中精彩的部分要注意精读,反复玩味这些语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力求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

三、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教学对策

现当代文学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文学现象比较多。“阅读不是言语符号的简单传递,而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掌握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了解。

1.整体式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某个作家的专题阅读,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学习研究鲁迅作品,先采取整体式阅读:提倡学生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把着重点放在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上。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

2.审美式阅读教学策略。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写作。文学创作或某个文学问题的讨论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手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多写”,勤写“读书笔记”,养成“每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可以写读后感想,可以进行作品片断的分析,也可以提出与前人研究的不同看法,最简单的读书笔记是随时抄录选文中的精彩段落,持之以恒,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风。

3.研究性阅读教学策略。针对某个文学现象或问题,进行相关的阅读指导,给学生一定的参考书目,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系统的阅读学习,形成自己的看法,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的发现要靠积极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由点及面,通过更进一步的讨论,再阅读,整理思路,形成有效的文字形式。论文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语言,格式不必要求过严,只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

我们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不仅仅是为大学生的文学学习做简单的辅导,更是为文学学科的日益式微振臂一呼。“改革现代文学教学, 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必须努力摒弃陈旧落后的阅读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91.

[2]陈香珍等. 谈消费主义文化与大学生的文学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2008(4):136.

[3]吴炳生.试论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09(4):44.

[4]刘梦琴等.浅谈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1):116.

本文系衡水学院教改课题“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阅读教学策略之研究”结项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2012046。

作者简介:

王国洪,男,衡水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艳敏,女,衡水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责编 张敬亚)

作者:王国洪 李艳敏

阅读教学现代文学论文 篇2: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在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对于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初中语文为例,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而现代文学作品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果确定其阅读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材内容改革活动中所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拟论述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内容

1.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与实际效果不相适应

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程度与实际效果不相适应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尽管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活动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文本阅读的教学活动也不断受到诸多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评论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可以说,好的阅读教学是优秀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和教师方面均不断加大了对于阅读教学的投入力度,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生们的阅读相关综合水平却没有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这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陷入了一个尴尬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地。

1.2个性化阅读泛滥

个性化阅读泛滥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又一问题。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直在喊,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也正在不断加重素质教育的比例,素质教育看似已经大行其道,但实际上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了“过犹不及”的问题,而个性化阅读泛滥就是这一问题的产物之一。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夸大所谓素质教育的功能,过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想象和个性,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误解。由于初中学生仍然处于三观塑造时期,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学生将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对作品解读出现完全不符合逻辑的错误和笑话[1-2]。

2.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2.1依据文本的体式特点

依据文本的体式特点即要求在进行现代文学作品选择时,所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其体式特点应当要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能够为初中学生所接受并认可。这就要求目标文本在语言、结构等方面都不能过于复杂,既要体现出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水平,又能够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文本,了解文本内容。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现代作品选择为例,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中集中回忆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陪伴在自己左右的故人。就体式特点而言,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众多文章中较容易理解与阅读的作品。众多周知,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最为酣畅淋漓也是最具文学战斗精神的,然而由于受到时代和个人写作特点的影响,先生的杂文在语言、结构等方面依然具有较为明显的文言半文言特点,而这样的文章如果直接拿来让初中学生进行阅读,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较为明显的生硬和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在先生众多白话文作品中选择这一篇,也是有其深意在里面。这篇作品收录在《朝花夕拾》中,它是先生充满细腻感情与浓厚深情的作品集,学生在品读这一文本时,很容易感受到鲁迅在透过文字所想表达的那种情深意切。此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记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玩耍、学习的经历,而这样的经历正好与初中学生当下的经历类似,这就使得学生们容易在心中产生认同感。尤其是对于求学经历中一些刻画较为深刻的事件,学生们特别能够感同身受,例如鲁迅在迟到受训之后,默默地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而这种既感到羞愧又暗自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迟到的心情,也只是初中学生才能深切体会到的。

2.2依据文本的教学功能

现代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然而然就承担起相应的教学功能。在选择具体的现代文学作品时,依据文本的教学功能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既依据文本本身的教育意义,同时还应当依据整个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目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就是实现其自身价值与整体价值的有机统一[3]。

以《斑羚飞渡》这一现代作品选择为例,这篇作品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奇幻色彩,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到斑羚为了大我牺牲小我而凌空飞渡的描写时,他们的内心无疑是深深受到震撼的。而这一文学作品之所以被选入语文教材,自然也有其毋庸置疑的道理。文本中最精彩的一幕无疑是“斑羚飞渡”,然而就教学目的而言,光让学生被这一场景刻画所折服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透过斑羚飞渡的表面现象,去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它飞渡之后要怎么继续生活?只有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下去,才能对这一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有所探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老斑羚为了小斑羚而牺牲自己,这种行为只有动物才有吗?你们的父母有没有为了你们而倾心尽力?小斑羚明知飞渡会牺牲老斑羚,它还是毅然地跳了过去,它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通过不断向学生抛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才会继续追寻答案,并将个人經历和感悟与其结合起来,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经过教师提示后,学生将心比心,明白了前辈对于后辈那种含辛茹苦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明白了小斑羚为了生存而不惜承受痛苦顽强地生存下去,因此,斑羚飞渡教会我们,要不放弃希望,要感恩父母亲人。这样才真正地实现了《斑羚飞渡》这一作品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钱林波.“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再辨析[J].语文学习,2011,1(02):10-12.

[2]陈尚达.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如何成为可能[J].语文学习,2012,5(11):10-12.

[3]潘涌.外国母语教材的基本价值取向[J].语文学习,2013,2 (04):13-16.

作者:许芽治

阅读教学现代文学论文 篇3:

现代文学里的 “ 看客 ” 心态研究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过许多“过客”,他们形象各异,对任何事件总是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著名作家鲁迅最为致力于“过客”的描述。本文以鲁迅笔下的“看客”为例,简要阐述了“看客”心理形象,进而对“看客”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其结合到现代社会进行反思。

【关键词】 现代文学;“看客”;鲁迅

“看客”形象是根植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类人物,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看客”往往并非故事中的主人公,而是作为旁观者,保持着鲜明态度,看起来却是麻木冷漠。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特色人物,“看客”从未因时代变化而退出历史舞台,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立场出现在书中的任何一个角落。

一、现代文学里“看客”心理形象

(一)不同身份构成“看客”群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看客”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种特殊人物,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著名作家鲁迅笔下,“看客”显得更加灵活而生动。“看客”作为时代交替下的人物,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底层,是人们口中的“小人物”,思想观念保持着旧时代的传统作风,对于很多事情都保持着冷漠的态度。直到今天,人们依旧能够从鲁迅的作品中透过“看客”去感受时代变化和社会风貌,反思现代社会的弊端。因此,探究现代文学中的“看客”心理十分重要,人们能够透过“看客”去感受旧社会、思考新社会,具有深厚的时代内涵。

从现代文学的“看客”形象和心理进行分析,发现鲁迅笔下的许多“看客”都具备冷漠、封建的思想特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未受过教育,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生存,生活单调匮乏没有乐趣。众多作家都用认真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看客”的穿着打扮和生活方式,“看客”涉及范围很广,他们并不会受到年龄、性别、身份的限制,任何人物都有可能成为作家笔下的“看客”。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包含“过客”的场景很多,其中多半是围绕着某个中心人物展开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处于不同职业环境下的群众就构成了场景中的“看客”群体。在这种情况下,“看客”似乎在围观着一件共同的大事,但和他们每个人并无直接关系,“看客”变得冷漠,只是保持着好奇态度在围观着周边发生的一切事件,事情正发生在自己触手可及的身旁,他们在第一时间保持着专注力,集结到一起形成“看客”群体,共同围观。

(二)新旧思想相互碰撞,社会转型期的无知者

在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看客”人物都与作家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脱不了关系,以鲁迅为例,鲁迅的文学作品就深受自身童年经历影响,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领悟融合到一起,以独特的视角、质朴的语言,将“看客”群体贯穿于他的各类文学作品中。

鲁迅在著名小说集《呐喊》中就曾生动描写了“看客”,日本留学时期的自身经历更是促使他进一步明确了人生规划,加深对于“看客”的认识和批判。在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看客”都是以群体形象一同出现,也正是因为群体之间的共同作用,加剧了“看客”们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和冷漠性。许多作家都曾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描写过“看客”这一形象,这些作家大多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希望能够通过纸和笔,唤醒国民思想。但无论是西方环境,还是社会内部,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看客”正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他们在新旧思想之间相互碰撞,许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新思想,就已经被时代推到了风口浪尖,学着去用新思想生活,但底子仍旧保持着封建陈旧的理念。其中,以著名作家萧红为例,凭借其带有强烈讽刺性又具有幽默感的笔触,描述了新旧思想交替之下小城人民现状,批判了那些麻木、无知、愚昧的“看客”们。在鲁迅短篇小说《示众》中,曾经突出描写过“看客”群体,文中指出“看客”像鲈鱼一样张开嘴巴,看起来充满了麻木。在《示众》中,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民国时期,在这段时期,“大清”不复存在,相继而来的是“民国”,看起来每个“看客”都保持着较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着新生活,其实却对此一无所知,改造国民精神面貌更是成为一件十分遥远的事。

(三)国家民族的发展困境,热衷于看的被看者

在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看客”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身份而存在,不同的小说中,“看客”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存在着某种性格上的联系。许多作家都曾致力于对“看客”进行研究,对民国时代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处于同一年代的“看客”,他们大多有着同样的社会处境,他们生存在病了的“旧中国”,他们生活在未知的新世界,看到社会上种种病态的现象和国民的愚昧,而他们也是那愚昧无知中的一员。通过对鲁迅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发现,当鲁迅深刻认识到旧中国“看客”心理后,想要逃离出这个世界,寻找出一条充满生机的路,但这样很难,不但他逃不掉,是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都逃不掉。从国家民族到每一个“看客”,都处于“被看”的境地,但是“看客”们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

“看客”以“看”为主,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看客”出现在每一次重大事件中,充当着旁观者的角色。在《孔乙己》中,孔乙己在诉说着自己的失意,而“看客”们则是坐在一旁看着一切的发生。在《药》中,砍志士头颅也并未引起“看客”的关注,他们只是在一旁专注地看着,革命烈士的死亡和“看客”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鲁迅通过对“看客”生动的描写,揭露社会的丑恶,以“看客”形象警惕着中国人。

二、看客心理产生的原因探析

“看客”心理的产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这是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是新旧思想交替之际,人们复杂心理在作祟。“看客”充斥于社会各个阶层中,“看客”心理也以其独特的个性积淀于民族文化中,传递着民国时期的封建思想,影响着今天的社会空气。首先,数千年来的封建统治,统治的不仅仅是政治,更是思想和精神,使得“看客”在身體上遭受着沉重的打击,在心理上也在接受着奴役,难以突破思想的束缚,选择新生活。也就是说,在许多“看客”理念中,他们的屈服和被动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事,现代思想反倒成为奇怪之举。其次,在战争的摧残下,人们开始害怕和畏惧,开始麻木不仁,对于生命的理念认知出现了偏差。

《药》中,“看客”毫不顾忌生命,将烈士的鲜血当作治病良药,批判了“看客”愚昧无知、漠视生命的灵魂。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促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看客”失去了同理心和同情心,甚至还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丧失了自己的思想理念,甘愿成为统治者的奴隶。《灯下漫笔》中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批判封建文化,批判奴隶思想。

最后,道德因素也是形成“看客”心理的重要因素。道德低劣的人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将责任抛之脑后,他们或许具有道德理念,却受制于身处环境的压力,在行为上表现出无能。将自己设定为社会生活的旁观者,自觉成为“看客”。缺少基本的同情心,反倒看到他人遇到痛苦会产生幸灾乐祸的心理,表现出冷漠无情的态度。

三、现代文学中“看客”心理的反思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许多没有名字的“看客”以其独特的个性在故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看客”看似已随着时代而消失,但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生活中的旁观者、微博热搜中的围观网友,似乎也在主动承担着“看客”的角色。现阶段,社会呼吁和谐,呼吁良好的风气,这需要每一个“看客”都少一点冷漠,加强理性认识和自觉引导,坚持个体意见的表达,拒绝麻木不仁的围观。

四、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

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四点:第一,现代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点,它是新旧文学的碰撞和传承,它是现代新文学、新精神、新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传统文化和旧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在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歌、美学意境、文学精神等内容传承了下来,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创新也是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作家身上都闪耀着珍贵的批判、忧民、愤世嫉俗的宝贵文化品质;第二,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作品具有催化的作用,现代文学作品融入了大量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对我国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大量外国作品在五四时期涌入我国,形成了多元化现代文学作品盛况;第三,现代文学作品具有时代赋予的使命感,其弘扬了大量优秀思想,促使国人觉醒,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多元化风格的文学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时代性分析,对当时的文化价值、作品的思想艺术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剖析,才能真正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和内涵;第四,现代文学作品对人性和自我进行的深刻的剖析,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其犀利的文笔,或是幽默的文风描述了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弊端,从不一样的写作高度出发加深了文章作品的深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情感进行深刻的挖掘,才能体会到现代文学作品的精髓,基于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要深刻地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内容,从人生、社会、人性、历史、文化等深层角度切入,全方位地了解作品内涵,体会作品思想、精神和文化。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现代文学作品中选取“看客”这一典型人物批判罪恶的封建文化,还是从现代化的视角去感受“看客”群体心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在社会和谐发展之下,“看客”终将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陆香绒.多重对话,提升现代散文教学有效性[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5):78.

[2]张先飞.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与高校现代文学专业对接为目的的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0,(01):78-82.

[3]毛华中.大学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模式分析[J].牡丹,2019,(24):150-152.

[4]馮琳.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内容确定[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7):105.

作者:庞莹

上一篇:公共环境整治保护论文下一篇:矿山机电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