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理解分析论文

2022-04-19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的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一些不足,比如阅读内容太枯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太单一;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阅读理解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阅读理解分析论文 篇1:

浅谈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余时间与书本、优秀作者进行书面交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与理解分析能力,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文章进行细致分析,即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实施自主学习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其能够做好“课前预习、相关片段进行集中分析、课后共同交流信息”等,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讲授阅读的方式并未实现创新,仍然采取由学生逐个带着课后问题进行文章阅读,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等,学生早已习惯了这一讲解模式,甚至部分理解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已经厌倦这一学习模式;其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学生尽管作为知识的吸收者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即使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过于放任学生自主,自身肩负的引导价值使命并未发挥;最后,学生并不具备分析一篇文章的能力,例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整篇文章的阅读,但读完一遍后,依然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得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二次阅读,长此以往,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很有必要。下面就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只有合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以便读完一篇文章后,能够迅速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何为“信念”,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阅读中“见过哪些具有坚定信念的人物”,这时,教师可以随机将学生分成课堂讨论小组(邻座与前后座位即四人为一组),并要求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讨论(可以各组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然后选举代表进行回答,例如,有的学生回答: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便是一个有着坚强信念的英雄,尽管她遭遇着病痛的折磨,但她的不畏病痛、敢于向命运抗衡的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问学生:张海迪的故事让我们既心存感动,又觉得心疼,那么,在刚才的讨论中以及平常的阅读中,同学们还“见过”其他具有坚定信念的人么?这样,变将学生的好奇心全面调动起来,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探索精神;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能够向老师讲解课文的大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辅助引导的角色,最后,对各个精彩段落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展开自己的思路进行描写(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在第一次撰写的材料遭到破坏时,你会怎么做),这样将阅读讲解与模仿写作结合起来,在读与写的密切结合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便得到了锻炼,即教师成功履行了引导者的使命。

二、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经过小学低、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而且在阅读教学中也一直沿用这套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师在講解阅读技巧时,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式与阅读讲解技巧,对于那些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事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做个性化的阅读技巧指导。例如,在学习《读书要有选择》这篇课文时,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将课堂教学步骤逐步细化,第一步,做好阅读导入工作,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类书籍放置在讲台上,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将这些书阅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原因(允许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第二步,学生阐述观点后,提问学生平时选择书籍进行阅读的标准是什么,读过哪些名人传记、科普书籍或优秀著作,待学生思考后,提问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的答案,因为这些答案能够反映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理解水平如何,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其进行适宜的指导,待学生回答完成后,要调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推举组长进行总结发言;第三步,回归课文,验证所学内容,当整篇文章讲解完后,带领学生再次回归课文,体会作者在课文中对书籍的选择提供了哪些建议,要求学生将其与自己的阅读要求进行对比,从而将教材内容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三、寻找自主学习模式在生活与教材之间的切入点

语文阅读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能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挖掘其背后蕴含的语文价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时要紧密联系周围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产生切身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暖流》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由最近的天气导入话题内容,“同学们,觉得最近的天气怎么样,天气渐渐变暖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导学生回归课文,“在南开大学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暖流呢?”要求学生进行对课文的大体意思进行表述,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全面化的指导,当学生回答“暖流指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的孩子们,并与其一起读书,使其内心澎湃,犹如暖流经过。”教师可引導“除了这种暖流外,还有其它的意思吗?你生活中见过哪些暖流呢?”这样便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模式运用的要求。

如今,我们生活在众多信息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其学会如何搜集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来,从而也有助于改善小学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卫青.放飞心灵——谈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05)

【2】刘燕.三管齐下,促阅读习惯的养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3】覃跃武.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操作策略“八注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作者:冯国湘

现代阅读理解分析论文 篇2:

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的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一些不足,比如阅读内容太枯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太单一;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通过重视教材,注重现代文阅读系统性,提高理解分析能力;以日常阅读为辅,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提高鉴别评价能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提高认读感知能力,最后能掌握迁移运用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与大家相互交流。

一、重视教材,注重现代文阅读的系统性

语文教材都是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结果,每篇课文都是非常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教。阅读的讲解要系统化、规范化,因为每类文本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与其他文本类型存在差异性。比如议论文,议论文包括论据、论证、论点。其中论点一般是问题,需要证明。它一般用来表达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与看法。除此之外,议论文还具有逻辑性强、概括性强、说理性强等特点,这些都是议论文的共同特点。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判断议论文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寻找文本中的论点、论据、论证,不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浪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当将阅读技巧渗透到阅读中,并进行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现代文是教师讲解的重点。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分析,笔者发现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部分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客观题部分以科技文为主。因此,这三种类型的阅读文本将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当着重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不同体裁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但是大多数体裁的文本都需要从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相信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一定可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保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日常阅读为辅,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除了要注重现代文阅读的系统性,还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日常阅读和考试阅读的不同之处。日常阅读束缚较少,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出现偏颇也无伤大雅,而应试阅读必须拥有客观的依据,需要提炼文本中的信息。将应试阅读与日常阅读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保证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日常阅读可以使学生迅速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能将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长期的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在考试中可以迅速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正确解答问题,提升阅读成绩。日常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抓住文章的主旨,应试阅读可以快速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两者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阅读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阅读技巧,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兴趣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通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尽量要为学生挑选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文章,使学生在阅读中獲得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实现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学习的重点不仅是提升语感、扩大词汇量、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从中感悟生命,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阅读学习中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它是阅读必不可少的素质。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考试中的错误率,还可以提高阅读水平。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多读多写。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一些好的词句。比如名言名句、排比句、比喻句、俗语谚语,以提高鉴赏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然后将这些好的词句背诵下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文章不再空洞、乏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都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利于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编辑 高 琼

作者:孙艳

现代阅读理解分析论文 篇3:

后现代主义阅读方式对图书馆阅读模式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知书”式的图书馆阅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而在后现代主义阅读方式下所形成的“知人”型图书馆阅读模式备受追捧。本文从后现代主义阅读方式出发,分析了后现代主义阅读方式对图书馆阅读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影响和变革。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阅读方式;阅读模式;图书馆阅读模式;影响

【作者单位】樊咏梅,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图书馆。

1934年出版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一书中首次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说法,其内涵为描述现代主义内部所发生的各项运动。从哲学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充满非常浓郁的哲学思想,并且伴随着奥利塔、福柯和海德格尔等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研究与分析,后现代主义逐渐出现在美术、音乐、文学中,并对这些领域产生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1]。从发展特点分析,后现代主义积极追捧科学、技术与真理,自身所具备的不确定性、否定性、破碎性和多元性成为其最具鲜明的代名词。从内容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便是解构,在《后现代转向》一书中,作者哈桑戏称:“后现代主义总是毁弃他人已建构之物。”[2]总而言之,在图书馆阅读方式中,后现代主义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创新了读者阅读方式,实现了阅读的跳跃性与间断性。

一、图书馆发展中后现代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影响

1.对经典进行解构

所谓经典主要是指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从后现代思维角度分析,后现代阅读方式实现了对传统与经典的解构,并且致使经典的权威性逐渐淡化。此外,从某种角度分析,经典的解构将大众文化转变为精英文化,各类享乐主义、空想主义逐渐跻身到主流文化之中,对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图书馆藏书结构产生影响。在图书馆的发展中,借阅量是检测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影响下,经典文本的阅读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各类大众喜爱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书籍借阅比重增大,对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图书流通速度产生影响。现如今,从图书流通速度角度分析,经典图书与流行图书的流通速度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并且大众文化、流行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图书的流通速度[3]。

2.对阅读方式进行解构

后现代阅读方式自身所具备的不确定性、否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化对阅读方式产生了重大冲击,导致阅读呈现出主体性、跳跃性与间断性的特点。

根据《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可以得知,传统阅读方式的中心点是读者或者作者,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需要对内容进行理解与记忆,属于记忆导向型。而后现代阅读则以储存式为主,以提高知识的竞争能力为主。另外,后现代阅读方式追求表象化,对深刻的内容以及理性知识有所摒弃。这种方式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阅读相比较,是一种对传统阅读模式的颠覆。但是在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读者积极参与到文本创作之中,阅读方式呈现出“读图”的趋势,各种类型的图说历史或者图说经典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同时,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出现与运用,导致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借阅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相反,电子文献的点击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甚至部分地区图书馆电子文献已经替代了纸质文献。另外,在近几年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电子文献因自身所具备的快捷、便利的特点获得人们的喜爱。

3.对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解构

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藏书”走向“用书”,虽然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是传统服务模式,还是现代服务模式,都是围绕“书”所进行的。从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分析,文献资源已经得到开发与利用,并且读者的阅读地位得到提升,形成“读者第一”的发展模式。其中,根据阮冈纳对图书馆“五定律”的认识得知,图书馆中每一本书都是有用的,图书馆中的每一个读者都有喜爱与追捧的书籍,图书馆中的每一本书都有阅读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图书馆现代服务模式所奉行的原则进行了体现与展现[4]。另外,在当下网络数字化的背景下,我国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

在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影响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仅改变了图书阅读的方式,而且也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现如今,图书馆现代服务模式呈现出“价值中立”的趋势。在后现代阅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所谓的“价值中立”不被推崇,人的地位、人的价值是任何事物不能改变的,所以,在后现代阅读方式下,图书馆馆员的服务需要在特定价值观下进行。除此之外,在现代服务模式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为“我—他”,但是在后现代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格局转变为“我—你”。这种主体间性的建构主义能够将图书馆馆员与读者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两者的交流与沟通,并且也能将图书馆服务从“知书”转变为“知人”。

二、后现代阅读方式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

正如上文所言,后现代阅读方式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尊重读者的基本需求,形成“知人”的本质转变,将读者作为一个个体加以重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变革。

1.创新图书馆服务观念,构建图书馆服务模式

从现代图书馆服务角度分析,读者的地位被忽略,人的重要性被湮灭,而后现代主义积极推崇真理,尊重人的地位,这致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转变。图书馆开始秉持读者即一切的发展理念,将读者看作一个整体或群体,给予读者最为优质的阅读服务。在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影响下,传统的服务模式会导致图书馆服务失去目标,丢失总体性,并且会让广大读者面临“一刀切”的服务状态,无法真正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5]。

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排除了读者的存在,并且服务的对象逐渐从人转变为其他事物,这样一来,人与服务会相隔,图书馆阅读服务也呈现出封闭性与预设性的特点。但是在后现代主义思维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转变,它将人的地位与重要性凸显出来,实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标。这种服务模式所具备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能够拉近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美国著名杂志《连线》主编安德森所提出的长尾理论真正改变了图书馆的发展局面,读者的地位不仅得到提升,并且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满足。

2.转变服务模式,实现从“知书”到“知人”的创新转变

要想真正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图书馆馆员需要实现从“知书”到“知人”的转变。从理论角度分析,所谓“知人”主要是指了解读者的基本需求,理解读者的阅读行为。读者的阅读行为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心理体验,由于每一个读者存在差异,所以阅读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后现代阅读中,读者的地位被提高,图书馆员需要尊重读者,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让读者在深入阅读的同时,能够把握好自己的阅读方向,清楚自己应该怎样阅读,应该阅读什么[6]。此外,图书馆馆员还要对读者的阅读阶段以及阅读态度有所了解,根据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兴趣和阅读类型进行细致分析,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保证阅读服务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图书馆馆员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了解读者的隐性阅读需求,真正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图书馆是读者掌握知识、了解知识的重要场所。自图书馆诞生以来,阅读方式与阅读服务一直是图书馆馆员的重点工作内容,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图书馆的阅读方式逐渐从“藏书”转变为“用书”,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逐渐从“知书”转变为“知人”。受到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影响,图书馆馆员需要坚守自己的使命,尊重读者的阅读地位,真正做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争取将图书馆服务做得更好,实现图书馆的创新与转型。

[1]栾雪梅. 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 情报杂志,2010(S2):203-204.

[2]麦淑平.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图书馆阅读文化的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9):18-20.

[3]黄丹俞. 跨媒体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趋势[J]. 图书与情报,2012(5):26-30.

[4]王虹. 图书馆阅读的行为角度研究——基于阅读困难群体问题的思考[J]. 图书情报知识,2014(1):83-89.

[5]周兵. 数字环境下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3(22):210-211.

[6]赵文升,江友霞,常思浩. 市场营销理念下图书馆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阅读服务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3(23):54-59.

作者:樊咏梅

上一篇:审美惊奇古代文学论文下一篇:配电线路故障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