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两江新区发展需要争办一流优质示范高中

2023-01-29

一、学校发展目标的定位

近期目标:2015年, 将学校办成重庆市两江新区最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

愿景目标:办成重庆领先, 西部知名, 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中华名校。

(一) 办最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迫切要求学校在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上寻求新突破。到2020年, 国家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重庆市提出“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 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省 (市) 行列”的发展目标;在我区制定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 提出“江北区要建成优质教育名区, 国际教育特区和现代教育强区, 实现“幸福教育”的奋斗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需要办一批优质品牌学校, 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进而辐射和带动其它学校的发展, 共同推进教育的现代化, 18中学作为重庆市市级重点中学, 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推动教育未来发展目标实现的重担, 努力争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二) 办最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是十八中所处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 自两江新区挂牌以来, 平均每天有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这里抢滩。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2011年9月份, 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与重庆两江新区签订44个项目投资协议, 项目总投资到737亿元。到目前为止, 已有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重庆投资, 而作为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两江新区成立一年来新增500强企业总数已超过110家。跨国公司的进入给两江新区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日新月异的两江新区随时在刷新着世界的目光。吸引外资高速增长, 加快了新区开放的步伐, 但开放速度的加快, 必将带来诸多矛盾, 如航线、学校、医院、专业服务人才等等方面将有较大差距, 随着“两江新区”国际化程度提高, 在国际航线、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专业服务、外资银行、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总部、熟悉国际经贸惯例规则人才将大量涌入。因此, 在两江新区制定的十二五中, 提出了到“十二五”末, 两江新区世纪创新创业城将引进100个院士团队, 100个“千人计划”团队, 300海外人才团队, 500特聘团队和高科技人才;引入1000家以上中小生产企业, 1000家相关服务企业, 1500家企业、学校、研究院所代表处, 10家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形成具备学术交流中心、成果交流中心、10000名高端人才聚集的创新创业城。未来的新区, 将聚集大批拔尖人才, 教育、学校问题将显得尤为突出。发挥好两江新区在西部新一轮大开发的引领作用, 落实好五大功能定位, 实现好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要尽早克服事关发展的主要矛盾, 特别要尽早解决教育的跟进和超前发展的问题。在教育发展问题上, 值得借鉴的天津滨海新区, 积极引进名校资源助推区域发展,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 推进优质学校与滨海新区合作办学;上海浦东新区提出教育开放的、多样的、优质的发展方向, “开放”是指浦东基础教育能与全球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全面沟通、交流与合作, 满足浦东外籍人士和本土居民对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多样”既是指办学主体要多样, 支持和鼓励不同主体积极参与基础教育, 构建公办、民办多元办学格局, 又指要为结构日益多样化的浦东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优质”指扩大优质资源总量, 满足浦东居民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

(三) 办最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是十八中未来发展的迫切愿望。

18中学愿景目标是“办成重庆领先, 西部知名, 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中华名校”, 实现愿景目标必须夯实基础, 逐步推进, 办成“两江新区”最具优质品位的现代化学校是学校实现愿景目标的第一步, 借助”两江新区“的巨大优势, 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实现学校的愿景发展目标, 是学校发展的迫切愿望。学校规模的扩大, 教育质量的提高, 办学水平的提升, 迫切需要有新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随着两江新区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人民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加, 一方面, 务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他们不再希望子女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 转而对优质基础教育有愈发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 多样化国内外人才来到两江新区, 比如外籍人士、高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 他们的教育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打造最优教育品牌, 18中将面临着更加丰富多元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两江新区”能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大好机遇。

二、十八中办成“两江新区”最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的可行性

“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新区, 在规划的1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现有学校299所, 其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19所。同区域内的学校相比较, 18中学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强大的办学活力, 高质量的办学水平, 特别是在近年来, 学校跨越式发展, 实现了全面进入重庆市基础教育第一军团的奋斗目标, 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学校办成“两江新区”最优品质学校具有明显办学优势。

(一) 地理位置。

学校校区位于“两江新区”的核心区--江北区, 核心地块--江北区观音桥 (老校区) 和铁山坪森林公园旁 (新校区) , 所在地区地块是“两江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 也是人口最密集最集中的地区, 学校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辐射范围广, 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 办学质量。

学校创造办于1949年4月, 在六十多年办学过程中, 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先后培养了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 重庆直辖后, 培养出了重庆高考理科状元和中考状元, 学校是重庆市首批省级重点中学。近年来, 学校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教育质量不断创新高, 高考成绩连年攀升, 2011年更是实现了“井喷”。北大清华上线17人, 录取13人, 2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其中应届生8人, 重点本科上线627人, 占参考人数的48.2%;全市理科生前十名中, 我校占2名, 600分以上的绝对高分203人。不仅如此, 学校重视教育特色的打造, 形成鲜明德育特色, 即:序列化的德育育人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学校成为了重庆市唱读讲传示范基地, 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 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学校, 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三) 学校管理。

通过近年来艰苦教育实践, 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思想, 建立了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始终坚持“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 秉承“海纳百川, 德建名齐”的校训, 以管理求质量, 以改革求发展,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以年级管理为中心, 实施精细化目标管理, 并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办法和对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在人事管理方面, 探索出了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人事及分配运行机制, 教师干部竞争上岗, 收入按劳分配, 兼顾公平与效率。通过有效科学管理和各方面改革创新, 促进了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推动了学校的跨越发展。

(四) 教师队伍。

经过近年来磨练, 学校形成了一支懂管理、精业务的干部队伍, 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一流的专业教师团队, 现在编在职教职工350人, 其中高级教师119人, 研究员3人, 特级教师4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 市级骨干教师17人, 区学科带头人9人, 区教育导师6人。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 业务精湛, 抓教育教学质量方法成熟的教师团队。校本教研成效显著。近三年,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 获得国家级奖8人次, 市级奖21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 获国家、市级奖项达150项;教师教研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评选, 获国家、市级奖项达160项;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课题 (含国家级子课题) 研究, 有15项获奖。

(五) 办学条件。

学校观音桥校区占地80余亩。投资3.9个亿正在建设的铁山坪公园旁的新校区占地300亩, 计划配置教育教学设施完备, 新校区2012年9月将投入使用, 在区域内同类学校中, 18中学的办学条件将是最优的, 达到全市一流的水平。

(六) 政策环境。

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高度关心18中的发展。对教育财政的投入、政策的支持力度等方面, 走在全市前列, 如江北区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的免费教育, 率先实施教师的住房补贴等等, 对18中的发展区委区政府采取系列特殊政策支持, 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加大对学校建设资金的投入, 支持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等等, 特别是在18中引进优秀人才开辟了特殊的绿色通道, 为学校发展创设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十八中办成“两江新区”最优品质现代化学校主要措施

根据“两江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以服务“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满足“两江新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办学的出发点, 从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提升办学水平, 改革管理体制, 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打造最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

(一) 做好规划。

首先把18中纳入“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根据“两江新区”未来人口的变化, 分三个阶段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第一阶段在2012年以前保持105个班的规模, 第二阶段2015年达到120个班规模, 第三阶段2020年达到150个班规模。为此, 一是把正在建设中的18中学铁山坪校区纳入“两江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在工程建设上, 享受“两江新区”建设的优惠政策, 确保新校区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工程进度顺利推进, 如期交付使用;二是根据“两江新区”城市建设和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在“两江新区”范围内, 采取由两江新区划拔土地, 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或由“两江新区”协调开发商将开发配套建设的学校与18中联办, 建设一所民办性质的国际学校, 将18中办成一个适应“两江新区”未来发展需要, 由原老校区 (观音桥) 、新高中部校区 (铁山坪) 和新建的国际学校组成的18中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的三所学校承担不同的办学任务, 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实行不同的办学体制。

(二) 推进改革。

一是实施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对18中实行双重管理, 学校隶属于“两江新区”管委会和江北区的领导, 管委会主要负责学校规划建设, 以及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 并下达招生计划, 指令性招生计划覆盖“两江新区”的区域范围, 允许学校在“两江新区”范围内自主招生。对辖区内的大型企业公司高管子女就读18中给予特殊照顾。二是实施办学体制的改革, 实行公办与民办两种办学体制, 现有两个校区属公办性质, 承担政府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 新校区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 主要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 或由“两江新区”管委会协调开发商将建成的学校与18中合作办学, 也可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将现有闲置的教育资源 (学校) 交18中办学, 属民办教育性质。三是推进办学模式的改革, 举办适应“两江新区”发展的开放式的、国际化的特色教育, 与国际进行交流与合作, 办全美、全英式的学校或教学班。国际化办学立足“两江新区”现实, 放眼“两江新区”未来, 培养适合“两江新区”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从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入手, 在以下三方面分别展开:第一, 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核心,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建设, 培养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国际交往能力, 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 培养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胸怀, 建立世界公民的价值信念。第二, 扩大教育开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提升教育国际合作质量, 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第三, 建设基础教育的国际高地, 推动双向平等的教育国际交流, 扩大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提升“两江新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 加大投入。

正在建设的铁山坪新校区, 在原来投入的基础上, 加大投入, 由“两江新区”管委会投入5000-8000万元, 用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实验室建设和校园信息化建设, 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全国教育发达地区一流的水平。随着“两江新区”发展, 逐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再增加投入, 新办属民办性质的一所国际学校。组建成18中教育集团, 同时投入5000万元对原校区进行改造, 主要是教学用房及学校环境的改造, 同时添置一批先进的教学仪器设施设备。

四、推动学校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 组建领导小组

成立由“两江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任组长, 江北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江北区教委、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18中学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根据区域内教育的实际, 制定出18中教育集团的发展规划, 按照三个校区的功能定位, 拟定出三个校区的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并分步推进实施学校工程建设。初步设想为:

2012年8月, 完成18中铁山坪校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4年, 对观音桥18中校区进行全面改造。

2013年-2015年, 新规划建设一所民办性质国际学校。

十八中全体师生将不负众望,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 以不断改革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以追求卓越, 勇创一流的十八中精神,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财政票据电子化下高校收费的大数据管理模式探讨下一篇: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