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会计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中外合作办学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会计专业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备受高等学校青睐,成为中外联合办学、开展双语教学的热门课程,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授课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外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外会计学论文 篇1:

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中方课程设置及安排问题研究

[摘 要] 由于中西方教育理念不同,教育传统、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也存在很大不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还会直接影响毕业生未来就业与发展。以广西民族大学中英学院中外合作会计学专业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建设有序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中方课程设置;会计学

一、目前中英学院中外合作会计学专业运行模式

(一)中英方课程设置概况

本专业以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由中英双方共同设计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保留中方具有优势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会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引进英方具有优势的专业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概论、高级管理会计、个人和企业税收、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会计等。本专业引进的外方课程占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引进的外方课程为32门,占全部课程的45.7%。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占拟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门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占该项目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专业核心课程一共40门,其中包括专业必修课17门和专业选修课23门,占总课程门数的57.14%;引进的外方专业核心课程一共28门,其中包括专业必修课7门和专业选修课21门,占专业核心课程的70%。

(二)英方课程设置安排情况

1.基础阶段。根据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的要求,高考英语分数未达105分的学生于第一学年需参加雅思语言课程培训,并于第二学年开学前达到雅思4.5分后方可获得英方学校注册,在第三学期开始上英方国际基础课程(IFP)。高考英语分数达到105分的学生可直接学习英方国际基础课程(IFP)。雅思语言课程主要包括雅思听力、雅思写作、雅思口语和雅思阅读四部分的课程学习。通过英语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应用的基本知识,强化应用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增加雅思考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整体的了解,帮助学生通过雅思考试4.5分,同时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英方国际基础课程(IFP)包括综合英文、综合课题研究、学术英文、交流技巧等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文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训練学生语言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同时为之后的英方专业课学习打好语言基础。

2.专业阶段。第二学年至第四学年的教学以英方专业课为主。根据英国斯泰福厦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开设财务会计概论、高级管理会计、管理经济学、会计电算化等英方专业核心课程,由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占专业核心课程的57.14%。

(三)中方课程设置安排情况

英方教学周一般为14周,第1周至第12周为英方课程面授教学周,第13周为学生复习周,第14周为英方考试周。英方考试结束后,开始安排中方课程,一般为15周至19周上课。中方专业必修课程由我院专任教师授课,开设会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等7门课程。

二、目前中英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中方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方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学无所用

英方教学周一般为14周,中方教学周一般为15~19周。中方课程一般在英方考试结束后正式开课,一门中方专业课程的学时一般为36课时,每周9课时,4周结束授课,最后一周考试。一方面中方课程短时间内集中式授课,且大多为理论知识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专业知识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英方学业紧张和中方课程短时间集中教学,中方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为开卷考试,考试可携带教材、课件和上课相关资料,这会导致学生对开卷考试认识不足,不重视中方考试,存有侥幸心理,应付了事,最终影响考试成绩。

(二)中英方课程总量多,学生学业压力大,影响毕业率

绝大部分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方式比较适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由于专业核心课课程体系设置、全英文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课时较长,学生除了完成英方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需要和其他普通专业一样完成中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且学生必须接受和适应两种不同的教学体制,包括教学方法、外教和中教编写教案的不同风格、考核方式等,课程学时和课程总量较多,学生课程负担重。

三、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注重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多元化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避免期末考试一次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而不是期末搞突击。考核形式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操技能,考核形式可以为小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课程学习心得总结等。期末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平时成绩,最后加上卷面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也便于老师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增加会计实操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知识较难理解和掌握,在保证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充足的条件下,更多安排实验室课程,以使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技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1]。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加实验课,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得到强化。其次,对于会计学专业课,应该在兼顾每门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减少课程间交叉知识的重复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欣.会计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06):20.

作者:刘丹宁

中外会计学论文 篇2:

中级会计学中外教学比较研究

【摘 要】 在中外合作办学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会计专业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备受高等学校青睐,成为中外联合办学、开展双语教学的热门课程,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授课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选取会计学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中级会计学为研究对象,从教材框架、授课内容、课后练习等方面,对中外中级会计学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增强高校会计相关专业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素材。

【关键词】 中外; 中级会计学; 教材框架; 授课内容; 课后练习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日益趋同不仅便利了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也给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高等学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情势的日益高涨,会计专业以其专业技术性强、就业率高的优势为中外各大高校所青睐,各类国外会计资格认证与外国会计专业学位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高校财经类专业之中。此时,作为会计专业本科必修核心课程,“中级会计学”课程授课效果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笔者以自身中级会计学双语教学经验为基础,以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中外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与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中级会计学概述

在专业高等教育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方面的需要,一般将财务会计学分为初级会计学(亦称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亦称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会计学(亦称高级财务会计)。因此,在各国的财务会计学教材体系中,三者同属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范围。但是,将三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无论是在体系编排上,还是在内容阐述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初级会计学主要阐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原理,属于入门课程;中级会计学着重阐述企业一般会计事项,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流动及长期负债、投资、固定资产、损益、所有者权益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财务会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高级会计学着重研究企业因各种原因所面临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因此,将三者合理划分、分别阐述,在会计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而其中,中级会计学因其内容的全面性、日常性,成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中级会计学作为学习会计的重要课程,既是在初级会计学基础上的知识拓展,也是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会计精髓的思想升华,更是通往掌握与钻研高级会计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国学者在该课程的建设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材与专著。就其实质,均为在遵循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在持续经营的正常情况下,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研究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对各种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但由于各国教育背景、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的不同,对于拥有相似内容的同一门课程,从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到课后练习均有着较大差异。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比较

(一)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共性分析

综观中外中级会计学的诸多教材,不难发现,在会计准则架构与内容日益趋同的今天,各国中级会计学的教材框架亦显现出一定共性,即总体布局均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其中,“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对整个会计报表体系导向的基础性阐释与说明,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而“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则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下,按照会计报表的排列顺序,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涉及到的会计业务与账户的具体处理方式进行解释与分析的过程。上述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统驭全局与实际操作、总体纲领与行动指南的互动关系。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差异分析

由于各国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的差异,就中级会计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也体现出了教材框架与教学顺序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财务报表的讲授顺序上,而从中也折射出中外中级会计学教学目的的不同。

国外中级会计学教材中大多将财务报表介绍放在各具体项目讲述之前,即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础上,立即引入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此种做法凸显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从最直观的会计工作成果——财务报表入手,让学生对整个财务报告体系有一个直接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财务会计体系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此种篇章结构安排也会导致一些教学困难。主要体现在学生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尚未熟悉各报表项目时学习财务报表,其重点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领会各报表项目的含义与作用,而难以掌握整个报表体系的内部勾稽关系。同时,国外教材的初级会计学专业水平偏浅,专业知识量严重偏少,致使学生看到复杂的报表项目时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反观国内,我国的中级会计学教材大多将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放在所有报表项目讲授完成之后,这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所有专业名词与会计处理方法基础上,深入全面地了解财务报表内涵,达到深化学生对整个财务会计体系了解的目的。但由于在讲述各报表项目前未对其进行报表全局的介绍,导致学生学习各项目时知识点较为零散,难以形成财务会计报表及其项目的全局观、系统观。

因此,笔者建议,在讲授中级会计学时,无论是国外体系还是中国教材,都应结合财务会计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后对财务报表体系及报表项目的勾稽关系进行较为简要的介绍,让学生既了解财务会计报表的大体框架以及今后学习的步骤及其内部逻辑性,又不致其感到混淆与困难。待到完成全部报表项目讲授之后,再进行报表的全面与深入讲解,前后呼应,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三、中外中级会计学授课内容解析

除了教材框架外,中外中级会计学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行文风格

总体而言,国外教材的写作风格呈现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点,每章均以一则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开始,该案例的相关知识点或疑问解析将贯穿于整章的学习,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知识的吸引力与连贯性,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原则和技术。而我国教材的撰写多以精炼的语言、专业的词汇见长,由于考虑到相关法律责任问题,正文中难以见到真实案例,多以虚拟数据与例题作为演示范例。如此一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生硬与枯燥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增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借鉴国外教材的生动案例,将其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授课重点

相较于国内而言,国外中级会计学的授课重点普遍呈现出“重财务理念,轻会计处理”的趋势。国外教材中对于账务处理的篇幅较少,且大多均为简单会计分录,其侧重于对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反复论证,通过对简单案例的反复练习达到对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而国内教材中账务处理的比重很大,且多为复合会计分录,关注点在于提高学生对于不断变化与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

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教材的书本较厚,但其中复杂计算案例不多;国内教材的书本较薄,但篇幅较长的例题占据较大篇幅;国外教材的理论渲染成分较重,其中容纳了许多学者的不同观点;而国内教材中实际操作程序较多,基本上围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展开论述与演示。上述差异不仅导致授课内容的不同,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在学习国外教材时,学生常常感到理论阐述过于繁琐、有失重点,举例演算非常简单、但难以深化;而在学习国内教材时,学生则明显感到理论思路明确,但例题的复杂程度让其望而生畏。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日常教学,既要注重理论阐述,也不能过于繁琐;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能仅拘泥于“工具论”,而应适当放宽视野,升华到“管理艺术”的层面,对理念加以引导与灌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张弛有度的教学效果。

四、中外中级会计学课后练习对比

对于课后练习而言,我国的教材建设确实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外教材的课后练习数量较多、形式多样,且层次性、实用性均较强,从理论问答、实例演算到报表分析、案例讨论,均有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教材十分注重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在习题中常出现世界知名企业的会计报表与信息,让学生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开展多种多样的分组讨论与公开陈述等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鉴于上述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可结合国外教学方式与本国授课内容,安排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与习题,供学生练习,以增强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在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在开始学习每一章之前,可适当引入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完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相关教学任务前提下,简要地介绍财务报表的格式、内部关联、下一阶段讲授内容与报表的关系等,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报表项目之前建立财务报表的整体概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贴近现实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练习方面,可开展诸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修订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2] 唐纳德·E·基索,等.中级会计学(第12版)[M].饶菁,崔学刚改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

[3] 斯派斯兰德,等.中级会计学(第三版)[M].杜兴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4] 王兰.中级财务会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

作者:黄洁莉 夏 喆

中外会计学论文 篇3:

增强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力量的思考

摘要:经济全球化导致会计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教育竞争的发展趋势。当前,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受到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然而,会计学专业的国际合作办学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加快师资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力量;思考

一、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师资现状

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使它成为全球通用的一种商业语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已经形成。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市场急需大量的熟悉国际准则的,了解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政策的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但因每个国家的国情政策、体制机制、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在较长时期内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学专业教育理念、模式、手段、方法、经验的师资,培养通晓国内外会计规则会计业务的师资,优化组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内外会计资源,将有力地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对我国会计的国际性教育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目前,国内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是在高等教育的院校,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层次上,含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四个教育层面,且分布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统计[1],截止到2016年9月,全国会计学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数量达62个,较2011年40个增加了20个,增长了55%,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如此迅速发展的合作项目和机构,我国目前需要大量的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特别是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高英语水平,能够达到双向交流;以及具有丰富的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国际相关的财会政策法律法规,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创新意识的教学人才。

二、會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存在问题

1.海归师资:待遇、薪酬问题,难以久留。如果能聘用从国外留学回来,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会计业务的知识人才,那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但这样的人才,将面临待遇、薪酬、家人配合的问题,而国内院校在我国现有的体制机制下能提供的待遇薪酬仍然有限,常常难以达到这些教师的期望值,能否长期稳定地从事本领域的教学也未必可知。

2.原从事外语专业教学的教师:会计学专业知识欠缺,力不从心。一些大学直接聘用外语专业教师,有些已执教多年,外语水平一流,迫于面子,听命学校安排,接下双语教学任务。然而,就一些专业性较强、技术性较高的专业而言,外语专业老师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匮乏,加上用的又是原版教材,如果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来讲解,只能翻译大致意思,难以将专业内容翻译好,这样的授课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2]。而且,平时这些教师备起课来也不轻松,甚至从头做起,加重了外语专业教师的负担,效果也未必好,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3.外籍教师:文化差异,影响沟通。外籍教师往往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拥有本土文化的优势,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数据、丰富的案例,教学方法不同于国内“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法,在授课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让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不仅可以受到原版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和逻辑方式的冲击,而且可以直接受到外籍教师思维方式的猛烈撞击,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籍教师在师资力量中所占比例不应低于25%[3],故合作办学的师资结构有其特殊性。而聘来的外籍教师,也会存在许多的沟通问题,除了周薪制问题、支付标准问题、国外传统的节假日安排问题等等外,更重要的是,因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环境,体制、经济、文化、宗教上有诸多的不同,外籍老师不太了解中国文化,不能准确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且课堂上的学生人数比在本国授课时的学生要多许多,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方式,有时表达的意思,学生似懂非懂;而在重点、要点、难点方面的高度概括上,学生们就更不好理解了。

4.原从事会计学专业教教学的教师:外语表达能力影响教学效果。这些教师来源于会计专业的外语水平较高,专业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老师,虽然这些教师的专业课上得非常好,但合作办学选用的核心教材、主科教材是国外引进的全外文原版教材,专业教学全部采用双语教学;且他们基本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所拥有的外语表达能力,难以将教材原汁原味地进行翻译,只能是知道多少就翻译多少[4],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学习环境,在双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投入的时间很多,付出的精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报酬并不比别人多,压力大,积极性不高。

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院校的毕业生:教学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一些大学也引进了会计学专业的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人才,但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我国国内的一些合作办学项目院校,由于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用的都是外国的原版教材,他们啃得也是吃力,一知半解,对我国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又没学得多少[5];而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中方教师,必须是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准的专业人士,符合此要求的高素质教师比较少,限制了教学工作正常发展。

6.国内培训机构双语教师:身兼数职,授课时间过于集中。也有一些大学从培训机构聘用双语教师,这些培训机构确实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他们本身的培训任务就比较繁重,所聘的教师大多身兼数职,流动性大,常常是有课飞来,没课就飞回去,学生在课后难得见上一面,就不用说问点问题了。

另外,他们多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6],与院方教师每周在固定时间上课的方式不同,使得学生们必须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及短时间内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即使学生全神贯注参与学习,也只是对知识点形成短暂记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增强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力量的思考

1.整合师资力量优化教学。

(1)解解决好海归人士的薪酬、待遇问题。对海归师资,特别是国际教学经验丰富,有较长海外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学校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要舍得花血本,高薪聘请,并解决他们的住房、家属安排等等后顾之忧,引进留学归来的会计学专业人才来校任教。

(2)源自外语专业的师资重新进修深造。对原来执教外语专业的教师,最好送到国内资深学府对会计学专业重新进修深造,尽快熟练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有效提升专业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促进其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相对于中文授课,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们在备课授课,批发作业和答疑的教学环节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量往往是非双语授课的数倍,各院校应制定适当的补偿和激励政策。

(3)兼顾外籍教师文化背景差异。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兼顾外籍教师的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外籍教师的相关要求,在报酬上另行周薪制;关于节假日,在对教学影响不大的情况尽量安排,实在不行,可在节假日的当天,给外籍教师放半天、1天、2天的假;作为校方,也可联合多所院校,定期不定期地举办经验交流会、观摩课、联谊会、中外文化沙龙,通过中国传统节目、浏览名胜古迹、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习俗习惯、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更多地了解中国学生的心理状态。力求充分发掘外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中外籍教师学生充分沟通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4)源自会计学专业师资强化英语进修培训。原来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老师,需要加强对英语口语和国际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教学的英语水平和业务能力。如:有计划地送到国外,在有合作项目的大学进修学习,置身外国的语言环境;条件有限时,可送到国内有名的培训机构进行针对性的訓练,帮助教师们转变中国式的教学思维,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平时,中方教师尽可能地多抽出一些时间全程参与听课,一方面帮助协调课堂情况,另一方面可切身感受西方教学模式,借鉴、融入其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而校方,对双语教学的师资,除了在工作量外,还有在绩效评定、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经费赞助及成果出版、职称评定等政策上也应给予适当的补贴和鼓励措施。以提高教师参加课程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们更有成就感。

(5)为源自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的教师制定长期培训计划。毕业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的教师年纪较轻,可塑性强,可制定长期培训规划,采取多种方式的培养,以强化会计学专业的知识,尽快地熟练掌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如送到国外进修、留学,不过这样会增加合作办学的成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费用由院方、个人按一定比例承担,或申请政府扶持,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等等;也可送到国内更高一级的合作办学机构及资深的院校深造。

2.院校间开展多渠道的师资培养。前几年的高校扩招,给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现有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在职进修,更缺乏定期出国提高自己语言能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机会。相关院校应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继续教育从长计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师资的培养,以解决我国目前师资短缺的局面,快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有条件的院校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师资班。每年有计划地招进一些有志从事并勇于奉献本领域教学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各自院校选派本校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送到国外有资历的、对口的、有合作项目的院校进行定点定向的委托培养。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职能部门,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举办全国性的会计学合作办学的师资培养,如寒(暑)假班、短训班、进修班、出国研修等等。各院校对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开展的继续教育,要持之以恒,形成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科学合理有梯度的双语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会计学专业中外办学的教学质量。在师资选择上,优先选择中外合作院校的优秀教师,兼顾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硕士学位等等;考虑工作经历时,兼顾海外学习经历,或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经历,或直接来自在国外合作方院校。同时,大力引进人才,鼓励教师之间的良性有序竞争,增加现任教师的竞争力,以快速培养师资力量。

3.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强化管理和监督。对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教师,不仅要获得一般高校教师都必须要取得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还要单独对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考核,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中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国际注册会计师证等等的人选;对外籍教师的资质水平,须获得中外双方的认可后才能上岗。通过如此论证,尽力从源头上把好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师资质量这道关。

中外合作双方共同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系统,外籍教师和国内教师一视同仁,严格执行教学考评。包括: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建立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等。将中外教师的资质与考评过程记录等信息公布于政府监管信息网平台,接受评估机构和社会的评估、监督与信息反馈。

今天,在国际文化教育广泛交流、互通有无的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以国际视野、开放的态度和跨文化意识来突破原有的模式框架,在相互理解,相互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整合,这对发展和培养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EB/OL].2016-09-16.

[2]杨雪萍.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问题研究——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形式[J].财会教育,2015,(1):110-111.

[3]刘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8,(14):44-46.

[4]朱雪峰.對我校中加合作专科会计专业的教学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201-203.

[5]杜静.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中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投资,2013,(9):61.

[6]袁怡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成本会计》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5,(8):42-43.

Key words:Accounting;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teachers;thinking

作者:江雷

上一篇:建筑业发展论文下一篇:银监会设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