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分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公立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的缺乏,使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角度出发,借鉴、引用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点,探索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给出了在公立非营利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分析论文 篇1:

农业类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建立并有效运行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还能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控制风险,不断提升企业价值。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以农业类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ZZD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深入分析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背后的监管问题。在案例设计上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掌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问题提出

农业作为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控制体系改进案例中,农业上市公司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农业企业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无数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可能,如干旱、洪涝、冰雹、森林火灾和重大的生物灾害等。其次,伴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不断有企业加入这个行业中,使得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极度加剧。再次,由于绝大多数农业上市企业经营的产品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国家不断提高该行业商品质量标准加大惩罚力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后,由于农业生产具备周期性的特点,部分农业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产销量控制不当,可能引发现金流短缺风险。结合其行业特点和经营的风险性,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案例进行分析具备着较高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和假设

风险管理是指当业务或项目处于不确定环境时,如何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来降低业务运行成本。风险研究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著名的“企业管理之父”法约尔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综合管理》中首次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在梅尔和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1963)和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出版之后,风险管理才作为一门学科出现。

传统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不利风险,主要通过购買保险来规避和转移影响业务的负面风险。1965年,Hedges首先提出了构建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它肯定了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要性,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拓宽了风险管理的范围。

与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解决纯风险不同,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目标是在风险最小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收益或在一定的收益条件下实现最小的风险。从Markowitz(1952)的投资组合理论,从Sharpe(1964)的资产定价模型(CAPM)到Black and Scholes(1973)的Black 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这些理论允许企业通过投资组合准确转移风险,计算和衡量回报使用定价模型时的风险。

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内部会计控制和一般内部控制框架两个阶段。1992年,COSO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通用框架》,首次建立了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控制体系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等五个要素。全球风险管理框架的正式版本于2004年推出。框架的颁布首次将内部控制从“过程”转变为“风险”。十年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风险性质日益复杂。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风险管理在促进价值创造和制定业务战略方面的作用。2017年9月,新修订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发布。新框架基于基于风险的管理观点,包括五个要素和20条基本原则。风险的定义将不再局限于风险只能对本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那些方面,还将包括实现本组织目标和战略的可能性。风险是双重的,即组织可以抓住机遇,识别并积极管理风险,让公司更好地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ZZD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8年,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在海洋生物技术支撑下,以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为主业,集冷链物流、海洋休闲、渔业装备等相关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海洋企业。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上大寨”、“黄海明珠”、“海底银行”等。ZZD公司以“责任、合作、执行、感恩”为核心价值观念,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有质量增长”,努力打造世界海洋食品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幸福家宴”。

(二)研究工具

为了更好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而准确的分析,需要深入了解相关背景来作为研究工具:

理论背景。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基本概念、COSO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等。

制度背景。2008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简称:21号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行业背景。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频发,例如“WFSK”资金体外循环、“XDD”虚构业务造假上市以及“BDH”伪造合同虚增利润等。农业作为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但是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问题尤为突出。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认定标准差异大,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格式不统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够详细,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形式多样等问题。

四、研究结果

从控制环境的角度来看,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合一,使得公司权力高度集中,决策权掌握在一人手中。ZZD公司的最大股东是长海县ZZD投资发展中心,ZZD公司是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董事长WHG同时担任大连长海县ZZD投资发展中心法定代表人,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无法正常履行其监督职能,使公司内部存在极大的独立性风险。

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来看,来源于外部环境(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法律环境等)的风险,企业无法直接控制。对于企业内部风险因素,企业可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项进行及时评估,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分析ZZD2015年至2017年现金净流量状况表,发现ZZD投资性现金流净额大多数时间为负值,ZZD这几年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运营主要靠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在维持。过度依赖融资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对虾夷扇贝这类特殊的生物性资产,从种苗的采购、播种、后续监管上ZZD都未表现出应有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而是任其在海里自由生长,未对其进行相应的监控。

从控制活动的角度来看,ZZD在采购和存货管理相关职责分配不够合理,造成了扇贝苗在取得和验收时有关员工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在数据上造假,导致幼苗质量不高、数量不够的情况发生。在其《2019年度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中,年审会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原因是公司虽然建立有监测预警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未发现公司建立的检测预警制度在其运行过程中能对相关海洋异常情况进行预判,说明公司对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管控存在重大缺陷。

从信息与沟通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家上市公司,ZZD2018年1月对外发出公告称因扇贝大规模减产而导致公司巨额亏损7.2亿元,一时间公司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ZZD并没有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原因。在2014年“冷水团”事件和2017年“扇贝饿死”事件中,ZZD披露信息态度消极,并做出误导性陈述和遗漏。

从内部监督的角度来看,监事会对公司业务活动的监督失效。ZZD在回复深交所2017年年报问询函中,监事LJL表示无法保证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不存在虚假记载。在LJL的回复中得知,ZZD多次在最后表决时间的前1-3天才将表决资料发给并不参加经营的董事,因此董事或者监事没有足够时间审阅文件来质询董事会。同样的事件发生在2020年4月,2019年年报中董事DWX和监事ZDZ表示无法保证2019年年报所述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

五、结论与讨论

研究主要结论如下:ZZD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上还存在改進空间,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农业类上市公司共同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理论贡献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管理实践启示如下:(1)企业应该合理安排股权,明晰股权治理结构。为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就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适当减持,由控股股东独大转为控股股东和制衡股东并存的新格局。(2)将董事会和经理层相分离。董事会与经理层的相互分离不仅可以使双方各司其职,还可以通过建立股权激励机制,避免双方的利益冲突。(3)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情况时,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制定更加细化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

参考文献

[1]姜佳.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5)。

[2]唐大鹏,李佳虹,刘莲.企业营运资金内部控制缺陷及优化研究——基于辉山乳业的案例分析[J].财政监督,2017(22).

作者:胡秋玥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分析论文 篇2:

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实施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公立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的缺乏,使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角度出发,借鉴、引用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点,探索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给出了在公立非营利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理论;预算管理控制;资产保护控制

近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与腾飞,但公立非营利组织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是切实加强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提升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和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举措,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具体应用。公立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服务组织,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必须针对其特点,加强内部控制的研究,提高对其运作的监督控制。与企业相比,它的基本职责、运营目的、资金来源、产品或服务的性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内部控制上也会具有独特的要求和目标。有关工会等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研究还比较少,非常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不同层面探讨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实施,以期推动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理论和应用的完善,提升公立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水平。

1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实施的框架分析

世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都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段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对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处于薄弱环节。我国仅于2014年初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尚存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公立非营利组织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趋同性,表明了吸收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因此,对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必须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公立非营利组织要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内部控制,也需要构建五要素的内部框架体系。

1.1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由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建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内部精神文化,是企业正常经营运转和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障,是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基础,奠定了内部控制的基调。具体包括治理结构、权责分配规则、人力资源政策、管理理念与风格、文化与法律意识等。

1.2内部控制实施的前提: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分析和识别组织在实现其设定目标时所面临风险的过程。所有组织在其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都会面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风险,从而影响其目标的实现。企业目标主要是五大类,包括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法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以及战略发展目标。针对此五类目标,可能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风险包括经营效率低下、财务信息作假、违法乱纪、资产流失、战略失败等风险。公立非营利组织由于其特殊性,在组织目标上有一定差异,主要是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证信息真实公开等,对应的风险包括国有资产流失、资金使用效果不佳、公共资源配置不佳、服务水平低下、政治寻租等。

1.3内部控制实施的核心: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在风险评估前提下,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设置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政策是明确应该如何做,程序是贯彻政策执行的具体手段。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载体,包括控制措施和控制点,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控制活动一般包括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资产保护控制、预算管理控制、运营分析控制以及绩效考评控制等。公立非营利组织的控制活动也基本涵盖上述控制措施,公立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不存在利润的分配,但公立非营利组织拥有大量的公共权力,管理者有动机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因此需要严格执行授权审批控制。

1.4内部控制实施的支撑: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贯穿于内部控制体系中。企业和公立非营利组织都有大量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其具体内容可能存在差异,但其信息与沟通机制基本一致。首先,应当建立完备的信息采集制度,用于收集组织内部与外部信息;其次,应当建立信息处理、分析制度,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大大提高其有用性;再次,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便于信息在组织内部纵向间、横向间及时传递。同时,在信息与沟通中,组织应当大力开发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1.5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的实施能持续的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检查,对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与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整改,是内部控制高效运作的有力保障。企业通常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委员会行使内部监督的权利和职责,通过日常与专项监督手段,发现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缺陷,并不断的加以改进。

2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实施的重点内容

公立非营利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服务,服务社会大众,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企业却是以营利为目的,顺应市场需求,提供各种谋利的商业产品和服务,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有效的约束和控制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运营决策,树立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提升社会公众的利益。公立非营利组织应该以预算管理和资产保护作为内部控制实施的重点。

2.1预算管理控制

预算作为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将组织的控制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使目标更为具体化,并落实到组织内的各个部门,指明了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公立非营利组织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明确规定了各项收入来源和数量、支出方向和金额,映射出国家政策导向、政府活动范围等。公立非营利组织预算包括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和审核程序,预算执行的约束与监督,预算分析和调整,预算绩效考核与奖惩,能有效的约束公立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范围和服务行为,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

2.2资产保护控制

资产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组织正常经营运转的物质基础。资产是指主体拥有或控制的有效用价值的有形财产和无形权利。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资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根据不同的主体,资产可以分类为私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由于私有资产和国有资产在产权性质、属性、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两者的保护控制措施需要相互比较借鉴。

3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实施的建议

3.1针对公立非营利组织运营目标实施内部控制

公立非营利组织的运营重点是加强资金支出规模和方向的管理,加强资产保护,控制工会用于自身运行的资产规模,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鼓励增加为职工服务的资产,如文化宫等,努力提高服务职工的规模。推而广之,公立非营利组织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首先应分析和认清组织的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把握内部控制重点,实施针对性的控制活动。

3.1.1明确公立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目标

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鉴于公立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各组织应分析和认清各自的特点和目标,在目标的导向下,突出内部控制实施重点。在明确运营目标时不仅需要明确组织的总体目标,还需要将总目标结合组织结构和控制活动,分解到不同的层次和业务活动中,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每个环节有目标可依。从纵向来看,目标自上而下可分解到不同级别的组织中,落实每个主体的具体目标。

3.1.2突出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实施重点

在明确不同级别组织中不同业务流程的控制目标后,需要进一步基于成本收益来分析控制活动的重要程度。目前,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以下7大类:预算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不兼容岗位分离控制、业务流程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不同组织业务运作有其特点,组织应根据自身的运营目标和控制目标,确立内部控制实施的重点,明确不同阶段控制的核心,处理好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期实现小投入大效益。

3.2构建内部控制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保障预算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需要建立预算执行考评机制,对执行中出现的差异与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纠正,且适当的给予奖励与惩罚,实现激励效应,有利于后期预算的严格执行。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和考核体系,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实现控制效果,构建一套评价与考核机制,以期实现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有效的评定,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3.2.1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主体确定的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因此,我国必须结合公立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建立以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为原则的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准确地分析和评估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和水平,以便持续的改进和提升自我控制和监管水平,逐步改善公立非营利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公立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质量和效果。

3.2.2完善獎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对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奖惩机制作为绩效评价体系的辅助手段,可以在评价基础之上,对执行情况好的组织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对执行不力的机构给予严厉的惩罚,如减少下期组织自身的支出预算,对主要领导人和关键员工问责。在利益的推动下,公立非营利组织从领导到员工都有强烈的动机,切实执行内部控制活动,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增强社会服务的水平。

3.3建立健全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正式的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缺乏正式统一约束机制,导致公立非营利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协调困难、内部控制建设无章可循以及内部控制运行机制无法可依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公立非营利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减缓了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因此,首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动员和指导公立非营利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运行,从而约束公立非营利组织的行为与活动,实现公立非营利组织治理水平的提升。

3.3.1建立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

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对内部控制迫切性的认识,还可以使人们在建立内部控制过程有章可循,加速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建设,标准化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从规范体系的内容看,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基本规范是最高层次的规范,处于统领地位,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配套指引是以基本规范为依据,对基本规范做出的详细说明,包括应用指引、审计指引以及评价指引。总体来看,相关部门应加快步伐制定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有效的指导公立非营利组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并发挥内部控制的效应。

3.3.2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和法规

在实施案例项目过程中,如何保障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贯彻和执行,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组织层面建立配套制度、在更高层面建立相应的法规或法律来加以约束。组织层面的制度给以指引性的规范,更高层面的约束则需要职能部门或立法部门还应该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公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运行的外部约束机制,更好地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在形成外部约束机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一,应该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督促公立非营利组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二,应该完善公立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公开透明,提高公立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三,应该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对公立非营利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唐国平.内部控制效率:理论框架与测度评价[J].会计研究,2012,(5).

[2]林斌,舒伟,李万福.COSO框架的新发展及其评述——基于IC-IF征求意见稿的讨论[J].会计研究,2012,(11).

[3]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

[4]王奇杰.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财政研究,2011,(6).

[5]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1,(9).

[6]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讨[J].会计研究,2011,(8).

[7]张庆龙,聂兴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评述与改革建议[J].会计研究,2011,(6).

[8]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

[9]李虹含,杨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方法与实证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作者:陈韵西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分析论文 篇3:

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

摘 要:目前在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管理会计内部控制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够防止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而言,做好内部控制方面的工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壮大,为了让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做出相应举措。

关键词: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融合发展

0引言

伴随着国内企业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开展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1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不断发展,对于内部控制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未结合资源配置和资金控制开展具体工作,并提供相应帮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企业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手段没有相应的调整,传统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制度缺乏创新性,表现为控制力度的减弱;其二,部分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多数情况下由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兼任,操作的随意性较强,内部控制形式化特征严重。

1.2内部控制手段单一

只有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化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应将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融入内部控制中,全面掌握竞争对手动态,市场变化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现阶段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手段较为传统,还是以人工控制为主,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速度较慢,控制力度不强。

1.3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

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手段和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受制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严格审查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在突发问题的处置中,无法快速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2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必要性分析

2.1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有利于内部控制实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阶段管理会计中包含的各类工具已经有100余种,涵盖了现代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如绩效考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其中与内部控制有关的管理会计工具有EVA(阶值链管理),ABC(成本分析法)、TBM(全面预算管理)等。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如能熟练掌握各种管理工具,充分发挥其价值,对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在管理会计中使用ERP工具,分析业务部门工作开展需求,精细化的进行资源分配,支持不同部门的工作,对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之一的资源合理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2.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为管理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管理会计作为近年来效果较为明显的企业战略管理手段,对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虽然引入了较为多样的管理会计手段,但是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缺少支持管理会计工作的良好环境。为此,部分学者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在纵向上保证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意图能够及时传达给各个部门,在横向上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升工作效率,为管理会计的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2.3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战略目标一致

实现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其基础是两者在工作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即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经营发展规划。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无论是突出绩效管理的KPI、BSC工具,还是基于成本控制的JOC、ABC工具,都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在单位时间内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而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事中、事前、事后的防范控制和内部监督,都是为了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两者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3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3.1融合发展理论创新不够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少企业在推进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虽然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在目标和部分实现方法上有类似性,但是两者遵循的工作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实现如何融合缺乏理论支持。其次,管理会计作为现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发展分支,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还存在不少理论和制度上的缺陷,这都成为制约两者发展的理论障碍。

3.2缺乏复合型人才

从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上分析,两者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推动两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既熟悉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又可掌握多种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方法。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仍显不足,不能满足融合发展对于人才队伍的要求。融合过程中繁重的业务工作与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影响到了融合的质量,不利于实现经济战略目标,也不利于提升企业效益。

3.3体系兼容性不足

两种工作的融合需要有一套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作为外部保障,用于协调工作职能、业务范畴,进一步提高融合的实用性,发挥应有的价值。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各自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但是两种体系的兼容性不强,融合之后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存在工作上的冲突,反而会影響企业目标的实现。如前文所述,现阶段管理会计的工具非常多,每种工具都有其特定的适用领域和操作方法,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盲目选择管理会计的工具,不仅无法提升两者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增加工作量。

4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策略分析

4.1加強理论创新研究,夯实发展基石

分析认为部分企业在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融合过程中取得了积极经验,但是多数公司仍停留于实际应用层面,对于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层面的投入不足。由于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不够扎实,虽然可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果,但长期来看必将影响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深入融合。因此企业和相关研究院所需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工作,构建新型的融合模式和体制机制,促进融合效益的实现。在管理会计执行过程中,应分析每一种具体工具的操作手册,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密切关注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转变,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具上下功夫。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管理会计工具的逐渐丰富和内部控制手段的不断加强,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两方面的具体工作。为此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重点针对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通过业务培训,岗位技能提升等一系列手段,在保证其本职工作基础上,增加另一岗位的执行能力。只有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和复合技能才能实际推动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建议引入相匹配的考核机制,重点考察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和管理会计工具的熟练度,结合相应的激励手段,促进人才的发展。

4.3提升会计信息有效性

会计信息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宏观目标的制定和微观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促进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融合,应突出会计信息的核心地位,加强信息管理,为内部决策和融合发展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首先为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应加强授权工作的管理,从根本上肃清不规范操作。

4.4构建融合发展体系

在融合发展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有条件的公司应设立专职的审计机构,全面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对企业内部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经营负责人开展审计工作,将权力和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在内部审计中应坚持公众、公平、公开的原则,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发挥审计监督的效果,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同时充分听取管理会计的工作和相关意见,深入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企业战略作为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融合的最核心目标。

4.5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融合,应抓住两者的核心及工作基础,重视工作环境的优化,完善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端正员工工作态度。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首先,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和部门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权利和义务,实现岗位责任制,从企业发展目标的角度,细化岗位工作。其次应重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部门协同,要求各部门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交流,加快员工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4.6强化风险管理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实现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融合的基础性工作,为确保各环节和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以下三方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在企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聘请外部专家与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共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科学开展风险评测,制定风险预防及化解方案;其次,丰富和完善现有的风险识别系统,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全面分析市场变动情况对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

5结束语

综上,在目前形势下,内部控制在法律和企业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让企业能够更加地稳健运行,需对其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寻找让评价更规范的方法。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效益有益,有助于企业财产安全以及增加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吴春璇王元凯财经界2019(34)

[2]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营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浅谈[J]陈琴华中国外资2019(20)

[3]数字化趋势下连锁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及应用[J]王蕾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9)

[4]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王海霞中国外资2013(05)

作者简介:

陈思语,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0096)

作者:陈思语

上一篇: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信息网络人事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