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应用特点探讨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职院校的性质注定了高职会计的教学应偏向实践性、实用性。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多高,如果不能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他而言都是一种失败。文章以会计从教经验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探讨了高职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案例教学法应用特点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教学法应用特点探讨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中是一种非常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从案例选取的原则,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并从实践的效果中看出,大专《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构建效果,提高其综合能力,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关键字:案例教学;教学改革;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所有的管理知识都是对特定的情境与实践的提炼[1]。如此鲜明的学科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同学的学习特点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这门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引进《管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1.1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对与高职同学来说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由于高职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会出现畏难情绪,不愿钻研,很难享受到解决问题后的乐趣。面对学习上的诸多挫折,不少学生思想上多呈现消极、浮躁、忧郁的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进度。

1.2 管理学教学内容的理论性

“管理学”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从授课内容来看,作为对管理过程基本原理、普遍规律介绍的课程,其知识内容来源于对以往管理实践的高度概括,所以,课程呈现出典型的理论性与抽象性特征。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组织管理实践,较难体会理论产生的具体背景,以及在实际场合的具体应用。因此对高校来讲, 承担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3 为学生搭建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案例式教学较强的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识别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现实问题的呈现往往是模糊、零散、隐蔽地镶嵌于具体情境之中的,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情境的再现,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活跃思维[2]。通过案例式教学使知识有所依附,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找到理论和现实的结合,拉近了教学与实际的距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3]。

2课程中案例式教学方式的实施

基于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点的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案例与理论的结合方式,可以“案例在前,理论在后”,“理论在前,案例在后”,“理论在两头,案例夹中间”。

“理论在前,案例在后”,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当对学生讲解SWOT分析法时,可先将相关理论知识、方式、方法,进行介绍,然后选取一个企业进行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或者对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企业,进行资料的搜集,环境的分析做出相应的图表,使学生通过专门的案例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讲授的课堂理论知识。

“理论在两头,案例夹中间”既巩固知识,又在实际案例操作中发现总结问题。例如,讲到组织结构的多种形式,问学生如果你开一个服装厂,会需要哪些部门,这些部门是以怎样的形式联系?怎么样使各个部门之间沟通顺畅?怎样使上下级责权明确?在同学们畅所欲言后,分析各种结构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在每次教学中都针对案例对知识点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打开了视野,了解更多企业实践的同时,帮助学生对理论进行理解。最后的理论总结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提升。

“案例在前,理论在后”,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抓住学生。比如,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直接讲解,而是在课前先布置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再将答案揭晓。这种方法使学生上课更有兴趣了,对学生思路的拓宽,对知识点内在机理和逻辑上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讲解领导职能的理论知识点之前,先导入两个案例,一个是中国某企业的领导管理方式,另一个是外国某企业的领导管理,让学生去体会两种不同的企业对领导权力的控制方式。从而去了解什么是集权,什么是分权,怎样去运用权力,领导的艺术性应该怎么样。

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不断训练,最终使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久而久之,增强了他们的决策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如何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 案例教学法在课改中的应用效果

从这几年的实施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已经在以下两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成效。

1)从课程本身出发增强了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管理学基础”课程是一门看似简单,但是想要真正掌握起来却很难的学科。以往管理学课程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是因为耗费太多精力在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提取兴趣。

如今在管理学课程中,我通过选取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案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例传达给学生,带领学生对真实的案例进行讨论,从而将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实际事例相结合。由于每个不同的案例,对学生来说都是新奇的事物,因此对爱好新鲜事物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去探索的好奇心。例如“如何分析企业所处的管理环境?”“怎样去进行市场调查?”等等,这些都是探索性、操作性都很强的方法性知识点,教学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先提出相关企业的背景资料,带领大家熟悉环境,再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同学 们都兴趣倍增,挣着提出自己的观点,热情高涨。最后,我们再讲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归纳总结出关键知识点。

由于我们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学生出勤率大幅度提高,一般出勤率都在95%以上,由于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听课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相比过去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听课效果,已有很大转变。

2)案例式教学法,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和提升作用。案例教学过程就是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能体会到在真实的管理过程中会面临过到的一些问题。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认识到去前人为我们总结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是多么有效,更能体会到自己能力不断提高的乐趣。

在我们的案例式教学法,正是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或者模拟的相关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置身于该情景之中。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去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凭借自身的认知能力去分析,寻找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帮助同学们去选择归纳优选方案。因此,在我们案例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身心都很愉悦,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见案例式教学除了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面对难题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戴文博,朱方伟.案例教学知识转移机理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12).

[2] 米伟哲.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145-146.

[3] 吕玉辉.工程管理课程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作者:吴珉

案例教学法应用特点探讨论文 篇2:

论高职会计课堂实践教学法

摘 要:高职院校的性质注定了高职会计的教学应偏向实践性、实用性。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多高,如果不能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他而言都是一种失败。文章以会计从教经验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探讨了高职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会计课堂教学 实践 互动 差异

一、高职课堂实践化教学的主要方式

高职课堂实践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会计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控,提高其参加工作后的快速融入性。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课堂实践化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这是笔者最喜欢用到的一种教学法。会计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在实习和其他实践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案例分析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真实感和参与度。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适应性和代表性。适应性是指案例要贴切和反映出所要授课的内容并适应学生的理解及接受能力。代表性是指案例在这一领域比较典型并紧扣时代主题,使学生通过这一案例不仅更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同时感受到时代的面貌。如:讲到《财务管理》“证券投资”这一章内容时,笔者就例举了股市中的著名人物沃伦·巴菲特投资股票的传奇经历及相关案例,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案例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师长时间的解释而在于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的讨论。因此,教师在简短的对案例进行阐述后就应该提出问题,交由学生讨论。此时,教师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这些问题应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解决了案例中这些针对性问题后即领悟了所要学的知识。同时,这些问题既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参与度和兴奋度。如: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结构”和“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不同的,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笔者分别列举了金融业、软件业、商业、汽车制造业及钢铁业等不同产业的知名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及其成新率数据,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不同产业有不同的固定资产结构?分析固定资产成新率的差异,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能力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一案例的讨论,可检测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为后面学习埋下伏笔。

在案例讨论中,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并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出现,从而产生争论等,保持课堂热烈、民主的气氛。教师案例总结时再一次阐述案例所折射的教学内容,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亦可留出一些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和有关资料里能够发现适当的教学案例,并通过认真备课转化为实际的授课内容。因此,成功的案例教学必然要耗费老师的大量心血,但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创设情景模式。这是笔者经常用到的一种模式。正如前文所言,高职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在实践中的运用并增加他们的实际操作感,创设情景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

创设情景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假设一种情景,学生作为情景中的当事人需要去处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课堂上所要传授的知识。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197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中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用途,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对于实用性强的高职会计教学而言尤其如此。学生往往不知或不理解所学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而造成接受程度低。例如,一些《基础会计》中对会计分录编制往往产生迷惑的同学,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快能掌握其要领。这就说明了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人往往对有需要的事物产生较强的感知力。

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创设情景模式教学法,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1)课堂练习。笔者通常不会将一堂课从头讲到尾,一般都将留出1/3到1/2的时间进行课堂创设情景模式练习。此时可让学生设想自己为应聘面试者或某单位的财务人员。同案例分析一样,这些联系问题应该也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如:应聘时企业要求的条件是你要做内外两套账、套写发票等才能成为公司一员,此时急需工作的你,应如何解决呢?事后再次讲评要点加深同学们的知识印象。对正确的同学以资鼓励,对答错的同学说:“对不起,你落聘了!”或是“你本月要被扣奖金!不过你还有机会,所以下节课时你要正确完成交给我。”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普遍反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度加强了。

(2)单元练习法。单元练习是指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创设情景为学生作为不同单位的财务员工,但完成的工作内容比较相似。布置这些工作也即单元练习的内容在设计上应系统反映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而感性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系统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如:《会计报表分析》中利润表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讲完本章内容后,笔者就以一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作为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该公司利润完成情况及其增减变动的原因,,确定分析的要点,并提出解决的方案。通过单元练习,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课题练习。在一本教材或一个主要教学课题结束后,笔者往往会进行几次大型的模拟课题演练。演练的内容是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来进行高仿真的实际操作。演练的内容有时会涵盖此前所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所学会计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此时学生在创设情景中扮演的是财务部门中不同的位置角色。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如果企业的领导要你“白条抵库”、“坐支销售款”,你应该怎么办?这种练习的关键是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在手段上不仅有手工模拟,也要有电算化操作。前者首先进行,后者次之。

创设情景训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实践性的练习里领悟、掌握所学的知识,明白所学知识之用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很快融入实际工作中。

3.撰写小论文。撰写论文虽然不是一种完全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法,但此种方式却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对课堂知识的再理解,尤其和老师的指导密不可分。所以在此也将它列为课堂实践性教学的方式之一。

笔者一般在学期快结束时让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的命题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阶段采取由老师命题或学生自由选题。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等方式确定思路后,老师对其提纲再进行指导。论文内容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此后,拿出适当的课时进行论文汇讲。每个同学都要上台阐述自己论文的内容和观点,同时持有不同观点的可以展开讨论。

撰写论文实际上是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信息和综合技能运用发挥的过程。该方式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完善课堂实践化教学的途径

在总结出以上高职会计课堂实践化教学方式的同时,笔者认为,为保障和完善这些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和质量,必须在所传授知识的掌握和传授方式及技巧上予以重视。没有教师自身对会计实际运用中的体会,没有精心备课的敬业精神,没有科学的课堂授课方式方法,实践化教学的质量就无从谈起。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1.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备课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是指教师应充分掌握高职会计所要传授的知识,充分理解、领悟所传授知识的内容,在此领域有过长时间的学习并达到一定的深度。而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的职业性和高职会计的实践性,更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会计知识的底蕴,而更要有实际运用的体会和感悟。教师要主动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到企业现场实习,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应达到的质素标准,笔者在拙作《职业化——高职院校改革的核心》一文中有详细的阐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课工作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精神,更要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实践性进行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准备。明确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做到注重教材而不唯教材。例如,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和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都要反复多层面地考量,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在创设情景模式教学中,应事先做好训练课目、场景设置、角色分配等多方面详尽的准备。如何让学生主动分析思考一些问题,使其对会计知识有更实践性的认识是备课的重点。备课工作越仔细,越具针对性,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就越好。会计教学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课本上备课,同时在实践中或其他资料里随时留意,发现对教学有益的案例、素材,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教案中。就像一名运动员在场上虽然只有几分钟,但背后却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2.关注差异,提倡互动。每个班里都有资质不同、领悟力和成绩有差别的学生。笔者一般将其分为A、B、C三类。A类代表比较突出的学生,B类代表中等的学生,C类代表成绩落后的差生。正常情况下,笔者只把少数学生归入A类或C类,大多数同学会归入B类。在正常情况下,使一个班的同学全部成绩优异很难做到,但笔者要做的是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并使全班的整体水平上移。笔者的经验是分类要私密而客观。一般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新班级进行观察和考量,然后分类。这个阶段不可过长或过短。分类只是教师自己心中掌握备案,不可对外透露或特意表现出区别对待。同时分类的学生也会发生动态变化,不是一成不变。教学进度以B类同学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对C类同学可督促他们事先预习并在授课间隙个别辅导;对A类同学则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并加大练习量。在一些实践性教学方式中,教师则对不同类的同学设置难易程度有别的角色和课题,使每个同学都有适合自己发挥的空间。在分组讨论时,A、C类同学要适度搭配,从而起到帮代作用。对不同类的同学采用不同评价考核标准,尤其是对C类的差生。要关注他们的每一次纵向的进步。在作业批改和课堂上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激励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我国教育授课方式的最大弊病就是被动填鸭式。大多学子包括我们自身的学生时代均有同感。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对老师专业水平的要求远远超过对授课水平的要求,如何采用传达率高、接受率强的授课方式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成为评价一个教师的重要标准。在我国的师范类院校中,很少有开设专门讲授教学方式和技巧的课程。但即使是再有趣的课程,学生也很难在长时间的被动灌输中始终保持集中的精力。所以在老师上课过程中应尽量使学生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一定的兴奋度中融入到吸取知识的氛围里。同时要求教师注意授课技巧:首先语言要表达准确,条理清晰,没有过多不必要的口头语。其次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不照本宣科。既有课前预设,又要纳入弹性成分,对在课堂上出现始料未及的闪光点及时捕捉并拓展开来。还有授课也应诙谐幽默,具有趣味性,使课堂气氛保持适度活跃。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也会渐渐缩小优劣的差距,使班级整体水平上移。

三、结束语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高职会计的教学目标又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性。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其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实践化,并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实践化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会计知识的吸收,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当然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还应根据不同时代的学生状况及业界的动态变化,与时俱进,做出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参考文献:

1.王士伟.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涂自力.专业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5(6)

3.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徐德镛.会计报表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5(7)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 福建福州 350007)

(责编:若佳)

作者:秦 勇

案例教学法应用特点探讨论文 篇3:

士官任职教育教学浅析

摘 要:首先分析了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然后结合特点探讨了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模式;士官教育

所谓任职教育,即指任用个人从事某个职位前后,为使其适应相应岗位工作需要而进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育。士官制度实行以后,士官已成为我军兵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士官教育的任务也日益增加。能否将这支队伍教育好,将直接关系到部队的全面建设。

一、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

对士官学员的教育是为使他们适应岗位职务而进行的专业教育,其本质就是使士官学员掌握和具备与特定的军事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与以往的学历教育相比,它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二是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三是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四是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和教学程序,是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根据士官职业特点和任职教育的教学任务和目的,理论教学方法应采取以下几种:

1.精讲串讲教学法。针对任职教育学制短的特点,要使学员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在“讲授”上想办法,采取精讲和串讲相结合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由于士官学员大都文化基础比较差,形象思维较弱,教员应在理论具体应用问题上下工夫。教员在课前准备时,应对相关矛盾进行分类、归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出层次。对教学中层次较低的问题,与学员一起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较高层次问题,由教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与学员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可激发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形象直观法。缺乏对实装的感性认识是士官学员的最大弱点。教学中应多运用实物、挂图、图片、模型、录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简单化、应用技巧趣味化、分散知识综合化,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集知识、趣味、想象于一体,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把所学的新理论、新技术知识与部队装备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4.专题讨论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一是讨论内容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二是集中讨论。三是随机讨论。这种讨论不必事先准备,教员认为该问题有必要让学员发表意见和看法就可组织讨论。

5.互动式教学法。对于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理论基础较好和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培养对象采用此法效果较佳。具体做法是:一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教员有重点地向学员讲授,从而激起学员想学、爱学的愿望;二是引导学员进行自学,教会学员怎样自学,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三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员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前,要求学员独立思考、自学教材并参阅相关的文献,通过分析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教员对讨论问题的思路、观点和方法进行点评。

参考文献:

[1]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修敏.士官任职教育特点的比较研究[J].海军院校教育,2008(6):28-30.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州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学院)

作者:孔令剑

上一篇: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论文下一篇:体验式学习家庭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