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

2023-05-14

第一篇: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

朝闻通成为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指定媒体发稿机构

朝闻通成为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指定媒体发稿机构

中国(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暨紫砂、陶瓷、茶具用品展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历经十余年卓越发展沉淀,现已成为最俱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届展会特邀朝闻通成为其官方指定新闻发稿平台。作为此次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的合作媒体,朝闻通力争全面的将此次展会信息与用户进行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业内人士了解到最新的资讯,促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展会。

关于朝闻通

朝闻通-商业新闻传播、监测平台隶属于北京朝闻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企业提供全国文本、图片和多媒体新闻稿发布和信息监测的机构。同时携手朝闻天下新闻网,为包括金融、财经、农工、地产、能源、时尚、旅游、展会、法律等多门类的机构提供新闻发布、企业新闻发言人培训、商业新闻编译、商业信息监控服务。

超过国内外24000家媒体和10,000余名的记者、覆盖五大类平面媒体(日报、晚报、商报、都市报、晨报)、专业及行业媒体、全国性网络媒体、地方信息港、专业网络门户等多样化的媒体形势。

关于第十二中国(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暨紫砂、陶瓷、茶具用品展

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WTECHINA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众多权威机构联合北京海名汇博会展有限公司主办组织,以“弘扬茶文化、繁荣茶经济、拓展茶贸易、推动茶发展”的宗旨,展会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展商、参观观众达5万多人次,WTECHINA目前成为中国茶产业高速发展历程的晴雨表。

WTECHINA涵盖茶叶行业全产业链;品类齐全、种类繁多;我们欢迎行业龙头企业和地方品牌产品参与,同时通过主办单位邀请海外茶叶主产国和消费国的参展采购。整个展会活动内容丰富招商推介、名茶评选、专家讲座、茶艺表演、名品表彰、高峰论坛于一体,使企业充分获得展示自身文化、加强品牌建设、扩大营销渠道、全面掌握市场信息的机遇,还将成为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市场、深度挖掘、横向拓展潜在客户的最佳窗口,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的实现。本届展会将在总结、秉承往届优势之外,从展会规格、规模、效益、影响力几大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并组织多项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为参展商带来更多的效益。

第二篇:国际产业竞争概念论文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国际竞争,我们需要转到一个新的角度,即国际产业竞争的角度,国际产业竞争论(上)论文。

国际产业竞争这个概念并不令人陌生,许多论著中都有意无意地涉及到,可见这个客观存在是容易被看到的。可是作为范畴加以准确界定与系统分析,这项工作却还未进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又是一个新概念。

如何认识国际产业竞争这一新概念?首先,它是国际竞争的三个层次之一。这三个层次是:企业的国际竞争、产业的国际竞争、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企业竞争、产业竞争、国家竞争)。一般来说,谈论最普遍的商品的国际竞争,大多是指企业的国际竞争,是企业围绕着商品的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而展开的市场竞争。企业为增强自己竞争力而作出的种种努力,能较快地在市场上见分晓。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要从国家的综合实力来分析,这个层次的竞争最终必然会在市场上大量表现出来,但是,从增强竞争力的努力付诸实践到市场上节节胜利,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过程,有的努力甚至要在很长的时期才能表现在市场上。产业的国际竞争则是另一个层次。对产业国际竞争,直观地可以定义为各国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分别在一个个产业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竞争,经济学论文《国际产业竞争论(上)论文》。它的内含应这样展开:

1,产业竞争是多环节的竞争,是由这些环节的国际竞争的综合:①产品的出口;②物资的进口;③劳务的输出;④劳务的输入;⑤技术的引进;⑥技术的转让;⑦资本的输入;⑧资本的输入。等等。因此,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就体现在对外经贸的各个领域:①商品贸易的竞争,②劳务交易的竞争,③技术转让的竞争,④引进直接投资的竞争,⑤跨国经营的竞争。

产业竞争不仅包括围绕商品竞争所发生的商品经营,还包括商品竞争不曾涉及的资本经营。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企业不仅力图从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得到资本积累的财力,还力图从资本有效运营的扩张中得到占领更多市场的机会。

2,产业竞争是双向的竞争,包括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在内的双向交易的竞争。在某个产业内,能够出口商品、输出劳务、出口技术、境外投资,是有竞争力的表现;而能够通过进口物资、技术、输入劳务、引进国外资本,来提高本国这一产业的水平,也是有竞争力的表现。在双向交易当中,带来经济资源的双向流动,一是为优势生产要素扩张,二是为短缺资源弥补,从而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3,产业竞争是综合性的竞争,所谓综合,这里指的是从产业的整体上对其中各个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总体效果而言。一国某一产业的竞争力,是一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个企业的竞争力综合起来形成的,但一国某一产业的竞争力并不就是一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个企业的竞争力的简单迭加。这不仅是企业迭加的外延不等于产业的外延(一个企业并不只在一个产业范围内,特别是多种经营的大企业),更重要的是,从许多的个别竞争力转化为一个综合的竞争力,是复杂的“力的合成”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好各企业的关系。如果本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企业之间是无序竞争、没有协调与合作、内耗强,该产业的“力的合成”效果就不佳;反之,如果本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企业之间能做到有序竞争、相互模仿、技术交流、分工协作,以及在对付国外竞争者时有所协调,该产业的“力的合成”效果就会好得多。

第三篇:中国茶产业与茶道的矛盾

茶,作为国饮,从古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千年,更是在唐代,中国的茶就远播于日本,在日本渐渐形成了茶道,甚至日本的茶道要比我国的茶道还要有名,茶道中最核心的要数茶文化了,绵延几千年,被全世界的爱茶人士所认可。

但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茶产业,都远不如西方国家,西方的一个“立顿”茶就将全球的茶产业份额占去了一半,也难怪有些专家会说,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成千上万的茶企,也比不上一个“立顿”茶。也就有些专家认为茶道已成中国茶产业发展突破的罪魁祸首!以至于说:茶产业当立,破茶道当时,可见两者的矛盾之深!

中国的茶产业为什么做不大呢?这么多的茶叶种植基地和成千上万的茶企比不上一个立顿,确实让作为茶的鼻祖——中国为之兴叹啊,中国素来以文明大国自居,不管是现在的茶叶店、茶楼还是茶馆、茶会所,都将茶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不是注重茶叶的销售,这就是与本身特色的茶文化有关,再加上中国的年轻人比较多,却没有多少懂得喝茶的。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国的大多数茶企,太看重茶叶本身的包装,而忽略了茶叶本身的价值,礼品茶更多的不是茶叶品饮的价值,而是人们送礼礼品。又比如中国的一些大型茶企,宣传的口号多以“贡茶文化”等,还是过多的去宣传茶文化。

立顿茶为什么做得那么大,是因为立顿茶将茶作为快速消费品(以下简称快消品)去销售,讲的是营销策略和广告宣传,是一种开袋冲泡即饮的茶。但中国乃至世界的茶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将茶叶作为快消品进行销售。中国茶有其文化基因,但时空转换,茶的快消品本质愈加凸显,所以中国茶产业的突破应与时偕行往“快消品方向”转换,而这转换的最大障碍,就是被所谓的行业领导者、各类像模像样茶艺赛、捻须道古的茶专家所挟持了“茶道”。 到底中国的茶产业是以茶道为主还是以快消品为主呢?这就是其中最大的矛盾,要平复其中的矛盾,就是将快消品与茶道相结合,走中国茶产业特色之路,方能化解中国茶产业与茶道的矛盾,以利于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御品天香茶业官网:

第四篇:从规模经济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白宏丽

2013-3-5 14:38:14来源:《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01期

【摘要】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综合体现,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汽车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整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正逐年提高。但中国汽车产业仍存在着问题,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仍然很弱。本文从规模经济方面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汽车产业;规模经济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步伐密切相关,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制造业更是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在全球性价值链的作用下,投资、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各个环节被分配给全球最适于发展的地区;同时,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被压缩。积极制定产业国际化斩落、融入产业国际化分工是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竞争力简介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分为两类:第一类立足于国际市场。把国际竞争视同为直接的国际市场竞争,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产品的能力”(Orlowski,1982),即保持贸易顺差或贸易平衡的能力。第二类立足于国内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同时协调资产与过程、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全球化与本地化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现今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在销量上都快速上升,这与我国国家政策扶持和居民生活平水的提高密不可分。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各类汽车生产企业共5800多家,总资产超过万亿,直接从业人员220万,相关产业3500多万。其中整车企业数量多达150多万家,轿车生产以合资形式为主,商用车以中资企业为主;中资企业自主开发水平不强,技术开发水平低;虽然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但生产集中度不够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与主要发达国家比很弱。

自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形势的不断加强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大规模进入,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开始形成国有、外资、民营三大资本并存的多元化资本结构。

据我国海关统计,我国汽车进出口连年出现贸易逆差。2002年—2007年中国靠出口高增长而经济增速较快,在此背景下的汽车行业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但自2008年以来的汽车进口增速超越出口增速,加之进口促进战略的实施,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和高端消费的主要市场。2008年的进口增速达到28%,较出口增速高10个百分点。2009年的汽车行业进口增速又高于出口25个百分点。2010年1—12月,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1065亿美元,同比累计增长56%,其中进口582亿美元,出口483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99亿美元。2011年1-12月的进口增速又达到70%的高位,高于出口29个百分点。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趋势。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规模很大,但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

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2009年中国

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2010年,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上汽的销量为355.84万辆,东风为272.48万辆,一汽为255.82万辆,长安为237.88万辆,都跨入200万辆阵营,达到最优规模经济。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继续全球产销第一。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规模经济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进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从以上分析可知,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很快,但汽车行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没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将无法取得相对成本优势,从而失去竞争地位。我国汽车行业的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未达到最小有效生产规模,离最优生产规模距离更远,同外国大型汽车企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总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

三、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提升竞争力

推进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也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对于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尤其是目前采用精益生产方式且模块化日益显著的汽车产业来说,集群效应强大,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效果较为明显。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根据我国汽车产量地理集中的现状,选择几个区域作为汽车产业集群区,通过“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方式予以发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加快配套产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我国汽车产业走的是一条以主机厂为先导的路子,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长期受到忽视,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汽车产业强国相比,我国的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如装备工业,钢铁及塑料、橡胶等材料工业,电子工业等)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汽车行业的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政策则是行业发展的导向,直接决定产业发展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是否有竞争力。首先,政府要为汽车产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给予自主创新企业税收优惠,鼓励本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再次,理顺汽车行业的政府管理体制,完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化的纵向管理模式,简化行政管理程序,构建和完善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最后,完善准入证、产品质量和汽车安全法规,加强汽车行业社会性管理职能的立法。

(四)加强技术开发且引进和培养人才

首先,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国内企业可以采用联合开发的模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还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国家应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支持,加强企业的自身研发能力:促进汽车企业和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横向联合,搭建汽车技术人力资源平台。其次,要引进和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知识结构能横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电子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秦远建,方壮新.改善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8(6).

[2]王保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1.

[3]王珊.中国汽车工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04).

[4]陈建国,张宇贤.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2.

第五篇:2012中国茶产业投融资洽谈会安溪举办

新闻稿

第三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10月10日盛大开幕,作为本届茶博会首次重点特设、同期举办“2012中国茶产业融资洽谈会”,借助茶博会平台,进行资金与项目对接,为壮大茶产业发展搭建茶产业与金融业的交流和对接平台,解决茶企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限制的困扰,为中国茶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投融资专家献良策,共赴茶产业发展论坛

2012中国茶产业投融资洽谈会重点议程是:茶产业投融资论坛和高层对话。本次投洽会特邀到合君咨询集团的蒋同先生,为我们做“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主题演讲。和君咨询集团被业界公认为茶产业咨询+资本第一军团,集团合伙人蒋同先生在中国最早专注于茶的商业化研究和咨询实践,在“品牌营销、产业整合、资本运作”方面对中国茶产业形成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长期担任茶企和地方政府的顾问。蒋同先生在2010年推动了中国首个茶产业重组案例“川红集团”,在2011年参与推动了江西“宁红集团”的重组,2012年参与推动“英红集团”的重组。本次投洽会还邀请到民生银行茶行业金融中心的专家做小微企业融资专题演讲,同时还邀请到五十多家茶企负责人现场高层对话,共同为破解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献谋献策。

投资机构各路云集,关注茶行业潜力项目

我国茶产业在其他领域飞速发展背景下,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

时期,并且也显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了投资者偏爱的领域。本次投洽会筹备组征集到来自全国的近百个项目,重点推荐了安溪茶产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名茶小镇、山格淮山、乐百吉、谢师茶等三十个较具投资价值的茶产业好项目。本次投洽会同时也邀请到了福建省创业投资协会、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深圳创新投资、鸿程控股集团、昆吾九鼎投资、亚通创新集团、华兴创业投资、厦门七匹狼创业投资、厦门火炬集团创业投资、同方创业投资、红桥创业投资、无锡创投集团、江苏九洲创业投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南京创业投资等二十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到会参加,共同关注、对接洽谈和考察投资组委会推荐的好项目,立足安溪,面向全国,搭建茶产业和金融业的投融资平台。

金融单位积极介入,助推茶产业企业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积极介入协办支持本次投洽会,特别是民生银行于今年6月28日在厦门设立茶业金融中心,将通过全产业链开发、产业专业化服务支持、产业资金发展联动机制“三大开发策略”,全面提升茶产业金融服务水平,使民生银行成为中国茶产业金融服务的核心供应商。民生银行本次助力支持本次投洽会,携手安溪县茶叶协会现场授牌成立安溪茶产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成为本次投洽会最大的签约项目,计划授信5个亿资金,首期授信现场签约一个亿给50家安溪茶产业企业,鼎力支持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

八方搭台共襄盛会,助力投洽会成功举办

本次投洽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创业投资协会、泉州伟安商贸有限公司协办,安溪县人民政府、茶博汇投资有限公司、茶多网共同承办,由《安溪铁观音》编辑部全程策划执行,得到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恒安集团“心相印”、通海汽车、国台酒、乐百吉、养生枣世界、法国路易卡丹酒庄、儒家谢师茶等知名企业踊跃赞助支持本次大会,确保了大会圆满顺利举办,他们也纷纷表示愿意携手茶企业共同发展,比如路易卡丹打出“卖茶也卖酒”的口号,打造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模式,同时也将增加茶企业的赢利点。

近几年我国茶叶行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2012中国茶产业投融资合作洽谈会特别关注茶产业发展现实状况,立足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瓶颈问题,借助安溪的地缘以及资本优势,发挥产业平台的辐射作用,将人们息息相关的茶文化这个巨大的“引擎”,带动安溪茶产业,带动中国茶产业发展,撬动茶产业财富的杠杆。

上一篇:镇副镇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职工安全教育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