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17

渗透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内外知识的渗透,以形成立体性知识结构;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加深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能力的相通性,以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渗透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淡化各学科知识的界限,把科学看作一个整体来学习,培养综合科学分析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渗透式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渗透式生物教学论文 篇1:

高中生物与英语渗透式双语教学的探索

摘要:将高中英语尤其是高考英语知识点整合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以学习生物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以回忆英语知识为辅助学习目标,两者相互渗透式双语教学。本人通过自己的双语教学探索,对高中生物与英语相互渗透式双语教学总结了几点做法以及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中英语 ;相互渗透 ;双语教学

从20世纪90年代起,双语教学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全国各地。其中上海是实施双语教学最早的城市,他们在计算机、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中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引进和改编国外教材,力图为国家快速培养更多的适应国际化视野人才。为使双语教学发展具有延续性,我国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

早在2001年就已有中学生物教师开始尝试高中生物双语教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虽然高中生物双语教学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未能在大多数高中普及,仅仅局限于一些重点高中实验班。高中生物双语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既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又使得学科外语和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够同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问题再一次被摆上了双语教学的议程。本人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英语学科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

1 生物学科知识与英语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高考是国内教育的实际需要,不能因实施双语教学而影响高考。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知识量增大和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负担。将高中生物知识点与英语知识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学习生物知识点中学习英语知识点,双管齐下,学好生物,提高英语。

根据本人实施双语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1 高中生物老师对高中英语知识点的学习

(1)高中生物老师应对高中英语3500左右的词汇尤其是高频词汇、常考句型及语法等知识点进行回顾学习,直到对它们十分熟悉为止。

(2)在空余时间里,研究近10年的高考英语真题,做到能把握英语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知识点。

1.2 将高中英语知识点整合入生物知识点,实施双语教学

(1)在高一高二生物学习《必修1》—《必修3》(人教版)的新内容时,将自己平时上课的中文课件,进行修改,把中文内容翻译成能体现英语常考知识点的句子,如有超纲词汇,在超纲词汇后附上中文。市场上有较好的生物全英文版教材,可以拿来参考,有助于对中文课件修改。如:《life science》。

(2)在修改后的课件中,我们将中文的生物专业名词后加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英文专业术语,这些英文专业术语在人教版教材中都有。对于我们授课内容的英文句子,在PPT中用“红色加粗”或“下划线加粗”等方式,来标记高中英语的高频词汇。

课件中超纲词汇已列出中文,大家都认识的简单词汇不做任何标记,剩下的就是被标记的显眼高频英语词汇,这些被标记过的显眼词汇都是学生要在英语课堂中要掌握的。这样的英文PPT,学生基本上都能看懂。在生物课堂上又将英语高频词汇再一次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这些高频词汇的记忆。

1.3 定期开展章节知识点总结课程,与高频词汇总结。

在章节知识点总结课程中,使用全英文的段落展开总结,给出超纲词汇中文,并对高频词汇总结。

举例说明《必修2》(人教版)第4章“中心法则”相关内容进行扩展总结。

The three main activities of genes are information storing, replication, and accumulating mutations(突变). Proteins, or polypeptides(多肽链), are polymers(多聚体) of amino(氨基) acid linked through peptide bonds. Most genes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for making one polypeptide and are expressed in a two-step process: transcription(转录) or synthesis of an mRNA copy of the gene, followed by translation of this message to protein. Translation takes place on complex structures called ribosomes(核糖体), the cell’s protein factories. Translation also requires adapter (受體)molecules(分子) that can recognize both the genetic code in mRNA and the amino acids the mRNA encodes. Transfer RNAs(tRNAs), with their two business ends, fill this role.

高中階段需要掌握的词汇: *为高频词汇

* Information storing n.信息储存 accumulate v. 累积;积聚

Proteins n.蛋白质 *express vt. 表达;快递

synthesis n. 综合,[化学] 合成;综合体 translation n. 翻译;译文

*structure n. 结构;构造;建筑物 *require vt. 需要;要求;命令

*recognize vt. 认出,识别;承认 *genetic adj. 遗传的;基因的;起源的

将以上英文段落及词汇作为PPT的内容,带着学生解读此段落,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最后告诉学生重点词汇。对于基础较好的教学班,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英文教学。根据各班学生英语基础情况,老师可以自行把握英文教学程度。但是一定要把重点英语词汇告诉学生。

2 实施双语教学的感受与思考

2.1 实施双语教学的感受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尝试将高中英语知识点整合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以学习生物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以回忆英语知识为辅助学习目标,不会增加考试的学习内容,反而增加了对学习内容的回顾次数。

在教学反馈中得知,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能听懂老师讲的生物知识,还有很多常考的英语词汇能得到及时的巩固。

2.2 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

2.2.1 “双语教学”并非“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我们是用英语来进行生物学科的教学,因此它的基本目标首先应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而不是在課堂中用语法、用英语口语的要求去教学。换句话说,高中生物双语教学首先应该是完成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生物教学目标是主,提高英语为次。

2.2.2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双语课堂的特色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和交流,由于学生占有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物双语教学应兼顾生物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共同特点,如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flash、 ppt幻灯片,还可以是增加录像、录音等视听手段的使用频率和幅度,以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再者我认为像我们这样年轻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讲解的同时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启发学生跨越这种语言带来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赵玥. 基于新课程下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2] 何托亮. 農村高中生物双语教学的尝试 [J]. 当代教育论坛,2011(12):122-123.

[3] 何典翼. 高中生物双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4.

作者:陈相如 张玉婷 曹新宇 张真 潘继承 汪劲松

渗透式生物教学论文 篇2:

“渗透式”教学在生物课堂的应用

渗透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内外知识的渗透,以形成立体性知识结构;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加深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能力的相通性,以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渗透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淡化各学科知识的界限,把科学看作一个整体来学习,培养综合科学分析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生物学;教学;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也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内外知识的渗透,以形成立体性知识结构;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加深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能力的相通性,以培养创造型人才。

1.学科内知识的渗透和综合

教师要因势利导,善于给学生提出问题。生物学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归类和整理,使知识完整化、网络化,从而达到学科内各知识点的渗透和综合。例如,职业高中《生物》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与“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的内容,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个极其独立的知识板块,然而只要我们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前后两块知识点之间有着许多的联系,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是建立在细胞的化学组成和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上的。从生物学整体的角度来思考,诸如此类的知识相通点并不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挖掘联系点,在教学中,注意对这些不同知识板块中的雷同点进行合理的渗透,使学生客观地、科学地认识生物界。

日常教学中,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学过程难以面面俱到,所以,教师除了要注意知识的渗透和综合外,还应该注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思维的科学引导,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寻找和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更好地达到渗透式教学的效果。

2.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综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长期以来的单科课程设置,造成了一位教师只能教授一门课程的纯专业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其他学科的内容避而不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该科知识时的单一性和狭隘性,使各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有机联系,这也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根本原因。而渗透式教学正是要求教师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重视扩展知识面,重视学科间的渗透和综合。

在中等专业学校或者职业中学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生物学只是这个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但又是一门边缘性、实践性和整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即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交叉渗透、相辅相承的关系。虽然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知识体系不同,但它们遵循着相同的认知规律,在研究方法上有许多共性。在众多的交叉学科中,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有许多知识交汇点,如:生物新陈代谢章节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就是理、化、生三科知识的交汇点,物理的功和能、化学的电解、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的形成等都有着能量的转化过程。同时,教材中渗透着许多物理学和化学的知识:“物质的主动运输”“根的向重力性”“叶绿素吸收光能”“水分的蒸腾”“内环境的稳态”等分别与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热现象、压强等知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NA的分子组成”等又与化学的有机、无机知识有关。教师应抓住这些知识交汇点,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把握渗透的度,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对相关生物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梳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度。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与教师相比,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上,是被教者,处于劣势,但在全面了解和知识综合的基础条件上常常是有优势的,利用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某一问题,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调动和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综合意识,正是渗透教学的目的所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迁移,互相渗透。另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是与其的阅读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密切相关的,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即互相影响又互相交叉。因此,让学生学会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既有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渗透,也有助于21世纪中国人才科学素质的提高。

3.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渗透和综合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当今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与生物学有关的科技成果迅速在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有意识地关注生物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关注与课本知识有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资源、能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生物科学绿色食品、克隆技术等,并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前沿的科学研究与生物学基础知识渗透结合,使学生即了解其研究的前沿,感受到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又学会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如:在“绪论”的生物学前景教学中渗透“细胞工程对农业、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物计算机的开发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影响;生物芯片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的最新生物科技资料;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中渗透“世界人口的增长应采取何种策略?;计划生育的手段、措施与优化人口素质的关系”等研究性课题;在“生态系统”章节的教学中渗透“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沙尘暴的源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发展经济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怎样解决”等问题的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阅报、上网、电视、广播、参观、社会实践等手段进一步了解信息,拓宽视野。

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现象,用自己所具有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现代意识,提高社会素质和科学素质;让学生学会关心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树立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双重性的影响,培养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

作者:党亚丽

渗透式生物教学论文 篇3:

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激发中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摘 要 通过论述如何运用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的案例,來激发中学生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对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掌握;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珍爱生命,并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 生活渗透 体验式教学 生物学习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都是通过自身的体验逐步积累起来的,尤其是以生活中感觉、知觉以及感知觉综合体验加以观察和认识的。正因为人的生活源于生命存在的基础,而生命又可以感知生活为生存和发展进步,所以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珍爱生命,并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结合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

1 通过大量操作类实验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中学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生物学本身应该具备“生”——有生命,生动;“物”——有实物,能操作。这体现了生物学很强的生活性和感知性,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特征。许多生物学理论知识都是通过课题教学和实验显性化和形象化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中学生通过学习融入生活的现实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提供更多的教学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培养训练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实验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1:在显微镜下的使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多种观察材料如西红柿果实、韭菜叶、菠菜叶、洋葱等。这些实验材料不仅种类多,而且是学生每天摄取的蔬菜中最广泛直接和喜闻乐见的实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其分别制作成多种临时装片,交叉观察后亲眼看到日常食用蔬菜的生物特性,了解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细胞形态的不同,明白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统一性。通过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操作实验工具、亲自制作临时玻片,从而提高学生调节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能力,并感受实验课的可操作性。

案例2:关于“种子的结构”一节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搜集实验物品,如生活中的菜豆、芸豆、蚕豆、大豆、花生等植物的种子,并提前1 d浸泡。学生就会摸索浸泡种子的环境、温度、种子的品质,间接了解了育种和种子优化的相关农业生活知识,通过剥开种皮和分开子叶,对照和理解课本中的图片并比较认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种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家实验即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亲自动手的机会,又可以让学生长时间在家里观察到尽可能多的种子萌发的细节,谈谈他们对种子发芽和种子变化中的发现,讲述种子中的各部分如何发育成了幼苗中的各部分。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看到的现象说起来会更加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 联系自身的身心体验和生理规律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学的特点既然决定了以观察为首要条件、以实验为教学的基础,那么培养中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开拓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就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学习与自身身体有关的生物生理知识,认识到生命科学在人这个主体中的意义,明白学习生物学,不是为了应付当下的考试,而是了解自身身体健康和适应生活环境的实用性,能正确解释和理解生活中出现的生命现象和生理知识,做到无病预防和强身,有病知晓怎样寻求帮助。如“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的教学,由于大部分内容与学生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形象生动地根据每个学生生活中的疑惑和好奇展开教学,通过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更好地来激发中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案例3:对呼吸频率、心率、脉搏的相关教学,教师可让学生测试自己平静状态下的各个数据,然后在做剧烈运动后再测试一组呼吸频率、心率、脉搏数据,体验剧烈运动后的变化,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对运动促使呼吸频率、心率、脉搏影响的原因分析和结果讨论,感知人体在生活中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奇妙现象;同时展示人体各器官位置内容的可对照图,直接让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确切位置,了解自己身体那些自己未知的秘密和疑惑,学习并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常识。

案例4: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教学,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可使动物和人类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条件反射中的联想是参与识记和回忆,也是借助于不同的联想而被识记和回忆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出示山楂、杨酶、酸梅汤等实物,当堂让学生“看到山楂、杨梅、酸梅汤”等酸味物质,而后让他们闭目体会这些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和品尝后的感觉,说出自己的口腔有何反应;再让学生吃山楂、吃杨梅、喝酸梅汤等,体验吃东西分泌唾液的非条件反射;最后,通过谈分泌唾液的体会,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点。此外,也可以让学生想象吃火锅的过程,讲述锅内菜品的翻滚以及小碗内蒜泥与辣椒油的清香,品尝辣椒。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体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知识生活化,学生学得既开心又轻松,以后在生活中不自觉的联想到课堂知识与生活体验,他们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3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会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中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有不同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生的感悟,饮食习惯和地域环境的差异都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各自的理解和认识,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生活和生命中的某些现象,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精彩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阅历知识,使学生共享各自的资源,充实彼此的或缺,融合和包容彼此,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案例5:马铃薯到底是出芽生殖,还是营养生殖学生大多会搞错和搞混。现在大多数学生都爱吃马铃薯,有人喜欢炸薯片,有人喜欢土豆丝,有人喜欢烧烤土豆片。那么洋芋和马铃薯是什么关系?谁亲自种过洋芋?它到底是怎样种出来的?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有些学生回答起来却常常模棱两可。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这方面所知较多,他们纷纷举手回答:洋芋就是马铃薯。春天时把一个洋芋切成五六块,每块保证有一个芽眼,将带芽眼的洋芋块埋在土里,不久就会长出幼苗来。单把一个芽种下去不会长出幼苗,所以马铃薯是营养生殖不是出芽生殖。教学中,如果教师加以补充马铃薯是植物的块状茎,依赖茎内的营养使芽发育而生殖后代,所以其生殖方式是营养生殖。这样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让城里的学生大开眼界,又让农村学生得到了知识的展现,使城市里长大的学生知道了马铃薯是怎样种出来的,实现了城乡学生生活资源共享。

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生物课应以中学生参与为前提,强调了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拼命讲——纸上谈兵、学生使劲听——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有了感性理解和理性掌握;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培养和他们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树立人生价值观。

作者:马国军

上一篇:NFV移动网络论文下一篇:灵感与服装设计论文